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05494U - 一种变速箱输出轴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速箱输出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05494U
CN208605494U CN201821063349.XU CN201821063349U CN208605494U CN 208605494 U CN208605494 U CN 208605494U CN 201821063349 U CN201821063349 U CN 201821063349U CN 208605494 U CN208605494 U CN 2086054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line
axle journal
bearing axle
gear
output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6334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伊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ngyan Ling She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ngyan Ling She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ngyan Ling She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ngyan Ling She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06334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054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054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054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速箱输出轴,属于变速器结构制造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轴体,所述轴体的前端设置为第一花键,所述轴体的后端设置为后轴承轴颈,所述第一花键与后轴承轴颈之间从前往后依次设置为过渡段、前轴承轴颈、第二花键和齿轮轴颈,所述齿轮轴颈的直径大于所述后轴承轴颈的直径,所述后轴承轴颈、第二花键、前轴承轴颈、过渡段和第一花键的直径逐渐减小,所述前轴承轴颈与所述第二花键之间设置有向内凹陷的第一连接颈,所述第二花键与所述齿轮轴颈之间设置有向内凹陷的第二连接颈,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输出轴的结构强度,使输出轴的使用寿命有保障。

Description

一种变速箱输出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变速器结构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变速箱输出轴。
背景技术
变速器是用来改变来自发动机的转速和转矩的机构,它能固定或分档改变输出轴和输入轴传动比,又称变速箱。
现有的汽车变速器输出轴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出现较多应力集中的情况,造成输出轴强度不够,易损坏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难以保障输出轴的使用寿命,因而还存在待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速箱输出轴,其优点在于能够提高输出轴的结构强度,使输出轴的使用寿命有保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变速箱输出轴,包括轴体,所述轴体的前端设置为第一花键,所述轴体的后端设置为后轴承轴颈,所述第一花键与后轴承轴颈之间从前往后依次设置为过渡段、前轴承轴颈、第二花键和齿轮轴颈,所述齿轮轴颈的直径大于所述后轴承轴颈的直径,所述后轴承轴颈、第二花键、前轴承轴颈、过渡段和第一花键的直径逐渐减小,所述前轴承轴颈与所述第二花键之间设置有向内凹陷的第一连接颈,所述第二花键与所述齿轮轴颈之间设置有向内凹陷的第二连接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前轴承轴颈和后轴承轴颈用于安装轴承,齿轮轴颈用于连接传动齿轮,第一花键和第二花键均为外花键结构,第一花键与汽车动力输出端的内花键配合连接,以传递扭矩,而第二花键与输出齿轮的内花键配合连接,以实现换挡。其中,在第一连接颈和第二连接颈的作用下,能够减小前轴承轴颈与第二花键、第二花键与齿轮轴颈之间的应力集中点,提高输出轴的结构强度,使输出轴的使用寿命有保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颈包括与所述前轴承轴颈连接的第一倒角部、与所述第一倒角部连接的第一圆角部以及与所述第二花键连接的第二圆角部,所述第一圆角部与所述第二圆角部之间通过第一平滑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倒角部、第一圆角部、第二圆角部以及第一平滑部的配合能够避免前轴承轴颈与第二花键之间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同时能够用于储油防锈,减小其连接处所承受的扭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连接颈包括与所述第二花键连接的第三圆角部、与所述齿轮轴颈连接的第四圆角部和用于连接所述第三圆角部和第四圆角部的第二平滑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圆角部和第四圆角部的设计能够降低第二花键和齿轮轴颈连接处的应力集中,而通过第二平滑部能够起到缓冲过渡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后轴承轴颈的端面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环形台阶,所述环形台阶与所述安装槽的内壁之间呈圆弧过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应用中,轴承安装在安装槽内且与环形台阶的端面相抵,而利用环形台阶使得轴承与安装槽的底部存在空隙,从而能够有利于轴承的安装和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后轴承轴颈与所述齿轮轴颈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五圆角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五圆角部的设置能够降低后轴承轴颈与齿轮轴颈连接处的应力集中,同时能够减少毛刺,方便后轴承轴颈与其他零部件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花键与所述过渡段之间设置有环形凸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凸台的设置能够避免第一花键与过渡段直接连接,以便于对第一花键的加工;同时,在轴体长度固定的情况下,能够缩短第一花键的键槽长度,降低应力弱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渡段为上宽下窄的圆台,所述圆台较窄的一端与所述环形凸台连接,且所述环形凸台的半径等于所述圆台较窄一端的半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台的设计能够便于前轴承轴颈的润滑油流到第一花键上,而由于环形凸台的半径等于圆台较窄一端的半径,使得环形凸台与圆台的侧壁处于同一水平面,更有利于润滑油流动到第一花键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花键靠近所述前轴承轴颈的一端设置有环形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槽用于安装挡圈,而通过挡圈能够对输出齿轮的轴向进行限位,提高输出齿轮与第二花键配合时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在前轴承轴颈与第二花键、第二花键与齿轮轴颈之间设置第一连接颈和第二连接颈,能够减小应力集中点,提高输出轴的结构强度,使输出轴的使用寿命有保障;
2、通过挡圈能够对输出齿轮的轴向进行限位,提高输出齿轮与第二花键配合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轴体;2、第一花键;3、后轴承轴颈;4、过渡段;5、前轴承轴颈;6、第二花键;7、齿轮轴颈;8、第一连接颈;9、第二连接颈;81、第一倒角部;82、第一圆角部;83、第二圆角部;84、第一平滑部;91、第三圆角部;92、第四圆角部;93、第二平滑部;10、环形凸台;11、环形槽;12、安装槽;13、环形台阶;14、第五圆角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变速箱输出轴,如图1所示,包括轴体1,该轴体1的前端设置为第一花键2,后端设置为后轴承轴颈3,而第一花键2与后轴承轴颈3之间从前往后依次设置为过渡段4、前轴承轴颈5、第二花键6和齿轮轴颈7。
具体地,前轴承轴颈5和后轴承轴颈3用于安装轴承,齿轮轴颈7用于连接传动齿轮,第一花键2和第二花键6均为外花键结构,第一花键2与汽车动力输出端的内花键配合连接,以传递扭矩,而第二花键6与输出齿轮的内花键配合连接,以实现换挡。
其中,齿轮轴颈7的直径大于后轴承轴颈3的直径,后轴承轴颈3、第二花键6、前轴承轴颈5、过渡段4和第一花键2的直径逐渐减小,前轴承轴颈5与第二花键6之间设置有向内凹陷的第一连接颈8,第二花键6与齿轮轴颈7之间设置有向内凹陷的第二连接颈9。
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颈8包括与前轴承轴颈5连接的第一倒角部81、与第一倒角部81连接的第一圆角部82以及与第二花键6连接的第二圆角部83,第一圆角部82与第二圆角部83之间通过第一平滑部84连接。通过第一倒角部81、第一圆角部82、第二圆角部83以及第一平滑部84的配合,能够避免前轴承轴颈5与第二花键6之间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同时能够用于储油防锈,减小其连接处所承受的扭矩。
如图3所示,第二连接颈9包括与第二花键6连接的第三圆角部91、与齿轮轴颈7连接的第四圆角部92和用于连接第三圆角部91和第四圆角部92的第二平滑部93,通过第三圆角部91和第四圆角部92能够降低第二花键6和齿轮轴颈7连接处的应力集中,而通过第二平滑部93能够起到缓冲过渡的作用。
如图4所示,为了避免第一花键2与过渡段4直接连接,在第一花键2与过渡段4之间设置有环形凸台10,即在轴体1长度固定的情况下,通过环形凸台10能够缩短第一花键2的键槽长度,降低应力弱点。
其中,过渡段4为上宽下窄的圆台,其较窄的一端与环形凸台10连接,且环形凸台10的半径等于圆台较窄一端的半径,通过圆台的设计能够便于前轴承轴颈5上的润滑油流到第一花键2上,而由于环形凸台10的半径等于圆台较窄一端的半径,使得环形凸台10与圆台的侧壁处于同一水平面,更有利于润滑油流到第一花键2上。
值得一提的是,如图4所示,第二花键6靠近前轴承轴颈5的一端设置有环形槽11,环形槽11用于安装挡圈,而通过挡圈能够对输出齿轮的轴向进行限位,提高输出齿轮与第二花键6配合时的稳定性。
如图4所示,后轴承轴颈3的端面设置有安装槽12,安装槽12内设置有环形台阶13,环形台阶13与安装槽12的内壁之间呈圆弧过渡。因此,轴承安装在安装槽12内时与环形台阶13的端面相抵,使得轴承与安装槽12的底部存在空隙,从而能够有利于轴承的安装和转动。
如图4所示,后轴承轴颈3与齿轮轴颈7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五圆角部14,通过第五圆角部14能够降低后轴承轴颈3与齿轮轴颈7连接处的应力集中,同时能够减少毛刺,方便后轴承轴颈3与其他零部件的安装。
综上,通过在轴体1上设置多处倒角部、圆角部以及平滑部,能够减小轴体1本身的应力集中点,提高输出轴的结构强度,使输出轴的使用寿命有保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变速箱输出轴,包括轴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轴体(1)的前端设置为第一花键(2),所述轴体(1)的后端设置为后轴承轴颈(3),所述第一花键(2)与后轴承轴颈(3)之间从前往后依次设置为过渡段(4)、前轴承轴颈(5)、第二花键(6)和齿轮轴颈(7),所述齿轮轴颈(7)的直径大于所述后轴承轴颈(3)的直径,所述后轴承轴颈(3)、第二花键(6)、前轴承轴颈(5)、过渡段(4)和第一花键(2)的直径逐渐减小,所述前轴承轴颈(5)与所述第二花键(6)之间设置有向内凹陷的第一连接颈(8),所述第二花键(6)与所述齿轮轴颈(7)之间设置有向内凹陷的第二连接颈(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输出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颈(8)包括与所述前轴承轴颈(5)连接的第一倒角部(81)、与所述第一倒角部(81)连接的第一圆角部(82)以及与所述第二花键(6)连接的第二圆角部(83),所述第一圆角部(82)与所述第二圆角部(83)之间通过第一平滑部(8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输出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颈(9)包括与所述第二花键(6)连接的第三圆角部(91)、与所述齿轮轴颈(7)连接的第四圆角部(92)和用于连接所述第三圆角部(91)和第四圆角部(92)的第二平滑部(9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输出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轴承轴颈(3)的端面设置有安装槽(12),所述安装槽(12)内设置有环形台阶(13),所述环形台阶(13)与所述安装槽(12)的内壁之间呈圆弧过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变速箱输出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轴承轴颈(3)与所述齿轮轴颈(7)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五圆角部(1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输出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花键(2)与所述过渡段(4)之间设置有环形凸台(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变速箱输出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段(4)为上宽下窄的圆台,所述圆台较窄的一端与所述环形凸台(10)连接,且所述环形凸台(10)的半径等于所述圆台较窄一端的半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输出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花键(6)靠近所述前轴承轴颈(5)的一端设置有环形槽(11)。
CN201821063349.XU 2018-07-05 2018-07-05 一种变速箱输出轴 Active CN2086054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63349.XU CN208605494U (zh) 2018-07-05 2018-07-05 一种变速箱输出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63349.XU CN208605494U (zh) 2018-07-05 2018-07-05 一种变速箱输出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05494U true CN208605494U (zh) 2019-03-15

Family

ID=65667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63349.XU Active CN208605494U (zh) 2018-07-05 2018-07-05 一种变速箱输出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0549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60302A (zh) * 2019-06-10 2019-10-22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传动轴的支撑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60302A (zh) * 2019-06-10 2019-10-22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传动轴的支撑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38812A (zh) 水力发电变速装置
CN201794991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挠性飞轮总成
CN103434379A (zh) 电动车双电机自动变速驱动系统
CN204985410U (zh) 同步器总成
CN208605494U (zh) 一种变速箱输出轴
CN201502682U (zh) 汽车主减速器总成
CN203384340U (zh) 立式锥形双螺杆挤出机齿轮箱
CN203395150U (zh) 主副箱可拆分的变速器
CN201615201U (zh) 差速器总成的半轴齿轮与传动轴的连接机构
CN203717803U (zh) 一种电动车三挡变速传动机构
CN209309278U (zh) 一种新型的变速器轴油封机构
CN106870232A (zh) 发动机高压共轨泵驱动机构
CN204175934U (zh) 一种齿轮箱的端盖
CN110281698B (zh) 一种驱动桥总成
CN208804140U (zh) 电动装载机电机与变速箱输入轴动力传动机构
CN202195039U (zh) 一种新型双副轴变速箱的主轴带球头总成结构
CN203384300U (zh) 一种锥形双螺杆挤出机齿轮箱
CN204279061U (zh) 一种汽车变速器
CN218177885U (zh) 一种配hst高低速四轴全时四驱变速箱
CN207374476U (zh) 一种转向器输出轴
CN102454716B (zh) 一种新型十字轴万向节
CN201841893U (zh) 微型汽车前传动轴总成
CN204533431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变速用齿轮组
CN214367631U (zh) 一种齿轮箱内的新型传动结构
CN220770104U (zh) 一种重卡纯电动变速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