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49513U - 喷液环和制冷剂润滑轴承组件 - Google Patents

喷液环和制冷剂润滑轴承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49513U
CN208749513U CN201821511557.1U CN201821511557U CN208749513U CN 208749513 U CN208749513 U CN 208749513U CN 201821511557 U CN201821511557 U CN 201821511557U CN 208749513 U CN208749513 U CN 2087495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ring body
ring
face
storage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1155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华
张治平
李宏波
蒋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82151155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495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495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495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 Sliding-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液环和制冷剂润滑轴承组件,其中喷液环包括环体,所述环体上设有储液腔和多个导液孔,所述储液腔围绕所述环体的轴线一周,所述导液孔的入口与所述储液腔导通,所述导液孔的出口朝向待润滑的轴承的端面,多个导液孔沿所述环体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通过设置绕环体轴线一周的储液腔与各个导液孔导通,制冷剂通过储液腔分散到各个导液孔中,且多个导液孔的出口沿所述环体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使得所述喷液环能够在待润滑的轴承上均匀喷液,进而提高润滑效果。

Description

喷液环和制冷剂润滑轴承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润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喷液环和制冷剂润滑轴承组件。
背景技术
压缩机在运行过程中,转子需要做高速旋转,而轴承主要用于对转子进行支撑。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轴承的内圈和外圈之间需要做相对转动,且转动速度会因转子转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加。据此,需要对轴承进行润滑和制冷,以保障轴承的处于高效使用状态。轴承一般分为油润滑轴承、磁悬浮轴承和气悬浮轴承等。对于磁悬浮轴承和气悬浮轴承由于无直接接触,无需油润滑。但是磁悬浮轴承和气悬浮轴承对于运行环境要求较高,且制造成本较高。而油润滑轴承的成本低廉、结构简单、可靠性较高,应用较广泛。油润滑轴承中一般通过润滑油润滑,制冷剂换热。但是混合在一起后的润滑油和制冷剂需要额外装置进行分离提纯,且若制冷剂中混有润滑油将对制冷剂的换热性能产生较大影响。基于此,发现制冷剂具有一定的粘度,能够用作润滑液对轴承进行制冷的同时润滑。但是一般采用制冷剂润滑的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喷液环和制冷剂润滑轴承组件,以提高制冷剂润滑的效果。
一种喷液环,包括环体,所述环体上设有储液腔和多个导液孔,所述储液腔围绕所述环体的轴线一周,所述导液孔的入口与所述储液腔导通,所述导液孔的出口朝向待润滑的轴承的端面,多个导液孔沿所述环体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喷液环,通过设置绕环体轴线一周的储液腔与各个导液孔导通,制冷剂通过储液腔分散到各个导液孔中,且多个导液孔沿所述环体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使得所述喷液环能够在待润滑的轴承上均匀喷液,进而提高润滑效果。具体地,采用绕环体轴线一周的储液腔将制冷剂导通到均匀间隔分布的各个导液孔中,能够使得各个导液孔的供液过程一致性较高,从而提高了润滑的均匀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液腔为在所述环体的外侧面挖设的环形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液孔为4~8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液孔包括相互导通的过渡孔和喷液孔,所述过渡孔与所述储液腔导通,多个过渡孔沿所述环体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所述喷液孔的出口朝向待润滑的轴承的端面,多个喷液孔沿所述环体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所述喷液孔的孔径小于所述过渡孔的孔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喷液孔贯穿所述环体,且在所述环体的两个端面分别形成出口,位于所述环体同一端面的喷液孔的出口沿所述环体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液腔的体积大于或等于所有过渡孔和所有喷液孔的体积之和,各个所述过渡孔的体积大于或等于对应的喷液孔的体积。
一种制冷剂润滑轴承组件,包括传动轴、轴承和上述的喷液环,所述轴承和所述环体均套设在所述传动轴上,所述环体的端面与所述轴承的端面抵接,所述导液孔的出口朝向所述轴承。
上述方案提供的制冷剂润滑轴承组件通过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喷液环,使得通过所述喷液环喷洒到所述轴承上的制冷剂更加均匀,从而提高制冷剂对所述轴承的润滑的效果。具体地,使用过程中所述轴承和所述喷液环均套设在所述传动轴上,制冷剂通过所述环体上的储液腔导入,经过所述导液孔后均匀喷洒在所述轴承上。而基于所述储液腔绕所述环体的轴线一周,且均匀间隔设置的各个导液孔均与所述储液腔导通,如此在传导的过程中各个导液孔中制冷剂的出液过程一致性较高,从而润滑的均匀性较高,进而能够对所述轴承起到较好的润滑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轴承为两个,两个轴承分别位于所述环体的两侧,将所述环体夹持在两个轴承之间,一部分导液孔的出口朝向其中一个轴承的端面,另一部分导液孔的出口朝向另一个轴承的端面,且与同一个轴承对应的导液孔沿环体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冷剂润滑轴承组件还包括轴承支座,所述轴承支座套设在所述轴承和所述喷液环的外围,且与所述轴承的外侧面抵接,所述轴承支座上设有与外界导通的进液孔,所述进液孔与所述储液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液孔为多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冷剂润滑轴承组件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套设在所述传动轴上,且与所述传动轴间隔设置,所述轴承支座沿轴向分为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段的孔径,所述端盖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段的孔径,所述端盖的端面与所述第一段的端面连接,形成固定环体和轴承的夹持空间,相互抵接的环体和轴承安装在所述夹持空间中,所述第一段的内侧面与所述轴承的外侧面抵接,所述第二段与所述传动轴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轴承为深沟球轴承,所述轴承支座的内侧面与所述环体的外侧面抵接,所述进液孔与所述储液腔对应设置,所述环体与所述传动轴间隔设置,所述环体的端面与所述轴承的外圈抵接,所述环体与所述轴承的内圈间隔设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制冷剂润滑轴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所述喷液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制冷剂润滑轴承组件,20、传动轴,30、轴承,40、喷液环,41、环体,411、储液腔,412、导液孔,4121、过渡孔,4122、喷液孔,50、轴承支座,51、进液孔,52、第一段,53、第二段,60、端盖,61、夹持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喷液环40,包括环体41,所述环体41上设有储液腔411和多个导液孔412,所述储液腔411围绕所述环体41的轴线一周,所述导液孔412的入口与所述储液腔411导通,所述导液孔412的出口朝向待润滑的轴承30的端面,多个导液孔412沿所述环体41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喷液环40,通过设置绕环体41轴线一周的储液腔411与各个导液孔412导通,制冷剂通过储液腔411分散到各个导液孔412中,且多个导液孔412沿所述环体41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使得所述喷液环40能够在待润滑的轴承30上均匀喷液,进而提高润滑效果。具体地,采用绕环体41轴线一周的储液腔411将制冷剂导通到均匀间隔分布的各个导液孔412中,能够使得各个导液孔412的供液过程一致性较高,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润滑的均匀性。
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液孔412沿所述环体41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各个导液孔412均与所述储液腔411导通。即各个导液孔412与所述储液腔411连通的导入口沿所述环体41的轴向均匀间隔分布,在使用过程中各个导液孔412的供液流道和供液过程基本一致,进一步提高润滑的均匀性。
进一步地,上述方案中所述储液腔411绕所述环体41的轴线一周主要为满足各个导液孔412均能够与其导通的需求,使得各个导液孔412的供液过程一致性较高。具体地,所述储液腔411可以是在所述环体41的外侧面挖设的环形槽,也可以是设置在所述环体41内的腔体,只要腔体内能够储存制冷剂,且能够将制冷剂导入到各个导液孔412中即属于前述方案所述范围。
优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储液腔411为在所述环体41的外侧面挖设的环形槽。如此所述环形槽与外界需要将制冷剂导入的通道之间较方便连通。例如当用于支撑轴承30的轴承支座50与环体41的外侧面抵接时,如图1所示,所述轴承支座50上设置与所述储液腔411导通的进液孔51,通过将所述储液腔411设置为所述环形槽,如此所述进液孔51较易与所述环形槽导通,结构简单。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导液孔412为4~8个。基于制冷剂的粘度相对较低,因此在设置所述导液孔412时,需要合理设计,过多的导液孔412将导致加工成本增加,过少的导液孔412又无法保障良好的润滑效果。而将所述导液孔412设置为4~8个,且沿所述环体41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既保障了润滑效果,也合理控制了制造成本。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导液孔412包括相互导通的过渡孔4121和喷液孔4122,所述过渡孔4121与所述储液腔411导通,多个过渡孔4121沿所述环体41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所述喷液孔4122的出口朝向待润滑的轴承30的端面,多个喷液孔4122沿所述环体41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
使用过程中,所述储液腔411中的制冷剂先通过所述过渡孔4121,然后经过所述喷液孔4122喷洒在所述待润滑的轴承30上。多个过渡孔4121沿所述环体41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多个喷液孔4122沿环体41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如此,使用过程中各个喷液孔4122的喷液过程一致,轴承30润滑的均匀性较高。
具体地,所述过渡孔4121的轴线沿所述环体41的径向设置,所述喷液孔4122的轴线沿所述环体41的轴向设置,结构简洁。可选的,所述过渡孔4121和喷液孔4122的轴线也可以有所倾斜,但是需要保障各个过渡孔4121与对应的喷液孔4122之间为导通状态,且各个喷液孔4122的出口朝向待润滑的轴承30。
可选地,所述导液孔412也可以是一个通孔形成,但是优选的采用过渡孔4121和喷液孔4122组成。而且如图1所示,喷液孔4122的孔径小于过渡孔4121的孔径,如此依次经过所述过渡孔4121和喷液孔4122的制冷剂在流出喷液孔4122时,喷洒速度较大,润滑效果更佳。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喷液孔4122贯穿所述环体41,且在所述环体41的两个端面分别形成出口,位于所述环体41同一端面的喷液孔4122的出口沿所述环体41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
通过设置将所述喷液孔4122设置为贯穿所述环体41的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中若喷液环40的两侧均设有待润滑的轴承30时,则可同时对两个轴承30进行润滑,提高适用范围。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储液腔411的体积大于或等于所有过渡孔4121和所有喷液孔4122的体积之和,各个所述过渡孔4121的体积大于或等于对应的喷液孔4122的体积。如此,使用过程中能够保障各个喷液孔4122中均填满制冷剂,避免制冷剂中存在气体,影响润滑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制冷剂润滑轴承组件10,包括传动轴20、轴承30和上述的喷液环40,所述轴承30和所述环体41均套设在所述传动轴20上,所述环体41的端面与所述轴承30的端面抵接,所述导液孔412的出口朝向所述轴承30。
上述方案提供的制冷剂润滑轴承组件10通过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喷液环40,使得通过所述喷液环40喷洒到所述轴承30上的制冷剂更加均匀,从而提高制冷剂对所述轴承30的润滑效果。具体地,使用过程中所述轴承30和所述喷液环40均套设在所述传动轴20上,制冷剂通过所述环体41上的储液腔411导入,经过所述导液孔412后均匀喷洒在所述轴承30上。而基于所述储液腔411绕所述环体41的轴线一周,且均匀间隔设置的各个导液孔412均与所述储液腔411导通,如此在传导的过程中各个导液孔412中制冷剂的出液过程一致性较高,从而润滑的均匀性较高,进而能够对所述轴承30起到较好的润滑效果。
且具体地,本文中所述喷液环40在使用过程中,喷洒到所述轴承30上的制冷剂既能够对所述轴承30起到润滑作用,也能够起到制冷作用。随着制冷剂导入量的增加,沉积的制冷剂从所述传动轴20的轴向流出,新的制冷剂能够不断喷洒在轴承30上。
具体地,本文中所述环体41的端面与轴承30的端面之间的抵接既可以是直接接触抵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元件实现抵接。例如在所述环体41与轴承30之间设置环形垫片,环体41通过环形垫片与轴承30抵接,也属于前述方案所述抵接范围。且所述环体41与轴承30之间的抵接也可以相互之间起到支撑作用。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轴承30为两个,两个轴承30分别位于所述环体41的两侧,将所述环体41夹持在两个轴承30之间,一部分导液孔412的出口朝向其中一个轴承30的端面,另一部分导液孔412的出口朝向另一个轴承30的端面,且与同一个轴承30对应的导液孔412沿环体41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使用过程中,位于所述环体41两侧的轴承30能够在对对应的导液孔412的作用下得到制冷剂的润滑,保障两个轴承30均得到有效润滑。
具体地,当所述环体41上的导液孔412包括过渡孔4121和喷液孔4122,且喷液孔4122贯穿环体41时,如前所述位于所述环体41两侧的轴承30均能够在所述导液孔412的作用下得到润滑,从而进一步提高润滑效果。且位于环体41两侧的轴承30能够同时对所述环体41起到抵接的作用,当采用轴承支座50和端盖60对轴承30进行支撑时,也对所述环体41起到固定作用。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制冷剂润滑轴承组件10还包括轴承支座50,所述轴承支座50套设在所述轴承30和所述喷液环40的外围,且与所述轴承30的外侧面抵接,所述轴承支座50上设有与外界导通的进液孔51,所述进液孔51与所述储液腔411连通。
使用过程中,通过所述进液孔51将制冷剂导入所述储液腔411内。具体地,所述轴承支座50套设在所述轴承30的外围,对轴承30起到支撑作用。所述进液孔51可以设计为多个。在设置所述进液孔51时,可以将所述进液孔51的轴线沿所述轴承30的径向设置。特别当所述储液腔411为所述环形槽时,进液孔51的孔径小于或等于环形槽沿轴向上的宽度,如此保障进液孔51能够更加可靠的将制冷剂导入环形槽中。若所述轴承支座50分为两部分组成,即由两部分将轴承30夹持固定,则分别在两部分上对称设置所述进液孔51,以进一步提高供液的均匀性。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制冷剂润滑轴承组件10还包括端盖60,所述端盖60套设在所述传动轴20上,且与所述传动轴20间隔设置,所述轴承支座50沿轴向分为第一段52和第二段53,所述第一段52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段53的孔径,所述端盖60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段52的孔径,所述端盖60的端面与所述第一段52的端面连接,形成固定环体41和轴承30的夹持空间61,相互抵接的环体41和轴承30安装在所述夹持空间61中,所述第一段52的内侧面与所述轴承30的外侧面抵接,所述第二段53与所述传动轴20间隔设置。
通过所述轴承30支撑座和端盖60对所述环体41和轴承30起到固定的作用,且所述端盖60和第二段53与所述传动轴20之间均为间隔设置,使得由所述进液孔51和喷液环40导入到轴承30中润滑的制冷剂能够从传动轴20的轴向流出,无需另行设置出液通道,进一步简化结构。即所述喷液环40的设置只用考虑制冷剂进入轴承30的过程,从而能够保障所述环体41上多个导液孔412的出口沿环体41的轴向均匀间隔分布,从而保障润滑的均匀性,提高润滑效果。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轴承支座50的内侧面与所述环体41的外侧面抵接,所述进液孔51与所述储液腔411对应设置,所述环体41与所述传动轴20间隔设置,所述环体41的端面与所述轴承30的外圈抵接,所述环体41与所述轴承30的内圈间隔设置。
在使用过程中,所述喷液环40为固定件,因此将所述环体41与所述传动轴20之间间隔设置,而且所述环体41的端面与所述轴承30的外圈抵接,与所述轴承30的内圈间隔设置,即环体41的内径大于所述传动轴20的外径,从而使得传动轴20转动过程中不会与所述环体41之间产生干涉。具体地,所述环体41的内侧面与所述传动轴20的外侧面之间设计的单边间隙为1mm~2mm,避免由于制造过程的累计误差导致喷液环40与传动轴20之间产生干涉。所述环体41与所述轴承30的内圈间隔设置可以通过将所述环体41的内径设置的大于所述内圈的外径来实现,或者通过将所述环体41的端面与所述内圈相对的部分向环体41内凹陷来实现。如此,避免环体41与内圈之间接触,避免传动轴20转动的过程中,环体41与内圈之间干涉,导致环体41转动的情况发生。
而且,所述轴承支座50的内侧面与所述环体41的外侧面抵接,进一步对所述环体41起到支撑固定作用,避免环体41在轴承30支撑座内晃动,一方面影响润滑的均匀性,另一方面导致喷液环40与传动轴20之间产生干涉。而所述进液孔51与所述储液腔411对应设置,较好的保障了进液孔51能够将制冷剂导入储液腔411内。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喷液环,其特征在于,包括环体,所述环体上设有储液腔和多个导液孔,所述储液腔围绕所述环体的轴线一周,所述导液孔的入口与所述储液腔导通,所述导液孔的出口朝向待润滑的轴承的端面,多个导液孔沿所述环体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液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腔为在所述环体的外侧面挖设的环形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液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孔为4~8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液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孔包括相互导通的过渡孔和喷液孔,所述过渡孔与所述储液腔导通,多个过渡孔沿所述环体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所述喷液孔的出口朝向待润滑的轴承的端面,多个喷液孔沿所述环体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所述喷液孔的孔径小于所述过渡孔的孔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液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液孔贯穿所述环体,且在所述环体的两个端面分别形成出口,位于所述环体同一端面的喷液孔的出口沿所述环体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液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腔的体积大于或等于所有过渡孔和所有喷液孔的体积之和,各个所述过渡孔的体积大于或等于对应的喷液孔的体积。
7.一种制冷剂润滑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动轴、轴承和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喷液环,所述轴承和所述环体均套设在所述传动轴上,所述环体的端面与所述轴承的端面抵接,所述导液孔的出口朝向所述轴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剂润滑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为两个,两个轴承分别位于所述环体的两侧,将所述环体夹持在两个轴承之间,一部分导液孔的出口朝向其中一个轴承的端面,另一部分导液孔的出口朝向另一个轴承的端面,且与同一个轴承对应的导液孔沿环体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制冷剂润滑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轴承支座,所述轴承支座套设在所述轴承和所述喷液环的外围,且与所述轴承的外侧面抵接,所述轴承支座上设有与外界导通的进液孔,所述进液孔与所述储液腔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冷剂润滑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孔为多个。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冷剂润滑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套设在所述传动轴上,且与所述传动轴间隔设置,所述轴承支座沿轴向分为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段的孔径,所述端盖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段的孔径,所述端盖的端面与所述第一段的端面连接,形成固定环体和轴承的夹持空间,相互抵接的环体和轴承安装在所述夹持空间中,所述第一段的内侧面与所述轴承的外侧面抵接,所述第二段与所述传动轴间隔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冷剂润滑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为深沟球轴承,所述轴承支座的内侧面与所述环体的外侧面抵接,所述进液孔与所述储液腔对应设置,所述环体与所述传动轴间隔设置,所述环体的端面与所述轴承的外圈抵接,所述环体与所述轴承的内圈间隔设置。
CN201821511557.1U 2018-09-14 2018-09-14 喷液环和制冷剂润滑轴承组件 Active CN2087495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11557.1U CN208749513U (zh) 2018-09-14 2018-09-14 喷液环和制冷剂润滑轴承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11557.1U CN208749513U (zh) 2018-09-14 2018-09-14 喷液环和制冷剂润滑轴承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49513U true CN208749513U (zh) 2019-04-16

Family

ID=66084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11557.1U Active CN208749513U (zh) 2018-09-14 2018-09-14 喷液环和制冷剂润滑轴承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4951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58079A (zh) * 2018-09-14 2018-12-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喷液环和制冷剂润滑轴承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58079A (zh) * 2018-09-14 2018-12-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喷液环和制冷剂润滑轴承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58079A (zh) 喷液环和制冷剂润滑轴承组件
CN208749513U (zh) 喷液环和制冷剂润滑轴承组件
CN107100940A (zh) 一种电机的润滑结构
CN105952642A (zh) 气缸轴承润滑结构及滑片式压缩机
CN103423156B (zh) 涡旋式压缩机及使用该涡旋式压缩机的空调器
CN108612834A (zh) 高速齿轮箱双轴承润滑结构
CN106641214A (zh) 变速箱锥轴承的润滑装置
CN204387119U (zh) 电主轴的油气润滑结构
CN102062145A (zh) 挤压油膜阻尼器轴承
CN109707477A (zh) 发动机强制润滑油路系统
CN208169349U (zh) 一种高润滑深沟球轴承
CN206802089U (zh) 一种电机的润滑结构
CN101670679B (zh) 一种真空抽吸式去游离水压榨辊结构
CN207004848U (zh) 水泵
CN105387067A (zh) 高速导卫轴承
CN201357345Y (zh) 大主轴卧式加工中心的油气润滑装置
CN102494025A (zh) 一种静压气浮轴承
CN207975151U (zh) 一种自润滑的轴承安装座
CN211937182U (zh) 一种磨辊轴及立磨磨辊润滑装置
CN220204429U (zh) 一种配对角接触球轴承
CN203614421U (zh) 压缩机及其无偏心曲轴
CN209164040U (zh) 一种冰箱压缩机曲柄连杆定点给活塞上油装置
CN208057713U (zh) 一种轴承
CN208417277U (zh) 滚动轴承
CN207093573U (zh) 自润滑滚动轴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