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18768U - 一种具有防尘结构的碳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防尘结构的碳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18768U
CN208518768U CN201820795008.5U CN201820795008U CN208518768U CN 208518768 U CN208518768 U CN 208518768U CN 201820795008 U CN201820795008 U CN 201820795008U CN 208518768 U CN208518768 U CN 2085187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rt
room
shell
canister
h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9500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亮
闫志敏
王子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Huaan Shengxiang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Huaan Shengxiang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Huaan Shengxiang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Huaan Shengxiang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79500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187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187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187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防尘结构的碳罐,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其包括壳体、以及连通设置于壳体上的吸附管、脱附管以及大气管,壳体内设活性炭粉;该碳罐还包括设于壳体内的分隔板,分隔板将壳体内部分隔成两个连通的腔室,分别为碳室与容尘室,大气管与容尘室连通,吸附管、脱附管均与碳室连通;活性炭粉设于碳室内,容尘室内设有用于吸附空气中粉尘的容尘件。当空气从大气管进入壳体内时,首先会进入容尘室,空气中的粉尘受到容尘件的吸附,使得粉尘被截留于容尘室内,而不会进入到碳室或者通过脱附管进入发动机内。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防尘结构的碳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防尘结构的碳罐。
背景技术
汽车用碳罐一般装在汽车油箱和发动机之间,内部由吸附性很强的活性炭粉填充。发动机熄火后,汽油蒸汽与新鲜空气在罐内混合并贮存在活性炭粉罐中,当发动机启动后,装在活性炭粉罐与进气歧管之间的电磁阀门打开,活性炭粉罐内的汽油蒸汽在进气管的真空度作用下被洁净空气带入气缸内参加燃烧。
目前国内多个汽车厂家使用的碳罐,其壳体上均设有大气口,从而直接连通大气,碳罐在使用过程中,大气口容易进入灰尘和水,长期使用,会导致碳罐脱附阻力增大,会使得发动机抽气时使燃油箱产生负压,最终导致燃油箱在碳罐进行脱附时吸瘪,而照成燃油箱的损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103894020A的中国发明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碳罐通大气口灰尘过滤器,其主要技术方案是在碳罐的通大气口处设置灰尘过滤器,通过过滤体以过滤空气中的灰尘和水气防止进入通大气口。
但是上述碳罐中的灰尘过滤器的安装方式比较麻烦,使用较为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防尘结构的碳罐,能够增加碳罐的防尘性能,防止空气中的灰尘等从大气管进入碳罐内部,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具有防尘结构的碳罐,其包括壳体、以及连通设置于壳体上的吸附管、连通设置于壳体上的脱附管以及连通设置于壳体上的大气管,壳体内设活性炭粉,该碳罐还包括设于壳体内的分隔板,分隔板将壳体内部分隔成碳室与容尘室,大气管与容尘室连通,吸附管、脱附管均与碳室连通;活性炭粉设于碳室内,容尘室内设有用于吸脱附空气中粉尘的容尘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空气从大气管进入壳体内时,首先会进入容尘室,空气中的粉尘受到容尘件的过滤,使得粉尘被截留于容尘室内,而不会进入到碳室或者通过脱附管进入发动机内,其结构简单,生产、安装比较方便。
优选地,容尘室设有大气管的一端开口,开口处固接有尘室盖,大气管设于尘室盖上。
优选地,容尘室具有四个侧壁及一个底壁,四个侧壁分别为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底壁为容尘底壁,且第四侧壁为分隔板的靠近容尘室的侧壁,容尘底壁与壳体的底壁之间存在有间隙,容尘底壁上开设有通气口。
优选地,容尘室中部一体成型有隔离板,将容尘室分隔成两个连通的腔室,即靠近第一侧壁的第二容置室和靠近第三侧壁的第一容置室;容尘件设于第一容置室内。
优选地,隔离板包括固定连接于尘室盖上的第一隔离板、以及固定连接于容尘底壁上的第二隔离板,第一隔离板的非固定端与第二隔离板的非固定端之间存在间隙。
优选地,容尘件可拆卸固定连接于第一容置室内,第一容置室内设有多个相互平行的插接板,插接板竖直设于容尘底壁上;容尘件的靠近容尘底壁的面上设有多个插接口,插接口与插接板相对应,且允许插接板插入。
优选地,容尘室的内壁上固接有多个竖直的加强条,容尘件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允许加强条嵌入的滑动槽。
优选地,加强条呈矩形条状,其横截面的大小从尘室盖向容尘底壁逐渐增大。
优选地,容尘件为海绵。
附图说明
图1是该碳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突显该碳罐本体内的碳室和容尘室的剖视图;
图3是突显容尘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突显第一容置室内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突显容尘件与容尘室的配合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容尘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11、碳室;12、容尘室;121、第一侧壁;122、第二侧壁;123、第三侧壁;124、第四侧壁;125、容尘底壁;1251、插接板;126、通气口;127、第一容置室;128、第二容置室;2、吸附管;3、脱附管;4、大气管;5、分隔板;6、尘室盖;7、隔离板;71、第一隔离板;72、第二隔离板;8、电磁阀;9、容尘件;91、插接口;10、加强条;101、滑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下”、“底面”和“顶面”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 “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具有防尘结构的碳罐,如图1所示,其包括壳体1、以及连通设置于壳体1上的吸附管2、连通设置于壳体1上的脱附管3以及连通设置于壳体1上的大气管4,壳体1内部为腔体结构,内设活性炭粉,吸附管2用于与汽车油箱连接,脱附管3用于与汽车发动机连接,大气管4与外界连通。
结合图2,该碳罐还包括设于壳体1内的分隔板5,分隔板5将壳体1内部分成两个连通的腔室,且两个腔室的大小不同,大的腔室为碳室11,小的为容尘室12。活性炭粉设于碳室11内,吸附管2和脱附管3设于壳体1上的与碳室11相对应的一侧;容尘室12内设有容尘件9(参考图5),容尘件9能够吸附空气中的粉尘,大气管4设于壳体1上的与容尘室12相对应的位置处。
结合图3,容尘室12为横截面为矩形的腔体状结构,且设有大气管4的一端开口;容尘室12具有四个侧壁及一个底壁,四个侧壁分别为第一侧壁121、第二侧壁122、第三侧壁123和第四侧壁124;第一侧壁121和第三侧壁123垂直设置且相互平行,第二侧壁122和第四侧壁124垂直设置且相互平行,第一侧壁121和第二侧壁122垂直,所述底壁为容尘底壁125,且第四侧壁124为分隔板5的靠近容尘室12的侧壁面。容尘底壁125与壳体1的底壁之间存在有间隙,容尘底壁125上开设有通气口126,使得容尘室12与碳室11连通。
结合图4,容尘室12的开口处设有尘室盖6,尘室盖6盖设于容尘室12的开口处,大气管4设于尘室盖6上,且与尘室盖6一体成型。
结合图3和图4,容尘室12中部一体成型有竖直的隔离板7,且将容尘室12分隔成两个连通的腔室,即靠近第一侧壁121的第二容置室128和靠近第三侧壁123的第一容置室127。大气管4与第一容置室127连通,容尘件9设于第一容置室127内,第二容置室128内设有电磁阀8,结合图2,电磁阀8一端位于第二容置室128内,且与通气口126连通,电磁阀8另一端穿过尘室盖6后伸出容尘室12。
再结合图4和图5,容尘件9可拆卸固定连接于第一容置室127内,第一容置室127内设有多个相互平行的插接板1251,插接板1251垂直设于容尘底壁125上。结合图6,容尘件9的靠近容尘底壁125的面上设有多个插接口91,插接口91与插接板1251相对应,安装容尘件9时,插接板1251插接于容尘件9的插接口91内,将容尘件9固定。
结合图3和图6,容尘室12内设有多个竖直的加强条10,加强条10位于容尘室12的四个侧壁的内侧面上;容尘件9的与第二侧壁122、第三侧壁123和第四侧壁124的接触面上设有与加强条10相适配滑动槽101。容尘件9设于第一容置室127内时,加强条10嵌入滑动槽101内,使得容尘件9的安装更加的稳固。
结合图3,容尘件9可为海绵制成,也可为活性炭粉制成,加强条10呈矩形条状,其横截面的大小沿尘室盖6到容尘底壁125的方向逐渐增大,这种结构的加强条10使得容尘件9的固定更加的牢固。
结合图3和图4,隔离板7并非是一体式的,其包括固定连接于尘室盖6上的第一隔离板71、以及固定连接于容尘底壁125上的第二隔离板72,第一隔离板71的非固定端与第二隔离板72的非固定端之间存在开口,使得第一容置室127与第二容置室128相连通。
安装时,尘室盖6打开,将容尘件9插接于第一容置室127内,固定好容尘件9后,然后再安装尘室盖6,使得插接板1251插入容尘件9上的插接口91内,将容尘件9固定。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9)

1.一种具有防尘结构的碳罐,其包括壳体(1)、以及连通设置于壳体(1)上的吸附管(2)、连通设置于壳体(1)上的脱附管(3)以及连通设置于壳体(1)上的大气管(4),壳体(1)内设活性炭粉,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壳体(1)内的分隔板(5),分隔板(5)将壳体(1)内部分隔成碳室(11)与容尘室(12),大气管(4)与容尘室(12)连通,吸附管(2)、脱附管(3)均与碳室(11)连通;活性炭粉设于碳室(11)内,容尘室(12)内设有用于吸脱附空气中粉尘的容尘件(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尘结构的碳罐,其特征在于:容尘室(12)设有大气管(4)的一端开口,开口处固接有尘室盖(6),大气管(4)设于尘室盖(6)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尘结构的碳罐,其特征在于:容尘室(12)具有四个侧壁及一个底壁,四个侧壁分别为第一侧壁(121)、第二侧壁(122)、第三侧壁(123)和第四侧壁(124),所述底壁为容尘底壁(125),且第四侧壁(124)为分隔板(5)的靠近容尘室(12)的侧壁,容尘底壁(125)与壳体(1)的底壁之间存在有间隙,容尘底壁(125)上开设有通气口(12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防尘结构的碳罐,其特征在于:容尘室(12)中部一体成型有隔离板(7),将容尘室(12)分隔成两个连通的腔室,即靠近第一侧壁(121)的第二容置室(128)和靠近第三侧壁(123)的第一容置室(127),容尘件(9)设于第一容置室(127)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防尘结构的碳罐,其特征在于:隔离板(7)包括固定连接于尘室盖(6)上的第一隔离板(71)、以及固定连接于容尘底壁(125)上的第二隔离板(72),第一隔离板(71)的非固定端与第二隔离板(72)的非固定端之间存在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防尘结构的碳罐,其特征在于:容尘件(9)可拆卸固定连接于第一容置室(127)内,第一容置室(127)内设有多个相互平行的插接板(1251),插接板(1251)竖直设于容尘底壁(125)上;容尘件(9)的靠近容尘底壁(125)的面上设有多个插接口(91),插接口(91)与插接板(1251)相对应,且允许插接板(1251)插入。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具有防尘结构的碳罐,其特征在于:容尘室(12)的内壁上固接有多个竖直的加强条(10),容尘件(9)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允许加强条(10)嵌入的滑动槽(10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具有防尘结构的碳罐,其特征在于:加强条(10)呈矩形条状,其横截面的大小从尘室盖(6)向容尘底壁(125)逐渐增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尘结构的碳罐,其特征在于:容尘件(9)为海绵制成。
CN201820795008.5U 2018-05-25 2018-05-25 一种具有防尘结构的碳罐 Active CN2085187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95008.5U CN208518768U (zh) 2018-05-25 2018-05-25 一种具有防尘结构的碳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95008.5U CN208518768U (zh) 2018-05-25 2018-05-25 一种具有防尘结构的碳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18768U true CN208518768U (zh) 2019-02-19

Family

ID=65340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95008.5U Active CN208518768U (zh) 2018-05-25 2018-05-25 一种具有防尘结构的碳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187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70138322A1 (en) Air cleaner for vehicle
CN109973256B (zh) 一种提高进气纯净度的碳罐
CN208518768U (zh) 一种具有防尘结构的碳罐
WO2016127475A1 (zh) 一种直通式漏斗形碳罐油箱盖
CN208518779U (zh) 一种碳罐
CN208518770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碳罐
CN109139304B (zh) 组合式炭罐
CN215216673U (zh) 一种用于暖通空调的过滤装置
CN208518776U (zh) 一种具有灰滤和电磁阀集成结构的碳罐
CN101881241A (zh) 用于汽车碳罐的三通阀
CN203081616U (zh) 汽车碳罐组件及汽车燃油蒸发排放系统
CN213743730U (zh) 碳罐脱附装置及机动车
CN208184856U (zh) 碳罐进气防堵装置
CN208518785U (zh) 一种碳罐
CN209875330U (zh) 通用型碳罐结构
CN208518787U (zh) 一种新型碳罐
CN207297192U (zh) 活性碳罐及燃油动力装置
CN212548673U (zh) 碳罐用端口式灰尘过滤器
CN212839455U (zh) 一种用于汽车燃油蒸发排放系统的碳罐电磁阀
CN105539414A (zh) 一种电动刹车助力装置
CN216580049U (zh) 一种空气净化加湿器
CN211737315U (zh) 一种汽车炭罐及车辆
CN113738543B (zh) 一种空气滤清器
CN209942970U (zh) 一种新型汽车炭罐通气管路灰尘过滤器
CN215692960U (zh) 活性炭净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