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45955U - 一种防扎胎的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扎胎的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45955U
CN208745955U CN201821301965.4U CN201821301965U CN208745955U CN 208745955 U CN208745955 U CN 208745955U CN 201821301965 U CN201821301965 U CN 201821301965U CN 208745955 U CN208745955 U CN 2087459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body
groups
rope
pricking
automob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0196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永成
李小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130196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459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459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459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扎胎的汽车,包括:汽车主体,四组防扎装置,升降调节机构,所述升降调节机构能够驱动四组防扎装置相对所述汽车主体上下升降;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能够控制所述升降调节机构驱动四组防扎装置升降;浮动调节装置,该浮动调节装置在汽车主体向下移动时能够控制所述升降调节机构驱动四组防扎装置同步向上移动升起。通过防扎装置将汽车在路上行驶时遇到的铁钉或铁片等尖锐金属硬物吸起,避免了轮胎被扎破的现象,大大地保证了汽车的行驶安全;同时通过浮动调节装置可防止四组防扎装置与地面发生刮蹭摩擦,有效保护了四组防扎装置。

Description

一种防扎胎的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领域,特别是一种防扎胎的汽车。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路上存在的铁钉、铁片等尖锐金属硬物扎入到轮胎中而导致泄气或爆胎。
若汽车处于低速行使时,则仅仅是浪费驾驶人的时间和金钱,需要驾驶人补胎或更换备胎;
若汽车处于高速行使时,汽车发生爆胎很容易导致汽车行驶失去平衡,因而极易会引发汽车翻车或者一连串碰撞的事故发生,进而危害到人员的生命安全,有着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同时可以防止轮胎被铁钉、钢钉、铁块等尖锐物扎破的汽车。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扎胎的汽车,包括:
汽车主体,所述汽车主体的底部设置有四个轮子;
四组防扎装置,四组防扎装置活动设置于所述汽车主体,同时四组防扎装置分别一一对应地设置于四个轮子的前方,
升降调节机构,所述升降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汽车主体上,该升降调节机构同时与四组防扎装置相连接,所述升降调节机构能够驱动四组防扎装置相对所述汽车主体上下升降;
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升降调节机构电性连接,该控制系统能够控制所述升降调节机构驱动四组防扎装置升降;
浮动调节装置,所述浮动调节装置设置于所述汽车主体上,该浮动调节装置在汽车主体向下移动时能够控制所述升降调节机构驱动四组防扎装置同步向上移动升起,
其中,浮动调节装置能够根据汽车主体向下移动的位移量而控制所述升降调节机构驱动四组防扎装置同步向上移动升起相同的位移量。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防扎装置包括:第一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置于所述汽车主体上;两块连接板,两块连接板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安装座铰接,且两块连接板平行设置;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同时与两块连接板的另一端相铰接,其中,所述第二安装座上设置有磁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安装座上还铰接有能够将所述磁铁罩接在其内的保护壳,所述保护壳朝向地面的一侧上设置有摩擦件。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安装座上还枢接有一L型拨杆,所述L型拨杆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座与所述保护壳之间;其中,当用户转动所述L型拨杆时,该L型拨杆能够推动所述保护壳绕着其与第二安装座的铰接处转动,进而使得该所述保护壳远离所述磁铁。
优选地,所述保护壳朝向地面的一侧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摩擦件,相邻的两块摩擦件之间留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升降调节机构包括:升降基座,所述升降基座固定设置于所述汽车主体的底部,该升降基座的内部设置有容腔,所述容腔中活动安装有一能够伸出所述容腔外部或收缩回所述容腔内部的拉卷绳,同时所述容腔中还设置有一用于收卷所述拉卷绳的电机,所述拉卷绳的一端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相连接,所述电机与控制系统电性相连接;拉动座,所述拉动座固定设置于所述拉卷绳伸出所述容腔外部的一端,该拉动座上连接有四根第一拉动绳,四根第一拉动绳的另一端分别与四组防扎装置相连接;同时,每根第一拉动绳的外表还套设有一根第一保护套,所述第一保护套的一端与所述升降基座相抵接,另一端与固定安装于所述汽车主体上的第一保护套固定板相抵接,同时该第一保护套固定板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拉动绳穿过的通孔。
进一步优选,所述浮动调节装置包括:拨动件,所述拨动件一端铰接于所述升降基座上,同时该拨动件的另一端上设置能够同时与四根第一拉动绳相抵接的抵接部;四根第二拉动绳,所述第二拉动绳的一端与汽车主体的车轴固定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拨动件的抵接部相连接;同时四根第二拉动绳的外表还套设有一根第二拉动绳保护套;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固定设置于所述升降基座上,且该支撑架与所述升降基座之间留有供所述抵接部摆动的空间,同时所述支撑架上还开设有供所述第二拉动绳保护套穿过的通孔;其中,所述第二拉动绳保护套的一端与所述汽车主体相抵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架相抵接。
进一步,所述支撑架为一能够将所述拨动件和拉动座罩接在其内部的保护罩体。
再进一步,所述第二拉动绳的一端设置有拉伸弹簧,该拉伸弹簧远离所述第二拉动绳的一端与汽车主体的车轴固定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汽车主体的四个轮子的前方分别设置有一组防扎装置,通过防扎装置将汽车在路上行驶时遇到的铁钉或铁片等尖锐金属硬物吸起,避免了轮胎被扎破的现象,大大地保证了汽车的行驶安全;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在汽车主体上设置一浮动调节装置,该浮动调节装置能够根据汽车主体向下移动的位移量而控制所述升降调节机构驱动四组防扎装置同步向上移动升起相同的位移量,保证汽车主体相对地面下降时,四组防扎装置能够同步向上移动升起,进而防止四组防扎装置与地面发生刮蹭摩擦,有效保护了四组防扎装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在移除支撑架和保护盖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四组防扎装置与升降调节机构、浮动调节装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防扎装置与复位机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防扎装置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4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8,一种防扎胎的汽车,包括一汽车主体10,所述汽车主体10的底部设置有四个轮子11;所述汽车主体10的底部活动设置有四组防扎装置20,同时四组防扎装置20分别一一对应地设置于四个轮子11的前方,在这里,所述轮子11的前方是指汽车前进的方向,汽车倒车的方向为后方,同时所述汽车主体10上还设置有升降调节机构,该升降调节机构同时与四组防扎装置20相连接,所述升降调节机构能够驱动四组防扎装置20相对所述汽车主体10上下升降;所述升降调节机构还电性连接有一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能够控制所述升降调节机构驱动四组防扎装置20升降;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控制系统集成于一PLC芯片中,同时该控制系统可与汽车的电脑系统电性相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汽车主体10上还设置有一浮动调节装置,该浮动调节装置在汽车主体10向下移动时能够控制所述升降调节机构驱动四组防扎装置20同步向上移动升起,其中,浮动调节装置能够根据汽车主体10向下移动的位移量而控制所述升降调节机构驱动四组防扎装置20同步向上移动升起相同的位移量。
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控制系统与汽车的电脑系统电性相连接,因此控制系统可以根据电脑系统实时反馈的车速而控制升降调节机构驱动四组防扎装置20升降,以实现汽车在不同的车速的情况下能够自动调节防扎装置20与地面的高度,保证行车安全。
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汽车主体10的四个轮子11的前方分别设置有一组防扎装置20,通过防扎装置20将汽车在路上行驶时遇到的铁钉或铁片等尖锐金属硬物吸起,避免了轮胎被扎破的现象,大大地保证了汽车的行驶安全;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在汽车主体10上设置一浮动调节装置,该浮动调节装置能够根据汽车主体10向下移动的位移量而控制所述升降调节机构驱动四组防扎装置20同步向上移动升起相同的位移量,保证汽车主体10相对地面下降时,四组防扎装置20能够同步向上移动升起,进而防止四组防扎装置20与地面发生刮蹭摩擦,有效保护了四组防扎装置20。
参照图5和图6,为了便于本实用新型的防扎装置20生产制作,在这里,优选地,所述防扎装置20包括第一安装座21、两块连接板22和第二安装座23,所述安装座21设置于所述汽车主体10上;两块连接板22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安装座21铰接,且两块连接板22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安装座23同时与两块连接板22的另一端相铰接,其中,所述第二安装座23上设置有磁铁。通过采用上述的结构,可以使得第二安装座23绕着所述第一安装座21摆动升起或下降,进而调节第二安装座23与地面的高度,此时,设置于第二安装座23上的磁铁即可吸附地面上的铁钉或铁片等尖锐金属硬物,而且第一安装座21与第二安装座23之间通过两块平行设置的连接板22活动相连接,可以使得第二安装座23与地面持续保持平行状态。
其中,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防扎装置20受到外力挤压或者与其他障碍物触碰时能够相对所述汽车主体10转动,在这里,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汽车主体10底部的还固定安装有一转动轴24,所述转动轴24的外表套设有一能够相对其转动的活动套240,所述防扎装置20的第一安装座21固定安装于该活动套240的外周壁上,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防扎装置20受到外力挤压或者与其他障碍物触碰时,所述防扎装置20能够绕着所述转动轴24转动,进而保护本实用新型的防扎装置20不能受外力挤压或与与其他障碍物碰撞而损坏。
另外,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防扎装置20在外力消失的情况下,能够自动恢复原位,在这里,优选地,所述汽车主体10的底部还设置有一位于所述转动轴24一侧的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包括两块固定设置于所述汽车主体10的底部且位于该转动轴24一侧的限位块25,两块限位块25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所述活动套240的外周壁上固定设置有一能够跟随其同步转动的拨片241,所述拨片241的一端插入两块限位块25之间的间隙中,同时,两块限位块25相互朝向的内壁上还分别设置有一能够与所述拨片241相接触的压缩弹簧250,因此,当所述防扎装置20受到外力挤压而带动所述活动套240绕着所述转动轴24转动时,该活动套240则会带动拨片241同步转动,该拨片241在转动的过程中则会挤压所述压缩弹簧250并使得所述压缩弹簧250发生弹性形变,当所述防扎装置20受到外力受到的外力消失后,所述压缩弹簧250则会恢复形变并驱动所述拨片241带动活动套240、防扎装置20同步转动至原位,达到自动复位的目的。
同时,为了保护两块平行设置的连接板22,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座21上还设置有一位于两块连接板22前方的弹性挡板220,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防扎装置20与地面的障碍物碰撞时,障碍物先碰撞到所述弹性挡板220,弹性挡板220先发生形变吸收部分撞击力后,弹性挡板220推动所述连接板22带动第二安装座23向上摆动升起,从而防止障碍物直接撞击到所述防扎装置20,有效地保护了防扎装置20,有助于延长防扎装置20的使用寿命。
其中,为了保护磁铁和便于清理吸附物,优选地,所述第二安装座23上还铰接有能够将所述磁铁罩接在其内的保护壳230,所述保护壳230朝向地面的一侧上设置有摩擦件231。
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二安装座23上还枢接有一L型拨杆232,所述L型拨杆232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座23与所述保护壳230之间;其中,当用户转动所述L型拨杆232时,该L型拨杆232能够推动所述保护壳230绕着其与第二安装座23的铰接处转动,进而使得该所述保护壳230远离所述磁铁。通过采用上述的结构,当用户转动所述L型拨杆232,以使得所述保护壳230远离所述磁铁时,吸附于保护壳230上的吸附物由于远离了磁铁而失去了磁力的作用,此时吸附物则可以轻易地从保护壳230上脱落,便于用户清理,而且用户通过转动所述L型拨杆232,即可驱动保护壳230远离所述磁铁,结构简单方便。
同时,为了避免某些情况下保护壳230意外与地面或其他物体刮蹭,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保护壳230朝向地面的一侧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摩擦件231,相邻的两块摩擦件231之间留有间隙2310。在这里,所述摩擦件231采用耐磨材料制作,如橡胶等。通过在相邻的两块摩擦件231之间留有间隙2310,既减少空气的阻力,同时又防止本实用新型的防扎装置20与地面上的其他物体发生羁绊。
参照图2、图3、图4、图7和图8,其中,为了可以更好地驱动四组防扎装置20升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升降调节机构包括:升降基座30,所述升降基座30固定设置于所述汽车主体10的底部,该升降基座30的内部设置有一敞口的容腔300,所述容腔300中活动安装有一能够伸出所述容腔300外部或收缩回所述容腔300内部的拉卷绳31,同时所述容腔300中还设置有一用于收卷所述拉卷绳31的电机32,所述拉卷绳31的一端与所述电机32的输出轴固定相连接;所述电机32与控制系统电性相连接;所述拉卷绳31伸出所述容腔300外部的一端设置有一拉动座33,该拉动座33上连接有四根第一拉动绳330,四根第一拉动绳330的另一端分别一一对应地与四组防扎装置20相连接;同时,每根第一拉动绳330的外表还套设有一根第一保护套331,所述第一保护套331的一端与所述升降基座30相抵接,另一端与固定安装于所述汽车主体10上的第一保护套固定板332相抵接,同时该第一保护套固定板332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拉动绳330穿过的通孔。
其中,为了保护设置于所述容腔300内部的拉卷绳31和电机32,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容腔300的敞口处还可拆卸安装一能够密封该敞口的保护盖301。通过该保护盖301,可以有效防止雨水进入至所述容腔300中,从而防止电机32烧坏,当然,集成了控制系统的的PLC芯片也可以安装于所述容腔300中。
当控制系统控制电机32转动收卷拉卷绳31时,所述拉卷绳31收缩回所述容腔300内部时,设置于所述拉卷绳31一端上的拉动座33同时拉动四根第一拉动绳330移动,四根第一拉动绳330则可以拉动四组防扎装置20绕着第一安装座21摆动升起,四组防扎装置20与地面的距离增大;若控制系统控制电机32反向转动而放卷所述拉卷绳31时,此时四组防扎装置20在重力的作用下,可绕着第一安装座21向下摆动降落,四组防扎装置20与地面的距离缩小,通过采用如此结构,达到调节四组防扎装置20与地面的距离。
其中,为了避免因第一拉动绳330断裂时,所述防扎装置20在重力的作用下而自由垂落并碰地,在这里,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座21上还活动安装有一能够与所述弹性挡板220或连接板22相抵接的调节螺栓210,因此,用户根据车身的高度,可以自由拧动所述调节螺栓210至合适的位置,当第一拉动绳330断裂时,所述防扎装置20在重力的作用下绕着第一安装座21向下摆动降落的过程中,所述弹性挡板220或连接板22与调节螺栓210相抵接,进而使得所述防扎装置20不能继续绕着第一安装座21向下摆动降落,从而防止防扎装置20碰地,保证行车安全,也保护了防扎装置20。
参照图2、图3、图4、图7和图8,其中,为了防止汽车主体10在行驶过程中突然下降而导致所述防扎装置20与地刮蹭,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浮动调节装置包括一拨动件40和四根第二拉动绳41,所述拨动件40一端铰接于所述升降基座30上,同时该拨动件40的另一端上设置能够同时与四根第一拉动绳330相抵接的抵接部400;所述第二拉动绳41的一端与汽车主体10的车轴12固定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拨动件40的抵接部400相连接;同时四根第二拉动绳41的外表还套设有一根第二拉动绳保护套410;同时该所述升降基座30上还设置有一支撑架42,且该支撑架42与所述升降基座30之间留有供所述抵接部400摆动的空间,同时所述支撑架42上还开设有供所述第二拉动绳保护套410穿过的通孔;其中,所述第二拉动绳保护套410的一端与所述汽车主体10相抵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架42相抵接。
由于第二拉动绳41一端与汽车主体10的车轴12固定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拨动件40的抵接部400相连接,当汽车主体10在行驶过程中突然相对轮子11向下移动时,该汽车主体10会拉动第二拉动绳41移动,进而第二拉动绳41拉动所述所述拨动件40相对所述升降基座30摆动翘起,所述抵接部400在向上摆动翘起的过程中,该抵接部400则会推动四根第一拉动绳330同步向上翘起,进而四根第一拉动绳330可拉动四组防扎装置20同步向上升起,避免汽车主体10在行驶过程因汽车的避震系统而向下移动的过程中而使得四组防扎装置20意外与地面发生刮蹭,有效地保护了四组防扎装置20。
在这里,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支撑架42为一能够将所述拨动件40和拉动座33罩接在其内部的保护罩体。
另外,为了避免汽车主体10突然向下移动的位置量过大而拉断了所述第二拉动绳41,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第二拉动绳41的一端设置有拉伸弹簧,该拉伸弹簧远离所述第二拉动绳41的一端与汽车主体10的车轴12固定相连接。通过该拉伸弹簧连接所述第二拉动绳41与车轴12,可以有效防止第二拉动绳41被拉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防扎胎的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汽车主体(10),所述汽车主体(10)的底部设置有四个轮子(11);
四组防扎装置(20),四组防扎装置(20)活动设置于所述汽车主体(10),同时四组防扎装置(20)分别一一对应地设置于四个轮子(11)的前方,
升降调节机构,所述升降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汽车主体(10)上,该升降调节机构同时与四组防扎装置(20)相连接,所述升降调节机构能够驱动四组防扎装置(20)相对所述汽车主体(10)上下升降;
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升降调节机构电性连接,该控制系统能够控制所述升降调节机构驱动四组防扎装置(20)升降;
浮动调节装置,所述浮动调节装置设置于所述汽车主体(10)上,该浮动调节装置在汽车主体(10)向下移动时能够控制所述升降调节机构驱动四组防扎装置(20)同步向上移动升起,
其中,浮动调节装置能够根据汽车主体(10)向下移动的位移量而控制所述升降调节机构驱动四组防扎装置(20)同步向上移动升起相同的位移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扎胎的汽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扎装置(20)包括:
第一安装座(21),所述安装座(21)设置于所述汽车主体(10)上;
两块连接板(22),两块连接板(22)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安装座(21)铰接,且两块连接板(22)平行设置;
第二安装座(23),所述第二安装座(23)同时与两块连接板(22)的另一端相铰接,其中,所述第二安装座(23)上设置有磁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扎胎的汽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安装座(23)上还铰接有能够将所述磁铁罩接在其内的保护壳(230),所述保护壳(230)朝向地面的一侧上设置有摩擦件(2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扎胎的汽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安装座(23)上还枢接有一L型拨杆(232),所述L型拨杆(232)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座(23)与所述保护壳(230)之间;
其中,当用户转动所述L型拨杆(232)时,该L型拨杆(232)能够推动所述保护壳(230)绕着其与第二安装座(23)的铰接处转动,进而使得该所述保护壳(230)远离所述磁铁。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防扎胎的汽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壳(230)朝向地面的一侧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摩擦件(231),相邻的两块摩擦件(231)之间留有间隙(23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扎胎的汽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调节机构包括:
升降基座(30),所述升降基座(30)固定设置于所述汽车主体(10)的底部,该升降基座(30)的内部设置有容腔(300),所述容腔(300)中活动安装有一能够伸出所述容腔(300)外部或收缩回所述容腔(300)内部的拉卷绳(31),同时所述容腔(300)中还设置有一用于收卷所述拉卷绳(31)的电机(32),所述拉卷绳(31)的一端与所述电机(32)的输出轴固定相连接,所述电机(32)与控制系统电性相连接;
拉动座(33),所述拉动座(33)固定设置于所述拉卷绳(31)伸出所述容腔(300)外部的一端,该拉动座(33)上连接有四根第一拉动绳(330),四根第一拉动绳(330)的另一端分别与四组防扎装置(20)相连接;
同时,每根第一拉动绳(330)的外表还套设有一根第一保护套(331),
所述第一保护套(331)的一端与所述升降基座(30)相抵接,另一端与固定安装于所述汽车主体(10)上的第一保护套固定板(332)相抵接,同时该第一保护套固定板(332)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拉动绳(330)穿过的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扎胎的汽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浮动调节装置包括:
拨动件(40),所述拨动件(40)一端铰接于所述升降基座(30)上,同时该拨动件(40)的另一端上设置能够同时与四根第一拉动绳(330)相抵接的抵接部(400);
四根第二拉动绳(41),所述第二拉动绳(41)的一端与汽车主体(10)的车轴(12)固定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拨动件(40)的抵接部(400)相连接;同时四根第二拉动绳(41)的外表还套设有一根第二拉动绳保护套(410);
支撑架(42),所述支撑架(42)固定设置于所述升降基座(30)上,且该支撑架(42)与所述升降基座(30)之间留有供所述抵接部(400)摆动的空间,同时所述支撑架(42)上还开设有供所述第二拉动绳保护套(410)穿过的通孔;
其中,所述第二拉动绳保护套(410)的一端与所述汽车主体(10)相抵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架(42)相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防扎胎的汽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架(42)为一能够将所述拨动件(40)和拉动座(33)罩接在其内部的保护罩体。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防扎胎的汽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拉动绳(41)的一端设置有拉伸弹簧,该拉伸弹簧远离所述第二拉动绳(41)的一端与汽车主体(10)的车轴(12)固定相连接。
CN201821301965.4U 2018-08-13 2018-08-13 一种防扎胎的汽车 Active CN2087459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01965.4U CN208745955U (zh) 2018-08-13 2018-08-13 一种防扎胎的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01965.4U CN208745955U (zh) 2018-08-13 2018-08-13 一种防扎胎的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45955U true CN208745955U (zh) 2019-04-16

Family

ID=660793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01965.4U Active CN208745955U (zh) 2018-08-13 2018-08-13 一种防扎胎的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459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58430B (zh) 一种可保护摄像机的交通信息采集装置
CN2107408U (zh) 拖车陷坑及爆胎快速自救器
CN108756345A (zh) 一种具有多重防护的停车架
CN107044096A (zh) 一种气囊缓冲道路隔离带装置
CN107142871A (zh) 一种磁性缓冲道路隔离带装置
CN110481520A (zh) 一种高速列车风力减速板
CN207390169U (zh) 一种垃圾车翻斗提桶装置
CN208745955U (zh) 一种防扎胎的汽车
CN205875015U (zh) 一种可自动开闭的道路桥梁限高装置
CN106379460B (zh) 一种安全可靠的智能型体感车
CN110359394A (zh) 一种十字路口行人保护装置
CN102700497A (zh) 基于行人头部损伤防护的轿车发动机罩弹起装置
CN216139854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防碰撞用栏杆
CN101695920B (zh) 紧急制动助缓器
CN210797362U (zh) 斜坡式车辆防撞阻拦器
CN205240457U (zh) 一种可卸式垃圾车车箱体保护装置
CN213276982U (zh) 一种智慧停车场用泊车视频桩
CN110466626A (zh) 一种汽车主动式前唇
CN109703667B (zh) 一种防撞倒电瓶车结构
CN202641602U (zh) 基于行人头部损伤防护的轿车发动机罩弹起装置
CN110356480A (zh) 一种车辆防侧翻制动装置
CN221049521U (zh) 一种用于充电桩的防护装置
CN206155194U (zh) 一种受电弓升弓装置
CN205062710U (zh) 一种自动翻转广告道闸
CN109017656B (zh) 一种提高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