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51382U - 电热壶的发热盘组件及电热壶 - Google Patents

电热壶的发热盘组件及电热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51382U
CN208551382U CN201721468856.7U CN201721468856U CN208551382U CN 208551382 U CN208551382 U CN 208551382U CN 201721468856 U CN201721468856 U CN 201721468856U CN 208551382 U CN208551382 U CN 2085513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generating pipe
electric kettle
bottom dish
aluminium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46885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前
罗金柳生
柳维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Guangdong Midea Life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46885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513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513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513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热壶的发热盘组件及电热壶。其中,电热壶的发热盘组件包括:底碟、铝板和发热管,发热管以单管结构在铝板的下表面上盘旋一圈,且发热管的外端相对发热管的内端沿盘旋方向相错交叉延伸,或发热管以单管结构由其中部向其两端部反向环绕成具有开口的环形,发热管的两端部均在开口处弯曲并均向环形的内侧或外侧延伸。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热壶的发热盘组件,通过在发热盘组件的底部设置交叉型发热管或类似交叉型发热管,使发热管盘绕一圈或者基本环绕一圈,通电加热时没有冷端区域,加热均匀,烹饪效果好,且烹饪食材时不易出现粘底和糊底的问题,清洗更方便;且发热管的用量小、加工成本低,装配方便。

Description

电热壶的发热盘组件及电热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热壶的发热盘组件及一种电热壶,尤其是一种养生壶及用于养生壶的发热盘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电热壶如养生壶,底部加热的发热管大多使用马蹄形发热管,导致有一段区域为冷端区域,通电加热时,冷端区域不能发热,壶体底部加热不均匀,烹饪食材时,容易粘底和糊底,不易清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第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热壶的发热盘组件。
本实用新型第二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热壶的发热盘组件。
本实用新型第三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电热壶的发热盘组件的电热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电热壶的发热盘组件,包括:底碟;铝板,连接在所述底碟的下表面上;和发热管,所述发热管以单管结构在所述铝板的下表面上盘旋一圈,且所述发热管的外端相对所述发热管的内端沿盘旋方向相错交叉延伸。
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电热壶的发热盘组件,通过在发热盘组件的底部设置交叉型的发热管,使发热管在铝板的下表面上盘旋一圈,且发热管的外端相对发热管的内端沿盘旋方向相错交叉延伸,即发热管的外端与发热管的内端沿周向部分重叠,整体形状为一封闭的圆形、椭圆形或矩形等几何形状,通电加热时,没有冷端区域,加热均匀,烹饪效果好,且烹饪食材时不易出现粘底和糊底的问题,使得电热壶的清洗更方便,从而大大方便用户使用和保护消费者生活健康;并且发热管以单管结构在铝板的下表面上盘旋一圈而非多圈,使得发热管的用量小、加工成本低,装配方便,相较于现有马蹄形发热管在基本不增加制造成本的前提下,确保发热管加热的均匀性,提升烹饪效果。
另外,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电热壶的发热盘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发热管的外端相对所述发热管的内端沿盘旋方向相错交叉延伸的长度不大于所述发热管由其内端盘旋一圈的长度的1/2。
上述的设计以在保证实现发热管整圈加热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发热管沿周向重叠部分的长度,这样的设计使得发热管的用量小、加工成本低,装配方便,相较于现有马蹄形发热管在基本不增加制造成本的前提下,确保发热管加热的均匀性,提升烹饪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发热管的外端相对所述发热管的内端沿盘旋方向相错交叉延伸的长度为所述发热管由其内端盘旋一圈的长度的20%~30%。
设计发热管重叠部分的长度大于发热管盘旋一圈长度的20%,以确保发热管沿周向具有足够的重叠长度,确保发热管整圈加热,并确保连接在发热管两端的冷针之间具有足够的距离;设计发热管沿周向重叠部分的长度小于发热管盘旋一圈长度的30%,以尽可能地减少发热管沿周向重叠部分的长度,使发热管的用量小、加工成本低,装配方便。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电热壶的发热盘组件,包括:底碟;铝板,连接在所述底碟的下表面上;和发热管,所述发热管以单管结构由其中部向其两端部反向环绕成具有开口的环形,所述发热管的两端部均在所述开口处弯曲并均向所述环形的内侧或外侧延伸。
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电热壶的发热盘组件,通过在发热盘组件的底部设置类似交叉型的发热管,使发热管以单管结构由其中部向其两端部反向环绕成具有开口的环形,发热管的两端部均在开口处弯曲并均向环形的内侧或外侧延伸,这样的设计可以减小发热管两端部之间的最小距离,使发热管基本环绕成一圈,通电加热时,没有冷端区域,加热均匀,烹饪效果好,且烹饪食材时不易出现粘底和糊底的问题,使得电热壶的清洗更方便,从而大大方便用户使用和保护消费者生活健康;并且采用上述设计,使得发热管的用量小、加工成本低,装配方便,相较于现有马蹄形发热管在基本不增加制造成本的前提下,确保发热管加热的均匀性,提升烹饪效果。
另外,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电热壶的发热盘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发热管的两端部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等于3.0mm且小于或等于10mm;和/或所述发热管的两端部向所述环形的内侧或外侧延伸的长度均在10mm~30mm的范围内;和/或所述发热管的两端部向所述环形的内侧或外侧平行延伸或向逐渐远离的方向延伸。
上述的设计,确保发热管的两端部之间具有大于或等于3.0mm的安全距离,并确保发热管的两端部之间具有小于或等于10mm的未重叠距离,以避免产生冷端区域,确保加热的均匀性;设计发热管的两端部向环形的内侧或外侧延伸的长度均在10mm~30mm的范围内,以使对发热管进行弯曲等加工更方便;设计发热管的两端部向所述环形的内侧或外侧平行延伸或向逐渐远离的方向延伸,以确保设置在发热管两端部的冷针之间具有足够的距离。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底碟的中部形成有向上凸出的底碟凸起。
在底碟的中部设置向上凸出的底碟凸起,使得加热时烹饪的食材充分翻滚受热,同样的时间和火力,烹饪效果更好;并且对于采用玻璃壶身的电热壶,可以在壶外面看到底碟上设置的底碟凸起。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碟凸起呈圆盘形,所述底碟凸起的直径大于20mm。
将底碟凸起设计成圆盘形,使得烹饪时食材沿周向进行翻滚受热更均匀,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烹饪效果;设计底碟凸起的直径大于20mm,以确保底碟凸起的设置使食材充分翻滚受热的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铝板焊接在所述底碟的下表面上,所述铝板上设有配合所述底碟凸起的凸包,所述凸包的上表面与所述底碟凸起的下表面焊接连接;或所述铝板焊接在所述底碟的下表面上,所述铝板的上表面和所述底碟凸起的下表面之间填充有焊料。
对于底碟凸起的高度较低的情况(如底碟凸起的高度小于等于3mm的情况),可以利用在与底碟凸起对应形成的凹槽处填充焊料来确保底碟与铝板焊接的可靠性;对于底碟凸起的高度较高的情况(如底碟凸起的高度大于3mm的情况),可以利用在铝板上设置与底碟凸起形状相适配的凸包来填充底碟凸包处形成的凹槽,实现凸包的上表面与底碟凸起的下表面焊接连接,确保底碟与铝板焊接的可靠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铝板上设有配合所述底碟凸起的凸包的情况下,所述凸包为焊接在所述铝板的上表面上的铝块,或所述凸包为与所述铝板铸造成型的一体式结构,或所述凸包为所述铝板的下表面向上凸出形成的凸起。
上述设计均能够保证铝板与底碟的焊接质量,使铝板与底碟之间不存在虚焊和空洞影响加热寿命;优选地,在铝板上焊接一铝块形成与底碟凸起配合的凸包结构,加工方便,成本低。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铝板的上表面上设有呈放射状分布的多个排气槽;和/或在所述凸包为焊接在所述铝板的上表面的铝块的情况下,所述铝板及所述铝块上开设有贯通的焊接用排气孔。
排气槽和/或排气孔的设置,以确保铝板与底碟的焊接质量,提升发热盘组件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发热盘组件上设有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所述底碟及所述铝板上开设有贯通的传感器安装孔,所述接触式温度传感器通过密封圈和传感器螺母固定在所述传感器安装孔处;或所述发热盘组件上设有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所述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固定在所述铝板上;和/或所述底碟的外围设有用于供壶身的下端插入的底碟凹槽,所述壶身的下端与所述底碟凹槽打胶密封连接或密封圈密封连接。
采用在发热盘组件上设置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即直接测温的温度传感器)或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即间接测温的温度传感器),均能够实现对电热壶烹饪腔内的水温检测;并且采用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无需在底碟及铝板上设置传感器安装孔,安装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电热壶,包括:壶身;和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电热壶的发热盘组件,所述壶身与所述发热盘组件密封连接形成上端开口的盛水腔。
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的电热壶,因其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电热壶的发热盘组件,因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电热壶的发热盘组件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电热壶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电热壶的另一视角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电热壶的底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电热壶的另一位置的底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电热壶的底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电热壶的铝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A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电热壶的发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B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电热壶的发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C是现有技术中电热壶的发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电热壶的发热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发热盘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电热壶的发热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0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底碟,11底碟凸起,12底碟凹槽,2铝板,21铝块,22排气槽,23焊接用排气孔,24定位凸点,3发热管,4接触式温度传感器,5密封圈,6传感器螺母,7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8温控器,9保险丝,10壶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0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电热壶的发热盘组件及电热壶。
如图1至图4及图8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热壶的发热盘组件,包括:底碟1、铝板2和发热管3,铝板2连接在底碟1的下表面上,发热管3连接在铝板2的下表面上,优选地,底碟1、铝板2及发热管3焊接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A所示,发热管3以单管结构在铝板2的下表面上盘旋(即螺旋盘绕)一圈,且发热管3的外端相对发热管3的内端沿盘旋方向相错交叉延伸,使发热管3沿周向上部分重叠。
上述的发热盘组件,通过在发热盘组件的底部设置交叉型的发热管3,使发热管3在铝板2的下表面上盘旋一圈,且发热管3的外端相对发热管3的内端沿盘旋方向相错交叉延伸,即发热管3的外端与发热管3的内端沿周向上部分重叠,整体形状为一封闭的圆形、椭圆形或矩形等几何形状,通电加热时,没有冷端区域,加热均匀,烹饪效果好,且烹饪食材时不易出现粘底和糊底的问题,使得电热壶的清洗更方便,从而大大方便用户使用和保护消费者生活健康;并且发热管3以单管结构在铝板2的下表面上盘旋一圈而非多圈,使得发热管3的用量小、加工成本低,装配方便,相较于现有马蹄形发热管(如图7C所示)在基本不增加制造成本的前提下,确保发热管3加热的均匀性,提升烹饪效果。
优选地,如图7A所示,发热管3的外端相对发热管3的内端沿盘旋方向相错交叉延伸的长度不大于发热管3由其内端盘旋一圈的长度的1/2。
上述的设计以在保证实现发热管3整圈加热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发热管3沿周向重叠部分的长度,这样的设计使得发热管3的用量小、加工成本低,装配方便,相较于现有马蹄形发热管3在基本不增加制造成本的前提下,确保发热管3加热的均匀性,提升烹饪效果。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7A所示,发热管3的外端相对发热管3的内端沿盘旋方向相错交叉延伸的长度为发热管3由其内端盘旋一圈的长度的20%~30%。
设计发热管3重叠部分的长度大于发热管3盘旋一圈长度的20%,以确保发热管3沿周向具有足够的重叠长度,确保发热管3整圈加热,并确保连接在发热管3两端的冷针之间具有足够的距离;设计发热管3沿周向重叠部分的长度小于发热管3盘旋一圈长度的30%,以尽可能地减少发热管3沿周向重叠部分的长度,使发热管3的用量小、加工成本低,装配方便。
具体地,如图1、图8和图10所示,可以在发热管3的外端的内侧面和内端的外侧面之间设置一个定位柱,以利用定位柱将发热管3的外端和内端分隔开,方便定位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B所示,发热管3以单管结构由其中部向其两端部反向环绕成具有开口的环形,发热管3的两端部均在开口处弯曲并均向环形的内侧(或外侧)延伸。
上述的发热盘组件,通过在发热盘组件的底部设置类似交叉型的发热管3,使发热管3以单管结构由其中部向其两端部反向环绕成具有开口的环形,发热管3的两端部均在开口处弯曲并均向环形的内侧(或外侧)延伸,这样的设计可以减小发热管3两端部之间的最小距离,使发热管3基本环绕成一圈,通电加热时,没有冷端区域,加热均匀,烹饪效果好,且烹饪食材时不易出现粘底和糊底的问题,使得电热壶的清洗更方便,从而大大方便用户使用和保护消费者生活健康;并且采用上述设计,使得发热管3的用量小、加工成本低,装配方便,相较于现有马蹄形发热管(如图7C所示)在基本不增加制造成本的前提下,确保发热管3加热的均匀性,提升烹饪效果。
优选地,如图7B所示,图示中的W表示发热管3的两端部之间的最小距离,发热管3的两端部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等于3.0mm且小于等于10mm,即3.0mm≤W≤10mm,确保发热管3的两端部之间具有大于等于3.0mm的安全距离,并确保发热管3的两端部之间具有小于等于10mm的未重叠距离,以避免产生冷端区域,确保加热的均匀性。
优选地,如图7B所示,图示中的L表示发热管3的两端部向环形的内侧延伸的长度,发热管3的两端部向环形的内侧(或外侧)延伸的长度均在10mm~30mm的范围内,即10mm≤L≤30mm,以使对发热管3进行弯曲等加工更方便。
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7B所示,发热管3的两端部向环形的内侧平行延伸,使得发热管3的加工更方便;当然,发热管3的两端部也可向环形的外侧平行延伸。
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发热管3的两端部向环形的内侧(或外侧)向逐渐远离的方向延伸,以确保设置在发热管3两端部的冷针之间具有足够的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5所示,底碟1的中部形成有向上凸出的底碟凸起11。
在底碟1的中部设置向上凸出的底碟凸起11,使得加热时烹饪的食材充分翻滚受热,同样的时间和火力,烹饪效果更好;并且对于采用玻璃壶身的电热壶,可以在壶外面看到底碟1上设置的底碟凸起11。
优选地,如图2和图5所示,底碟凸起11呈圆盘形,底碟凸起11的直径大于20mm。
将底碟凸起11设计成圆盘形,使得烹饪时食材沿周向进行翻滚受热更均匀,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烹饪效果;设计底碟凸起11的直径大于20mm,以确保底碟凸起11的设置使食材充分翻滚受热的效果。
优选地,底碟1的厚度在0.4mm~1.0mm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为0.5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6和图9所示,铝板2焊接在底碟1的下表面上,铝板2上设有配合底碟凸起11的凸包,凸包的上表面与底碟凸起11的下表面焊接连接;具体地,凸包可以为焊接在铝板2的上表面上的铝块21(即小铝板),凸包也可以为与铝板2铸造成型的一体式结构,凸包还可以为铝板2的下表面向上凸出形成的凸起。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铝板2焊接在底碟1的下表面上,铝板2的上表面和底碟凸起11的下表面之间填充有焊料。
具体地,对于底碟凸起11的高度较低的情况(如底碟凸起11的高度小于等于3mm的情况),可以利用在与底碟凸起11对应形成的凹槽处填充焊料来确保底碟1与铝板2焊接的可靠性;对于底碟凸起11的高度较高的情况(如底碟凸起11的高度大于3mm的情况),可以利用在铝板2上设置与底碟凸起11形状相适配的凸包来填充底碟1凸包处形成的凹槽,实现凸包的上表面与底碟凸起11的下表面焊接连接均,确保底碟1与铝板2焊接的可靠性;具体地,凸包可以为焊接在铝板2的上表面上的铝块21,凸包也可以为与铝板2铸造成型的一体式结构,凸包还可以为铝板2的下表面向上凸出形成的凸起,均能够保证铝板2与底碟1的焊接质量,使铝板2与底碟1之间不存在虚焊和空洞影响加热寿命;优选地,在铝板2上焊接一铝块21形成与底碟凸起11配合的凸包结构,加工方便,成本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铝板2的上表面上设有呈放射状分布的多个排气槽22;凸包为焊接在铝板2的上表面的铝块21,铝板2及铝块21上开设有贯通的焊接用排气孔23,排气槽22及焊接用排气孔23的设置,以确保铝板2与底碟1的焊接质量,提升发热盘组件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铝板2上设有用于与发热管3定位的定位凸点24,以方便发热管3的定位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发热盘组件上设有接触式温度传感器4(即直接测温的温度传感器),底碟1及铝板2上开设有贯通的传感器安装孔,接触式温度传感器4通过密封圈5和传感器螺母6固定在传感器安装孔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发热盘组件上设有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7(即间接测温的温度传感器),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7固定在铝板2上,采用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7,无需在底碟1及铝板2上设置传感器安装孔,安装更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底碟1的外围设有用于供壶身10的下端插入的底碟凹槽12,壶身10的下端与底碟1凹槽打胶密封连接或密封圈密封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发热盘组件上设置有干烧保护的温控器8和安全保护的保险丝9,优选地,温控器8设置在铝板2上且位于发热管3以内的区域,进一步优选地,如图4所示,温控器8设置在铝板2的中间区域。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热壶,包括:壶身10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电热壶的发热盘组件,如图1至图4所示,壶身10与发热盘组件密封连接形成上端开口的盛水腔;优选地,壶身10为玻璃壶身。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电热壶,因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电热壶的发热盘组件,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电热壶的发热盘组件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电热壶为养生壶,当然,所述的电热壶还可以是其他种类的电热壶,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热壶的发热盘组件,通过在发热盘组件的底部设置交叉型的发热管或类似交叉型的发热管,使发热管盘绕一圈或者基本环绕一圈,从而在通电加热时,没有冷端区域,加热均匀,烹饪效果好,烹饪食材时不易出现粘底和糊底的问题,方便用户清洗,且发热管的用量小、加工成本低,装配方便;同时底碟上设有底碟凸起,加热时,烹饪食材充分翻滚受热,提升烹饪效果,大大方便用户使用和保护消费者生活健康。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电热壶的发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碟;
铝板,连接在所述底碟的下表面上;和
发热管,所述发热管以单管结构在所述铝板的下表面上盘旋一圈,且所述发热管的外端相对所述发热管的内端沿盘旋方向相错交叉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壶的发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管的外端相对所述发热管的内端沿盘旋方向相错交叉延伸的长度不大于所述发热管由其内端盘旋一圈的长度的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热壶的发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管的外端相对所述发热管的内端沿盘旋方向相错交叉延伸的长度为所述发热管由其内端盘旋一圈的长度的20%~30%。
4.一种电热壶的发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碟;
铝板,连接在所述底碟的下表面上;和
发热管,所述发热管以单管结构由其中部向其两端部反向环绕成具有开口的环形,所述发热管的两端部均在所述开口处弯曲并均向所述环形的内侧或外侧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热壶的发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管的两端部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等于3.0mm且小于等于10mm;和/或
所述发热管的两端部向所述环形的内侧或外侧延伸的长度均在10mm~30mm的范围内;和/或
所述发热管的两端部向所述环形的内侧或外侧平行延伸或向逐渐远离的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热壶的发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碟的中部形成有向上凸出的底碟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热壶的发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碟凸起呈圆盘形,所述底碟凸起的直径大于20m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热壶的发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铝板焊接在所述底碟的下表面上,所述铝板上设有配合所述底碟凸起的凸包,所述凸包的上表面与所述底碟凸起的下表面焊接连接;或
所述铝板焊接在所述底碟的下表面上,所述铝板的上表面和所述底碟凸起的下表面之间填充有焊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热壶的发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铝板上设有配合所述底碟凸起的凸包的情况下,所述凸包为焊接在所述铝板的上表面上的铝块,或所述凸包为与所述铝板铸造成型的一体式结构,或所述凸包为所述铝板的下表面向上凸出形成的凸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热壶的发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铝板的上表面上设有呈放射状分布的多个排气槽;和/或
在所述凸包为焊接在所述铝板的上表面的铝块的情况下,所述铝板及所述铝块上开设有贯通的焊接用排气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热壶的发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盘组件上设有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所述底碟及所述铝板上开设有贯通的传感器安装孔,所述接触式温度传感器通过密封圈和传感器螺母固定在所述传感器安装孔处;或
所述发热盘组件上设有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所述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固定在所述铝板上;和/或
所述底碟的外围设有用于供壶身的下端插入的底碟凹槽,所述壶身的下端与所述底碟凹槽打胶密封连接或密封圈密封连接。
12.一种电热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壶身;和
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热壶的发热盘组件,所述壶身与所述发热盘组件密封连接形成上端开口的盛水腔。
CN201721468856.7U 2017-11-07 2017-11-07 电热壶的发热盘组件及电热壶 Active CN2085513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68856.7U CN208551382U (zh) 2017-11-07 2017-11-07 电热壶的发热盘组件及电热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68856.7U CN208551382U (zh) 2017-11-07 2017-11-07 电热壶的发热盘组件及电热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51382U true CN208551382U (zh) 2019-03-01

Family

ID=65445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468856.7U Active CN208551382U (zh) 2017-11-07 2017-11-07 电热壶的发热盘组件及电热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5138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03318A (zh) * 2022-03-17 2022-06-10 全日通电器(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搅拌壶生产用防掉底结构及工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03318A (zh) * 2022-03-17 2022-06-10 全日通电器(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搅拌壶生产用防掉底结构及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366514A1 (es) Dispositivo para colocar sobre un campo de cocción por inducción.
CN206284794U (zh) 一种均匀加热的多功能电饭锅
JP2015009149A (ja) エコ調理器具
CN208551382U (zh) 电热壶的发热盘组件及电热壶
WO2015149436A1 (zh) 设置单感温探头的智能锅具及一种煎烹食物的方法
CN105832147A (zh) 一种多功能水壶
CN204520249U (zh) 电炒锅及发热管内胆
CN101947052A (zh) 用于电磁炉具上的防烫伤烹调器具
CN104510328B (zh) 烹饪锅具
CN203797730U (zh) 使用金属锅具和陶瓷锅具的电磁炉
CN208658750U (zh) 一种纯蒸汽加热的电饭煲
CN202524586U (zh) 小功率高能效电磁线圈盘
CN202408453U (zh) 一种快速降压的压力锅
CN205697212U (zh) 一种大功率电热壶
CN204427743U (zh) 烹饪器具的内锅
CN203987470U (zh) 一种电磁加热煮食器
CN101785627B (zh) 一种新型电加热容器及其制造工艺
CN209090905U (zh) 高温蒸汽发生装置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6507740U (zh) 一种真空电热丝加热锅
CN208590891U (zh) 一种铝制摩卡壶壶座
CN207768130U (zh) 烹饪器具
CN205031006U (zh) 一种具有加热环套结构的电饭煲
CN208658845U (zh) 液体加热装置
CN208259597U (zh) 加热盘及烹饪器具
CN208784353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