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12939U - 一种用于餐厨废弃物的物料烘干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餐厨废弃物的物料烘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12939U
CN208312939U CN201820502616.2U CN201820502616U CN208312939U CN 208312939 U CN208312939 U CN 208312939U CN 201820502616 U CN201820502616 U CN 201820502616U CN 208312939 U CN208312939 U CN 2083129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ying
side wall
upper cover
stirring rod
dry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50261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星学
于学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YIMAI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IMAI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IMAI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IMAI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50261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129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129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129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餐厨废弃物的物料烘干装置,包括:一个烘干箱体,烘干箱体具有一个底面和侧壁,底面的形状为两个相交的圆形,侧壁的底部和底面的外缘连接,侧壁形成一个双桶形的烘干区域;一个上盖,上盖与烘干箱体的侧壁顶端连接,上盖设置有与烘干箱体内部连通的进料法兰;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设置在上层上的动力组件、至少一个伸入烘干箱体内部的搅拌棒组件;及加热机构,加热机构设置在烘干箱体的下方,与底面接触。本实用新型采用双桶双层烘干装置,增加了蒸汽加热烘干的方式,蒸汽加热效果好,成本低,使用方便。使得有蒸汽条件的用户增加了更多的选择,降低了设备使用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餐厨废弃物的物料烘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厨垃圾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餐厨废弃物的物料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餐厨垃圾是指家庭、学校、机关、公共食堂以及餐饮行业的食物废料、餐饮剩余物、食品加工废料及不可再食用的动植物油脂和各类油水混合物,是城市生活垃圾的一部分。餐厨垃圾较之其他垃圾,具有水分、有机物、油脂及盐分含量高,易腐烂发臭、营养元素丰富等特点。由于高含水率,餐厨垃圾不能满足垃圾焚烧的发热量要求(不低于5000kJ/kg),也不宜直接填埋,而焚烧和填埋又会造成有机物的大量浪费。同时由于餐厨垃圾所派生的“垃圾猪”、“潲水油”等除小部分混入生活垃圾填埋外,大量餐厨垃圾进入二级市场,对人体健康构成极大的潜在威胁,因此,餐厨垃圾的处理处置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目前餐厨垃圾处理手段包括烘干装置,其原理是对餐厨垃圾进行加热促使其所含水分蒸发,从而使得餐厨垃圾达到焚烧或填埋处理的需要。但是目前常用的餐厨垃圾烘干装置为单桶单层加热。所以目前亟需一种更为高效的餐厨垃圾烘干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餐厨废弃物的物料烘干装置,包括:一个烘干箱体,所述烘干箱体具有一个底面和侧壁,所述底面的形状为两个相交的圆形,所述侧壁的底部和所述底面的外缘连接,所述侧壁形成一个双桶形的烘干区域;一个上盖,所述上盖与所述烘干箱体的侧壁顶端连接,所述上盖设置有与所述烘干箱体内部连通的进料法兰;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层上的动力组件、至少一个伸入所述烘干箱体内部的搅拌棒组件;及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机构设置在所述烘干箱体的下方,与所述底面接触。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所述物料烘干装置中,所述侧壁内具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环绕所述烘干区域设置的内层,环绕所述内层设置的循环管,环绕所述循环管外侧设置的集气腔,环绕所述集气腔外侧设置的外层。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所述物料烘干装置中,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层外部的进气接头和排气接头,所述进气接头和所述排气接头与所述集气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所述物料烘干装置中,进一步包括与所述进气接头及所述排气接头相连的真空泵。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所述物料烘干装置中,所述上盖设置一个以上与所述侧壁相连的固定件,所述上盖的内部具有保温层。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所述物料烘干装置中,所述动力组件包括一驱动装置及至少一组传动齿轮;所述搅拌棒组件包括一根传动主轴、至少一根中部搅拌棒及一个底部搅拌棒;所述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轴和所述传动齿轮相连,所述传动主轴的上端和一传动齿轮同轴设置,所述传动主轴通过所述上盖中的通孔伸入所述烘干箱体内,至少一个所述中部搅拌棒和所述传动主轴的中部垂直连接,所述底部搅拌棒和所述传动主轴的底部垂直相连;所述中部搅拌棒和所述底部搅拌棒与所述底面平行。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所述物料烘干装置中,所述加热机构包括一个用于填充导热油的导热腔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导热腔体内部的一组以上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的接头设置在所述加热机构的外部。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所述物料烘干装置中,进一步包括与所述接头相连的连接管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双桶双层烘干装置,增加了蒸汽加热烘干的方式,蒸汽加热效果好,成本低,使用方便。使得有蒸汽条件的用户增加了更多的选择,降低了设备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物料烘干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物料烘干装置的A-A面剖视图。
图1和图2中,1-底面,2-侧壁,3-上盖,4-进料法兰,5-加热机构,21-内层,22-循环管,23-集气腔,24-外层,25-进气接头,26-排气接头,31-固定件,32-保温层,6-驱动装置,7-传动齿轮,8-传动主轴,9-中部搅拌棒,10-底部搅拌棒,51-导热腔体,52-加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餐厨废弃物的物料烘干装置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而仍然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餐厨废弃物的物料烘干装置包括:一个烘干箱体、一个上盖3、搅拌机构和加热机构5。烘干箱体具有一个底面1和侧壁2,底面1的形状为两个相交的圆形,侧壁2的底部和底面1的外缘连接,侧壁2形成一个双桶形的烘干区域;上盖3与烘干箱体的侧壁2顶端连接,上盖3设置有与烘干箱体内部连通的进料法兰4;搅拌机构包括设置在上盖3上的动力组件、至少一个伸入烘干箱体内部的搅拌棒组件;加热机构5设置在烘干箱体的下方,与底面1接触。
参见图2,侧壁2内具有空腔,空腔内设置有:环绕烘干区域设置的内层21,环绕内层21设置的循环管22,环绕循环管22外侧设置的集气腔23,环绕集气腔23外侧设置的外层24。外层24的外部设置有进气接头25和排气接头26,进气接头25和排气接头26与集气腔23连通,通过在进气接头25和排气接头26设置真空泵,可透过循环管22从双桶形烘干区域中抽离餐厨垃圾所蒸发出的高温水蒸气。
参见图2,上盖3设置一个以上与侧壁2相连的固定件31,上盖3的内部具有保温层32。保温层32与侧壁2共同起到对烘干区域进行保温的作用,达到烘干区域保持高温的目的,保证餐厨垃圾的烘干效率。
参见图1和图2,动力组件包括一驱动装置7及两组传动齿轮,每个搅拌棒组件包括一根传动主轴8、两根中部搅拌棒9及一个底部搅拌棒10;驱动装置7的动力输出轴和传动齿轮相连,传动主轴8的上端和一传动齿轮同轴设置,传动主轴8通过上盖3中的通孔伸入烘干箱体内,两个中部搅拌棒9和传动主轴8的中部垂直连接,底部搅拌棒10和传动主轴8的底部垂直相连;中部搅拌棒9和底部搅拌棒10与底面1平行。驱动装置7的动力输出轴驱动传动齿轮旋转,进而带动传动主轴8在烘干区域内部同轴旋转,与传动主轴8同步旋转的中部搅拌棒9和底部搅拌棒10快速搅拌餐厨垃圾,提高垃圾的烘干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物料烘干装置中,加热机构5包括一个用于填充导热油的导热腔体51以及设置在导热腔体51内部的一组以上加热管52,加热管52的接头设置在加热机构5的外部,接头和连接管路对接。加热管52可以为蒸汽加热管52或电加热管52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两者的结合。
当使用蒸汽加热方式时,高温蒸汽通过连接管路从加热管52的一端进入加热管52,在加热管52中循环后从另一端排出,通过加热导热油从而加热底面1对餐厨垃圾进行烘干,随着高温蒸汽不断地进入加热管52进行循环,就能实现对物料的烘干目的。进一步地,采用加热管52加热时,烘干区域内会产生了大量的高温水蒸气,真空泵会把这部分高温水蒸气的热能利用循环管22收集起来输送到集气腔23内中,利用回收来的高温水蒸气连通至加热管52相连的连接管路中,利用收集到的高温水蒸气对烘干筒进行加热,直至物料达到所需的湿度而止,节省了大量的能源。
使用电加热方式进行烘干处理时,利用电加热管52对导热油进行加热,从而加热底面1对餐厨垃圾进行烘干。优选地,在电加热的同事,利用真空泵抽取集气腔23内的空气,使得侧壁2内形成真空环境,达到对烘干区域进行保温的目的。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实用新型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内容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用于餐厨废弃物的物料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烘干箱体,所述烘干箱体具有一个底面(1)和侧壁(2),所述底面(1)的形状为两个相交的圆形,所述侧壁(2)的底部和所述底面(1)的外缘连接,所述侧壁(2)形成一个双桶形的烘干区域;
一个上盖(3),所述上盖(3)与所述烘干箱体的侧壁(2)顶端连接,所述上盖(3)设置有与所述烘干箱体内部连通的进料法兰(4);
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上盖(3)上方的动力组件、至少一个伸入所述烘干箱体内部的搅拌棒组件;及
加热机构(5),所述加热机构(5)设置在所述烘干箱体的下方,与所述底面(1)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2)内具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环绕所述烘干区域设置的内层(21),环绕所述内层(21)设置的循环管(22),环绕所述循环管(22)外侧设置的集气腔(23),环绕所述集气腔(23)外侧设置的外层(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料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层(24)外部的进气接头(25)和排气接头(26),所述进气接头(25)和所述排气接头(26)与所述集气腔(23)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料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与所述进气接头(25)及所述排气接头(26)相连的真空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3)设置一个以上与所述侧壁(2)相连的固定件(31),所述上盖(3)的内部具有保温层(3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包括一驱动装置(7)及至少一组传动齿轮;所述搅拌棒组件包括一根传动主轴(8)、至少一根中部搅拌棒(9)及一个底部搅拌棒(10);所述驱动装置(7)的动力输出轴和所述传动齿轮相连,所述传动主轴(8)的上端和一传动齿轮同轴设置,所述传动主轴(8)通过所述上盖(3)中的通孔伸入所述烘干箱体内,至少一个所述中部搅拌棒(9)和所述传动主轴(8)的中部垂直连接,所述底部搅拌棒(10)和所述传动主轴(8)的底部垂直相连;所述中部搅拌棒(9)和所述底部搅拌棒(10)与所述底面(1)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机构(5)包括一个用于填充导热油的导热腔体(51)以及设置在所述导热腔体(51)内部的一组以上加热管(52),所述加热管(52)的接头设置在所述加热机构(5)的外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料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与所述接头相连的连接管路。
CN201820502616.2U 2018-04-10 2018-04-10 一种用于餐厨废弃物的物料烘干装置 Active CN2083129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02616.2U CN208312939U (zh) 2018-04-10 2018-04-10 一种用于餐厨废弃物的物料烘干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02616.2U CN208312939U (zh) 2018-04-10 2018-04-10 一种用于餐厨废弃物的物料烘干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12939U true CN208312939U (zh) 2019-01-01

Family

ID=64719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502616.2U Active CN208312939U (zh) 2018-04-10 2018-04-10 一种用于餐厨废弃物的物料烘干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1293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49407A (zh) * 2019-01-08 2019-06-07 上海艺迈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螺旋挤压型餐厨废弃物处理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49407A (zh) * 2019-01-08 2019-06-07 上海艺迈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螺旋挤压型餐厨废弃物处理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253676U (zh) 污泥干化加焚烧装置
CN103483014B (zh) 餐厨厨余垃圾资源化干燥处理系统
CN104941986B (zh) 一种有机垃圾连续性烘干装置
CN101216242A (zh) 餐厨垃圾干化装置及方法
CN106565293B (zh) 城市居民家庭厨余垃圾循环利用系统及方法
CN206882391U (zh)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成套设备
CN106734060B (zh) 一种有机废弃物无氧热解处理装置
CN208312939U (zh) 一种用于餐厨废弃物的物料烘干装置
CN206139634U (zh) 一种生活垃圾处理系统
CN205372563U (zh) 一种可燃垃圾处理装置
CN208091124U (zh) 一种用于餐厨废弃物处理的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111664455B (zh) 一种垃圾处理系统
CN104094988B (zh) 一种应用生物质气化技术的食品烘烤装置及工艺
CN206215655U (zh) 一种改进型的环保厨余处理系统
CN203187509U (zh) 一种污泥干燥装置
CN104296504B (zh) 一种餐厨垃圾的微波干燥灭菌与防潮存储装置
CN207581687U (zh) 基于物联网的沼渣有机肥生产系统
CN110307707A (zh) 用于水产品加工的干燥机
CN105716408A (zh) 一种低温饲料烘干机
CN209584345U (zh) 一种便于抽气的废电池处理装置
CN208414403U (zh) 一种脱水烘干发酵装置
CN205079445U (zh) 一种高效生物质直燃炉
CN207619331U (zh) 一种综合资源再生多联产循环炉装置
CN106635225A (zh) 一种污泥与秸秆协同无害化处理系统
CN203413938U (zh) 原生有机垃圾集成处理机的干燥箱加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