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98023U - 一种连接器、牵引梁以及a形牵引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器、牵引梁以及a形牵引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98023U
CN208198023U CN201820682665.9U CN201820682665U CN208198023U CN 208198023 U CN208198023 U CN 208198023U CN 201820682665 U CN201820682665 U CN 201820682665U CN 208198023 U CN208198023 U CN 2081980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onnector
draw
connecting plate
draw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8266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Light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Ligh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64519231&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208198023(U)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Light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Ligh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68266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980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980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980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牵引梁以及A形牵引架,其中,连接器包括两组连接孔和至少一个连接板,连接孔设置于连接板,两组连接孔分别用于连接两个牵引梁,并使两牵引梁之间的夹角小于180度。牵引梁包括侧板,侧板为直角梯形结构,侧板的上边沿设置有上连板,上连板的横截面为L形,侧板的下边沿设置有下连板;侧板一端的上连板及下连板上分别设置有若干孔,所述孔用于实现与所述连接器的连接。所述连接器、牵引梁以及横梁可以构成A形结构的牵引架。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易成型,不仅可以实现可拆卸连接,而且使得整个A形牵引架具有较高的抗扭强度、抗疲劳强度及承载能力,尤其适用于重载、具有冲击载荷等场合。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器、牵引梁以及A形牵引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接器、牵引梁以及A 形牵引架。
背景技术
传统房车上设有发动机等引擎装置,制作成本高,不利于房车的推广,广大汽车生产商为迎合消费者需求研制出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的房车;这种新型房车自身不具有动力,房车的底盘上设置有牵引架,牵引架可以连接在常规车辆上,以便利用车辆拖动房车前行。
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牵引架,通常包括接头和牵引梁,接头用于将两个牵引梁进行合并和固定,并构成A形结构的牵引架;然而,现有的牵引架通常存在一些弊端,一方面,牵引架中的接头和牵引梁采用焊接连接在一起时,牵引架的强度和刚度受焊接接头的影响较大,同时焊接是不可拆卸的连接,非常不便于牵引架运输、安装及拆卸;另一方面,牵引架中的接头和牵引梁采用螺栓连接在一起时,通常会出现螺栓连接强度问题,使得整个牵引架的抗扭强度、抗疲劳强度等参数有所下降,牵引架的承载能力较低,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改善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连接器,包括两组连接孔和至少一个连接板,所述连接孔设置于所述连接板,所述两组连接孔分别用于连接两个牵引梁,并使两牵引梁之间的夹角小于180度。
所述两个牵引梁可以分别利用螺杆和螺母固定在连接板上,优选地方案中,优先采用高强度螺杆及螺母。
优选地,所述牵引梁可以是由型材构成。
优选地,所述每组连接孔都包括至少两个连接孔。
优选地,所述两组连接孔的位置相互对称。
优选地方案中,所述连接板为梯形结构。
在一种优选地方案中,包括两个连接板,所述两个连接板通过翼板连接成一整体,且两个连接板相互平行或具有夹角,两个连接板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牵引梁的腔体。
优选地,所述两个连接板的结构相同,连接板上连接孔的位置相同。
在另一种优选地方案中,包括三个连接板和两个翼板,其中,所述三个连接板分别为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以及第三连接板,所述两个翼板分别为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所述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板的两端,第二连接板及第三连接板分别与第一翼板及第二翼板相连,并平行于第一连接板或与第一连接板具有相同的夹角,所述第二连接板及第三连接板上的连接孔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的连接孔相对应。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四个连接孔,所述连接孔构成梯形结构,所述第二连接板及第三连接板上分别设置有两个对应的连接孔。
优选地,所述连接器是拼接而成的构件,或为一体成型构件。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上还设置有用于可拆卸连接牵引头的通孔。
进一步地,还包括手刹缺口,所述手刹缺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翼板与所述第三连接板的连接处,手刹缺口用于设置手刹。
一种牵引梁,包括侧板,所述侧板为直角梯形结构,所述侧板的上边沿设置有上连板,所述上连板的横截面为L形,侧板的下边沿设置有下连板;侧板一端的上连板及下连板上分别设置有若干孔,所述孔用于实现与前述连接器相连。
优选地,所述牵引梁是拼接而成的构件,或为一体成型构件。
进一步地,还包括若干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设置有用于穿过螺杆的通道,支撑柱设置在上连板与下连板之间,并分别与所述孔共轴,支撑柱用于对上连板及下连板起支撑作用。
优选地,所述支撑柱为圆柱或方柱。
一种A形牵引架,包括前述连接器、前述牵引梁以及横梁,其中,所述牵引梁包括第一牵引梁和第二牵引梁,所述第一牵引梁及第二牵引梁的一端分别通过所述两组连接孔固定于所述连接器,所述横梁设置在第一牵引梁与第二牵引梁之间,所述第一牵引梁、第二牵引梁以及横梁构成A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横梁与所述第一牵引梁、第二牵引梁的连接为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牵引头,所述牵引头设置于所述连接器,牵引头用于实现车辆与拖挂车的连接。
优选地,所述牵引头通过两个所述通孔,及分别共用所述两组连接孔中的一个连接孔固定于所述连接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接器、牵引梁以及A形牵引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连接器,结构紧凑,即可以使得连接器与牵引梁实现可拆卸连接,又可以使得由连接器及牵引梁所构成的牵引架具有较大的承载能力,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很好地稳定性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2、本连接器,结构多样,加工制造过程简便(便于成型),成本低,整个连接器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
3、本A形牵引架中,采用连接器对牵引架进行包裹式连接,使得整个A形牵引架具有较高的抗扭强度、抗疲劳强度,牵引架的承载能力更高。
4、本A形牵引架,适用范围广,可以适用于重载、具有冲击载荷等场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利用两个图1所示的连接器进行配合、并连接牵引梁的示意图。
图3为利用两个图1所示的连接器连接牵引梁的后的俯视图。
图4为利用两个图1所示的连接器连接牵引梁后的三维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右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连接器中,两个连接板具有夹角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9为利用图5所示的连接器连接牵引梁后的三维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提供的一种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俯视图。
图12为图10的右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提供的一种连接器,其中第二连接板及第三连接板都倾斜设置,并与第一连接板具有相同的夹角。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提供的一种连接器,其中第二连接板及第三连接板分别平行于第一连接板,并与第一连接板之间的距离相同。
图15为利用图10所示的连接器连接牵引梁后的俯视三维示意图。
图16为利用图10所示的连接器连接牵引梁后的样式三维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提供的一种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提供的一种牵引梁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的前视图。
图20为图18的左视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提供的一种A形牵引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提供的一种A形牵引架的局部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
连接器101, 连接板102, 连接孔103,
第一组连接孔104, 第二组连接孔105, 翼板106,
第一连接板107, 第二连接板108, 第三连接板109,
第一翼板110, 第二翼板111, 通孔112,
手刹缺口113, 牵引梁201, 侧板202,
上连板203, 下连板204, 孔205,
第一牵引梁301, 第二牵引梁302, 横梁303,
牵引头30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连接器101,包括至少一个连接板102和两组连接孔 103,连接孔103设置于连接板102,两组连接孔103分别用于连接两个牵引梁 201,并使两牵引梁201之间的夹角小于180度。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牵引梁201的同一端可以通过本连接器101连接成一个整体,两个牵引梁20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拖挂车上,从而便于实现车辆对拖挂车的牵引;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使用螺杆穿过连接孔103,并利用螺母进行紧固,可以有效地实现连接器101与牵引梁20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方案中,可以优先采用高强度螺杆及螺母,以便使得连接更牢固。
如图1所示,连接器101只包括一个连接板102时,连接器101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个连接器101配合使用,将牵引架包裹在两个连接器101之间,实现包裹式连接,如图2、图3以及图4所示,使得整个所构成的牵引架具有较高的抗扭强度、抗疲劳强度以及承载能力。
利用本连接器101连接两牵引梁201时,可以实现两牵引梁201之间任意角度的连接,而在拖挂车中,两牵引梁201之间的夹角通常不会大于180度,当连接器101距离拖挂车较近时,两牵引梁201之间的夹角会适当增加,当连接器101距离拖挂车较远时,两牵引梁201之间的夹角会适当减小,从而使得本连接器101的使用更灵活,使用场合更多。
在本实施例中,牵引梁201可以是由型材构成。
如图1或图2或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板102为梯形结构,连接板102上两组连接孔103的位置相互对称。
在优选地方案中,每组连接孔103都包括至少两个连接孔103,从而使得在固定每个牵引梁201时,都需要用到至少两个螺杆,分别于对应的两个连接孔 103进行配合,使得连接器101与牵引梁201之间的连接更牢固,有利于增大接头处的机械性能,如可以有效地提高整体的抗扭强度、承载强度等。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101包括两个连接板102,两个连接板 102通过翼板106连接成一整体,且两个连接板102相互平行或具有夹角,两个连接板102之间可以形成用于容纳牵引梁201的腔体,以便容纳牵引梁201;在进行连接时,牵引梁201的一端置于两个连接板102之间,通过螺杆将两个连接板102压紧在牵引梁201上,实现包裹式连接,连接更牢靠,可以有效地提高拉伸强度及抗疲劳强度等;而翼板106可以对两牵引梁201的端面进行封堵,不仅使得结构更美观,而且翼板106可以有效地提高连接板102的强度和刚度,使得连接板102既不容易变形,又具有很好地稳定性,便于实现长久、高载荷的连接;
其中,两个连接板102相互平行时,如图6所示,连接器101适用于沿牵引梁201的长度方向,牵引梁201的高度不变的情况;两个连接板102具有夹角时,如图7所示,连接器101适用于沿牵引梁201的长度方向,牵引梁201 的高度变化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连接板102的结构相同,连接板102上连接孔103的位置相同,如图5所示,两个连接板102上分别设置有四个连接孔103,同一连接板102上的四个连接孔103可以构成梯形结构,位于连接器101同一侧四个连接孔103为一组,如图8所示,分别为第一组连接孔104和第二组连接孔105;如图9所示,第一组连接孔104和第二组连接孔105分别用于连接和固定两牵引梁201。
在优化地方案中,连接器101可以是拼接而成的构件,也可以是一体成型构件。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101为一体成型构件,可以先将板材加工成连接器101展开后的结构,然后再加工连接孔103,最后通过弯折(或折弯)将板材加工成如图5所示的结构,构成一体式连接器101,有利于提高连接器101与牵引梁201连接之后整体的抗扭强度、承载强度、拉伸强度以及抗疲劳强度等参数。
可以理解,连接器101也可以是由连接板102或翼板106拼接而成的,优先采用焊接,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与上述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101 包括三个连接板102和两个翼板106,如图10、图11以及图12所示,其中,三个连接板102分别为第一连接板107、第二连接板108以及第三连接板109,两个翼板106分别为第一翼板110和第二翼板111;第一翼板110和第二翼板 111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板107的两端,第二连接板108及第三连接板109分别与第一翼板110及第二翼板111相连,并平行于第一连接板107或与第一连接板107具有相同的夹角;第二连接板108及第三连接板109上的连接孔103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07上的连接孔103相对应。
三种常用的方案,如图10、图11以及图12所示,第二连接板108及第三连接板109分别平行于第一连接板107,且第二连接板108及第三连接板109与第一连接板107之间的距离不同;如图14所示,第二连接板108及第三连接板 109分别平行于第一连接板107,且第二连接板108及第三连接板109与第一连接板107之间的距离相同;如图13所示,第二连接板108及第三连接板109都倾斜设置,并与第一连接板107具有相同的夹角。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101的结构更复杂,连接器101的强度及度性能更好,在连接牵引梁201时,两个牵引梁201分别设置在第二翼板111的两侧,并位于第一连接板107、第二连接板108以及第三连接板109之间,实现包裹式连接,如图15及图16所示。
如图10或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三个连接板102均为梯形结构,第一连接板107上设置有四个连接孔103,所述连接孔103也构成梯形结构,第二连接板108及第三连接板109上分别设置有两个对应的连接孔103;每个牵引梁 201分别通过对应组中的连接孔103,可以牢牢地固定在连接器101上;可以理解每组连接孔103中连接孔103的数目越多,连接得越牢固,这里不再赘述。
在优化地方案中,连接器101可以是拼接而成的构件,也可以是一体成型构件。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101为一体成型构件,可以先将板材加工成连接器101展开后的结构,然后再加工连接孔103,最后进行弯折(或折弯,或冲压),就可以将板材加工成如图10所示的结构,形成一体式连接器101,使得连接器 101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刚度,利于提高连接器101与牵引梁201连接之后整体的抗扭强度、承载强度、拉伸强度以及抗疲劳强度等性能参数。
在更进一步地方案中,还包括手刹缺口113,如图17所示,手刹缺口113 设置在第二翼板111与第三连接板109的连接处,手刹缺口113用于设置手刹。
在进一步地方案中,连接器101上还设置有用于可拆卸连接牵引头304的通孔112,如图17所示。
实施例3
如图18、图19以及图20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牵引梁201,包括侧板202,侧板202为直角梯形结构,侧板202的上边沿设置有上连板203,上连板203的横截面为L形,侧板202的下边沿设置有下连板204;为便于连接器 101与牵引梁201的连接,侧板202一端的上连板203及下连板204上分别设置有若干孔,所述孔的数目及相对位置与连接器101上对应连接孔103组先攻,利用高强度螺杆穿过一次穿过连接孔103、孔、孔以及连接孔103,可以实现牵引梁201与连接器101的连接。
在优选地方案中,牵引梁201可以是拼接而成的构件,也可以是一体成型构件。
在更进一步地方案中,还包括若干支撑柱,支撑柱上设置有用于穿过螺杆的通道,支撑柱设置在上连板203与下连板204之间,并分别与所述孔共轴,支撑柱用于对上连板203及下连板204起支撑作用,以便在预紧力及其它载荷的作用下,连接板102、上连板203以及下连板204不会因为发生变形。
在优选地方案中,支撑柱为圆柱或方柱,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柱采用的是圆柱,其中,通道的直径等于所述孔的直径。
实施例4
如图21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A形牵引架,包括前述连接器101、前述牵引梁201以及横梁303,其中,所述牵引梁201包括第一牵引梁301和第二牵引梁302,所述第一牵引梁301及第二牵引梁302的一端分别通过所述两组连接孔103固定于所述连接器101,所述横梁303设置在第一牵引梁301与第二牵引梁302之间,所述第一牵引梁301、第二牵引梁302以及横梁303构成A形结构。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A形结构的牵引架,具有更大承载能力、抗扭强度及抗疲劳强度,不仅使得本牵引架在使用过程中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而且适用于大吨位的拖挂车进行牵引,有利于扩大本牵引架的适用范围及场合。
在优选地方案中,所述横梁303与第一牵引梁301、第二牵引梁302的连接为可拆卸连接,可以优先采用螺栓连接。
如图22所示,在更完善的方案中,还包括牵引头304,牵引头304设置于连接器101,牵引头304用于实现车辆与拖挂车的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牵引头 304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铸造式球罩连接头。
如图2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两个所述通孔112,并分别共用所述两组连接孔103中的一个连接孔103,同时实现牵引头304与连接器101之间的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连接孔和至少一个连接板,所述连接孔设置于所述连接板,所述两组连接孔分别用于连接两个牵引梁,并使两牵引梁之间的夹角小于180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连接孔都包括至少两个连接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为梯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连接板,所述两个连接板通过翼板连接成一整体,且两个连接板相互平行或具有夹角,两个连接板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牵引梁的腔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三个连接板和两个翼板,其中,所述三个连接板分别为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以及第三连接板,所述两个翼板分别为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所述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板的两端,第二连接板及第三连接板分别与第一翼板及第二翼板相连,并平行于第一连接板或与第一连接板具有相同的夹角,所述第二连接板及第三连接板上的连接孔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的连接孔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四个连接孔,所述四个连接孔构成梯形结构,所述第二连接板及第三连接板上分别设置有两个对应的连接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上还设置有用于可拆卸连接牵引头的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是拼接而成的构件,或为一体成型构件。
9.一种牵引梁,其特征在于,包括侧板,所述侧板为直角梯形结构,所述侧板的上边沿设置有上连板,所述上连板的横截面为L形,侧板的下边沿设置有下连板;侧板一端的上连板及下连板上分别设置有若干孔,所述孔用于实现与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连接器相连。
10.一种A形牵引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连接器、权利要求9所述牵引梁以及横梁,其中,所述牵引梁包括第一牵引梁和第二牵引梁,所述第一牵引梁及第二牵引梁的一端分别通过所述两组连接孔固定于所述连接器,所述横梁设置在第一牵引梁与第二牵引梁之间,所述第一牵引梁、第二牵引梁以及横梁构成A形结构。
CN201820682665.9U 2018-05-08 2018-05-08 一种连接器、牵引梁以及a形牵引架 Active CN2081980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82665.9U CN208198023U (zh) 2018-05-08 2018-05-08 一种连接器、牵引梁以及a形牵引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82665.9U CN208198023U (zh) 2018-05-08 2018-05-08 一种连接器、牵引梁以及a形牵引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98023U true CN208198023U (zh) 2018-12-07

Family

ID=64519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82665.9U Active CN208198023U (zh) 2018-05-08 2018-05-08 一种连接器、牵引梁以及a形牵引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980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102008039949B4 (de) Querträger für ein Nutzfahrzeug
DE102016119566A1 (de) Aufhängungselement
CN101628590B (zh) 榫接式车底板总成
CN208102107U (zh) 厢式车及其副车架
CN208198023U (zh) 一种连接器、牵引梁以及a形牵引架
CN102245463A (zh) 包括对外力具有更高抵抗力的螺栓紧固部的结构体
CN202063185U (zh) 重型汽车改进的一体式车架总成
CN105857420B (zh) 牵引车
AU2015101794A4 (en) Chassis Assembly
CN214028851U (zh) 一种尾段车架结构
CN209972285U (zh) 一种预制墙体运输车
CN103273814B (zh) 拖车钩安装装置
CN206202419U (zh) 车架横梁及具有该横梁的车架
CN208534139U (zh) 一种可对汽车进行左右限位的载车板
KR102100877B1 (ko) 차량의 차체 보강 장치
CN105644624A (zh) 一种汽车大梁
CN209956068U (zh) 一种车用加强板
CN201386253Y (zh) 一种悬索桥钢箱梁梁段顶板的临时连接装置
CN213168306U (zh) 一种可提供侧面柱碰支撑的前地板横梁结构
CN210618267U (zh) 一种车架横梁总成
CN220947552U (zh) 一种镁合金商用燃料电池牵引车供氢系统框架
CN210971271U (zh) 一种双部件组装的框式铝合金副车架
CN216332293U (zh) 基于片状架的车架装置
CN209556132U (zh) 一种钢结构的连接件
CN218431415U (zh) 一种应对小偏置碰撞的结构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