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08905U - 一种网带退火炉的冷却区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网带退火炉的冷却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08905U
CN208308905U CN201820737358.6U CN201820737358U CN208308905U CN 208308905 U CN208308905 U CN 208308905U CN 201820737358 U CN201820737358 U CN 201820737358U CN 208308905 U CN208308905 U CN 2083089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cooling section
track plates
furnace body
changeover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3735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刚
傅海东
陶永丰
邹庆华
杨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AILIANG COPPER INDUSTRY Co Ltd
Zhejiang Haili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AILIANG COPPER INDUSTRY Co Ltd
Zhejiang Haili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AILIANG COPPER INDUSTRY Co Ltd, Zhejiang Haili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AILIANG COPPER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73735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089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089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089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 Treatments In General, Especially Conveying And Coo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网带退火炉的冷却区结构,属于退火炉领域,包括沿送料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冷却区段、通气过渡段和第二冷却区段,第一冷却区段和第二冷却区段之间通过通气过渡段连接,通气过渡段用于通入保护气体,第一冷却区段和第二冷却区段均与通气过渡段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冷却区段和第二冷却区段分别控制冷却效率,使得整个冷却区结构的冷却能力能够进行分段调节,使得整个冷却区结构的冷却能力均匀性可控。

Description

一种网带退火炉的冷却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网带退火炉的冷却区结构,属于退火炉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冷却区长度有限,冷却能力不足,生产出的管材容易产生变形。而随意加长冷却区又极易产生冷却不均的情况发生,同样无法管材的生产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网带退火炉的冷却区结构,具有更好的冷却能力。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网带退火炉的冷却区结构,包括沿送料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冷却区段、通气过渡段和第二冷却区段,第一冷却区段和第二冷却区段之间通过通气过渡段连接,通气过渡段用于通入保护气体,第一冷却区段和第二冷却区段均与通气过渡段连通;所述第一冷却区段包括第一冷却炉体和设置于第一冷却炉体上的第一冷却炉盖,第一冷却炉盖上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炉盖入水管和第一炉盖出水管,第一冷却炉体上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炉体入水管和第一炉体出水管,第二冷却区段包括第二冷却炉体和设置于第二冷却炉体上的第二冷却炉盖,第二冷却炉盖上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二炉盖入水管和第二炉盖出水管,第二冷却炉体上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二炉体入水管和第二炉体出水管,通气过渡段连通有保护气体管,保护气体管中设置有气体流量计。
第一冷却区段和第二冷却区段变相延长了现有的冷却段长度,提升了冷却能力。同时从位于第一冷却区段和第二冷却区段之间的通气过渡段输送保护气体,使得保护气体能够从整个冷却区结构中间向两侧进行分散,以使得保护气体充分布满整个冷却区结构,发挥保护效果。此外通过第一冷却区段和第二冷却区段分别控制冷却效率,使得整个冷却区结构的冷却能力能够进行分段调节,使得整个冷却区结构的冷却能力均匀性可控。
本实用新型所述网带退火炉的冷却区结构还包括支撑架台,第一冷却区段、通气过渡段和第二冷却区段均设置于支撑架台的上方,第一冷却区段和通气过渡段固定,通气过渡段与第二冷却区段固定,第一冷却区段与第二冷却区段均为冷却段,冷却段上设置有活动件,支撑架台上设置有与活动件相匹配的活动轨,活动件活动式安装在活动轨中。
本实用新型所述活动轨包括一号轨道板和二号轨道板,支撑架台的上表面水平,一号轨道板和二号轨道板均相对支撑架台的上表面倾斜设置,一号轨道板的上侧边与二号轨道板的上侧边固定,一号轨道板的下侧边与二号轨道板的下侧边均固定在支撑架台的上表面上,一号轨道板的上部和二号轨道板的上部形成滚动凸台,活动件为滚轮,滚轮转动式安装在冷却段上,滚轮沿送料方向设置,滚轮的外圆中间向内凹陷形成槽口,滚动凸台设置于槽口中,滚轮滚动式安装在滚动凸台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冷却段上固定安装有滚轮架,滚轮架包括内支架板、外支架板和水平支架板,内支架板和外支架板相互平行且均竖直设置,水平支架板水平设置,内支架板的顶部和外支架板的顶部通过水平支架板固定,滚轮转动式安装于内支架板的底部和外支架板的底部之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内支架板的底部和外支架板的底部之间设置有转轴,转轴上固定有两个限位块,两个限位块分别贴合在内支架板上和外支架板上,转轴通过限位块固定在内支架板和外支架板之间,转轴沿滚轮的轴向设置,滚轮转动式安装在转轴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撑架台的上表面水平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位于一号轨道板和二号轨道板之间,且一号轨道板和二号轨道板均相切于支撑杆。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冷却区结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冷却区结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冷却区结构工作状态右视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下文描述中,出现诸如术语“内”、“外”、“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的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方便描述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见图1-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带退火炉的冷却区结构,包括支撑架台6,以及沿送料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冷却区段1、通气过渡段2和第二冷却区段3,第一冷却区段1和第二冷却区段3之间通过通气过渡段2连接。管件沿送料方向依次经过第一冷却区段1、通气过渡段2和第二冷却区段3,在第一冷却区段1和第二冷却区段3对管件进行冷却,其中第一冷却区段1和第二冷却区段3的长度可以相同,本实施例中第一冷却区段1和第二冷却区段3长度均为5800mm。
第一冷却区段1和第二冷却区段3均与通气过渡段2连通,通气过渡段2连通有保护气体管5,保护气体管5中设置有气体流量计4。保护气体管5内通入保护气体,从而输送到通气过渡段2中,送入通气过渡段2中的保护气体分别向通气过渡段2两端的第一冷却区段1内和第二冷却区段3内进行输送。
第一冷却区段1包括第一冷却炉体11和设置于第一冷却炉体11上的第一冷却炉盖12。第一冷却炉盖12将第一冷却炉体11的顶部封闭。
第一冷却炉盖12上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炉盖入水管121和第一炉盖出水管122。第一炉盖入水管121和第一炉盖出水管122工作时外接水管通入循环冷却水。第一冷却炉体11上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炉体入水管111和第一炉体出水管112,第一炉体入水管111和第一炉体出水管112工作时外接水管通入循环冷却水,从而实现第一冷却区段1内部的冷却作用。
第二冷却区段3包括第二冷却炉体31和设置于第二冷却炉体31上的第二冷却炉盖32。第二冷却炉盖32将第二冷却炉体31的顶部封闭。
第二冷却炉盖32上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二炉盖入水管321和第二炉盖出水管322。第二炉盖入水管321和第二炉盖出水管322工作时外接水管通入循环冷却水。第二冷却炉体31上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二炉体入水管311和第二炉体出水管312,第二炉体入水管311和第二炉体出水管312工作时外接水管通入循环冷却水,从而实现第二冷却炉盖32内部的冷却作用。
第一冷却区段1和第二冷却区段3变相延长了现有的冷却段长度,提升了冷却能力。同时从位于第一冷却区段1和第二冷却区段3之间的通气过渡段2输送保护气体,使得保护气体能够从整个冷却区结构中间向两侧进行分散,以使得保护气体充分布满整个冷却区结构,发挥保护效果。此外通过第一冷却区段1和第二冷却区段3分别控制冷却效率,使得整个冷却区结构的冷却能力能够进行分段调节,使得整个冷却区结构的冷却能力均匀性可控。
作为优选,第一冷却区段1和通气过渡段2固定,通气过渡段2与第二冷却区段3固定。
第一冷却区段1、通气过渡段2和第二冷却区段3均设置于支撑架台6的上方,支撑架台6的上表面水平。第一冷却区段1与第二冷却区段3均为冷却段,冷却段上设置有活动件,支撑架台6上设置有活动轨7,活动件活动式安装在活动轨7中,活动件和活动轨7相互配合,从而使得冷却段能够在支撑架台6上进行活动。
作为优选,活动轨7包括一号轨道板71和二号轨道板72,一号轨道板71和二号轨道板72均相对支撑架台6的上表面倾斜设置。其中,一号轨道板71的上侧边与二号轨道板72的上侧边固定,一号轨道板71的下侧边与二号轨道板72的下侧边均固定在支撑架台6的上表面上,使得一号轨道板71的上部和二号轨道板72的上部形成滚动凸台。
作为优选,活动件为滚轮8,滚轮8转动式安装在冷却段上。滚轮8沿送料方向设置,对应的,滚动凸台也是沿送料方向设置。
滚轮8的外圆中间向内凹陷形成槽口81,滚动凸台设置于槽口81中,滚轮8滚动式安装在滚动凸台上。滚轮8在滚动凸台上滚动,从而带动冷却段在滚动凸台所在允许移动范围内相对支撑架台6沿送料方向的移动。
冷却段上固定安装有滚轮架9。具体的,滚轮架9包括内支架板91、外支架板92和水平支架板93,内支架板91和外支架板92相互平行且均竖直设置,水平支架板93水平设置。内支架板91的上部在冷却段内,外支架板92在冷却段外。内支架板91的顶部和外支架板92的顶部通过水平支架板93固定,水平支架板93贯穿冷却段侧壁。滚轮8转动式安装于内支架板91的底部和外支架板92的底部之间。滚轮8通过滚轮架9实现与冷却段的送料方向的同步运动。
滚轮8与滚轮架9之间的相对转动方式如下:在内支架板91的底部和外支架板92的底部之间设置转轴10。转轴10沿滚轮8的轴向设置,滚轮8转动式安装在转轴10上,进而实现滚轮8转动式安装在内支架板91的底部和外支架板92的底部之间。
转轴10上固定有两个限位块101。两个限位块101分别贴合在内支架板91的内壁上和外支架板92的外壁上。外支架板92的外壁为外支架板92远离滚轮8的侧壁,内支架板91的内壁为内支架板91远离滚轮8的侧壁。
转轴10通过限位块101固定在内支架板91和外支架板92之间,从而通过限位块101实现转轴10与滚轮架9之间的固定。
此外由于冷却段重力下压滚动凸台,容易造成滚动凸台形变,影响冷却段运动,因此在支撑架台6的上表面水平设置支撑杆103。其中支撑杆103位于一号轨道板71和二号轨道板72之间,且一号轨道板71和二号轨道板72均相切于支撑杆103,以使得支撑杆103沿其自身径向对一号轨道板71和二号轨道板72进行支撑。
本实施例保护气体分布更加均匀,产品质量更加稳定,确保出炉温度的前提下,有效的提高产能,使成本下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Claims (6)

1.一种网带退火炉的冷却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送料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冷却区段、通气过渡段和第二冷却区段,第一冷却区段和第二冷却区段之间通过通气过渡段连接,通气过渡段用于通入保护气体,第一冷却区段和第二冷却区段均与通气过渡段连通;所述第一冷却区段包括第一冷却炉体和设置于第一冷却炉体上的第一冷却炉盖,第一冷却炉盖上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炉盖入水管和第一炉盖出水管,第一冷却炉体上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炉体入水管和第一炉体出水管,第二冷却区段包括第二冷却炉体和设置于第二冷却炉体上的第二冷却炉盖,第二冷却炉盖上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二炉盖入水管和第二炉盖出水管,第二冷却炉体上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二炉体入水管和第二炉体出水管,通气过渡段连通有保护气体管,保护气体管中设置有气体流量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带退火炉的冷却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带退火炉的冷却区结构还包括支撑架台,第一冷却区段、通气过渡段和第二冷却区段均设置于支撑架台的上方,第一冷却区段和通气过渡段固定,通气过渡段与第二冷却区段固定,第一冷却区段与第二冷却区段均为冷却段,冷却段上设置有活动件,支撑架台上设置有与活动件相匹配的活动轨,活动件活动式安装在活动轨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带退火炉的冷却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轨包括一号轨道板和二号轨道板,支撑架台的上表面水平,一号轨道板和二号轨道板均相对支撑架台的上表面倾斜设置,一号轨道板的上侧边与二号轨道板的上侧边固定,一号轨道板的下侧边与二号轨道板的下侧边均固定在支撑架台的上表面上,一号轨道板的上部和二号轨道板的上部形成滚动凸台,活动件为滚轮,滚轮转动式安装在冷却段上,滚轮沿送料方向设置,滚轮的外圆中间向内凹陷形成槽口,滚动凸台设置于槽口中,滚轮滚动式安装在滚动凸台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网带退火炉的冷却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段上固定安装有滚轮架,滚轮架包括内支架板、外支架板和水平支架板,内支架板和外支架板相互平行且均竖直设置,水平支架板水平设置,内支架板的顶部和外支架板的顶部通过水平支架板固定,滚轮转动式安装于内支架板的底部和外支架板的底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网带退火炉的冷却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架板的底部和外支架板的底部之间设置有转轴,转轴上固定有两个限位块,两个限位块分别贴合在内支架板上和外支架板上,转轴通过限位块固定在内支架板和外支架板之间,转轴沿滚轮的轴向设置,滚轮转动式安装在转轴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网带退火炉的冷却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台的上表面水平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位于一号轨道板和二号轨道板之间,且一号轨道板和二号轨道板均相切于支撑杆。
CN201820737358.6U 2018-05-17 2018-05-17 一种网带退火炉的冷却区结构 Active CN2083089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37358.6U CN208308905U (zh) 2018-05-17 2018-05-17 一种网带退火炉的冷却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37358.6U CN208308905U (zh) 2018-05-17 2018-05-17 一种网带退火炉的冷却区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08905U true CN208308905U (zh) 2019-01-01

Family

ID=64712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37358.6U Active CN208308905U (zh) 2018-05-17 2018-05-17 一种网带退火炉的冷却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089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21049B (zh) 立式冷却塔及烧结余热综合利用系统
CN107591706A (zh) 一种摆动送风式散热型减震配电柜
CN106423781A (zh) 极片红外热风干燥系统
CN107285084A (zh) 极片热风自动化干燥系统
CN208308905U (zh) 一种网带退火炉的冷却区结构
CN207265507U (zh) 一种摆动送风式散热型减震配电柜
CN101658214B (zh) 一种茶叶精揉机及无人化制茶机
CN108940787A (zh) 一种不粘漆高温固化炉
CN206276589U (zh) 极片红外热风干燥系统
CN105964518B (zh) 一种连续式自动烘干固化装置
CN201173676Y (zh) 长炉龄节能型氧化球团焙烧竖炉
CN216790793U (zh) 旋蒸风干机
CN105352316A (zh) 一种输送带螺旋运动式传动加热炉
CN109105559A (zh) 一种茶叶杀青机组
CN111442650B (zh) 一种盘式独立送风环冷机
CN201940409U (zh) 感应中频炉旋转上吸口式集烟罩
CN211233670U (zh) 一种供热均匀的烘箱
CN205980752U (zh) 一种双网带控温炉
CN106091679B (zh) 一种双网带控温炉
CN107796229B (zh) 一种移动罐式冷却机及烧结矿冷却方法
CN107796227B (zh) 一种移动罐式冷却机及烧结矿冷却方法
CN202599128U (zh) 压轨式水密封环冷机
CN206469674U (zh) 一种转底炉
US20180347906A1 (en) Heating apparatus for vertically and helically conveying workpiece
CN208697922U (zh) 一种pvc阻燃套管加工的输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