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25571U - 可旋转不翻沉船 - Google Patents

可旋转不翻沉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25571U
CN208325571U CN201820052805.4U CN201820052805U CN208325571U CN 208325571 U CN208325571 U CN 208325571U CN 201820052805 U CN201820052805 U CN 201820052805U CN 208325571 U CN208325571 U CN 2083255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rotating
cabin
cargo
rotating dis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5280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建
邓雪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005280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255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255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2557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3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in transportation, e.g. on roads, waterways or railways

Landscapes

  • Ship Loading And Unloa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旋转不翻沉船,包括船壳、动力舱、客货舱和控制舱;所述船壳为全封闭结构,内部旋转支撑设有客货舱和控制舱;船壳与动力舱旋转连接。本船体中船壳、客货舱、动力舱之间旋转连接,根据风浪情况船壳主动旋转,抵御风浪冲击,抗风浪能力强;当船底受损时,调整船壳中舱室的吃水改变其重心,实现船底可旋转替代,安全性高。

Description

可旋转不翻沉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旋转不翻沉船。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船只仍使用传统的船体结构,在遭遇大风大浪等极端气候情况下应对能力不足,重大的翻船、触礁沉船事故时有发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因此,船体结构的安全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起着关键作用。
现在很多船只都具有防翻沉的设计及辅助结构,但是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防翻的效果,且乘坐人员的舒适性难以保证,面对不可预知的自然环境,船只一旦超过承受极限将陷于极大的危险中。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所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壳根据风浪情况主动旋转,抗风浪能力强,船底受损可旋转替代,安全性高的不翻沉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技术方案为一种可旋转不翻沉船,包括船壳、动力舱、客货舱和控制舱;所述船壳为全封闭结构,内部旋转支撑设有客货舱和控制舱;船壳与动力舱旋转连接。
作为优化,所述控制舱前端通过旋转机构A与船壳上第一支撑凸台转动连接;旋转机构A包括第一旋转筒、第二旋转筒和第一旋转连接件;第一旋转筒、第二旋转筒和第一旋转连接件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客货舱后端通过旋转机构B与船壳上第二支撑凸台转动连接;旋转机构B包括第一旋转盘、第二旋转盘、第三旋转筒和第二旋转连接件;第一旋转盘、第二旋转盘、第三旋转筒和第二旋转连接件之间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旋转盘与第二支撑凸台之间设有第一锁止结构;所述动力舱通过旋转机构C与船壳上第二支撑凸台转动连接;旋转机构C包括第三旋转盘和第三旋转连接件;第三旋转盘和第三旋转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旋转盘与第二支撑凸台之间设有第二锁止结构;第三旋转盘与第三旋转筒之间设有第三锁止结构。
作为优化,所述动力舱与第二支撑凸台之间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固定安装在第二支撑凸台上,同时与第三旋转盘侧边转动连接;第二支撑凸台与第三旋转盘之间设有动静密封结构;动静密封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动密封环和静密封环。
作为优化,所述船壳上设有船壳舱门;动力舱上开有动力舱舱门;客货舱上设有与船壳舱门相对的客货舱舱门,同时客货舱内设有乘员舱。
作为优化,所述船壳上设有至少一组中心对称的V形底,单个V形底上设有水密舱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船体中船壳、客货舱、动力舱之间旋转连接,根据风浪情况船壳主动旋转,抵御风浪冲击,抗风浪能力强;当船底受损时,调整船壳中舱室的吃水改变其重心,实现船底可旋转替代,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C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D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船壳1,动力舱2,客货舱3,控制舱4,第一支撑凸台5,第一旋转筒6,第二旋转筒7,第一旋转连接件8,第二支撑凸台9,第一旋转盘10,第二旋转盘11,第三旋转筒12,第二旋转连接件13,第一锁止结构14,第三旋转盘15,第三旋转连接件16,第二锁止结构17,第三锁止结构18,限位结构19,动密封环20,静密封环21,船壳舱门22,客货舱舱门23,螺旋桨推进装置24,尾舵25,水密舱室26、27、28、29、30、3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如图1-图5中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可旋转不翻沉船,包括船壳1、动力舱2、客货舱3和控制舱4;动力舱2内设有螺旋桨推进装置24和尾舵25;所述船壳1为全封闭结构,内部旋转支撑设有客货舱3和控制舱4;船壳1与动力舱2旋转连接;所述控制舱4前端通过旋转机构A与船壳1上第一支撑凸台5转动连接;旋转机构A包括第一旋转筒6、第二旋转筒7和第一旋转连接件8;第一旋转筒6、第二旋转筒7和第一旋转连接件8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客货舱3后端通过旋转机构B与船壳1上第二支撑凸台9转动连接;旋转机构B包括第一旋转盘10、第二旋转盘11、第三旋转筒12和第二旋转连接件13;第一旋转盘10、第二旋转盘11、第三旋转筒12和第二旋转连接件13之间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旋转盘10与第二支撑凸台9之间设有第一锁止结构14;所述动力舱2通过旋转机构C与船壳1上第二支撑凸台9转动连接;旋转机构C包括第三旋转盘15和第三旋转连接件16;第三旋转盘15和第三旋转连接件16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旋转盘15与第二支撑凸台9之间设有第二锁止结构17;第三旋转盘15与第三旋转筒12之间设有第三锁止结构18。各连接机构之间通过滚动轴承实现转动。
当船只在无风浪或风浪较小时行驶,动力舱2与船壳1之间通过第二锁止结构17锁止连接成一体,保证推进正常行驶。客货舱3与控制舱4之间同样通过旋转结构实现相对独立的旋转,当船只遭遇大风大浪等恶劣情况时,客货舱3两端与船壳1之间的两处第一锁止结构14不锁止,动力舱2与船壳1之间的第二锁止结构17不锁止,动力舱2与客货舱3之间的第三锁止结构18锁止,动力舱2重心较低,可在船行驶时船壳1出现左倾或右倾情况下受重力作用不随船壳旋转,动力舱2与客货舱3连接成一体,不会发生转动,始终保持水平状态,仅船壳适应水流冲击而旋转,使船只抵御外界风浪条件又能整体保持平衡状态;动力舱3在船壳1发生旋转时依然能提供充足动力保证行驶稳定,客货舱3及控制舱2不随船壳1旋转从而能最大程度保证乘员的舒适性。
实施例2,所述动力舱2与第二支撑凸台9之间设有限位结构19;所述限位结构19固定安装在第二支撑凸台9上,同时与第三旋转盘15侧边转动连接;第二支撑凸台9与第三旋转盘15之间设有动静密封结构;动静密封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动密封环20和静密封环21,保证船在行驶中有良好的密封性能。
实施例3,所述船壳1上设有船壳舱门22;动力舱2上开有动力舱舱门;客货舱3上设有与船壳舱门22相对的客货舱舱门23,同时客货舱3内设有乘员舱。当船壳旋转,旋转至船壳舱门22与客货舱舱门23相对时,人员可通过舱门进入,同时人员也可通过动力舱舱门进入客货舱3内。
实施例4,所述船壳1上设有至少一组中心对称的V形底,单个V形底上设有水密舱室。如图3所示,图中为三个呈中心对称的V形底,单个V形底上分别设有两个水密舱室,当船底遭遇触礁等事故受损时,可选择船壳未受损的面代替受损的面作为船底使用。船壳1内部主要由水舱隔板分割形成26、27、28、29、30、31的6个水密舱室,当底面受损,水密舱室28和29蓄水,船壳右半侧重量逐渐增加,船壳旋转,重心逐渐由中心向右移动,船壳受重力作用将不断的调整重力中心以保持平衡状态,右半侧替代底面船底作为底部,右半侧逐渐吃水,同时调整各水舱水量完成船底替代,抵御恶劣环境,提升安全性,动力舱2、客货舱3、控制舱4因不随船壳旋转故不受影响。呈中心对称的V形底,各面都能很好的适应水流冲击而主动旋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可旋转不翻沉船,其特征在于:包括船壳(1)、动力舱(2)、客货舱(3)和控制舱(4);所述船壳(1)为全封闭结构,内部旋转支撑设有客货舱(3)和控制舱(4);船壳(1)与动力舱(2)旋转连接;
所述控制舱(4)前端通过旋转机构A与船壳(1)上第一支撑凸台(5)转动连接;旋转机构A包括第一旋转筒(6)、第二旋转筒(7)和第一旋转连接件(8);第一旋转筒(6)、第二旋转筒(7)和第一旋转连接件(8)相互固定连接;
所述客货舱(3)后端通过旋转机构B与船壳(1)上第二支撑凸台(9)转动连接;旋转机构B包括第一旋转盘(10)、第二旋转盘(11)、第三旋转筒(12)和第二旋转连接件(13);第一旋转盘(10)、第二旋转盘(11)、第三旋转筒(12)和第二旋转连接件(13)之间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旋转盘(10)与第二支撑凸台(9)之间设有第一锁止结构(14);
所述动力舱(2)通过旋转机构C与船壳(1)上第二支撑凸台(9)转动连接;旋转机构C包括第三旋转盘(15)和第三旋转连接件(16);第三旋转盘(15)和第三旋转连接件(16)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旋转盘(15)与第二支撑凸台(9)之间设有第二锁止结构(17);第三旋转盘(15)与第三旋转筒(12)之间设有第三锁止结构(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旋转不翻沉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舱(2)与第二支撑凸台(9)之间设有限位结构(19);所述限位结构(19)固定安装在第二支撑凸台(9)上,同时与第三旋转盘(15)侧边转动连接;
第二支撑凸台(9)与第三旋转盘(15)之间设有动静密封结构;动静密封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动密封环(20)和静密封环(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旋转不翻沉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船壳(1)上设有船壳舱门(22);动力舱(2)上开有动力舱舱门;客货舱(3)上设有与船壳舱门(22)相对的客货舱舱门(23),同时客货舱(3)内设有乘员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旋转不翻沉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船壳(1)上设有至少一组中心对称的V形底,单个V形底上设有水密舱室。
CN201820052805.4U 2018-01-12 2018-01-12 可旋转不翻沉船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3255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52805.4U CN208325571U (zh) 2018-01-12 2018-01-12 可旋转不翻沉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52805.4U CN208325571U (zh) 2018-01-12 2018-01-12 可旋转不翻沉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25571U true CN208325571U (zh) 2019-01-04

Family

ID=64788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52805.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325571U (zh) 2018-01-12 2018-01-12 可旋转不翻沉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255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64642B (zh) 一种海难逃生装置
CN108974274A (zh) 一种智能可调节式船舶防撞设施
CN108116635B (zh) 一种波浪自适应式应急救助艇
CN106335599A (zh) 一种挡风浪型混合动力船
CN108674603B (zh) 一种智能湖面救生船及救生方法
CN208325571U (zh) 可旋转不翻沉船
KR101790316B1 (ko) 자동 수평유지 선박
Dankowski et al. New insights into the flooding sequence of the costa Concordia accident
CN102673729A (zh) 能上翻、侧摆水翼的高速抢险救灾艇
CN205707216U (zh) 一种防沉船只
CN102390503A (zh) 海上球形密封救生艇
CN206426776U (zh) 一种潮间带海上风电水陆两栖维护交通船
CA2209039A1 (en) S.o.s. gyrosphere lifesaving capsule
CN208931600U (zh) 一种观光船
CN212243700U (zh) 一种船用无边框海底门格栅
CN216269761U (zh) 一种组合式水上列车
CN207956012U (zh) 一种单发航空螺旋桨空气船
CN106542059B (zh) 一种船舶抗翻结构
CN206604042U (zh) 一种多功能消防艇
WO2012114188A1 (en) Unsinkable rolling ships
CN204641296U (zh) 双翼外旋动力水空两栖船体
CN212828957U (zh) 一种可缓冲防撞的充气橡皮艇
CN209096929U (zh) 一种双体移动舱半潜观光游艇
CN205707149U (zh) 一种骑马式不颠覆船
CN208813487U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观光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104

Termination date: 202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