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47942U - 车用天窗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用天窗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47942U
CN208247942U CN201721331382.1U CN201721331382U CN208247942U CN 208247942 U CN208247942 U CN 208247942U CN 201721331382 U CN201721331382 U CN 201721331382U CN 208247942 U CN208247942 U CN 2082479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kylight
air inlet
air
outlet
outlet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3138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O Ho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O Nextev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O Nextev Ltd filed Critical NIO Nextev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33138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479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479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479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用天窗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该车用天窗系统包括:进风天窗,其设置车顶;以及出风天窗;其沿车顶串联设置在所述进风天窗后侧;其中,所述进风天窗具有朝向迎风侧开口的进风开启位置以及相对于车顶封闭的进风闭合位置,且所述进风天窗能够在进风开启位置与进风闭合位置之间运动;而所述出风天窗具有朝向背风侧开口的出风开启位置以及相对于车顶封闭的出风闭合位置,且所述出风天窗能够在出风开启位置与出风闭合位置之间运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用天窗系统,实现了车内新风调节,提高用户舒适性。

Description

车用天窗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通风领域。更具体而言,其涉及一种车用天窗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是整车的舒适化、绿色化与节能环保。目前,传统车辆的通风方式为采用车内空调系统或者摇开车辆侧窗及天窗来引入新风。对于前者,其无法直接获得新鲜空气的导入,且经过过滤的低尘空气并不能被完全过滤清洁。更进一步而言,对于逐渐普及的电动车系统,其对整车电量水平依赖度更高,在车辆电量紧张的情况下,往往要关闭全部空调系统来确保车辆正常行驶,这将极大地影响用户舒适性。对于后者,由于车辆的前后侧位于同一个弧面上,较难获得很好的进风及出风流路,而车辆天窗更是在同一个开口实现进出。因此,开启前述窗口将会导致进入车内的新风流动紊乱,并不足以为用户提供舒适的体验。因此,如何为车内空间引入具有主动性的新风及提供自然通风制冷,并支持成员舱室的外循环通风和对车内第一排成员通风制冷,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调节车内通风舒适性的车用天窗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调节车内通风舒适性的车用天窗系统的车辆。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用天窗系统,其包括:进风天窗,其设置车顶;以及出风天窗;其沿车顶串联设置在所述进风天窗后侧;其中,所述进风天窗具有朝向迎风侧开口的进风开启位置以及相对于车顶封闭的进风闭合位置,且所述进风天窗能够在进风开启位置与进风闭合位置之间运动;而所述出风天窗具有朝向背风侧开口的出风开启位置以及相对于车顶封闭的出风闭合位置,且所述出风天窗能够在出风开启位置与出风闭合位置之间运动。
可选地,所述进风天窗和/或所述出风天窗相对于车顶枢转。
可选地,所述进风天窗与车顶的迎风枢转角度随着设定进风风量增大而增大;且/或所述出风天窗与车顶的背风枢转角度随着设定进风风速增大而减小。
可选地,所述进风天窗与所述出风天窗联动;其中,在所述进风天窗从进风闭合位置运动至所述进风开启位置的过程中,所述出风天窗从出风闭合位置运动至所述出风开启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如前所述的车用天窗系统;以及用于控制所述进风天窗和/或所述出风天窗运动的控制器。
可选地,还包括进风传感器,其用于检测进风风速和/或进风风量;所述控制器基于检测的进风风速和/或进风风量来控制所述进风天窗和/或出风天窗的开闭及枢转角度。
可选地,还包括空气质量传感器,其用于检测空气质量参数;所述控制器基于检测的空气质量参数来控制所述进风天窗和/或出风天窗的开闭及枢转角度。
可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进风天窗下游的引导风道,所述引导风道用于将进风导入车内指定位置。
可选地,还包括设置在引导风道出口的导风叶片,其用于调整进风风向。
可选地,所述进风天窗沿车辆纵向位于所述车辆第一排座椅前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用天窗系统,通过进风天窗及出风天窗的设置及协作,不仅实现了车内新风调节,还可以对进风情况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情形下的用户需求,极大地提高用户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进风天窗处于进风闭合位置,且出风天窗处于出风闭合位置。
图2是图1中的车辆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车辆的另一示意图,其中进风天窗处于进风开启位置,且出风天窗处于出风开启位置。
图4是图3中的车辆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想,在此结合附图提供一种车用天窗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实施例。为便于描述,在下文中提及的“前”、“后”、“迎风侧”、“背风侧”等方位词均以车辆作为参照基准,也即车辆在正常前行状态下,其车头一侧代表前侧及迎风侧,而车尾一侧代表后侧及迎背风侧。
参照图1至图4,其示出了一个车辆的实施例,该车辆具有本构想的车用天窗系统。此外,还应知道的是,虽然此处以车辆作为实施例进行描述,但车用天窗系统也可作为独立的产品单元进行制造或销售,故同样应将其纳入本构想的保护范围。
具体而言,图中的车辆200包括设置在车顶210的车用天窗系统100。该车用天窗系统100包括在车顶210串联设置的进风天窗110以及出风天窗120。其中,沿车辆200车头到车尾的方向,出风天窗120位于进风天窗110的后侧。这两种天窗均能开启和闭合,以分别用于提供进风口和出风口,并使二者能够形成顺畅的风路。具体而言,进风天窗110具有朝向迎风侧开口的进风开启位置110b(见图4)以及相对于车顶210封闭的进风闭合位置110a,且进风天窗110能够在进风开启位置110b与进风闭合位置110a之间运动;而出风天窗120则具有朝向背风侧开口的出风开启位置120b(见图4)以及相对于车顶210封闭的出风闭合位置120a,且出风天窗120能够在出风开启位置120b与出风闭合位置120a之间运动。在此种布置下,可以根据用户需要来开闭进风天窗及出风天窗,或者是部分调整二者的开闭程度,通过协作来提供合适的进风风量与进风风速,以满足不同情形下的用户需求,极大地提高用户舒适性。
·作为天窗的运动形式的一个具体实施例,进风天窗110和/或出风天窗120能够相对于车顶210发生枢转运动。此时,进风天窗110及出风天窗120是否开闭及二者开闭程度则分别可以通过进风天窗110及出风天窗120各自与车顶所形成的枢转角度来调整。具体而言,进风天窗110在其相对车顶210枢转打开时,与车顶210之间的迎风枢转角度随着设定进风风量增大而增大,在此,迎风枢转角度也能表征进风天窗的开口度,迎风枢转角度越大,进风开口度越大;且/或出风天窗120与车顶210之间的背风枢转角度随着设定进风风速增大而减小,在此,出风天窗120与车顶210之间的背风枢转角度也表征出风天窗120的开口度,背风枢转角度越大,开口度越大。
当然,除此之外,虽然图中未示出,还可以使进风天窗与出风天窗采用滑动形式的机构来控制开闭或者调整开闭程度。由于滑动形式的天窗具有较为成熟的结构,故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容易想到将其结合在本构想的进风天窗与出风天窗中来实现同时协调进出风的目的,故在此不再赘言。
此外,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为简化控制,可以将进风天窗110与出风天窗120设置成联动形式。具体而言,在一种联动模式下,当进风天窗110从进风闭合位置110a运动至进风开启位置110b时,出风天窗120从出风闭合位置120a运动至出风开启位置120b。
虽然前述实施例中以一扇进风天窗及一扇出风天窗进行详述。但事实上本实用新型旨在设置两种类型的天窗,一种用于提供进风口,而一种用于提供出风口,对于二者的具体数量,则无需进行限定,例如,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具有两扇进风天窗及两扇出风天窗;且二者的具体数量也无需对应,例如,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具有两扇进风天窗及一扇出风天窗。
为进一步优化该车用天窗系统,还可为其额外设置部分辅助零部件或者调整其设置位置,以期获得更好的技术效果。
例如,还可在进风天窗110下游设置引导风道111,在其辅助下,进入车内的新风能够准确地导入车内指定位置。例如,导入车内的第一排乘客300处,从而有效地提高用户舒适度。在此基础上,作为更进一步的改型,还可在引导风道111的出口处设置导风叶片112,以用于对流入车内的新风进行风向微调,使其在一定范围内为多点提供舒适性新风。例如,使新风吹向第一排乘客300的头部或者胸部,实现更精确的导风。
此外,可选地,为提供车内乘客的整体舒适性,进风天窗110在车辆200第一排座椅前上方,具体而言,进风天窗110被设置在车顶210的位置是沿车辆200纵向位于第一排座椅前上方处。此时,新风经由第一排乘客300的前侧进入车内,流过第一排乘客并向后流过第二排乘客后,经由出风天窗120流出车外,实现整体的新风循环,该例中,出风天窗120沿车辆200纵向设置车辆200第二排座椅后上方处的车顶210。当然,为提供后排乘客的舒适性,进风天窗110也可以沿车辆200纵向位于车辆200的第一排座椅与第二排座椅之间,但此时则需要额外考虑出风天窗的设计位置。
对于该车用天窗系统而言,其可以通过乘客自主调节的方式来实现提供及调整新风循环的技术效果,也可以通过自动控制的方式来实现前述效果。当采用自动控制的方式时,则该车用天窗系统自身或者使用车用天窗系统的车辆自身还应配备对应的控制器及传感器,如下将举例说明。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示的车辆200还包括用于控制进风天窗110和/或出风天窗120运动的控制器,该控制器可基于若干种类的传感器检测结果来实现控制。例如,该车辆还包括用于检测进风风速和/或进风风量的进风传感器;此时,控制器基于检测的进风风速和/或进风风量来控制进风天窗110和/或出风天窗120的开闭及枢转角度。再如,该车辆还包括用于检测空气质量参数的空气质量传感器;此时,控制器基于检测的空气质量参数来控制进风天窗110和/或出风天窗120的开闭及枢转角度。
与此同时,还提供一种车辆控制方法的实施例,其可用于前述具有控制器及相应传感器的车辆。该方法包括导风步骤S100,进风天窗从进风闭合位置运动至进风开启位置,且出风天窗从出风闭合位置运动至出风开启位置;此时,新风得以从进风天窗流入,吹过车内乘客后再经由出风天窗流出,实现新风循环。该方法还包括关闭步骤S200,进风天窗从进风开启位置运动至进风闭合位置,且出风天窗从出风开启位置运动至出风闭合位置,此时,该新风循环方式基于实际情形而被控制停用。
作为更细化的控制,该导风步骤S100还包括风量调整模式S110,在检测的进风风量小于设定进风风量时,进风天窗与车顶的迎风枢转角度增大;而在检测的进风风量大于设定进风风量时,进风天窗与车顶的迎风枢转角度减小;此时,将基于用户自助设置或车辆默认设置的设定进风风量来控制天窗动作,从而使得吹入的新风风量满足期望。
该导风步骤S100还包括风速调整模式S120,在检测的进风风速小于设定进风风速时,出风天窗与车顶的背风枢转角度减小;而在检测的进风风速大于设定进风风速时,出风天窗与车顶的背风枢转角度增大;此时,将基于用户自助设置或车辆默认设置的设定进风风速来控制天窗动作,从而使得吹入的新风风速满足期望。
该导风步骤S100还包括空气质量调整模式S130:在检测的空气质量参数小于设定空气质量参数时,进风天窗与车顶的迎风枢转角度减小或运动至进风闭合位置;且出风天窗与车顶的背风枢转角度减小或运动至出风闭合位置;在检测的空气质量参数小于设定空气质量参数时,进风天窗与车顶的迎风枢转角度增大或运动至进风开启位置;且出风天窗与车顶的背风枢转角度增大或运动至出风开启位置。此时,将基于用户自助设置或车辆默认设置的设定空气质量参数来控制天窗动作,从而兼顾用户对新风及空气质量的需求,使得在空气质量尚能被用户接受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开启天窗提供新风或增大新风供应;而在空气质量无法被用户接受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关闭天窗停止提供新风或减小新风供应。
以上例子主要说明了车用天窗系统、具有其的车辆及车辆控制方法。尽管只对其中一些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偏离其主旨与范围内以许多其他的形式实施。因此,所展示的例子与实施方式被视为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脱离如所附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本实用新型精神及范围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能涵盖各种的修改与替换。

Claims (10)

1.一种车用天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风天窗,其设置车顶;以及
出风天窗;其沿车顶串联设置在所述进风天窗后侧;
其中,所述进风天窗具有朝向迎风侧开口的进风开启位置以及相对于车顶封闭的进风闭合位置,且所述进风天窗能够在进风开启位置与进风闭合位置之间运动;而所述出风天窗具有朝向背风侧开口的出风开启位置以及相对于车顶封闭的出风闭合位置,且所述出风天窗能够在出风开启位置与出风闭合位置之间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天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天窗和/或所述出风天窗相对于车顶枢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天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天窗与车顶的迎风枢转角度随着设定进风风量增大而增大;且/或所述出风天窗与车顶的背风枢转角度随着设定进风风速增大而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天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天窗与所述出风天窗联动;其中,在所述进风天窗从进风闭合位置运动至所述进风开启位置的过程中,所述出风天窗从出风闭合位置运动至所述出风开启位置。
5.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车用天窗系统;以及用于控制所述进风天窗和/或所述出风天窗运动的控制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风传感器,其用于检测进风风速和/或进风风量;所述控制器基于检测的进风风速和/或进风风量来控制所述进风天窗和/或出风天窗的开闭及枢转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气质量传感器,其用于检测空气质量参数;所述控制器基于检测的空气质量参数来控制所述进风天窗和/或出风天窗的开闭及枢转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进风天窗下游的引导风道,所述引导风道用于将进风导入车内指定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引导风道出口的导风叶片,其用于调整进风风向。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天窗沿车辆纵向位于所述车辆第一排座椅前侧。
CN201721331382.1U 2017-10-17 2017-10-17 车用天窗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082479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31382.1U CN208247942U (zh) 2017-10-17 2017-10-17 车用天窗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31382.1U CN208247942U (zh) 2017-10-17 2017-10-17 车用天窗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47942U true CN208247942U (zh) 2018-12-18

Family

ID=64620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31382.1U Active CN208247942U (zh) 2017-10-17 2017-10-17 车用天窗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4794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90748A (zh) * 2017-10-17 2018-11-13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车用天窗系统、具有其的车辆及车辆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90748A (zh) * 2017-10-17 2018-11-13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车用天窗系统、具有其的车辆及车辆控制方法
WO2019076224A1 (zh) * 2017-10-17 2019-04-25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车用天窗系统、具有其的车辆及车辆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90748A (zh) 车用天窗系统、具有其的车辆及车辆控制方法
CN107215176B (zh) 新风系统与空调系统联动控制方法及空气调节装置
EP3074252B1 (en) Fresh air control for a transport refrigeration unit
CN102189912B (zh) 车辆座位空调系统
CN204506791U (zh) 一种车内环境调节装置
CN103384607A (zh) 具有冲击压力控制的车辆暖通空调系统
CN103209845A (zh) 车辆加热和空调系统
WO2019033675A1 (zh) 一种车载空调控制器及控制方法
US11524550B2 (en)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CN109910551A (zh) 一种车载空调智能操控方法
CN109267892A (zh) 车辆调温系统、调温方法及车辆
CN109795290A (zh) 一种隐藏式自动出风口结构
CN208247942U (zh) 车用天窗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9649118B (zh) 车用出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大巴车
CN113370746B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热泵系统除雾闭环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9969244B2 (en) Vehicle instrument panel with deployable air register
CN208558942U (zh) 一种汽车车厢的空气自动调节系统
CN109305014B (zh) 车辆、车用换气装置及其换气控制方法
WO2022267670A1 (zh) 车载空调器及车辆
JP2005335527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0089714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10509745A (zh) 一种新型冷暖集成式自动控制空调系统
CN110154681A (zh) 一种汽车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汽车
CN210970606U (zh) 新能源汽车空调尾吸式进气系统
CN107829644A (zh) 一种基于空调开启的车窗自动开关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730

Address after: Susong Road West and Shenzhen Road North, Hefe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eilai (Anhui) Hold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Room 502, Minsheng Bank Building, 12 Cecil Harcourt Road, central, Hongkong, China

Patentee before: NIO NEXTEV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