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33334U - 一种复位机构及音频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位机构及音频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33334U
CN208433334U CN201820894825.6U CN201820894825U CN208433334U CN 208433334 U CN208433334 U CN 208433334U CN 201820894825 U CN201820894825 U CN 201820894825U CN 208433334 U CN208433334 U CN 2084333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versed
pulling shelf
positive
shelf
kno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9482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封顺芝
曹敬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89482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333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333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333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复位机构,包括旋转复位组件,旋转复位组件包括正向拨架和反向拨架,还包括两端分别与正向拨架和反向拨架的对应面相连的弹性元件,以及分别与正向拨架和反向拨架相套接以支撑二者沿轴向反方向相对转动的限位支架。因此,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零部件种类及数量相对较少,安装难度小,结构相对较简单。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包含上述复位机构的音频设备,其用户体验感好。

Description

一种复位机构及音频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位机构及音频设备。
背景技术
复位机构通常依靠蓄能元件吸收和释放能量的形式使与所述蓄能元件相连的部件在运动至目标位置后恢复至初始位置,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节约能源,被广泛应用车辆、家电、航天、机床等领域,因此针对不同的产品,改进复位机构就显得尤为必要。
按运动轨迹,复位机构通常包括旋转复位机构和直线复位机构。以旋转复位机构为例,旋转复位机构通常包括弹簧式旋转复位机构、凸轮旋转复位机构和棘轮旋转复位机构等类型。然而这些旋转复位机构仍存在诸多不足。
以扭簧式旋转复位机构为例,现有的弹簧式旋转复位机构通常包括扭簧、导向柱、支撑架、紧固件、固定块、活动块等必要部件,显然地,现有的弹簧时旋转复位机构通常包含的零部件种类及数量较多,结构较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复位机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音频设备,其用户体验感好。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位机构,包括旋转复位组件,旋转复位组件包括正向拨架和反向拨架,还包括:
两端分别与正向拨架和反向拨架的对应面相连的弹性元件;
分别与正向拨架和反向拨架相套接以支撑二者沿轴向反方向相对转动的限位支架。
优选地,限位支架包括相对于正向拨架或反向拨架固定的支撑板,支撑板上设有两端分别与正向拨架和反向拨架的对应面相抵以使连于弹性元件两端的正向拨架和反向拨架具有相互靠近趋势的限位块。
优选地,限位支架包括垂直设于支撑板一侧的支撑杆,正向拨架和反向拨架分别包括套设于支撑杆外周的正向转套和反向转套。
优选地,正向拨架包括固设于正向转套外周的正向触发板,反向拨架包括固设于反向转套外周的反向触发板,正向触发板和反向触发板分别设有用于固定弹性元件两端的正向弹性支座和反向弹性支座。
优选地,还包括沿轴向设于支撑杆上的旋钮,旋钮靠向旋转复位组件的一侧设有与正向拨架相抵以驱动正向拨架转动并为正向拨架的复位提供转动空间的正向限位槽;旋钮还设有与反向拨架相抵以驱动反向拨架转动并为反向拨架的复位提供转动空间、与正向限位槽呈一定夹角的反向限位槽。
优选地,正向限位槽与反向限位槽的相邻侧沿间的最小夹角与限位块的两端到限位支架中心之间连线形成的中心夹角的角度相同。
优选地,还包括设于限位支架与旋钮之间用于使旋钮相对于限位支架下压后恢复至初始位置的下压复位组件。
优选地,下压复位组件包括:
套设于支撑杆上、一端随旋钮压向限位支架且另一端用于支撑正向拨架或反向拨架转动的复位弹片;
设于复位弹片与支撑杆之间、用于使复位弹片相对于支撑杆选择性移动的止位锁。
优选地,下压复位组件还包括设于限位块的两侧、用于当旋钮动作时旋钮仅能单独实现旋转动作或下压动作之一的导向槽;
当正向拨架与反向拨架在周向分别与导向槽开口对齐时,旋钮分别带动正向拨架和反向拨架压向导向槽内以单独实现下压动作;
当正向拨架与反向拨架在周向分别与导向槽开口错开时,旋钮分别带动正向拨架和反向拨架沿导向槽的槽沿移动以限制下压动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音频设备,包括复位开关,复位开关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正向触发点和反向触发点,复位开关还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安装于壳体内且分别选择性地与正向触发点和反向触发点相接触的复位机构。
相对于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复位机构,包括旋转复位组件,旋转复位组件包括正向拨架和反向拨架,还包括两端分别与正向拨架和反向拨架的对应面相连的弹性元件,以及分别与正向拨架和反向拨架相铰接以支撑二者沿轴向反方向相对转动的限位支架。
当相对于反向拨架拨动正向拨架时,正向拨架绕限位支架沿正向转动,连接于正向拨架与反向拨架支架的弹性元件在一定程度上被拉伸,使得当正向拨架旋转到目标位置后正向拨架在弹性元件的弹性力的作用下自动恢复至初始位置,从而实现正向拨架的旋转复位;同样地,当相对于正向拨架拨动反向拨架时,反向拨架仍能够在弹性元件的弹性力的作用下自动恢复至初始位置,从而实现反向拨架的旋转复位。
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复位机构的包括旋转复位机构,旋转复位机构仅包括正向拨架、反向拨架、弹性元件和限位支架,将这些机构进行简单的组装便实现旋转复位功能,涉及的零部件种类及数量相对较少,安装难度小,结构自然相对较简单。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复位机构的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含复位机构的音频设备,由于复位机构的结构简单,自然维护修复复位机构的难度降低,用户体验感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所提供的复位开关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旋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复位弹片与限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正向拨架在旋转状态下的内部剖视图;
图5为图1中反向拨架在旋转状态下的内部剖视图;
图6为图1中旋钮在下压状态下的内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如下:
旋转复位机构1、旋钮2、下压复位组件3和壳体4;
正向拨架11、反向拨架12、弹性元件13和限位支架14;
支撑板141、支撑杆142、限位块143、正向支块144和反向支块145;
正向转套111、正向触发板112和正向弹性支座113;
反向转套121、反向触发板122和反向弹性支座123;
旋盖21和导向套22;
正向限位槽211和反向限位槽212;
正向驱动槽沿2111和正向限位槽沿2112;
反向驱动槽沿2121和反向限位槽沿2122;
复位弹片31、止位锁32和导向槽33;
环形支撑盘311和弹片312;
正向导向槽331和反向导向槽332;
正向触发点41和反向触发点4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所提供的复位开关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旋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复位弹片与限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正向拨架在旋转状态下的内部剖视图;图5为图1中反向拨架在旋转状态下的内部剖视图;图6为图1中旋钮在下压状态下的内部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复位机构,包括旋转复位机构1,其中旋转复位机构1包括正向拨架11、反向拨架12、弹性元件13和限位支架14。
弹性元件1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正向拨架11和反向拨架12的相对面之间,从而使正向拨架11和反向拨架12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在该具体实施例中,弹性元件13优选圆柱弹簧,当然弹性元件13的种类不限于此。
限位支架14分别与正向拨架11和反向拨架12相套接,以便支撑正向拨架11和反向拨架12沿限位支架14的轴向方向反方向相对转动。
在该具体实施例中,限位支架14优选包括支撑板141和支撑杆142。其中,支撑板141相对于正向拨架11和反向拨架12固定。支撑板141优选圆盘型平板,当然不限于此。
值得注意的是,支撑板141设有两端分别与正向拨架11和反向拨架12的对应面相抵以使连于弹性元件13之间的正向拨架11和反向拨架12的对应面具有相互靠近趋势的限位块143。在该具体实施例中,限位块143具体设于所述支撑板141的边沿,且呈环弧状,该环弧状限位块的中心在支撑板141的中心轴线上。当正向拨架11与反向拨架12分别与限位块143的两端相抵时,限位块143恰好位于弹性元件13的正下方。
初始状态下,正向拨架11与反向拨架12分别与限位块143的两端相抵。为了防止在初始状体下正向拨架11与反向拨架12之间松动,使二者具有相对靠近的趋势,则弹性元件13的自然长度小于等于弹性元件13两端连接点在限位块143上投影的连线长度。因此,弹性元件13的自然长度可以依据限位块143做出适当的调整。
支撑杆142垂直设于支撑板141的一侧,具体地,支撑杆142垂直设于支撑板141的中心,且与限位块143位于同一侧。在该具体实施例中,支撑杆142优选圆柱型支撑杆,其外周面与限位块143的内侧面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以便正向拨架11或反向拨架12在支撑杆142和限位块143之间转动。当然,支撑杆142的结构不限于此。
在该具体实施例中,正向拨架11和反向拨架12分别包括套设于支撑杆142外周面上的正向转套111和反向转套121,其中,正向转套111和反向转套121优选内径大于等于支撑杆142外径的圆环套,以便正向拨架11和反向拨架12相对于限位支架14转动。
进一步地,正向拨架11还包括固设于正向转套111外周面上的正向触发板112,反向拨架12还包括固设于反向转套121外周面上的反向触发板122。
需要指出的是,正向触发板112和反向触发板122之间分别设有用于固定弹性元件13两端的正向弹性支座113和反向弹性支座123,具体地,正向弹性支座113为垂直于设于正向触发板112中心的三角形耳板,该三角形耳板的中心设有用于供弹性元件13钩挂的圆柱形通孔。反向弹性支座123的结构与正向弹性支座113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相应地,弹性元件13的两端分别对应设置有挂钩,安装时仅需将弹性元件13两端的挂钩分别钩挂于正向弹性支座113和反向弹性支座123的圆柱形通孔内,便能实现弹性元件13的固定。当然,弹性元件13的固定方式不限于此,采用类似的替代方式并不影响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安装旋转复位组件1时,先将呈自然状态的弹性元件13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正向拨架11和反向拨架12的对应面上,然后再将由弹性元件13连接的正向拨架11和反向拨架12安装至限位支架14上以完成铰接,从而使正向拨架11和反向拨架12实现旋转复位功能。同样地,在拆卸旋转复位组件1时,操作过程是安装过程的逆操作过程,仍能保证弹性元件13在自然状态下被拆卸掉。在整个安装和拆卸过程中,弹性元件13可以在呈自然状态下被安装或拆卸,无需被拉伸或压缩,省时省力,有利于减轻操作强度和操作难度,而且也无需增设相应的辅助安装工具或防护设备,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拆装难度。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复位机构还包括旋钮2,旋钮2沿轴向设于支撑杆142上。优选地,旋钮2包括旋盖21和导向套22,其中旋盖21大致呈圆盘型,导向套22具体设于旋盖21靠向限位支架14的一侧,且导向套22设于旋盖21的中心。
在该具体实施例中,导向套22的横截面优选呈圆环状,当然不限于此。导向套22的内径与支撑杆142的外径相吻合,以便导向套22套设于支撑杆142远离支撑板141的一端,相应地,正向拨架11的正向转套111和反向拨架12的反向转套121优选套设于导向套22的外周面,以便于正向拨架11和反向拨架12相对于旋钮2动作。当然,也可以在支撑杆142远离支撑板141的一端设置沿其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凹槽,并同时将旋钮2的导向套22改为导向杆,将旋钮2的导向杆插入支撑杆142的凹槽内,且正向拨架11和反向拨架12同时套设于支撑杆142上,该方式同样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旋钮2靠向旋转复位机构1的一侧设有与正向拨架11相抵以驱动正向拨架11转动并为正向拨架11的复位提供转动空间的正向限位槽211,旋钮2还设有与反向拨架12相抵以驱动反向拨架12转动并为反向拨架12的复位提供转动空间的反向限位槽212,且正向限位槽211与反向限位槽212位于旋钮2的同一侧且二者呈一定夹角。
优选地,正向限位槽211和反向限位槽212均设于旋盖21靠向限位支架14的一侧,且二者的结构相同。在该具体实施例中,正向限位槽211和反向限位槽212均优选中心角与导向套22相交的扇形凹槽。
在该具体实施例中,正向触发板112的两端分别垂直抵于支撑板141和正向限位槽211之间,且反向触发板122的两端也分别垂直抵于支撑板141和反向限位槽212之间。为了保证旋钮2在旋转过程中不发生倾斜,正向触发板112的高度与反向触发板122的高度相同。具体地,正向拨架11安装于反向拨架12的上方,自然正向转套111相对于正向触发板112的高度与反向转套121相对于反向触发板122的高度不同。优选地,正向转套111设于正向触发板112的顶部,相应地,反向转套121可设于反向触发板122的底部。当然,正向拨架11和反向拨架12的具体安装方式不限于此,自然二者的结构也不限于此。
需要指出的是,为了防止正向触发板112和反向触发板122因长度过长而引起卡滞等问题,导致正向拨架11和反向拨架12转动不顺利,在支撑板141上还设置有分别用于支撑正向触发板112和反向触发板122的正向支块144和反向支块145,自然正向支块144和反向支块145分别对应位于正向触发板112和反向触发板122的下方。为了充分起到支撑作用,正向支块144需沿正向触发板112的转动方向设置,反向支块145需沿反向触发板122的转动方向设置,故正向支块144和反向支块145分别位于限位块143的两侧,二者均呈环弧状,且二者的内外经均为限位块143的内外径对应相等。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使限位块143的两端分别能够与正向触发板112和反向触发板122相抵,正向支块144和反向支块145的高度必低于限位块143的高度。
显然,正向限位槽211和反向限位槽212均包括两条直线型槽沿和两条同心设置的弧型槽沿。自然,正向限位槽211的其中一条直线型槽沿与正向触发板112贴于限位块143的一侧相抵,假定该直线型槽沿为正向驱动槽沿2111;同样地,反向限位槽212的其中一条直线型槽沿与反向触发板122贴于限位块143的另一侧相抵,假定该直线型槽沿为反向驱动槽沿2121。相应地,可以称正向限位槽211的另一条直线型槽沿为正向限位槽沿2112,称反向限位槽212的另一条直线型槽沿为反向限位槽沿2122。
为了保证正向限位槽211和反向限位槽212在实现应用的过程中不会出现运动空行程或限位不及时等情况,正向限位槽211与反向限位槽212的相邻侧沿间的最小夹角与限位块143的两端到限位支架14中心之间连线形成的中心夹角的角度相同。在该具体实施例中,也即正向驱动槽沿2111和反向驱动槽沿2121间的夹角与限位块143的中心夹角相等,这样便能够保证正向触发板112连有弹性元件13的一侧同时与限位块143和正向驱动槽沿2111相抵,且反向触发板122连有弹性元件13的一侧同时与限位块143和反向驱动槽沿2121相抵。
值得注意的是,正向限位槽211的两直线型槽沿间的中心夹角与反向拨架12的预设回转角相同,其中预设回转角是指正向拨架11或反向拨架12由限位块143处转动至目标位置处的行程角。相应地,反向限位槽212的两直线型槽沿间的中心夹角与正向拨架11的预设回转角相同。
正向限位槽211和反向限位槽212的工作流程如下:
初始状态下,正向触发板112靠向弹性元件13一侧的两端分别与限位块143的一端和正向驱动槽沿2111相抵,反向触发板122靠向弹性元件13一侧的两端分别与限位块143的另一端和反向驱动槽沿2121相抵;
顺时针旋转旋钮2,正向限位槽211和反向限位槽212均随旋钮2顺时针转动,正向驱动槽沿2111顺时针拨动正向触发板112,同时反向触发板122仍处于与限位块143相抵的状态,正向触发板112相对于反向触发板122顺时针转动,且反向限位槽212相对于反向触发板122也顺时针转动,弹性元件13沿顺时针方向被拉伸,直至正向触发板112旋转至目标位置,此时反向触发板122与反向限位槽沿2122相抵,正向拨架11完成旋转动作;
当正向触发板112旋转至目标位置时,松开旋钮2,弹性元件13依靠自身弹性力沿逆时针方向自动恢复至初始状态,同时带动与之相连的正向触发板112逆时针转动,随之正向触发板112拨动正向驱动槽沿2111逆时针转动,旋钮2逆时针转动,正向限位槽211和反向限位槽212随旋钮2逆时针转动,直至正向驱动槽沿2111与限位块143相抵,恢复至初始状态,正向拨架11完成旋转复位动作;
逆时针旋转旋钮2,正向限位槽211和反向限位槽212均随旋钮2逆时针转动,反向驱动槽沿2121逆时针拨动反向触发板122,同时正向触发板112仍处于与限位块143相抵的状态,反向触发板122相对于正向触发板112逆时针转动,且正向限位槽211相对于正向触发板112也逆时针转动,弹性元件13沿逆时针方向被拉伸,直至反向触发板122旋转至目标位置,此时正向触发板112与正向限位槽沿2112相抵,反向拨架12完成旋转动作;
当反向触发板122旋转至目标位置时,松开旋钮2,弹性元件13依靠自身弹性力沿顺时针方向自动恢复至初始状态,同时带动与之相连的反向触发板122顺时针转动,随之反向触发板122拨动反向驱动槽沿2121顺时针转动,旋钮2顺时针转动,正向限位槽211和反向限位槽212随旋钮2顺时针转动,直至反向驱动槽沿2121与限位块143相抵,恢复至初始状态,反向拨架12完成旋转复位动作。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下压复位组件3,下压复位组件3设于限位支架14与旋钮2之间,以便于旋钮2相对于限位支架14下压后恢复至初始位置。
在该具体实施例中,优选地,下压复位组件3包括复位弹片31和止位锁32。
其中,复位弹片31套设于支撑杆142上,且复位弹片31的一端能够随旋钮2压向限位支架14,另一端能够用于支撑正向拨架11和反向拨架12转动。优选地,复位弹片31位于反向拨架12与支撑板141之间,且包括环形支撑盘311和若干个呈辐射状设于环形支撑盘311靠向旋钮2一侧的弹片312。环形支撑盘311优选呈圆环状。为防止发生干涉,环形支撑盘311的内径大于支撑杆142的外径,且其外径小于限位块143的内径,以便环形支撑盘311能够在支撑杆142和限位块143之间滑动。
任意弹片312的一端固定于环形支撑盘311上,另一端向远离环形支撑盘311的方向弯曲延伸直至与支撑杆142相抵,同时起到支撑正向触发板112和反向触发板122的作用,以减少正向触发板112和反向触发板122分别对正向支块144和反向支块145的作用力,有利于缓解正向触发板112与正向支块144之间和反向触发板122与反向支块145之间的摩擦。另外,若干弹片312呈环状均匀分布于环形支撑盘311上,以防正向拨架11和反向拨架12发生倾斜。
当然,复位弹片31的结构不限此。
止位锁32设于复位弹片31与支撑杆142之间,主要用于使复位弹片31相对于支撑杆142选择性移动。在该具体实施例中,止位锁32包括与环形支撑盘311的远离支撑板141的一侧相抵的止位块和设于支撑杆142上与止位块相配合的止位槽,以及设于止位块和止位槽之间以辅助止位块相对止位槽复位的止位弹簧。当然,止位锁32的结构不限于此。
下压复位组件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初始状态下,若干弹片312夹持于支撑杆142的外周,且与反向转套121靠向支撑板141的一侧相抵,止位锁32与环形支撑盘311的远离支撑板141的一侧相抵;
当下压旋钮2时,正向拨架11和反向拨架12随旋钮2相对于支撑杆142下滑,反向拨架12的反向转套121下压若干与之相抵的弹片312,弹片312被压缩,环形支撑盘311相对于支撑杆142压向支撑板141,直至旋钮2下压至目标位置停止下压动作,旋钮2完成下压;
当旋钮2到达目标位置后,松开旋钮2,弹片312依靠自身的弹性力带动与之相连的环形支撑盘311恢复至自然状态,弹片312沿被压缩方向的反方向顶起反向转套121上移,反向拨架12随之带动正向拨架11和旋钮2上移,直至弹片312完全恢复,旋钮2随之恢复至下压前位置,旋钮2完成下压复位。
此外,下压复位组件3还包括导向槽33,导向槽33设于限位块143的两侧,主要用于当旋钮2动作时旋钮2仅能单独实现旋转动作或下压动作之一。当正向拨架11与反向拨架12在周向分别与导向槽33的开口对齐时,旋钮2分别带动正向拨架11和反向拨架12压向导向槽33内以单独实现下压动作;当正向拨架11与反向拨架12在周向分别与导向槽33的开口错开时,旋钮2分别带动正向拨架11和反向拨架12沿导向槽33的槽沿移动以限制下压动作。
在该具体实施例中,导向槽33包括设于限位块143和正向支块144之间的正向导向槽331和设于限位块143与反向支块145之间的反向导向槽332。正向导向槽331和反向导向槽332均为与限位块143同心设置的环弧形凹槽,两个环弧形凹槽的槽宽均对应大于正向触发板112和反向触发板122的厚度,以便正向触发板112和反向触发板122能够对应插入正向导向槽331和反向导向槽332内。
初始状态下,正向拨架11和反向拨架12在复位弹片31作用下,使正向触发板112和反向触发板122均位于导向槽33的上方;
下压旋钮2时,正向触发板112和反向触发板122随之压向导向槽33,直至正向触发板112进入正向导向槽331内,同时反向触发板122进入反向导向槽332内,两两相互咬合,正向触发板112和反向触发板122沿支撑杆142的周向方向无法转动,仅能够相对于支撑杆142轴向滑动,从而仅能够实现下压动作而无法实现旋转动作;
旋转旋钮2时,正向触发板112随之从正向导向槽331上方转过,直至与其槽沿相抵,也即与正向支块144相抵;同样地,反向触发板12随之从反向导向槽332上方转过,直至与其槽沿相抵,也即与反向支块145相抵;自然正向触发板112和反向触发板122无法相对于支撑杆142轴向滑动,仅能够相对于支撑杆142轴向转动,从而仅能够实现旋转动作而无法实现下压动作。
因此,导向槽33能够避免下压动作和旋转动作互不干扰,以防因动作混乱而影响对应控制的功能紊乱,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感。
当然,下压复位组件3的结构不限于此,采用其他复位下压复位机构并不影响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复位机构包括正向拨架11、反向拨架12、弹性元件13和限位支架14,弹性元件13的两端分别与套接于限位支架14上的正向拨架11和反向拨架12的对应面相连,从而能够实现旋转复位功能,但是该机构涉及的零部件种类及数量相对较少,安装难度小,结构相对较简单。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音频设备,包括复位开关,该复位开关包括壳体4,壳体4内设有正向触发点41和反向触发点42,该复位开关还包括安装于壳体4内且分别选择性地与正向触发点41和反向触发点42相接触的复位机构。
在该具体实施例中,壳体4优选具有敞开式腔体的圆柱型壳体,以便容纳旋转复位组件1、旋钮2和下压复位组件3,且壳体4内分别设有用于支撑正向触发点41的正向侧支板和用于支撑反向触发点42的反向侧支板。当然,壳体4的结构不限于此。
此外,支撑板141与壳体4之间可通过限位销钉或螺钉固连在一起,以便旋钮2相对于壳体4转动。当然,支撑板141的固定方式不限于此。
具体地,当正向触发板112随旋钮2顺时针旋转到目标位置后,正向触发板112与正向触发点41相碰,以触发与正向触发点41相连的正向触发功能电路,以实现一种功能,例如增音功能;当反向触发板122随旋钮2的逆时针旋转到目标位置后,反向触发板122与反向触发点42相碰,以触发与反向触发点42相连的反向触发功能电路,以实现另一种功能,例如减音功能。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音频设备,由于所包含的复位机构的结构简单,相应地,维护保养难度便有所减小,故障修复时间缩短,用户体验感较好。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复位组件(1),所述旋转复位组件(1)包括正向拨架(11)和反向拨架(12),还包括:
两端分别与所述正向拨架(11)和所述反向拨架(12)的对应面相连的弹性元件(13);
分别与所述正向拨架(11)和所述反向拨架(12)相套接以支撑二者沿轴向反方向相对转动的限位支架(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支架(14)包括相对于所述正向拨架(11)或所述反向拨架(12)固定的支撑板(141),所述支撑板(141)上设有两端分别与所述正向拨架(11)和所述反向拨架(12)的对应面相抵以使连于所述弹性元件(13)两端的所述正向拨架(11)和所述反向拨架(12)具有相互靠近趋势的限位块(14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支架(14)包括垂直设于所述支撑板(141)一侧的支撑杆(142),所述正向拨架(11)和所述反向拨架(12)分别包括套设于所述支撑杆(142)外周的正向转套(111)和反向转套(1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向拨架(11)包括固设于所述正向转套(111)外周的正向触发板(112),所述反向拨架(12)包括固设于所述反向转套(121)外周的反向触发板(122),所述正向触发板(112)和所述反向触发板(122)分别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弹性元件(13)两端的正向弹性支座(113)和反向弹性支座(12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轴向设于所述支撑杆(142)上的旋钮(2),所述旋钮(2)靠向所述旋转复位组件(1)的一侧设有与所述正向拨架(11)相抵以驱动所述正向拨架(11)转动并为所述正向拨架(11)的复位提供转动空间的正向限位槽(211);所述旋钮(2)还设有与所述反向拨架(12)相抵以驱动所述反向拨架(12)转动并为所述反向拨架(12)的复位提供转动空间、与所述正向限位槽(211)呈一定夹角的反向限位槽(2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向限位槽(211)与所述反向限位槽(212)的相邻侧沿间的最小夹角与所述限位块(143)的两端到所述限位支架(14)中心之间连线形成的中心夹角的角度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限位支架(14)与所述旋钮(2)之间用于使所述旋钮(2)相对于所述限位支架(14)下压后恢复至初始位置的下压复位组件(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复位组件(3)包括:
套设于所述支撑杆(142)上、一端随所述旋钮(2)压向所述限位支架(14)且另一端用于支撑所述正向拨架(11)或所述反向拨架(12)转动的复位弹片(31);
设于所述复位弹片(31)与所述支撑杆(142)之间、用于使所述复位弹片(31)相对于所述支撑杆(142)选择性移动的止位锁(32)。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复位组件(3)还包括设于所述限位块(143)的两侧、用于当所述旋钮(2)动作时所述旋钮(2)仅能单独实现旋转动作或下压动作之一的导向槽(33);
当所述正向拨架(11)与所述反向拨架(12)在周向分别与所述导向槽(33)开口对齐时,所述旋钮(2)分别带动所述正向拨架(11)和所述反向拨架(12)压向所述导向槽(33)内以单独实现下压动作;
当所述正向拨架(11)与所述反向拨架(12)在周向分别与所述导向槽(33)开口错开时,所述旋钮(2)分别带动所述正向拨架(11)和所述反向拨架(12)沿所述导向槽(33)的槽沿移动以限制下压动作。
10.一种音频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复位开关,所述复位开关包括壳体(4),所述壳体(4)内设有正向触发点(41)和反向触发点(42),所述复位开关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安装于所述壳体(4)内且分别选择性地与所述正向触发点(41)和反向触发点(42)相接触的复位机构。
CN201820894825.6U 2018-06-08 2018-06-08 一种复位机构及音频设备 Active CN2084333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94825.6U CN208433334U (zh) 2018-06-08 2018-06-08 一种复位机构及音频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94825.6U CN208433334U (zh) 2018-06-08 2018-06-08 一种复位机构及音频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33334U true CN208433334U (zh) 2019-01-25

Family

ID=651010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94825.6U Active CN208433334U (zh) 2018-06-08 2018-06-08 一种复位机构及音频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3333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90024A (zh) * 2019-05-06 2019-07-09 内蒙古工业大学 一种大于正负180°的限位机构
CN112652490A (zh) * 2020-12-28 2021-04-13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回弹式拨杆机构及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90024A (zh) * 2019-05-06 2019-07-09 内蒙古工业大学 一种大于正负180°的限位机构
CN109990024B (zh) * 2019-05-06 2020-07-10 内蒙古工业大学 一种大于正负180°的限位机构
CN112652490A (zh) * 2020-12-28 2021-04-13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回弹式拨杆机构及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92962C (zh) 涡卷弹簧装配工具
CN208433334U (zh) 一种复位机构及音频设备
CN108347497A (zh) 卡托自动弹出装置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CN201279768Y (zh) 涡卷弹簧装配工具
CN106964973A (zh) 螺丝锁付机构及螺丝机
CN203271288U (zh) 一种门锁离合装置
CN107214496B (zh) 一种螺栓自动分料机构
CN103233611A (zh) 一种门锁离合装置
CN208180925U (zh) 显示终端的安装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7526739U (zh) 俯仰机构及电风扇
CN109555388A (zh) 按压反弹装置以及使用该按压反弹装置的柜体
CN103182706B (zh) 动力工具
CN112719863B (zh) 用于制动软管的调节系统
CN209469114U (zh) 一种双轴承把手离合装置
CN208580351U (zh) 一种用于家用电器的旋钮结构
CN210630558U (zh) 一种手持式家禽拔毛器
CN208208634U (zh) 一种旋转按压复位机构及音频设备
CN108652419B (zh) 一种家用炒菜装置
CN208280744U (zh) 一种锁的内芯组件
CN207696477U (zh) 一种可移动的操作台
CN209404666U (zh) 旋转式拖把自洁装置
CN220051901U (zh) 一种机械臂快拆装式连接关节结构
CN107065407B (zh) 一种微型投影仪调焦结构
CN216102348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汽车转向上轴
CN215470888U (zh) 一种饲料设备风机风叶安装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