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16961U - 一种抛载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抛载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216961U CN208216961U CN201820824540.5U CN201820824540U CN208216961U CN 208216961 U CN208216961 U CN 208216961U CN 201820824540 U CN201820824540 U CN 201820824540U CN 208216961 U CN208216961 U CN 20821696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ork
- shaft
- back side
- front side
- limited blo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抛载装置,包括液压缸、吊环螺钉、前侧板、后侧板、顶板、第一转轴、限位块、左叉、第二转轴、右叉、舌板和销轴;左叉和右叉左右对称布置;左叉和右叉的形状相同,均呈钩状,中部设有圆孔,第二转轴贯穿在所述圆孔中,左叉和右叉的钩部相对,形成闭合的近似圆孔,用于承载压载物;所述吊环螺钉包括两个,左右对称布置,分别与对应的顶板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用于吊起整套抛载装置和压载物。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维护保养容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洋结构物技术领域,涉及到水下航行器,具体涉及一种抛载装置。
背景技术
抛载装置主要应用于水下航行器,如载人潜水器或无人潜水器等。压载物主要起到平衡潜水器自身浮力的作用,例如:下潜时通常重力大于浮力,以达到降低能量消耗的目的,当接近作业深度时,将压载物抛弃实现减速或零浮力;上浮时,为快速返回水面,也可以采用抛弃压载物的方式;紧急情况时,抛弃大质量压载物,以便快速上浮,返回水面,等待救援。其中载人潜水器因其自身体积和重量较大,所需要的压载物质量较大,对抛载装置的承重能力和抛载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如下:(1)电磁铁方式:利用电磁铁的吸附力直接或间接地承载压载物,其优点在于反应迅速,但吸附力较弱,若要承载大质量物体,需要采用多级杠杆逐级降低受力,机构环节较多,且电磁铁材料(工业纯铁)在海水中易腐蚀,维护较困难;(2)电化学腐蚀方式:利用活泼金属在海水中易被腐蚀的特性,将活泼金属丝打成结,并与压载物相连,已知金属丝的直径和海水物理化学性质,可以较准确地计算得到金属丝在海水中的腐蚀速率和时间,但该方法承载能力更弱,通常用于无人水下设备作为定时抛载方式的备用方式;(3)电磁线圈方式:前两种方式中,压载物可视为单一整体,电磁线圈方式中,压载物为零散的钢珠,在压载舱口绕有电磁线圈;通电后,电磁力将舱内的钢珠磁化,形成整体,堵住压载舱口;当需要抛载时,断电,钢珠重新恢复零散状态,并从舱口处流出;该方式的主要问题在于钢珠在海水中易生锈成团,导致无法抛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抛载装置,其目的是要保证抛载装置可靠有效,尽量减少多余环节,降低复杂度,降低维护保养难度。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抛载装置,包括液压缸、吊环螺钉、前侧板、后侧板、顶板、第一转轴、限位块、左叉、第二转轴、右叉、舌板和销轴;左叉和右叉左右对称布置;左叉和右叉的形状相同,均呈钩状,中部设有圆孔,第二转轴贯穿在所述圆孔中,左叉和右叉的钩部相对,形成闭合的近似圆孔,用于承载压载物;所述限位块包括两个,左右对称布置,限位块呈L型,折弯处设有水平孔,第一转轴贯穿其中,限位块可绕第一转轴旋转;所述限位块的长轴端靠近中部处设有竖直孔,销轴贯穿其中;所述销轴包括两个,左右对称布置;所述舌板的两侧设有喇叭孔,分别用于两个销轴贯穿其中;所述舌板的中心设有内螺纹孔,用于与液压缸的活塞杆顶端外螺纹相连;所述顶板包括两个,左右对称布置,呈“凸”字型,卡在前侧板和后侧板之间,并通过螺钉与前侧板和后侧板紧固连接;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相对布置,二者的上沿突出,与顶板的凸面配合,由凸面中间的水平面提供支撑;所述吊环螺钉包括两个,左右对称布置,分别与对应的顶板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用于吊起整套抛载装置和压载物。
优选地,所述左叉和右叉均可以绕第二转轴旋转,左叉和右叉的钩部和直杆部的功能为杠杆;左叉和右叉的直杆部末端均有一圆弧和平面,分别与限位块内侧的圆弧和平面重合。
优选地,所述销轴的顶部直径较大,挂载后其顶面贴在顶板的底面上;销轴的中部设有小孔,用于插入开口销或弹性圆柱销,限制其轴向位移;销轴的底部为圆锥状,用于插入舌板两侧的孔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均通过螺母与前侧板和后侧板紧固连接。
优选地,所述液压缸通过螺钉与前侧板和后侧板紧固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支撑柱,支撑柱包括两个,左右对称布置,位于前后侧板的下方,支撑柱通过螺钉与前侧板和后侧板紧固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利用左叉和右叉形成的杠杆,有效地降低了横向载荷,即压载物重力的水平分力;
(2)左叉和右叉之中,只要其中一个能顺利张开,就可以实现抛载的目的,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可靠性;
(3)因运输、潜水器姿态调整及其他因素,导致抛载装置及压载物发生倾斜时,两个限位块所受力不相等,但由于销轴顶面与顶板底面紧贴,多余的力由顶板承担,并不会影响到舌板的平衡状态;
(4)液压缸所需驱动力小,动作行程短,可以快速反应实现抛载;
(5)与电磁抛载方式相比,液压缸材料可选用其他耐腐蚀材料,如钛合金或不锈钢等,维护少;
(6)液压系统整体采用压力补偿,所以本装置不需要额外的耐压设计;
(7)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维护保养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抛载装置的等轴侧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抛载装置拆除前侧板、1个吊环螺钉及其他紧固件后的等轴侧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抛载装置的半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液压缸;2、吊环螺钉;3、前侧板;4、后侧板;5、顶板;6、第一转轴;7、限位块;8、左叉;9、支撑柱;10、第二转轴;11、右叉;12、舌板;13、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的具体实施例以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抛载装置,包括液压缸1、吊环螺钉2、前侧板3、后侧板4、顶板5、第一转轴6、限位块7、左叉8、第二转轴10、右叉11、舌板12和销轴13;左叉8和右叉11左右对称布置;左叉8和右叉11的形状相同,均呈钩状,中部设有圆孔,第二转轴10贯穿在所述圆孔中,左叉8和右叉11的钩部相对,形成闭合的近似圆孔,用于承载压载物;所述限位块7包括两个,左右对称布置,限位块7呈L型,折弯处设有水平孔,第一转轴6贯穿其中,限位块7可绕第一转轴6旋转;所述限位块7的长轴端靠近中部处设有竖直孔,销轴13贯穿其中;所述销轴13包括两个,左右对称布置;所述舌板12的两侧设有喇叭孔,分别用于两个销轴13贯穿其中;所述舌板12的中心设有内螺纹孔,用于与液压缸1的活塞杆顶端外螺纹相连;所述顶板5包括两个,左右对称布置,呈“凸”字型,卡在前侧板3和后侧板4之间,并通过螺钉与前侧板3和后侧板4紧固连接;所述前侧板3和后侧板4相对布置,二者的上沿突出,与顶板5的凸面配合,由凸面中间的水平面提供支撑;所述吊环螺钉2包括两个,左右对称布置,分别与对应的顶板5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用于吊起整套抛载装置和压载物。
具体地,所述左叉8和右叉11均可以绕第二转轴10旋转,左叉8和右叉11的钩部和直杆部的功能为杠杆;左叉8和右叉11的直杆部末端均有一圆弧和平面,分别与限位块7内侧的圆弧和平面重合。
具体地,所述销轴13的顶部直径较大,挂载后其顶面贴在顶板5的底面上;销轴13的中部设有小孔,用于插入开口销或弹性圆柱销,限制其轴向位移;销轴13的底部为圆锥状,用于插入舌板12两侧的孔内。
具体地,所述第一转轴6、第二转轴10均通过螺母与前侧板3和后侧板4紧固连接。
具体地,所述液压缸1通过螺钉与前侧板3和后侧板4紧固连接。
具体地,还包括支撑柱9,支撑柱9包括两个,左右对称布置,位于前后侧板的下方,支撑柱9通过螺钉与前侧板3和后侧板4紧固连接。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抛载装置的动作关系如下:压载物挂在由左叉8和右叉11钩部形成的圆孔内,在压载物重力作用下,左叉8和右叉11有向外张开的趋势。左叉8和右叉11的直杆部被限位块7所约束,而限位块7通过销轴13被舌板12所约束。舌板12两端受拉力,方向相反且数值相等,实现平衡。当液压缸1动作时,其活塞杆带动舌板12向下移动,当舌板12不能继续约束销轴13时,平衡被打破。在压载物重力作用下,左叉8和右叉11逐渐张开,完成抛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范围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以及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抛载装置,包括液压缸(1)、吊环螺钉(2)、前侧板(3)、后侧板(4)、顶板(5)、第一转轴(6)、限位块(7)、左叉(8)、第二转轴(10)、右叉(11)、舌板(12)和销轴(13),其特征在于:左叉(8)和右叉(11)左右对称布置;左叉(8)和右叉(11)的形状相同,均呈钩状,中部设有圆孔,第二转轴(10)贯穿在所述圆孔中,左叉(8)和右叉(11)的钩部相对,形成闭合的近似圆孔,用于承载压载物;所述限位块(7)包括两个,左右对称布置,限位块(7)呈L型,折弯处设有水平孔,第一转轴(6)贯穿其中,限位块(7)可绕第一转轴(6)旋转;所述限位块(7)的长轴端靠近中部处设有竖直孔,销轴(13)贯穿其中;所述销轴(13)包括两个,左右对称布置;所述舌板(12)的两侧设有喇叭孔,分别用于两个销轴(13)贯穿其中;所述舌板(12)的中心设有内螺纹孔,用于与液压缸(1)的活塞杆顶端外螺纹相连;所述顶板(5)包括两个,左右对称布置,呈“凸”字型,卡在前侧板(3)和后侧板(4)之间,并通过螺钉与前侧板(3)和后侧板(4)紧固连接;所述前侧板(3)和后侧板(4)相对布置,二者的上沿突出,与顶板(5)的凸面配合,由凸面中间的水平面提供支撑;所述吊环螺钉(2)包括两个,左右对称布置,分别与对应的顶板(5)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用于吊起整套抛载装置和压载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抛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叉(8)和右叉(11)均可以绕第二转轴(10)旋转,左叉(8)和右叉(11)的钩部和直杆部的功能为杠杆;左叉(8)和右叉(11)的直杆部末端均有一圆弧和平面,分别与限位块(7)内侧的圆弧和平面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抛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销轴(13)的顶部直径较大,挂载后其顶面贴在顶板(5)的底面上;销轴(13)的中部设有小孔,用于插入开口销或弹性圆柱销,限制其轴向位移;销轴(13)的底部为圆锥状,用于插入舌板(12)两侧的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抛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6)、第二转轴(10)均通过螺母与前侧板(3)和后侧板(4)紧固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抛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1)通过螺钉与前侧板(3)和后侧板(4)紧固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抛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柱(9),支撑柱(9)包括两个,左右对称布置,位于前后侧板的下方,支撑柱(9)通过螺钉与前侧板(3)和后侧板(4)紧固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824540.5U CN208216961U (zh) | 2018-05-30 | 2018-05-30 | 一种抛载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824540.5U CN208216961U (zh) | 2018-05-30 | 2018-05-30 | 一种抛载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216961U true CN208216961U (zh) | 2018-12-11 |
Family
ID=64507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824540.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216961U (zh) | 2018-05-30 | 2018-05-30 | 一种抛载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216961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22353A (zh) * | 2018-05-30 | 2018-10-09 | 上海海洋大学 | 一种用于水下航行器的抛载装置 |
CN110316316A (zh) * | 2018-12-21 | 2019-10-11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0研究所 | 一种用于布放型水下航行器的自调节载荷保险限位装置 |
-
2018
- 2018-05-30 CN CN201820824540.5U patent/CN208216961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22353A (zh) * | 2018-05-30 | 2018-10-09 | 上海海洋大学 | 一种用于水下航行器的抛载装置 |
CN108622353B (zh) * | 2018-05-30 | 2023-10-10 | 上海海洋大学 | 一种用于水下航行器的抛载装置 |
CN110316316A (zh) * | 2018-12-21 | 2019-10-11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0研究所 | 一种用于布放型水下航行器的自调节载荷保险限位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216961U (zh) | 一种抛载装置 | |
CN108454783A (zh) | 一种带浮标的水下平台抛缆装置 | |
CN108032977A (zh) | 一种水下应急抛载装置 | |
CN207670635U (zh) | 一种水下应急抛载装置 | |
CN204713395U (zh) | 一种船舶防倾覆系统 | |
CN113665738A (zh) | 一种海上防撞锚浮标 | |
CN107839862B (zh) | 载人潜水器应急救援装置 | |
CN103723613B (zh) | 一种用于吊放水下航行器的远程脱钩装置 | |
CN207737451U (zh) | 一种防止损坏船体的船舶用船锚收纳装置 | |
US8146970B2 (en) | Recovery net | |
CN208699024U (zh) | 大举力浮船坞 | |
CN108622353A (zh) | 一种用于水下航行器的抛载装置 | |
ES2192908B1 (es) | Dispositivo modular para instalacion en un buque, para alojar una boya sumergida o su equivalente. | |
CN103424032A (zh) | 先导式电磁控制撇缆枪 | |
CN107914825A (zh) | 一种船舶边锚遮蔽装置 | |
UA20094U (en) | Underwater apparatus- transporter | |
CN103895834A (zh) | 磁力吸附碰垫 | |
GB538226A (en) | An improved device for detecting and salvaging submerged articles or structures of ferrous metals | |
CN211336343U (zh) | 一种新型的船底吸入格栅 | |
CN107224178B (zh) | 新船命名舷侧撞香槟装置 | |
CN107157293B (zh) | 新船下水球鼻艏撞香槟方法 | |
US1403362A (en) | Life-saving apparatus | |
CN104890814A (zh) | 一种具有独立逃生舱室模块的快艇 | |
US2795883A (en) | Deep-sea fishing devices | |
CN205676808U (zh) | 浮式两级缓冲防撞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1010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1010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