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70261U - 电感元件及电感元件外壳 - Google Patents
电感元件及电感元件外壳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570261U CN208570261U CN201821097480.8U CN201821097480U CN208570261U CN 208570261 U CN208570261 U CN 208570261U CN 201821097480 U CN201821097480 U CN 201821097480U CN 208570261 U CN208570261 U CN 20857026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ange
- inductance element
- shell
- pedestal
- upper co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感元件及电感元件外壳,电感元件包括铁芯和线圈绕组。电感元件还包括外壳,外壳包括基座壳及上盖。基座壳包括底座和侧板,侧板和底座形成一个顶部敞口及侧面开口的容纳腔。底座与开口同侧的第一侧面上方设有第一凸缘,第一凸缘上设有缺口。第一侧面下方设有接线端子。底座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上方设有第二凸缘,第二凸缘上设有缺口。第二侧面下方设有若干接线端子。与第二凸缘同侧的侧板的外表面设有出线槽。上盖为底部敞口的盖体。铁芯置于容纳腔中,线圈绕组一端的引出线通过第一凸缘上的缺口连接到底座第一侧面上的接线端子,线圈绕组另一端的引出线通过出线槽、第二凸缘上的缺口连接到第二侧面上的接线端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感元件及电感元件外壳。
背景技术
一般的电感元件主要包括铁芯,并将漆包线缠绕在铁芯上形成线圈绕组。为了将电感元件固定在电路板上,一般是将铁芯及线圈安装在一个底座上,再将底座固定在电路板上,然后把线圈的引脚连接到电路板上。但是,这种带底座的电感元件的铁芯与线圈暴露在外面,容易与电路板上的其他元件接触,或者是收到其他电子元件的电磁干扰。再有就是目前现在的电感元件往往设有多个线圈绕组,多个线圈的引脚在焊接到电路板,若使用上盖将铁芯及线圈盖住来达到绝缘的目的时,线圈的引脚因为与上盖接触而受到来自上盖的剪切力,在剪切力的作用下,引脚容易折断。同时,多绕组电感器的原、副边之间由于线圈材料的绝缘性能不高而致使原、副边之间不能达到更高的绝缘强度及绝缘距离,以致多绕组电感在绝缘强度要求高的PCB板上容易发生损坏等现象。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高绝缘强度的电感元件,通过设计一种电感元件外壳将铁芯和线圈用外壳包覆起来,使得电感元件与电路板上的其他电子元件具有安全距离,从而避免电感元件的铁芯及线圈与电路板上的其他电子元件产生接触。与此同时,通过对多绕组电感器的原,副边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以及选材,从而增加电感器原,副边之间的绝缘强度及绝缘距离。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感元件,通过设置电感元件外壳,将铁芯和线圈安装在外壳中,使得电感元件与电路板上的其他电子元件具有安全距离,避免铁芯和线圈跟电路板中的其他电子元件产生接触,实现PCB板中电感元件与其它器件的高绝缘强度,并通过对多绕组电感器的原,副边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以及选材,从而增加电感器原,副边之间的绝缘强度及绝缘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铁芯、线圈等器件安装的电感元件外壳,通过把电感元件的铁芯、线圈等功能组件安装在外壳中,从而使得电感元件可以快速安装到电路板中,并有效保护电感元件正常工作不受干扰。
为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感元件包括铁芯和缠绕在铁芯上的若干个线圈绕组。电感元件还包括外壳,外壳包括基座壳及与基座壳配合的上盖。基座壳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侧板,并且侧板上设有一个开口,侧板和底座形成一个顶部敞口及侧面开口的容纳腔。底座与开口同侧的第一侧面上方设有第一凸缘,第一凸缘上设有多个第一缺口。第一侧面在第一凸缘的下方设有多个第一接线端子。底座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上方设有第二凸缘,第二凸缘上设有多个第二缺口。第二侧面在第二凸缘的下方设有多个第二接线端子。与第二凸缘同侧的侧板的外表面设有与第二缺口一一对应的出线槽。上盖为底部敞口的盖体,上盖包括顶部和侧部。上盖的侧部及顶部围成一个开口朝下的用于与基座壳配合的空腔,基座壳的侧板置于所述空腔中。铁芯及线圈绕组置于容纳腔中,线圈绕组的一端的引出线通过第一缺口连接到第一接线端子,线圈绕组另一端的引出线通过出线槽、第二缺口连接到第二接线端子。
优选的一个方案是,底座为矩形底座,侧板包括分别设置在矩形底座三条边上的三块矩形侧板,三块矩形侧板和矩形底座形成一个顶部敞口及一侧开口的矩形容纳腔。底座的第三侧面设有第三凸缘,底座的第四侧面设有第四凸缘。第一凸缘、第二凸缘、第三凸缘和第四凸缘的上端面等高齐平。上盖的侧部及顶部形成矩形空腔。
更具体的一个方案是,外壳采用塑胶材料制成。
再具体的一个方案是,基座壳和上盖均是一体成型。
优选的一个方案是,基座壳与上盖之间通过环氧树脂胶固定连接。
优选的一个方案是,铁芯为环形铁芯或E型铁芯,铁芯上缠绕有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原边绕组为漆包线,副边绕组为三层绝缘线。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电感元件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电感元件将铁芯及线圈绕组安装在由绝缘塑胶形成的基座壳的容纳腔中,并且通过上盖将基座壳盖住,从而把铁芯和线圈封闭起来,使得电感元件与电路板上的其他电子元件具有安全距离,从而实现了高强度绝缘。线圈绕组的引出线通过侧板的出线槽和基座两边的缺口引出,避免了上盖对引出线发生剪切作用,保护了引出线不被折断。对于多绕组电感器,原,副边之间通过设置一定的安全距离,并且副边用三层绝缘线,原边用普通漆包线,然后把线圈放进一个腔体内,再加盖一个上盖,可以有效地增加电感器原,副之间的绝缘强度及绝缘距离。
为实现上述的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感元件外壳包括基座壳及与基座壳配合的上盖。基座壳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侧板,并且侧板上设有一个开口,侧板和底座形成一个顶部敞口及侧面开口的容纳腔。底座与开口同侧的第一侧面上方设有第一凸缘,第一凸缘上设有多个第一缺口。第一侧面在第一凸缘的下方设有多个第一接线端子。底座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上方设有第二凸缘,第二凸缘上设有多个第二缺口。第二侧面在第二凸缘的下方设有多个第二接线端子。与第二凸缘同侧的侧板的外表面设有与第二缺口一一对应的出线槽。上盖为底部敞口的盖体,上盖包括顶部和侧部。上盖的侧部及顶部围成一个开口朝下的用于与所述基座壳配合的空腔。
优选的一个方案是,底座为矩形底座,侧板包括分别设置在矩形底座三边的三块矩形侧板,三块矩形侧板和矩形底座形成一个顶部敞口及一侧开口的矩形容纳腔。底座的第三侧面设有第三凸缘,底座的第四侧面设有第四凸缘。第一凸缘、第二凸缘、第三凸缘和第四凸缘的上端面等高齐平。上盖的侧部及顶部形成矩形空腔。
更具体的一个方案是,外壳采用塑胶材料制成。
再具体的一个方案是,基座壳和上盖均是一体成型。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电感元件外壳的有益效果在于:电感元件外壳采用基座壳与上盖配合的组合结构形成一个便于铁芯及线圈安装的壳体,先把铁芯及线圈装进基座壳的容纳腔中,线圈的引线可分别从侧板上的出线槽和基座两边的缺口引出,并连接到基座两侧的接线端子上,然后再安装上盖,并用树脂胶等粘剂封闭固定。可见,本实用新型电感元件外壳安装铁芯、线圈方便快捷。此外,设置的多个缺口和接线端子使外壳可以安装具有单个或多个线圈的铁芯。本实用新型电感元件外壳还可使得安装在外壳内的电感元件与电路板上的其他电子元件具有安全距离,从而实现高强度绝缘。
附图说明
图1是电感元件实施例中的电感元件第一视角的结构分解图。
图2是电感元件实施例中的电感元件第二视角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电感元件实施例中的铁芯与基座壳配合的第一视角结构图。
图4是电感元件实施例中的铁芯与基座壳配合的第二视角结构图。
图5是电感元件实施例中的电感元件第一视角的结构图。
图6是电感元件实施例中的电感元件第二视角的结构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附件会有省略、放大或者缩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具体实施方式
由于本实用新型电感元件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电感元件外壳,在对电感元件实施例的说明中已经包含了对电感元件外壳实施例的说明,因此下文不再另行对电感元件外壳进行实施例说明。
电感元件实施例
参见图1与图2,本实施例的电感元件包括铁芯1和缠绕在铁芯1上的若干个线圈绕组。铁芯1使用环形铁芯或者E型铁芯,线圈绕组2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线圈绕组。例如一般的电感器使用一个线圈绕组,共模电感器使用两个线圈绕组等等。图1与图2示出了环形铁芯1,并且环形铁芯1上缠绕有两个线圈绕组,分别是线圈绕组21和线圈绕组22。线圈绕组21和线圈绕组22为漆包线,或者是三层绝缘线,或者是高绝缘的电子线。
电感元件还包括外壳,外壳包括基座壳3及与基座壳3配合的上盖4。基座壳3以及上盖4均采用高绝缘强度的塑胶材料制成,以此保证电感元件安装在电路板上的时候,铁芯1和线圈同电路板上的其他电子元件,或者是同其他的产品之间保持有一个稳定的安全距离。
基座壳3包括底座31和设置在底座32上的侧板32,并且侧板32上设有一个开口320,即侧板32的四周不完全封闭,而是留有一个开口,这样,侧板32和底座31形成一个顶部敞口及侧面开口的容纳腔30。侧板32上设置开口320是为了便于在铁芯1装入容纳腔30之中后,缠绕在铁芯1上的线圈绕组的引出线可以较为快速地引出到外壳的外面。在本实用新型电感元件实施例中,底座31采用矩形的结构设计,侧板32采用矩形的结构设计,并且矩形侧板32有3块,分别设置在矩形底座31的上表面的三边。矩形底座31和3块矩形侧板32形成一个顶部敞口以及侧面设有矩形开口的矩形容纳腔30。铁芯1放置在矩形容纳腔30中,无论铁芯1是环形铁芯或者是E型铁芯,铁芯1都可以较为方便地装入矩形容纳腔30之中。对于其他形状的铁芯,只需将容纳腔30设计成其他的形状。
当铁芯1上只缠绕一个线圈绕组2时,线圈绕组2的引出线可以在同一侧引出。若铁芯1上具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线圈绕组,线圈绕组的引出线往往不设置在同一侧。如图1或图2所示的环形铁芯1上,线圈绕组21的引出线211和线圈绕组22的引出线221分布在环形铁芯1的同一侧,线圈绕组21的另一条引出线212和线圈绕组22的另一条引出线222分布在环形铁芯1的另一侧。这样一来,线圈绕组21和线圈绕组22的引出线就需要从基座壳3的两侧引出。
因此,底座31在与开口320同侧的第一侧面311上方设有第一凸缘33,第一凸缘33上设有若干个供线圈绕组的引出线穿过的缺口331。第一侧面311在第一凸缘33的下方设有若干用于与线圈绕组的引出线相连的接线端子34。
与第一侧面311相同,底座31与第一侧面311相对的第二侧面312上方设有第二凸缘35,第二凸缘35上同样设有若干个供线圈绕组的引出线穿过的缺口351。第二侧面312在第二凸缘35的下方同样设有若干用于与线圈绕组的引出线相连的接线端子36。
可以看出,线圈绕组的引出线连接到第二凸缘35的下方的接线端子36,需要从与第二凸缘35同侧的侧板32的上面引下。为了使线圈绕组的引出线不突出在侧板32的表面上,与第二凸缘35同侧的侧板32的外表面设有与第二凸缘35上的缺口351一一对应的出线槽321。
除此之外,在底座31的第三侧面313设有第三凸缘37,底座31的第四侧面314设有第四凸缘38,并且第一凸缘33、第二凸缘35、第三凸缘37和第四凸缘38的上端面等高齐平。
上盖4设计为底部敞口的盖体,上盖4包括顶部41和侧部42。为了适应基座壳3的矩形结构,上盖4的侧部42及顶部41围成一个开口朝下的用于与基座壳3配合的矩形空腔40。
在本实施例中,基座壳3为一体成型结构,基座壳3的底座31、3块侧板32以及第一凸缘33、第二凸缘35、第三凸缘37和第四凸缘38是一体成型的结构。对于第一凸缘33上的缺口331、第二凸缘35上的缺口351和侧板32上的出线槽321等结构均是通过加工制造出来的,与基座壳一体成型。而接线端子34和接线端子36则是通过将不同的导电材料焊接在底座31上,不属于一体成型的结构。另外,上盖4也同为一体成型结构,上盖4的顶部41和侧部42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体。基座壳3和上盖4的一体成型结构,加强了电感元件的结构稳定。
参见图3与图4,环形铁芯1及缠绕在环形铁芯1上的线圈绕组21、线圈绕组22置于容纳腔320中,线圈绕组21的引出线211和线圈绕组22的引出线221分别通过第一凸缘33上的缺口331连接到底座31的第一侧面311上的接线端子34。线圈绕组21的另一条引出线212和线圈绕组22的另一条引出线222通过与第二凸缘35同侧的侧板32上的出线槽321、第二凸缘35上的缺口351连接到底座31的第二侧面312上的接线端子36。可以看出,当上盖4将基座壳3盖住的时候,上盖4的侧部42不会与线圈绕组的引出线有接触,从而可以避免上盖对线圈绕组的引出线产生剪切力而将引出线切断。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线圈绕组21为原边绕组,线圈绕组22为副边绕组,当然也可以是反过来。原边与副边之间具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图中未示出),原边采用普通漆包线,副边采用三层绝缘线。将缠绕有原、副线圈绕组的铁芯1放进容纳腔320内,并加盖上盖4后,有效地增加了电感器原,副边之间的绝缘强度及绝缘距离。对于具有更多绕组的电感器,其结构原理同上,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参见图5与图6,当基座壳3与上盖4配合时,基座壳3所有的侧板32都置于上盖4的矩形空腔40之中。第一凸缘33、第二凸缘35、第三凸缘37和第四凸缘38的上端面均与上盖4的侧部42的下端面相接触,并且第一凸缘33、第二凸缘35、第三凸缘37和第四凸缘38的上端面与上盖4的侧部42的下端面之间通过环氧树脂胶固定连接形成一个整体,以加强电感元件结构的稳定。
本实用新型电感元件将铁芯及线圈绕组安装在由绝缘塑胶形成的基座壳的容纳腔中,并且通过上盖将基座壳盖住,从而把铁芯和线圈封闭起来,使得电感元件与电路板上的其他电子元件具有安全距离,也避免了安装在电路板上的电感元件与其他的产品导电接触,从而实现了高强度绝缘。线圈绕组的引线通过侧板的出线槽和基座两边的缺口引出,避免了上盖对引线发生剪切作用,保护了引线不被折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电感元件,包括铁芯和缠绕在所述铁芯上的若干个线圈绕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感元件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基座壳及与所述基座壳配合的上盖;
所述基座壳包括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侧板,并且所述侧板上设有一个开口,所述侧板和所述底座形成一个顶部敞口及侧面开口的容纳腔;所述底座与所述开口同侧的第一侧面上方设有第一凸缘,所述第一凸缘上设有多个第一缺口,所述第一侧面在所述第一凸缘的下方还设有多个第一接线端子;所述底座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上方设有第二凸缘,所述第二凸缘上设有多个第二缺口,所述第二侧面在所述第二凸缘的下方设有多个第二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凸缘同侧的侧板的外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二缺口一一对应的出线槽;
所述上盖为底部敞口的盖体,所述上盖包括顶部和侧部,所述上盖的侧部及顶部围成一个开口朝下的空腔,所述基座壳的侧板置于所述空腔中;
所述铁芯及所述线圈绕组置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线圈绕组的一端的引出线通过所述第一缺口连接到所述第一接线端子,所述线圈绕组另一端的引出线通过所述出线槽、所述第二缺口连接到所述第二接线端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为矩形底座,所述侧板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矩形底座三条边上的三块矩形侧板,三块所述矩形侧板和所述矩形底座形成一个顶部敞口及一侧开口的矩形容纳腔;所述底座的第三侧面设有第三凸缘,所述底座的第四侧面设有第四凸缘,所述第一凸缘、第二凸缘、第三凸缘和第四凸缘的上端面等高齐平;
所述上盖的侧部及顶部形成矩形空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感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采用塑胶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感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壳和所述上盖均为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感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壳与所述上盖之间通过环氧树脂胶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感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铁芯为环形铁芯或E型铁芯,所述铁芯上缠绕有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所述原边绕组为漆包线,所述副边绕组为三层绝缘线。
7.电感元件外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感元件外壳包括基座壳及与所述基座壳配合的上盖;
所述基座壳包括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侧板,并且所述侧板上设有一个开口,所述侧板和所述底座形成一个顶部敞口及侧面开口的用于容纳铁芯及线圈的容纳腔;所述底座与所述开口同侧的第一侧面上方设有第一凸缘,所述第一凸缘上设有多个第一缺口,所述第一侧面在所述第一凸缘的下方还设有多个第一接线端子;所述底座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上方设有第二凸缘,所述第二凸缘上设有多个第二缺口,所述第二侧面在所述第二凸缘的下方设有多个第二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凸缘同侧的侧板的外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二缺口一一对应的出线槽;
所述上盖为底部敞口的盖体,所述上盖包括顶部和侧部,所述上盖的侧部及顶部围成一个开口朝下的用于与所述基座壳配合的空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感元件外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为矩形底座,所述侧板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矩形底座三条边上的三块矩形侧板,三块所述矩形侧板和所述矩形底座形成一个顶部敞口及一侧开口的矩形容纳腔;所述底座的第三侧面设有第三凸缘,所述底座的第四侧面设有第四凸缘,所述第一凸缘、第二凸缘、第三凸缘和第四凸缘的上端面等高齐平;
所述上盖的侧部及顶部形成矩形空腔。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电感元件外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感元件外壳采用塑胶材料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电感元件外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壳和所述上盖均为一体成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097480.8U CN208570261U (zh) | 2018-07-11 | 2018-07-11 | 电感元件及电感元件外壳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097480.8U CN208570261U (zh) | 2018-07-11 | 2018-07-11 | 电感元件及电感元件外壳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570261U true CN208570261U (zh) | 2019-03-01 |
Family
ID=65492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097480.8U Active CN208570261U (zh) | 2018-07-11 | 2018-07-11 | 电感元件及电感元件外壳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570261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831534A (zh) * | 2022-12-13 | 2023-03-21 | 广东群宝电子智造有限公司 | 一种pfc电感封装结构 |
EP4336524A1 (en) * | 2022-09-06 | 2024-03-13 | Wurth Electronics Midcom Inc. | Header component, inductive devic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an inductive device |
-
2018
- 2018-07-11 CN CN201821097480.8U patent/CN20857026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4336524A1 (en) * | 2022-09-06 | 2024-03-13 | Wurth Electronics Midcom Inc. | Header component, inductive devic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an inductive device |
CN115831534A (zh) * | 2022-12-13 | 2023-03-21 | 广东群宝电子智造有限公司 | 一种pfc电感封装结构 |
CN115831534B (zh) * | 2022-12-13 | 2024-06-04 | 广东群宝电子智造有限公司 | 一种pfc电感封装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825222B1 (ko) | 보호 코일 및 그를 이용하는 변압기 | |
US7969271B2 (en) | Current transformer | |
CN108630395B (zh) | Ac电抗器 | |
US8736411B2 (en) | Transformer structure | |
US9472335B2 (en) | Transformer module for electric vehicle | |
US20070126542A1 (en) | Transformer | |
CN208570261U (zh) | 电感元件及电感元件外壳 | |
EP3188315B1 (en) | Cable connector | |
CN110571026A (zh) | 电感骨架及电感装置 | |
KR101877791B1 (ko) | 라인 필터 어셈블리 및 그 제조방법 | |
KR101479947B1 (ko) | 변압장치 | |
US20040113739A1 (en) | Low profile transformer | |
US7764157B2 (en) | Transformer | |
KR101422930B1 (ko) | 코일 부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CN104599821A (zh) | 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9133326U (zh) | 电感器 | |
US10026575B2 (en) | Reed relay | |
CN208014514U (zh) | 一种屏蔽式大电流电感 | |
JP3088788U (ja) | 変圧器のコイルボビン | |
KR101367951B1 (ko) | 코일 부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 기기 | |
US11190159B2 (en) | Noise filter | |
CN208315314U (zh) | 一种电感器 | |
KR200457299Y1 (ko) | 트랜스포머의 절연구조 | |
CN204348491U (zh) | 一种电子变压器骨架 | |
CN209980966U (zh) | 电流互感器和柱上开关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