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14594U - 物料桶叉车搬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物料桶叉车搬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14594U
CN208814594U CN201821435358.7U CN201821435358U CN208814594U CN 208814594 U CN208814594 U CN 208814594U CN 201821435358 U CN201821435358 U CN 201821435358U CN 208814594 U CN208814594 U CN 2088145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material barrel
grappling member
fork
ar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3535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裘月南
李兰花
吴华强
徐佳清
蔺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Hong Rui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Hong Rui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Hong Rui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Hong Rui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3535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145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145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145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物料桶叉车搬运装置,属于物料桶搬运工具领域。装置包括:车体、设置于车体的升降组件、设置于升降组件前端的叉取组件以及抓取组件。抓取组件包括沿叉取组件中部对称设置于两个叉杆的两组抓钩组件,每组抓钩组件包括沿若干个抓钩部件,两个叉杆的抓钩部件配合抓取物料桶。其中,抓钩部件与叉杆通过回复件可转动连接使抓钩部件从相互远离的撑开状态回复到收缩状态,抓钩部件设置有用于抵靠物料桶边缘撑开抓钩部件达到撑开状态的弧形撑开部以及抓钩部件撑开至撑开状态时供物料桶开口边缘滑入并进行抓钩固定的抓取部。结构简单、成本低,能够自动上料且运输效率高。

Description

物料桶叉车搬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桶搬运工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物料桶叉车搬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厂或生产车间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常需要将物料加注至物料桶中进行转运。目前,在工厂车间的成产中广泛应用叉车进行物料桶的搬运操作。
常见的叉车在对物料桶进行搬运时,需要人工上料,且运输的稳定性不佳、效率不高。而无托盘式的叉车结构复杂、成本高且同样存在运输效率不高的问题。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料桶叉车搬运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能够自动上料且运输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物料桶叉车搬运装置,包括:
车体;
设置于车体的升降组件;
设置于升降组件前端的叉取组件,叉取组件包括沿车体进退方向延伸的第一叉杆以及第二叉杆;以及
抓取组件,抓取组件包括沿叉取组件中部对称设置于第一叉杆及第二叉杆的两组抓钩组件,每组抓钩组件包括沿车体进退方向分布的若干个抓钩部件,每个设置于第一叉杆的抓钩部件与一个设置于第二叉杆的抓钩部件配合抓取物料桶;
其中,每个抓钩部件的远离叉取组件的一端设有弧形撑开部及抓取部,抓取部设置于弧形撑开部的靠近叉取组件的一端且位于抓钩部件的靠近叉取组件中部的一侧,弧形撑开部的圆心位于抓钩部件的远离叉取组件中部的一侧,抓钩部件与叉取组件可转动地连接,抓钩部件与叉取组件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抓钩部件从撑开状态回复到收缩状态的回复件,抓钩部件位于收缩状态时弧形撑开部的靠近叉取组件中部的一侧的弧形侧壁抵靠物料桶的开口边缘。
进一步地,抓取部包括并排设置于抓钩部件的靠近叉取组件中部的一侧的第一环形抓取板及第二环形抓取板,第一环形抓取板及第二环形抓取板之间具有与物料桶的开口边缘配合的抓取槽。
进一步地,第一环形抓取板设置于第二环形抓取板的靠近弧形撑开部的一侧,第一环形抓取板的靠近弧形撑开部的一侧的侧壁为弧形并朝向靠近弧形撑开部的一侧凸出,第一环形抓取板的靠近第二环形抓取板的一侧设有用于与物料桶的开口边缘配合的钩取部。
进一步地,每组抓钩组件包括的抓钩部件的个数为3-5个。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抓钩部件之间的距离从靠近升降组件的一端到远离升降组件的一端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第一叉杆及第二叉杆的底部均沿延伸方向可拆卸连接有安装部,安装部的底部设有用于与每个抓钩部件可转动连接的安装槽,回复件设置于安装槽。
进一步地,叉取组件还包括连接部,连接部设置于升降组件的动力输出端,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叉杆的靠近升降组件的端部以及第二叉杆的靠近升降组件的端部连接。
进一步地,回复件为扭簧。
进一步地,升降组件为液压升降装置。
一种物料桶叉车搬运装置,包括:
车体;
设置于车体的液压升降装置;
设置于液压升降装置前端的叉取组件,叉取组件包括沿车体进退方向延伸的第一叉杆以及第二叉杆;以及
抓取组件,抓取组件包括沿叉取组件中部对称设置于第一叉杆及第二叉杆的两组抓钩组件,每组抓钩组件包括沿车体进退方向分布的若干个抓钩部件,每个设置于第一叉杆的抓钩部件与一个设置于第二叉杆的抓钩部件配合抓取物料桶;
其中,每个抓钩部件的远离叉取组件的一端设有弧形撑开部及抓取部,抓取部设置于弧形撑开部的靠近叉取组件的一端且位于抓钩部件的靠近叉取组件中部的一侧,弧形撑开部的圆心位于抓钩部件的远离叉取组件中部的一侧,抓钩部件与叉取组件可转动地连接,抓钩部件与叉取组件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抓钩部件从撑开状态回复到收缩状态的扭簧,抓钩部件位于收缩状态时弧形撑开部的靠近叉取组件中部的一侧的弧形侧壁抵靠物料桶的开口边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物料桶叉车搬运装置,设置于第一叉杆及第二叉杆的两组抓钩组件配合用于抓取物料桶,每组抓钩组件可沿车体进退方向分布多个抓钩部件,便于同时对多个物料桶进行搬运,运输效率大大提高。抓钩部件通过设置回复件,使抓钩部件能够从撑开状态自动回复到收缩状态,由于当收缩状态时弧形撑开部的靠近叉取组件中部的一侧的弧形侧壁抵靠物料桶的开口边缘:在升降组件带动抓取组件向下运动时,弧形撑开部与物料桶的开口边缘在作用力相互滑动使抓钩部件自动撑开而物料桶的开口边缘滑入而与抓取部配合,而当升降组件上升时,抓钩部件在回复件的作用下收缩使抓取部稳定地抱合住物料桶的开口边缘,自动上料完成,无需人工上料。整个过程只需要升降组件驱动,无需控制抓取组件撑开与收缩,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进一步地,升降组件采用液压升降装置,稳定性好。回复件采用扭簧,结构简单且回复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物料桶叉车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叉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抓取组件在第一视角的第一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抓取组件在第一视角的第二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抓取组件在第二视角的第二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标:100-物料桶叉车搬运装置;110-车体;120-升降组件;130-叉取组件;131-连接部;132-第一叉杆;133-第二叉杆;134-安装部;1341-安装槽;140-抓取组件;141-抓钩部件;1411-弧形撑开部;1412-抓取部;1412a-第一环形抓取板;1412b-钩取部;1412c-第二环形抓取板;1412d-抓取槽;200-物料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垂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之间绝对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垂直”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而言更加垂直,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物料桶叉车搬运装置100,包括:车体110、升降组件120、叉取组件130以及抓取组件140。升降组件120设置于车体110,叉取组件130设置于升降组件120的前端并由升降组件120控制升降,抓取组件140设置于叉取组件130的底部随叉取组件130升降。
本实施例中,升降组件120为液压升降装置。采用液压的结构进行驱动,稳定性好。当然,在本实用新型其他的实施例中,可选地也可以采用气缸等伸缩机构实现升降。
请参阅图2,叉取组件130包括连接部131、第一叉杆132以及第二叉杆133。
第一叉杆132以及第二叉杆133沿车体110进退方向延伸并沿该连接部131对称设置,该车体110进退方向是指车体110直线前进或后退的方向。
连接部131设置于升降组件120的动力输出端,连接部13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叉杆132的靠近升降组件120的端部以及第二叉杆133的靠近升降组件120的端部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叉杆132及第二叉杆133的底部均沿延伸方向可拆卸连接有安装部134,该可拆卸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连接稳定、拆卸方便,当然在本实用新型其他的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卡接、捆绑连接等可拆卸的连接方式。
安装部134的底部沿第一叉杆132及第二叉杆133的延伸方向并排设有三个安装槽1341,每个安装槽134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叉杆132及第二叉杆133的延伸方向垂直。
请一并参阅图1、图3及图4,抓取组件140包括沿叉取组件130中部对称设置于第一叉杆132及第二叉杆133的两组抓钩组件,每组抓钩组件包括沿车体110进退方向分别并排分布于第一叉杆132及第二叉杆133的三个抓钩部件141。每个设置于第一叉杆132的抓钩部件141与一个设置于第二叉杆133的抓钩部件141配合抓取物料桶200的上端开口边缘。
每个抓钩部件141的靠近叉取组件130的一侧设置于一个安装槽1341内。本实施例中,每组抓钩组件并排设置三个抓钩部件141,便于一次性搬运三个物料桶200,搬运的效率提高。在安装部134相应地设置三个安装槽1341用于叉取组件130与抓钩组件的连接,便于抓钩组件的安装及更换。
本实施例中,第一叉杆132上以及第二叉杆133上的相邻两个抓钩部件141之间的距离均从靠近升降组件120的一端到远离升降组件120的一端逐渐增大。靠近升降组件120的一端的力矩小,设置密度大,远离升降组件120的一端力矩大,设置密度小,使叉取组件130的稳定性更佳。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其他的实施例中,每组抓钩组件的抓钩部件141的个数较佳地为3-5个,每个安装部134的安装槽1341的个数较佳地与每组抓钩组件的抓钩部件141的个数相同,如还可以是4个、5个等,在保证较高的搬运效率的同时保证有良好的稳定性。当设置数量为多个使,较佳地采用上述靠近升降组件120的一端间距小、远离升降组件120的一端间距大的设置方式。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每组抓钩组件的抓钩部件141的个数以及每个安装部134的安装槽1341的个数根据需要可选地也可以仅仅设置为一个、两个等。
请继续参阅图3及图4,抓钩部件141分别与各自相连的第一叉杆132或第二叉杆133可转动的连接,且抓钩部件141与对应的第一叉杆132或第二叉杆133之间设置有扭簧,以使当抓钩部件141不受外力时第一叉杆132和第二叉杆133之间处理距离最小的收缩状态,而当抓钩部件141收到外力相互远离而处于撑开状态时扭簧对抓钩部件141产生驱动抓钩部件141从撑开状态回复到收缩状态的作用力。扭簧的规格大小根据需要搬运的物料桶200的重量进行合理选择,在本实用新型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在转动连接处选用其他的涡卷类弹性件或者在其他部位设置复位弹性件等作为回复件产生驱动回复到收缩状态的回复力。
每个抓钩部件141的远离叉取组件130的一端设有弧形撑开部1411及抓取部1412。抓取部1412设置于弧形撑开部1411的靠近叉取组件130的一端,其位于抓钩部件141的靠近叉取组件130中部的一侧,用于钩住物料桶200的顶部开口边缘。弧形撑开部1411的圆心位于抓钩部件141的远离叉取组件130中部的一侧。
请一并参阅图3、图4及图5,抓钩部件141位于收缩状态时,弧形撑开部1411的靠近叉取组件130中部的一侧的弧形侧壁抵靠物料桶200的开口边缘,如图3所示。在进行上料操作时,升降组件120带动抓取组件140向下运动,弧形撑开部1411与物料桶200的开口边缘在作用力相互滑动使抓钩部件141自动撑开而物料桶200的开口边缘滑入而与抓取部1412配合,此后当升降组件120上升时,抓钩部件141在回复件的作用下收缩使抓取部1412稳定地抱合住物料桶200的开口边缘,如图4及图5所示。此时自动上料完成,无需人工上料,升起升降组件120之后即可通过车体110搬运。整个过程只需要升降组件120驱动,无需控制抓取组件140撑开与收缩,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当将物料桶200搬运至目的地之后,将升降组件120带动抓取组件140向下运动使物料桶200接触地面,通过人工或机械辅助稍微掰抓钩部件141,当升降组件120再次上升时物料桶200自动脱离。
本实施例中,抓取部1412包括并排设置于抓钩部件141的靠近叉取组件130中部的一侧的第一环形抓取板1412a及第二环形抓取板1412c,第一环形抓取板1412a及第二环形抓取板1412c之间具有与物料桶200的开口边缘配合的抓取槽1412d。该设置方式使第一环形抓取板1412a及第二环形抓取板1412c对物料桶200的顶部开口边缘配合更紧密,有更好的抱合作用,固定更牢靠,运输更稳定。
第一环形抓取板1412a设置于第二环形抓取板1412c的靠近弧形撑开部1411的一侧,第一环形抓取板1412a的靠近弧形撑开部1411的一侧的侧壁为弧形并朝向靠近弧形撑开部1411的一侧凸出,第一环形抓取板1412a的靠近第二环形抓取板1412c的一侧设有用于与物料桶200的开口边缘配合的钩取部1412b。当物料桶200的顶部开口边缘外侧具有环状凸缘时,还能够勾住环状凸缘,搬运的稳定性更佳。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物料桶叉车搬运装置100,设置于第一叉杆132及第二叉杆133的两组抓钩组件配合用于抓取物料桶200,每组抓钩组件可沿车体110进退方向分布多个抓钩部件141,便于同时对多个物料桶200进行搬运,运输效率大大提高。抓钩部件141通过设置回复件,使抓钩部件141能够从撑开状态自动回复到收缩状态,由于当收缩状态时弧形撑开部1411的靠近叉取组件130中部的一侧的弧形侧壁抵靠物料桶200的开口边缘:在升降组件120带动抓取组件140向下运动时,弧形撑开部1411与物料桶200的开口边缘在作用力相互滑动使抓钩部件141自动撑开而物料桶200的开口边缘滑入而与抓取部1412配合,而当升降组件120上升时,抓钩部件141在回复件的作用下收缩使抓取部1412稳定地抱合住物料桶200的开口边缘,自动上料完成,无需人工上料。整个过程只需要升降组件120驱动,无需控制抓取组件140撑开与收缩,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升降组件120采用液压升降装置的稳定性好,回复件采用扭簧其结构简单且回复效果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物料桶叉车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
设置于所述车体的升降组件;
设置于所述升降组件前端的叉取组件,所述叉取组件包括沿所述车体进退方向延伸的第一叉杆以及第二叉杆;以及
抓取组件,所述抓取组件包括沿所述叉取组件中部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叉杆及所述第二叉杆的两组抓钩组件,每组所述抓钩组件包括沿所述车体进退方向分布的若干个抓钩部件,每个设置于所述第一叉杆的所述抓钩部件与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二叉杆的所述抓钩部件配合抓取物料桶;
其中,每个所述抓钩部件的远离所述叉取组件的一端设有弧形撑开部及抓取部,所述抓取部设置于所述弧形撑开部的靠近所述叉取组件的一端且位于所述抓钩部件的靠近所述叉取组件中部的一侧,所述弧形撑开部的圆心位于所述抓钩部件的远离所述叉取组件中部的一侧,所述抓钩部件与所述叉取组件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抓钩部件与所述叉取组件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抓钩部件从撑开状态回复到收缩状态的回复件,所述抓钩部件位于收缩状态时所述弧形撑开部的靠近所述叉取组件中部的一侧的弧形侧壁抵靠所述物料桶的开口边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桶叉车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部包括并排设置于所述抓钩部件的靠近所述叉取组件中部的一侧的第一环形抓取板及第二环形抓取板,所述第一环形抓取板及第二环形抓取板之间具有与所述物料桶的开口边缘配合的抓取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料桶叉车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抓取板设置于所述第二环形抓取板的靠近所述弧形撑开部的一侧,所述第一环形抓取板的靠近所述弧形撑开部的一侧的侧壁为弧形并朝向靠近所述弧形撑开部的一侧凸出,所述第一环形抓取板的靠近所述第二环形抓取板的一侧设有用于与所述物料桶的开口边缘配合的钩取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桶叉车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抓钩组件包括的所述抓钩部件的个数为3-5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物料桶叉车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抓钩部件之间的距离从靠近所述升降组件的一端到远离所述升降组件的一端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桶叉车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叉杆及所述第二叉杆的底部均沿延伸方向可拆卸连接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底部设有用于与每个所述抓钩部件可转动连接的安装槽,所述回复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物料桶叉车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叉取组件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升降组件的动力输出端,所述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叉杆的靠近所述升降组件的端部以及所述第二叉杆的靠近所述升降组件的端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桶叉车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复件为扭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桶叉车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为液压升降装置。
10.一种物料桶叉车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
设置于所述车体的液压升降装置;
设置于所述液压升降装置前端的叉取组件,所述叉取组件包括沿所述车体进退方向延伸的第一叉杆以及第二叉杆;以及
抓取组件,所述抓取组件包括沿所述叉取组件中部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叉杆及所述第二叉杆的两组抓钩组件,每组所述抓钩组件包括沿所述车体进退方向分布的若干个抓钩部件,每个设置于所述第一叉杆的所述抓钩部件与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二叉杆的所述抓钩部件配合抓取物料桶;
其中,每个所述抓钩部件的远离所述叉取组件的一端设有弧形撑开部及抓取部,所述抓取部设置于所述弧形撑开部的靠近所述叉取组件的一端且位于所述抓钩部件的靠近所述叉取组件中部的一侧,所述弧形撑开部的圆心位于所述抓钩部件的远离所述叉取组件中部的一侧,所述抓钩部件与所述叉取组件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抓钩部件与所述叉取组件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抓钩部件从撑开状态回复到收缩状态的扭簧,所述抓钩部件位于收缩状态时所述弧形撑开部的靠近所述叉取组件中部的一侧的弧形侧壁抵靠所述物料桶的开口边缘。
CN201821435358.7U 2018-09-03 2018-09-03 物料桶叉车搬运装置 Active CN2088145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35358.7U CN208814594U (zh) 2018-09-03 2018-09-03 物料桶叉车搬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35358.7U CN208814594U (zh) 2018-09-03 2018-09-03 物料桶叉车搬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14594U true CN208814594U (zh) 2019-05-03

Family

ID=66275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35358.7U Active CN208814594U (zh) 2018-09-03 2018-09-03 物料桶叉车搬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1459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00104A (zh) * 2019-05-06 2019-07-12 山东泓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ed晶片自动分选机用硅片架升降组合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00104A (zh) * 2019-05-06 2019-07-12 山东泓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ed晶片自动分选机用硅片架升降组合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766125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еремещения противовеса и кран
CN107508027B (zh) 一种用于雷达天线的液压多连杆举升机构
CN208814594U (zh) 物料桶叉车搬运装置
CN110329899A (zh) 吊具及起重装置
CN207226180U (zh) 智能垃圾桶及其智能垃圾桶收口装置
CN206188320U (zh) 一种起重机
CN113307145B (zh) 一种能够平衡抓取货物吊挂重心的智能抓斗及其使用方法
US11292498B2 (en) Laterally operating payload handling device
CN2920956Y (zh) 多功能装卸叉车
CN202186646U (zh) 转工箱
CN101898729A (zh) 一种降低起重机臂架重心的方法
CN204608851U (zh) 一种轮式叉装机
CN217437508U (zh) 一种重型固体火箭箭体翻转吊具
CN108083135A (zh) 一种正面吊运机及起重设备
CN104846862A (zh) 一种轮式叉装机
CN211969262U (zh) 一种转运装置
CN111115449A (zh) 一种箱体吊装平衡调节机构
CN210312556U (zh) 便利自卸式渣斗
CN209226410U (zh) 一种化工原料桶的吊装工具
CN110713018A (zh) 一种托举机器人
CN218809883U (zh) 一种翻转式自卸吊具
CN211644369U (zh) 一种箱体吊装平衡调节机构
CN216785467U (zh) 一种管状零件卧式吊装的吊具
CN212832372U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管桩用自动挂钩装置
CN210735976U (zh) 一种40t板垛用吊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