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00635U - 一种双驱动侧冲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驱动侧冲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00635U
CN208800635U CN201821515639.3U CN201821515639U CN208800635U CN 208800635 U CN208800635 U CN 208800635U CN 201821515639 U CN201821515639 U CN 201821515639U CN 208800635 U CN208800635 U CN 2088006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ides
workpiece
component
side b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1563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荣辉龙
杨林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sheng Xing Precision Technology (hui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ansheng Xing Precision Technology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nsheng Xing Precision Technology (hui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Wansheng Xing Precision Technology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51563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006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006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006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ut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双驱动侧冲结构,用于冲掉工件顶板和两侧侧板,所述工件包括顶面和两侧的竖向折弯面,包括上部下压组件和与上部下压组件对应设置的下部受力组件,上部下压组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模座、上垫板、上夹板、止挡板和上脱板,上垫板、上夹板、止挡板和上脱板的两侧端面平齐;下部受力组件包括下模板和对称设于下模板两侧的侧冲组件,工件倒扣在下模板上,两侧竖向折弯面分别朝向两侧的侧冲组件,两侧所述侧冲组件同时对工件的竖向折弯面进行侧切,将两侧竖向折弯面的待切废料同时切除。本实用新型将现有技术中的第二步冲孔和第三步冲孔合并为一工程,一次性冲掉左右侧面孔及顶面的废料,工作效率高,切面简洁干净。

Description

一种双驱动侧冲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间和侧边带孔的拉伸类产品制作工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驱动侧冲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中间及侧边有孔的拉伸产品,中间孔通常采用三步制作的工艺。即第一步冲中间的大孔;大孔左右两边各距折弯内边0.1~0.2mm,第二步将产品立起来冲侧面的孔,左右两孔在同一模具上各冲一次,完成侧面孔的冲压。第三部再斜冲掉折弯根部的废料,完成产品的最终冲压。此产品制作过程中工序衔接多,需要的机台多,人工多,且产品易产生接刀口不齐、毛刺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驱动侧冲结构,要解决现有技术步骤繁琐,工作效率低的技术问题;并解决并解决现有技术接刀口不齐,刀口毛刺较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驱动侧冲结构,用于冲掉工件顶板和两侧侧板,所述工件包括顶面和两侧的竖向折弯面,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下压组件和与上部下压组件对应设置的下部受力组件,
所述上部下压组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模座、上垫板、上夹板、止挡板和上脱板,所述上垫板、上夹板以及止挡板与上脱板(5、6)的两侧端面平齐,所述止挡板底面中部设有上脱板(5),所述止挡板底面上、所述上脱板两侧对称设有上脱板(6),所述上垫板底面对称设有斜楔,所述斜楔穿过上夹板、止挡板和上脱板(6)朝向下部受力组件延伸;
所述下部受力组件包括下模板和对称设于下模板两侧的侧冲组件,所述工件倒扣在下模板上,两侧竖向折弯面分别朝向两侧的侧冲组件,其中,每个斜楔对应一组侧冲组件;所述侧冲组件包括朝向远离工件方向顺次设置滑块A、挡铁和挡块,所述挡铁下端固定在滑块B上,所述滑块A立向设置,所述滑块 B水平设置,所述滑块A设于滑块B上表面;所述滑块B上、工件的内部朝向滑块的一侧设有冲子,所述工件的竖向折弯面位于冲子与滑块之间,所述斜楔朝向滑块与挡铁之间的空间挤压,斜楔与滑块斜面先接触,从而带动滑块朝向工件的方向移动,直至与工件的折弯面贴合,再与挡铁斜面接触,再带动滑块朝向远离工件的方向移动,同时带动在工件内部的冲子从里往外冲切,在滑块与冲子共同作用下将横向顶面和竖向折弯面的待切废料冲击掉,两侧所述侧冲组件同时对工件的横向顶面和竖向折弯面进行侧切,两侧横向顶面和竖向折弯面的待切废料被同时切除。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滑块A和挡铁相对的侧面均为设有向上的斜面一,所述斜楔朝向滑块A和挡铁的侧面均设有与滑块A和挡铁上斜面倾斜角度相同的斜面二,其中,所述斜楔朝向挡铁的侧面的斜面二下方还设有竖向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滑块B的前后两侧对称设有压块,两块所述压块)和挡块将滑块B限定在固定空间内,使滑块B在固定空间内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滑块B、挡块和下模板均设于下部支撑组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下部支撑组件包括设于下模板下方的用于支撑下模板的下模垫板,以及用于支撑下模垫板、滑块B和挡块的下垫板,还包括用于支撑下垫板的下模座。
进一步地,所述下模座下方还设有用于垫高下模座高度的下垫板。
此外,所述下垫板上、下模垫板的两侧还设有用于定位下模垫板的定位块。
更加优选地,所述上脱板与下模板上的工件对应设置,用于冲击工件顶面的废料。
实施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将现有技术中的第二步冲孔和第三步冲孔合并为一工程,一次性冲掉左右侧面孔及顶面的废料,工作效率高,切面简洁干净。
本实用新型无须多种工序衔接,需要机台协同作用较少,更是减少了人工人数,且产品不易产生接刀口不齐、毛刺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驱动侧冲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斜楔未工作的初始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斜楔工作中的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斜楔工作完毕的状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挡块、挡块和滑块B的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上模座;2-上垫板;3-上夹板;4-止挡板;5、6-上脱板; 7-斜楔;8-下模板;9-工件;10-滑块A;11-挡铁;12-挡块;13-滑块B;14- 冲子;15-斜面一;16-斜面二;17-竖向平面;18-压块;19-下模垫板;20- 下垫板;21-下模座;22-下垫板;23-定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双驱动侧冲结构,用于冲掉工件9顶板和两侧侧板,工件9包括顶面和两侧的竖向折弯面,双驱动侧冲结构包括上部下压组件和与上部下压组件对应设置的下部受力组件,
如图1所示,上部下压组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模座1、上垫板2、上夹板3、止挡板4和上脱板5、6,上垫板2、上夹板3以及止挡板4与脱板 5、6的两侧端面平齐,止挡板4底面中部设有上脱板5,止挡板4底面上、上脱板5两侧对称设有上脱板6,上垫板2底面对称设有斜楔7,斜楔7穿过上夹板3、止挡板4和上脱板6朝向下部受力组件延伸,上脱板5与下模板8上的工件9对应设置,用于冲击工件9顶面的废料。
下部受力组件包括下模板8和对称设于下模板8两侧的侧冲组件,工件9 倒扣在下模板8上,两侧竖向折弯面分别朝向两侧的侧冲组件,其中,每个斜楔7对应一组侧冲组件;侧冲组件包括朝向远离工件9方向顺次设置滑块A10、挡铁11和挡块12,挡铁11下端固定在滑块B13上,滑块A10立向设置,滑块B13水平设置,滑块A10设于滑块B13上表面;滑块B13上、工件9的内部设有朝向滑块A10的冲子14,工件9的竖向折弯面位于冲子14与滑块A10之间,斜楔7为工作状态如图2所示,斜楔7将滑块A10向朝向工件9的方向挤压,直至与工件9的折弯面贴合;当楔块7继续向下工作时,即如图3所示,斜楔7朝向滑块A10与挡铁11之间的空间挤压,挡铁11带动滑块B13朝向远离工件9的方向移动,滑块B13带动冲子14朝向远离工件9的方向移动,滑块A10与冲子14共同作用将竖向折弯面的待切废料冲击掉,如图4所示,此时上脱板6抵在挡铁11上,斜楔7不能在向下运动,斜楔7完成工作后,向上运动,滑块B13、滑块A10与挡铁11通过弹簧组件的作用恢复原状态,弹簧组件在图中未画出,弹簧组件为本工业领域常用的技术手段,非本实用的新型的创新点,在实用新型旨在保护两侧侧冲组件同时对工件9的竖向折弯面进行侧切,将横向顶面和竖向折弯面的待切废料冲击掉。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如图2所示,滑块A10和挡铁11相对的侧面均为设有向上的斜面一15,斜楔7朝向滑块A10和挡铁11的侧面均设有与滑块A10和挡铁11上斜面倾斜角度相同的斜面二16,其中,斜楔7朝向挡铁 11的侧面的斜面二16下方还设有竖向平面17。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如图5所示,滑块B13的前后两侧对称设有压块18,两块压块18和挡块12将滑块B13限定在固定空间内,使滑块B13 在固定空间内运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滑块B13、挡块12和下模板8均设于下部支撑组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号优选的方案,下部支撑组件包括设于下模板8下方的用于支撑下模板8的下模垫板19,以及用于支撑下模垫板19、滑块B13和挡块 12的下垫板20,还包括用于支撑下垫板20的下模座21。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下模座21下方还设有用于垫高下模座21 高度的下垫板22。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下垫板20上、下模垫板19的两侧还设有用于定位下模垫板19的定位块23。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Claims (8)

1.一种双驱动侧冲结构,用于冲掉工件(9)顶板和两侧侧板,所述工件(9)包括顶面和两侧的竖向折弯面,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下压组件和与上部下压组件对应设置的下部受力组件,
所述上部下压组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模座(1)、上垫板(2)、上夹板(3)、止挡板(4)和上脱板(5、6),所述上垫板(2)、上夹板(3)、止挡板(4)与上脱板(5、6)的两侧端面平齐,所述止挡板(4)底面中部设有上脱板(5),所述止挡板(4)底面上、所述上脱板(5)两侧对称设有上脱板(6),所述上垫板(2)底面对称设有斜楔(7),所述斜楔(7)穿过上夹板(3)、止挡板(4)和上脱板(6)朝向下部受力组件延伸;
所述下部受力组件包括下模板(8)和对称设于下模板(8)两侧的侧冲组件,所述工件(9)倒扣在下模板(8)上,两侧竖向折弯面分别朝向两侧的侧冲组件,其中,每个斜楔(7)对应一组侧冲组件;所述侧冲组件包括朝向远离工件(9)方向顺次设置滑块A(10)、挡铁(11)和挡块(12),所述挡铁(11)下端固定在滑块B(13)上,所述滑块A(10)立向设置,所述滑块B(13)水平设置,所述滑块A(10)设于滑块B(13)上表面;所述滑块B(13)上、工件(9)的内部朝向滑块A(10)的一侧设有冲子(14),所述工件(9)的竖向折弯面位于冲子(14)与滑块A(10)之间,所述斜楔(7)朝向滑块A(10)与挡铁(11)之间的空间挤压,斜楔(7)与滑块A(10)斜面先接触,从而带动滑块A(10)朝向工件(9)的方向移动,直至与工件(9)的折弯面贴合,再与挡铁(11)斜面接触,继而带动滑块B(13)朝向远离工件(9)的方向移动,同时带动在工件(9)内部的冲子(14)从里往外冲切,在滑块A(10)与冲子(14)共同作用下将横向顶面和竖向折弯面的待切废料冲击掉,两侧所述侧冲组件同时对工件(9)的横向顶面和竖向折弯面进行侧切,两侧横向顶面和竖向折弯面的待切废料被同时切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驱动侧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A(10)和挡铁(11)相对的侧面均为设有向上的斜面一(15),所述斜楔(7)朝向滑块A(10)和挡铁(11)的侧面均设有与滑块A(10)和挡铁(11)上斜面倾斜角度相同的斜面二(16),其中,所述斜楔(7)朝向挡铁(11)的侧面的斜面二(16)下方还设有竖向平面(17)。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驱动侧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B(13)的前后两侧对称设有压块(18),两块所述压块(18)和挡块(12)将滑块B(13)限定在固定空间内,使滑块B(13)在固定空间内运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驱动侧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B(13)、挡块(12)和下模板(8)均设于下部支撑组件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驱动侧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支撑组件包括设于下模板(8)下方的用于支撑下模板(8)的下模垫板(19),以及用于支撑下模垫板(19)、滑块B(13)和挡块(12)的下垫板(20),还包括用于支撑下垫板(20)的下模座(2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驱动侧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21)下方还设有用于垫高下模座(21)高度的下垫板(22)。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驱动侧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垫板(20)上、下模垫板(19)的两侧还设有用于定位下模垫板(19)的定位块(23)。
8.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双驱动侧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脱板(5)与下模板(8)上的工件(9)对应设置,用于冲击工件(9)顶面的废料。
CN201821515639.3U 2018-09-17 2018-09-17 一种双驱动侧冲结构 Active CN2088006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15639.3U CN208800635U (zh) 2018-09-17 2018-09-17 一种双驱动侧冲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15639.3U CN208800635U (zh) 2018-09-17 2018-09-17 一种双驱动侧冲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00635U true CN208800635U (zh) 2019-04-30

Family

ID=662381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15639.3U Active CN208800635U (zh) 2018-09-17 2018-09-17 一种双驱动侧冲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0063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5577A (zh) * 2019-09-18 2019-11-19 深圳数码模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侧板零件多面冲切模具及其加工方法
CN111146667A (zh) * 2020-02-13 2020-05-12 羽源洋(宁波)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密封式防脱落单芯导线对接机械手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5577A (zh) * 2019-09-18 2019-11-19 深圳数码模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侧板零件多面冲切模具及其加工方法
CN110465577B (zh) * 2019-09-18 2024-04-02 深圳数码模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侧板零件多面冲切模具及其加工方法
CN111146667A (zh) * 2020-02-13 2020-05-12 羽源洋(宁波)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密封式防脱落单芯导线对接机械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800635U (zh) 一种双驱动侧冲结构
CN104138961B (zh) 一种管材冲压装置
CN107262626B (zh) 太阳能组件边框长边智能生产线
CN105773712B (zh) 一种工业设备打孔机
CN207508112U (zh) 一种改造后的脱模导料冲压模具
CN206661996U (zh) 一种用于汽车五金件的多角度折弯设备
CN103085002A (zh) 双点定位复合夹紧装置
CN106583535B (zh) 一种椭圆形冲孔模具
CN105195611B (zh) 一种汽车框条零件的多工位冲压模具
CN208811403U (zh) 马蹄形零件焊接工装
CN202447484U (zh) 浮动凹模
CN206123799U (zh) 数码冲孔机
CN206578179U (zh) 一种三向同步冲孔机
CN209349336U (zh) T型螺栓坯料压型自动收边机
CN206567486U (zh) 一种高精度自动铆钉机
CN208466973U (zh) 一种斜冲孔冲压模具结构
CN208879464U (zh) 冲头易更换的汽车减震器弹簧上座安装孔冲压加工模具
CN208131787U (zh) 一种具有变形能力的装配式冲压模具
CN202239436U (zh) 用于冲床上的小型锻压模
CN206215777U (zh) 无铆钉铆接装置
CN206613915U (zh) 带侧冲孔的连续模
CN218527047U (zh) 一种食用菌菌种接种装置
CN205147208U (zh) 用于工件铆接铆钉的模具
CN109433883B (zh) T型螺栓坯料压型自动收边机
CN106734613A (zh) 一种汽车控制臂翻边整形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