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45665U - 一种汽车用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用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45665U
CN208745665U CN201821301319.8U CN201821301319U CN208745665U CN 208745665 U CN208745665 U CN 208745665U CN 201821301319 U CN201821301319 U CN 201821301319U CN 208745665 U CN208745665 U CN 2087456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groove
traverse furrow
shoulder
sec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0131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才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 Shin Tire and Rubber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 Shin Tire and Rubber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 Shin Tire and Rubber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 Shin Tire and Rubber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30131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456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456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45665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用充气轮胎,其包括第一主沟和第二主沟,第一周向沟槽以外形成第一排胎肩花纹;第一排胎肩花纹包括第一胎肩横沟和三条第一细沟槽;第一胎肩横沟包括横沟一段、横沟二段和横沟三段,横沟一段与第一主沟之间的夹角为55°~85°,横沟二段与第一主沟之间的夹角为5°~45°,横沟三段与第一主沟之间的夹角为30°~80°;两条第一细沟槽与第一胎肩横沟相交,一条第一细沟槽与第一胎间横沟平行,以将第一排胎肩花纹分隔成多个沿轮胎的周向错开设置的花纹块。该汽车用充气轮胎能够提升胎肩强度、承受瞬间冲击力,避免由于沟槽边缘产生卷边导致异常磨耗外观,同时能够降低汽车行驶过程中轮胎胎面所产生的噪音。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用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用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现今,随着公路良路化的普及,汽车行驶时速度变化越来越频繁,而汽车在瞬间提速、刹车及转向时,速度变化大,反映在轮胎上,胎面承受的瞬间冲击力大,尤以胎肩横沟边缘受到冲击力更为显著,从而易造成胎肩横沟边缘发生卷边的情况。
再者,降低轮胎产生的噪音,一直是各轮胎制作厂商设计轮胎时努力的方向。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的充气轮胎,能够提升胎肩强度、承受瞬间冲击力,避免由于沟槽边缘产生卷边导致异常磨耗外观,同时能够降低汽车行驶过程中轮胎胎面所产生的噪音,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用充气轮胎,能够提升胎肩强度、承受瞬间冲击力,避免由于沟槽边缘产生卷边导致异常磨耗外观,同时能够降低汽车行驶过程中轮胎胎面所产生的噪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用充气轮胎,其包括由外至内沿轮胎圆周方向设置的第一主沟和第二主沟,所述第一主沟以外形成第一排胎肩花纹;所述第一排胎肩花纹包括沿接地宽方向设置的多组第一沟槽,各组所述第一沟槽包括第一胎肩横沟和第一细沟槽,所述第一细沟槽包括第一细沟槽a、第一细沟槽b和第一细沟槽c,所述第一胎肩横沟的宽度大于各所述第一细沟槽的宽度;所述第一胎肩横沟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横沟一段、横沟二段和横沟三段,所述横沟一段与所述第一主沟之间的夹角为55°~85°,所述横沟二段与所述第一主沟之间的夹角为5°~45°,所述横沟三段与所述第一主沟之间的夹角为30°~80°,且所述横沟一段、所述横沟二段和所述横沟三段之间的转向角度均大于90°;所述第一细沟槽a和所述第一细沟槽b分别与所述第一胎肩横沟相交,所述第一细沟槽c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细沟槽一段、细沟槽二段和细沟槽三段,所述细沟槽一段与所述横沟一段平行,所述细沟槽二段与所述横沟二段平行,所述细沟槽三段与所述横沟三段平行;所述第一胎肩横沟和各所述第一细沟槽共同将所述第一排胎肩花纹分隔成多个花纹块,各所述花纹块沿所述轮胎的周向错开设置。
其中,横沟一段位于外侧边缘,接地部分相对较少,而横沟三段靠近内侧,其相对于横沟二段受力较小,横沟二段与第一主沟1之间的夹角为5°~45°,其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轮胎中的胎肩横沟与第一主沟之间的夹角小,汽车在瞬间加速、刹车及转向时承受的瞬间冲击力较大,而横沟二段与第一主沟之间的夹角较小时,该横沟二段的边缘的接地时机不同,可减小同一时刻冲击力对该横沟二段的边缘的冲击作用,进而避免该横沟二段发生卷边的情况,保证该轮胎的正常磨耗外观。
三条第一细沟槽中,一条(第一细沟槽c)与第一胎肩横沟大致平行,两条(第一细沟槽a和第一细沟槽b)与第一胎肩横沟相交,该第一胎肩横沟和三条第一细沟槽将第一排胎肩花纹分隔成多个不规则的接地花纹块,并且各花纹块沿轮胎的周向错开设置,即汽车在运行过程中,错开设置的花纹块分别依次接地,可以均化整个第一排胎肩花纹的接地压,抑制局部偏磨损的情况发生。同时,胎肩应力能够得到有效的分散,可提升驾驶的舒适性。并且,各不规则的接地花纹块可产生刚性互补效果,从而在轮胎受力时可达到支撑、互锁的作用,让原本独立的各个不规则接地花纹块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整体,从而确保了整个第一排胎肩花纹的刚性,提高了轮胎的耐磨性。
另外,由于该不同大小的花纹块(橡胶块)敲击地面时所产生的波段和频率都是不一样的,优化排列设计后的各花纹块的波段和频率相互可以抵消,平息噪音的波长和频率,优化汽车在运行过程中,轮胎所产生的噪音。
可选地,所述第二主沟以内形成第二排胎肩花纹;所述第二排胎肩花纹包括沿接地宽方向设置的多组第二沟槽,各组所述第二沟槽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二胎肩横沟和至少一条第二细沟槽,所述第二胎肩横沟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细沟槽的宽度。
可选地,所述第二排胎肩花纹还设有沿周向设置的环槽。
可选地,所述第一主沟和所述第二主沟之间还设有至少一条第三主沟,所述第三主沟和所述第一主沟之间、所述第三主沟和所述第二主沟之间以及相邻两个所述第三主沟之间均设有中间花纹,所述中间花纹包括沿沿接地宽方向设置的多组第三沟槽,各组所述第三沟槽包括中间横沟和至少一条中间细沟槽,所述中间横沟的宽度大于所述中间细沟槽的宽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胎肩横沟和与其相邻的中间横沟连通,所述第一细沟槽和与其相邻的所述中间细沟槽连通,所述第二胎肩横沟和与其相邻的中间横沟连通,所述第二细沟槽和与其相邻的所述中间细沟槽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胎肩横沟的外侧宽度大于内侧宽度;所述第二胎肩横沟的内侧宽度大于外侧宽度。
可选地,所述横沟一段的深度和所述横沟三段的深度均大于所述横沟二段的深度。
可选地,所述胎肩横沟的侧壁向内倾斜设置,所述胎肩横沟的开口端宽度大于底部宽度。
可选地,所述横沟二段的长度L满足:50%×2P<L<90%×2P,其中,P为所述轮胎的节距。
可选地,所述第一胎肩横沟的宽度D满足:5%TW<D<10%TW,深度H满足1<D/W<1.5,其中TW为胎面宽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汽车用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图2中Y-X剖视图;
图4是图2中A-A剖视图。
附图1-4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第一主沟,2-第二主沟,3-第三主沟;
4-第一排胎肩花纹,41-第一胎肩横沟,411-横沟一段,412-横沟二段,413-横沟三段,42-第一细沟槽a,43-第一细沟槽b,44-第一细沟槽c,441-细沟槽一段,442-细沟槽二段,443-细沟槽三段;
5-第二排胎肩花纹,51-第二胎肩横沟,52-第二细沟槽,53-环槽;
6-中间花纹,61-中间横沟,611-中间横沟一段,612-中间横沟二段,62-中间细沟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汽车用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局部示意图;图3是图2中Y-X剖视图;图4是图2中A-A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用充气轮胎,如图1所示,该轮胎包括沿轮胎的圆周方向设置的第一主沟1和第二主沟2,其中第一主沟1位于第二主沟2的外侧(轮胎使用状态下朝外的一侧),该轮胎在第一主沟1以外的区域形成第一排胎肩花纹4,该第一排胎肩花纹4包括沿接地宽方向设置的多组第一沟槽,各组第一沟槽包括第一胎肩横沟41和第一细沟槽,第一细沟槽包括第一细沟槽a42,第一细沟槽b43和第一细沟槽c44,第一胎肩横沟41的宽度大于各第一细沟槽的宽度,以便于实现排水,避免轮胎雨天行驶时发生打滑的现象。
本实施例中,第一胎肩横沟41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三段结构,该三段结构分别为横沟一段411、横沟二段412和横沟三段413,其中,如图2所示,横沟一段411与第一主沟1之间的夹角θ为55°~85°,优选为63°~78°,横沟二段412与第一主沟1之间的夹角β为5°~45°,优选为10°~30°,横沟三段413与第一主沟1之间的夹角α为30°~80°,优选为45°~65°,也就是说,设为三段结构的第一胎肩横沟41相对于仅设置一段的结构来说,增加该第一胎肩横沟41的设置数量,且可增加其与各第一细沟槽所形成的接地花纹块的大小及数量,进一步改善降噪效果。同时,横沟一段411、横沟二段412和横沟三段413之间的转向角度均大于90°,也就是说,该第一胎间横沟41的三段之间的夹角均为钝角,可以有效避免应力集中,防止沟槽转向连接处冲击破坏而导致异常磨耗外观。
其中,横沟一段411位于外侧边缘,接地部分相对较少,而横沟三段413靠近内侧,其相对于横沟二段412受力较小,横沟二段412与第一主沟1之间的夹角为5°~45°,其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轮胎中的胎肩横沟与第一主沟1之间的夹角小,汽车在瞬间加速、刹车及转向时承受的瞬间冲击力较大,而横沟二段412与第一主沟1之间的夹角较小时,该横沟二段412的边缘的接地时机不同,可减小同一时刻冲击力对该横沟二段412的边缘的冲击作用,进而避免该横沟二段412发生卷边的情况,保证该轮胎的正常磨耗外观。
第一细沟槽a42和第一细沟槽b43分别与第一胎肩横沟41相交,第一细沟槽c44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细沟槽一段441、细沟槽二段442和细沟槽三段443,其中,细沟槽一段441与横沟一段411平行,细沟槽二段442与横沟二段412平行,细沟槽三段443与横沟三段413平行,此处“平行”是指大致平行,两段平行的沟槽是指二者与第一主沟之间的夹角差值在±5°之内。
第一细沟槽a42和第一细沟槽b43与该轮胎的接地宽方向的夹角在10°范围内。具体的说,由于该第一细沟槽a42和第一细沟槽b43均具有一定的弧度,此处以第一细沟槽a42为例,该第一细沟槽a42与第一排胎肩花纹4的两侧边缘的点的连线形成一条直线,该直线与轮胎的接地宽方向之间的夹角不大于10°,第一细沟槽b43与上述设置方式相同,不再赘述。此种设置便于与第一胎间横沟41和第一细沟槽c44将第一排胎肩花纹4分隔成多个不规则的接地花纹块,同时,与轮胎的旋转轴线之间的夹角不大于10°,是指大致沿该轮胎的轴线平行的方向设置,便于在运行过程中积水的排出。
也就是说,三条第一细沟槽中,一条(第一细沟槽c44)与第一胎肩横沟41大致平行,两条(第一细沟槽a42和第一细沟槽b43)与第一胎肩横沟41相交,该第一胎肩横沟41和三条第一细沟槽将第一排胎肩花纹4分隔成多个不规则的接地花纹块,并且各花纹块沿轮胎的周向错开设置,即汽车在运行过程中,错开设置的花纹块分别依次接地,可以均化整个第一排胎肩花纹4的接地压,抑制局部偏磨损的情况发生。同时,胎肩应力能够得到有效的分散,可提升驾驶的舒适性。并且,各不规则的接地花纹块刚性可产生互补效果,从而在轮胎受力时可达到支撑、互锁的作用,让原本独立的各个不规则接地花纹块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整体,从而确保了整个第一排胎肩花纹4的刚性,提高了胎肩的耐磨性。
另外,由于不同大小的花纹块(橡胶块)敲击地面时所产生的波段和频率都是不一样的,优化排列设计后各花纹块的波段和频率相互可以抵消,平息噪音的波长和频率,降低汽车在运行过程中,轮胎所产生的噪音。
在上述实施例中,轮胎在第二主沟2以内(指轮胎在使用状态下朝内的一侧)的区域形成第二排胎肩花纹5,该第二排胎肩花纹5包括沿接地宽方向设置的多组第二沟槽,各组第二沟槽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二胎肩横沟51和至少一条第二细沟槽52(本实施例中,各组第二沟槽包括两条第二细沟槽52),以将该第二排胎肩花纹5分隔成多个花纹块,优化汽车在运行过程中,轮胎所产生的噪音。其中,如图1所示,各第二胎肩横沟51和第二细沟槽52均大致沿第二排胎肩花纹5的横向(即接地宽方向)设置,且第二胎肩横沟51的宽度大于第二细沟槽52的宽度,便于汽车在运行过程中,轮胎沟槽(包括横沟和细沟槽)内的水顺利排出。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排胎肩花纹5还设有沿周向设置的环槽53,该环槽53的设置可分散第二排胎肩花纹5的胎肩刚性,避免由于该第二排胎肩花纹5的胎肩刚性较大影响驾驶的舒适性。当然,在本实施例中,对于该环槽53的设置不作要求,具体可根据该第二排胎肩花纹5的宽度进行性设定,若该第二排胎肩花纹5的宽度较小,则无需设置该环槽53。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主沟1和第二主沟2之间还设有至少一条第三主沟3,该第三主沟3和第一主沟1之间、第三主沟3和第二主沟2之间以及相邻两个第三主沟3之间均有中间花纹6,中间花纹6包括沿接地宽方向设置的多组第三沟槽,各组第三沟槽包括中间横沟61和至少一条中间细沟槽62(本实施例中,各组第三沟槽分别设有两条中间细沟槽62),同样的,该中间横沟61的宽度也大于中间细沟槽62的宽度。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三主沟3的数量为两条,此时,第一主沟1和第二主沟2之间即存在三条中间花纹6,若第三主沟3的数量为一条,则第一主沟1和第二主沟2之间存在两条中间花纹6。该第三主沟3的数量可根据轮胎的宽度等因素进行具体设定,在此不做具体要求。另外,如图1所示,各中间花纹6的宽度以及其中的中间横沟61和中间细沟槽62的形状和数量均不相同,可根据具体的需要进行设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胎肩横沟41和与其相邻的中间横沟61连通,第一细沟槽(包括第一细沟槽a42,第一细沟槽b43和第一细沟槽c44)和与其相邻的中间细沟槽62连通,第二胎肩横沟51和与其相邻的中间横沟61连通,第二细沟槽52和与其相邻的中间细沟槽62连通,当设有第三主沟3时,中间花纹6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此时,中间横沟61还和与其相邻的中间横沟61或中间细沟槽62连通。本实施例中,如图1中的Y-Y所示,第一胎肩横沟41、依次与中间横沟61、中间细沟槽62、中间细沟槽62、第二胎肩横沟51连通,即形成一整条连通的沟槽,沟槽连通设置可使得沟槽内的气体及积水流通不受阻碍,便于气体及积水排入主沟内并随轮胎的滚动排出,可有效避免沟槽内的气流及积水流通受阻产生噪音及雨天轮胎湿地打滑。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胎肩横沟41的外侧宽度大于内侧宽度;第二胎肩横沟51的内侧宽度大于外侧宽度,其中,如上所述,内侧是指使用状态下朝内的一侧,外侧是指使用状态下朝外的一侧,如此设置便于将沟槽内的水顺利排出。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横沟一段411的深度和横沟三段413的深度均大于横沟二段412的深度,也就是说,该第一胎肩横沟41中,横沟二段412的深度最小,可在分隔花纹并实现排水效果的同时,保证该第一排胎肩横沟的刚性、提升耐磨效果。同样的,将中间横沟61设为包括中间横沟一段611和中间横沟二段612两段结构时,二者的深度也不同,如图3所示,中间横沟一段611的深度小于中间横沟二段612的深度,当然,也可以将中间横沟二段612的深度设置为小于中间横沟一段611的深度,只要该中间横沟61在分隔花纹并实现排水效果的同时,保证该中间横沟61的刚性即可。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胎肩横沟(包括第一胎肩横沟41和第二胎肩横沟51)的侧壁向内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θ1,该θ1的取值范围优选为,2°~15°,胎肩横沟的开口端宽度大于底部宽度。也就是说,从截面看,该胎肩横沟由上至下呈渐缩结构,胎肩横沟随着深度的增加,侧壁的胶料也增多,可增强该胎肩横沟的强度,改善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胎肩横沟由于接地后受到磨损的情况。同样的,位于中间花纹6的中间横沟61也可以设置为侧壁向内倾斜的结构,以提升该中间横沟61的强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横沟二段412的长度L满足:50%×2P<L<90%×2P,其中,P为轮胎花纹的节距,当轮胎的性能参数等确定后,该轮胎的节距P即为已知,若横沟二段412的长度设置太长,即不利于第一沟槽的排水性能,若太短,则不利于形成多块不规则的胎肩花纹块。
另外,第一胎肩横沟41的宽度D(如图4所示)满足:5%TW<D<10%TW,并且,横沟二段412的深度H满足1<D/W<1.5,其中TW为胎面宽度,其中TW为如图1所示的胎面宽度。若第一胎肩横沟41的宽度D太宽,则影响胎面的强度,若太窄,则不利于排水;同样的,若横沟二段412的深度H太深,则影响胎面的强度,若太浅,则不利于排水。在本实施例中的参数设置下,通过分散启动及转向时的瞬间冲击力以保证该第一胎肩横沟41的正常磨耗外观。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用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外至内沿轮胎圆周方向设置的第一主沟(1)和第二主沟(2),所述第一主沟(1)以外形成第一排胎肩花纹(4);
所述第一排胎肩花纹(4)包括沿接地宽方向设置的多组第一沟槽,各组所述第一沟槽包括第一胎肩横沟(41)和第一细沟槽,所述第一细沟槽包括第一细沟槽a(42)、第一细沟槽b(43)和第一细沟槽c(44),所述第一胎肩横沟(41)的宽度大于各所述第一细沟槽的宽度;
所述第一胎肩横沟(41)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横沟一段(411)、横沟二段(412)和横沟三段(413),所述横沟一段(411)与所述第一主沟(1)之间的夹角为55°~85°,所述横沟二段(412)与所述第一主沟(1)之间的夹角为5°~45°,所述横沟三段(413)与所述第一主沟(1)之间的夹角为30°~80°,且所述横沟一段(411)、所述横沟二段(412)和所述横沟三段(413)之间的转向角度均大于90°;
所述第一细沟槽a(42)和所述第一细沟槽b(43)分别与所述第一胎肩横沟(41)相交,所述第一细沟槽c(44)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细沟槽一段(441)、细沟槽二段(442)和细沟槽三段(443),所述细沟槽一段(441)与所述横沟一段(411)平行,所述细沟槽二段(442)与所述横沟二段(412)平行,所述细沟槽三段(443)与所述横沟三段(413)平行;
所述第一胎肩横沟(41)和各所述第一细沟槽共同将所述第一排胎肩花纹(4)分隔成多个花纹块,各所述花纹块沿所述轮胎的周向错开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沟(2)以内形成第二排胎肩花纹(5);
所述第二排胎肩花纹(5)包括沿接地宽方向设置的多组第二沟槽,各组所述第二沟槽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二胎肩横沟(51)和至少一条第二细沟槽(52),所述第二胎肩横沟(51)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细沟槽(52)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用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胎肩花纹(5)还设有沿周向设置的环槽(53)。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汽车用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沟(1)和所述第二主沟(2)之间还设有至少一条第三主沟(3),所述第三主沟(3)和所述第一主沟(1)之间、所述第三主沟(3)和所述第二主沟(2)之间以及相邻两个所述第三主沟(3)之间均设有中间花纹(6),所述中间花纹(6)包括沿接地宽方向设置的多组第三沟槽,各组所述第三沟槽包括中间横沟(61)和至少一条中间细沟槽(62),所述中间横沟(61)的宽度大于所述中间细沟槽(62)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用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胎肩横沟(41)和与其相邻的中间横沟(61)连通,所述第一细沟槽和与其相邻的所述中间细沟槽(62)连通,所述第二胎肩横沟(51)和与其相邻的中间横沟(61)连通,所述第二细沟槽(52)和与其相邻的所述中间细沟槽(62)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3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用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胎肩横沟(41)的外侧宽度大于内侧宽度;所述第二胎肩横沟(51)的内侧宽度大于外侧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用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沟一段(411)的深度和所述横沟三段(413)的深度均大于所述横沟二段(412)的深度。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用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肩横沟的侧壁向内倾斜设置,所述胎肩横沟的开口端宽度大于底部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用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沟二段(412)的长度L满足:50%×2P<L<90%×2P,其中,P为所述轮胎的节距。
10.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用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胎肩横沟(41)的宽度D满足:5%TW<D<10%TW,深度H满足1<D/W<1.5,其中TW为胎面宽度。
CN201821301319.8U 2018-08-13 2018-08-13 一种汽车用充气轮胎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7456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01319.8U CN208745665U (zh) 2018-08-13 2018-08-13 一种汽车用充气轮胎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01319.8U CN208745665U (zh) 2018-08-13 2018-08-13 一种汽车用充气轮胎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45665U true CN208745665U (zh) 2019-04-16

Family

ID=66080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01319.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745665U (zh) 2018-08-13 2018-08-13 一种汽车用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4566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19621A (zh) * 2018-08-13 2018-11-16 正新橡胶(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用充气轮胎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19621A (zh) * 2018-08-13 2018-11-16 正新橡胶(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用充气轮胎
CN108819621B (zh) * 2018-08-13 2024-03-01 正新橡胶(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用充气轮胎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46154B (zh) 轮胎
US10618355B2 (en) Pneumatic tire
EP1872973B1 (en) Pneumatic tire
US8813800B2 (en) Pneumatic tire
JP4156018B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48811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9248961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5564160A (zh) 充气轮胎
JP474480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8621705B (zh) 轮胎
KR20090132651A (ko) 공기 타이어
CN108501625B (zh) 轮胎
JP2018203152A (ja) タイヤ
JP4065718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08075630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8037139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8819621A (zh) 一种汽车用充气轮胎
JP2019094007A (ja) タイヤ
WO2014148260A1 (ja) タイヤ
CN111660735A (zh) 轮胎
CN113043797A (zh) 轮胎
JP7205168B2 (ja) タイヤ
JP2019094006A (ja) タイヤ
CN103402791B (zh) 轮胎
WO2016204004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41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301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41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