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47378U - 一种扣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扣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47378U
CN208247378U CN201820597962.3U CN201820597962U CN208247378U CN 208247378 U CN208247378 U CN 208247378U CN 201820597962 U CN201820597962 U CN 201820597962U CN 208247378 U CN208247378 U CN 2082473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tton
dynamic model
pull rod
cover half
tem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59796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鹏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i Shidef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f Shenzhen
Original Assignee
Mai Shidef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f Shenzh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i Shidef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f Shenzhen filed Critical Mai Shidef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f Shenzhen
Priority to CN20182059796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473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473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473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扣基装置,用于控制模具开合模,包括动模模板、一端与动模模板固定连接的动模拉杆、相对动模模板间隔设置的定模模板、一端与定模模板固定连接的定模拉杆、活动设置于动模模板与定模模板之间的第一活动板和与第一活动板固定连接的第一扣基组件,第一扣基组件包括与第一活动板固定连接的第一扣基座和弹性安装于第一扣基座上的第一浮动组件,动模拉杆和定模拉杆呈上下间隔穿过第一扣基座,动模拉杆设有第一扣合部,定模拉杆具有第一抵压部,第一浮动组件具有用于与第一扣合部配合的第一卡合部和用于与第一抵压部配合的第一接触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扣基装置能够控制开模的多个动作,安全可靠,开合模顺序合理。

Description

一种扣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扣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注塑模具开模存在一定局限性,难以控制开模的多个动作,在复杂产品成型后,通常一次性就完成开模的所有动作。这种开模方式容易损坏产品,产品合格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扣基装置,其能够控制开模的多个动作,安全可靠,开合模顺序合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扣基装置,用于控制模具开合模,包括动模模板、一端与所述动模模板固定连接的动模拉杆、相对所述动模模板间隔设置的定模模板、一端与所述定模模板固定连接的定模拉杆、活动设置于所述动模模板与所述定模模板之间的第一活动板和与所述第一活动板固定连接的第一扣基组件,所述第一扣基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活动板固定连接的第一扣基座和弹性安装于所述第一扣基座上的第一浮动组件,所述动模拉杆和所述定模拉杆呈上下间隔穿过所述第一扣基座,所述动模拉杆设有第一扣合部,所述定模拉杆具有第一抵压部,所述第一浮动组件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扣合部配合的第一卡合部和用于与所述第一抵压部配合的第一接触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浮动组件包括第一浮动块和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扣基座上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一浮动块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扣基座上还设有与所述安装槽连通且用于与所述动模拉杆滑动配合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安装槽的延伸方向相交。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扣基座上还设有通槽,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间隔设置形成与所述通槽连通的第二滑槽,所述通槽和所述第二滑槽均与所述定模拉杆滑动配合,以使所述定模拉杆在所述通槽的延伸方向往复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通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触部远离所述第二滑槽所在侧开设有用于定位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定位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抵压部包括第一接触面和从所述第一接触面靠近所述定模模板弯折延伸的第一抵压面,所述第一接触部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接触面配合的第二接触面和用于与所述第一抵压面配合的第二抵压面。
进一步地,所述扣基装置还包括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活动板与所述动模模板之间的第二活动板和固定于所述第二活动板上的第二扣基组件,所述动模拉杆具有第二扣合部,所述定模拉杆具有第二抵压部,所述第二扣基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二活动板固定连接的第二扣基座和弹性安装于所述第二扣基座上的第二浮动组件,所述第二浮动组件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二扣合部配合的第二卡合部和用于与所述第二抵压部配合的第二接触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抵压部包括第三接触面和从所述第三接触面靠近所述定模模板弯折延伸的第三抵压面,所述第二接触部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三接触面配合的第四接触面和用于与所述第三抵压面配合的第四抵压面;所述第三抵压面与所述第四抵压面在开模方向之间的距离定义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二抵压面与所述第一抵压面在开模方向之间的距离定义为第二距离,当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一扣合部卡扣配合时,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上述结构的扣基装置,开模时,动模模板离开第一活动板,第一活动板与定模模板之间不开模。当动模模板移动使得动模拉杆第一扣合部钩拉第一浮动块的第一卡合部时,动模模板继续移动,第一活动板沿开模方向随动模模板同步移动而离开定模模板;当第一活动板沿开模方向随动模模板同步移动一定行程时,动模模板继续移动,所述第一抵压部抵压所述第一接触部,第一浮动组件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一扣合部分开,从而使所述第一活动板与定模模板之间开模,进而实现控制开模的多个动作,使得开模动作准确快速、安全可靠、开模顺序合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扣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扣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动模模板和第二活动板处于开模状态;
图3为图2中扣基装置在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扣基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动模拉杆、定模拉杆、第一扣基组件和第二扣基组件;
图5为图4中扣基装置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扣基装置在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5中扣基装置在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4中扣基装置的第一扣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4中扣基装置的第一浮动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4中扣基装置的动模拉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4中扣基装置的定模拉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动模模板;200、动模拉杆;210、第一扣合部;220、第二扣合部;300、定模模板;400、定模拉杆;410、第一抵压部;411、第一接触面;412、第一抵压面;420、第二抵压部;421、第三接触面;422、第三抵压面;500、第一活动板;600、第一扣基组件;610、第一扣基座;611、安装槽;612、第一滑槽;613、通槽;620、第一浮动组件;621、第一卡合部;622、第一接触部;6221、定位孔;6222、第二接触面;6223、第二抵压面;623、第一浮动块;6231、第二滑槽;624、第一弹性件;630、盖板;700、第二活动板;800、第二扣基组件;810、第二扣基座;820、第二浮动组件;821、第二卡合部;822、第二接触部;8221、第四接触面;8222、第四抵压面;823、第二浮动块;824、第二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请参照图1-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扣基装置,用于控制模具开合模,包括动模模板100、一端与所述动模模板100固定连接的动模拉杆200、相对所述动模模板100间隔设置的定模模板300、一端与所述定模模板300固定连接的定模拉杆400、活动设置于所述动模模板100与所述定模模板300之间的第一活动板500和与所述第一活动板500固定连接的第一扣基组件600,所述第一扣基组件600包括与所述第一活动板500固定连接的第一扣基座610和弹性安装于所述第一扣基座610上的第一浮动组件620,所述动模拉杆200和定模拉杆400呈上下间隔穿过所述第一扣基座610,所述动模拉杆200设有第一扣合部210,所述定模拉杆400具有第一抵压部410,所述第一浮动组件620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扣合部210配合的第一卡合部621和用于与所述第一抵压部410配合的第一接触部622。
上述结构的扣基装置,开模时,动模模板100离开第一活动板500,第一活动板500与定模模板300之间不开模。当动模模板100移动使得动模拉杆200第一扣合部210钩拉第一浮动块623的第一卡合部621时,动模模板100继续移动,第一活动板500沿开模方向随动模模板100同步移动而离开定模模板300;当第一活动板500沿开模方向随动模模板100同步移动一定行程时,动模模板100继续移动,所述第一抵压部410抵压所述第一接触部622,第一浮动组件620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一卡合部621与所述第一扣合部210分开,从而使所述第一活动板500与定模模板300之间开模,进而实现控制开模的多个动作,使得开模动作准确快速、安全可靠、开模顺序合理。
请参照图3至图9,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浮动组件620包括第一浮动块623和第一弹性件624,所述第一扣基座610上设有安装槽611、第一滑槽612和通槽613,所述第一浮动块623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624安装在所述安装槽611内。第一卡合部621和第一接触部622均设于第一浮动块623上。当所述第一抵压部410抵压所述第一接触部622时,第一接触部622压缩第一弹性件624,以使第一浮动块623沿安装槽611的延伸方向靠近第一弹性件624所在侧移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卡合部621与所述第一扣合部210分开,进而实现第一活动板500与定模模板300之间开模。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624为弹簧。
优选地,第一滑槽612与所述安装槽611连通且与所述动模拉杆200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滑槽612与所述安装槽611的延伸方向相交。开模时,动模模板100离开第一活动板500,第一活动板500与定模模板300之间不开模。当动模模板100移动使得动模拉杆200第一扣合部210钩拉第一浮动块623的第一卡合部621时,动模模板100继续移动,第一活动板500沿开模方向随动模模板100同步移动而离开定模模板300;当第一活动板500沿开模方向随动模模板100同步移动Y行程时,动模模板100继续移动,所述第一抵压部410抵压所述第一接触部622,第一浮动块623沿安装槽611的延伸方向靠近第一弹性件624所在侧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一卡合部621与所述第一扣合部210分开,动模拉杆200沿第一滑槽612滑动,从而使所述第一活动板500与定模模板300之间开模。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61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滑槽612的延伸方向垂直,这样第一抵压部410施加较小的力抵压第一接触部622,第一接触部622就能更大程度压缩第一弹性件624,使得所述第一卡合部621与所述第一扣合部210分开,提高第一抵压部410的抵压效率。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一抵压部410的抵压效率,所述通槽61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滑槽612的延伸方向平行。
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接触部622与所述第一卡合部621间隔设置形成与所述通槽613连通的第二滑槽6231,所述通槽613和所述第二滑槽6231均与所述定模拉杆400滑动配合,以使所述定模拉杆400在所述通槽613的延伸方向相对第一浮动块623往复移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触部622远离所述第二滑槽6231所在侧开设有用于定位所述第一弹性件624的定位孔6221,以避免第一弹性件624移动致使第一浮动块623无法在安装槽611的延伸方向正常移动,保证第一卡合部621与所述第一扣合部210能够正常分开。请参照图6、图7、图9、图10和图11,所述第一抵压部410包括第一接触面411和从所述第一接触面411靠近所述定模模板300弯折延伸的第一抵压面412,所述第一接触部622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接触面411配合的第二接触面6222和用于与所述第一抵压面412配合的第二抵压面6223。开模时,动模模板100离开第一活动板500定模拉杆400沿通槽613的延伸方向相对定模拉杆400移动,当移动至第一抵压面412与第二抵压面6223接触时,第一抵压部410开始抵压第一接触部622,使得第一接触部622压缩第一弹性件624。
请参照图4,优选地,在第一扣基座610的安装槽611所在侧安装有盖板630,以实现对第一浮动块623、第一弹性件624和动模拉杆200的限位,从而避免第一浮动块623和第一弹性件624从安装槽611的深度方向开口脱离安装槽611,且避免动模拉杆200从第一滑槽612的深度方向开口脱离第一滑槽612。盖板630通过螺丝固定在第一扣基座610上,当然也可以是卡扣等其他固定方式,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请再次参照图1-图7,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该扣基装置还包括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活动板500与所述动模模板100之间的第二活动板700和固定于所述第二活动板700上的第二扣基组件800,所述动模拉杆200具有第二扣合部220,所述定模拉杆400具有第二抵压部420,所述第二扣基组件800包括与所述第二活动板700固定连接的第二扣基座810和弹性安装于所述第二扣基座810上的第二浮动组件820,所述第二浮动组件820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二扣合部220配合的第二卡合部821和用于与所述第二抵压部420配合的第二接触部822。所述第二抵压部420包括第三接触面421和从所述第三接触面421靠近所述定模模板300弯折延伸的第三抵压面422,所述第二接触部822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三接触面421配合的第四接触面8221和用于与所述第三抵压面422配合的第四抵压面8222;所述第三抵压面422与所述第四抵压面8222在开模方向之间的距离定义为第一距离X,所述第二抵压面6223与所述第一抵压面412在开模方向之间的距离定义为第二距离Y;当第一卡合部621与第一扣合部210卡扣配合时,X大于Y。在本实施例中,X为28mm,Y为14mm。所述第二浮动组件820包括第二浮动块823和第二弹性件824,所述第二浮动块823通过所述第二弹性件824安装在所述第二扣基座810上。第二卡合部821和第二接触部822均设于第二浮动块823上。由于第二扣基组件800的结构与第一扣基组件600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可以理解的,扣基组件的数量与活动板的数量相同,活动板的数量为N,N为正整数,例如3、5、6,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动模拉杆200、定模拉杆400、第一扣基组件600和第二扣基组件800数量配套设置形成多组扣基结构,每一组扣基结构由一个动模拉杆200、一个定模拉杆400、一个第一扣基组件600和一个第二扣基组件800组成。在本实施例中,其中扣基结构的组数为两个,两个扣基结构沿安装槽61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可以理解的,上述实施例的扣基装置,开模过程中具有以下动作:第一个动作,动模模板100离开第二活动板700而开模,第一活动板500与第二活动板700之间扣紧而不开模、第一活动板500与定模模板300不开模。第二个动作,当动模模板100移动使得动模拉杆200第一扣合部210钩拉第一浮动块623的第一卡合部621、第二扣合部220钩拉第二浮动块823的第二卡合部821时,动模模板100继续移动,第二活动板700、第一活动板500沿开模方向随动模模板100同步移动,第一活动板500离开定模模板300而开模,第一活动板500与第二活动板700之间扣紧而不开模。第三个动作,当第二活动板700、第一活动板500沿开模方向随动模模板100同步移动Y行程时,动模模板100继续移动,第一抵压部410抵压第一接触部622,第一浮动块623沿安装槽611的延伸方向靠近第一弹性件624所在侧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一卡合部621与所述第一扣合部210分开,第二扣合部220与第二卡合部821仍卡扣配合,第二活动板700沿开模方向随动模模板100同步移动,而第一活动板500不会与第二活动板700和动模模板100同步移动。当第二活动板700沿开模方向随动模模板100同步移动X-Y行程时,第二活动板700继续移动,第二抵压部420抵压所述第二接触部822,第二浮动块823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二卡合部821与所述第二扣合部220分开,第二活动板700不在随着动模模板100同步移动,从而完成第一活动板500与所述第二活动板700之间开模。因而该实施例的扣基装置能够实现控制开模的多个动作,使得开模动作准确快速、安全可靠、结构合理,开模顺序合理。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扣基装置,用于控制模具开合模,其特征在于,包括动模模板、一端与所述动模模板固定连接的动模拉杆、相对所述动模模板间隔设置的定模模板、一端与所述定模模板固定连接的定模拉杆、活动设置于所述动模模板与所述定模模板之间的第一活动板和与所述第一活动板固定连接的第一扣基组件,所述第一扣基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活动板固定连接的第一扣基座和弹性安装于所述第一扣基座上的第一浮动组件,所述动模拉杆和所述定模拉杆呈上下间隔穿过所述第一扣基座,所述动模拉杆设有第一扣合部,所述定模拉杆具有第一抵压部,所述第一浮动组件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扣合部配合的第一卡合部和用于与所述第一抵压部配合的第一接触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浮动组件包括第一浮动块和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扣基座上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一浮动块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扣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基座上还设有与所述安装槽连通且用于与所述动模拉杆滑动配合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安装槽的延伸方向相交。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扣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垂直。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扣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基座上还设有通槽,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间隔设置形成与所述通槽连通的第二滑槽,所述通槽和所述第二滑槽均与所述定模拉杆滑动配合,以使所述定模拉杆在所述通槽的延伸方向往复移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扣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平行。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扣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远离所述第二滑槽所在侧开设有用于定位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定位孔。
8.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扣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压部包括第一接触面和从所述第一接触面靠近所述定模模板弯折延伸的第一抵压面,所述第一接触部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接触面配合的第二接触面和用于与所述第一抵压面配合的第二抵压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扣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基装置还包括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活动板与所述动模模板之间的第二活动板和固定于所述第二活动板上的第二扣基组件,所述动模拉杆具有第二扣合部,所述定模拉杆具有第二抵压部,所述第二扣基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二活动板固定连接的第二扣基座和弹性安装于所述第二扣基座上的第二浮动组件,所述第二浮动组件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二扣合部配合的第二卡合部和用于与所述第二抵压部配合的第二接触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扣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抵压部包括第三接触面和从所述第三接触面靠近所述定模模板弯折延伸的第三抵压面,所述第二接触部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三接触面配合的第四接触面和用于与所述第三抵压面配合的第四抵压面;所述第三抵压面与所述第四抵压面在开模方向之间的距离定义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二抵压面与所述第一抵压面在开模方向之间的距离定义为第二距离,当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一扣合部卡扣配合时,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
CN201820597962.3U 2018-04-24 2018-04-24 一种扣基装置 Active CN2082473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97962.3U CN208247378U (zh) 2018-04-24 2018-04-24 一种扣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97962.3U CN208247378U (zh) 2018-04-24 2018-04-24 一种扣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47378U true CN208247378U (zh) 2018-12-18

Family

ID=64637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597962.3U Active CN208247378U (zh) 2018-04-24 2018-04-24 一种扣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4737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6125A (zh) * 2019-09-18 2019-11-19 四川科思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多次开模顺序控制机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6125A (zh) * 2019-09-18 2019-11-19 四川科思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多次开模顺序控制机构
CN110466125B (zh) * 2019-09-18 2023-12-05 四川科思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多次开模顺序控制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247378U (zh) 一种扣基装置
CN210877139U (zh) 一种浮料及间歇落料机构
CN203076463U (zh) 弹性活动件复位时间控制装置
CN202199660U (zh) 氮气弹压式复合切边装置
CN208146797U (zh) 一种冲压模具模内拉料机构
CN209095825U (zh) 一种滑块二次抽芯模具结构及模具
TWM599241U (zh) 沖壓連續模模內自動送件機構
CN215998308U (zh) 斜面冲孔用吊冲模具
CN208696775U (zh) 一种接收头自动折弯剪脚装置
CN207629025U (zh) 一种拉延模防板料下垂机构
CN203330217U (zh) 冲压级进模活动式刀口机构
CN204638903U (zh) 一种防止侧冲脱料困难的冲压模结构
CN210115374U (zh) 一种成型后双侧吊冲孔模具
CN209238811U (zh) 一种汽车零件的冲孔模具
CN203470694U (zh) 用于冲压模具的斜楔机构
CN209000837U (zh) 磁保持继电器用推动片
CN208827004U (zh) 一种先退位后回位的双角度滑块机构
CN209472922U (zh) 导轨安装结构及控制器
CN208841759U (zh) 汽车步进电机线圈底盖的延迟锁模模具
CN205889780U (zh) 一种注塑模具直顶与斜顶的联合结构
CN110479871A (zh) 废料自动清理装置
CN204770169U (zh) 一种热压模具
CN218926032U (zh) 一种新型冲压排面壳机构
CN110102645A (zh) 压制件中滚珠的压入装置
CN216989499U (zh) 一种连续模料带引导定位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