CN208823209U - 一种便携轮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轮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23209U
CN208823209U CN201721756678.8U CN201721756678U CN208823209U CN 208823209 U CN208823209 U CN 208823209U CN 201721756678 U CN201721756678 U CN 201721756678U CN 208823209 U CN208823209 U CN 2088232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module
vehicle frame
wheel
wheelch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5667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永辉
吴昌琳
程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ong T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ong 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ong T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ong 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75667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232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232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232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轮椅,具有打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包括车架模块、刹车模块、座椅模块、后轮模块、前轮模块、脚踏板模块和拉杆模块。所述刹车模块设置于所述车架模块的后端,所述座椅模块设置于所述车架模块的中部往上,所述后轮模块设置于所述车架模块下端的后部,所述前轮模块设置于所述车架模块下端的前部,所述脚踏板模块设置于所述车架模块下端的前部,所述拉杆模块贯穿车架模块的前端和后端,水平设置。本实用新型满足老年人出行的多种需求,折叠之后的体积小,可以放置到汽车的后备箱中,也可以降低复杂路况对老年人安全的影响,又可以在老年人不坐轮椅的时候,折叠轮椅并通过拉杆携带。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轮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轮椅。
背景技术
逐步进入老龄化的中国,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出行的频次逐步增多,对轮椅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老年人出行的目的多种多样,可能是为了旅游,可能是为了就医,也可能是为了探亲访友。
在不同出行场景中,老年人需要首先乘坐汽车、地铁等交通工具到达距离目的地比较近的停车场或者车站,从停车场或者车站到目的地之间,仍然有一段距离。在乘坐汽车的时候,需要把轮椅折叠,放置在后备箱,如果轮椅折叠之后的体积很大,就很可能无法放置到汽车的后备箱,影响老年人的出行。现有的折叠轮椅采取左右对称往中间折叠的方式,折叠之后的体积依然较大,无法放置到很多汽车(尤其是小轿车)的后备箱中。
在通过停车场或者车站到达目的地的这一段距离,由于现有道路、景点、医院或者小区存在很多设计不合理的地方,老年人很可能会遭遇路面的起伏和凹凸不平,这些都可能会给老年人的出行带来风险。在出行过程中,尤其是跟随子女一起游玩时,老年人并不希望一直坐在轮椅上,而是会有多次上下轮椅的需求。例如,在较为平坦的路面时,老年人希望从轮椅上下来走一走;而在较为崎岖或具有坡度的路面时,老年人希望坐在轮椅上被推着走。因此,在不用轮椅的时候,轮椅可折叠可携带就显得非常重要。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便携式折叠轮椅,满足老年人出行的多种需求,折叠之后的体积小,可以放置到汽车的后备箱中,也可以降低复杂路况对老年人安全的影响,又可以在老年人不坐轮椅的时候,折叠轮椅并通过拉杆携带。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进一步减小轮椅在折叠之后的尺寸大小,轮椅在折叠之后可以用手携带,便于出行,减少复杂路况对老年人安全的影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轮椅,具有打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包括车架模块、刹车模块、座椅模块、后轮模块、前轮模块、脚踏板模块和拉杆模块。将轮椅置于打开状态时,所述车架模块可以前后折叠,包括左车架、右车架、后车架和底车架,所述左车架和所述右车架分别位于轮椅的两侧,所述底车架连接左车架、右车架和后车架,所述刹车模块设置于所述后车架的左右两侧,所述座椅模块,包括座椅靠背、安全带、扶手和座椅坐垫,所述扶手位于所述座椅坐垫的左右两侧上方,通过连接杆和螺丝,与左车架和右车架连接,所述后轮模块,位于后车架左右两侧,所述前轮模块,位于左车架和右车架的前侧,所述脚踏板模块,包括脚踏板、连接杆、小挂钩,所述刹车模块设置于所述车架模块的后端,所述座椅模块设置于所述车架模块的中部往上,所述后轮模块设置于所述车架模块下端的后部,所述前轮模块设置于所述车架模块下端的前部,所述脚踏板模块设置于所述车架模块下端的前部,所述拉杆模块贯穿车架模块的前端和后端,水平设置,固定于底车架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后车架,包括U型架、回型架、锁定装置、U型环、推动把手、扶手连接装置、左车架连接装置、右车架连接装置、两个U型连接件,所述U型架的上部和中部分别有一个连接杆,连接U型架的两侧,并与U型架固定连接,在中部连接杆的中间固定有U型环,推动把手分别插入U型架的左右最上端,并且可以相对于U型架向内侧转动。所述扶手连接装置位于U型架两侧的中央位置,通过螺丝机构与扶手连接,扶手和U型架之间可以相对转动,所述左车架连接装置和所述右车架连接装置,分别位于扶手连接装置的正下端,通过螺丝机构与左右车架连接,所述回型架位于U型架的正下方,两者之间通过锁定装置连接,所述锁定装置具有锁定和打开两种状态,在锁定状态下,能够将U型架和回型架固定连接,在打开状态下,依然保持U型架和回型架的连接,但U型架和回型架可以相对转动,在回型架上下的中部位置有一条宽幅连接杆,在宽幅连接杆的两侧固定有两个U型连接件,朝向轮椅前进的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U型架的内部为中空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锁定装置位于所述回型架上端的中间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右车架,包括T型架、连接杆和金属连接件,所述T型架的一端与后轮、后车架连接在一起,后车架与T型架可以相对转动,所述T型架沿着轮椅前进方向往上方倾斜延伸,另外一端位于所述前轮模块的正上方,与所述连接杆和所述金属连接件通过枢轴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外一端与右车架连接装置通过枢轴连接,两者之间可以保持相互转动,所述连接杆的中间与扶手通过枢轴连接,两者之间可以保持相互转动,所述金属连接件的另外一端连接前轮,所述连接杆位于左右两个金属连接件之间,并与两个金属连接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左车架和所述右车架的结构对称。
进一步地,所述刹车模块,包括第一刹车控制装置、控制缆索、第二刹车控制装置、刹车组件和刹车片,所述第一刹车控制装置固定于后车架上部的推动把手上,所述控制缆索连接第一刹车控制装置,穿过后车架,与刹车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刹车控制装置位于刹车组件的前侧上方,通过连接杆与刹车组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刹车组件位于后车架的侧面下端。
进一步地,所述前轮模块,一共有两个,分别位于左车架和右车架的前侧,每个前轮模块包括连接组件、前轮、前防震弹簧,所述前轮模块通过连接组件与左右车架固定连接,前防震弹簧对称位于前轮的两侧,所述后轮模块,一共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后车架左右两侧,每个后轮模块包括连接组件、后轮、后防震弹簧,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左右车架以及后车架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后防震弹簧对称位于后轮的两侧。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前轮和后轮均采用较宽的轮子,这样一方面轮椅行进时更加稳定可靠,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轮子卡入地面上狭窄的凹陷中。
进一步地,所述拉杆模块也可以固定于座椅坐垫的下方,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能够在座椅坐垫下方的车架模块上腾出更大的空间,以利于轮椅的进一步升级或改装。
本实用新型的轮椅的折叠方式有别于现有技术的左右折叠方式。现有技术的轮椅通过折叠座椅坐垫和座椅靠背的方式折叠,通常座椅坐垫和座椅靠背需要采用柔性或比较薄的材料(例如帆布),安全性和舒适性不高。本实用新型的轮椅采用前后折叠的方式,即通过折叠车架模块的方式来实现轮椅的折叠,这一方面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轮椅折叠后尺寸较小(左右宽度略大于座椅坐垫或座椅靠背的宽度),能够轻易放入小轿车的后备箱中;另一方面由于不需要折叠座椅坐垫或座椅靠背,因而座椅坐垫或座椅靠背可以采用较为厚实的材料,更加安全和舒适。
本实用新型的轮椅的两个推动把手可以相对于U型架向内侧转动,即由基本垂直于U型架左右两个上端的状态变为基本平行于U型架上部连接杆的状态。这种转动一方面是为了便于折叠收纳,另一方面也使得推动把手具有两种状态,增加了轮椅的安全性。当推动把手基本垂直于U型架左右两个上端的状态下,推动轮椅时的施力点位于U型架的后方,相对于U型架存在一定的力臂,如果向推动把手施加一个比较大的向下的力,轮椅将被翘起,这是不太安全的。但是,本实用新型的轮椅还提供了另一种状态,即推动把手基本平行于U型架上部连接杆,这种情况下推动轮椅时的施力点位于U型架的上方,相对于U型架基本不存在力臂,即使施加一个很大的向下的力,轮椅也不容易被翘起,这是大大增加了轮椅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轮椅的第一刹车控制装置用于在轮椅行进过程中由推车人进行制动,而第二刹车控制装置用于在轮椅行进过程中由坐车人进行制动。在现有技术中通常两者是独立的,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刹车控制装置和第二刹车控制装置均控制同一个刹车组件,因而结构更为简单。
本实用新型满足老年人出行的多种需求,折叠之后的体积小,可以轻松地放置到汽车的后备箱中,又可以在老年人不坐轮椅的时候,折叠轮椅并通过拉杆拖行,便于出行时携带。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后视);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后车架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右视);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和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的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的折叠状态示意图(拉杆拉出);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种推动把手状态示意图。
其中,车架模块1,刹车模块2,座椅模块3,后轮模块4,前轮模块5,脚踏板模块6,拉杆模块7,左车架11,右车架12,后车架13,底车架14,第一刹车控制装置21,控制缆索22,第二刹车控制装置23,刹车组件24,刹车片25,座椅靠背31,安全带32,扶手33,座椅坐垫34,连接组件41,后轮42,后防震弹簧43和44,连接组件51,前轮52,前防震弹簧53和54,脚踏板61,连接杆62和63,小挂钩64和65,T型架121,连接杆122,金属连接件123,U型架1301,回型架1302,锁定装置1303,U型环1304,推动把手1305和1306,扶手连接装置1307和1308,左车架连接装置1309,右车架连接装置1310,U型连接件1311和1312,转动开关1313,双层连接杆141,连接杆142,U型环14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说明书附图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多个优选实施例,使其技术内容更加清楚和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例来得以体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实施例。
在附图中,结构相同的部件以相同数字标号表示,各处结构或功能相似的组件以相似数字标号表示。附图所示的每一组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任意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并没有限定每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为了使图示更清晰,附图中有些地方适当夸大了部件的厚度。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便携轮椅,具有打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将轮椅置于打开状态,包括车架模块1、刹车模块2、座椅模块3、后轮模块4、前轮模块5、脚踏板模块6和拉杆模块7。后轮模块4设置于车架模块1下端的后部,前轮模块5设置于车架模块1下端的前部,刹车模块2设置于车架模块1的后端,并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座椅模块3设置于车架模块1的中部往上,脚踏板模块6设置于车架模块1下端的前部,拉杆模块7贯穿车架模块1的前端和后端,水平设置,并设置于车架模块底部的横杆上。
车架模块1,包括左车架11、右车架12、后车架13、底车架14,左车架11和右车架12分别位于轮椅的两侧,左车架11和右车架12的结构对称,底车架14连接左车架11、右车架12和后车架13。刹车模块2,一共有相同的两套,分别设置于后车架13的左右两侧。一套刹车模块,包括第一刹车控制装置21、控制缆索22、第二刹车控制装置23、刹车组件24和刹车片25,第一刹车控制装置21固定于后车架13上部的轮椅推动把手上,控制缆索22连接第一刹车控制装置21,穿过后车架13,与刹车组件24连接,刹车组件24位于后车架13的侧面下端,第二刹车控制装置23位于刹车组件24的前侧上方,通过连接杆与刹车组件24固定连接。座椅模块3,包括座椅靠背31、安全带32、扶手33和座椅坐垫34,其中扶手33一共有相同的两套,分别位于座椅坐垫34的左右两侧上方,通过连接杆和螺丝,与左车架11和右车架12连接,座椅坐垫34可以采用硬的材质做椅垫。前轮模块5,一共有两个,分别位于左车架11和右车架12的前侧,每个前轮模块包括连接组件51、前轮52、前防震弹簧53和54,前轮模块5通过连接组件51与左右车架固定连接,前防震弹簧53和54对称位于前轮52的两侧。脚踏板模块6,包括脚踏板61、连接杆62和63、小挂钩64和65,连接杆62和63连接脚踏板和车架,小挂钩63和64分别位于连接杆62和63上。
底车架14,包括双层连接杆141、连接杆142、U型环143。双层连接杆141的一端与后车架13铰接,双层连接杆141可以相对于后车架13转动,双层连接杆141的另外一端与连接杆142之间固定连接,连接杆142与左右车架11、12分别固定连接于左右两个前轮模块的上方。连接杆142中间朝向轮椅前进方向设置U型环143,U型环143可以绕着连接杆142转动。
把U型环143转动到垂直向下的方向,与脚踏板模块6中的小挂钩63和64钩连在一起,可以固定脚踏板模块6,使得脚踏板模块6不动。当把U型环143沿着连接杆142往水平方向转动,离开小挂钩63和64,脚踏板模块6将可以绕着连接杆142转动。
如图2所示,后轮模块4,一共有两个,分别位于后车架左右两侧,每个后轮模块包括连接组件41、后轮42、后防震弹簧43和44,后轮模块4通过连接组件41与左右车架以及后车架固定连接在一起,后防震弹簧43和44对称位于后轮42的两侧。
如图3所示,后车架13,包括U型架1301、回型架1302、锁定装置1303、U型环1304、推动把手1305和1306、扶手连接装置1307和1308、左车架连接装置1309、右车架连接装置1310、U型连接件1311和1312。U型架1301的内部为中空结构,上部和中部分别有一个连接杆,连接U型架的两侧,并与U型架固定连接,在中部连接杆的中间固定有U型环1304。推动把手1305和1306分别插入U型架1301的左右最上端,扶手连接装置1307和1308位于U型架1301两侧的中央位置,通过螺丝机构与扶手连接,扶手和U型架之间可以相对转动,左车架连接装置1309和右车架连接装置1310,分别位于扶手连接装置1307和1308的正下端,通过螺丝机构与左右车架连接。回型架1302位于U型架1301的正下方,两者之间通过锁定装置1303连接,锁定装置1303位于回型架1302上端的中间位置,锁定装置1303具有锁定和打开两种状态,在锁定状态下,能够将U型架1301和回型架1302固定连接,在打开状态下,依然保持U型架1301和回型架1302的连接,但U型架1301和回型架1302可以相对转动。在回型架1302上下的中部位置有一条宽幅连接杆,在宽幅连接杆的两侧固定有U型连接件1311和1312,朝向轮椅前进的方向。
如图4所示,右车架12,包括T型架121、连接杆122和金属连接件123。T型架121的一端与后轮42、后车架13连接在一起,后车架13与T型架121可以相对转动。T型架121沿着轮椅前进方向往上方倾斜延伸,另外一端位于前轮的正上方,与连接杆122和金属连接件123通过枢轴连接。连接杆122的另外一端与右车架连接装置1310通过枢轴连接,两者之间可以保持相互转动。连接杆122的中间与扶手33通过枢轴连接,两者之间可以保持相互转动。金属连接件123的另外一端连接前轮52。连接杆142位于左右两个金属连接件123之间,并与两个金属连接件123固定连接。
在推动把手1306插入U型架1301的部位,内嵌一个转动开关1313。关闭开关1313,推动把手1306被锁定,不能相对U型架1301进行转动,打开开关1313,推动把手1306被解锁,可以相对U型架1301向内侧转动(如图9所示)。在图9所示的状态下推动轮椅时,施力点位于U型架1301的上方,相对于U型架1301基本不存在力臂,即使施加一个很大的向下的力,轮椅也不容易被翘起,这大大增加了轮椅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折叠轮椅时,将锁定装置1303置于打开状态,U型架1301和回型架1302可以相对转动,让后车架的U型架1301往靠近T型架121的方向折叠,带动座椅扶手33的转动,一起靠近T型架121。将U型环143与脚踏板上的小挂钩63和64分开,两个前轮往T型架121折叠,转动脚踏板模块6,贴近底车架14,使得整个轮椅都往T型架121前后靠拢,打开开关1313,转动推动把手1306,转向U型架1301的内侧,再关闭开关1313,完成轮椅的折叠。在轮椅处于折叠状态时,拉出拉杆模块7中的拉杆,像拉动行李箱一样拉动折叠轮椅。
打开轮椅时,与折叠轮椅相反,先将拉杆收回拉杆模块7,将后车架的U型架1301往远离T型架121的方向拉开,带动座椅扶手33的转动,当U型架1301和回型架1302回到同一水平面,将锁定装置1303置于锁定状态。转动前轮,使前轮回到垂直位置,将U型环143与脚踏板上的小挂钩63和64固定在一起。打开开关1313,转动推动把手1306,转向U型架1301的外侧,再关闭开关1313,使得整个轮椅回到打开状态。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便携轮椅,拉杆模块7还可以固定于座椅坐垫34的下方。虽然在打开状态时,拉杆模块7的位置明显不同于实施例1;但在折叠状态时(如图6和图7所示),拉杆模块7的位置与实施例1其实是相近的,具有相似的效果,即可以拉出拉杆拖动轮椅前行(如图8所示),类似于拖动行李箱,非常便于出行时携带。拉杆模块7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能够在座椅坐垫34下方的车架模块1上腾出更大的空间,以利于轮椅的进一步升级或改装。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便携轮椅,具有打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椅包括车架模块、刹车模块、座椅模块、后轮模块、前轮模块、脚踏板模块和拉杆模块;
所述车架模块可以前后折叠,包括左车架、右车架、后车架和底车架,所述左车架和所述右车架分别位于所述轮椅的两侧,所述底车架连接所述左车架、所述右车架和所述后车架;
所述刹车模块设置于所述后车架的左右两侧;
所述座椅模块包括座椅靠背、安全带、扶手和座椅坐垫,所述扶手位于所述座椅坐垫的左右两侧上方,通过连接杆和螺丝与所述左车架和所述右车架连接;
所述后轮模块位于所述后车架的左右两侧,并设置于所述车架模块下端的后部;
所述前轮模块位于所述左车架和所述右车架的前侧,并设置于所述车架模块下端的前部;
所述脚踏板模块包括脚踏板、连接杆、小挂钩,并设置于所述车架模块下端的前部;
所述刹车模块设置于所述车架模块的后端;
所述座椅模块设置于所述车架模块的中部上方;
所述拉杆模块贯穿所述车架模块的前端和后端,水平设置,并固定于所述底车架的上方或所述座椅坐垫的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架包括U型架、回型架、锁定装置、U型环、推动把手、扶手连接装置、左车架连接装置、右车架连接装置、两个U型连接件,所述U型架的上部和中部分别有一个连接杆,连接所述U型架的两侧,并与所述U型架固定连接,在中部的连接杆的中间固定有所述U型环,所述推动把手分别插入所述U型架的左右最上端,所述扶手连接装置位于所述U型架两侧的中央位置,通过螺丝机构与所述扶手连接,所述扶手和所述U型架之间可以相对转动,所述左车架连接装置和所述右车架连接装置,分别位于所述扶手连接装置的正下端,通过螺丝机构与所述左车架和所述右车架连接,所述回型架位于所述U型架的正下方,两者之间通过所述锁定装置连接,所述锁定装置具有锁定和打开两种状态,在锁定状态下,能够将所述U型架和所述回型架固定连接;在打开状态下,依然保持所述U型架和所述回型架的连接,但所述U型架和所述回型架可以相对转动,在所述回型架上下的中部位置有一条宽幅连接杆,在所述宽幅连接杆的两侧固定有所述两个U型连接件,朝向所述轮椅前进的方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架的内部为中空结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把手可以相对于所述U型架向内侧转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装置位于所述回型架上端的中间位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右车架包括T型架、连接杆和金属连接件,所述T型架的一端与所述后轮、所述后车架连接在一起,所述后车架与所述T型架可以相对转动,所述T型架沿着所述轮椅的前进方向往上方倾斜延伸,所述T型架的另外一端位于所述前轮模块的正上方,与所述连接杆和所述金属连接件的一端通过枢轴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外一端与右车架连接装置通过枢轴连接,两者之间可以保持相互转动,所述连接杆的中间与所述扶手通过枢轴连接,两者之间可以保持相互转动,所述金属连接件的另外一端连接前轮,所述连接杆位于左右两个金属连接件之间,并与所述两个金属连接件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车架和所述右车架的结构对称。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模块包括第一刹车控制装置、控制缆索、第二刹车控制装置、刹车组件和刹车片,所述第一刹车控制装置固定于所述后车架上部的所述推动把手上,所述控制缆索连接所述第一刹车控制装置,穿过所述后车架,与所述刹车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刹车控制装置位于所述刹车组件的前侧上方,通过连接杆与所述刹车组件固定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组件位于所述后车架的侧面下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模块,一共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左车架和所述右车架的前侧,每个前轮模块包括连接组件、前轮、前防震弹簧,所述前轮模块通过连接组件与所述左车架和所述右车架固定连接,所述前防震弹簧对称位于所述前轮的两侧,所述后轮模块,一共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后车架左右两侧,每个后轮模块包括连接组件、后轮、后防震弹簧,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左车架和所述右车架以及所述后车架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后防震弹簧对称位于后轮的两侧。
CN201721756678.8U 2017-12-15 2017-12-15 一种便携轮椅 Active CN2088232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56678.8U CN208823209U (zh) 2017-12-15 2017-12-15 一种便携轮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56678.8U CN208823209U (zh) 2017-12-15 2017-12-15 一种便携轮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23209U true CN208823209U (zh) 2019-05-07

Family

ID=66303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56678.8U Active CN208823209U (zh) 2017-12-15 2017-12-15 一种便携轮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2320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70095A (zh) * 2017-12-15 2018-05-01 上海慈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轮椅
CN110179603A (zh) * 2019-05-10 2019-08-30 南京康尼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轮椅
CN111956406A (zh) * 2020-08-28 2020-11-20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一种儿童多功能轮椅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70095A (zh) * 2017-12-15 2018-05-01 上海慈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轮椅
CN107970095B (zh) * 2017-12-15 2023-12-12 上海慈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轮椅
CN110179603A (zh) * 2019-05-10 2019-08-30 南京康尼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轮椅
CN111956406A (zh) * 2020-08-28 2020-11-20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一种儿童多功能轮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12310B (zh) 一种可折叠多功能助行车
CN208823209U (zh) 一种便携轮椅
CN104349765B (zh) 具有就坐组件的步行器装置
CN203996627U (zh) 轻便四轮电瓶车
CN206171674U (zh) 一种折叠式老年助力车
CN202386871U (zh) 一种三轮式多功能助行车
CN201405893Y (zh) 一种可折叠休息装置
CN201798860U (zh) 残疾人的多用途车辆
CN210673600U (zh) 一种交叉式可折叠电动轮椅
CN202827940U (zh) 一种多功能可折叠双座三轮电动车
CN2642283Y (zh) 轻便折叠式担架轮椅
CN207984931U (zh) 婴幼儿推车
CN205971675U (zh) 一种折叠电动车
CN2317839Y (zh) 救护车用高低位自动折叠式担架车
CN207433592U (zh) 一种多功能折叠手推车
CN107970095A (zh) 一种便携轮椅
CN206155669U (zh) 电动代步车
CN204775735U (zh) 横梁折叠式便携车
CN107374919A (zh) 一种老人助力车
CN107114887A (zh) 一种骑行式行李箱装置
CN201208352Y (zh) 用于飞机上的轮椅车
CN201761507U (zh) 折叠式多用车
CN205574181U (zh) 一种便携式可折叠电动车
CN105398525A (zh) 便携车
KR200406016Y1 (ko) 휴대용 접철 휠체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