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78007U - 生态砌块 - Google Patents

生态砌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78007U
CN208578007U CN201820546165.2U CN201820546165U CN208578007U CN 208578007 U CN208578007 U CN 208578007U CN 201820546165 U CN201820546165 U CN 201820546165U CN 208578007 U CN208578007 U CN 2085780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planting
cantilever
ecological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54616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双全
马正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Full Water Ec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Full Water Ec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Full Water Ec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Full Water Ec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54616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780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780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780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态砌块,包括砌块本体、植生孔、排水孔、四个锚固孔、四个吊装孔及三个排水槽,砌块本体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及侧面,侧面包括前侧面、后侧面、左侧面及右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均延伸形成有第一悬臂,其中一第一悬臂凸起形成有凸块,另一第一悬臂凹陷形成有与凸块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的凹槽,植生孔与排水孔间隔设置且相对于植生孔更靠近前侧面,植生孔和排水孔之间的隔墙上设有连通槽,植生孔和排水孔的两侧分别设有锚固孔,三个排水槽分别自两个吊装孔和排水孔延伸至前侧面。本实用新型的生态砌块通过凸块插入凹槽内进行互相锁定以避免通过橡胶棒、销钉等媒介连接左右两生态砌块,从而提高了挡墙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Description

生态砌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建筑材料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生态砌块。
背景技术
传统的河道挡墙或护坡一般都采用石块堆垒、混凝土现浇等方式修筑,不仅施工比较麻烦,成本较高,而且建成后因其上不能生长植物而使河岸缺乏生机,破坏河道中水生动植物的生态环境。为解决这些问题,目前的河道挡墙或护坡主要采用砌块搭叠成型,用砌块建成的河道挡墙或护坡不仅可以种植植物或植被,富有生机和美感,而且可以有效保护河道中鱼虾的生存环境,利于生态平衡。
然而,相关技术中的砌块搭叠成型时通常需要采用橡胶棒、销钉等媒介以连接相连两砌块。这种连接方式不仅不耐用,安全性低,而且施工麻烦。
因此,有必要提供对现有的砌块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态砌块,该生态砌块避免了通过橡胶棒、销钉等媒介以连接左右两生态砌块,从而提高了挡墙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生态砌块,包括砌块本体以及设于所述砌块本体上的植生孔、排水孔、四个锚固孔、四个吊装孔及三个排水槽,所述砌块本体包括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侧面,所述侧面包括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以及连接所述前侧面和所述后侧面且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在所述左右方向上,所述左侧面和所述右侧面均延伸形成有对称设置的第一悬臂,其中一所述第一悬臂凸起形成有凸块,另一所述第一悬臂凹陷形成有与所述凸块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的凹槽,所述植生孔和所述排水孔沿所述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排水孔相对于所述植生孔更靠近所述前侧面,所述植生孔和所述排水孔之间的隔墙上设有连通所述植生孔和所述排水孔的连通槽,所述植生孔和所述排水孔沿所述左右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锚固孔,两个所述吊装孔靠近所述前侧面设置,另外两个所述吊装孔靠近所述后侧面设置,三个所述排水槽分别靠近所述前侧面设置的自两个所述吊装孔和所述排水孔延伸至所述前侧面,所述锚固孔和所述吊装孔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
优选地,所述凸块在所述上下方向上的尺寸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间距相等。
优选地,所述凸块呈梯形。
优选地,所述锚固孔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尺寸为在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尺寸的2‐4倍。
优选地,所述排水槽和所述连通槽均自所述第一表面向所述第二表面凹陷形成。
优选地,所述植生孔自所述第一表面向所述第二表面凹陷形成,所述排水孔自所述第一表面延伸至所述第二表面。
优选地,在所述左右方向上,所述左侧面和所述右侧面均还延伸形成有对称设置的第二悬臂,所述第二悬臂与所述第一悬臂沿所述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且在所述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二悬臂的尺寸不大于所述第一悬臂的尺寸。
优选地,所述前侧面和所述后侧面均上形成有多个植生槽,多个所述植生槽沿所述左右方向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植生槽自所述第一表面延伸至所述第二表面。
优选地,所述生态砌块还包括开口背离所述第一表面的叉运槽,所述叉运槽沿所述左右方向贯穿所述砌块本体。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态砌块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生态砌块包括砌块本体以及设于所述砌块本体上的植生孔、排水孔、四个锚固孔、四个吊装孔及三个排水槽。所述砌块本体包括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侧面,所述侧面包括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以及连接所述前侧面和所述后侧面且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在所述左右方向上,所述左侧面和所述右侧面均延伸形成有对称设置的第一悬臂,其中一所述第一悬臂凸起形成有凸块,另一所述第一悬臂凹陷形成有与所述凸块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的凹槽。所述植生孔和所述排水孔沿所述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排水孔相对于所述植生孔更靠近所述前侧面,所述植生孔和所述排水孔之间的隔墙上设有连通所述植生孔和所述排水孔的连通槽,所述植生孔和所述排水孔沿所述左右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锚固孔,两个所述吊装孔靠近所述前侧面设置,另外两个所述吊装孔靠近所述后侧面设置,三个所述排水槽分别自靠近所述前侧面设置的两个所述吊装孔和所述排水孔延伸至所述前侧面,所述锚固孔和所述吊装孔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这样,在施工中,可以将左右两块生态砌块通过所述凸块和所述凹槽锁定在一起,以避免通过橡胶棒、销钉等媒介连接左右两块生态砌块,不仅可以防止两块生态砌块在所述前后方向上位移,而且施工完成后配合紧凑,能有效防止虾蟹打洞对土体千万破坏,从而提高了挡墙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同时,可以将上下两块生态砌块的所述锚固孔贯通,并在上下两块生态砌块的所述锚固孔内直插入钢筋和浇注混凝土,以使得上下两块生态砌块锁定在一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生态砌块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生态砌块的俯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生态砌块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2所示生态砌块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图2所示生态砌块沿C‐C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生态砌块1可以应用于公路、渠道、河道护坡的建设。所述生态砌块1包括砌块本体11以及设于所述砌块本体11上的植生孔12、排水孔13、四个锚固孔14、四个吊装孔15及三个排水槽16。所述砌块本体11包括沿上下方向X间隔设置的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1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111和所述第二表面112的侧面113,所述侧面113包括沿前后方向Y间隔设置的前侧面1131和后侧面1133以及连接所述前侧面1131和所述后侧面1133且沿左右方向Z间隔设置的左侧面1135和右侧面1137。在所述左右方向Z上,所述左侧面1135和所述右侧面1137均延伸形成有对称设置的第一悬臂114,其中一所述第一悬臂114凸起形成有凸块115,另一所述第一悬臂114凹陷形成有与所述凸块115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的凹槽116。所述植生孔12和所述排水孔13沿所述前后方向Y间隔设置,且所述排水孔13相对于所述植生孔12更靠近所述前侧面1131,所述植生孔12和所述排水孔13之间的隔墙上设有连通所述植生孔12和所述排水孔13的连通槽17,所述植生孔12和所述排水孔13沿所述左右方向Z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锚固孔14,两个所述吊装孔15靠近所述前侧面1131设置,另外两个所述吊装孔15靠近所述后侧面1133设置,三个所述排水槽16分别自靠近所述前侧面1131设置的两个所述吊装孔15和所述排水孔13延伸至所述前侧面1131,所述锚固孔14和所述吊装孔15贯穿所述第一表面111和所述第二表面1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侧面1131和所述后侧面1133的尺寸小于所述左侧面1135和所述右侧面1137的尺寸。
在施工中,可以将左右两块生态砌块1通过所述凸块115和所述凹槽116锁定在一起,以避免通过橡胶棒、销钉等媒介连接左右两块生态砌块1;可以将上下两块生态砌块1的所述锚固孔14贯通,并在上下两块生态砌块1的所述锚固孔14内直插入钢筋和浇注混凝土,以使得上下两块生态砌块1锁定在一起。
其中,当所述生态砌块1用于植生挡土墙时,所述植生孔12起种植植物以及鱼巢功能;所述排水孔13的设置不仅可以节约材料,而且在所述上下方向X上,相邻两块所述生态砌块1堆砌时,所述排水孔13也可以作为结构加强孔使用;所述植生孔12和所述排水孔13之间的隔墙可以增强结构强度,且隔墙上设置的所述连通槽17还可以实现所述植生孔12和所述排水孔13之间的水体流通;所述排水槽16的设置可以方便所述植生孔12和所述排水孔13与外界水体交换;所述吊装孔15的设置可以在施工中使用吊车等悬臂机械对所述生态砌块1进行搬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凸块115在所述上下方向X上的尺寸与所述第一表面111和所述第二表面112之间的间距相等。
作为所述凸块115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凸块115呈梯形。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凸块115呈等腰梯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凸块115还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半圆柱形、方形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锚固孔14在所述前后方向Y上的尺寸为在所述左右方向Z上的尺寸的2‐4倍。当上下两块生态砌块1的所述锚固孔14贯通,并在上下两块生态砌块1的所述锚固孔14内直插入钢筋和浇注混凝土,以使得上下两块生态砌块1锁定在一起,锁定时,还可以根据上下两块生态砌块1的所述锚固孔14的对齐程度实现不同坡度的挡土墙的堆砌。
作为所述排水槽16和所述连通槽17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排水槽16和所述连通槽17均自所述第一表面111向所述第二表面112凹陷形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水槽16呈半圆柱形结构,所述连通槽17呈V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排水槽16还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方形、V形、梯形等,所述连通槽17还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方形、梯形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植生孔12自所述第一表面111向所述第二表面112凹陷形成,所述排水孔13自所述第一表面111延伸至所述第二表面11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左右方向Z上,所述左侧面1135和所述右侧面1137均还延伸形成有对称设置的第二悬臂117,所述第二悬臂117和所述第一悬臂114沿所述前后方向Y间隔设置;在所述左右方向Z上,所述第二悬臂117的尺寸不大于所述第一悬臂114的尺寸。这样,所述第二悬臂117在加强所述生态砌块1的强度时,又不会妨碍在所述左右方向Z上相邻两所述生态砌块1连接时所述凸块115插入所述凹槽11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前侧面1131和所述后侧面1133均上形成有多个植生槽1139,多个所述植生槽1139沿所述左右方向Z间隔设置。其中,所述后侧面1133作为所述生态砌块1用于植生挡土墙用,所述前侧面1131作为所述生态砌块1用于景观挡土墙用。
作为所述植生槽1139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植生槽1139自所述第一表面111延伸至所述第二表面1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植生槽1139呈半圆柱形结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植生槽1139还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方形、V形、梯形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生态砌块1还包括开口背离所述第一表面111的叉运槽18,所述叉运槽18沿所述左右方向Z贯穿所述砌块本体11。这样,在施工中可以通过叉车等机械搬运所述生态砌块1。此外,所述叉运槽18还可以为水生动物(鱼、虾、蟹等)提供栖息空间。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态砌块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生态砌块1包括砌块本体11以及设于所述砌块本体11上的植生孔12、排水孔13、四个锚固孔14、四个吊装孔15及三个排水槽16。所述砌块本体11包括沿上下方向X间隔设置的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1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111和所述第二表面112的侧面113,所述侧面113包括沿前后方向Y间隔设置的前侧面1131和后侧面1133以及连接所述前侧面1131和所述后侧面1133且沿左右方向Z间隔设置的左侧面1135和右侧面1137。在所述左右方向Z上,所述左侧面1135和所述右侧面1137均延伸形成有对称设置的第一悬臂114,其中一所述第一悬臂114凸起形成有凸块115,另一所述第一悬臂114凹陷形成有与所述凸块115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的凹槽116。所述植生孔12和所述排水孔13沿所述前后方向Y间隔设置,且所述排水孔13相对于所述植生孔12更靠近所述前侧面1131,所述植生孔12和所述排水孔13之间的隔墙上设有连通所述植生孔12和所述排水孔13的连通槽17,所述植生孔12和所述排水孔13沿所述左右方向Z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锚固孔14,两个所述吊装孔15靠近所述前侧面1131设置,另外两个所述吊装孔15靠近所述后侧面1133设置,三个所述排水槽16分别自靠近所述前侧面1131设置的两个所述吊装孔15和所述排水孔13延伸至所述前侧面1131,所述锚固孔14和所述吊装孔15贯穿所述第一表面111和所述第二表面112。这样,在施工中,可以将左右两块生态砌块1通过所述凸块115和所述凹槽116锁定在一起,以避免通过橡胶棒、销钉等媒介连接左右两块生态砌块1,不仅可以防止两块生态砌块1在所述前后方向Y上位移,而且施工完成后配合紧凑,能有效防止虾蟹打洞对土体千万破坏,从而提高了挡墙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同时,可以将上下两块生态砌块1的所述锚固孔14贯通,并在上下两块生态砌块1的所述锚固孔14内直插入钢筋和浇注混凝土,以使得上下两块生态砌块1锁定在一起。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生态砌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砌块本体以及设于所述砌块本体上的植生孔、排水孔、四个锚固孔、四个吊装孔及三个排水槽,所述砌块本体包括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侧面,所述侧面包括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以及连接所述前侧面和所述后侧面且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在所述左右方向上,所述左侧面和所述右侧面均延伸形成有对称设置的第一悬臂,其中一所述第一悬臂凸起形成有凸块,另一所述第一悬臂凹陷形成有与所述凸块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的凹槽,所述植生孔和所述排水孔沿所述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排水孔相对于所述植生孔更靠近所述前侧面,所述植生孔和所述排水孔之间的隔墙上设有连通所述植生孔和所述排水孔的连通槽,所述植生孔和所述排水孔沿所述左右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锚固孔,两个所述吊装孔靠近所述前侧面设置,另外两个所述吊装孔靠近所述后侧面设置,三个所述排水槽分别靠近所述前侧面设置的自两个所述吊装孔和所述排水孔延伸至所述前侧面,所述锚固孔和所述吊装孔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在所述上下方向上的尺寸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间距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态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呈梯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孔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尺寸为在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尺寸的2‐4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和所述连通槽均自所述第一表面向所述第二表面凹陷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生孔自所述第一表面向所述第二表面凹陷形成,所述排水孔自所述第一表面延伸至所述第二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砌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右方向上,所述左侧面和所述右侧面均还延伸形成有对称设置的第二悬臂,所述第二悬臂与所述第一悬臂沿所述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且在所述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二悬臂的尺寸不大于所述第一悬臂的尺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面和所述后侧面均上形成有多个植生槽,多个所述植生槽沿所述左右方向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生态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生槽自所述第一表面延伸至所述第二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砌块还包括开口背离所述第一表面的叉运槽,所述叉运槽沿所述左右方向贯穿所述砌块本体。
CN201820546165.2U 2018-04-17 2018-04-17 生态砌块 Active CN2085780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46165.2U CN208578007U (zh) 2018-04-17 2018-04-17 生态砌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46165.2U CN208578007U (zh) 2018-04-17 2018-04-17 生态砌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78007U true CN208578007U (zh) 2019-03-05

Family

ID=65504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546165.2U Active CN208578007U (zh) 2018-04-17 2018-04-17 生态砌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7800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16245A (zh) * 2018-04-17 2018-07-24 湖南全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生态砌块
CN110670628A (zh) * 2019-10-09 2020-01-10 湖南全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新型生态挡土墙砌块及其施工安装方法
CN112302243A (zh) * 2020-10-12 2021-02-02 武汉创勇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多功能砌块和应用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16245A (zh) * 2018-04-17 2018-07-24 湖南全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生态砌块
CN110670628A (zh) * 2019-10-09 2020-01-10 湖南全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新型生态挡土墙砌块及其施工安装方法
CN112302243A (zh) * 2020-10-12 2021-02-02 武汉创勇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多功能砌块和应用方法
CN112302243B (zh) * 2020-10-12 2022-01-04 武汉创勇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多功能砌块和应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578007U (zh) 生态砌块
CN108316234A (zh) 新型生态型河道挡土墙系统
KR200407940Y1 (ko) 녹화용 식생옹벽 구조물
CN208578061U (zh) 新型生态挡土墙
CN208578001U (zh) 新型生态型河道挡土墙系统
CN108316342A (zh) 新型生态挡土墙
KR200445890Y1 (ko) 어소형 식생 옹벽블록
JP3416097B2 (ja) 生態安定化ブロック
KR200447510Y1 (ko) 생태 옹벽축조블록
CN208578008U (zh) 新型生态砌块
CN208072379U (zh) 挡土墙顶盖板
CN202466602U (zh) 连锁式护坡砌块及连锁式护坡
CN108316245A (zh) 生态砌块
KR20070048511A (ko) 녹화용 식생옹벽 구조물
CN108265677A (zh) 新型生态砌块
KR100374495B1 (ko) 호안용 블럭
KR20040085673A (ko) 호안 블록
CN210421006U (zh) 小海绵生态砌块及其砌块挡墙
JP2526612Y2 (ja) 護岸用貯水ブロックと貯水護岸
CN207567729U (zh) 一种组合式弧形连锁式护坡砌块
CN205475202U (zh) 槽型板桩
CN209669800U (zh) 一种带四侧边凹凸槽的护坡砖及护坡
KR100620572B1 (ko) 식생형 축조블록
CN215593896U (zh) 一种联锁式生态护滩块体及采用该块体的护滩结构
JPH042196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