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70868U - 一种电池组加热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组加热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70868U
CN208570868U CN201821276998.8U CN201821276998U CN208570868U CN 208570868 U CN208570868 U CN 208570868U CN 201821276998 U CN201821276998 U CN 201821276998U CN 208570868 U CN208570868 U CN 2085708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pack
heating
fixedly connected
power supply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7699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文力
孙立静
陈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Kandi Smart Battery Swap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hua Rely On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hua Rely On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hua Rely On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27699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708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708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708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电池组加热控制装置,包括电池组框,所述电池组框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多个电池安装板,所述多个电池安装板的表面分别开设有穿线孔和安装孔,安装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池,多个电池安装板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加热片,加热片的表面呈波浪形状,多个加热片的表面通过电线采用并联的方式连接,穿线孔的内壁滑动插接有螺旋冷却管。该电池组加热控制装置,使用时,驾驶员可提前通过手机无线控制给通讯模块一个打开信号,当通讯模块接收到信号传递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给打开信号传递给电磁继电器,控制打开加热片加热,从而达到了无线远程控制加热的效果,避免了浪费人力成本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组加热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组加热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石墨负极锂离子电池性能在‐20°C开始衰减,在‐30°C以下恒流充电容量仅为充电总容量的14%,严重影响汽车的运营,根据波士顿电池提供的资料,一块容量为3500mAh的电池,如果在‐10°C的环境中工作,那么经过不到100次充放电循环,电量就将急剧衰减至500mAh,基本就报废了,也就是说,在‐10°C的工作环境中,如果一辆电动汽车每天充放电一次,那么三个月后电池就要报废得换新的了,低温确实极大缩短了电池的寿命,电池放置到0度,进行大电流充放电,由于部分粒子在低温下结晶,刺穿了隔膜,使得电池容量突然从额定的95%衰减到10%,这样电池基本上就失效了。现如今大多数电池加热都不能提前加热,都是当需要使用时过去加热等加热一定时间才开始充电放电,不能达到及时使用的效果,如当驾驶员需要开设外出时 先打开加热等电池温度上来时再开车外出,这样浪费了人工时间和成本,当车子停在停车场一段时间时就需要先给电池加热等温度上来以后才能开始充电,这样也就需要驾驶员来回要跑两趟,也浪费了时间,所以需要一种电池组加热控制装置。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的加热不能提前加热、不能控制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池组加热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池组加热控制装置,包括电池组框,所述电池组框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多个电池安装板,所述多个电池安装板的表面分别开设有穿线孔和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池,所述多个电池安装板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加热片,所述加热片的表面呈波浪形状,多个所述加热片的表面通过电线采用并联的方式连接,所述穿线孔的内壁滑动插接有螺旋冷却管。
所述电池组框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控制箱和冷却箱,所述控制箱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电路板,所述控制箱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温度控制装置和无线控制装置,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包括有温度控制器、温度感应探头、电源输入线、加热元件电源线、温度感应探头电源线,所述温度控制器的表面与控制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线的一端与温度控制器的电源接收端电性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线的另一端与电源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温度感应探头的表面贯穿并延伸至电池组框的内部,且与电池组框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加热元件电源线的两端分别与温度控制器的电源输出端和加热片的电源接收端电性连接,所述温度感应探头电源线的两端分别与温度控制器的电源接收端和温度感应探头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冷却箱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水,所述冷却箱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出端与螺旋冷却管固定连接,所述螺旋冷却管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电池组框的内部,所述螺旋冷却管的另一端贯穿电池组框的表面并延伸至冷却箱的表面,且与冷却箱的表面固定连通,所述无线控制装置包括有控制模块、通讯模块和电磁继电器,所述控制模块、通讯模块和电磁继电器均固定连接在电路板上。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出端分别与通讯模块的电源接收端和电磁继电器的电源接收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电源接收端与电源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通讯模块的信号接收端通过手机内部的程序与手机无线连接,所述电磁继电器的电源输出端与加热片的接收端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通讯模块包括有2.4Hz的ZigBee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的型号为DRF2659C。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有ARM系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型号为STM32F103VET6。
优选地,所述温度控制器的电源输出端与水泵的电源接收端电性连接,所述温度控制器的型号为 900U,所述水泵的型号为JT-160。
优选地,所述冷却箱的表面固定连通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阀门。
本实用新型中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无线控制装置包括有控制模块、通讯模块和电磁继电器,控制模块、通讯模块和电磁继电器均固定连接在电路板上,从而达到了无线控制电池加热的效果,使用时,驾驶员可提前通过手机无线控制给通讯模块一个打开信号,当通讯模块接收到信号传递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给打开信号传递给电磁继电器,控制打开加热片加热,从而达到了无线远程控制加热的效果,避免了浪费人力成本的效果。
2、通过设置温度控制装置包括有温度控制器、温度感应探头、电源输入线、加热元件电源线、温度感应探头电源线,从而达到了加热温度可控制的效果,避免持续加热损坏电池的效果,使用时,通过加热片加热,当温度达到了一定温度时,温度感应探头检测到温度多少度,给信号传递给温度控制器,通过温度控制器控制设定温度,当电池加热温度大于温度控制器控制的温度断开加热片加热的电源,使加热片停止加热,从而达到了在没有驾驶员在的情况下加热保护的效果,从而达到了加热温度可控制的效果,避免持续加热损坏电池的效果。
3、通过设置冷却箱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水,冷却箱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水泵,从而达到了使车子在行驶过程中电池本身自动运行产生热量的降温,使用时,当车子在长时间行驶时由于电池一直在工作,会导致电池自动产生热量,这样当电池快没有电量时就要急需充电,在这个高温下充电会导致电池损伤,所以当温度感应探头感应到电池的温度时传递给温度控制器,当电池温度达到了温度控制器设定最高值时,控制水泵打开抽出冷却水在螺旋冷却管内流通,当冷却水在螺旋冷却管内流通时给电池内部的温度一起带走了,从而达到了电池温度降温的效果,这样当需要急需充电时可直接去充电站充电,从而避免了浪费人工时间成本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池组加热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池组加热控制装置的多个电池安装板结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池组加热控制装置的图2中A处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池组加热控制装置的电池组框结构放大图。
图中:1、电池组框;2、多个电池安装板;3、穿线孔;4、安装孔;5、电池;6、加热片;7、螺旋冷却管;8、控制箱;9、冷却箱;10、电路板;11、温度控制器;12、温度感应探头;13、水泵;14、控制模块;15、通讯模块;16、电磁继电器;17、进料管;18、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一种电池组加热控制装置,包括电池组框1,电池组框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多个电池安装板2,多个电池安装板2的表面分别开设有穿线孔3和安装孔4,安装孔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池5,多个电池安装板2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加热片6,加热片6的表面呈波浪形状,多个加热片6的表面通过电线采用并联的方式连接,穿线孔3的内壁滑动插接有螺旋冷却管7。
电池组框1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控制箱8和冷却箱9,控制箱8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电路板10,控制箱8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温度控制装置和无线控制装置,温度控制装置包括有温度控制器11、温度感应探头12、电源输入线、加热元件电源线、温度感应探头电源线,温度控制器11的表面与控制箱8的内壁固定连接,电源输入线的一端与温度控制器11的电源接收端电性连接,电源输入线的另一端与电源输出端电性连接,温度感应探头12的表面贯穿并延伸至电池组框1的内部,且与电池组框1的内壁固定连接,加热元件电源线的两端分别与温度控制器11的电源输出端和加热片6的电源接收端电性连接,温度感应探头电源线的两端分别与温度控制器11的电源接收端和温度感应探头12的输出端电性连接,通过设置温度控制装置包括有温度控制器11、温度感应探头12、电源输入线、加热元件电源线、温度感应探头电源线,从而达到了加热温度可控制的效果,避免持续加热损坏电池的效果,使用时,通过加热片6加热,当温度达到了一定温度时,温度感应探头12检测到温度多少度,给信号传递给温度控制器11,通过温度控制器11控制设定温度,当电池5加热温度大于温度控制器11控制的温度断开加热片6加热的电源,使加热片停止加热,从而达到了在没有驾驶员在的情况下加热保护的效果,从而达到了加热温度可控制的效果,避免持续加热损坏电池的效果,冷却箱9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水,冷却箱9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水泵13,水泵13的输出端与螺旋冷却管7固定连接,螺旋冷却管7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电池组框1的内部,螺旋冷却管7的另一端贯穿电池组框1的表面并延伸至冷却箱9的表面,且与冷却箱9的表面固定连通,冷却箱9的表面固定连通有进料管17,进料管1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阀门18,通过设置冷却箱9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水,冷却箱9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水泵13,从而达到了使车子在行驶过程中电池本身自动运行产生热量的降温,使用时,当车子在长时间行驶时由于电池5一直在工作,会导致电池5自动产生热量,这样当电池5快没有电量时就要急需充电,在这个高温下充电会导致电池5损伤,所以当温度感应探头12感应到电池5的温度时传递给温度控制器11,当电池5温度达到了温度控制器11设定最高值时,控制水泵13打开抽出冷却水在螺旋冷却管7内流通,当冷却水在螺旋冷却管7内流通时给电池5内部的温度一起带走了,从而达到了电池5温度降温的效果,这样当需要急需充电时可直接去充电站充电,从而避免了浪费人工时间成本的效果,无线控制装置包括有控制模块14、通讯模块15和电磁继电器16,控制模块14、通讯模块15和电磁继电器16均固定连接在电路板10上,控制模块14的电源输出端分别与通讯模块15的电源接收端和电磁继电器16的电源接收端电性连接,控制模块14的电源接收端与电源的输出端电性连接,通讯模块15的信号接收端通过手机内部的程序与手机无线连接,电磁继电器16的电源输出端与加热片6的接收端电性连接,通讯模块15包括有2.4Hz的ZigBee通信模块,通信模块的型号为 DRF2659C,控制模块14包括有ARM系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的控制器,控制器的型号为STM32F103VET6,温度控制器11的电源输出端与水泵13的电源接收端电性连接,温度控制器11的型号为 900U,水泵13的型号为JT-160,通过设置无线控制装置包括有控制模块14、通讯模块15和电磁继电器16,控制模块14、通讯模块15和电磁继电器16均固定连接在电路板10上,从而达到了无线控制电池加热的效果,使用时,驾驶员可提前通过手机无线控制给通讯模块15一个打开信号,当通讯模块15接收到信号传递给控制模块14,控制模块14给打开信号传递给电磁继电器16,控制打开加热片6加热,从而达到了无线远程控制加热的效果,避免了浪费人力成本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电池组加热控制装置,包括电池组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框(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多个电池安装板(2),所述多个电池安装板(2)的表面分别开设有穿线孔(3)和安装孔(4),所述安装孔(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池(5),所述多个电池安装板(2)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加热片(6),所述加热片(6)的表面呈波浪形状,多个所述加热片(6)的表面通过电线采用并联的方式连接,所述穿线孔(3)的内壁滑动插接有螺旋冷却管(7);
所述电池组框(1)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控制箱(8)和冷却箱(9),所述控制箱(8)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电路板(10),所述控制箱(8)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温度控制装置和无线控制装置,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包括有温度控制器(11)、温度感应探头(12)、电源输入线、加热元件电源线、温度感应探头电源线,所述温度控制器(11)的表面与控制箱(8)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线的一端与温度控制器(11)的电源接收端电性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线的另一端与电源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温度感应探头(12)的表面贯穿并延伸至电池组框(1)的内部,且与电池组框(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加热元件电源线的两端分别与温度控制器(11)的电源输出端和加热片(6)的电源接收端电性连接,所述温度感应探头电源线的两端分别与温度控制器(11)的电源接收端和温度感应探头(12)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冷却箱(9)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水,所述冷却箱(9)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水泵(13),所述水泵(13)的输出端与螺旋冷却管(7)固定连接,所述螺旋冷却管(7)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电池组框(1)的内部,所述螺旋冷却管(7)的另一端贯穿电池组框(1)的表面并延伸至冷却箱(9)的表面,且与冷却箱(9)的表面固定连通,所述无线控制装置包括有控制模块(14)、通讯模块(15)和电磁继电器(16),所述控制模块(14)、通讯模块(15)和电磁继电器(16)均固定连接在电路板(1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组加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14)的电源输出端分别与通讯模块(15)的电源接收端和电磁继电器(16)的电源接收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14)的电源接收端与电源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组加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模块(15)的信号接收端通过手机内部的程序与手机无线连接,所述电磁继电器(16)的电源输出端与加热片(6)的接收端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组加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模块(15)包括有2.4Hz的ZigBee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的型号为 DRF2659C。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组加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14)包括有ARM系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型号为STM32F103VET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组加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器(11)的电源输出端与水泵(13)的电源接收端电性连接,所述温度控制器(11)的型号为 900U,所述水泵(13)的型号为JT-160 。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组加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箱(9)的表面固定连通有进料管(17),所述进料管(1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阀门(18)。
CN201821276998.8U 2018-08-09 2018-08-09 一种电池组加热控制装置 Active CN2085708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76998.8U CN208570868U (zh) 2018-08-09 2018-08-09 一种电池组加热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76998.8U CN208570868U (zh) 2018-08-09 2018-08-09 一种电池组加热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70868U true CN208570868U (zh) 2019-03-01

Family

ID=65449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76998.8U Active CN208570868U (zh) 2018-08-09 2018-08-09 一种电池组加热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708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20489U (zh) 车载太阳能半导体制冷空调装置
CN103507596A (zh) 一种车内温度自动保持装置
CN203163331U (zh) 一种家用太阳能制冷装置
CN208570868U (zh) 一种电池组加热控制装置
CN106740211A (zh) 动力电池的能量均衡系统和方法
CN206163642U (zh) 锂电池干燥炉的加热板温度控制系统
CN205646944U (zh) 一种节能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装置
CN216980672U (zh) 一种链式锂电池储能系统电池信号采集信息传输装置
CN103042899A (zh) 一种可遥控的车内制冷系统
CN105411739A (zh) 一种可实现手机通信的带温差发电功能的智能暖手宝系统
CN204835605U (zh) 一种便携式户外太阳能电源
CN206271841U (zh) 一种锂电池包智能热管理装置
CN215662992U (zh) 一种电力巡检无人机自动充电停机坪
CN108258369A (zh) 一种纯电城市客车动力电池温控方法及系统
CN209534810U (zh) 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汽车座椅
CN206114867U (zh) 电动汽车电池组的老化系统
CN208423102U (zh) 一种带温度控制的自行车电源装置
CN106004486B (zh) 一种电动汽车高倍率充电系统
CN206958817U (zh) 一种防过充的太阳能家用电灯
CN214099716U (zh) 一种电动车用锂电池智能充电加热系统
CN206149708U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供电的汽车电路装置
CN109484247A (zh) 一种采用车载光伏发电充电的电动车电池舱恒温系统
CN206055869U (zh) 一种暖通空调节能自控装置
CN215331700U (zh) 一种具有节能保暖功能的建筑
CN205407011U (zh) 一种高压电气用箱式温控储能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21025 3rd floor, No.1 Factory building, no.468, Xinji Road, qiubin street, Wucheng District, Jinhua City, Zhejiang Province (self declaration)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Kangdi Intelligent Power Exchang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21016 Jinhua Industrial Park, Jinhua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NHUA ANKAO POWER SUPPLY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