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60343U - 一种除雾脱尘消白烟模块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除雾脱尘消白烟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60343U
CN208260343U CN201820560087.1U CN201820560087U CN208260343U CN 208260343 U CN208260343 U CN 208260343U CN 201820560087 U CN201820560087 U CN 201820560087U CN 208260343 U CN208260343 U CN 2082603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fixing body
wall
demisting
dedi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56008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鹏
祁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DERUN ELECTROMECHANICAL EQUIP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DERUN ELECTROMECHANICAL EQUIP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DERUN ELECTROMECHANICAL EQUIP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DERUN ELECTROMECHANICAL EQUIP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56008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603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603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603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Particles Using Liqui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除雾脱尘消白烟模块,属于分离技术领域,其包括筒体,筒体内设置旋流机构,特征在于:所述旋流机构包括内安装体和倾斜设置的旋流板,内安装体具有横壁,多块旋流板沿内安装体的周向分布,旋流板的内端连接在内安装体上、外端与筒体的内壁间相对固定连接。此器具由于旋流机构中的内安装体具有横壁,减小了筒体内流通腔的有效截面积,增强气体的流通速度,在经过倾斜设置的旋流板时产生更大的离心力,将细小的雾滴、溶解有化合物的白烟以及粉尘甩向筒体的内壁,形成液膜,捕获并粘附微尘,从而在除雾的同时,也除去了脱硫除尘塔未能除掉的微小粉尘和白烟。适用于电厂、化工厂、钢厂的脱硫塔、脱硝塔或者烟道的末端。

Description

一种除雾脱尘消白烟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除雾脱尘消白烟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发电行业由于受成本的制约,目前大多以煤炭发电机组为主,煤炭发电机组排放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烟尘、硫化物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成为污染大户。其它行业排放的废气中也存有污染物。致使雾霾天气增多,甚至酸雨,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为此,国家各部门相继出台多种政策,提高气体的排放要求。国家发改委、环保部、能源局曾于2014年9月联合发文《煤电节能减排升降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要求东部地区燃煤发电机组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基本达到燃气轮机组的排放限值。针对该“行动计划”,国内火电集团提出了“超净排放、近零排放、绿色发电”等口号,大力实施环保改造,力争将污染物排放浓度控制到最低限度。
在改造过程中,主要实施湿式脱硫除尘技术,其主要是在脱硫塔内安装喷淋装置、管束式除尘装置、旋流除尘设备来完成对烟气的治理以及吸收回收利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烟气的排放质量。但在除尘过程中由于使用大量的水作溶剂,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水汽,使得排放气中含有粒径为10~60um的“雾”,该“雾”不仅含有水分,还溶有硫化物和氮化物,形成白烟,并携带了微小粉尘,仍然不够洁净。这就需要增加除雾装置。
目前传统的除雾装置无法达到粉尘超低排放要求,虽然湿电除尘器虽可以达到要求,但是存在施工时间长、造价高以及维护和运行成本高等问题,从而制约了湿电除尘器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除雾脱尘消白烟模块,能够在除雾的同时,消除白烟并提高除尘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除雾脱尘消白烟模块,包括筒体,筒体内设置旋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机构包括内安装体和倾斜设置的旋流板,内安装体具有横壁,多块旋流板沿内安装体的周向分布,旋流板的内端连接在内安装体上、外端与筒体的内壁间相对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旋流板下方的筒体中设有加速器。
优选的,所述加速器为中部呈向内收拢状的管体,管体的上下端连接筒体。
优选的,所述筒体的内壁上开设有竖向设置的集液槽,集液槽进风侧的侧壁与筒体内壁间圆滑过渡。
优选的,集液槽的数量为两条以上,两条以上的集液槽沿筒体的周向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内安装体的下端设置导流器,导流器上端的外壁与内安装体的外壁相衔接。
优选的,所述旋流机构还包括外安装体, 外安装体的内壁连接旋流板的外端、外壁连接筒体,外安装体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
优选的,所述筒体分为上下依次设置的上筒体和下筒体,旋流机构安装于上筒体和下筒体的连接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旋流机构中的内安装体具有横壁,减小了筒体内流通腔的有效截面积,增强气体的流通速度,在经过倾斜设置的旋流板时产生更大的离心力,将细小的雾滴、溶解有化合物的白烟以及粉尘甩向筒体的内壁,形成液膜,捕获并粘附微尘,从而在除雾的同时,也除去了脱硫除尘塔未能除掉的微小粉尘和白烟,从而提高净化效果。
2、由于旋流板下方的筒体中设置的加速器能够加快气体的流速,进一步加大气体流经旋流板时的离心力,提高除雾除尘消白烟效果。
3、由于加速器采用中部呈向内收拢状的管状体结构,结构简单,仅依靠物理结构就可实现气体的加速,省掉了其它加速器的动力消耗。
4、由于筒体的内壁上开设有竖向设置的集液槽,并且集液槽进风侧的侧壁与筒体内壁间圆滑过渡,一方面便于收集筒体内壁上的液膜捕获到的水分与微尘形成积液,利于排出;另一方面气体经过旋流板后形成了沿筒体内壁螺旋向上的旋风,而外凸设置的集液槽则是旋风的盲区,避免了旋风对积液的吹散作用,从而保证除雾除尘消白烟效果。
5、由于内安装体的下端设置导流器,使得气体沿导流器的外壁进入旋流机构,减小了内安装体的横壁对气体的阻挡作用的同时,约束了气体的流动方向,从而保证了气体进入旋流机构的有效量。
6、由于外安装体的内壁连接旋流板的外端、外壁连接筒体,能够实现旋流机构的模块化生产与组装,便于控制质量,尤其是旋流板的倾斜角度;另外方便在外安装体的侧壁上开设通孔,通孔便于积液的收集,并通过通孔进入集液槽。
7、筒体采用分体式结构后,一方面显现了除雾脱尘消白烟模块的模块化组装,便于控制各部的质量;另一方面利于加大旋流机构在筒体内的安装深度,保证了旋流机构的上方具有足够的旋流空间,可以实现水汽与微尘的多次离心分离,进一步提高除雾除尘消白烟效果。
8、本实用新型采用模块化结构,利于组装和各部质量控制,利用强大的离心力在除雾的同时提高除尘消白烟效果,便于在行业内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图3是图2中B-B剖视图;
图4是图3中C-C剖视图;
图5是图4中局部I的放大视图。
图中标记:1、上筒体;2、下筒体;3、外安装体;4、旋流板;5、内安装体;6、集液槽;7、安装孔;8、导流器;9、加速器;10、通孔;11、横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将本实用新型处于使用状态时,远离地面的一端定义为上端,相应地靠近地面的一端定义为下端;将高度方向定义为竖向,相应地将宽度方向定义为横向;同时将靠近筒体中轴的一侧定义为内侧,相应地将远离中轴的一侧定义为外侧。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筒体分为内径相同且上下依次设置的上筒体1和下筒体2,上筒体1和下筒体2的连接处安装旋流机构,旋流机构中设置内安装体5、外安装体3和倾斜设置的旋流板4,内安装体5具有横壁11,多块旋流板4沿内安装体5的周向分布,旋流板4的内端连接在内安装体5上、外端连接在外安装体3上,外安装体3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10。在下筒体2中设置加速器9,加速器9为中部呈向内收拢状的管体,管体的上下端连接筒体。
为保证水分与微尘的有效收集,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上筒体1和下筒体2的内壁上开设有竖向设置的集液槽6,在组装时,上筒体1的集液槽6与下筒体2的集液槽6对齐,集液槽6的数量为两条以上,两条以上的集液槽6沿筒体的周向均匀分布,如图5所示,集液槽6进风侧的侧壁与筒体内壁间圆滑过渡。
为控制气体的流动方向,保证气体进入旋流机构的有效量,在内安装体5的下端设置了导流器8,导流器8采用上大下小的锥筒体,利用锥筒体的外壁结构引导气体的流向,导流器8上端的外壁与内安装体5的外壁相衔接。
为便于除雾脱尘消白烟模块的清洁,在内安装体5的横壁11上开设了清洁用水管的安装孔7,此安装孔7与导流器8的下端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气体在风机的作用下从下筒体2的下端进入本除雾脱尘消白烟模块,经过加速器9加速后,沿导流器8的外壁进入旋流机构,在旋流板4的作用下,被迫改变流动方向,形成旋风,水雾、溶解有化合物的白烟和微尘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向上筒体1的内壁,水雾被击碎,在上筒体1的内壁上形成液膜,液膜同时粘附住微尘,并混合白烟中的化合物,在旋风的作用下圆滑顺利地进入集液槽6,在集液槽6内逐渐形成的积液,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淌并排出。旋风在上筒体1内呈螺旋状上升,给予水雾、微尘以及白烟充分的离心分离时间,使其去除更加彻底,最终从上筒体1的上端排出洁净的空气。
该器具可以适用于电厂、化工厂、钢厂的脱硫塔、脱硝塔或者烟道的末端,实现除雾脱尘和消白烟,具体材料可以根据使用工况选用金属材料或者非金属材料,既提高了产品的适用性,又降低了材料的损耗,还可以根据使用工况调整旋流板的倾斜角,使其满足不同环境的净化质量要求。还可以采用两层以上叠加放置,实现两级以上的净化。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除雾脱尘消白烟模块,包括筒体,筒体内设置旋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机构包括内安装体和倾斜设置的旋流板,内安装体具有横壁,多块旋流板沿内安装体的周向分布,旋流板的内端连接在内安装体上、外端与筒体的内壁间相对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雾脱尘消白烟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板下方的筒体中设有加速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雾脱尘消白烟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速器为中部呈向内收拢状的管体,管体的上下端连接筒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雾脱尘消白烟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内壁上开设有竖向设置的集液槽,集液槽进风侧的侧壁与筒体内壁间圆滑过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雾脱尘消白烟模块,其特征在于:集液槽的数量为两条以上,两条以上的集液槽沿筒体的周向均匀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除雾脱尘消白烟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安装体的下端设置导流器,导流器上端的外壁与内安装体的外壁相衔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除雾脱尘消白烟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机构还包括外安装体,外安装体的内壁连接旋流板的外端、外壁连接筒体,外安装体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除雾脱尘消白烟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分为上下依次设置的上筒体和下筒体,旋流机构安装于上筒体和下筒体的连接处。
CN201820560087.1U 2018-04-19 2018-04-19 一种除雾脱尘消白烟模块 Active CN2082603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60087.1U CN208260343U (zh) 2018-04-19 2018-04-19 一种除雾脱尘消白烟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60087.1U CN208260343U (zh) 2018-04-19 2018-04-19 一种除雾脱尘消白烟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60343U true CN208260343U (zh) 2018-12-21

Family

ID=64680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560087.1U Active CN208260343U (zh) 2018-04-19 2018-04-19 一种除雾脱尘消白烟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6034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39284A (zh) * 2019-09-27 2020-01-03 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湿法除尘净化的排气筒和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39284A (zh) * 2019-09-27 2020-01-03 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湿法除尘净化的排气筒和方法
CN110639284B (zh) * 2019-09-27 2021-11-05 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湿法除尘净化的排气筒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414960U (zh) 旋流板废气净化塔
CN104174279B (zh) 一种双极性电晕放电烟气脱硫除尘方法及其设备
CN205517261U (zh) 一种工业燃煤锅炉烟气多污染物超低排放协同脱除系统
CN102059045A (zh) 文丘里喷雾复合湿式静电烟气治理反应器
CN107875794A (zh) 工业尾气烟尘和甲醛综合治理系统及工艺
CN104998504B (zh) 一种湿式脱硫塔脱硫除尘除雾节水工艺
CN205832878U (zh) 一种双旋流增速湿式除尘除雾器
CN2902422Y (zh) 旋流式废气处理装置
CN102423593A (zh) 一种燃煤工业锅炉烟气中同时除尘脱硫脱硝的方法
CN208260343U (zh) 一种除雾脱尘消白烟模块
CN105056671B (zh) 一种湿式脱硫塔脱硫除尘除雾节水工艺及其装置
CN201015722Y (zh) 混合式高效除尘器
CN105561726B (zh) 一种提效型湿式静电除尘除雾装置
CN208711402U (zh) 一种高效多级喷淋泡沫除尘脱硫装置
CN105617847A (zh) 一种新型旋流耦合深度脱硫强化模块
CN205182373U (zh) 一种脱硫除尘塔
CN205042607U (zh) 湿式静电除尘器
CN208244274U (zh) 一种模块化除雾脱尘消白烟设备
CN106422617A (zh) 一种高效脱硫除尘一体化吸收塔及脱硫除尘方法
CN202844856U (zh) 一种双塔式急冷、喷淋脱硫净化一体化烟气净化装置
CN207445868U (zh) 一种旋流荷电水雾超低除尘除雾装置
CN109011859A (zh) 一种n炉一塔条件下高效气动管束除尘除雾并联装置及应用
CN205360927U (zh) 一种基于干法脱灰技术燃煤电厂烟气中烟尘脱除系统
CN108072043A (zh) 小型生活垃圾焚烧净化处理系统
CN208145734U (zh) 一种烟气湿式脱硫除尘除雾一体化近零排放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