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43700U - 一种船用无边框海底门格栅 - Google Patents

一种船用无边框海底门格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43700U
CN212243700U CN202020913997.0U CN202020913997U CN212243700U CN 212243700 U CN212243700 U CN 212243700U CN 202020913997 U CN202020913997 U CN 202020913997U CN 212243700 U CN212243700 U CN 2122437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frame
grating
connecting rod
buffering
gr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1399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乔学彬
朱宝会
王伟青
毕红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erchants Jinling Shipping Wei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erchants Jinling Shipping Wei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erchants Jinling Shipping Wei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erchants Jinling Shipping Wei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1399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437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437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437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in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安装设施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船用无边框海底门格栅,其设有格栅外框和格栅内条,特征在于所述的格栅外框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两个连接侧耳,两个连接侧耳分为上连接侧耳和下连接侧耳,上连接侧耳和下连接侧耳分别设在格栅外框的上部和下部与格栅外框相连接并伸至格栅外框内侧,连接侧耳上设有连接孔,连接侧耳上设有与船体相连接的固定支架,固定支架的一端与船体相连接,固定支架的另一端伸至格栅外框的后侧面并与连接侧耳位置对应,格栅外框的下端的后侧面设有铰接组件,所述的铰接组件由U型支架、铰接件、固定座组成,具有结构简单、安装省力、操作方便、减少安装时焊接的工作量、便于水下维修和检查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船用无边框海底门格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安装设施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结构简单、安装省力、操作方便、减少安装时焊接的工作量、便于水下维修和检查的船用无边框船底吸入格栅。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当一艘船舶在正常航行时,为保持动力和推进系统的正常运转,需要从外部吸入海(江河)水对内部设备进行冷却。其从船底吸水的位置必须设置船底吸入格栅。由于船舶航行区域水质水况的影响,船底吸入格栅位置经常需要检查和维护,以保证船舶正常运行的安全。
原有的CB/T615-1995船底吸入格栅标准,其为边框和格栅分体式设计,在边框安装时需要大量的焊接工作。并且焊接完后又需将超出船体外板的边框打磨去除,安装使用后又不便于开启和维修,而且由于很多船舶的海底门所在位置船体外板线型非常大,而带100mm厚的边框无法压制,导致边框焊接后,内部格栅与原有船体外板不贴合,在船舶正常运行时产生不必要的阻力,增加船舶的燃料消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省力、操作方便、减少安装时焊接的工作量、便于水下维修和检查的船用无边框船底吸入格栅。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船用无边框船底吸入格栅,设有格栅外框和格栅内条,格栅内条均布在格栅外框内侧并与格栅外框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格栅外框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两个连接侧耳,两个连接侧耳分为上连接侧耳和下连接侧耳,上连接侧耳和下连接侧耳分别设在格栅外框的上部和下部与格栅外框相连接并伸至格栅外框内侧,所述的连接侧耳上设有连接孔,连接侧耳上设有与船体相连接的固定支架,固定支架的一端与船体相连接,固定支架的另一端伸至格栅外框的后侧面并与连接侧耳位置对应,固定支架上设有与连接侧耳上的连接孔位置相同的通孔,通孔内设有螺栓,固定支架通过螺栓与连接侧耳相连接实现格栅与船体的连接,所述的格栅外框的下端的后侧面设有铰接组件,所述的铰接组件由U型支架、铰接件、固定座组成,所述的U型支架的由上连接杆、中部连接杆和下连接杆组成,所述的上连接杆的前端通过铰接件与格栅外框的下端相铰接,上连接杆的后端与中部连接杆的上端相连接,中部连接杆的下端与下连接杆的后端相连接,下连接杆的前端通过铰接件与固定座相铰接,通过固定座固定在船体海底门下方的内侧壁上,格栅外框与连接在船体上的固定支架连接后实现无边框格栅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U型支架上设有配重组件,配重组件由配重杆和配重块组成,所述的配重杆的上端与U型支架的中部连接杆相连接,配重杆的下端伸至固定座下方位置并与配重块相连接,通过配重组件辅助格栅的开启和闭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U型支架与格栅外框之间设有缓冲贴合组件,所述的缓冲贴合组件由缓冲座、缓冲凸块和缓冲挡块组成,所述的缓冲座的一端与格栅外框相连接,缓冲座的另一端与缓冲凸块相连接,所述的缓冲座的侧面经铰接件与U型支架中的上连接杆的前端侧面相铰接,所述的上连接杆的前端部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缓冲挡块,所述的缓冲座上的缓冲凸块伸至上连接杆上设有的缓冲挡块之间并由限位挡块限制格栅的最大打开角度,并通过缓冲挡块和缓冲凸块的作用使U型支架与格栅外框之间柔性连接,保证格栅外框与船体的海底门开口处的紧密配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缓冲座与U型支架转动角度为26°,保证格栅外框与船体海底门开口贴合同时也防止开启角度过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铰接件为铰链,实现两部件之间相互铰接的部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固定支架设为Z字型,Z字型的固定支架的一端与船体的前侧壁相连接,Z字型的固定支架的另一端伸至格栅外框的后侧面与连接侧耳相连接,Z字型的固定支架增大了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由于所述的格栅外框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两个连接侧耳,两个连接侧耳分为上连接侧耳和下连接侧耳,上连接侧耳和下连接侧耳分别设在格栅外框的上部和下部与格栅外框相连接并伸至格栅外框内侧,所述的连接侧耳上设有连接孔,连接侧耳上设有与船体相连接的固定支架,固定支架的一端与船体相连接,固定支架的另一端伸至格栅外框的后侧面并与连接侧耳位置对应,固定支架上设有与连接侧耳上的连接孔位置相同的通孔,通孔内设有螺栓,固定支架通过螺栓与连接侧耳相连接实现格栅与船体的连接,所述的格栅外框的下端的后侧面设有铰接组件,所述的铰接组件由U型支架、铰接件、固定座组成,所述的U型支架的由上连接杆、中部连接杆和下连接杆组成,所述的上连接杆的前端通过铰接件与格栅外框的下端相铰接,上连接杆的后端与中部连接杆的上端相连接,中部连接杆的下端与下连接杆的后端相连接,下连接杆的前端通过铰接件与固定座相铰接,通过固定座固定在船体海底门下方的内壁上,格栅外框与连接在船体上的固定支架连接后实现无边框格栅的安装,所述的U型支架上设有配重组件,配重组件由配重杆和配重块组成,所述的配重杆的上端与U型支架的中部连接杆相连接,配重杆的下端伸至固定座下方位置并与配重块相连接,通过配重组件辅助格栅的开启和闭合,所述的U型支架与格栅外框之间设有缓冲贴合组件,所述的缓冲贴合组件由缓冲座、缓冲凸块和缓冲挡块组成,所述的缓冲座的一端与格栅外框相连接,缓冲座的另一端与缓冲凸块相连接,所述的缓冲座的侧面经铰接件与U型支架中的上连接杆的前端侧面相铰接,所述的上连接杆的前端部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缓冲挡块,所述的缓冲座上的缓冲凸块伸至上连接杆上设有的缓冲挡块之间并在缓冲挡块之间限制移动,通过缓冲挡块和缓冲凸块的作用使U型支架与格栅外框之间柔性连接,保证格栅外框与船体的海底门开口配合,所述的缓冲座与U型支架转动角度为26°,保证格栅外框与船体海底门开口贴合同时也防止开口过大,所述的铰接件为铰链,实现两部件之间相互铰接的部件,所述的固定支架设为Z字型,Z字型的固定支架的一端与船体的前侧壁相连接,Z字型的固定支架的另一端伸至格栅外框的后侧面与连接侧耳相连接,Z字型的固定支架增大了连接的稳定性,具有结构简单、安装省力、操作方便、减少安装时焊接的工作量、便于水下维修和检查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2的侧面视图。
图3是图2中A部的固定支架与连接侧耳的连接关系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缓冲贴合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所示,一种船用无边框船底吸入格栅,设有格栅外框1和格栅内条2,格栅内条2均布在格栅外框1内侧并与格栅外框1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格栅外框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两个连接侧耳,两个连接侧耳分为上连接侧耳3和下连接侧耳4,上连接侧耳3和下连接侧耳4分别设在格栅外框1的上部和下部与格栅外框1相连接并伸至格栅外框1内侧,所述的连接侧耳上设有连接孔,连接侧耳上设有与船体相连接的固定支架5,固定支架5的一端与船体相连接,固定支架5的另一端伸至格栅外框1的后侧面并与连接侧耳位置对应,固定支架5上设有与连接侧耳上的连接孔位置相同的通孔,通孔内设有螺栓6,固定支架5通过螺栓6和螺母与连接侧耳相连接实现格栅与船体的连接,所述的格栅外框1的下端的后侧面设有铰接组件,所述的铰接组件由U型支架7、铰接件8、固定座9组成,所述的U型支架7的由上连接杆、中部连接杆和下连接杆组成,所述的上连接杆的前端通过铰接件8与格栅外框1的下端相铰接,上连接杆的后端与中部连接杆的上端相连接,中部连接杆的下端与下连接杆的后端相连接,下连接杆的前端通过铰接件8与固定座9相铰接,通过固定座9固定在船体海底门开口下方的内壁上,格栅外框1与连接在船体上的固定支架5连接后实现无边框格栅的安装,所述的U型支架7上设有配重组件,配重组件由配重杆10和配重块11组成,所述的配重杆10的上端与U型支架7的中部连接杆相连接,配重杆10的下端伸至固定座9下方位置并与配重块11相连接,通过配重组件辅助格栅的开启和闭合,所述的U型支架7与格栅外框1之间设有缓冲贴合组件,所述的缓冲贴合组件15由缓冲座12、缓冲凸块13和缓冲挡块14组成,所述的缓冲座12的一端与格栅外框1相连接,缓冲座12的另一端与缓冲凸块13相连接,所述的缓冲座12的侧面经铰接件8与U型支架7中的上连接杆的前端侧面相铰接,所述的上连接杆的前端部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缓冲挡块14,所述的缓冲座12上的缓冲凸块13伸至上连接杆上设有的缓冲挡块14之间并在缓冲挡块14之间限制移动,通过缓冲挡块14和缓冲凸块13的作用使U型支架7与格栅外框1之间柔性连接,保证格栅外框1与船体的海底门开口配合,所述的缓冲座12与U型支架7转动角度为26°,保证格栅外框1与船体的海底门开口贴合同时也防止开口过大,所述的铰接件8为铰链,实现两部件之间相互铰接的部件,所述的固定支架5设为Z字型,Z字型的固定支架5的一端与船体的前侧壁相连接,Z字型的固定支架5的另一端伸至格栅外框1的后侧面与连接侧耳相连接,Z字型的固定支架5增大了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将固定支架5分别连接在船体的海底门开口内侧的四个与连接侧耳相对应的位置处,然后将格栅外框1上的连接侧耳通过螺栓6与固定支架5相连接,由于船体的侧壁一般呈流线型,会导致海底门开口边缘不在一个平面上,因此,在缓冲贴合组件15的作用下,格栅外框1可以与海底门开口相贴合连接,固定座9连接在海底门开口下方的船体内壁上,当需要打开时,打开四个螺栓6,由于U型支架7的作用,在船体外侧拉动格栅外框1使格栅绕着U型支架7转动实现格栅的打开,而且由于配重块11的作用,在检修完成后,配重块11可以方便格栅的关闭,方便再次用螺栓6对连接侧耳和固定支架5之间的连接,可以有效的解决建造过程中吸入格栅焊接安装工作量大,与船体线型无法有效匹配,需要切割打磨的问题,并且该格栅过滤效果和方便维修方面都有极大提高,本实用新型由于所述的格栅外框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两个连接侧耳,两个连接侧耳分为上连接侧耳3和下连接侧耳4,上连接侧耳3和下连接侧耳4分别设在格栅外框1的上部和下部与格栅外框1相连接并伸至格栅外框1内侧,所述的连接侧耳上设有连接孔,连接侧耳上设有与船体相连接的固定支架5,固定支架5的一端与船体相连接,固定支架5的另一端伸至格栅外框1的后侧面并与连接侧耳位置对应,固定支架5上设有与连接侧耳上的连接孔位置相同的通孔,通孔内设有螺栓6,固定支架5通过螺栓6与连接侧耳相连接实现格栅与船体的连接,所述的格栅外框1的下端的后侧面设有铰接组件,所述的铰接组件由U型支架7、铰接件8、固定座9组成,所述的U型支架7的由上连接杆、中部连接杆和下连接杆组成,所述的上连接杆的前端通过铰接件8与格栅外框1的下端相铰接,上连接杆的后端与中部连接杆的上端相连接,中部连接杆的下端与下连接杆的后端相连接,下连接杆的前端通过铰接件8与固定座9相铰接,通过固定座9固定在船体海底门开口下侧的内侧壁上,格栅外框1与连接在船体上的固定支架5连接后实现无边框格栅的安装,所述的U型支架7上设有配重组件,配重组件由配重杆10和配重块11组成,所述的配重杆10的上端与U型支架7的中部连接杆相连接,配重杆10的下端伸至固定座9下方位置并与配重块11相连接,通过配重组件辅助格栅的开启和闭合,所述的U型支架7与格栅外框1之间设有缓冲贴合组件15,所述的缓冲贴合组件15由缓冲座12、缓冲凸块13和缓冲挡块14组成,所述的缓冲座12的一端与格栅外框1相连接,缓冲座12的另一端与缓冲凸块13相连接,所述的缓冲座12的侧面经铰接件8与U型支架7中的上连接杆的前端侧面相铰接,所述的上连接杆的前端部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缓冲挡块14,所述的缓冲座12上的缓冲凸块13伸至上连接杆上设有的缓冲挡块14之间并在缓冲挡块14之间限制移动,通过缓冲挡块14和缓冲凸块13的作用使U型支架7与格栅外框1之间柔性连接,保证格栅外框1与船体的海底门开口配合,所述的缓冲座12与U型支架7转动角度为26°,保证格栅外框1与船体海底门开口贴合同时也防止开口过大,所述的铰接件8为铰链,实现两部件之间相互铰接的部件,所述的固定支架5设为Z字型,Z字型的固定支架5的一端与船体的前侧壁相连接,Z字型的固定支架5的另一端伸至格栅外框1的后侧面与连接侧耳相连接,Z字型的固定支架5增大了连接的稳定性,具有结构简单、安装省力、操作方便、减少安装时焊接的工作量、便于水下维修和检查、更准确有效的服务于各类高端船舶的建造和方便船舶后期运行过程中的维护等优点。

Claims (6)

1.一种船用无边框海底门格栅,设有格栅外框和格栅内条,格栅内条均布在格栅外框内侧并与格栅外框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格栅外框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两个连接侧耳,两个连接侧耳分为上连接侧耳和下连接侧耳,上连接侧耳和下连接侧耳分别设在格栅外框的上部和下部与格栅外框相连接并伸至格栅外框内侧,所述的连接侧耳上设有连接孔,连接侧耳上设有与船体相连接的固定支架,固定支架的一端与船体相连接,固定支架的另一端伸至格栅外框的后侧面并与连接侧耳位置对应,固定支架上设有与连接侧耳上的连接孔位置相同的通孔,通孔内设有螺栓,固定支架通过螺栓与连接侧耳相连接实现格栅与船体的连接,所述的格栅外框的下端的后侧面设有铰接组件,所述的铰接组件由U型支架、铰接件、固定座组成,所述的U型支架的由上连接杆、中部连接杆和下连接杆组成,所述的上连接杆的前端通过铰接件与格栅外框的下端相铰接,上连接杆的后端与中部连接杆的上端相连接,中部连接杆的下端与下连接杆的后端相连接,下连接杆的前端通过铰接件与固定座相铰接,通过固定座固定在船体海底门开口下侧的内侧壁上,格栅外框与连接在船体上的固定支架连接后实现无边框格栅的安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无边框海底门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型支架上设有配重组件,配重组件由配重杆和配重块组成,所述的配重杆的上端与U型支架的中部连接杆相连接,配重杆的下端伸至固定座下方位置并与配重块相连接,通过配重组件辅助格栅的开启和闭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无边框海底门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型支架与格栅外框之间设有缓冲贴合组件,所述的缓冲贴合组件由缓冲座、缓冲凸块和缓冲挡块组成,所述的缓冲座的一端与格栅外框相连接,缓冲座的另一端与缓冲凸块相连接,所述的缓冲座的侧面经铰接件与U型支架中的上连接杆的前端侧面相铰接,所述的上连接杆的前端部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缓冲挡块,所述的缓冲座上的缓冲凸块伸至上连接杆上设有的缓冲挡块之间并在缓冲挡块之间限制移动,通过缓冲挡块和缓冲凸块的作用使U型支架与格栅外框之间柔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船用无边框海底门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座与U型支架转动角度为26°。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船用无边框海底门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铰接件为铰链,实现两部件之间相互铰接的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无边框海底门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支架设为Z字型,Z字型的固定支架的一端与船体的前侧壁相连接,Z字型的固定支架的另一端伸至格栅外框的后侧面与连接侧耳相连接。
CN202020913997.0U 2020-05-27 2020-05-27 一种船用无边框海底门格栅 Active CN2122437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13997.0U CN212243700U (zh) 2020-05-27 2020-05-27 一种船用无边框海底门格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13997.0U CN212243700U (zh) 2020-05-27 2020-05-27 一种船用无边框海底门格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43700U true CN212243700U (zh) 2020-12-29

Family

ID=73976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13997.0U Active CN212243700U (zh) 2020-05-27 2020-05-27 一种船用无边框海底门格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4370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79712A (zh) * 2022-02-10 2022-04-22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海底门格栅装置、压载水系统及冷却水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79712A (zh) * 2022-02-10 2022-04-22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海底门格栅装置、压载水系统及冷却水系统
CN114379712B (zh) * 2022-02-10 2023-01-20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海底门格栅装置、压载水系统及冷却水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243700U (zh) 一种船用无边框海底门格栅
CN201587520U (zh) 小水线面双体船的箱体矩阵的船体结构
CN210212660U (zh) 一种新型抗风浪船
CN206426775U (zh) 一种轻型高速轮式两栖车车体
CN205499253U (zh) 船舶主机舱口盖
CN201587530U (zh) 设置中心开启水密门的小水线面双体船
US1786997A (en) Marine propulsion
CN205440803U (zh) 一种外张型可开合舭龙骨
CN213323628U (zh) 一种井式安装的全回转舵桨
CN204473116U (zh) 一种小尾鳍与螺旋桨轴支架的组合结构
CN208198739U (zh) 舷墙连接结构
CN111348168A (zh) 一种防倒车吸空浅吃水螺旋桨船流道拦水板及其安装方法
CN215155558U (zh) 基于清漂船舶的全回转舵桨安装结构
CN109616990A (zh) 一种多用途电气连接保护装置
CN201981965U (zh) 一种半潜平台上船体防火门的安装门孔
CN212556734U (zh) 减振降噪装置及侧向推进设备及船舶
CN216660238U (zh) 一种改进型抗浪船舶结构
CN219790439U (zh) 一种伸出长度可调的船用尾插板
CN214729480U (zh) 一种导水型单边敞口型锚穴
CN102390483B (zh) 用于船舶系泊试验的装置
CN116080816B (zh) 一种支柱体可调门式小水线面双体船及其使用方法
CN218877511U (zh) 一种船舶设备安装用预装支架
CN212289618U (zh) 一种特种发动机运输车
CN215904680U (zh) 一种通过倾斜甲板连接的尾部甲板下沉式vlcc船
CN213705724U (zh) 一种浮桶式游览观光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