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67393U - 电致变色后视镜 - Google Patents

电致变色后视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67393U
CN208367393U CN201821126793.1U CN201821126793U CN208367393U CN 208367393 U CN208367393 U CN 208367393U CN 201821126793 U CN201821126793 U CN 201821126793U CN 208367393 U CN208367393 U CN 2083673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sensor
processing unit
shell
electrodes
pai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2679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戎海峰
林华土
董利华
王国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anf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Yuan Feng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Yuan Feng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Yuan Feng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12679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673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673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673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包括壳体、电致变色镜片、第一光传感器、第二光传感器、处理单元、驱动单元以及至少两对电极,电致变色镜片设置于壳体上,至少两对电极沿电致变色镜片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与电致变色镜片电性连接,第一光传感器、第二光传感器分别与处理单元连接,驱动单元与处理单元及至少两对电极连接,第一光传感器用于感测照射在电致变色镜片上的光源光强并将光源光强信息发送至处理单元,第二光传感器用于感测环境光强并将环境光强信息发送至处理单元,处理单元根据光源光强信息与环境光强信息的光强差输出控制信号至驱动单元,驱动单元输出相应的驱动电压至至少两对电极,以使电致变色镜片变色。

Description

电致变色后视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
背景技术
电致变色是指材料的透过率、反射率、吸收率等光学属性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变化的现象,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随着材料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致变色结构已经开始逐步应用于汽车防眩光反射镜、汽车天窗、高铁窗户、飞机窗户、高档大厦的幕墙玻璃等领域。
在驾驶汽车的过程中,由于强烈的太阳光及尾随汽车远光灯的强光照射会使汽车的后视镜产生令人眩目的反光,给道路交通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而具有电致变色材料的电致变色后视镜可以根据外来光的强度自动调节反射光的强度,从而可以达到防眩目的目的,减少由于炫目引起的安全事故的发生,但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后视镜往往存在变色不均匀、变色速度慢等性能问题。
因此,亟需一种变色快、变色均匀的电致变色后视镜,提高防炫目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色快、变色均匀的电致变色后视镜,提高防炫目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包括壳体、电致变色镜片、第一光传感器、第二光传感器、处理单元、驱动单元以及至少两对电极,所述电致变色镜片设置于所述壳体上,至少两对所述电极沿所述电致变色镜片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与所述电致变色镜片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光传感器、第二光传感器分别与所述处理单元连接,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处理单元及至少两对所述电极连接,所述第一光传感器用于感测照射在所述电致变色镜片上的光源光强并将所述光源光强信息发送至所述处理单元,所述第二光传感器用于感测环境光强并将所述环境光强信息发送至所述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所述光源光强信息与所述环境光强信息的光强差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输出相应的驱动电压至至少两对所述电极,以使所述电致变色镜片变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致变色后视镜设有分别用于感测照射在电致变色镜片上的光源光强的第一光传感器和用于感测环境光强的第二光传感器,处理单元根据光源光强信息与环境光强信息之间的光强差的大小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至驱动单元,驱动单元根据控制信号输出相应的驱动电压至至少两对电极,使得电致变色镜片变色,从而防止炫光;而且,本实用新型设有至少两对电极,至少两对电极沿着电致变色镜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驱动单元输出驱动电压至至少两对电极,使得电致变色镜片的变色更快更均匀,提高电致变色后视镜的防炫目效果,确保驾驶汽车的安全性。
较佳地,每对所述电极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沿所述电致变色镜片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
较佳地,所述电致变色镜片包括第一基层、第二基层以及液晶层,所述液晶层夹设于所述第一基层与第二基层之间,两对所述电极分别与所述液晶层电性连接。
较佳地,所述第一光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电致变色镜片的后侧,所述电致变色镜片设有第一感光窗,所述第一光传感器与所述第一感光窗呈正对设置。
较佳地,所述壳体内设有光传感器连接器,所述第一光传感器与所述光传感器连接器连接,所述光传感器连接器用于给所述第一光传感器提供工作电源。
较佳地,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和后壳,所述第二光传感器设于所述后壳内,所述后壳包括底壁和围设于所述底壁的侧壁,所述底壁上设有第二感光窗,所述第二光传感器与所述第二感光窗呈正对设置。
较佳地,所述电致变色后视镜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安装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电致变色镜片设置于所述显示屏的前方。
较佳地,所述电致变色后视镜还包括显示屏背光,所述显示屏背光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内设有背光连接器,所述背光连接器与所述显示屏背光连接,所述背光连接器用于给所述显示屏背光提供工作电源,所述显示屏背光用于给所述显示屏提供光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致变色镜片与电极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极与壳体内部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致变色后视镜的控制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底”等指示方向、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包括壳体1、电致变色镜片2、第一光传感器3、第二光传感器4、处理单元5、驱动单元6以及至少两对电极7,电致变色镜片2设置于壳体1上,至少两对电极7沿电致变色镜片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与电致变色镜片2电性连接,第一光传感器3、第二光传感器4分别与处理单元5连接,驱动单元6与处理单元5及至少两对电极7连接,第一光传感器3用于感测照射在电致变色镜片2上的光源光强并将光源光强信息发送至处理单元5,第二光传感器4用于感测环境光强并将环境光强信息发送至处理单元5,处理单元5根据光源光强信息与环境光强信息的光强差输出控制信号至驱动单元6,驱动单元6输出相应的驱动电压至至少两对电极7,以使电致变色镜片2变色。
其中,电致变色镜片2包括第一基层、第二基层以及液晶层,液晶层夹设于第一基层与第二基层之间,至少两对电极7分别与液晶层电性连接。
请参阅图1、图3及图4,具体的,处理单元5与驱动单元6设置在安装在壳体1内的PCB板50上;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单元5为MCU处理单元,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它类型的处理单元5,故不应以此为限。较优的,壳体1内设有用于定位PCB板50的若干限位块60,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块60的数目为四个,但不应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2,具体的,每对电极7分别包括第一电极71和第二电极72,第一电极71和第二电极72沿电致变色镜片2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71和第二电极72分别设置于靠近电致变色镜片2的两长边的边缘位置。具体的,电致变色镜片2上设置有两对电极7,两对电极7之间的距离和两对电极7与电致变色镜片2的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沿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但不应以此为限,具体实施中可以根据电致变色镜片2的长宽比例设置其它数目的电极7。
请参阅图1及图3,具体的,第一光传感器3设置于电致变色镜片2的后侧,电致变色镜片2设有第一感光窗(图未示),第一光传感器3与第一感光窗呈正对设置。
具体的,壳体1内设有光传感器连接器30,第一光传感器3与光传感器连接器30连接,光传感器连接器30用于给第一光传感器3提供工作电源。
具体的,壳体1包括前壳11和后壳12,第二光传感器4设于后壳12内,后壳12包括底壁121和围设于底壁121的侧壁122,底壁121上设有第二感光窗1211,第二光传感器4与第二感光窗1211呈正对设置。更具体的,后壳12内设有电源连接座10,以给电致变色后视镜提供工作电源。
具体的,后壳12的底壁121的中部形成有安装孔1212,安装孔1212连接有支撑座,支撑座包括可转动的支撑件13、握持件14以及安装件15,支撑件13与安装件15分别安装在握持件14的两端,支撑件13的一端安装在安装孔1212中,安装件15的一端安装在车体上(图未示)。
更具体的,支撑件13安装于安装孔1212的一端与拨杆组件连接,拨杆组件包括拨杆161、拨杆套162、弹性片163以及转轴板164,支撑件13与转轴板164固定连接,弹性片163安装在转轴板164上,拨杆161的转动部1611与弹性片163转动连接,拨杆套162套设在拨杆161的转动部1611的两端,转动部1611通过拨杆套162可转动地安装后壳12的侧壁122上。当拨动拨杆161时,转动部1611抵顶侧壁122并带动弹性片163转动,弹性片163的转动带动转轴板164转动,转轴板164抵顶与转动部1611相对的侧壁122,从而连动壳体1。
具体的,电致变色后视镜还包括显示屏8,显示屏8安装于壳体1上,电致变色镜片2设置于显示屏8的前方。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屏8安装在后壳12内,前壳11包覆在显示屏8外周,壳体1内设置有显示屏连接器80,显示屏连接器80用于给显示屏提供工作电源等。
请参阅图1及图3,具体的,电致变色后视镜还包括显示屏背光(图未示),显示屏背光设置于壳体1内,壳体1内设有背光连接器90,背光连接器90与显示屏背光连接,背光连接器90用于给显示屏背光提供工作电源,显示屏背光用于给显示屏8提供光源。在本市实施例中,壳体1内还设有用于调整显示屏背光的调节按键9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致变色后视镜设有分别用于感测照射在电致变色镜片2上的光源光强的第一光传感器3和用于感测环境光强的第二光传感器4,处理单元5根据光源光强信息和环境光强信息之间的光强差的大小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至驱动单元6,驱动单元6根据控制信号输出相应的驱动电压至至少两对电极7,使得电致变色镜片2变色,从而防止炫光;而且,本实用新型设有至少两对电极7,至少两对电极7沿着电致变色镜片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驱动单元6输出驱动电压至至少两对电极7,使得电致变色镜片2的变色更快更均匀,提高电致变色后视镜的防炫目效果,确保驾驶汽车的安全性。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电致变色镜片、第一光传感器、第二光传感器、处理单元、驱动单元以及至少两对电极,所述电致变色镜片设置于所述壳体上,至少两对所述电极沿所述电致变色镜片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与所述电致变色镜片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光传感器、第二光传感器分别与所述处理单元连接,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处理单元及至少两对所述电极连接,所述第一光传感器用于感测照射在所述电致变色镜片上的光源光强并将所述光源光强信息发送至所述处理单元,所述第二光传感器用于感测环境光强并将所述环境光强信息发送至所述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所述光源光强信息与所述环境光强信息的光强差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输出相应的驱动电压至至少两对所述电极,以使所述电致变色镜片变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每对所述电极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沿所述电致变色镜片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镜片包括第一基层、第二基层以及液晶层,所述液晶层夹设于所述第一基层与第二基层之间,两对所述电极分别与所述液晶层电性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电致变色镜片的后侧,所述电致变色镜片设有第一感光窗,所述第一光传感器与所述第一感光窗呈正对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致变色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光传感器连接器,所述第一光传感器与所述光传感器连接器连接,所述光传感器连接器用于给所述第一光传感器提供工作电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和后壳,所述第二光传感器设于所述后壳内,所述后壳包括底壁和围设于所述底壁的侧壁,所述底壁上设有第二感光窗,所述第二光传感器与所述第二感光窗呈正对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后视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安装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电致变色镜片设置于所述显示屏的前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致变色后视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屏背光,所述显示屏背光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内设有背光连接器,所述背光连接器与所述显示屏背光连接,所述背光连接器用于给所述显示屏背光提供工作电源,所述显示屏背光用于给所述显示屏提供光源。
CN201821126793.1U 2018-07-16 2018-07-16 电致变色后视镜 Active CN2083673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26793.1U CN208367393U (zh) 2018-07-16 2018-07-16 电致变色后视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26793.1U CN208367393U (zh) 2018-07-16 2018-07-16 电致变色后视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67393U true CN208367393U (zh) 2019-01-11

Family

ID=64925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26793.1U Active CN208367393U (zh) 2018-07-16 2018-07-16 电致变色后视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67393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50720A (zh) * 2019-09-17 2019-11-15 深圳市光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防炫目后视镜及制作工艺
CN110901542A (zh) * 2019-07-26 2020-03-24 广东远峰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流媒体后视镜及其反光镜
CN111845568A (zh) * 2020-07-24 2020-10-30 深圳市光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眩目后视镜
CN113689829A (zh) * 2021-09-02 2021-11-23 远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背光调节方法及自动背光调节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01542A (zh) * 2019-07-26 2020-03-24 广东远峰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流媒体后视镜及其反光镜
CN110450720A (zh) * 2019-09-17 2019-11-15 深圳市光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防炫目后视镜及制作工艺
CN111845568A (zh) * 2020-07-24 2020-10-30 深圳市光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眩目后视镜
CN111845568B (zh) * 2020-07-24 2021-11-09 光羿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防眩目后视镜
CN113689829A (zh) * 2021-09-02 2021-11-23 远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背光调节方法及自动背光调节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367393U (zh) 电致变色后视镜
JP6694861B2 (ja) 電子的調光可能光学装置
US11340452B2 (en) Heads up display system
US4632509A (en) Glare-shielding type reflector
US8017896B2 (en) Vehicle accessory having a rear light receiving sensor for measuring illumination intensity inside the vehicle
US5373392A (en) Photochromic light control mirror
CN104656294B (zh) 后视镜
US20060221452A1 (en) Anti-glare reflective and transmissive devices
WO2021000824A1 (zh) 防眩目后视镜及汽车
CN214523571U (zh) 防眩目后视镜及汽车
CN110382299A (zh) 可切换成像器透镜盖
CN203573064U (zh) 一种防眩光汽车后视镜
CN106739995B (zh) 遮阳板
CN211055041U (zh) 可调光的反射镜、防眩光后视镜和汽车
CN209858885U (zh) 一种具有自动调光功能的后视镜
CN208264117U (zh) 一种自动防眩光汽车电子后视镜
CN208180898U (zh) 一种汽车后视镜
CN108169952B (zh) 一种防眩后视镜及其控制方法
CN111913311A (zh) 一种具有自动调光功能的后视镜
CN206703907U (zh) 一种太阳能供电的汽车遮光板智能液晶滤光屏
CN219029267U (zh) 一种防眩目遮阳板后视镜
CN206870954U (zh) 一种内后视镜及汽车
KR200223068Y1 (ko) 편광기술을 이용한 자동차용 눈부심 방지 장치
CN214405904U (zh) 一种自动防眩晕型汽车前大灯
CN109278649B (zh) 一种自动防眩光汽车电子后视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18, Industrial Road East, Songshanhu Park, Dongguan, Guangdong 523000

Patentee after: Yuanf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8, Gongye East Road, Songshanhu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Dongguan, Guangdong 523000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YUANFENG AUTOMOBILE ELECTRONIC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