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78167U - 一种汽车中立柱的加强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中立柱的加强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278167U CN208278167U CN201820481809.4U CN201820481809U CN208278167U CN 208278167 U CN208278167 U CN 208278167U CN 201820481809 U CN201820481809 U CN 201820481809U CN 208278167 U CN208278167 U CN 20827816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ssing plate
- fixation hole
- pressure rack
- indent
-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中立柱的加强结构,包括中立柱面板及加强板,加强板顶面两端沿宽度方向设有两条压槽;各压槽上均设有第一压架,第一压架包括第一压板及设于第一压板中部的第一压紧部,第一压紧部的底面紧贴压槽的顶面,第一压板的两端还设有第一固定孔,中立柱面板上设有与第一固定孔对应的螺纹孔;凹陷部的顶面设有两相对设置的卡位凸条,两卡位凸条之间设有第二压架,第二压架包括第二压板及设于第二压板中部的第二压紧部,第二压紧部的底面紧贴加强板的顶面,第二压板的两端设有第二固定孔,中立柱面板上设有与第二固定孔对应的螺纹孔;其结构新颖,定位准确、安装方便,且可连接紧凑、稳固,大大提高中立柱的整体强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身附件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汽车中立柱的加强结构。
背景技术
车身是车辆的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各种各样的骨架件和板件通过焊接拼装而成,中立柱的强度直接决定整车的安全性,目前,中立柱强度较低,容易发生折断变形,造成车身变形,对车内人员造成威胁,现有技术中在中立柱中设置加强结构,但是现有的加强结构强度仍然不够,而且在安装不便,提高安装难度,降低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汽车中立柱的加强结构,其结构新颖,定位准确、安装方便,且可连接紧凑、稳固,大大提高中立柱的整体强度。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中立柱的加强结构,包括中立柱面板及紧贴设于所述中立柱面板顶面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呈平板状,且所述加强板的两侧面形成相对的凹陷部,所述加强板顶面沿宽度方向设有两条压槽,两所述压槽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凹陷部的两侧,所述压槽的两端均开至所述加强板的侧壁;各所述压槽上均设有第一压架,所述第一压架包括第一压板及设于所述第一压板中部的第一压紧部,所述第一压紧部的底面紧贴所述压槽的顶面,所述第一压板的宽度与所述压槽的宽度相等、且所述第一压板的两端还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中立柱面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孔对应的螺纹孔,所述第一压架通过贯穿所述第一固定孔及螺纹孔的螺栓连接;所述凹陷部的顶面设有两相对设置的卡位凸条,所述卡位凸条沿所述加强板的长度方向设置,两所述卡位凸条之间设有第二压架,所述第二压架包括第二压板及设于所述第二压板中部的第二压紧部,所述第二压紧部的底面紧贴所述加强板的顶面,所述第二压板的宽度小于两所述卡位凸条之间的最小距离、且所述第二压板的两端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中立柱面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固定孔对应的螺纹孔,所述第二压架通过贯穿所述第二固定孔及螺纹孔的螺栓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压槽底面设有第三固定孔,所述中立柱面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固定孔对应的螺纹孔,所述加强板通过贯穿所述第三固定孔及螺纹孔的螺栓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固定孔为沉头孔。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压紧部的底面棱边处设有倒角。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压板的厚度与所述压槽的深度相等、且所述第一压紧部的长度与所述压槽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二压紧部的长度与所述加强板的长度相等。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两所述卡位凸条朝向所述第二压架的侧壁顶部均设有凸棱,两所述凸棱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压板的宽度。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中立柱面板上凸设有两块相对设置的限位块,两所述限位块之间的距离与两所述凹陷部之间的距离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中立柱的加强结构,其结构新颖,定位准确,整体主要通过螺栓连接、安装方便,其设计的第一压架及第二压架对加强板可实现紧凑且稳固的连接,并且第一压架与第二压架呈垂直交错设置,可承受不同方向的冲击力,大大提高中立柱的整体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汽车中立柱的加强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加强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压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压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中立柱面板;110、限位块;200、加强板;210、凹陷部;220、压槽;221、第三固定孔;230、卡位凸条;231、凸棱;300、第一压架;310、第一压板;311、第一固定孔;320、第一压紧部;400、第二压架;410、第二压板;411、第二固定孔;420、第二压紧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汽车中立柱的加强结构,包括中立柱面板100及紧贴设于所述中立柱面板100顶面的加强板200,如图2所示,所述加强板200呈平板状,且所述加强板200的两侧面形成相对的凹陷部210,所述加强板200顶面沿宽度方向设有两条压槽220,两所述压槽220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凹陷部210的两侧,所述压槽220的两端均开至所述加强板200的侧壁;各所述压槽220上均设有第一压架300,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压架300包括第一压板310及设于所述第一压板310中部的第一压紧部320,所述第一压紧部320的底面紧贴所述压槽220的顶面,所述第一压板310的宽度与所述压槽220的宽度相等、且所述第一压板310的两端还设有第一固定孔311,所述中立柱面板100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孔311对应的螺纹孔,所述第一压架300通过贯穿所述第一固定孔311及螺纹孔的螺栓连接;所述凹陷部210的顶面设有两相对设置的卡位凸条230,所述卡位凸条230沿所述加强板200的长度方向设置,两所述卡位凸条230之间设有第二压架400,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压架400包括第二压板410及设于所述第二压板410中部的第二压紧部420,所述第二压紧部420的底面紧贴所述加强板200的顶面,所述第二压板410的宽度小于两所述卡位凸条230之间的最小距离、且所述第二压板410的两端设有第二固定孔411,所述中立柱面板100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固定孔411对应的螺纹孔,所述第二压架400通过贯穿所述第二固定孔411及螺纹孔的螺栓连接。
上述的一种汽车中立柱的加强结构,其结构新颖,定位准确,整体主要通过螺栓连接、安装方便,其设计的所述第一压架300及所述第二压架400对所述加强板200可实现紧凑且稳固的连接,并且所述第一压架300与所述第二压架400呈垂直交错设置,可承受不同方向的冲击力,大大提高中立柱的整体强度;需要说明的是,在安装时,首先将所述加强板200防止对应的位置,接着将两个所述第一压架300对应所述压槽220进行嵌和、并通过所述第一固定孔311进行固定;然后再将所述第二压架400置于两所述卡位凸条230之间,调整好所述第二压架400与所述加强板200的位置,最后将所述第二压架400通过所述第二固定孔411与所述中立柱面板100进行固定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压槽220底面设有第三固定孔221,所述中立柱面板100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固定孔221对应的螺纹孔,所述加强板200通过贯穿所述第三固定孔221及螺纹孔的螺栓连接;所述第三固定孔221的设计可在所述加强板200与所述中立柱面板100之间进行一重固定,外加所述第一压架300的二重固定及所述第二压架400的三重固定,使得整个加强结构具备较强的稳固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固定孔221为沉头孔;该设计可确保所述第一压架300与所述压槽220嵌合时,所述第一压紧部320的底面与所述压槽200的顶面贴合,使所述第一压架300整体受力均匀,从而对所述加强板200进行稳固的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紧部320的底面棱边处设有倒角;所述倒角的设计可便于所述第一压架300可顺利插入所述压槽220内、加快安装速度,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板310的厚度与所述压槽220的深度相等、且所述第一压紧部320的长度与所述压槽220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二压紧部420的长度与所述加强板200的长度相等;该设计可确保所述第一压架300与所述压槽220稳固嵌合,同时保证所述第二压架400可对所述加强板200及所述第一压架300进行二次加固,使得整体结构紧凑、大大提高稳定性。
进一步地,两所述卡位凸条230朝向所述第二压架400的侧壁顶部均设有凸棱231,两所述凸棱231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压板410的宽度;所述凸棱231的设计可对所述加强板200进行限位,可便于所述第二压架400进行卡持,加快所述第二压架400的安装准确性、及安装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中立柱面板100上凸设有两块相对设置的限位块110,两所述限位块110之间的距离与两所述凹陷部210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限位块110的设计可便于对所述加强板200进行快速定位,避免在安装所述加强板200时位置发生大偏差,提高安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汽车中立柱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中立柱面板(100)及紧贴设于所述中立柱面板(100)顶面的加强板(200),所述加强板(200)呈平板状,且所述加强板(200)的两侧面形成相对的凹陷部(210),所述加强板(200)顶面沿宽度方向设有两条压槽(220),两所述压槽(220)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凹陷部(210)的两侧,所述压槽(220)的两端均开至所述加强板(200)的侧壁;各所述压槽(220)上均设有第一压架(300),所述第一压架(300)包括第一压板(310)及设于所述第一压板(310)中部的第一压紧部(320),所述第一压紧部(320)的底面紧贴所述压槽(220)的顶面,所述第一压板(310)的宽度与所述压槽(220)的宽度相等、且所述第一压板(310)的两端还设有第一固定孔(311),所述中立柱面板(100)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孔(311)对应的螺纹孔,所述第一压架(300)通过贯穿所述第一固定孔(311)及螺纹孔的螺栓连接;所述凹陷部(210)的顶面设有两相对设置的卡位凸条(230),所述卡位凸条(230)沿所述加强板(200)的长度方向设置,两所述卡位凸条(230)之间设有第二压架(400),所述第二压架(400)包括第二压板(410)及设于所述第二压板(410)中部的第二压紧部(420),所述第二压紧部(420)的底面紧贴所述加强板(200)的顶面,所述第二压板(410)的宽度小于两所述卡位凸条(230)之间的最小距离、且所述第二压板(410)的两端设有第二固定孔(411),所述中立柱面板(100)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固定孔(411)对应的螺纹孔,所述第二压架(400)通过贯穿所述第二固定孔(411)及螺纹孔的螺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中立柱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槽(220)底面设有第三固定孔(221),所述中立柱面板(100)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固定孔(221)对应的螺纹孔,所述加强板(200)通过贯穿所述第三固定孔(221)及螺纹孔的螺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中立柱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固定孔(221)为沉头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中立柱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压紧部(320)的底面棱边处设有倒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中立柱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压板(310)的厚度与所述压槽(220)的深度相等、且所述第一压紧部(320)的长度与所述压槽(220)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二压紧部(420)的长度与所述加强板(200)的长度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中立柱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
两所述卡位凸条(230)朝向所述第二压架(400)的侧壁顶部均设有凸棱(231),两所述凸棱(231)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压板(410)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中立柱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立柱面板(100)上凸设有两块相对设置的限位块(110),两所述限位块(110)之间的距离与两所述凹陷部(210)之间的距离相等。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481809.4U CN208278167U (zh) | 2018-03-30 | 2018-03-30 | 一种汽车中立柱的加强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481809.4U CN208278167U (zh) | 2018-03-30 | 2018-03-30 | 一种汽车中立柱的加强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278167U true CN208278167U (zh) | 2018-12-25 |
Family
ID=64749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481809.4U Active CN208278167U (zh) | 2018-03-30 | 2018-03-30 | 一种汽车中立柱的加强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278167U (zh) |
-
2018
- 2018-03-30 CN CN201820481809.4U patent/CN20827816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945729B (zh) | 汽车仪表板横梁总成 | |
CN209324051U (zh) | 一种铝合金凉亭 | |
CN106864599A (zh) | 一种汽车模块化骨架组件 | |
CN208646603U (zh) | 一种纯电动车变速箱与悬置总成连接支架 | |
CN208278167U (zh) | 一种汽车中立柱的加强结构 | |
CN205298171U (zh) | 板件连接装置 | |
CN101450368A (zh) | 磁控管的铆接加工装置 | |
CN207773264U (zh) | 前围板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855871Y (zh) | 微型轿车前翼子板总成结构 | |
CN207207980U (zh) | 用于车辆的安装支架及具有它的车辆 | |
CN204956657U (zh) | 一种轿车后围板焊接总成 | |
CN204801907U (zh) | 一种电源车的车厢 | |
CN202863049U (zh) | 后地板拖钩总成定位机构 | |
CN104608727B (zh) | 一种汽车前上格栅总成 | |
CN208007109U (zh) | 用于轻量化车身连接侧围立柱与底部横梁的连接结构 | |
CN207773265U (zh) | 后围板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07860271U (zh) | 一种汽车后立柱加强板结构 | |
CN110497869A (zh) | 一种用于前保险杠与翼子板相连接的安装支架 | |
CN215315232U (zh) | 一种50吨下传动数控折弯机三轴后定位 | |
CN206749477U (zh) | 车门和车辆 | |
CN112059550A (zh) | 一种新型汽车隔墙的制造工艺及结构 | |
CN205638124U (zh) | 活动连接件 | |
CN220374269U (zh) | 动力电池安装支架和车辆 | |
CN201084681Y (zh) | 磁控管的铆接加工装置 | |
CN216478225U (zh) | 一种有预定位的双卡扣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523 Address after: 065201 No. 3 Yatai Street, Yanjiao, Sanhe City, Langfang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bei Zhongyi Yongxing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Address before: 330500 302, room 179, No. 179, Xiang Ting 179, lake front road, Nanchang, Jiangxi. Patentee before: Nanchang Jinxuan Technology Co., 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