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60067U - 一种汽车扶手箱及中央通道一体化保护罩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扶手箱及中央通道一体化保护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60067U
CN208360067U CN201821005978.7U CN201821005978U CN208360067U CN 208360067 U CN208360067 U CN 208360067U CN 201821005978 U CN201821005978 U CN 201821005978U CN 208360067 U CN208360067 U CN 2083600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vating lever
side elevating
top cover
centre gangway
front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0597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志勇
崔云龙
崔云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100597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600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600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6006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扶手箱及中央通道一体化保护罩,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后部上方的扶手箱顶盖,所述的壳体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和后侧板,后侧板的左右两个侧面分别与左侧板和右侧板后端的内侧面连接,扶手箱顶盖铰接在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后部上表面,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前部内表面之间横向设置有中央通道设备保护板,中央通道设备保护板上开设有档位容置通槽和手刹容置通槽。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地对驾驶员下臂进行支撑,同时能够对中央通道内的手刹、档位及中央通道本体进行有效保护。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扶手箱及中央通道一体化保护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配件,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扶手箱及中央通道一体化保护罩。
背景技术
汽车扶手箱是安装于汽车驾驶座和副驾驶座之间的一种汽车配件,扶手箱主要用于为驾驶员的下臂提供支撑,降低驾驶员长时间驾驶的疲惫感,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中央通道从扶手箱处延伸,一直延伸至中控操作台下方,中央通道内一般设置有手刹、档位等装置。汽车生产厂商在车型出厂时就配有的原车扶手箱,高度普遍比较低,正常情况下仅能当储物盒使用,起不到扶手的作用。现有的车型中,部分中央扶手箱未配备顶盖,无法为驾驶员的下臂提供有效支撑,部分低配车型设置未配备扶手箱,仅设置若干个储物槽,如水杯放置槽等。另一方面,由于现有的中央通道内设置的手刹和档位未设置匹配的保护装置,在日常使用中易发生损毁。中央通道后部靠近后排座位的端面也容易被后排乘客踢到,易造成中央通道面板损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扶手箱及中央通道一体化保护罩,能够有效地对驾驶员下臂进行支撑,同时能够对中央通道内的手刹、档位及中央通道本体进行有效保护。
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扶手箱及中央通道一体化保护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后部上方的扶手箱顶盖,所述的壳体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和后侧板,后侧板的左右两个侧面分别与左侧板和右侧板后端的内侧面连接,扶手箱顶盖铰接在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后部上表面,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前部内表面之间横向设置有中央通道设备保护板,中央通道设备保护板上开设有档位容置通槽和手刹容置通槽。
所述的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后部上表面从上至下均开设有前侧升降杆容置槽和后侧升降杆容置槽,前侧升降杆容置槽和后侧升降杆容置槽内分别设置有前侧升降杆和后侧升降杆,前侧升降杆和后侧升降杆的中部均设置有弹性卡块,前侧升降杆的底面与前侧升降杆容置槽底面之间设置有前弹性装置,后侧升降杆的底面与后侧升降杆容置槽底面之间设置有后弹性装置;左侧板和右侧板在前侧升降杆容置槽和后侧升降杆容置槽的对应位置处均从上至下设置有若干个卡槽,弹性卡块卡设在卡槽内;扶手箱顶盖包括扶手箱顶盖本体和扶手箱顶盖连接框,扶手箱顶盖本体设置在扶手箱顶盖连接框上,扶手箱顶盖连接框前部的左右两侧底面分别设置有前侧升降杆定位孔,在前弹性装置的作用下,两个前侧升降杆的顶端插入前侧升降杆定位孔内,扶手箱顶盖连接框后部的左右两侧底面分别设置有后侧升降杆连接孔,两个后侧升降杆的顶端设置在后侧升降杆连接孔内,且两个后侧升降杆的顶端分别与扶手箱顶盖连接框铰接。
所述的前侧升降杆和后侧升降杆的中部均水平开设有弹性卡块容置槽,弹性卡块在弹性卡块容置槽内滑动连接,弹性卡块与弹性卡块容置槽底面之间设置有卡块弹性驱动装置,在无外力作用下,卡块弹性驱动装置驱动弹性卡块向远离弹性卡块容置槽槽底的方向运动,当弹性卡块位于前侧升降杆外侧的部分卡设在卡槽内时,前侧升降杆保持静止状态,当弹性卡块位于后侧升降杆外侧的部分卡设在卡槽内时,后侧升降杆保持静止状态。
所述的弹性卡块采用球形卡块,卡槽为圆形通槽,卡块弹性驱动装置采用弹簧。
所述的前侧升降杆定位孔的纵截面为直角梯形,且前侧升降杆定位孔的开口为圆形,前侧升降杆为原柱形,前侧升降杆定位孔的开口的直径大于前侧升降杆的直径。
所述的扶手箱顶盖连接框的左右两侧顶面分别设置有滑槽,扶手箱顶盖本体的底部对应设置有滑块,扶手箱顶盖本体与扶手箱顶盖连接框滑动连接。
所述的扶手箱顶盖本体的上表面为弧形。
所述的扶手箱顶盖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有柔性材料层,柔性材料层的上表面设置有皮革。
所述的左侧板、右侧板和后侧板的外表面均设置有皮革。
所述的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外表面还设置有上部开口的收纳袋。
本实用新型中左侧板、右侧板和后侧板所形成的空间,能够完全包纳汽车扶手箱及中央通道,防止汽车扶手箱、中央通道两侧及后侧面板的损毁,起到良好保护的作用。扶手箱顶盖铰接在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后部上表面,能够有效地对驾驶员的下臂进行支撑,防止其驾驶疲劳,同时扶手箱顶盖还可打开,不妨碍乘坐人员使用扶手箱或储物槽。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前部内表面之间横向设置有中央通道设备保护板,中央通道设备保护板上开设有档位容置通槽和手刹容置通槽,档位容置通槽和手刹容置通槽能够匹配现有车型并对档位处和手刹处的汽车部件进行有效保护。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特殊的升降结构,使得扶手箱顶盖能够进行高度调节,更好的对驾驶员的下臂进行支撑。
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特殊的前后移动结构,使得扶手箱顶盖能够进行前后移动,更好的对驾驶员的下臂进行支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扶手箱顶盖本体与扶手箱顶盖连接框未移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扶手箱顶盖本体与扶手箱顶盖连接框移动调整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扶手箱顶盖未升高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扶手箱顶盖升高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弹性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扶手箱顶盖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以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扶手箱及中央通道一体化保护罩,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后部上方的扶手箱顶盖,所述的壳体包括左侧板1、右侧板2和后侧板3,后侧板3的左右两个侧面分别与左侧板1和右侧板2后端的内侧面连接,左侧板1、右侧板2和后侧板3所形成的空间,能够完全包纳汽车扶手箱及中央通道,防止汽车扶手箱、中央通道两侧及后侧面板的损毁,起到良好保护的作用。扶手箱顶盖铰接在左侧板1和右侧板2的后部上表面,能够有效地对驾驶员的下臂进行支撑,防止其驾驶疲劳,同时扶手箱顶盖还可打开,不妨碍乘坐人员使用扶手箱或储物槽。左侧板1和右侧板2的前部内表面之间横向设置有中央通道设备保护板4,中央通道设备保护板4上开设有档位容置通槽5和手刹容置通槽6,档位容置通槽5和手刹容置通槽6能够匹配现有车型并对档位处和手刹处的汽车部件进行有效保护。
由于驾驶员的身高体型不同,每个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下臂高度不一,为了进一步提高实用新型的实用性,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特殊的升降结构,使得扶手箱顶盖能够进行高度调节,更好的对驾驶员的下臂进行支撑。
本实用新型中,左侧板1和右侧板2的后部上表面从上至下均开设有前侧升降杆容置槽7和后侧升降杆容置槽8,前侧升降杆容置槽7和后侧升降杆容置槽8内分别设置有前侧升降杆9和后侧升降杆10,前侧升降杆9和后侧升降杆10的中部均设置有弹性卡块19,前侧升降杆9的底面与前侧升降杆容置槽7底面之间设置有前弹性装置11,后侧升降杆10的底面与后侧升降杆容置槽8底面之间设置有后弹性装置12;左侧板1和右侧板2在前侧升降杆容置槽7和后侧升降杆容置槽8的对应位置处均从上至下设置有若干个卡槽13,弹性卡块19卡设在卡槽13内。扶手箱顶盖包括扶手箱顶盖本体14和扶手箱顶盖连接框15,扶手箱顶盖本体14设置在扶手箱顶盖连接框15上,扶手箱顶盖连接框15前部的左右两侧底面分别设置有前侧升降杆定位孔16,在前弹性装置11的作用下,两个前侧升降杆9的顶端插入前侧升降杆定位孔16内,扶手箱顶盖连接框15后部的左右两侧底面分别设置有后侧升降杆连接孔17,两个后侧升降杆10的顶端设置在后后侧升降杆连接孔17内,且两个后侧升降杆10的顶端分别与扶手箱顶盖连接框15铰接。前弹性装置11和后弹性装置12均可使用弹簧。
本实施例中,前侧升降杆9和后侧升降杆10的中部均水平开设有弹性卡块容置槽18,弹性卡块19在弹性卡块容置槽18内滑动连接,弹性卡块19与弹性卡块容置槽18底面之间设置有卡块弹性驱动装置20,在无外力作用下,卡块弹性驱动装置20驱动弹性卡块19向远离弹性卡块容置槽18槽底的方向运动,当弹性卡块19位于前侧升降杆9外侧的部分卡设在卡槽13内时,前侧升降杆9保持静止状态,当弹性卡块19位于后侧升降杆10外侧的部分卡设在卡槽13内时,后侧升降杆10保持静止状态。弹性卡块19采用球形卡块,卡槽13为圆形通槽,卡块弹性驱动装置20采用弹簧。
本实施例中,以左侧板1为例。左侧板1的后部上表面前后设置有前侧升降杆容置槽7和后侧升降杆容置槽8,前侧升降杆容置槽7和后侧升降杆容置槽8均从上至下开设。前侧升降杆容置槽7用于容置前侧升降杆9,后侧升降杆容置槽8用于容置后侧升降杆10。前侧升降杆9的底面与前侧升降杆容置槽7底面之间设置有弹簧,在弹簧的作用下,前侧升降杆9向上运动。由于前侧升降杆9的中部设置有球形卡块,具体来说,前侧升降杆9的中部水平开设有弹性卡块容置槽18,球形卡块在弹性卡块容置槽18内滑动连接且球形卡块与弹性卡块容置槽18底面之间设置有弹簧,由于弹簧作用,球形卡块始终向外运动,但受到弹性卡块容置槽18的限制,球形卡块只有部分球体位于弹性卡块容置槽18外。而左侧板1在前侧升降杆容置槽7对应位置处从上至下设置有若干个圆形通槽,当球形卡块位于弹性卡块容置槽18外的部分球体卡设在圆形通槽内时,前侧升降杆9与左侧板1保持位置的相对固定,也就是说前侧升降杆9的高度不再变化。而当需要调节高度时,进行按下球形卡块卡设在圆形通槽内时部分球体并使其脱离圆形通槽的限位,在前侧升降杆9的底面与前侧升降杆容置槽7底面之间弹簧的作用下,前侧升降杆9即可在外力作用下上下调整,直至球形卡块卡设到另一个圆形通槽内。
同理,左侧板1的后侧升降杆10、右侧板2的前侧升降杆9、右侧板2的后侧升降杆10均可依照此原理进行高度调整,最终实现本实用新型中扶手箱顶盖的高度调节。为了方便扶手箱顶盖本体14随扶手箱顶盖连接框15转动以实现打开和关闭,本实施例中,前侧升降杆定位孔16的纵截面为直角梯形,且前侧升降杆定位孔16的开口为圆形,前侧升降杆9为圆柱形,前侧升降杆定位孔16的开口的直径大于前侧升降杆9的直径,使得前侧升降杆9能够顺利进入到前侧升降杆定位孔16内。
另一方面,由于驾驶员的身高体型不同,每个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下臂所处的前后位置不同,为了进一步提高实用新型的实用性,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特殊的前后移动结构,使得扶手箱顶盖能够进行前后移动,更好的对驾驶员的下臂进行支撑。
本实施例中,扶手箱顶盖连接框15的左右两侧顶面分别设置有滑槽,扶手箱顶盖本体14的底部对应设置有滑块,扶手箱顶盖本体14与扶手箱顶盖连接框15滑动连接,以调整扶手箱顶盖本体14在扶手箱顶盖连接框15上的位置。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扶手箱顶盖本体14与扶手箱顶盖连接框15之间加设锁止定位结构,如定位销、卡块或其他结构,实现扶手箱顶盖本体14与扶手箱顶盖连接框15位置调整后的位置锁定,由于上述锁止定位结构属于常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中,扶手箱顶盖本体14的上表面为弧形,更加符合人体力学的设计,能够提高驾驶员的使用感受和舒适度。扶手箱顶盖本体14的上表面设置有柔性材料层,柔性材料层可采用高弹棉,柔性材料层的上表面设置有皮革,使得驾驶员的体感更为舒适,同时还能够防止摩擦,不会发出异响。同理,还可在左侧板1、右侧板2和后侧板3的外表面均设置皮革。另外,本实用新型中,在左侧板1和右侧板2的外表面还设置有上部开口的收纳袋21,能够有效填充本实用新型中左侧板1和右侧板2与驾驶位及副驾驶位之间的缝隙,防止手机等物品通过缝隙掉落至座椅下方。

Claims (10)

1.一种汽车扶手箱及中央通道一体化保护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后部上方的扶手箱顶盖,所述的壳体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和后侧板,后侧板的左右两个侧面分别与左侧板和右侧板后端的内侧面连接,扶手箱顶盖铰接在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后部上表面,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前部内表面之间横向设置有中央通道设备保护板,中央通道设备保护板上开设有档位容置通槽和手刹容置通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扶手箱及中央通道一体化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后部上表面从上至下均开设有前侧升降杆容置槽和后侧升降杆容置槽,前侧升降杆容置槽和后侧升降杆容置槽内分别设置有前侧升降杆和后侧升降杆,前侧升降杆和后侧升降杆的中部均设置有弹性卡块,前侧升降杆的底面与前侧升降杆容置槽底面之间设置有前弹性装置,后侧升降杆的底面与后侧升降杆容置槽底面之间设置有后弹性装置;左侧板和右侧板在前侧升降杆容置槽和后侧升降杆容置槽的对应位置处均从上至下设置有若干个卡槽,弹性卡块卡设在卡槽内;扶手箱顶盖包括扶手箱顶盖本体和扶手箱顶盖连接框,扶手箱顶盖本体设置在扶手箱顶盖连接框上,扶手箱顶盖连接框前部的左右两侧底面分别设置有前侧升降杆定位孔,在前弹性装置的作用下,两个前侧升降杆的顶端插入前侧升降杆定位孔内,扶手箱顶盖连接框后部的左右两侧底面分别设置有后侧升降杆连接孔,两个后侧升降杆的顶端设置在后侧升降杆连接孔内,且两个后侧升降杆的顶端分别与扶手箱顶盖连接框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扶手箱及中央通道一体化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侧升降杆和后侧升降杆的中部均水平开设有弹性卡块容置槽,弹性卡块在弹性卡块容置槽内滑动连接,弹性卡块与弹性卡块容置槽底面之间设置有卡块弹性驱动装置,在无外力作用下,卡块弹性驱动装置驱动弹性卡块向远离弹性卡块容置槽槽底的方向运动,当弹性卡块位于前侧升降杆外侧的部分卡设在卡槽内时,前侧升降杆保持静止状态,当弹性卡块位于后侧升降杆外侧的部分卡设在卡槽内时,后侧升降杆保持静止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扶手箱及中央通道一体化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卡块采用球形卡块,卡槽为圆形通槽,卡块弹性驱动装置采用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扶手箱及中央通道一体化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侧升降杆定位孔的纵截面为直角梯形,且前侧升降杆定位孔的开口为圆形,前侧升降杆为原柱形,前侧升降杆定位孔的开口的直径大于前侧升降杆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扶手箱及中央通道一体化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扶手箱顶盖连接框的左右两侧顶面分别设置有滑槽,扶手箱顶盖本体的底部对应设置有滑块,扶手箱顶盖本体与扶手箱顶盖连接框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扶手箱及中央通道一体化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扶手箱顶盖本体的上表面为弧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扶手箱及中央通道一体化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扶手箱顶盖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有柔性材料层,柔性材料层的上表面设置有皮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扶手箱及中央通道一体化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侧板、右侧板和后侧板的外表面均设置有皮革。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扶手箱及中央通道一体化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外表面还设置有上部开口的收纳袋。
CN201821005978.7U 2018-06-28 2018-06-28 一种汽车扶手箱及中央通道一体化保护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3600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05978.7U CN208360067U (zh) 2018-06-28 2018-06-28 一种汽车扶手箱及中央通道一体化保护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05978.7U CN208360067U (zh) 2018-06-28 2018-06-28 一种汽车扶手箱及中央通道一体化保护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60067U true CN208360067U (zh) 2019-01-11

Family

ID=64927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05978.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360067U (zh) 2018-06-28 2018-06-28 一种汽车扶手箱及中央通道一体化保护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600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54476A (zh) 用于车辆的中央控制台扶手组件
CN208360067U (zh) 一种汽车扶手箱及中央通道一体化保护罩
CN100411942C (zh) 小型车
EP3072745B1 (en) Vehicle storage assembly
CN104271402A (zh) 杂物箱
CN109109706B (zh) 带有多功能扶手的汽车座椅
CN110065444B (zh) 汽车扶手箱和汽车
JP2012224237A (ja) スマートフォンの取付構造
CN211308325U (zh) 多功能汽车前中央扶手
CN210526426U (zh) 一种翻转式车载显示器
CN210591527U (zh) 具有随停功能的副仪表板滑动式扶手箱
CN207449715U (zh) 用于车辆的杯槽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KR102557232B1 (ko) 차량용 콘솔 어셈블리
KR20040021034A (ko) 차량의 센터콘솔 암레스트
CN102285322A (zh) 车辆用座椅
CN100465027C (zh) 驾驶员手臂依托架
CN115139885B (zh) 扶手结构和机动车
KR20200011158A (ko) 차량의 기기 거치형 콘솔 암레스트
CN111688587A (zh) 一种对开式扶手箱
CN110758200A (zh) 一种多功能汽车前中央扶手
CN211422248U (zh) 一种铰链组件和汽车后备箱
CN215621581U (zh) 用于车辆的头枕组件以及车辆
EP1883550B1 (en) Sun visor device
JP2015009576A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209159502U (zh) 用于车辆的扶手箱及具有其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111

Termination date: 2021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