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92940U - 搅拌组件和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搅拌组件和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92940U
CN208692940U CN201820693202.2U CN201820693202U CN208692940U CN 208692940 U CN208692940 U CN 208692940U CN 201820693202 U CN201820693202 U CN 201820693202U CN 208692940 U CN208692940 U CN 2086929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gitating shaft
support
component
connector
mixing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9320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慧民
罗飞龙
马利
黄韦铭
羊小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69320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929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929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929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od-Manufactur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搅拌组件和烹饪器具,其中,搅拌组件用于具有内锅的烹饪器具,包括:搅拌轴,设于内锅内;至少一个搅拌叶片,沿搅拌轴的周向固设于搅拌轴的侧壁;支撑组件,设于搅拌轴靠近内锅的底壁的一侧,且支撑组件与底壁相抵且支撑组件与搅拌轴滑动连接,以在搅拌轴旋转时实现对搅拌轴的支撑。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的从上、下两个方向为搅拌轴提供了支撑,使搅拌轴由单边支撑改为双边支撑,提升了搅拌轴旋转时的稳定性,降低了搅拌轴旋转时产生的抖动,减少了其工作时产生的噪声,提高了搅拌的均匀性。

Description

搅拌组件和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搅拌组件和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烹饪器具中一般设计有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和搅拌叶片,一般采用架设在内锅上的环形圈来连接搅拌轴,将搅拌轴悬吊在内锅中,这样的结构为单边支撑,在搅拌轴旋转时容易发生抖动,会影响搅拌效果,还容易产生噪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搅拌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搅拌组件,用于具有内锅的烹饪器具,包括:搅拌轴,设于内锅内;至少一个搅拌叶片,沿搅拌轴的周向固设于搅拌轴的侧壁;支撑组件,设于搅拌轴靠近内锅的底壁的一侧,且支撑组件与底壁相抵且支撑组件与搅拌轴滑动连接,以在搅拌轴旋转时实现对搅拌轴的支撑。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搅拌轴靠近内锅的底壁的一侧设置支撑组件,且支撑组件与底壁相抵且支撑组件与搅拌轴滑动连接,从而使搅拌轴的下端部能够得到支撑,在搅拌轴旋转时可以降低搅拌轴的工作振动,降低噪声,提高搅拌轴的稳定性,提升了搅拌的均匀性。
具体地,搅拌轴设于内锅内,且搅拌叶片沿搅拌轴的周向固设于搅拌轴的侧壁,便于通过搅拌轴的旋转带动搅拌叶片对内锅中的食材进行搅拌;支撑组件设于搅拌轴靠近内锅的底壁的一侧,即设于搅拌轴的底部,并与内锅底壁相抵,可以对搅拌轴形成支撑,提高搅拌轴的稳定性,同时,支撑组件与搅拌轴滑动连接,因此在搅拌轴转动时,其工作振动和支撑组件的自身重力等因素使支撑组件能沿着搅拌轴的轴向做往复运动,从而可以降低搅拌轴的振动和噪音,提高搅拌轴工作的稳定性,还使搅拌轴的重量不会完全作用在内锅底壁上,对内锅底壁的涂层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搅拌轴至少靠近底壁的一侧中空,搅拌轴内壁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第一滑动部,支撑组件具体包括:支撑座,设于底壁上,且支撑座与搅拌轴的内壁滑动连接;支撑杆,与支撑座固定连接,且支撑杆远离底壁的一端设有止挡部;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支撑座的端面相抵,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第一滑动部的下端面相抵,其中,搅拌轴的内腔被第一滑动部沿轴向分隔为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止挡部设于第一容纳部,支撑座设于第二容纳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搅拌轴靠近底壁的一侧设置为中空,便于为支撑组件提供容纳空间,以便支撑组件在容纳空间内沿搅拌轴的轴向进行往复运动,并对搅拌轴提供适当的支撑力,从而提高搅拌轴旋转时的稳定性,以减小搅拌轴旋转时的振动和噪音,并减小对内锅的底壁涂层的磨损。
具体地,搅拌轴至少靠近底壁的一侧中空,使支撑组件能够伸入搅拌轴内,为支撑组件的往复运动提供了运动空间;搅拌轴内壁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第一滑动部,使支撑组件在第一滑动部中滑动,限制了支撑组件的径向移动,提高了支撑组件的稳定性,还可以减小搅拌轴内的支撑杆的径向尺寸,降低其重量,减少不必要的功率消耗;支撑座设于底壁且支撑座与搅拌轴的内壁滑动连接,便于提高支撑组件的支撑面积,减小单位面积上对内锅底壁的压强,进而减小其受到的磨损,同时,该结构简单紧凑,还有利于减小支撑座与搅拌轴内壁之间的间隙,减少食材进入搅拌轴内产生阻塞和食材残留的可能;支撑杆与支撑座固定连接,便于同步进行往复运动,支撑杆上设置止挡部,且止挡部位于第一容纳部,使支撑组件在做往复运动时,支撑杆受止挡部阻挡而减少支撑杆上端部从第一容纳部移动至第二容纳部的可能;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支撑座的端面和第一滑动部的下端面相抵,即第一弹性件设于第二容纳部内,并两端抵靠,便于为支撑组件提供弹力,使支撑底座能够在搅拌轴旋转时,在弹力作用下顺利地进行轴向的往复运动,还可以降低支撑底座和支撑杆的重量,从而既可以实现对搅拌轴的支撑,降低振动,又不至于对内锅的底壁产生较大的冲击和磨损,并降低噪音。
其中,支撑组件为硅胶柱体,且支撑座与支撑杆一体成型。
优选地,第一弹性件采用弹簧。
更具体地,当搅拌组件未安装到内锅中时,在弹力作用下,支撑杆上的止挡部抵靠在第一滑动部的上端面上,支撑组件整体位于其往复运动的下死点位置;当搅拌组件安装到内锅中后,支撑底座会被内锅的底壁顶起使整个支撑组件向上运动一定距离,此时由于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作用,支撑底座的底面和内锅的底壁之间会产生一个摩擦力,这个摩擦力使支撑底座与内锅之间较难发生相对运动,因此,当搅拌叶片进行旋转搅拌时,支撑组件对搅拌组件的下端部起到支撑和稳定的作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支撑座具体包括:止滑部,止滑部的一侧与底壁相抵,支撑杆与止滑部的另一侧固定连接,密封件,设于搅拌轴与止滑部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支撑座具体包括止滑部,且止滑部的一侧与底壁相抵,支撑杆与止滑部的另一侧固定连接,密封件,设于搅拌轴与止滑部之间,这样的结构简单,滑动顺畅;还可以通过密封件密封搅拌轴和止滑部之间的缝隙,减少食物进入搅拌组件内的可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支撑座呈台阶状,且支撑座与搅拌轴的内壁滑动连接,支撑座具体包括:与底壁相抵的止滑部以及与第一弹性件相抵的第二滑动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支撑座设置为台阶状,且支撑座与搅拌轴的内壁滑动连接,便于形成与底壁相抵的止滑部以及与第一弹性件相抵的第二滑动部,从而可以减少支撑底座完全滑入搅拌轴内的可能,还可以使第二滑动部在第一弹性件作用下,顺利地沿搅拌轴的内壁做轴向的往复运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止滑部的直径大于第二滑动部的直径。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止滑部的直径设置为大于第二滑动部的直径,增大了支撑底座下表面的面积,提高了支撑组件对搅拌轴支撑的稳定性,减少了止滑部进入搅拌轴内的可能,还可以减少支撑组件在单位面积上对内锅的底壁的压强,减小往复运动时对内锅底壁的冲击,进而降低噪音和减少对内锅底壁涂层的磨损。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搅拌组件还包括:密封件,呈环形设于第二滑动部的外壁与搅拌轴的内壁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第二滑动部的外壁与搅拌轴的内壁之间设置环形密封件,可以减少食材从第二滑动部的外壁与搅拌轴内壁之间的缝隙进入搅拌轴的可能,从而减少食材阻塞或残留在搅拌轴内的可能,提高搅拌组件工作的稳定性和搅拌轴内的洁净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止滑部与底壁相抵的表面的摩擦系数大于第二滑动部与搅拌轴相接触的表面的摩擦系数。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止滑部与底壁相抵的表面的摩擦系数设置为大于第二滑动部与搅拌轴相接触的表面的摩擦系数,可以在支撑组件与底壁相抵导致底壁对支撑组件产生摩擦力时,能够提高支撑组件在径向上的稳定性,更好地支撑搅拌轴,降低搅拌轴的振动,并更加顺畅地进行轴向的往复运动。
可选地,支撑底座可以采用摩擦系数较大的材质,例如硅胶,或者在支撑底座的底面增加防滑结构,例如底面设置有增加摩擦系数的花纹等。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搅拌叶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搅拌叶片均匀设于搅拌轴的周向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设置多个搅拌叶片,便于分散搅拌组件的受力,降低食材对每一个搅拌叶片的阻力,提高搅拌效率;将多个搅拌叶片均匀地设于搅拌轴的周向上,有利于提高搅拌的均匀性以及搅拌轴受力的均匀性。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多个搅拌叶片在搅拌轴的轴线上的投影不重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多个搅拌叶片在搅拌轴的轴线上的投影不重合,即多个搅拌叶片在搅拌轴高度上的位置是错位的,这样的结构,可以平衡搅拌轴的搅拌阻力,提高搅拌轴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还可以使位于内锅中不同高度位置的食材都能得到搅拌叶片的搅拌,提高搅拌的均匀性,从而提高食材受热的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壳体;内锅,设于壳体内;以及扣合在壳体上的盖体;还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中的任一项技术方案的搅拌组件,搅拌组件设于盖体与内锅所围成的腔体空间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上述第一方面中的任一项技术方案的搅拌组件,从而具有了上述技术方案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驱动组件,设于盖体上,在盖体与壳体扣合时实现驱动组件与搅拌组件的传动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驱动组件的设置,使搅拌组件具有了转动的动力源,能够在不开盖的情况下自动进行搅拌操作,提高了烹饪器具使用的便利性和安全性;驱动组件设置在盖体上,可以节省内锅空间,增加存放的食材的数量,还可以避免在烹饪过程中,内锅中的食材侵入驱动组件导致故障的可能;另外,在盖体与壳体扣合时才实现驱动组件的与搅拌组件的传动连接,可以避免在盖体打开时发生搅拌操作,提高了烹饪器具的安全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搅拌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驱动组件相连,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搅拌轴相连;环形支架,环形支架包括:与内锅的开口端相抵的环形圈,其中,环形支架中部向下凹陷形成台阶,第一连接件与驱动组件相连的一端与台阶相抵。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驱动组件和搅拌轴之间设置第一连接件,便于将驱动组件的旋转动力通过第一连接件传递给搅拌轴,以使搅拌轴进行旋转,并带动搅拌叶片对物料进行搅拌,提高物料受热的均匀性,同时,搅拌组件还包括环形支架,且环形支架上设有与开口端相抵的环形圈,且第一连接件与环形支架中部的台阶相抵,便于为搅拌轴提供支撑,这样的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拆卸,还可以使搅拌组件悬空而与内锅底壁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搅拌组件刮伤内锅底壁。
还需要指出的是,搅拌轴的底部设有支撑组件,在本案中,在搅拌轴与驱动组件之间又设置了第一连接件,从而使搅拌轴的上下两端均有支撑,即由单边支撑形成双边支撑,有利于降低搅拌轴旋转时产生的抖动,减少其工作时产生的噪声,提高了搅拌的均匀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驱动组件具体包括:电机支架,固设于盖体上;电机,设于电机支架内,且电机的驱动轴朝向内锅设置;第二连接件,与驱动轴固定连接,其中,第一连接件与驱动组件相连的一端设有沿径向向内凸出的第一卡接部,第二连接件远离电机的一端设有沿径向向外凸出的第二卡接部,在驱动轴旋转时,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相抵以带动搅拌轴旋转。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电机提供的旋转动力通过驱动轴、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传递给搅拌轴,而不是直接通过驱动轴传递给搅拌轴,可以缩短驱动轴的长度,减少驱动轴过长,导致盖体打开或关闭时,驱动轴与烹饪器具发生干涉的可能,也减少驱动轴因干涉导致断裂等故障的可能,还可以减少驱动轴过长导致旋转扭力过大,导致驱动轴断轴的可能;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卡接,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且可以快速耦合,将电机驱动轴朝向内锅设置,便于驱动轴与第二连接件的耦合,且节省盖体上的空间。
可选地,第一卡接部包括环绕轴线设置的多个第一凸筋,第二卡接部包括环绕轴线设置的多个第二凸筋。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第二连接件沿驱动轴的轴线开设有与驱动轴的横截面形状相同的连接孔,通过驱动轴与连接孔的插接以实现第二连接件的旋转,其中,驱动轴的横截面非圆形。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连接件沿驱动轴的轴线开设与驱动轴的横截面形状相同的连接孔,通过驱动轴与连接孔的插接以实现第二连接件的旋转,这样的结构简单,便于快速实现第二连接件与驱动轴的耦合,驱动轴的横截面非圆形,有利于带动第二连接件进行旋转。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驱动轴上设有周向设置的定位槽,第二连接件具体包括:连接主体,包括与驱动轴固定连接的连接部,连接部的相对两端设有与定位槽对应的定位孔;弹性组件,与定位孔对应设置,且弹性组件与连接主体固定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驱动轴的周向上设置定位槽,便于限定驱动轴的轴向位移,以减少旋转过程中,驱动轴发生轴向移动的可能,从而可以提高驱动组件、搅拌组件之间耦合的稳定性,提高了烹饪器具整体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烹饪器具发生故障的可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弹性组件包括:顶杆,顶杆的一端伸入定位孔与定位槽相抵,顶杆的另一端形成有台阶轴;第二弹性件,套设于台阶轴上,且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台阶轴的内端面相抵;挡板,通过连接部两端的插槽插入连接主体上,且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挡板的内壁相抵。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二弹性件和挡板的设置,便于将顶杆压紧在定位槽上,减少驱动轴沿轴向移动的可能,提高了驱动组件和搅拌组件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在需要安装和拆卸驱动轴时,可以为顶杆提供弹力使其横向移动,从定位槽中脱出,实现驱动轴的快速装拆;顶杆上形成台阶轴,便于套设在台阶轴上的第二弹性件抵靠在台阶上,为顶杆提供沿驱动轴横向的弹力;在连接部两端的插槽插设挡板,使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能够与挡板抵靠,第二弹性件被压缩而产生弹力压紧顶杆,进而压住驱动轴,同时,挡板插设在插槽内,还可以避免顶杆和第二弹性件从第二连接件中脱出,提高了第二连接件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且结构简单,装拆方便;优选地,顶杆抵靠在定位槽上的一端为圆弧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环形支架还包括:连接筋,连接台阶以及环形圈,且连接筋向上凸出形成挡筋,其中,盖体设有向内锅延伸的挡杆,通过挡杆与挡筋的配合以使在搅拌轴转动时限制环形支架的转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档杆与挡筋配合限制环形支架的转动,减少了环形支架旋转而磨损内锅内侧涂层的可能,还使搅拌轴旋转的动力能够主要用于搅拌叶片,提高了搅拌效率,环形支架上设置连接筋,且连接筋向上凸出形成挡筋,在连接台阶和环形圈的同时,还提高了搅拌组件的整体刚度,并提高搅拌组件工作的稳定性。
可选地,烹饪器具为电饭煲、电压力锅、电炖锅、电蒸锅或豆浆机。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搅拌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搅拌组件装入烹饪器具内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合盖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合盖后的剖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搅拌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驱动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驱动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装配分解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传动配合的剖视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0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搅拌组件,11搅拌轴,110卡槽,112第一滑动部,114第一容纳部,116第二容纳部,12搅拌叶片,13第一连接件,131第一卡接部,133卡柱,14环形支架,141挡筋,16支撑组件,160支撑座,1602止滑部,1604第二滑动部,162支撑杆,164止挡部,166第二弹性件,2驱动组件,21电机支架,22电机,23驱动轴,231定位槽,24第二连接件,241第二卡接部,242连接部,243定位孔,244顶杆,245第二弹性件,246挡板,247密封圈,3盖体,31挡杆,4壳体,5内锅,51温控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0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如图1与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个实施例的搅拌组件1,用于具有内锅5的烹饪器具,包括:搅拌轴11,设于内锅5内;至少一个搅拌叶片12,沿搅拌轴11的周向固设于搅拌轴11的侧壁;支撑组件16,设于搅拌轴11靠近内锅5的底壁的一侧,且支撑组件16与底壁相抵且支撑组件16与搅拌轴11的内壁滑动连接,以在搅拌轴11旋转时实现对搅拌轴11的支撑。
本实施例的搅拌组件1,通过在搅拌轴11靠近内锅5的底壁的一侧设置支撑组件16,且支撑组件16与底壁相抵且支撑组件16与搅拌轴11滑动连接,从而使搅拌轴11的下端部能够得到支撑,在搅拌轴11旋转时可以降低搅拌轴11的工作振动,降低噪声,提高搅拌轴11的稳定性,提升了搅拌的均匀性。
其中,可选地,内锅5呈圆筒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搅拌组件1由环形支架14、第一连接件13、搅拌轴11、搅拌叶片12、支撑组件16组成,是可以单独取出的配件,使用前把搅拌组件1放入内锅5,环形支架14的边缘支撑在内锅5口部进行定位,盖体3上设置有驱动组件2,其作用是与第一连接件13相配合、把电机22的动力传输给搅拌叶片12,盖体3上还设有挡杆31,其作用是与环形支架14配合、使环形支架14在搅拌过程中不发生转动;图3、图4、图5为合盖前后结构示意图,合盖后驱动组件2与第一连接件13相配合,使电机22的动力能够传输给搅拌轴11,带动搅拌叶片12进行转动,使搅拌叶片12对内锅5内的食材进行搅拌,从而能够在烹饪过程中实现自动搅拌的功能。图6为搅拌组件1的立体示意图,第一连接件13下部设置有卡柱133,环形支架14中部设有台阶状通孔,搅拌轴11上部设有卡槽110,装配时第一连接件13穿过环形支架14的通孔、并使卡柱133穿入卡槽110再进行一定角度的旋转,就可以使第一连接件13与搅拌轴11固定,环形支架14上设有挡筋141,其作用是:合盖时,盖体3上设置的挡杆31会插入两片挡筋141之间的区域并对挡筋141形成阻挡作用,当进行搅拌时,可以防止环形支架14随电机22发生转动、与内锅5发生摩擦、从而使内锅5内侧的涂层发生磨损;图7和图8为驱动组件2的连接示意图,电机22的驱动轴23上设置有定位槽231,驱动轴23端部有一段为D形杆,D形杆与第二连接件24中心的D形孔进行配合、使驱动轴23的动力传输给第二连接件24,驱动组件2包括第二连接件24、顶杆244、第一弹性件245、挡板246,顶杆244装配在第二连接件24设置的横向定位孔243内,其朝向驱动轴23的端部为圆弧面结构,与驱动轴23的定位槽231相配合,实现驱动组件2在盖体3上的快速装拆,第一弹性件245优选为弹簧,其作用是为顶杆244提供弹力、使装拆时顶杆244可以横向移动、确保顶杆244与定位槽231配合良好、进而确保驱动组件2可靠固定或快速拆卸,挡板246的作用是使顶杆244和第一弹性件245始终处于第二连接件24的定位孔243内不会脱出,密封圈247的作用是密封电机22的驱动轴23与盖体3之间的间隙、使烹饪时烹饪腔内产生的蒸汽不会从电机22的驱动轴23与盖体3之间的间隙进入盖体3内部并使盖体3内部的零件产生故障;图9及图10是第一连接件13与第二连接件24的传动配合原理图,第一连接件13顶部上设有第一凸筋作为第一卡接部131,第二连接件24底部设有第二凸筋作为第二卡接部241,合盖后第二卡接部241分别插入两片第一卡接部131之间的区域,电机22转动时第一卡接部131会与第二卡接部241相抵并带动第一连接件13转动、从而带动搅拌轴11和搅拌叶片12转动。
更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搅拌轴11为中空结构,其下端装有支撑组件16,支撑组件16的外表面与搅拌轴11的内表面为滑动配合,支撑组件16可在搅拌轴11内部上下滑动;支撑组件16内设有第一弹性件166为支撑组件16提供复位所需的弹力,其中,第一弹性件166优选为弹簧;初始状态下,由于弹簧的弹力作用,支撑组件16位于其活动行程的下死点位置,当搅拌组件1装配到内锅5中时,支撑组件16会被内锅5的底壁顶起并向上运动一定距离,弹簧被压缩,此时由于弹簧的弹力作用,支撑组件16的底座和内锅5的底壁之间会产生一个摩擦力,这个摩擦力使支撑组件16与内锅5之间较难发生相对运动,因此,当搅拌轴11进行旋转搅拌时,支撑组件16对搅拌组件1的下端部起到支撑和稳定的作用,改善了搅拌轴11这种单边固定结构在旋转时产生的抖动,有利于减少搅拌轴11工作时产生的噪声,提升了搅拌的均匀性。优选地,支撑组件16的底座下表面采用摩擦系数较大的材质,例如硅胶,或者底座下表面增加防滑的结构,例如带有增加摩擦系数的花纹等,这些均可以提升支撑组件16对搅拌轴11的支撑和稳定效果。
如图1所示,具体地,搅拌轴11靠近底壁的一侧中空,且搅拌轴11内壁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第一滑动部112,支撑组件16包括支撑座160、支撑杆162和第一弹性件166,其中,支撑座160设于内锅5的底壁,支撑座160呈台阶状,包括止滑部1602和第二滑动部1604,第二滑动部1604与搅拌轴11的内壁滑动连接,且止滑部1602的直径大于第二滑动部1604的直径,以防止止滑部1602滑入搅拌轴11内壁;支撑杆162与支撑组固定连接,且支撑杆162穿过第一滑动部112,与第一滑动部112滑动配合;第一滑动部112将搅拌轴11的内腔沿轴向分隔为第一容纳部114和第二容纳部116,支撑杆162远离底壁的一端设有止挡部164,止挡部164位于第一容纳部114内,与第一滑动部112的上端面抵靠,从而使支撑杆162不会从第一滑动部112滑入第二容纳部116内,提高支撑组件16工作的稳定性;第一弹性件166设于第二容纳部116内,其一端与支撑座160的第二滑动部1604抵靠,另一端与第一滑动部112的下端面相抵,以便为支撑组件16提供弹力,供其沿轴向进行往复运动。其中,第一弹性件166优选为弹簧。
进一步地,第二滑动部1604的外壁与搅拌轴11的内壁之间还设有密封件,以减少食材进入搅拌轴11内腔的可能,减少了搅拌轴11内腔发生阻塞或食材残留的可能,提高了搅拌组件1工作的稳定性。
为更好地对搅拌组件1进行支撑,使支撑组件16能够顺畅地进行往复运动,本实施例的支撑组件16中的止滑部1602的底面的摩擦系数大于第二滑动部1604与搅拌轴11相接触的表面的摩擦系数。
为简化结构,平衡搅拌轴11和搅拌叶片12的受力,降低单个搅拌叶片12的受力,本实施例的搅拌叶片12优选为两个,且两个搅拌叶片12均匀设于搅拌轴11的周向侧壁上,或者说两个搅拌叶片12之间的夹角为180°;另外,两个搅拌叶片12在搅拌轴11的轴线上的投影不重合,以使两个搅拌叶片12一上一下,从而能够对内锅5中不同高度的食材进行搅拌,提高了搅拌的均匀性,使食材能够均匀受热。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搅拌叶片12的数量可能为三个,或者更多,均均匀地设置在搅拌轴11的轴向侧壁上,并上下错位。
如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包括壳体4、内锅5和盖体3,内锅5设于壳体4内,盖体3扣合在壳体4上,烹饪器具还包括上述任一个实施例的搅拌组件1,搅拌组件1设于盖体3与内锅所围成的腔体空间内。
通过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搅拌组件1,本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具有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驱动组件2,驱动组件2设于盖体3上,盖体3与壳体4扣合时,实现驱动组件2与搅拌组件1的传动连接。
具体地,搅拌组件1包括环形支架14、第一连接件13、搅拌轴11和两个搅拌叶片12,环形支架14上设有与内锅5的开口端抵靠的环形圈,内锅5开口处大致为上大下小的弧面,环形圈的直径大于弧面的最小直径,以便能够抵靠在内锅5开口上以支撑搅拌组件1;环形支架14中部向下凹陷形成台阶,且环形圈的圆周内壁上还设有三个连接筋向圆心延伸,与环形支架14中部的台阶相连,连接筋还向上凸出形成挡筋141,从而环形圈、连接筋、挡筋141和台阶形成了坚固的框架,提高了搅拌组件1的整体强度,在搅拌组件1工作时,可以提高搅拌组件1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第一连接件13与台阶相抵靠,以支撑第一连接件13。
采用这种结构,在不需要搅拌功能时,可以将搅拌组件1取出,从而提高烹饪器具使用的灵活性,并增加了内锅5的容纳体积。
进一步地,搅拌组件1的搅拌轴11上设有卡槽110,第一连接件13的底端设有卡柱133,通过卡槽110与卡柱133的配合,实现搅拌轴11与第一连接件13的连接和耦合;且第一连接件13与驱动组件2相连,以便将驱动组件2的旋转动力传递给搅拌轴11使搅拌轴11旋转;搅拌轴11的周向侧壁上还设有两个上下错位的搅拌叶片12,搅拌轴11旋转时带动搅拌叶片12旋转,实现对物料的搅拌。两个搅拌叶片12在搅拌轴11的轴线上的投影不重合,以实现上下错位,同时,两个搅拌叶片12之间的夹角呈180°,以便能够均匀地设于搅拌轴11的周向上,提高搅拌的均匀性以及搅拌轴11受力的均匀性。
更进一步地,搅拌轴11通过第一连接件13固定在环形支架14上,而其底部还设有支撑组件16,从而使搅拌轴11由单边固定改为双边固定,有利于降低搅拌轴11旋转时产生的抖动,减少其工作时产生的噪声,提高了搅拌的均匀性。
如图7所示,驱动组件2包括电机22、电机22支架21和驱动轴23、第二连接件24,其中,电机22支架21固设于盖体3上,电机22设置在电机22支架21内,驱动轴23和电机22相连并朝内锅5延伸;第二连接件24与驱动轴23卡接固定。
如图7、图8所示,具体地,第二连接件24上设有连接主体,连接主体的顶端设有连接部242,连接部242上设有连接孔,驱动轴23的下端呈D型,且插入连接孔内,连接孔的形状也呈D型,以便与D型驱动轴23适配。驱动轴23的周向上还设有定位槽231;第二连接件24的连接部242的相对两端设有与定位槽231对应的定位孔243,定位孔243内设有包括顶杆244、弹性件和挡板246在内的弹性组件,其中,顶杆244的一端伸入定位孔243抵靠在驱动轴23的定位槽231上,从而可以限定驱动轴23的轴向位置,并减少了旋转过程中驱动轴23沿轴向移动的可能,提高了驱动轴23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更具体地,顶杆244的另一端形成有台阶轴,弹性件套设在台阶轴上,弹性件的一端与台阶轴的内端面抵靠;连接部242两端设有插槽,挡板246通过插槽插入连接部242,以便弹性件的另一端能够抵靠在挡板246的内壁上,使弹性件能够为顶杆244提供弹力,使顶杆244压紧在驱动轴23的定位槽231上,从而提高驱动轴23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还便于驱动轴23的快速装拆,且结构简单;顶杆244与定位槽231相抵靠的一端优选为球形,以减少其刮伤驱动轴23的可能。
优选地,弹性件为弹簧。
如图9、图10所示,进一步地,第一连接件13的顶端,即与驱动组件2相连的一端设有凸筋,以作为第一卡接部131,第一卡接部131沿第一连接件13的径向向内凸出;第二连接件24的底部,即远离电机22的一端设有沿径向向外凸出的凸筋作为第二卡接部241,第二连接件24的底部插入第一连接件13的顶端,使第一卡接部131与第二卡接部241相抵靠,在驱动轴23旋转时,D型驱动轴23通过与其相适配的连接孔带动第二连接件24转动,第二连接件24则通过相互适配并抵靠的第二卡接部241和第一卡接部131,将旋转动力传递给第一连接件13,第一连接件13再通过卡柱133和卡槽110,将旋转动力传递给搅拌轴11,最终带动搅拌叶片12旋转,实现对实物的搅拌。采用本实施例的结构,结构简单,耦合效果稳定可靠,且经过多次耦合后将电机22产生的旋转动力传递给搅拌叶片12,减少驱动轴23过长,导致盖体3打开或关闭时,驱动轴23与烹饪器具发生干涉的可能,也减少驱动轴23因干涉导致断裂等故障的可能,还可以减少驱动轴23过长导致旋转扭力过大,导致驱动轴23断轴的可能。
可以理解地,第一卡接部131和第二卡接部241也可以采用卡柱133和卡槽110的形式相配合,或者其它形式的卡接结构进行配合;驱动轴23的横截面可以是D形,也可以是三角形、四边形,或者不规则的形状。
另外,为减少烹饪时高温蒸汽进入盖体3内部导致盖体3内的零部件故障的可能,在驱动轴23与盖体3之间还设有密封圈247。
如图2、图3、图4所示,盖体3上还设有向内锅5延伸的挡杆31,在与壳体4盖合时,挡杆31插入搅拌组件1的挡筋141之间,通过挡杆31与挡筋141的配合能够限制环形支架14随着搅拌轴11的转动而转动,从而使电机22产生的旋转动力能够主要用于搅拌叶片12,提高了搅拌效率。
如图5所示,内锅5的底部外侧还设有温控器51,以检测和控制内锅5中的温度。
搅拌叶片12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也可以是三个,或四个,且搅拌叶片12也可以通过卡接与搅拌轴11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组件16为硅胶柱体,且支撑座160与支撑杆162一体成型,支撑座160包括止滑部1602,止滑部160的一端与内锅5的底壁相抵,另一端与支撑杆162相连,且止滑部1602的直径大于搅拌轴11的内壁的直径,以减少止滑部1602滑入搅拌轴11内的可能;止滑部1602与搅拌轴11之间还设有密封件,以减少食物进入搅拌轴11的可能。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支撑座160并不包括止滑部1602,而是包括第二滑动部1604,第二滑动部1604一端内锅5的底壁相抵,另一端与支撑杆162相连,且第二滑动部1604的直径与搅拌轴11的内壁的直径相等,以减少食物从第二滑动部1604与搅拌轴1602之间的缝隙进入搅拌轴11内的可能。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的从上、下两个方向为搅拌轴提供了支撑,使搅拌轴由单边支撑改为双边支撑,提升了搅拌轴旋转时的稳定性,降低了搅拌轴旋转时产生的抖动,减少了其工作时产生的噪声,提高了搅拌的均匀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搅拌组件,用于具有内锅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搅拌轴,设于所述内锅内;
至少一个搅拌叶片,沿所述搅拌轴的周向固设于所述搅拌轴的侧壁;
支撑组件,设于所述搅拌轴靠近所述内锅的底壁的一侧,且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底壁相抵且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搅拌轴滑动连接,以在所述搅拌轴旋转时实现对所述搅拌轴的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至少靠近所述底壁的一侧中空,所述搅拌轴内壁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第一滑动部,所述支撑组件具体包括:
支撑座,设于所述底壁上;
支撑杆,与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且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底壁的一端设有止挡部;
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座的端面相抵,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动部的下端面相抵,
其中,所述搅拌轴的内腔被所述第一滑动部沿轴向分隔为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所述止挡部设于所述第一容纳部,所述支撑座设于所述第二容纳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搅拌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具体包括:
止滑部,所述止滑部的一侧与所述底壁相抵,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止滑部的另一侧固定连接,
密封件,设于所述搅拌轴与所述止滑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搅拌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呈台阶状,且所述支撑座与所述搅拌轴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支撑座具体包括:与所述底壁相抵的止滑部以及与所述第一弹性件相抵的第二滑动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搅拌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滑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滑动部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搅拌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密封件,呈环形设于所述第二滑动部的外壁与所述搅拌轴的内壁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搅拌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滑部与所述底壁相抵的表面的摩擦系数大于所述第二滑动部与所述搅拌轴相接触的表面的摩擦系数。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搅拌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叶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搅拌叶片均匀设于所述搅拌轴的周向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搅拌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所述搅拌叶片在所述搅拌轴的轴线上的投影不重合。
10.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内锅,设于所述壳体内;以及扣合在所述壳体上的盖体;
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搅拌组件,设于所述盖体与所述内锅所围成的腔体空间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驱动组件,设于所述盖体上,在所述盖体与所述壳体扣合时实现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搅拌组件的传动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组件还包括: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组件相连,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搅拌轴相连;
环形支架,所述环形支架包括:与所述内锅的开口端相抵的环形圈,其中,所述环形支架中部向下凹陷形成台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驱动组件相连的一端与所述台阶相抵。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具体包括:
电机支架,固设于所述盖体上;
电机,设于所述电机支架内,且所述电机的驱动轴朝向所述内锅设置;
第二连接件,与所述驱动轴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驱动组件相连的一端设有沿径向向内凸出的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二连接件远离所述电机的一端设有沿径向向外凸出的第二卡接部,在所述驱动轴旋转时,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相抵以带动所述搅拌轴旋转。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沿所述驱动轴的轴线开设有与所述驱动轴的横截面形状相同的连接孔,通过所述驱动轴与所述连接孔的插接以实现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旋转,
其中,所述驱动轴的横截面非圆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上设有周向设置的定位槽,所述第二连接件具体包括:
连接主体,包括与所述驱动轴固定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相对两端设有与定位槽对应的定位孔;
弹性组件,与所述定位孔对应设置,且所述弹性组件与所述连接主体固定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包括:
顶杆,所述顶杆的一端伸入所述定位孔与定位槽相抵,所述顶杆的另一端形成有台阶轴;
第二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台阶轴上,且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台阶轴的内端面相抵;
挡板,通过所述连接部两端的插槽插入所述连接主体上,且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挡板的内壁相抵。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支架还包括:
连接筋,连接所述台阶以及所述环形圈,且所述连接筋向上凸出形成挡筋,
其中,所述盖体设有向所述内锅延伸的挡杆,通过所述挡杆与所述挡筋的配合以使在所述搅拌轴转动时限制所述环形支架的转动。
CN201820693202.2U 2018-05-10 2018-05-10 搅拌组件和烹饪器具 Active CN2086929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93202.2U CN208692940U (zh) 2018-05-10 2018-05-10 搅拌组件和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93202.2U CN208692940U (zh) 2018-05-10 2018-05-10 搅拌组件和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92940U true CN208692940U (zh) 2019-04-05

Family

ID=65934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93202.2U Active CN208692940U (zh) 2018-05-10 2018-05-10 搅拌组件和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92940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43066A (zh) * 2021-04-30 2021-07-23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搅拌装置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113768380A (zh) * 2021-08-25 2021-12-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破碎装置
EP3922151A1 (en) * 2020-06-09 2021-12-15 Instant Brands Holdings Inc. Pot lid assembly and cooking utensil
CN113974411A (zh) * 2021-06-03 2022-01-28 添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烹饪设备
WO2022270315A1 (ja) * 2021-06-24 2022-12-2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US11925291B2 (en) 2020-06-09 2024-03-12 Instant Brands Holdings Inc. Pot lid assembly and cooking utensil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922151A1 (en) * 2020-06-09 2021-12-15 Instant Brands Holdings Inc. Pot lid assembly and cooking utensil
US11925291B2 (en) 2020-06-09 2024-03-12 Instant Brands Holdings Inc. Pot lid assembly and cooking utensil
CN113143066A (zh) * 2021-04-30 2021-07-23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搅拌装置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113143066B (zh) * 2021-04-30 2024-03-01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搅拌装置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113974411A (zh) * 2021-06-03 2022-01-28 添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烹饪设备
WO2022270315A1 (ja) * 2021-06-24 2022-12-2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CN113768380A (zh) * 2021-08-25 2021-12-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破碎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692940U (zh) 搅拌组件和烹饪器具
KR101931674B1 (ko) 음식 조리용 교반장치
ES2369175T3 (es) Dispositivo para la preparación de bebidas calientes, en particular bebidas a base de leche, tales como capuchino, chocolate y similares.
CN205358065U (zh) 用于食物处理器的带齿轮的心轴
KR101899557B1 (ko) 교반장치
CN107361623B (zh) 烹饪器具
CN105222179B (zh) 微波炉
CN209074132U (zh) 搅拌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09074241U (zh) 烹饪器具
CN102793478A (zh) 一种惯性推动装置
CN209060967U (zh) 搅拌组件及烹饪器具
CN109247885A (zh) 搅拌装置、物料清洗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08926102U (zh) 搅拌杯组件和食物料理机
CN205625696U (zh) 破壁机和破壁机的主机
CN209074131U (zh) 搅拌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07323362U (zh) 食物料理机
CN209047874U (zh) 烹饪设备
CN207640351U (zh) 搅拌装置、物料清洗装置及烹饪器具
CN106388627B (zh) 一种烹调器的转轴固定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烹调器
CN208274488U (zh) 烹饪器具
CN208286837U (zh) 烹饪器具
CN208926074U (zh) 杯体组件和料理机
CN209377297U (zh) 烹饪器具
WO2013042962A3 (ko) 꼬치자동구이장치
CN208442064U (zh) 摇头结构和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