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36943U - 自动售货机 - Google Patents

自动售货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36943U
CN208636943U CN201821253806.1U CN201821253806U CN208636943U CN 208636943 U CN208636943 U CN 208636943U CN 201821253806 U CN201821253806 U CN 201821253806U CN 208636943 U CN208636943 U CN 2086369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go
platform
delivery port
driving
vending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5380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严永海
李少华
畅亚利
姜天信
王春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New Bei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Weihai New Beiyang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New Bei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Weihai New Beiyang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New Bei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Weihai New Beiyang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New Bei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25380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369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369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369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售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自动售货机,其包括机柜,机柜表面设有取货口;机柜内被隔板划分为冷藏空间和保温空间,隔板上设有递送口和闸门机构,递送口被配置为连通冷藏空间和保温空间,闸门机构被配置为能打开或封闭递送口;设置于冷藏空间的第一货物递送机构和多个第一货道,第一货物递送机构被配置为将第一货道的货物通过递送口送进保温空间;设置于保温空间的加热装置和多个第二货道,以及第二货物递送机构,第二货物递送机构被配置为接收第一货物递送机构从递送口送进保温空间的货物,第二货物递送机构还被配置为在加热装置、第二货道和取货口之间递送货物,其能缩短购买多个货物时等待货物加热时间、排队时间等。

Description

自动售货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售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自动售货机。
背景技术
自动售货机能够用于用户自助购买货物,其中,货物可以是饮料、盒饭、零食等;相关技术提供的用于销售饮料或盒饭的自动售货机将货物存放于冷藏区中进行冷藏,用户购买货物并付款后再对冷藏的货物进行加热,若是同时购买多个货物或者多人同时购买货物,就会存在排队时间较长的问题,因此相关技术中提供的自动售货机还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售货机,其能将冷藏的货物加热后暂存于保温空间中,因此可以提前预加热多个货物并暂存在保温空间内,当一次销售多个货物时,可以将暂存的多个已加热货物逐一售出,从而缩短同时购买多个货物时多个货物逐一加热的时间,因此缩短了排队等待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自动售货机,其包括机柜,机柜的表面设有取货口;设置于机柜内的隔板,隔板被配置为将机柜的内部空间分为冷藏空间和保温空间,隔板上设有递送口和闸门机构,递送口被配置为连通冷藏空间和保温空间,闸门机构被配置为打开或封闭递送口;设置于冷藏空间的第一货物递送机构和多个第一货道,第一货物递送机构被配置为将第一货道的货物通过递送口送进保温空间;设置于保温空间的加热装置和多个第二货道,以及第二货物递送机构,第二货物递送机构被配置为接收第一货物递送机构从递送口送进保温空间的货物,第二货物递送机构还被配置为在加热装置、第二货道和取货口之间递送货物,加热装置被配置为对货物进行加热。
优选的,机柜包括柜体、与冷藏空间相对设置的第一柜门和与保温空间相对设置的第二柜门,第一柜门和第二柜门分别转动连接于柜体,且第一柜门和第二柜门对开设置,取货口设置于第二柜门。
优选的,第一货物递送机构包括第一货斗,第一货斗包括第一基架、设置于第一基架的接货机构和推送机构,接货机构被配置为接收从第一货道的出口送出的货物,推送机构被配置为驱动装载于接货机构的货物向递送口移动。
优选的,第一货物递送机构还包括第一竖向支架和第一横向支架,第一竖向支架与第一横向支架传动连接,第一竖向支架被配置为可沿第一横向支架的延伸方向移动,第一货斗与第一竖向支架传动连接,且第一货斗位于第一竖向支架的靠近保温空间的一侧,第一货斗被配置为可沿第一竖向支架的延伸方向移动。
优选的,第二货物递送机构包括第二货斗,第二货斗包括第二基架和平台组件,平台组件可活动地设置于第二基架,平台组件被配置为能朝向远离或靠近第二货道的方向伸出于第二基架。
优选的,第二货物递送机构还包括第二竖向支架和第二横向支架,第二竖向支架与第二横向支架传动连接,第二竖向支架被配置为可沿第二横向支架的延伸方向移动,第二货斗与第二竖向支架传送连接,且第二货斗位于第二竖向支架的靠近冷藏空间的一侧,第二货斗被配置为可沿第二竖向支架的延伸方向移动。
优选的,冷藏空间和保温空间沿水平方向并列设置。
优选的,闸门机构包括闸门和闸门驱动组件,闸门与隔板活动连接,闸门驱动组件与闸门传动连接,闸门驱动组件被配置为驱动闸门打开或封闭递送口。
优选的,闸门包括保温层,保温层设置于闸门的朝向冷藏空间的一侧。
优选的,加热装置位于多个第二货道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售货机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售货机中设置的第一货物递送机构能够将冷藏空间的第一货道上暂存的货物通过隔板上的递送口送进保温空间,第二货物递送机构能够接收第一货物递送机构递送进保温空间的货物,然后由第二货物递送机构将货物递送至加热装置进行加热,当货物被加热完毕后,第二货物递送机构能够将加热后的货物递送至保温空间的第二货道进行暂存,当遇到购买多个货物的情况时,第二货物递送机构能够将提前加热好的暂存于第二货道的多个货物一一送出,这样一来,可以避免遇到购买多个货物时,需要逐一将冷藏空间内的货物递送进保温空间,然后对还未加热的货物进行加热,最后再将加热好的货物逐一从取货口递送出去,从而减少了排队等待货物加热的时间,提高了自动售货机的效率,改善了自动售货机的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动售货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动售货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动售货机的第一货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动售货机的传送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动售货机的第一货斗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动售货机的第一货斗的推动件朝向递送口的方向移动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动售货机的第一货斗的推动件位于起始位置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动售货机的第一货物递送机构和第二货物递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动售货机的第一货斗的推动件朝向递送口的方向移动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动售货机的第一货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动售货机的货道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动售货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动售货机的第二货斗在平台组件位于缩回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动售货机的第二货斗在第一平台位于缩回位置且第二平台位于伸出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动售货机的第二货斗的第一平台位于伸出位置且第二平台位于伸出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动售货机的第二货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动售货机的出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2中XVIII处的放大图。
图标:010-自动售货机;101-机柜;103-柜体;104-第一柜门;105-第二柜门;170-出货装置;176-取货口;180-隔板;106-冷藏空间;108-制冷机组;109-保温空间;102-递送口;181-闸门机构;200-第一货道;210-第二货道;211-加热装置;100-第一货物递送机构;220-第二货物递送机构;110-第一货斗驱动机构;120-第一货斗;130-第一基架;140-接货机构;150-推送机构;143-主动辊;144-从动辊;142-传送电机;145-第一齿轮;146-第二齿轮;147-第三齿轮;148-挡件;151-推动件;152-第二驱动组件;153-推动电机;154-伸缩组件;155-直线运行组件;156-连接板;157-剪叉组件;158-第一连接件;159-第二连接件;410-第一连杆组件;420-第二连杆组件;430-第三连杆组件;440-支撑架;441-第二导向槽;411-第一连杆;421-第二连杆;412-第一铰接轴;422-第二铰接轴;431-第三连杆;432-第三铰接轴;160-第一传动轮;161-第一传送带;162-导向杆;163-第一导向槽;164-零点位置传感器;165-扫描器;166-检测口;167-传感器;111-第一竖向驱动机构;112-第一横向驱动机构;113-第一横向支架;114-第一竖向支架;115-第一驱动电机;116-第二驱动电机;117-第二传送带;118-第三传送带;201-第二传动轮;202-第三传动轮;300-货道输送机构;310-货道驱动机构;301-推板;302-第四传送带;303-第四传动轮;311-第三驱动电机;312-蜗轮蜗杆组件;313-第四齿轮;314-齿轮组件;315-驱动齿轮;316-摆杆;317-单向轴承;318-弹性件;230-第二货斗;231-第二基架;232-平台组件;233-第一平台;234-第二平台;235-引导件;236-第一导向组件;237-第二导向组件;238-第一位置传感器;239-第二位置传感器;240-对射传感器;241-限位件;242-接收器;243-发生器;171-检测传感器;251-第二竖向驱动机构;252-第二横向驱动机构;182-闸门;183-闸门驱动组件;184-框架;185-第六驱动电机;186-牵引带;172-第一支撑部;173-第二支撑部;174-第三支撑部;175-第四支撑部;203-第二竖向支架;204-第二横向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和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动售货机01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动售货机010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售货机010,其包括机柜101、第一货物递送机构100、第二货物递送机构220、加热装置211、多个第一货道200和多个第二货道210,其中,机柜101的表面设置有取货口176,用户可以从取货口176取出购买的货物,机柜101的内部设置有隔板180,隔板180被配置为将机柜101的内部空间划分为冷藏空间106和保温空间109,上述取货口176位于与保温空间109相对的位置,且隔板180上设置有递送口102和闸门机构181,递送口102被配置为连通冷藏空间106和保温空间109,闸门机构181被配置为打开或封闭递送口102,当闸门机构181打开递送口102时,冷藏空间106和保温空间109能够通过递送口102连通,当闸门机构181封闭递送口102时,冷藏空间106和保温空间109被完全分隔;上述多个第一货道200设置于冷藏空间106,第一货道200被配置为暂存货物,上述加热装置211和多个第二货道210设置于保温空间109,加热装置211被配置为加热货物,第二货道210被配置为暂存加热后的货物,上述第一货物递送机构100设置于冷藏空间106中,被配置为将第一货道200的货物通过递送口102送进保温空间109,上述第二货物递送机构220设置于保温空间109中,第二货物递送机构220被配置为接收第一货物递送机构100从递送口102送进保温空间109的货物,第二货物递送机构220还被配置为在加热装置211、第二货道210和取货口176之间递送货物,即第二货物递送机构220被配置为将从递送口102接收到的货物递送至加热装置211,第二货物递送机构220还被配置为将加热装置211内的货物取出,并送至第二货道210存放,第二货物递送机构220还被配置为将第二货道210的货物取出,并送至取货口176,以及第二货物递送机构220还被配置将加热装置211内的货物取出,直接送至取货口176,也即第二货物递送机构220能够移动至递送口102接收由第一货物递送机构100从递送口102送进保温空间109的货物,然后将未加热的货物递送至加热装置211加热,还能够将被加热后的货物从加热装置211移送至第二货道210进行暂存或者直接从加热装置211移送至取货口176,还可以将加热后暂存于第二货道210进行保温的货物从第二货道210移送至取货口176。
本实施例中的冷藏空间106和保温空间109沿水平方向并列设置。
本实施例的冷藏空间106中还设置有制冷机组108,制冷机组108可以设置于冷藏空间106的下部,即制冷机组108可以位于多个第一货道200的下方,制冷机组108被配置为制冷,降低冷藏空间106的温度,改善冷藏空间106对货物的保鲜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制冷机组108还可以设置于多个第一货道200的上方或者侧边等。
本实施例的加热装置211可以是微波加热装置,且加热装置211可以设置于保温空间109的下端。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上述货物可以是指盒饭、饮料等。上述加热装置211可以设置于多个第二货道210的下方;在其它实施例中,加热装置211还可以设置于多个第二货道210的侧边或者上方等。加热装置211包括箱体、微波加热机构和闸门机构181,箱体具有敞口,加热机构安装于箱体内,闸门机构181用于打开或者封闭箱体的敞口,当闸门机构181打开敞口时,可以将货物放在箱体内进行加热,或者将箱体内已加热的货物取走,当闸门机构181封闭箱体的敞口时,可以防止微波加热机构的微波泄露。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自动售货机010的机柜101包括柜体103和与柜体103转动连接的第一柜门104和第二柜门105,第一柜门104和第二柜门105被设置为对开设置,且第一柜门104与冷藏空间106相对,第二柜门105与保温空间109相对,即第一柜门104被配置为打开或封闭冷藏空间106,第二柜门105被配置为打开或封闭保温空间109,且上述取货口176设置于第二柜门105。当需要向冷藏空间106内补充货物或者维护第一货物递送机构100及制冷机组108时,将第一柜门104打开即可进行补货或维护操作,此时第二柜门105封闭保温空间109,避免保温空间109内的热量流失,能够有效地保持加热后的货物的温度;当需要对保温空间109内的第二货物递送机构220、加热装置211等机构进行维护时,打开第二柜门105即可进行维护操作,此时第一柜门104封闭冷藏空间106,避免冷藏空间106内的冷气流失,能够有效地保持货物的冷藏温度。
本实施例的自动售货机010还包括出货装置170,出货装置170可以设置于机柜101上与保温空间109相对的位置,上述取货口176设置于出货装置170;进一步地,出货装置170设置于第二柜门105。
请参照图2和图8,本实施例的第一货物递送机构100包括第一货斗驱动机构110和第一货斗120,第一货斗驱动机构110包括第一竖向支架114和两个第一横向支架113,两个第一横向支架113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第一竖向支架114位于两个第一横向支架113之间,且第一竖向支架114与两个第一横向支架113传动连接,第一竖向支架114被配置为可沿第一横向支架113的延伸方向移动,即可沿水平方向移动;第一货斗120与第一竖向支架114传动连接,且第一货斗120位于第一竖向支架114的靠近保温空间109的一侧,第一货斗120被配置为可沿第一竖向支架114的延伸方向移动,即可沿竖直方向移动。
在第一货斗驱动机构110的驱动下,第一货斗120可在多个第一货道200的任意一个第一货道200和递送口102之间移动,当第一货斗120与第一货道200的出口相对时,第一货斗120位于接货位置,此时第一货斗120可接收该第一货道200由出口送出的货物,当第一货斗120与递送口102相对时,第一货斗120位于出货位置,此时第一货斗120可将其上装载的货物通过递送口102送进保温空间109。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动售货机010的第一货斗12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3,本实施例的第一货斗120包括第一基架130、接货机构140和推送机构150,接货机构140被配置为接收从第一货道200的出口送出的货物,推送机构150被配置为驱动装载于接货机构140上的货物朝向递送口102移动;当第一货斗120位于与第一货道200的出口相对的接货位置时,从第一货道200的出口被送出的货物能够被第一货斗120的接货机构140承接;当第一货斗120位于与递送口102相对的出货位置时,推送机构150能够推动装载于接货机构140的货物朝向递送口102移动,直至通过递送口102进入保温空间109。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动售货机010的第一货斗12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3和图4,本实施例的接货机构140包括传送组件和第一驱动组件,传送组件设置于第一基架130,传送组件包括用于承载并传送货物的传输面,传送组件的传输面沿第一货道200的货物输出的方向延伸,传送组件与第一驱动组件传动连接;第一驱动组件被配置为驱动传送组件带动位于传送面上的货物朝远离第一货道200的方向移动,直至使货物完全脱离第一货道200。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4,本实施例的传送组件包括主动辊143和多个从动辊144,主动辊143和从动辊144共同形成装载并传送货物的传输面,即从第一货道200的出口被送至接货机构140的货物能够被主动辊143和从动辊144共同支撑,并带动货物沿远离第一货道200的方向继续移动;第一驱动组件包括传送电机142,主动辊143和多个从动辊144的两端均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基架130,主动辊143和多个从动辊144沿第一货道200的货物输出的方向依次分布,主动辊143位于第一基架130的靠近第一货道200的一侧,主动辊143与传送电机142传动连接,在传送电机142的驱动下,主动辊143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从而驱动位于其上的货物沿远离第一货道200的方向移动,货物移动的同时带动多个从动辊144绕自身的轴线转动。当传送电机142运行时,能够带动主动辊143绕自身轴线转动,从而能够利用转动的主动辊143以及能绕自身轴线自由转动的从动辊144带动货物朝向远离第一货道200的方向移动。进一步地,第一驱动组件还可以包括第一齿轮145、第二齿轮146和第三齿轮147,第一齿轮145固定套设于传送电机142的输出轴,第一齿轮145与第二齿轮146啮合,第二齿轮146与第三齿轮147啮合,且第三齿轮147固定套设于主动辊143的芯轴上;在其它实施例中,主动辊143的数量还可以是多个,当主动辊143的数量为多个时,各个主动辊143之间传送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从动辊144的数量为五个,五个从动辊144依次平行地沿第一货道200的货物输出的方向分布于第一基架130;可选的,在其它实施例中,从动辊144的数量还可以是两个、三个、六个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优选地,上述主动辊143和多个从动辊144的轴线相互平行且均位于同一平面,优选地,主动辊143的直径大于从动辊144的直径,放置在主动辊143和多个从动辊144上的货物先与主动辊143接触,在主动辊143的驱动下移动,从动辊144对货物起辅助支撑的作用,如此设置可降低从动辊144对货物的移动的阻力,使得货物能够更加顺畅地朝向远离第一货道200的方向移动。
可选的,在其它实施例中,传送组件包括传送带组件,且传送带组件与第一驱动组件传动连接。具体地,传送带组件包括两个带轮,以及由两个带轮支撑的传送带,两个带轮沿第一货道200的货物输出方向间隔地设置于第一基架130,传送带的上表面形成装载并传送货物的传输面,两个带轮中的一个与第一驱动组件传动连接,在第一驱动组件的驱动下该带轮转动,带动传送带的传输面沿远离第一货道200的方向移动,从而带动传输面上的货物沿远离第一货道200的方向移动。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动售货机010的第一货斗12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3、图5所示,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接货机构140还包括挡件148,挡件148与第一基架130连接,且设置于第一基架130的远离第一货道200的一侧,即当第一货斗120位于接货位置时,挡件148位于距离第一货道200最远的一侧,这样一来,可以避免装载于接货机构140的货物在朝向远离第一货道200的方向移动时滑出接货机构14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挡件148为挡板,可选的,在其它实施例中,挡件148还可以是遮挡网、挡块等。
再进一步地,请参照图3,本实施例的接货机构140还包括传感器167,传感器167可以设置于挡件148,传感器167被配置为检测接货机构140上是否装载了货物。详细地,当货物从第一货道200的出口被送至接货机构140上后,传感器167能检测到装载于接货机构140的货物,则说明接货机构140已经成功装载货物。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传感器167可以是光传感器,且在基架130上还设置有反光部件,反光部件与光传感器相对,当光传感器与反光部件之间没有货物时,光传感器发出的光信号照射在反光部件上,经反光部件反射回光传感器,光传感器输出第一信号,此时可判定接货机构140上没有货物或者货物还没有移动到预定停放位置,当光传感器与反光部件之间有货物存在,光传感器发出的光信号不能照射在反光部件上,因此光传感器也不能接收到反射光时,光传感器输出第二信号,此时可判定接货机构140对货物装载完成;可选的,在其它实施例中,传感器167还可以是机械式传感器、称重传感器等。
请参照图3,本实施例的接货机构140还包括扫描器165,扫描器165可以设置于第一基架130,且第一基架130朝向第一货道200的一侧开设有检测口166,且在各个第一货道200都设置有标识,标识可以包含该第一货道200内放置的货物的种类、价格等信息,还可以包括该第一货道200的位置信息,当第一货斗120位于接货位置时,扫描器165能够透过第一基架130的检测口166与该第一货道200的标识相对,扫描器165扫描该标识上的信息,并可以根据该信息对该第一货道200进行识别、定位等;详细地,扫描器165位于传送组件的下方,且扫描器165可以是射频读写器、二维码扫描器、条形码扫描器等,设置于第一货道200的标识可以是射频标签、二维码或者条形码等,标识中可以预存该第一货道200的坐标位置以及该第一货道200中暂存的货物类型等内容。
请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的推送机构150包括推动件151和第二驱动组件152,第二驱动组件152设置于第一基架130,且推动件151位于接货机构140的上方,推动件151与第二驱动组件152传动连接,在第二驱动组件152的驱动下,推动件151具有初始位置和推货位置,当推动件151位于初始位置时,推动件151位于传送组件的远离递送口102的一侧;当推动件151位于推货位置时,推动件151位于传送组件的邻近于递送口102的一侧;第二驱动组件152被配置为驱动推动件151在初始位置和推货位置之间移动,当第一货斗120位于接货位置,第二驱动组件152驱动推动件151位于初始位置,此时传送组件可以接收第一货道200输出的货物;当第一货斗120位于出货位置时,第二驱动组件152驱动位于初始位置的推动件151朝向递送口102的方向移动至推货位置,推动件151在接货机构140的上方朝向递送口102的方向移动,推动件151推动装载于接货机构140上的货物朝向递送口102的方向移动,直至推动货物穿过递送口102进入保温空间109。
详细地,本实施例的第二驱动组件152位于传送组件的下方,推动件151位于传送组件的上方,推送机构150还包括连接件,推动件151通过连接件与第二驱动组件152连接,并由第二驱动组件152驱动推动件151在初始位置和推货位置之间移动。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推动件151为推板301,可选的,在其它实施例中,推动件151还可以是推动块、推动杆等。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动售货机010的第一货斗120的推动件151朝向递送口102的方向移动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6,本实施例的第二驱动组件152包括推动电机153和伸缩组件154,伸缩组件154与推动电机153传动连接,伸缩组件154与推动件151连接;当第一货斗120位于出货位置,推动电机153的输出轴沿第一方向转动时,推动电机153被配置为驱动伸缩组件154伸长,伸长的伸缩组件154带动推动件151朝向递送口102的方向移动至推货位置,将位于传送组件上的货物通过递送口102推入保温空间109内,然后推动电机153的输出轴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驱动伸缩组件154缩短,伸缩组件154带动推动件151朝远离递送口102的方向移动回到起始位置。本实施例中的推送机构150的推动电机153通过伸缩组件154驱动推动件151在初始位置和推货位置之间往返移动。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6、图7,本实施例的第二驱动组件152还包括直线运行组件155,直线运行组件155与上述推动电机153传动连接,直线运行组件155还与伸缩组件154连接;当推动电机153转动时能驱动直线运行组件155沿直线往返移动,同时带动伸缩组件154伸长或缩回,当推动电机153的输出轴沿第一方向转动,驱动直线运行组件155带动伸缩组件154伸长时,能够利用伸长的伸缩组件154带动推动件151朝向递送口102的方向移动至推货位置,当推动电机153的输出轴沿第二方向转动,驱动直线运行组件155带动伸缩组件154缩回时,能利用缩回的伸缩组件154带动推动件151朝远离递送口102的方向移动回到初始位置。
再进一步地,请参照图6、图7,本实施例的直线运行组件155包括连接板156,伸缩组件154包括剪叉组件157、第一连接件158和第二连接件159,第一连接件158和第二连接件159均设置于剪叉组件157的铰接点,且第一连接件158设置于剪叉组件157的最靠近递送口102的第一个铰接点,第二连接件159设置于剪叉组件157的第二靠近递送口102的第二个铰接点,连接板156与推动件151传送连接,连接板156还与第二连接件159连接,第一连接件158与推动件151连接。
详细地,请参照图9,本实施例的剪叉组件157包括第一连杆组件410、第二连杆组件420、第三连杆组件430,第一基架130还包括支撑架440,支撑架440位于远离递送口102的一端,支撑架440上设置两个第二导向槽441,第二导向槽441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推动件151的移动方向;第一连杆组件410包括两个第一连杆411,两个第一连杆411各自的第一端通过第一铰接轴412铰接;第二连杆组件420包括两个第二连杆421,两个第二连杆421的中部通过第二铰接轴422铰接,两个第二连杆421的各自的第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杆411各自的第二端铰接;第三连杆组件430包括两个第三连杆431,两个第三连杆431的中部通过第三铰接轴432铰接,两个第三连杆431的各自的第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二连杆421的各自的第二端铰接,两个第三连杆431的各自的第二端分别与支撑架440上的两个第二导向槽441插接,且可沿第二导向槽441的长度方向滑动。
上述第一连接件158与第一铰接轴412连接,第二连接件159与第二铰接轴422或者第三铰接轴432连接。
当推动电机153的输出轴沿第一方向转动时,推动电机153驱动连接板156朝向递送口102的方向移动,连接板156通过第二铰接轴422带动剪叉组件157的三个连杆组件朝向递送口102的方向张开,第一连接件158带动推动件151朝向递送口102的方向移动至推货位置;当推动电机153的输出轴沿第二方向转动时,推动电机153驱动连接板156朝向远离递送口102的方向移动,连接板156通过第二铰接轴422带动三个连杆组件朝向远离递送口102的方向缩回,第一连接件158带动推动件151朝向远离递送口102的方向移动至初始位置。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件158可以是第一铰接轴412伸出的部分形成,与第一铰接轴412一体成型结构;第二连接件159可以是第二铰接轴422伸出的部分形成,与第二铰接轴422一体成型结构,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58和第二连接件159还可以是螺栓、连接杆等。
本实施例中,采用剪叉组件157驱动推动件151在初始位置和推货位置之间移动,具有驱动推动件151运动平稳的优点,而且使伸缩组件154沿竖直方向的结构尺寸小,有利于小型化设计。
更进一步地,请参照图6、图7,本实施例的直线运行组件155包括第一传送带161和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传动轮160,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传动轮160沿推动件151移动方向分布,第一传送带161套设于两个第一传动轮160且由两个第一传动轮160支撑,其中一个第一传动轮160固定套设于推动电机153的输出轴,上述连接板156与第一传送带161固定连接;当推动电机153的输出轴转动时,推动电机153带动两个第一传动轮160转动,两个第一传动轮160带动第一传送带161移动,从而能够带动与第一传送带161连接的连接板156沿靠近或者远离递送口102的方向移动,再利用连接板156带动剪叉组件157沿靠近或远离递送口102的方向伸长或缩回,从而利用剪叉组件157驱动推动件151沿靠近或远离递送口102的方向在初始位置和推货位置之间移动。
优选地,请参照图6,本实施例的推送机构150还包括导向杆162,导向杆162可以设置于第一基架130,且导向杆162沿推动件151的移动方向延伸,导向杆162位于传动组件的下方;上述推动件151被配置为与导向杆162滑动地连接,当推动件151在初始位置和推货位置之间移动时,导向杆162能够对推动件151起到导向的作用,使推动件151运动更加平稳。
优选地,请参照图7,本实施例的推送机构150还包括导向槽(下文称第一导向槽163),第一导向槽163设置于第一基架130的底部,即第一导向槽163位于传动组件的下方,第一导向槽163沿推动件151的移动方向延伸,上述第一连接件158和第二连接件159均能够与第一导向槽163插接配合,当推动件151在初始位置和推货位置之间移动时,第一连接件158和第二连接件159沿第一导向槽163移动,第一导向槽163对第一连接件158和第二连接件159起到引导作用,从而使推动件151运动更加平稳。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的实施例可以择一地选择设置导向杆162和第一导向槽163,即在其它的实施例中,可以仅设置导向杆162,且推动件151与导向杆162滑动地连接,或者,可以仅设置第一导向槽163,并使第一连接件158和第二连接件159与第一导向槽163插接配合,且第一连接件158和第二连接件159能够在第一导向槽163中来回地滑动。
请参照图6和图7,本实施例的推送机构150还可以包括零点位置传感器164,零点位置传感器164可以设置于第一基架130,详细地,零点位置传感器164设置于第一基架130的远离递送口102的一侧,零点位置传感器164被配置为检测剪叉组件157的零点位置,即剪叉组件157缩回时的位置,或者,零点位置传感器164被配置为直接检测推动件151的初始位置。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动售货机010的第一货物递送机构100和第二货物递送机构22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8,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货物递送机构100包括第一竖向驱动机构111和第一横向驱动机构112,其中,第一竖向驱动机构111包括第一竖向支架114,第一横向驱动机构112包括第一横向支架113,第一竖向支架114与第一横向支架113传动连接,第一竖向支架114被配置为可沿第一横向支架113的延伸方向移动,第一货道200与第一竖向支架114传送连接,第一货斗120位于第一竖向支架114的靠近保温空间109的一侧,第一货斗120被配置为可沿第一竖向支架114的延伸方向移动。
详细地,请参照图8,上述第一横向驱动机构112包括第一驱动电机115、第二传送带117、两个第二传动轮201和两个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横向支架113,第一驱动电机115、两个第二传动轮201均设置于同一个第一横向支架113上,其中一个第二传动轮201与第一驱动电机115的输出轴连接,第一驱动电机115能驱动该第二传动轮201转动,第二传送带117套设于两个第二传动轮201,且由两个第二传动轮201支撑,上述第一竖向驱动机构111能够与第二传送带117连接,且该第一竖向驱动机构111远离第二传送带117的一端能够与第一横向驱动机构112未设置第二传送带117的一个第一横向支架113可滑动地连接,当第一驱动电机115运行时,第一驱动电机115带动两个第二传动轮201转动,驱动第二传送带117移动,从而利用移动的第二传送带117带动第一竖向驱动机构111整体沿横向移动。
请参照图8,上述的第一竖向驱动机构111可以包括第一竖向支架114、第二驱动电机116、第三传送带118和两个第三传动轮202,两个第三传动轮202沿第一竖向支架114的高度方向间隔的设置于第一竖向支架114的两端,其中一个第三传动轮202与第二驱动电机116的输出轴连接,第三传送带118套设于两个第三传动轮202,并由两个第三传动轮202支撑,第一货斗120与第三传送带118连接,当第二驱动电机116运行时,第二驱动电机116能驱动两个第三传动轮202转动,带动第三传送带118沿竖直方向移动,从而利用移动的第三传送带118带动第一货斗120沿竖直方向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横向驱动机构112和第一竖向驱动机构111的相互配合的第二传动轮201和第二传送带117、第三传动轮202和第三传送带118还可以用丝杆和与丝杆配合的螺纹连接件配合,或者链轮与传动链配合的结构形式,例如:第一横向驱动机构112的其中一个第一横向支架113上可以设置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的丝杆、与丝杆螺纹连接的螺纹连接件,第一竖向驱动机构111能够与螺纹连接件固定连接,当驱动电机运行时,能够驱动丝杆转动,从而利用丝杆驱动螺纹连接件沿横向来回滑动,并由螺纹连接件带动第一竖向驱动机构111沿横向移动。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动售货机010的货道输送机构300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动售货机010的货道驱动机构31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0和图11,本实施例的自动售货机010还可以包括货道输送机构300和货道驱动机构310,其中货道输送机构300可以设置于各个第一货道200,用于将第一货道200中暂存的货物从第一货道200的出口推出,货道驱动机构310可以设置于第一货斗120的一侧,当第一货斗120被移动至接货位置时,第一货斗120与目标第一货道200的出口相对,货道驱动机构310能够驱动目标第一货道200的货道输送机构300运行,货道输送机构300驱动该第一货道200中的货物移动至第一货斗120的接货机构140上。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0,第一货道200内的货物沿第一货道200的长度方向排布;上述的货道输送机构300可以包括推板301、第四传送带302和两个间隔设置的第四传动轮303,两个第四传动轮303沿第一货道200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两个第四传动轮303位于第一货道200的一侧侧壁,其中一个第四传动轮303邻近于第一货道200的出口,第四传送带302由两个第四传动轮303支撑,推板301与第四传送带302固定连接,当第四传动轮303被驱动转动时,第四传送带302随着第四传动轮303驱动移动,移动的第四传送带302能够带动推板301朝向靠近第一货道200的出口的方向移动,从而将第一货道200中的货物推出第一货道200的出口。
再进一步地,请参照图3,上述货道驱动机构310可以设置于第一货斗120的侧壁,请参照图11,货道驱动机构310可以包括第三驱动电机311、蜗轮蜗杆组件312、第四齿轮313、齿轮组件314和驱动齿轮315,第三驱动电机311与蜗轮蜗杆组件312传送连接,第四齿轮313与蜗轮蜗杆组件312的蜗轮同轴固定连接,齿轮组件314与第四齿轮313啮合连接,齿轮组件314与驱动齿轮315啮合连接;当驱动齿轮315与第一货道200出口的第四传动轮303啮合连接时,第三驱动电机311运行,通过蜗轮蜗杆组件312与各个齿轮的啮合传动,能够驱动驱动齿轮315的转动,从而利用转动的驱动齿轮315驱动推板301向第一货道200的出口移动,将货物推出。更进一步地,货道驱动机构310还可以包括摆杆316、单向轴承317和弹性件318,摆杆316的两端分别连接驱动齿轮315的转轴和齿轮组件314中与驱动齿轮315啮合连接的齿轮的转轴,且单向轴承317套设于与驱动齿轮315啮合连接的齿轮的转轴,弹性件318可以使摆杆316始终具有向下移动的运动趋势,当第三驱动电机311的输出轴正转时,单向轴承317处于解锁状态,可以使摆杆316在自身重量和弹性件318的作用下下降,从而使驱动齿轮315与第四传动轮303啮合连接,第三驱动电机311的动力传递给货道输送机构300的推板301,驱动推板301向第一货道200的出口方向移动,以将第一货道200内的货物推出;当第三驱动电机311的输出轴反转时,单向轴承317处于锁止状态,摆杆316在与驱动齿轮315啮合连接的齿轮的转轴的带动下反向摆动(上升),使驱动齿轮315与第四传动轮303分离,此时第一货斗120可以由接货位置向出货位置移动,而驱动齿轮315不会在移动过程中与其他零件发生干涉。在其它实施例中,弹性件318可以使摆杆316具有向上弹起的运动趋势,第三驱动电机311的输出轴正转、反转时,摆杆316分别上升、下降。上述弹性件318包括弹簧、弹性胶条等,单向轴承317还可以用棘轮等部件替换。本实施例中,使用一个第三驱动电机311、单向轴承317配合以及弹性件318,既能驱动摆杆316在上升和下降两个位置之间切换,又能与货道输送机构300的推板301传动连接,驱动推板301完成推货动作,极大地降低了设备的成本。
请参照图8,本实施例的第二货物递送机构220包括第二货斗230、第二竖向驱动机构251和第二横向驱动机构252,其中,第二竖向驱动机构251包括第二竖向支架203,第二横向驱动机构252包括第二横向支架204,第二竖向支架203与第二横向支架204传动连接,第二竖向支架203被配置为可沿第二横向支架204的延伸方向移动,第二货斗230与第二竖向支架203传送连接,且第二货斗230位于第二竖向支架203的靠近冷藏空间106的一侧,第二货斗230被配置为可沿第二竖向支架203的延伸方向移动。第二货斗230在第二竖向驱动机构251和第二横向驱动机构252的驱动下,可在由第二竖向支架203和第二横向支架204形成的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平面内移动,从而可以移动至与递送口102相对的位置、或移动至与多个第二货道210中的任意一个第二货道210相对的位置、或者移动至与加热装置211的开口相对的位置,或者移动至与出货装置170相对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竖向驱动机构251和第二横向驱动机构252的结构可以与第一竖向驱动机构111和第一横向驱动机构112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动售货机010的第二货斗230的平台组件232位于缩回位置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3,第二货斗230包括第二基架231和平台组件232,平台组件232可活动地设置于第二基架231,即平台组件232能够伸出至第二基架231外,并能够缩回至第二基架231上方,其中,平台组件232伸出至第二基架231外包括沿远离第二货道210的第一伸出方向伸出于第二基架231,以及沿靠近第二货道210的第二伸出方向伸出于第二基架231。需要说明的是,无论平台组件232沿第一伸出方向还是沿第二伸出方向伸出于第二基架231,第二基架231始终在第二竖向支架203和第二横向支架204形成的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平面内移动,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基架231沿前后方向的位置始终不变,由平台组件232沿前后方向移动,进行货物的取放操作。请参照图12,沿平台组件232的移动方向,本实施例的加热装置211与第二基架231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货道210与第二基架231之间的距离,递送口102与第二基架231之间的距离小于出货装置170与第二基架231之间的距离;本实施例的平台组件232具有沿第一伸出方向伸出于第二基架231的第一伸出位置,以及沿第二伸出方向伸出于第二基架231的第二伸出位置,平台组件232还具有缩回至第二基架231上方的缩回位置;进一步地,平台组件232具有沿第一伸出方向伸出于第二基架231的第三伸出位置,且平台组件232位于第一伸出位置时的伸出距离小于平台组件232位于第三伸出位置的伸出距离;平台组件232具有沿第二伸出方向伸出于第二基架231的第四伸出位置,且平台组件232位于第二伸出位置时的伸出距离大于平台组件232位于第四伸出位置时的伸出距离。
当第一货物递送机构100将冷藏空间106的货物移动至递送口102时,第二货物递送机构220的第二货斗230能移动至递送口102并使平台组件232位于第一伸出位置,位于第一伸出位置的平台组件232接收穿过递送口102进入保温空间109的货物,然后平台组件232切换至缩回位置,第二货物递送机构220的第二货斗230能被移动至与加热装置211的开口相对的位置,再将平台组件232切换至第二伸出位置,将装载于平台组件232的货物递送至加热装置211的内部,将货物放置在加热装置211内后,切换平台组件232至缩回位置,待货物被加热装置211加热后再将平台组件232切换至第二伸出位置,伸进加热装置211中的货物的下方,然后平台组件232抬起货物后切换至缩回位置,再将第二货物递送机构220的第二货斗230移送至与第二货道210相对的位置,再将平台组件232切换至第四伸出位置,以便将装载于平台组件232的已加热的货物暂存于第二货道210,或者将第二货物递送机构220的第二货斗230移送至与出货装置170相对的位置,再将平台组件232切换至第三伸出位置,以便将装载于平台组件232的已加热的货物送至出货装置170供用户取出货物。
可选的,在其它实施例中,沿平台组件232的移动方向,加热装置211与第二基架231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货道210与第二基架231之间的距离,当平台组件232伸入第二货道210时,平台组件232位于第二伸出位置,当平台组件232伸入加热装置211时,平台组件232位于第四伸出位置;递送口102与第二基架231之间的距离大于出货装置170与第二基架231之间的距离,当平台组件232在递送口102接货时,平台组件232位于第三伸出位置,当平台组件232伸入出货装置170时,平台组件232位于第一伸出位置。
可选的,在其它实施例中,沿平台组件232的移动方向,加热装置211与第二基架231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货道210与第二基架231之间的距离,当平台组件232伸入第二货道210时,平台组件232位于第四伸出位置,当平台组件232伸入加热装置211时,平台组件232位于第二伸出位置;递送口102与第二基架231之间的距离大于出货装置170与第二基架231之间的距离,当平台组件232在递送口102接货时,平台组件232位于第三伸出位置,当平台组件232伸入出货装置170时,平台组件232位于第一伸出位置。
可选的,在其它实施例中,沿平台组件232的移动方向,加热装置211与第二基架231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货道210与第二基架231之间的距离,当平台组件232伸入第二货道210时,平台组件232位于第二伸出位置,当平台组件232伸入加热装置211时,平台组件232位于第四伸出位置;递送口102与第二基架231之间的距离小于出货装置170与第二基架231之间的距离,当平台组件232在递送口102接货时,平台组件232位于第一伸出位置,当平台组件232伸入出货装置170时,平台组件232位于第三伸出位置。
可选的,在其它实施例中,沿平台组件232的移动方向,加热装置211与第二基架231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货道210与第二基架231之间的距离,递送口102与第二基架231之间的距离等于出货装置170与第二基架231之间的距离,平台组件232仅具有第一伸出位置和第二伸出位置;当平台组件232伸入第二货道210或者加热装置211时,平台组件232位于第二伸出位置;当平台组件232在递送口102接货或者平台组件232伸入出货装置170时,平台组件232位于第一伸出位置。
可选的,在其它实施例中,沿平台组件232的移动方向,加热装置211与第二基架231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货道210与第二基架231之间的距离,递送口102与第二基架231之间的距离小于出货装置170与第二基架231之间的距离,平台组件232仅具有第一伸出位置、第三伸出位置和第二伸出位置;当平台组件232伸入第二货道210或者加热装置211时,平台组件232位于第二伸出位置;当平台组件232在递送口102接货时,平台组件232位于第一伸出位置,当平台组件232伸入出货装置170时,平台组件232位于第三伸出位置。
可选的,在其它实施例中,沿平台组件232的移动方向,加热装置211与第二基架231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货道210与第二基架231之间的距离,递送口102与第二基架231之间的距离大于出货装置170与第二基架231之间的距离,平台组件232仅具有第一伸出位置、第三伸出位置和第二伸出位置;当平台组件232伸入第二货道210或者加热装置211时,平台组件232位于第二伸出位置;当平台组件232在递送口102接货时,平台组件232位于第三伸出位置,当平台组件232伸入出货装置170时,平台组件232位于第一伸出位置。
可选的,在其它实施例中,沿平台组件232的移动方向,加热装置211与第二基架231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货道210与第二基架231之间的距离,递送口102与第二基架231之间的距离等于出货装置170与第二基架231之间的距离,平台组件232仅具有第一伸出位置、第二伸出位置和第四伸出位置;当平台组件232伸入第二货道210时,平台组件232位于第二伸出位置,当平台组件232伸入加热装置211时,平台组件232位于第四伸出位置;当平台组件232在递送口102接货或者平台组件232伸入出货装置170时,平台组件232位于第一伸出位置。
可选的,在其它实施例中,沿平台组件232的移动方向,,加热装置211与第二基架231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货道210与第二基架231之间的距离,递送口102与第二基架231之间的距离等于出货装置170与第二基架231之间的距离,平台组件232仅具有第一伸出位置、第二伸出位置和第四伸出位置;当平台组件232伸入第二货道210时,平台组件232位于第四伸出位置,当平台组件232伸入加热装置211时,平台组件232位于第二伸出位置;当平台组件232在递送口102接货或者平台组件232伸入出货装置170时,平台组件232位于第一伸出位置。
请参照图14,本实施例的平台组件232包括第一平台233和第二平台234,第一平台233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二基架231,第二平台234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平台233,第一平台233和第二平台234均能沿第一伸出方向和第二伸出方向滑动;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平台233具有缩回至第二基架231上方的缩回位置,第二平台234具有缩回至第一平台233上方的缩回位置,当第一平台233和第二平台234均位于缩回位置时,平台组件232位于缩回位置;当第一平台233位于缩回位置,第二平台234沿第一伸出方向伸出于第一平台233时,平台组件232位于第一伸出位置;当第一平台233位于缩回位置,而第二平台234沿第二伸出方向伸出于第一平台233时,平台组件232位于第四伸出位置;当第一平台233沿第一伸出方向伸出于第二基架231、第二平台234沿第一伸出方向伸出于第一平台233时,平台组件232位于第三伸出位置,当第一平台233沿第二伸出方向伸出于第二基架231、第二平台234沿第二伸出方向伸出于第一平台233时,平台组件232位于第二伸出方向。可选的,在其它实施例中,当第二平台234位于缩回位置时,第一平台233沿第一伸出方向伸出于第二基架231时,平台组件232位于第一伸出位置,当第二平台234位于缩回位置,第一平台233沿第二伸出方向伸出于第二基架231时,平台组件232位于第二伸出位置。
可选的,在其它实施例中,平台组件232只具有一个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二基架231的平台,且平台可以沿第一伸出方向和第二伸出方向伸出于第二基架231,且平台沿两个不同的伸出方向均可以具有两个伸出位置,分别为第一伸出位置、第二伸出位置、第三伸出位置和第四伸出位置。
优选地,请参照图14,本实施例的平台组件232还包括两个引导件235,且两个引导件235沿平台组件232的伸出方向间隔地设置于第二平台234的用于支撑货物的支撑面上,详细地,引导件235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平台234伸出第一平台233的方向垂直或者基本垂直,这样一来,当第二货斗230位于递送口102承接从递送口102递送至保温空间109的货物时,能够利用间隔设置的引导件235引导被移送至第二货斗230的货物的移动方向,以便货物能稳定地被放置于第二货斗230,并且,在第二货斗230移动过程中,以及放置货物的过程中,均能够保证货物在平台组件232上的位置稳定。进一步地,两个引导件235靠近递送口102的一端的间距从远离递送口102的一端至靠近递送口102的一端逐渐增大,且两个引导件235远离递送口102的一端相互平行,即两个引导件235邻近于递送口102的部分呈喇叭状设置,如此能使引导件235对货物的引导作用更佳。
本实施例的第二货斗230还包括第四驱动电机、第五齿轮和第一齿条(图中均未示出),第四驱动电机设置于第一平台233,第五齿轮与第四驱动电机传动连接,第一齿条设置于第二平台234的朝向第一平台233的一侧,且第一齿条沿第二平台234的滑动方向延伸,第五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连接,当第四驱动电机运行时,驱动第五齿轮转动,再由第五齿轮带动第一齿条和与第一齿条固定连接的第二平台234移动;本实施例的第二货斗230还包括第五驱动电机、第六齿轮和第二齿条(图中均未示出),第五驱动电机设置于第二基架231,第六齿轮与第五驱动电机传动连接,第二齿条设置于第一平台233的朝向第二基架231的一侧,且沿第一平台233的滑动方向延伸,第六齿轮与第二齿条啮合连接,当第五驱动电机运行时,驱动第六齿轮转动,再由第六齿轮带动第二齿条和与第二齿条固定连接的第一平台233滑动。可选的,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平台233和第二平台234的滑动还可以利用电机、与电机输出轴连接的丝杆、与丝杆螺纹连接的螺纹连接件实现驱动,或者,第一平台233和第二平台234的滑动还可以利用传送带组件、传送链组件进行驱动。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动售货机010的第二货斗230的第一平台233位于伸出位置且第二平台234位于伸出位置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5,本实施例的第二货斗230还包括三个第一位置传感器238和三个第二位置传感器239;详细地,三个第一位置传感器238设置于第二基架231,且三个第一位置传感器238沿第一平台233的滑动方向间隔分布,三个第二位置传感器239设置于第一平台233,且三个第二位置传感器239沿第二平台234的滑动方向间隔分布;进一步地,第一平台233朝向第二基架231的一侧还设置有三个第一检测部,且三个第一检测部沿第一平台233的滑动方向间隔分布,各第一检测部均能与各第一位置传感器238配合,第二平台234朝向第一平台233的一侧还设置有三个第二检测部,且三个第二检测部沿第二平台234的滑动方向间隔分布,各第二检测部均能与各第二位置传感器239配合;当第二平台234未伸出于第一平台233,即第二平台234位于缩回位置时,三个第二位置传感器239分别与三个第二检测部配合三个第二位置传感器239均输出第一检测信号;当第二平台234向第一伸出方向伸出于第一平台233时,远离第二货道210的两个第二位置传感器239与靠近第二货道210的两个第二检测部配合,这两个第二位置传感器239均输出第一检测信号,而未与第二检测部配合的第二位置传感器239输出第二检测信号;当第二平台234沿第二伸出方向伸出于第一平台233时,靠近第二货道210的两个第二位置传感器239与远离第二货道210的两个第二检测部配合这两个第二位置传感器239均输出第一检测信号,而未与第二检测部配合的第二位置传感器239输出第二检测信号;当第一平台233位于缩回位置,即第一平台233未伸出第二基架231时,三个第一位置传感器238分别与三个第一检测部配合,三个第一位置传感器238均输出第一检测信号;当第一平台233沿第一伸出方向伸出于第二基架231时,远离第二货道210的两个第一位置传感器238与靠近第二货道210的两个第一检测部配合,这两个第一位置传感器238均输出第一检测信号,而未与第一检测部配合的第一位置传感器238输出第二检测信号;当第一平台233沿第二伸出方向伸出于第二基架231时,靠近第二货道210的两个第一位置传感器238与远离第二货道210的两个第一检测部配合,这两个第一位置传感器238均输出第一检测信号,而未与第一检测部配合的第一位置传感器238输出第二检测信号。根据上述三个第一位置传感器238和三个第二位置传感器239输出的位置检测信号,即可判断平台组件232的位置。其中,上述第一位置传感器238和第二位置传感器239可以是机械式传感器、光传感器或超声传感器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当三个第一位置传感器238和三个第二位置传感器239均输出第一检测信号时,平台组件232位于缩回位置;当三个第一位置传感器238均输出第一检测信号且远离第二货道210的两个第二位置传感器239均输出第一检测信号,而靠近第二货道210的第二位置传感器239输出第二检测信号时,平台组件232位于第一伸出位置;当远离第二货道210的两个第二位置传感器239均输出第一检测信号,靠近第二货道210的第二位置传感器239输出第二检测信号,且远离第二货道210的两个第一位置传感器238均输出第一检测信号、靠近第二货道210的第一位置传感器238输出第二检测信号时,平台组件232位于第三伸出位置;当三个第一位置传感器238均输出第一检测信号,且靠近第二货道210的两个第二位置传感器239均输出第一检测信号,而远离第二货道210的第二位置传感器239输出第二检测信号时,平台组件232位于第二伸出位置;当靠近第二货道210的两个第二位置传感器239输出第一检测信号、而远离第二货道210的第二位置传感器239输出第二检测信号,且靠近第二货道210的两个第一位置传感器238输出第一检测信号,而远离第二货道210的第一位置传感器238输出第二检测信号时,平台组件232位于第四伸出位置。
可选的,在其它实施例中,平台组件232位于第一伸出位置、第二伸出位置、第三伸出位置和第四伸出位置还可以是第一平台233和第二平台234分别沿第一伸出方向和第二伸出方向滑动预设距离。
请参照图15,本实施例的第二货斗230还包括对射传感器240和限位件241,对射传感器240和限位件241均设置于平台组件232,详细地,限位件241设置于平台组件232远离递送口102的一侧,对射传感器240包括发生器243和接收器242,发生器243设置于第一平台233,接收器242设置于限位件241,当装载了货物的平台组件232位于缩回位置时,对射传感器240的接收器242和发生器243之间被货物遮挡,接收器242无法接收发生器243发出的信号,对射传感器240输出第一信号,当装载了货物的第二平台234沿任一伸出方向伸出时,接收器242和发生器243之间没有遮挡,接收器242能够接收到发生器243发出的信号,对射传感器240输出第二信号;当第二货斗230从递送口102装载货物时,限位件241能够防止货物从远离递送口102的一端滑出第二货斗230,还能够防止在第二货斗230移动的过程中,货物由平台组件232脱落。当装载了货物的第二货斗230的第二平台234位于缩回位置时,对射传感器240能够检测到平台组件232上装载有货物,当装载了货物的第二平台234朝向第一伸出方向或第二伸出方向伸出时,对射传感器240检测不到货物,可以与上述的第一位置传感器238和第二位置传感器239配合确定平台组件232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限位件241可以为限位板、限位块、限位柱等。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5,本实施例的第二货斗230还包括第一导向组件236,第一导向组件236设置于第二基架231和第一平台233之间,用于引导第一平台233的移动方向;详细地,第一导向组件236可以是交叉滚子组件,具体地,交叉滚子组件可以包括两个相互滑动连接的交叉滚子,一个与第一平台233固定连接,另一个与第二基架231固定连接;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导向组件236还可以是滑轨组件;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向组件236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且当第一导向组件236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第一导向组件236沿垂直第一平台233滑动方向分布。
再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5,本实施例的第二货斗230还包括第二导向组件237,第二导向组件237设置于第一平台233和第二平台234之间,用于引导第二平台234的移动方向;第二导向组件237的结构、设置方式等可以参照第一导向组件236,在此不再赘述。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货道210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第二货道210包括第一支撑部172和第二支撑部173,第一支撑部172和第二支撑部173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两者之间的间距小于平台组件232的宽度。详细地,第一支撑部172和第二支撑部173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即第一支撑部172和第二支撑部173能够支撑暂存于第二货道210的货物的左右两端。
放货时,第二货物递送机构220的第二货斗230移动至与第二货道210相对的第一位置时,平台组件232与第一支撑部172和第二支撑部173的间隙相对,且平台组件232的上表面高于第一支撑部172和第二支撑部173的上表面,如此可保证平台组件232上的货物不会与第一支撑部172和第二支撑部173接触,驱动平台组件232移动至第四伸出位置,然后利用第二竖向驱动机构251驱动第二货斗230向下移动,使平台组件232从上至下穿过第一支撑部172和第二支撑部173的间隙,以使平台组件232的上表面低于第一支撑部172和第二支撑部173的上表面,平台组件232的货物被搁置于第一支撑部172和第二支撑部173上,然后驱动平台组件232移动至缩回位置,完成第二货斗230中的货物放置于第二货道210的操作。
取货时,第二货物递送机构220的第二货斗230移动至第二货道210相对的第二位置时,平台组件232与第一支撑部172和第二支撑部173的间隙相对,且平台组件232的上表面低于第一支撑部172和第二支撑部173的上表面,驱动平台组件232移动至第四伸出位置,然后利用第二竖向驱动机构251驱动第二货斗230向上移动,使平台组件232从下至上穿过第一支撑部172和第二支撑部173的间隙,以使平台组件232的上表面高于第一支撑部172和第二支撑部173的上表面,从而使放置于第一支撑部172和第二支撑部173的货物被装载于平台组件232,然后驱动平台组件232移动至缩回位置,完成将第二货道210中的货物取至第二货斗230中的操作。
当第一货物递送机构100将冷藏空间106的货物移动至递送口102时,第二货物递送机构220的第二货斗230能移动至递送口102处,并使平台组件232沿第一伸出方向伸出,使平台组件232与递送口102相对,第一货斗120的推动件151将货物由递送口102推进保温空间109,落在平台组件232上,从而利用平台组件232接收穿过递送口102进入保温空间109的货物,然后平台组件232缩回至第二基架231上,第二货物递送机构220的第二货斗230能被移动至与加热装置211的开口相对的位置处,再将平台组件232沿第二伸出方向伸出,将装载于平台组件232的货物递送至加热装置211的内部进行加热,待货物被加热后再将将货物取回,再将第二货物递送机构220的第二货斗230移送至与第二货道210相对的位置,再将平台组件232朝向第二伸出方向伸出,以便将装载于平台组件232的已加热的货物暂存于第二货道210,或者待货物被加热后再将第二货物递送机构220的第二货斗230移送至与出货装置170相对的位置,再将平台组件232沿第一伸出方向伸出,以便将装载于平台组件232的已加热的货物送至出货装置170供用户取出货物。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出货装置170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出货装置170还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于取货口176的第三支撑部174和第四支撑部175,当第二货物递送机构220的第二货斗230移动至出货装置170时,使平台组件232与第三支撑部174和第四支撑部175之间的间隙相对,且平台组件232的上表面高于第三支撑部174和第四支撑部175的上表面,驱动平台组件232移动至第三伸出位置,然后利用第二竖向驱动机构251驱动第二货斗230向下移动,使平台组件232从上至下穿过第三支撑部174和第四支撑部175的间隙,以使平台组件232的上表面低于第三支撑部174和第四支撑部175的上表面,平台组件232的货物被放置于第三支撑部174和第四支撑部175,也即使第二货斗230中的货物被递送至出货装置170的取货口176。
优选地,本实施例的出货装置170还包括检测传感器171,检测传感器171可以设置于出货装置170的取货口176的侧壁,以便用于检测出货装置170的取货口176中是否装载有货物。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检测传感器171可以是光传感器或超声传感器。
请参照图18,本实施例的闸门机构181包括闸门182和闸门驱动组件183,闸门182与隔板180活动连接,闸门驱动组件183与闸门182传动连接,闸门驱动组件183被配置为驱动闸门182打开或封闭递送口102;详细地,本实施例的机柜101还包括框架184,隔板180具有开口,框架184设置于隔板180的开口,上述闸门驱动组件183设置于框架184,框架184上设置递送口102,且该递送口102能够被与闸门驱动组件183连接的闸门182封闭或打开。
上述闸门驱动组件183还包括第六驱动电机185和牵引带186,牵引带186的一端固定连接闸门机构181,牵引带186的另一端与第六驱动电机185的输出轴连接,当第六驱动电机185运行时,能够使牵引带186缠绕于第六驱动电机185的输出轴以缩短牵引带186,提起闸门182使递送口102被打开,或者,在第六驱动电机185运行时,能够使牵引带186被放长,闸门182在自重的作用下放下,使递送口102被封闭。
本实施例的闸门182包括保温层,保温层设置于闸门182的朝向冷藏空间106的一侧,可以降低对保温层材料的要求;可选的,在其它实施例中,保温层可以设置于闸门182朝向保温空间109的一侧。
本实施例的自动售货机010包括保温层,保温层设置于隔板180朝向保温空间109的一侧,以避免保温空间109和冷藏空间106的温度交换;可选的,在其它实施例中,隔板180可以直接选用保温隔板;在其它实施例中,保温层设置于隔板180朝向冷藏空间106的一侧。
自动售货机010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第一货物递送机构100的第一竖向驱动机构111和第一横向驱动机构112驱动第一货斗120移动至与目标第一货道200相对的接货位置,由设置于第一货斗120的货道驱动机构310驱动该第一货道200设置的货道输送机构300的推板301将该第一货道200中的货物向第一货斗120的方向输送,待货物移出第一货道200的出口由第一货斗120的接货机构140承接货物,当货物与挡件148抵接且被传感器167检测到时,判定货物被成功地放置于第一货斗120,再由第一竖向驱动机构111和第一横向驱动机构112驱动第一货斗120移动至与递送口102相对的出货位置,同时第二货物递送机构220的第二竖向驱动机构251和第二横向驱动机构252驱动第二货斗230移动至递送口102,并使平台组件232移动至第一伸出位置,闸门驱动组件183驱动闸门182将递送口102打开,第一货斗120的推送机构150推动接货机构140承载的货物朝向递送口102的方向移动,直到货物穿过递送口102被装载于平台组件232上,再驱动平台组件232切换至缩回位置后,由第二竖向驱动机构251和第二横向驱动机构252驱动第二货斗230移动至与加热装置211的开口相对的位置,驱动平台组件232移动至第二伸出位置,将货物放置加热装置211内,驱动平台组件232移动至缩回位置,然后利用加热装置211对货物进行加热,待货物被加热完成后,再次驱动平台组件232移动至第二伸出位置,将货物取出后,由第二竖向驱动机构251和第二横向驱动机构252驱动第二货斗230移动至与第二货道210相对的位置,且驱动平台组件232移动至第四伸出位置将加热后的货物暂存于第二货道210,或第二竖向驱动机构251和第二横向驱动机构252驱动第二货斗230移动至出货装置170处,驱动平台组件232移动至第三伸出位置将加热后旳货物放入出货装置170;需要说明的是,当保温空间109的多个第二货道210中放置了多个被加热的货物,且遇到一次购买多个货物的情况时,能够利用第二货物递送机构220在第二货道210和出货装置170之间来回多次递送货物,将暂存于第二货道210的已加热的多个货物一一移送至出货装置17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售货机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售货机中设置的第一货物递送机构能够将冷藏空间的第一货道上暂存的货物通过隔板的递送口送进保温空间,第二货物递送机构能够接收第一货物递送机构递送进保温空间的货物,然后由第二货物递送机构将货物递送至加热装置进行加热,当货物被加热完毕后,第二货物递送机构能够将加热后的货物递送至保温空间的第二货道进行暂存,或者直接送至出货装置,当遇到购买多个货物的情况时,第二货物递送机构能够将提前加热好暂存于第二货道的多个货物一一送出,这样一来,可以避免遇到购买多个货物时,需要一一将冷藏空间的货物送进保温空间,再逐一地对还未加热的货物进行加热,然后再一一将加热好的货物从加热装置递送出去,从而减少了排队等待货物加热的时间,提高了自动售货机的效率,改善了自动售货机的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自动售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柜,所述机柜的表面设有取货口;
设置于所述机柜内的隔板,所述隔板被配置为将所述机柜的内部空间分为冷藏空间和保温空间,所述隔板上设有递送口和闸门机构,所述递送口被配置为连通所述冷藏空间和所述保温空间,所述闸门机构被配置为打开或封闭所述递送口;
设置于所述冷藏空间的第一货物递送机构和多个第一货道,所述第一货物递送机构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货道的货物通过所述递送口送进所述保温空间;
设置于所述保温空间的加热装置和多个第二货道,以及第二货物递送机构,所述第二货物递送机构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货物递送机构从所述递送口送进所述保温空间的所述货物,所述第二货物递送机构还被配置为在所述加热装置、所述第二货道和所述取货口之间递送所述货物,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对所述货物进行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售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柜包括柜体、与所述冷藏空间相对设置的第一柜门和与所述保温空间相对设置的第二柜门,所述第一柜门和所述第二柜门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柜体,且所述第一柜门和所述第二柜门对开设置,所述取货口设置于所述第二柜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售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货物递送机构包括第一货斗,所述第一货斗包括第一基架、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架的接货机构和推送机构,所述接货机构被配置为接收从所述第一货道的出口送出的所述货物,所述推送机构被配置为驱动装载于所述接货机构的所述货物向所述递送口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售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货物递送机构还包括第一竖向支架和第一横向支架,所述第一竖向支架与所述第一横向支架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竖向支架被配置为可沿第一横向支架的延伸方向移动,所述第一货斗与所述第一竖向支架传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货斗位于所述第一竖向支架的靠近所述保温空间的一侧,所述第一货斗被配置为可沿所述第一竖向支架的延伸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售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货物递送机构包括第二货斗,所述第二货斗包括第二基架和平台组件,所述平台组件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架,所述平台组件被配置为能朝向远离或靠近所述第二货道的方向伸出于所述第二基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售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货物递送机构还包括第二竖向支架和第二横向支架,所述第二竖向支架与所述第二横向支架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竖向支架被配置为可沿所述第二横向支架的延伸方向移动,所述第二货斗与所述第二竖向支架传送连接,且所述第二货斗位于所述第二竖向支架的靠近所述冷藏空间的一侧,所述第二货斗被配置为可沿所述第二竖向支架的延伸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售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藏空间和所述保温空间沿水平方向并列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售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门机构包括闸门和闸门驱动组件,所述闸门与所述隔板活动连接,所述闸门驱动组件与所述闸门传动连接,所述闸门驱动组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闸门打开或封闭所述递送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售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门包括保温层,所述保温层设置于所述闸门的朝向所述冷藏空间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售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位于多个所述第二货道的下方。
CN201821253806.1U 2018-08-03 2018-08-03 自动售货机 Active CN2086369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53806.1U CN208636943U (zh) 2018-08-03 2018-08-03 自动售货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53806.1U CN208636943U (zh) 2018-08-03 2018-08-03 自动售货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36943U true CN208636943U (zh) 2019-03-22

Family

ID=65740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53806.1U Active CN208636943U (zh) 2018-08-03 2018-08-03 自动售货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36943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47201A (zh) * 2019-05-21 2019-07-23 闪餐(北京)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售货机
CN110047210A (zh) * 2019-04-16 2019-07-23 江苏羲辕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的药品售卖机
CN110276899A (zh) * 2019-07-15 2019-09-24 深圳市道中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化加工输送设备及售卖装置
CN111968307A (zh) * 2020-08-31 2020-11-20 北京飞凡巧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售药设备的取药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47210A (zh) * 2019-04-16 2019-07-23 江苏羲辕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的药品售卖机
CN110047210B (zh) * 2019-04-16 2021-03-02 江苏羲辕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的药品售卖机
CN110047201A (zh) * 2019-05-21 2019-07-23 闪餐(北京)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售货机
CN110276899A (zh) * 2019-07-15 2019-09-24 深圳市道中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化加工输送设备及售卖装置
CN111968307A (zh) * 2020-08-31 2020-11-20 北京飞凡巧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售药设备的取药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636943U (zh) 自动售货机
CN108765724B (zh) 用于货柜的接货机构及包含其的货柜
US4762250A (en) Vending machine
CN108062830A (zh) 一种组合式智能盒饭售卖机及其使用方法
CN208477646U (zh) 温度可调的自动售货机
CA2467739A1 (en) Machine and methods for vending articles
CN108133545A (zh) 一种旋转出货式自动售货机
CN110053891A (zh) 一种货架移动式车载多温自动共配冷藏柜
CN105488907A (zh) 物品智能存取装置
US10453028B2 (en) Store and robot system
CN108182616A (zh) 食品智能售货系统
CN110176101A (zh) 自动售货机及取货出货方法
CN108846953A (zh) 用于货柜的接货机构及包含其的货柜
CN208351591U (zh) 一种双温控制冷冻品自动售卖装置
CN110796795A (zh) 自动售货机
CN207966078U (zh) 一种组合式智能盒饭售卖机
TWI645817B (zh) Intelligent meal delivery train system
CN208367796U (zh) 用于货柜的接货机构及包含其的货柜
JP2001112601A (ja) 飲食物搬送装置
CN208367795U (zh) 用于货柜的接货机构及包含其的货柜
CN209000125U (zh) 一种简易式存取货机
CN211349475U (zh) 一种出餐柜、便当自动贩卖机
WO2020024940A1 (zh) 货物递送装置及自动售货机
CN208636960U (zh) 商品自动结算机
CN210574042U (zh) 一种扫描运输装置及其应用的自助售卖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