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69563U - 数模转换器 - Google Patents

数模转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69563U
CN208369563U CN201820677849.6U CN201820677849U CN208369563U CN 208369563 U CN208369563 U CN 208369563U CN 201820677849 U CN201820677849 U CN 201820677849U CN 208369563 U CN208369563 U CN 2083695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coupled
signal
quaternary
control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7784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P·N·辛格
V·特里帕蒂
A·库玛
R·马利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Microelectronics International NV
Original Assignee
STMicroelectronics International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Microelectronics International NV filed Critical STMicroelectronics International NV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695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695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00Analogue/digital conversion; Digital/analogue conversion
    • H03M1/06Continuously compensating for, or preventing, undesired influence of physical parameters
    • H03M1/08Continuously compensating for, or preventing, undesired influence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noise
    • H03M1/0863Continuously compensating for, or preventing, undesired influence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noise of switching transients, e.g. glitches
    • H03M1/0872Continuously compensating for, or preventing, undesired influence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noise of switching transients, e.g. glitches by disabling changes in the output during the transitions, e.g. by holding or latching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00Analogue/digital conversion; Digital/analogue conversion
    • H03M1/66Digital/analogue converters
    • H03M1/662Multiplexed convers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00Analogue/digital conversion; Digital/analogue conversion
    • H03M1/06Continuously compensating for, or preventing, undesired influence of physical parameters
    • H03M1/08Continuously compensating for, or preventing, undesired influence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noise
    • H03M1/0863Continuously compensating for, or preventing, undesired influence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noise of switching transients, e.g. glitch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00Analogue/digital conversion; Digital/analogue conversion
    • H03M1/06Continuously compensating for, or preventing, undesired influence of physical parameters
    • H03M1/0614Continuously compensating for, or preventing, undesired influence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harmonic distortion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00Analogue/digital conversion; Digital/analogue conversion
    • H03M1/66Digital/analogue converters
    • H03M1/74Simultaneous conversion
    • H03M1/742Simultaneous conversion using current sources as quantisation value gener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ogue/Digital Convers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文公开了一种数模转换器,其包括接收数据信号和数据信号的反相的第一动态锁存器。第一动态锁存器通过时钟信号来定时,并且被配置为根据数据信号和数据信号的反相生成第一和第二四元切换控制信号。第二动态锁存器接收数据信号和数据信号的反相,通过时钟信号的反相定时,并且被配置为根据数据信号和数据信号的反相生成第三和第四四元切换控制信号。四元切换位单元被配置为根据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四元切换信号生成数据信号的模拟表示。

Description

数模转换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数模转换器,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利用无解码器四元切换(decoder free quad switching)的电流导引(current steering)数模转换器。
背景技术
高速且高精度的数模转换器(DAC)是用于许多信号处理和电信系统的重要组成块。DAC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设备。由于现代芯片的数字处理功率和速度的不断增加,对具有更高采样速度的DAC的需求增长。例如,3D高清电视(HDTV)使用具有200MSPS(每秒百万采样)的DAC,而电信发射器使用具有超过几GSPS的DAC。除了高采样速度之外,许多这样的应用还在输出模拟信号中要求非常高的线性度和高无寄生动态范围(SFDR)。
通常,DAC使用多个开关来将电流导引至一个或多个输出。通过由数字信号处理链生成的数字信号来操作开关。由于开关被数字信号接通或断开,针对开关的数字信号中的抖动会劣化线性度性能并且在模拟输出处增加杂散噪声。使用高速DAC,这种情况尤其严格,因为数字信号处的抖动趋于随着频率增加而引起更显著的影响。
高速DAC中另一重要的因素是开关的数据依赖性切换。数据依赖性切换可部分由“接通”脉冲(例如,“1”脉冲)和“断开”脉冲(例如,“0”脉冲)的开始转变和结束转变中的不对称而引起。通常,用于接通脉冲和断开脉冲的转变时间是不对称的。由于转变时间的这种差异,包括“接通”脉冲和“断开”脉冲的组合的数据流在取决于提供给DAC的数字信号的DAC的模拟输出中生成噪声。这导致来自电源的切换功率的形成。当与封装寄生(如接合或路由电感)交互时,这种切换功率会生成从电源到输出的期望信号的谐波,并且会进一步劣化DAC的SFDR和SNR。
因此,在DAC领域需要解决这些问题的进一步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数模转换器,包括:第一动态锁存器,接收数据信号和数据信号的反相,第一动态锁存器通过时钟信号来定时,并且被配置为根据数据信号和数据信号的反相生成第一四元切换控制信号和第二四元切换控制信号;第二动态锁存器,接收数据信号和数据信号的反相,第二动态锁存器通过时钟信号的反相来定时,并且被配置为根据数据信号和数据信号的反相生成第三四元切换控制信号和第四四元切换控制信号;以及四元切换位单元,被配置为根据第一四元切换控制信号、第二四元切换控制信号、第三四元切换控制信号和第四四元切换控制信号生成数据信号的模拟表示。
在某些实施例中,四元切换位单元包括:尾节点;第一输出节点和第二输出节点;第一p沟道晶体管,具有耦合至尾节点的源极、耦合至第一输出节点的漏极以及通过第二四元切换控制信号偏置的栅极;第二p沟道晶体管,具有耦合至尾节点的源极、耦合至第二输出节点的漏极以及通过第三四元切换控制信号偏置的栅极;第三p沟道晶体管,具有耦合至尾节点的源极、耦合至第一输出节点的漏极以及通过第四四元切换控制信号偏置的栅极;以及第四p沟道晶体管,具有耦合至尾节点的源极、耦合至第二输出节点的漏极以及通过第一四元切换控制信号偏置的栅极。
在某些实施例中,当时钟信号被解除断言时,第一动态锁存器处于重置阶段;以及其中当时钟信号被解除断言时,第一四元切换控制信号和第二四元切换控制信号被断言,从而当第一动态锁存器处于重置阶段时,重置第一p沟道晶体管和第四p沟道晶体管。
在某些实施例中,当时钟信号的反相被解除断言时,第二动态锁存器处于重置阶段;以及其中当时钟信号的反相被解除断言时,第三四元切换控制信号和第四四元切换控制信号被断言,从而当第二动态锁存器处于重置阶段时,重置第二p沟道晶体管和第三p沟道晶体管。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动态锁存器包括:第一p沟道晶体管,具有耦合至电源节点的源极、耦合至第一节点的漏极和通过时钟信号偏置的栅极;第二p沟道晶体管,具有耦合至电源节点的源极、耦合至第一节点的漏极和通过第二节点偏置的栅极;第三p沟道晶体管,具有耦合至电源节点的源极、耦合至第二节点的漏极和通过第一节点偏置的栅极;第四p沟道晶体管,具有耦合至电源节点的源极、耦合至第二节点的漏极和通过时钟信号偏置的栅极;第一n沟道晶体管,具有耦合至第一节点的漏极、耦合至第三节点的源极和通过第二节点偏置的栅极;第二n沟道晶体管,具有耦合至第二节点的漏极、耦合至第四节点的源极和通过第一节点偏置的栅极;第三n沟道晶体管,具有耦合至第三节点的漏极、耦合至第五节点的源极和通过数据信号偏置的栅极;第四n沟道晶体管,具有耦合至第四节点的漏极、耦合至第五节点的源极和通过数据信号的反相偏置的栅极;第五n沟道晶体管,具有耦合至第五节点的漏极、耦合至地的源极和通过时钟信号偏置的栅极。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四元切换控制信号和第二四元切换控制信号分别在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处生成。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三四元切换控制信号和第四四元切换控制信号分别在第三节点和第四节点处生成。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二动态锁存器包括:第一p沟道晶体管,具有耦合至电源节点的源极、耦合至第一节点的漏极和通过时钟信号的反相偏置的栅极;第二p沟道晶体管,具有耦合至电源节点的源极、耦合至第一节点的漏极和通过第二节点偏置的栅极;第三p沟道晶体管,具有耦合至电源节点的源极、耦合至第二节点的漏极和通过第一节点偏置的栅极;第四p沟道晶体管,具有耦合至电源节点的源极、耦合至第二节点的漏极和通过时钟信号的反相偏置的栅极;第一n沟道晶体管,具有耦合至第一节点的漏极、耦合至第三节点的源极和通过第二节点偏置的栅极;第二n沟道晶体管,具有耦合至第二节点的漏极、耦合至第四节点的源极和通过第一节点偏置的栅极;第三n沟道晶体管,具有耦合至第三节点的漏极、耦合至第五节点的源极和通过数据信号偏置的栅极;第四n沟道晶体管,具有耦合至第四节点的漏极、耦合至第五节点的源极和通过数据信号的反相偏置的栅极;第五n沟道晶体管,具有耦合至第五节点的漏极、耦合至地的源极和通过时钟信号的反相偏置的栅极。
在某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耦合至尾节点的电流源。
此外,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数模转换器,包括:第一可重置差分锁存器,被配置为根据数据信号和数据信号的反相生成第一四元切换控制信号和第二四元切换控制信号;第二可重置差分锁存器,被配置为根据数据信号和数据信号的反相生成第三四元切换控制信号和第四四元切换控制信号;四元切换转换器,被第一四元切换控制信号、第二四元切换控制信号、第三四元切换控制信号和第四四元切换控制信号控制,并且被配置为生成数据信号的模拟表示。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可重置差分锁存器包括第一动态锁存器。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二可重置差分锁存器包括第二动态锁存器。
在某些实施例中,四元切换转换器包括:第一对晶体管,被配置为在第一输出节点和第二输出节点上生成数据信号的模拟表示;其中第一对晶体管被配置为在第一可重置差分锁存器被重置时重置。
在某些实施例中,四元切换转换器还包括:第二对晶体管,被配置为在第一输出节点和第二输出节点上生成数据信号的模拟表示;其中第二对晶体管被配置为在第二可重置差分锁存器被重置时重置。
在某些实施例中,数模转换器不包括生成第一四元切换控制信号、第二四元切换控制信号、第三四元切换控制信号和第四四元切换控制信号的解码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数模转换器的框图。
图2是图1的第一动态锁存器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第二动态锁存器的示意图。
图4是操作中的图2的动态锁存器的定时图。
图5是操作中的图1的数模转换器的定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仅通过说明性的方式,附图和以下描述涉及优选实施例。应该注意,根据以下讨论,本文公开的结构和方法的替换实施例将容易理解为在不背离实施例的原理的情况下采用的可行替换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照多个实施例,它们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应注意,只要可行,可在附图中使用相似或类似的参考标号,并且可以指示相似或类似的功能。仅为了说明性的目的,附图示出了实施例。
实施例涉及模数转换器(DAC),其利用四元切换方案接通或断开开关,用于将电流导引到差分输出。通过可重置的差分锁存器来生成用于四元切换方案的控制信号。
现在首先将参照图1来给出细节。DAC 100包括耦合至尾节点90的电流源102。PMOS晶体管MP1的源极耦合至尾节点90、漏极耦合至第一输出节点101以及栅极通过从第一动态锁存器104接收的控制信号N1来偏置。PMOS晶体管MP2的源极耦合至尾节点90、漏极耦合至第二输出节点103以及栅极通过从第二动态锁存器106接收的控制信号P2来偏置。PMOS晶体管MP3的源极耦合至尾节点90、漏极耦合至第一输出节点101以及栅极通过来自动态锁存器106的控制信号N2来偏置。PMOS晶体管MP4的源极耦合至尾节点90、漏极耦合至第二输出节点103以及栅极通过来自动态锁存器104的控制信号P1来偏置。负载108耦合至第一输出节点101和第二输出节点103。其中,PMOS晶体管MP1-MP4用于将负载108与电流源102隔离。
此外,参照图2,第一动态锁存器104包括PMOS晶体管MP5,其源极耦合至电源节点Vdd、漏极耦合至节点80以及其栅极通过时钟信号φ来偏置。PMOS晶体管MP6的源极耦合至电源节点Vdd、漏极耦合至节点80以及栅极通过节点81处的电压来偏置。PMOS晶体管MP7的源极耦合至电源节点Vdd、漏极耦合至节点81以及栅极通过节点80处的电压来偏置。PMOS晶体管MP8的源极耦合至电源节点Vdd、漏极耦合至节点81以及栅极通过时钟信号φ来偏置。
NMOS晶体管MN1的漏极耦合至节点80、源极耦合至节点82以及栅极被耦合以通过节点81处的电压来偏置。NMOS晶体管MN2的漏极耦合至节点81、源极耦合至节点83以及栅极被耦合以通过节点80处的电压来偏置。NMOS晶体管MN3的漏极耦合至节点82、源极耦合至节点84以及栅极通过数据信号D来偏置。数据信号D表示从数字调制器或OFDM发生器接收的多位数字信号中的单个位(其将被转换为模拟信号表示)。与DAC 100的设计相同的其他DAC100被用于将数据信号D的其他位转换为模拟表示。
NMOS晶体管MN4的漏极耦合至节点83、源极耦合至节点84以及栅极通过数据信号D的逻辑反相D来偏置。NMOS晶体管MN5的漏极耦合至节点84、源极耦合至地以及栅极通过时钟信号φ来偏置。
PMOS晶体管MP5和MP8操作为预充电晶体管。PMOS晶体管MP6和MP7形成PMOS锁存器,而NMOS晶体管MN1和MN2形成用作于防止静电流的NMOS锁存器。NMOS晶体管MN3和MN4向动态锁存器104提供时钟数据输入。动态锁存器104在节点80处生成P1信号以及在节点81处生成N1信号。
此外,参照图3,第二动态锁存器106包括PMOS晶体管MP9,其源极耦合至电源节点Vdd、漏极耦合至节点85以及栅极通过时钟信号φ的逻辑反相φ来偏置。PMOS晶体管MP10的源极耦合至电源节点Vdd、漏极耦合至节点85以及栅极通过节点85处的电压来偏置。PMOS晶体管MP11的源极耦合至电源节点Vdd、漏极耦合至节点85以及栅极通过节点85处的电压来偏置。PMOS晶体管MP12的源极耦合至电源节点Vdd、漏极耦合至节点86以及栅极通过时钟信号φ的逻辑反相φ来偏置。
NMOS晶体管MN6的漏极耦合至节点85、源极耦合至节点87以及栅极通过节点86处的电压来偏置。NMOS晶体管MN7的漏极耦合至节点86、源极耦合至节点88以及栅极被耦合以通过节点85处的电压来偏置。NMOS晶体管MN8的漏极耦合至节点87、源极耦合至节点89以及栅极通过数据信号D来偏置。NMOS晶体管MN9的漏极耦合至节点88、源极耦合至节点89以及栅极通过数据信号D的逻辑反相D来偏置。NMOS晶体管MN10的漏极耦合至节点89、源极耦合至地以及栅极通过时钟信号φ的逻辑反相φ来偏置。
PMOS晶体管MP9和MP12操作为预充电晶体管。PMOS晶体管MP10和MP11形成PMOS锁存器,而NMOS晶体管MN6和MN7形成用于防止静电流的NMOS锁存器。NMOS晶体管MN8和MN9向动态锁存器106提供时钟数据输入。动态锁存器106在节点80处生成P2信号以及在节点81处生成N2信号。
应该理解,图1至图3用于多位数字信号的一位(由D表示),并且将具有与将被转换的数字信号中的位相同数量的结构。
动态锁存器104和106可以是强ARM锁存器。强ARM锁存器的细节可以在Razavi的“The StrongARM Latch”(IEEE Solid-State Circuits Magazine,2015年春季)中找到,其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现在将附加地参照图4至图5来给出DAC 100的操作细节。动态锁存器104在四个阶段中操作,即重置、采样、再生和输出。当时钟信号φ被解除断言时,重置阶段开始。如图4所示,在重置阶段中,PMOS晶体管MP5和MP8导通,使得节点80和81处的电压增加到预充电电压,输出信号P1和N1为高。这使得PMOS晶体管MP6和MP7截止,并且导通NMOS晶体管MN1和MN2,使得节点82和83处的电压增加。当时钟信号φ被解除断言时,NMOS晶体管MN5截止。根据数据信号D及其反相D的值,NMOS MN3或MN4将导通并且为节点84充电,因为当时钟信号φ被解除断言时NMOS晶体管MN5截止。
当时钟信号φ被断言时,采样阶段开始,并且持续直到PMOS晶体管MP6和MP7中的一个导通为止。当时钟信号φ走高时,NMOS晶体管MN5导通,对节点84放电。根据数据信号D及其反相D的值,NMOS晶体管MN3和MN4中的一个将导通,为节点82或83放电。在进入采样阶段时,NMOS晶体管MN1和MN2将从重置阶段导通,并且取决于NMOS晶体管MN3和MN4中的哪一个导通,为节点80或81放电。这将最终导通PMOS晶体管MP6和MP7中的一个。
当PMOS晶体管MP6和MP7中的一个导通时,再生阶段开始,为节点80或81充电。如图4所示,当节点80或81被充电到Vdd时,输出阶段开始,并且控制信号P1和N1随后稳定并且具有断言输出。
动态锁存器106的操作以与动态锁存器104相同的方式进行,除了代替时钟信号φ,通过时钟信号φ的反相φ来定时的事实。
当反相时钟信号φ切换到低时,动态锁存器106的重置阶段开始。在重置阶段,PMOS晶体管MP9和MP12导通,使得节点85和86处的电压增加,输出信号P2和N2为高。这截止PMOS晶体管MP10和MP11并且导通NMOS晶体管MN6和MN7,使得节点87和88处的电压增加。当反相时钟信号φ被解除断言时,NMOS晶体管MN10截止。根据数据信号D及其反相D的值,NMOS晶体管MN8或MN9将导通并且为节点89充电,因为当时钟信号φ被解除断言时NMOS晶体管MN10被截止。
当时钟信号φ被断言时,采样阶段开始,并且持续直到PMOS晶体管MP10和MP11中的一个导通为止。当时钟信号φ走高时,NMOS晶体管MN10导通,为节点89放电。根据数据信号D及其反相D的值,NMOS晶体管MN8和MN9中的一个将导通,为节点87或88放电。在进入采样阶段时,NMOS晶体管MN6和MN7将从重置阶段导通,并且将取决于NMOS晶体管MN8和MN9中的哪一个导通而使节点85或86放电。这最终将导通PMOS晶体管MP10或MP11中的一个。
当PMOS晶体管MP10和MP11中的一个导通时,再生阶段开始。当节点85或86被充电到Vdd时,输出阶段开始,并且控制信号P2和N2随后将稳定以准备被读取。
现在参照图4的定时图,作为示例,在时间T1处,时钟φ为高,并且数据信号D为高。因此,动态锁存器104生成P1为高以及N1为低,并且动态锁存器104生成P2和N2为高。从而,如所解释的,只有晶体管MP1导通,而其他晶体管MP2-MP4截止。在时间T2处,时钟φ为低,但数据信号D仍然为高。应该注意,数据信号D的频率与时钟φ的频率相匹配。然后,动态锁存器104处于其重置阶段,并且生成P1和N1为高,并且动态锁存器106生成P2为高且N2为低,使MP3导通,而晶体管MP1-MP2和MP4截止。接下来,在时间T3处,时钟φ再次为高,并且数据信号D为低。因此,动态锁存器104生成P1为低以及N1为高,而动态锁存器106生成P2和N2为高,使晶体管MP1导通,而晶体管MP2-MP4截止。
因此,从上面第一和第二动态锁存器104和106的操作描述中应该明白,在时钟循环中,控制信号P1、N1、P2、N2控制晶体管MP1、MP2、MP3和MP4,使得四个中的一个导通,而其他三个截止。在后续的时钟循环中,不同的晶体管MP1、MP2、MP3或MP4导通,而在先前循环中被激活的晶体管MP1、MP2、MP3或MP4截止。在下一循环中将被导通的晶体管MP1、MP2、MP3或MP4是两个晶体管MP1、MP2、MP3或MP4中与在先前循环中导通的晶体管MP1、MP2、MP3或MP4相邻的一个。即使在两个相邻的时钟循环期间电流源102应该保持连接至相同的输出节点101或103,但被激活的晶体管MP1、MP2、MP3或MP4在两个时钟循环之间偏移。
DAC 100的逻辑可以如此总结。当P1=P2=1以及N1或N2=0时,电流In将等于电流I。当N1=N2=1且P1或P2=0时,电流Ip将等于电流I。其他操作状态不会发生。
可以在Sungkyung Park等人的“A 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 Based onDifferential-Quad Switching”(IEEE Journal of Solid-State Circuits,卷38,第10号,2002年十月)中找到这种四元切换方案的进一步细节,其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通过与代替解码器的动态锁存器104和106的使用相联系地使用四元切换以及动态锁存器104和106的重置阶段与晶体管MP1-MP4的重置重叠的事实,减少或去除了数据依赖性噪声。此外,DAC 100的设计的完整对称性帮助确保仅在电源上出现时钟频率依赖性波纹。这是尤其有利的,因为DAC 100的切换性能对于DAC 100自身的性能的线性度是至关重要的。数据信号中的缺陷(诸如抖动、幅度噪声和较差的脉宽控制)会劣化DAC性能。通过给予数据信号干净的时钟特性并且通过最少数量的涉及电路尽可能物理地接近切换电路,从而显著减少这些缺陷。
在阅读本公开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通过实施例的公开原理领会到又一些附加的替换结构和功能设计。因此,虽然示出和描述了具体实施例和应用,但应理解,实施例不限于本文公开的精确结构和部件,并且在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文公开的布置、操作以及方法和装置的细节中进行各种修改、更改和变化。

Claims (15)

1.一种数模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动态锁存器,接收数据信号和所述数据信号的反相,所述第一动态锁存器通过时钟信号来定时,并且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数据信号和所述数据信号的反相生成第一四元切换控制信号和第二四元切换控制信号;
第二动态锁存器,接收所述数据信号和所述数据信号的反相,所述第二动态锁存器通过所述时钟信号的反相来定时,并且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数据信号和所述数据信号的反相生成第三四元切换控制信号和第四四元切换控制信号;以及
四元切换位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四元切换控制信号、所述第二四元切换控制信号、所述第三四元切换控制信号和所述第四四元切换控制信号生成所述数据信号的模拟表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模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元切换位单元包括:
尾节点;
第一输出节点和第二输出节点;
第一p沟道晶体管,具有耦合至所述尾节点的源极、耦合至所述第一输出节点的漏极以及通过所述第二四元切换控制信号偏置的栅极;
第二p沟道晶体管,具有耦合至所述尾节点的源极、耦合至所述第二输出节点的漏极以及通过所述第三四元切换控制信号偏置的栅极;
第三p沟道晶体管,具有耦合至所述尾节点的源极、耦合至所述第一输出节点的漏极以及通过所述第四四元切换控制信号偏置的栅极;以及
第四p沟道晶体管,具有耦合至所述尾节点的源极、耦合至所述第二输出节点的漏极以及通过所述第一四元切换控制信号偏置的栅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模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时钟信号被解除断言时,所述第一动态锁存器处于重置阶段;以及其中当所述时钟信号被解除断言时,所述第一四元切换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四元切换控制信号被断言,从而当所述第一动态锁存器处于所述重置阶段时,重置所述第一p沟道晶体管和所述第四p沟道晶体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模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时钟信号的反相被解除断言时,所述第二动态锁存器处于重置阶段;以及其中当所述时钟信号的反相被解除断言时,所述第三四元切换控制信号和所述第四四元切换控制信号被断言,从而当所述第二动态锁存器处于所述重置阶段时,重置所述第二p沟道晶体管和所述第三p沟道晶体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模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态锁存器包括:
第一p沟道晶体管,具有耦合至电源节点的源极、耦合至第一节点的漏极和通过所述时钟信号偏置的栅极;
第二p沟道晶体管,具有耦合至所述电源节点的源极、耦合至所述第一节点的漏极和通过第二节点偏置的栅极;
第三p沟道晶体管,具有耦合至所述电源节点的源极、耦合至所述第二节点的漏极和通过所述第一节点偏置的栅极;
第四p沟道晶体管,具有耦合至所述电源节点的源极、耦合至所述第二节点的漏极和通过所述时钟信号偏置的栅极;
第一n沟道晶体管,具有耦合至所述第一节点的漏极、耦合至第三节点的源极和通过所述第二节点偏置的栅极;
第二n沟道晶体管,具有耦合至所述第二节点的漏极、耦合至第四节点的源极和通过所述第一节点偏置的栅极;
第三n沟道晶体管,具有耦合至所述第三节点的漏极、耦合至第五节点的源极和通过所述数据信号偏置的栅极;
第四n沟道晶体管,具有耦合至所述第四节点的漏极、耦合至所述第五节点的源极和通过所述数据信号的反相偏置的栅极;
第五n沟道晶体管,具有耦合至所述第五节点的漏极、耦合至地的源极和通过所述时钟信号偏置的栅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模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四元切换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四元切换控制信号分别在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处生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模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四元切换控制信号和所述第四四元切换控制信号分别在所述第三节点和所述第四节点处生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模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动态锁存器包括:
第一p沟道晶体管,具有耦合至电源节点的源极、耦合至第一节点的漏极和通过所述时钟信号的反相偏置的栅极;
第二p沟道晶体管,具有耦合至所述电源节点的源极、耦合至所述第一节点的漏极和通过第二节点偏置的栅极;
第三p沟道晶体管,具有耦合至所述电源节点的源极、耦合至所述第二节点的漏极和通过所述第一节点偏置的栅极;
第四p沟道晶体管,具有耦合至所述电源节点的源极、耦合至所述第二节点的漏极和通过所述时钟信号的反相偏置的栅极;
第一n沟道晶体管,具有耦合至所述第一节点的漏极、耦合至第三节点的源极和通过所述第二节点偏置的栅极;
第二n沟道晶体管,具有耦合至所述第二节点的漏极、耦合至第四节点的源极和通过所述第一节点偏置的栅极;
第三n沟道晶体管,具有耦合至所述第三节点的漏极、耦合至第五节点的源极和通过所述数据信号偏置的栅极;
第四n沟道晶体管,具有耦合至所述第四节点的漏极、耦合至所述第五节点的源极和通过所述数据信号的反相偏置的栅极;
第五n沟道晶体管,具有耦合至所述第五节点的漏极、耦合至地的源极和通过所述时钟信号的反相偏置的栅极。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模转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耦合至所述尾节点的电流源。
10.一种数模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可重置差分锁存器,被配置为根据数据信号和所述数据信号的反相生成第一四元切换控制信号和第二四元切换控制信号;
第二可重置差分锁存器,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数据信号和所述数据信号的反相生成第三四元切换控制信号和第四四元切换控制信号;
四元切换转换器,被所述第一四元切换控制信号、所述第二四元切换控制信号、所述第三四元切换控制信号和所述第四四元切换控制信号控制,并且被配置为生成所述数据信号的模拟表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数模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重置差分锁存器包括第一动态锁存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数模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可重置差分锁存器包括第二动态锁存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数模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元切换转换器包括:
第一对晶体管,被配置为在第一输出节点和第二输出节点上生成所述数据信号的所述模拟表示;
其中所述第一对晶体管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可重置差分锁存器被重置时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数模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元切换转换器还包括:
第二对晶体管,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输出节点和所述第二输出节点上生成所述数据信号的所述模拟表示;
其中所述第二对晶体管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可重置差分锁存器被重置时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数模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模转换器不包括生成所述第一四元切换控制信号、所述第二四元切换控制信号、所述第三四元切换控制信号和所述第四四元切换控制信号的解码器。
CN201820677849.6U 2017-05-19 2018-05-08 数模转换器 Active CN20836956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5/600,152 US10148277B1 (en) 2017-05-19 2017-05-19 Current steering 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 with decoder free quad switching
US15/600,152 2017-05-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69563U true CN208369563U (zh) 2019-01-11

Family

ID=6427218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32557.0A Active CN108964665B (zh) 2017-05-19 2018-05-08 具有无解码器四元切换的电流导引数模转换器
CN201820677849.6U Active CN208369563U (zh) 2017-05-19 2018-05-08 数模转换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32557.0A Active CN108964665B (zh) 2017-05-19 2018-05-08 具有无解码器四元切换的电流导引数模转换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148277B1 (zh)
CN (2) CN1089646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44716B1 (en) 2019-08-26 2020-05-05 Analog Devices International Unlimited Company Multi-path dual-switch 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
US11152951B2 (en) 2019-12-17 2021-10-19 Stmicroelectronics International N.V. Quad switched multibit 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 and continuous time sigma-delta modulator
US11451240B2 (en) 2020-07-21 2022-09-20 Stmicroelectronics International N.V. Double data rate (DDR) quad switched multibit 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 and continuous time sigma-delta modulator
US11394393B1 (en) * 2020-09-23 2022-07-19 Xilinx, Inc. RF DAC with improved HD2 and cross-talk performance by shadow switching in bleeder pat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05916A (en) * 1982-01-21 1983-09-20 Hewlett-Packard Company Digital-to analog converter having supplementary currents to enhance low current switching speed
CA1257397A (en) * 1985-11-06 1989-07-11 Thomas Hornak Dual latch architecture for reducing clock feedthrough in 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s
US6768438B1 (en) 2003-01-24 2004-07-27 Analog Devices, Inc. Current DAC code independent switching
US6842132B2 (en) * 2003-01-24 2005-01-11 Analog Devices, Inc. Constant switching for signal processing
US7158062B2 (en) * 2004-01-21 2007-01-02 Raytheon Company Clocked DAC current switch
JP2007227990A (ja) * 2006-02-21 2007-09-06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タイミング生成回路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デジタル/アナログ変換器
US8970272B2 (en) * 2008-05-15 2015-03-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High-speed low-power latches
WO2010041353A1 (ja) * 2008-10-06 2010-04-1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差動スイッチ、d/aコンバータ、半導体集積回路、および通信機器
US8462034B2 (en) * 2011-07-14 2013-06-11 Synopsys, Inc. Synchronous switching in high-speed 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 using quad synchronizing latch
US8730404B2 (en) * 2012-05-31 2014-05-20 Silicon Laboratories Inc. Providing a reset mechanism for a latch circuit
CN104113342B (zh) * 2013-11-28 2017-05-2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用于高速数模转换器的高速数据同步电路
US9559674B2 (en) * 2015-05-14 2017-01-31 Mediatek Inc. Low-ripple latch circuit for reducing short-circuit current effec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64665B (zh) 2023-05-09
US20180337685A1 (en) 2018-11-22
CN108964665A (zh) 2018-12-07
US10148277B1 (en) 2018-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369563U (zh) 数模转换器
CN100578418C (zh) 能够对超过电源电压的输入进行采样的自举电路
US8198921B2 (en) Dynamic comparator with background offset calibration
JP4646988B2 (ja) 比較器及びa/d変換器
KR101291803B1 (ko) 폴딩 아날로그 디지털 컨버터
CN107425852B (zh) 基于二进制权重电荷再分配的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
CN110034762B (zh) 一种采样频率可调的模数转换器
US10461763B2 (en) Double data rate time interpolating quantizer with reduced kickback noise
US20190097609A1 (en) Five-Level Switched-Capacitance DAC Using Bootstrapped Switches
JPH08335881A (ja) 相補型電流源回路
TWI492547B (zh) 連續近似式類比至數位轉換器
JP2007227990A (ja) タイミング生成回路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デジタル/アナログ変換器
CN112910447A (zh) 一种低功耗的轨至轨输入摆幅的比较器电路
CN103001633B (zh) 用于高速低解析度的电流控制数字-模拟转换器的nmos缓冲器
CN102388537B (zh) 数模转换单元电路及数模转换器
Wang et al. A 1.2 V 1.0-GS/s 8-bit voltage-buffer-free folding and interpolating ADC
US20230163777A1 (en) Comparator and 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
CN105119601A (zh) 一种适合于高速高精度模数转换器的多通道选择电路
Yasser et al.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optimized low-power comparators for biomedical-adcs
CN103580650A (zh) 具有宽摆幅输出端的d触发器
CN210405268U (zh) 一种计算机通讯接口装置
Zhao et al. A 14-bit 1-GS/s DAC with a programmable interpolation filter in 65 nm CMOS
Khatak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omparators in 90nm CMOS Technology
US9602085B2 (en) Data storage element and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CN112217516B (zh) 一种时间域单极性双重折叠电路及时间域adc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