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78530U - 自润滑离合套 - Google Patents
自润滑离合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778530U CN208778530U CN201821347744.0U CN201821347744U CN208778530U CN 208778530 U CN208778530 U CN 208778530U CN 201821347744 U CN201821347744 U CN 201821347744U CN 208778530 U CN208778530 U CN 20877853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le
- outer ring
- ring body
- clutch cover
- limit shaf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合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润滑离合套,包括套体和外环体,所述套体沿其轴向设置有内齿圈,所述套体外周面设置有限位轴肩,所述外环体套设在所述套体上,所述限位轴肩的两侧均设置了所述外环体,所述外环体的一端抵设在所述限位轴肩上,本实用新型自润滑离合套在使用时,通过套体和套体两端的外环体组合呈离合套,外部油液可以通过第一通孔到达第一通道,再由第一通道到达第二通孔并对内齿圈进行润滑,同时外环体上油液通过第三通孔到达第二通道内,有第二通道到达第四通孔,再由第四通道到达第一通孔内,再由第一通孔到达第一通道,再由第一通道到达第二通孔并对内齿圈进行润滑。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合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润滑离合套。
背景技术
洗衣机已经被广泛运用于我们的家庭生活中,洗衣机中离合器的作用,主要是脱水和开门刹车。离合套与其配合齿轮长期处于滑动摩擦,这就需要经常对齿轮或者离合套进行润滑,现有离合套为自润滑性差,长期会导致齿轮和离合套之间出现干摩擦,在使用时发热,从而增加了齿轮与离合套之间的磨损,降低了零部件的使用寿命,间距的增加了实用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离合套为自润滑性差,长期会导致齿轮和离合套之间出现干摩擦,在使用时发热,从而增加了齿轮与离合套之间的磨损的问题,现提供了一种自润滑离合套。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润滑离合套,包括套体和外环体,所述套体沿其轴向设置有内齿圈,所述套体外周面设置有限位轴肩,所述外环体套设在所述套体上,所述限位轴肩的两侧均设置了所述外环体,所述外环体的一端抵设在所述限位轴肩上,所述限位轴肩外周面沿所述套体径向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套体内沿其轴向开设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套体内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通孔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内齿圈,所述外环体的外周面沿其径向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外环体内沿其轴向开设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限位轴肩靠近所述外环体的一端开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沿所述套体轴向设置,所述第四通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二通道靠近所述限位轴肩的一端与所述第四通孔连通。通过套体和套体两端的外环体组合呈离合套,外部油液可以通过第一通孔到达第一通道,再由第一通道到达第二通孔并对内齿圈进行润滑,同时外环体上油液通过第三通孔到达第二通道内,有第二通道到达第四通孔,再由第四通道到达第一通孔内,再由第一通孔到达第一通道,再由第一通道到达第二通孔并对内齿圈进行润滑,保证了离合套内齿圈润滑稳定可靠。
为了便于外环体外周面的油液进入到第三通孔内,进一步地,所述外环体上开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三通孔位于所述第一环形槽内。通过在外环体上开设第一环形槽,使得外环体上的油液能够流入到第一环形槽内,然后在通过第一环形槽进入到第三通孔内,便于外环体的油液进入到第三通孔内。
为了便于外环体外周面的油液进入到第一环形槽内,进一步地,所述外环体外周面上开设有油槽,所述油槽沿所述外环体轴向盘旋设置,所述油槽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之间。通过在外环体外周面上开设油槽,并且油槽位于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之间,可以随意进入到第一通孔一端或者第三通孔的一端,油槽也便于外环体外周面的油液进入到第一环形槽内。
为了使得第二通道内的油液能够进入到第四通孔内,进一步地,所述外环体靠近所述限位轴肩的一端开设有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环形槽连通,所述限位轴肩靠近所述外环体的一端开设有第三环形槽,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三环形槽连通,所述第二环形槽与所述第三环形槽相对应设置。由于第二通道需要与第四通孔对准才能够使得油液在两者之间流通,这样就给安装带来了难度,为了便于安装,同时使得两者之间油液能够流通,通过在第二通道的一端开设有第二环形槽,在限位轴肩的一端开设第三环形槽,第二环形槽与第三环形槽相对设置,这样即使第四通孔与第二通道错开也能够使得油液相互流通,这样也方便了外环体与套体之间的安装。
为了便于将外环体固定在套体上,进一步地,所述外环体螺纹连接在所述套体上,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外环体与所述套体的接触面之间,所述第二通孔远离所述内齿圈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套体外周面上。一方面通过将外环体螺纹连接在套体上,其结构简单,同时第二通孔的油液能够对外环体与套体之间进行润滑,防止外环体与套体之间被腐蚀而锈蚀,另一方面这样也便于了第二通孔的加工。
为了便于套体上第一通道的加工,进一步地,所述套体沿其轴向开设有第五通孔,所述第五通孔的两端螺纹连接有止付螺丝并形成所述第一通道。通过在套体上开设有第五通孔,并通过在第五通孔的两端螺纹连接止付螺丝形成第一通道,这样就方便第一通道的加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自润滑离合套在使用时,通过套体和套体两端的外环体组合呈离合套,外部油液可以通过第一通孔到达第一通道,再由第一通道到达第二通孔并对内齿圈进行润滑,同时外环体上油液通过第三通孔到达第二通道内,有第二通道到达第四通孔,再由第四通道到达第一通孔内,再由第一通孔到达第一通道,再由第一通道到达第二通孔并对内齿圈进行润滑,保证了离合套内齿圈润滑稳定可靠,避免了现有离合套为自润滑性差,长期会导致齿轮和离合套之间出现干摩擦,在使用时发热,从而增加了齿轮与离合套之间的磨损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套体,101、内齿圈,102、限位轴肩,103、第一通孔,104第一通道,105、第二通孔,106、第四通孔,107、第三环形槽,2、外环体,201、第三通孔,202、第二通道,203、第一环形槽,204、油槽,205、第二环形槽,3、止付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一种自润滑离合套,包括套体1和外环体2,所述套体1沿其轴向设置有内齿圈101,所述套体1外周面设置有限位轴肩102,所述外环体2套设在所述套体1上,所述限位轴肩102的两侧均设置了所述外环体2,所述外环体2的一端抵设在所述限位轴肩102上,所述限位轴肩102外周面沿所述套体1径向开设有第一通孔103,所述套体1内沿其轴向开设有第一通道104,所述第一通孔103与所述第一通道104连通,所述套体1内开设有第二通孔105,所述第二通孔10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道104连通,所述第二通孔105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内齿圈101,所述外环体2的外周面沿其径向开设有第三通孔201,所述外环体2内沿其轴向开设有第二通道202,所述第三通孔201与所述第二通道202连通,所述限位轴肩102靠近所述外环体2的一端开设有第四通孔106,所述第四通孔106沿所述套体1轴向设置,所述第四通孔10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孔103连通,所述第二通道202靠近所述限位轴肩102的一端与所述第四通孔106连通。
所述外环体2上开设有第一环形槽203,所述第三通孔201位于所述第一环形槽203内。
所述外环体2外周面上开设有油槽204,所述油槽204沿所述外环体2轴向盘旋设置,所述油槽204位于所述第一通孔103与所述第三通孔201之间。
所述外环体2靠近所述限位轴肩102的一端开设有第二环形槽205,所述第二通道20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环形槽205连通,所述限位轴肩102靠近所述外环体2的一端开设有第三环形槽107,所述第四通孔106与所述第三环形槽107连通,所述第二环形槽205与所述第三环形槽107相对应设置。
所述外环体2螺纹连接在所述套体1上,所述第二通孔105位于所述外环体2与所述套体1的接触面之间,所述第二通孔105远离所述内齿圈101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套体1外周面上。
所述套体1沿其轴向开设有第五通孔,所述第五通孔的两端螺纹连接有止付螺丝3并形成所述第一通道104。
上述自润滑离合套在运用时,离合套在与其配合的齿轮上滑动,外部的油液的一部分由外环体2的外周面油槽204输送至外环体2一端的第一环形槽203内的第三通孔201处,另一部分油液在油槽204输送至第一通孔103处,油液通过第一通孔103到达第一通道104,再由第一通道104到达第二通孔105并对内齿圈101进行润滑,同时外环体2上油液通过第三通孔201到达第二通道202内,油液输送至第二通道202的第二环形槽205与第四通孔106的第三环形槽107,再由第四通道到达第一通孔103内,然后再由第一通孔103到达第一通道104,最后由第一通道104到达第二通孔105并对内齿圈101进行润滑,在第二通孔105内的一部分油液会通过重力流入到外环体2与套体1之间的接触面处,这样对外环体2和套体1进行了润滑,防止了外环体2与套体1之间发生锈蚀的现象。
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6)
1.一种自润滑离合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套体(1)和外环体(2),所述套体(1)沿其轴向设置有内齿圈(101),所述套体(1)外周面设置有限位轴肩(102),所述外环体(2)套设在所述套体(1)上,所述限位轴肩(102)的两侧均设置了所述外环体(2),所述外环体(2)的一端抵设在所述限位轴肩(102)上,所述限位轴肩(102)外周面沿所述套体(1)径向开设有第一通孔(103),所述套体(1)内沿其轴向开设有第一通道(104),所述第一通孔(103)与所述第一通道(104)连通,所述套体(1)内开设有第二通孔(105),所述第二通孔(10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道(104)连通,所述第二通孔(105)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内齿圈(101),所述外环体(2)的外周面沿其径向开设有第三通孔(201),所述外环体(2)内沿其轴向开设有第二通道(202),所述第三通孔(201)与所述第二通道(202)连通,所述限位轴肩(102)靠近所述外环体(2)的一端开设有第四通孔(106),所述第四通孔(106)沿所述套体(1)轴向设置,所述第四通孔(10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孔(103)连通,所述第二通道(202)靠近所述限位轴肩(102)的一端与所述第四通孔(106)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润滑离合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体(2)上开设有第一环形槽(203),所述第三通孔(201)位于所述第一环形槽(203)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润滑离合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体(2)外周面上开设有油槽(204),所述油槽(204)沿所述外环体(2)轴向盘旋设置,所述油槽(204)位于所述第一通孔(103)与所述第三通孔(20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润滑离合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体(2)靠近所述限位轴肩(102)的一端开设有第二环形槽(205),所述第二通道(20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环形槽(205)连通,所述限位轴肩(102)靠近所述外环体(2)的一端开设有第三环形槽(107),所述第四通孔(106)与所述第三环形槽(107)连通,所述第二环形槽(205)与所述第三环形槽(107)相对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润滑离合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体(2)螺纹连接在所述套体(1)上,所述第二通孔(105)位于所述外环体(2)与所述套体(1)的接触面之间,所述第二通孔(105)远离所述内齿圈(101)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套体(1)外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润滑离合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体(1)沿其轴向开设有第五通孔,所述第五通孔的两端螺纹连接有止付螺丝(3)并形成所述第一通道(104)。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347744.0U CN208778530U (zh) | 2018-08-20 | 2018-08-20 | 自润滑离合套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347744.0U CN208778530U (zh) | 2018-08-20 | 2018-08-20 | 自润滑离合套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778530U true CN208778530U (zh) | 2019-04-23 |
Family
ID=66157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347744.0U Active CN208778530U (zh) | 2018-08-20 | 2018-08-20 | 自润滑离合套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778530U (zh) |
-
2018
- 2018-08-20 CN CN201821347744.0U patent/CN20877853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45722B (zh) | 具有溅泼润滑系统的变速器 | |
CN208764249U (zh) | 具有高转动效率的蜗杆轴 | |
CN208778530U (zh) | 自润滑离合套 | |
CN208123409U (zh) | 一种高速新能源减速器的高效润滑油道结构 | |
CN109681619A (zh) | 一种变速箱的配油系统及配油盘总成 | |
CN103016697B (zh) | 一种改进的差速器润滑装置 | |
DE102006055271A1 (de) | Hydrodynamischer Drehmomentwandler | |
CN104565105A (zh) | 板载具、多板离合器和制造板载具的工艺 | |
CN207315841U (zh) | 一种带自适应润滑的齿轮输入轴 | |
CN106337926B (zh) | 一种用于立式蜗轮蜗杆式盘车机的润滑机构 | |
CN207830516U (zh) | 带油孔蜗杆 | |
DE102013020387A1 (de) | Nassläufermotorpumpe | |
CN206929208U (zh) | 一种轴套 | |
CN208221338U (zh) | 一种长寿命齿轮轴 | |
CN107503943B (zh) | 压缩机的油泵结构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 |
KR101610498B1 (ko) | 오일 금속칩 포집을 위한 수지자석과 드레인 플러그로 구성된 오일 레벨게이지 구조 | |
JP2010078136A5 (zh) | ||
CN108679096A (zh) | 一种用于发电机的涡轮主轴承 | |
CN206175503U (zh) | 具有润滑结构的花键 | |
CN208417227U (zh) | 一种自润滑的输入齿轮轴 | |
CN110374884A (zh) | 一种具有颗粒过滤结构的衬氟磁力泵 | |
CN209587102U (zh) | 一种航空发动机用传动齿轮箱 | |
CN205423867U (zh) | 新型气体调压阀 | |
DE3029627C2 (zh) | ||
CN206054581U (zh) | 一种离合器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