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91339U - 一种汽车前碰撞横梁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前碰撞横梁总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291339U CN208291339U CN201820821721.2U CN201820821721U CN208291339U CN 208291339 U CN208291339 U CN 208291339U CN 201820821721 U CN201820821721 U CN 201820821721U CN 208291339 U CN208291339 U CN 20829133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ergy
- absorption box
- absorption
- beam assembly
- collision bea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前碰撞横梁总成,包括前横梁本体、两个吸能盒和两个连接板,所述两个吸能盒位于前横梁本体两端,吸能盒前端与前横梁本体的后侧面固定连接,后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上设有与纵梁连接的安装过孔,所述吸能盒呈中间大、两端小的中空鼓形。其能够满足整车正面碰撞时对吸能盒的强度要求,提高碰撞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前碰撞横梁总成。
背景技术
汽车前碰撞横梁总成是汽车发生正碰和偏置碰最主要的安全保护装置,一方面可以在汽车发生低速碰撞(10km/h)时,前碰撞横梁总成可以保证防止翼子板、冷却系统、前罩等车身零部件不受到损坏,以降低维修成本;另一方面在汽车发生高速碰撞(≥20km/h)时,可通过前碰撞梁总成将能量有效传递给纵梁,使纵梁成为主要受力对象,保证驾驶员不受到伤害,同时保证车门能有效打开,方便人员逃离。随着汽车碰撞安全、汽车油耗以及排放法规日益严苛,在汽车研发阶段不得不考虑碰撞星级;另外铝合金碰撞横梁总成相较于钣金防撞梁结构不仅能实现减重40%~70%,而且其吸能性能提高了45.6%。
在现有汽车中,参见图3和图4,所示的现有铝合金前碰撞梁总成,包括现有横梁本体4、两个现有吸能盒5和两个现有底面安装板6,所述现有横梁本体4呈弓形,为等截面结构。其工艺路线为:首端现有吸能盒5前端分别与现有横梁本体4焊接,现有吸能盒安装板6分别与现有吸能盒5后端焊接,然后前碰撞横梁总成与发动机舱边梁两端采用螺栓连接。前碰撞横梁为目字形结构,在发生碰撞时,目字形结构使力传递到两端,虽然力得到了分散但是两端受到的力仍然比较大,从而使纵梁受到较大的力,力没有得到有效分散,导致对驾驶员及车内人员保护效果不好。
目前汽车前碰撞横梁吸能盒结构主要以方形或筒状盒体结构为主,由两个U形冲焊件支架焊接在一起形成方形盒状结构吸能盒总成,总成前部及后部各焊接一个连接板,通过连接板与防撞横梁及前纵梁连接。如CN103909888 A公开的一种汽车吸能盒,该汽车吸能盒包括筒状吸能盒本体,所述吸能盒本体一端设有与汽车防撞梁连接的前安装板、另一端设有与汽车纵梁连接的后安装板,所述吸能盒本体侧壁上具有向内凹陷的溃缩槽。又如CN201566701U公开了一种前防撞梁吸能盒,它包括U型盒体,U型盒体壁设有溃缩导向筋,U型盒体一端连接安装板,U型盒体另一端设与前防撞梁横梁焊接的连接板,U型盒体的开口侧面连接吸能盒平板,吸能盒平板壁上设有溃缩导向筋。虽然现有的吸能盒也能有效的将前碰撞横梁的力传递到纵梁,但结构较复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前碰撞横梁总成,其能够满足整车正面碰撞时对吸能盒的强度要求,提高碰撞性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前碰撞横梁总成,包括前横梁本体、两个吸能盒和两个连接板,所述两个吸能盒位于前横梁本体两端,吸能盒前端与前横梁本体的后侧面固定连接,后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上设有与纵梁连接的安装过孔,所述吸能盒呈中间大、两端小的中空鼓形。
进一步,所述吸能盒的材质为铝合金。采用铝合金能在保证碰撞性能的基础上达到轻量化的目的。
进一步,所述前横梁本体包括外框架和内撑筋,所述内撑筋支撑在外框架的前、后壁之间。
进一步,所述外框架的上部和下部呈弧形。
进一步,所述吸能盒的中间与两端的直径差为15mm。
进一步,所述吸能盒上设有溃缩槽,所述溃缩槽的走向与吸能盒的轴线垂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由于吸能盒采用中间大、两端小的鼓形结构,提高了溃缩变形要求,在发生低速碰撞时,前碰撞横梁总成能够有效的将受力分散,减小横梁浸入量,降低对冷却系统的损坏程度,降低了车身的维修成本,在发生高速碰撞时,能够有效的将正碰所受到的能量传递给纵梁,使变形区完全发生在纵梁,保证了驾驶舱不变形,提高了对车内人员的保护效果。
2、由于吸能盒的材质为铝合金,在保证原有碰撞性能的前提下,实现了轻量化,达到了降重降成本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前碰撞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现有前碰撞横梁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横梁本体,2—吸能盒,3—连接板,31—安装过孔,4—现有横梁本体,5—现有吸能盒,6—现有底面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参见图1和图2,所示的汽车前碰撞横梁总成,包括前横梁本体1、两个吸能盒2和两个连接板3,所述两个吸能盒2位于前横梁本体1两端,吸能盒2前端与前横梁本体1的后侧面固定连接,后端与连接板3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3上设有与纵梁连接的安装过孔31,所述吸能盒2呈中间大、两端小的中空鼓形。
为实现轻量化,达到降重降成的目的,所述吸能盒的材质为铝合金。
所述前横梁本体1包括外框架11和内撑筋12,所述内撑筋12支撑在外框架11的前、后壁之间,所述外框架的上部和下部呈弧形。既保证了前横梁本体1的结构强度,同时利于力的传递。
所述吸能盒2的中间与两端的直径差为15mm。所述吸能盒2上设有溃缩槽21,所述溃缩槽21的走向与吸能盒2的轴线垂直。
具体安装时,将吸能盒2前端与前横梁本体1的后侧面焊接,连接板3与吸能盒2后端焊接,然后将前碰撞横梁总成与发动机舱纵梁螺栓连接。相比于现有吸能盒设置为方形,由于吸能盒2采用了中间大、两端小的鼓形,在发生低速碰撞时,前碰撞横梁总成能够有效的将受力分散,减小横梁浸入量,降低对冷却系统的损坏程度,降低了车身的维修成本,在发生高速碰撞时,能够有效的将正碰所受到的能量传递给纵梁,使变形区完全发生在纵梁,保证了驾驶舱不变形,提高了对车内人员的保护效果。
Claims (6)
1.一种汽车前碰撞横梁总成,包括前横梁本体(1)、两个吸能盒(2)和两个连接板(3),所述两个吸能盒位于前横梁本体两端,吸能盒前端与前横梁本体的后侧面固定连接,后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上设有与纵梁连接的安装过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呈中间大、两端小的中空鼓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碰撞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2)的材质为铝合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前碰撞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本体(1)包括外框架(11)和内撑筋(12),所述内撑筋支撑在外框架的前、后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前碰撞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11)的上部和下部呈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前碰撞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2)的中间与两端的直径差为1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前碰撞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2)上设有溃缩槽(21),所述溃缩槽的走向与吸能盒的轴线垂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821721.2U CN208291339U (zh) | 2018-05-30 | 2018-05-30 | 一种汽车前碰撞横梁总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821721.2U CN208291339U (zh) | 2018-05-30 | 2018-05-30 | 一种汽车前碰撞横梁总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291339U true CN208291339U (zh) | 2018-12-28 |
Family
ID=64723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821721.2U Active CN208291339U (zh) | 2018-05-30 | 2018-05-30 | 一种汽车前碰撞横梁总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291339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79227A (zh) * | 2019-12-26 | 2020-04-10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纵梁前端结构 |
CN112455372A (zh) * | 2020-10-28 | 2021-03-09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汽车前防撞梁 |
CN112599904A (zh) * | 2020-12-21 | 2021-04-02 | 上海捷新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动力电池储能系统防碰撞托盘框梁结构及其生产方法 |
-
2018
- 2018-05-30 CN CN201820821721.2U patent/CN20829133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79227A (zh) * | 2019-12-26 | 2020-04-10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纵梁前端结构 |
CN112455372A (zh) * | 2020-10-28 | 2021-03-09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汽车前防撞梁 |
CN112455372B (zh) * | 2020-10-28 | 2022-04-08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汽车前防撞梁 |
CN112599904A (zh) * | 2020-12-21 | 2021-04-02 | 上海捷新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动力电池储能系统防碰撞托盘框梁结构及其生产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149273U (zh) | 一种小重叠偏置碰撞车身前端组合结构 | |
CN208291339U (zh) | 一种汽车前碰撞横梁总成 | |
CN111169547B (zh) | 车身传力结构及汽车 | |
WO2019001534A1 (zh) | 车身结构及车辆 | |
CN208306575U (zh) | 双层前防撞梁总成 | |
CN209395751U (zh) | 一种汽车防撞梁组件 | |
CN205706563U (zh) | 一种铝制前防撞梁结构 | |
CN210734063U (zh) | 车架前横梁总成 | |
CN105730386A (zh) | 一种具有三重吸能效果的汽车防撞梁 | |
CN113954970A (zh) | 一种车身前部框架结构 | |
CN206856654U (zh) | 一种小偏置车身前舱 | |
CN110789479A (zh) | 车身前端防撞装置 | |
CN109484346A (zh) | 货车尾部防撞结构 | |
CN202863556U (zh) | 一种汽车发动机机舱车体结构 | |
CN111169268B (zh) | 电池包侧碰保护框架及汽车 | |
CN110758562A (zh) | 一种平台车身结构及具有其的平台车辆 | |
CN208006895U (zh) | 保险杠总成及汽车 | |
CN216424562U (zh) | 一种汽车前板簧悬架的碰撞车架结构 | |
CN217048531U (zh) | 一种汽车前端碰撞吸能结构及汽车 | |
WO2022041185A1 (zh) | 一种车辆的前部结构以及车辆 | |
CN210191599U (zh) | 一种乘用车前纵梁结构 | |
CN211196369U (zh) | 一种蝶形副车架前纵横梁结构及蝶形副车架 | |
CN209521652U (zh) | 汽车保险杠防撞梁总成 | |
CN111169267B (zh) | 电池包保护框架及汽车 | |
CN209080000U (zh) | 一种车用防撞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