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30839U - 一种冷却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却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30839U
CN208230839U CN201820763688.2U CN201820763688U CN208230839U CN 208230839 U CN208230839 U CN 208230839U CN 201820763688 U CN201820763688 U CN 201820763688U CN 208230839 U CN208230839 U CN 2082308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accommodating cavity
outlet
boxboard
s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6368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冉鹏
李名洪
张冰
何远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Ruitong Seiko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Ruitong Seiko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Ruitong Seiko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Ruitong Seiko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82076368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308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308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308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第一冷却装置和第二冷却装置,所述第一冷却装置包括液体容置腔,所述第二冷却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出风口,所述至少一个出风口设置于所述液体容置腔的侧壁的延伸处,所述至少一个出风口的出风方向朝向所述液体容置腔内。本实用新型使用液体容置腔内的液体对需要冷却的物件进行冷却,即采用水冷的方式加速物件的冷却,然后再使用出风口处出来的风对物件表面积上的液体进行风冷却,从而加速物件表面积上的小液体珠从液体变成气体的气化过程,本申请采用了水冷加风冷形式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冷却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冷却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铸件冷却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冷却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行业内对于压铸件冷却的方式主要有:输送带冷却和冷却架冷却。采用输送带冷却存在的问题有:由于定位精度差,工件冷却后无法进行后道处理,比如去除渣包,流道等,导致这些后道工序只能人工处理,人工处理的效率十分低下。采用冷却架冷却存在的问题有:冷却的时间长、冷却不充分,如果冷却架要到达充分冷却,必须要多个工位,这样占地面积大,冷却效率低下。传统的冷却方式采用输送带冷却和冷却架冷却其中一种的冷却方式,采用这种冷却方式的冷却机构对压铸件的冷却效率十分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冷却机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冷却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冷却机构,包括:第一冷却装置和第二冷却装置,所述第一冷却装置包括液体容置腔,所述第二冷却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出风口,所述至少一个出风口设置于所述液体容置腔的侧壁的延伸处,所述至少一个出风口的出风方向朝向所述液体容置腔内。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冷却装置包括多个箱板;所述多个箱板包括:第一箱板、第二箱板、第三箱板、第四箱板和第五箱板;所述第一箱板、所述第二箱板、所述第三箱板和所述第四箱板共同围成箱板四周面,所述箱板四周面与所述第五箱板共同围成所述液体容置腔。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冷却装置还包括:进水口以及进水开关;所述进水口开设于所述液体容置腔的侧壁,所述进水开关设置在所述进水口处,所述进水开关用于控制所述进水口的开启或关闭。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冷却装置还包括:出水口以及出水开关;所述出水口开设于所述液体容置腔的侧壁,所述出水口的开设位置靠近所述第五箱板,所述出水开关设置在所述出水口处,所述出水开关用于控制出水口的开启或关闭。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冷却装置还包括溢流口,所述溢流口开设于所述液体容置腔的侧壁,且所述溢流口的水平位置低于所述进水口的水平位置低。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冷却装置的所述出风口为出气板;所述出气板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出气通孔,所述出气板远离液体容置腔的一侧设置有出气支管,所述出气支管与所述出气通孔一一对应连接,所述出气支管用于向所述出气通孔提供气流。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冷却装置还包括定位管,所述定位管被设置在所述出气板靠近所述液体容置腔的一侧,所述定位管与所述出气通孔一一对应连接,所述定位管被配置为能够自由弯曲。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冷却装置还包括气管连接座和出气总管;所述出气总管与所述出气支管通过所述气管连接座连接,所述出气总管与所述至少一个出气支管相连通,所述出气总管用于通过所述气管连接座为所述出气支管提供气流。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冷却装置还包括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设置于出气总管,所述电磁阀用于根据接收电磁信号来控制出气总管的通断。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机构还包括接渣槽,所述接渣槽包括:第一槽网、第二槽网、第三槽网、第四槽网和第五槽网;所述第一槽网、所述第二槽网、所述第三槽网和所述第四槽网共同围成所述接渣槽的槽网四周面,所述槽网四周面与第五槽网共同围成接渣槽腔,所述接渣槽腔的体积小于所述液体容置腔且能被所述液体容置腔完全容纳。
本实用新型使用液体容置腔内的液体对需要冷却的物件进行冷却,即采用水冷的方式加速物件的冷却,然后再使用出风口处出来的风对物件表面积上的液体进行风冷却,从而加速物件表面积上的小液体珠从液体变成气体的气化过程,本申请采用了水冷加风冷形式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冷却效率。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却机构的第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却机构俯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却机构的第二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却机构后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渣槽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却机构的第三视角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01-冷却机构;1-第一冷却装置;10-箱杆;11-横箱杆;12-液体容置腔;13-箱板;131-第一箱板;133-第二箱板;135-第三箱板;137-第四箱板;139-第五箱板;15-斜箱杆;19-竖箱杆;3-防护装置;30-防护杆;31-竖防护杆;33-防护板;35-横防护杆;331-第一防护板;333-第二防护板;335-第三防护板;5-接渣槽;50-槽网;51-第一槽网;55-第二槽网;59-第三槽网;54-第四槽网;58-第五槽网;53-槽钩;531-第一槽钩;533-第二槽钩;535-第三槽钩;537-第四槽钩;7-第二冷却装置;70-出气板;72-定位管;73-气管;731-出气总管;733-出气支管;75-电磁阀;76-出风口;77-气管链接座;79-出气通孔;90-进水口;93-进水开关;95-出水口;97-出水开关;99-溢流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第一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冷却机构101,包括:第一冷却装置1和第二冷却装置7,第一冷却装置1包括液体容置腔12,第二冷却装置7包括至少一个出风口76,至少一个出风口76设置于液体容置腔12的侧壁的延伸处,至少一个出风口76的出风方向朝向液体容置腔12内。
液体容置腔12的作用是容纳冷却液体,该液体可以对需要冷却的物件进行冷却,使用液体容置腔12内的液体对需要冷却的物件进行冷却,即采用水冷的方式加速物件的冷却,然后再使用出风口76处出来的风对物件表面积上的液体进行风冷却,从而加速物件表面积上的小液体珠从液体变成气体的气化过程,本申请采用了水冷加风冷形式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冷却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冷却装置1包括多个箱板;多个箱板包括:第一箱板131、第二箱板133、第三箱板135、第四箱板137和第五箱板139;第一箱板131、第二箱板133、第三箱板135和第四箱板137共同围成箱板四周面,箱板四周面与第五箱板139共同围成液体容置腔12。
可以理解地,第五箱板139分别与箱板四周面无缝连接,箱板底面即为第五箱板139,箱板四周面与箱板底面共同构成一个正方体无上盖结构。
可选地,液体容置腔12也可以不是正方体无上盖结构,也可以是圆柱体无上盖结构,也可以是六棱柱体无上盖结构。例如,一个正方形的面首尾相接便构成一个圆柱形通孔,再加上一个圆形底面共同构成圆柱体无上盖结构。可以推理地,又例如,一个六棱柱中通孔结构加上一个六边形底面共同构成六棱柱体无上盖结构。因此,液体容置腔12的作业在于容纳液体,具体的形状不应理解为本申请的限制。液体容置腔12采用正方体无上盖结构增强了液体容置腔12放在地面上的稳定性,不容易被碰到或人为地推倒,从而使液体倒出液体容置腔12,减少了可以用来冷却物件的液体。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冷却装置1还包括:进水口90以及进水开关93;进水口90开设于液体容置腔12的侧壁,进水开关93设置在进水口90处,进水开关93用于控制进水口90的开启或关闭。
其中,进水口90开设于液体容置腔12的侧壁,液体由于重力作用,由进水口90流出从而到达液体容置腔12的底部静止。设置进水口90后,不再人为地对液体进行搬运,节约了人力和器具的使用;设置进水开关93后,如果液体即将装满液体容置腔12,则可以使进水开关93关闭,使得液体不再从进水口90流进液体容置腔12内,从而更加方便地控制水位,以及更加方便地控制液体流进的开始时间点和结束时间点。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冷却装置1还包括:出水口95以及出水开关97;出水口95开设于液体容置腔12的侧壁,出水口95的开设位置靠近第五箱板139,出水开关97设置在出水口95处,出水开关97用于控制出水口95的开启或关闭。
其中,出水口95开设于液体容置腔12的侧壁,出水口95的开设位置靠近第五箱板139。可以推理的是,从上述描述得知,第五箱板139为箱板底面,当出水口95的水位低于液体容置腔12的水位时,由于液体的重力作用液体会从液体容置腔12的靠近第五箱板139处流走,即从出水口95中流出。出水开关97设置在出水口95处,出水开关97用于控制出水口95的开启或关闭,从而更加方便的控制水位,以及更加方便地控制液体流出的开始时间点和结束时间点。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冷却装置1还包括溢流口99,溢流口99开设于液体容置腔12的侧壁,且溢流口99的水平位置低于进水口90的水平位置低。
其中,溢流口99开设于液体容置腔12的侧壁,且溢流口99的水平位置低于进水口90的水平位置低。可以理解的是,当工作人员忘记关闭进水开关93,而出水开关97一直处于关闭状态时,此时水漫过液体容置腔12从液体容置腔12的顶部四周流出,从而使得工作场地浸湿后容易使现场工作人员滑倒。设置溢流口99有效地防止了人为忘记关闭进水开关93从而导致水从液体容置腔中溢出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冷却装置7的出风口76为出气板70;出气板70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出气通孔79,出气板70远离液体容置腔12的一侧设置有出气支管733,出气支管733与出气通孔79一一对应连接,出气支管733用于向出气通孔79提供气流。
其中,出气支管733可以是容易弯折或弯曲的材料制成,可以是橡胶,也可以是人造塑胶材料。出气板70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出气通孔79,例如出气板70上可以设置一个出气通孔79,也可以设置二个、四个、八个出气通孔79。使得工作人员更加方便按需定制出气支管733连接出气通孔79的个数,从而减少材料的浪费。出气板70远离液体容置腔12的一侧设置有出气支管733,出气支管733与出气通孔79一一对应连接,出气支管733用于向出气通孔79提供气流。出气支管733的设置使得运输气体至液体容置腔12内更加方便和快捷,加快了输送气体至液体容置腔12内的效率,增强了其快速输送气体至液体容置腔12内的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冷却装置7还包括定位管72,定位管72被设置在出气板70靠近液体容置腔12的一侧,定位管72与出气通孔79一一对应连接,定位管72被配置为能够自由弯曲。
其中,定位管72的材料包括不容易被烫坏的材料,例如铜、铝和钢等材料。采用定位管72不容易被烫坏的材料就十分耐用且不容易损坏,更加节约材料并减少了浪费。
此外,定位管72可以自由弯曲,这样就可以使得工作人员按照需求对定位管72进行排布。例如,需要冷却的物件是经过高温处理的压铸件,压铸件的一侧是面,定位管72是由铜制成,称为铜管;当需要对压铸件的面进行冷却的时候,采用更加分散的风冷效果更加明显,目的在于加大压铸件的冷却面积,此时工作人员需要把铜管更加分散的弯曲,使得铜管出气的面积更大,对于面型的压铸件冷却效果更好;当需要对压铸件的凹槽进行冷却的时候,采用更加集中的风冷效果更好,目的在于加快压铸件表面积的气体流动速度,此时工作人员需要把铜管排布得更加集中的弯曲,使得铜管更加集中于一点,从而对压铸件的凹槽部位进行集中部位进行风冷却的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冷却装置7还包括气管连接座77和出气总管731;出气总管731与出气支管733通过气管连接座77连接,出气总管731与至少一个出气支管733相连通,出气总管731用于通过气管连接座77为出气支管733提供气流。
其中,出气总管731与出气支管733统称为气管73,出气总管731与出气支管733通过气管连接座77连接,气管连接座77与出气总管731和出气支管733均连接,其连接处不能出现漏风漏气现象。气体从出气总管731流向出气支管733更顺畅,特别是出气总管731的气流速度越来越快时,更加保证了气体的流通效率和速度。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冷却装置7还包括电磁阀75;电磁阀75设置于出气总管731,电磁阀75用于根据接收电磁信号来控制出气总管731的通断。
其中,电磁阀75设置于出气总管731,电磁阀75用于根据接收电磁信号来控制出气总管731的通断。使得工作人员或者机械手臂对于出气总管731的通断控制更加方便与便利,及时的关闭电磁阀75从而使出气总管731的气体不能流向出气支管733,有效地节约了资源和气体从而避免了浪费。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5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冷却机构101还包括接渣槽5,接渣槽5包括:第一槽网51、第二槽网55、第三槽网59、第四槽网54和第五槽网58;第一槽网51、第二槽网55、第三槽网59和第四槽网54共同围成接渣槽5的槽网四周面,槽网四周面与第五槽网58共同围成接渣槽腔,接渣槽腔的体积小于液体容置腔12且能被液体容置腔12完全容纳。
其中,接渣槽5的四周面和底面均呈网状结构,接渣槽5的材料包括不易被熔化的材料,不易被熔化的材料包括:不锈钢、铝和表面氧化处理的其它金属等。在需要冷却的物件被冷却的过程中,物件经过高温处理突然被冷却的瞬间,物件可能会掉落的部分残件,这些部分残件会掉落至液体容置腔12底部,并由于未冷却充分的高温度而损毁液体容置腔12底部。接渣槽5的设置有效地防止了液体容置腔12的底部被未充分冷却的部分残件损坏,从而延长了冷却机构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接渣槽5还包括槽钩;槽钩包括:第一槽钩531、第二槽钩533、第三槽钩535和第四槽钩537;第一槽钩531的一端呈钩状,第一槽钩531远离钩状的一端与第一槽网51和第二槽网55的连接处连接,第二槽钩533的一端呈钩状,第二槽钩533远离钩状的一端与第二槽网55和第三槽网59的连接处连接,第三槽钩535的一端呈钩状,第三槽钩535远离钩状的一端与第三槽网59和第四槽网54的连接处连接,第四槽钩537的一端呈钩状,第四槽钩537远离钩状的一端与第四槽网54和第一槽网51的连接处连接。
其中,在需要冷却的物件被冷却的过程中,时常会有物件的飞皮、残渣、废料等产生,这些飞皮、残渣和废料等最后会落入液体容置腔12底部。接渣槽的槽钩可以有效地被其它钩状铁件勾起,将接渣槽搬以及接渣槽里的飞皮、残渣、废料等一起运到工业垃圾箱中。接渣槽5以及接渣槽的槽钩使得清理压铸件的飞皮、残渣、废料等更加方便,同时避免了工作人员的手与软化水直接接触。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液体容置腔12所使用的水是软化水,是经过工业化处理过的水,具体来说,是自来水经过去除矿物质粒子后的水。采用软化水来对物件进行冷却是为了压铸件在进行水冷之后,防止压铸的外表面产生花斑。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冷却装置1还包括:防护装置3;防护装置3的内表面中的三面由板状结构围成,防护装置3从侧面看呈凹状结构,防护装置3设置在第一冷却装置1远离底面的一面,防护装置3三周面与第一冷却装置1的四周面平行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防护装置3包括:防护板33和防护杆30;防护板设置在防护装置3的内表面,防护杆设置在防护装置3的外表面;
防护板包括:第一防护板331、第二防护板333和第三防护板335;第三防护板335分别与第一防护板331和第二防护板333连接,第一防护板331与第一箱板131通连接,第二防护板333与第三箱板135连接,第三防护板335与第四箱板137连接;
其中,该防护装置3的防护板设置的目的在于,防止在物件进行水冷却的过程中,由于物件的下落速度过快而导致液体向外飞溅。防护装置的第一防护板或第二防护板上可以设置出气板70,也可以同时设置出气版,这说明了防护装置为出气板70提供了固定的载体。防护装置3有效地防止了液体向外飞溅,同时为出气板70提供了固定的载体。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防护杆30包括:竖防护杆31和横防护杆35;横防护杆35与竖防护杆连接31;
其中,在物件进行水冷却的过程中,由于物件的下落速度过快而导致液体向外飞溅。当向外飞溅的液体过多,由于防护板的硬度不够支持向外飞溅液体的冲击力,从而导致防护板弯折。该防护装置3的防护杆有效的保护了防护板弯折的情况,同时增加了防护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冷却装置1除了包括箱板13,还包括箱杆10;箱板13设置在第一冷却装置1的内表面,箱杆10设置在第一冷却装置1的外表面;箱杆10包括:横箱杆11、竖箱杆19和斜箱杆15;
本实用新型使用液体容置腔内的液体对需要冷却的物件进行冷却,即采用水冷的方式加速物件的冷却,然后再使用出风口处出来的风对物件表面积上的液体进行风冷却,从而加速物件表面积上的小液体珠从液体变成气体的气化过程,本申请采用了水冷加风冷形式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冷却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机构包括:第一冷却装置和第二冷却装置,所述第一冷却装置包括液体容置腔,所述第二冷却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出风口,所述至少一个出风口设置于所述液体容置腔的侧壁的延伸处,所述至少一个出风口的出风方向朝向所述液体容置腔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装置包括多个箱板;
所述多个箱板包括:第一箱板、第二箱板、第三箱板、第四箱板和第五箱板;所述第一箱板、所述第二箱板、所述第三箱板和所述第四箱板共同围成箱板四周面,所述箱板四周面与所述第五箱板共同围成所述液体容置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装置还包括:进水口以及进水开关;所述进水口开设于所述液体容置腔的侧壁,所述进水口的位置远离所述第五箱板,所述进水开关设置在所述进水口处,所述进水开关用于控制所述进水口的开启或关闭。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装置还包括:出水口以及出水开关;所述出水口开设于所述液体容置腔的侧壁,所述出水口的开设位置靠近所述第五箱板,所述出水开关设置在所述出水口处,所述出水开关用于控制出水口的开启或关闭。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装置还包括溢流口,所述溢流口开设于所述液体容置腔的侧壁,且所述溢流口的水平位置低于所述进水口的水平位置低。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装置的所述出风口为出气板上设置的一个或多个出气通孔,所述出气板远离液体容置腔的一侧设置有出气支管,所述出气支管与所述出气通孔一一对应连接,所述出气支管用于向所述出气通孔提供气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装置还包括定位管,所述定位管被设置在所述出气板靠近所述液体容置腔的一侧,所述定位管与所述出气通孔一一对应连接,所述定位管被配置为能够自由弯曲。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装置还包括气管连接座和出气总管;所述出气总管与所述出气支管通过所述气管连接座连接,所述出气总管与所述至少一个出气支管相连通,所述出气总管用于通过所述气管连接座为所述出气支管提供气流。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装置还包括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设置于出气总管,所述电磁阀用于根据接收电磁信号来控制出气总管的通断。
10.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机构还包括接渣槽,所述接渣槽包括:第一槽网、第二槽网、第三槽网、第四槽网和第五槽网;所述第一槽网、所述第二槽网、所述第三槽网和所述第四槽网共同围成所述接渣槽的槽网四周面,所述槽网四周面与第五槽网共同围成接渣槽腔,所述接渣槽腔的体积小于所述液体容置腔且能被所述液体容置腔完全容纳。
CN201820763688.2U 2018-05-21 2018-05-21 一种冷却机构 Active CN2082308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63688.2U CN208230839U (zh) 2018-05-21 2018-05-21 一种冷却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63688.2U CN208230839U (zh) 2018-05-21 2018-05-21 一种冷却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30839U true CN208230839U (zh) 2018-12-14

Family

ID=645812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63688.2U Active CN208230839U (zh) 2018-05-21 2018-05-21 一种冷却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308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230839U (zh) 一种冷却机构
CN207482132U (zh) 一种新型船用启动空气瓶泄放结构
CN105835264B (zh) 新型注塑废料回收储存设备
CN207330722U (zh) 窑炉池壁冷却装置及玻璃生产窑炉
CN108273922A (zh) 一种应用于生产五金配件的多功能冷却装置
CN206291723U (zh) 一种底部卸料的除尘熔炼炉
DE60208997T2 (de) Vorrichtung zum überführen flüssigen metalls aus einem sammelbehälter zu einem aufnahmebehälter
CN208825496U (zh) 可旋转式铝液流槽
CN205690769U (zh) 一种冶金冷却机构
CN106222433B (zh) 一种铝熔炼炉热铝渣快速处理与回收工艺及设备
CN205099742U (zh) 一种高效黄铜熔炼炉
CN107014209A (zh) Dcsp电炉
CN207404395U (zh) 炉渣转运装置
CN105328578A (zh) 一种适于大型钢材加工的抛丸室
CN205851822U (zh) 金属熔铸系统
CN206408091U (zh) 一种盖板玻璃铂金通道搅拌槽泄料启闭装置
CN206089736U (zh) 一种淬火冷却装置
CN207629193U (zh) 液体定量取放装置
CN208938800U (zh) 一种钕铁硼加工的冷却装置
CN203649387U (zh) 一种在线钢包水口吹扫装置
CN207076197U (zh) 一种废水过滤装置
CN210023719U (zh) 一种铝制品压铸设备
CN209598188U (zh) 一种吹氧引流装置
CN104070151B (zh) 排渣装置
CN208276165U (zh) 一种浇注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cooling mechanis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4

Pledgee: Shanghai Pudong Development Bank Co.,Ltd. Chongqing Branch

Pledgor: CHONGQING RUITONG SEIKO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45000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