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32293U - 基于片状架的车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片状架的车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32293U
CN216332293U CN202121207285.8U CN202121207285U CN216332293U CN 216332293 U CN216332293 U CN 216332293U CN 202121207285 U CN202121207285 U CN 202121207285U CN 216332293 U CN216332293 U CN 2163322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ide plate
sheet
end surface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0728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加旺
沈典诰
翟春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an Shanli 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an Shanli 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an Shanli 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an Shanli 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0728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322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322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322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片状架的车架装置,包含有安装在车辆部件之间的箱式部件、设置在箱式部件上并且用于与车辆部件联接的外接口部件,通过箱式部件,实现了作为车辆部件之间的整体式连接的分体部件,通过外接口部件,实现了与车辆部件的连接,不再把焊接式框架结构作为车架,因此提高了整车的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基于片状架的车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架装置尤其是一种基于片状架的车架装置。
背景技术
车架是跨接在汽车前后车桥上的框架式结构,俗称大梁,是汽车的基体,一般由两根纵梁和几根横梁组成,经由悬挂装置﹑前桥﹑后桥支承在车轮上,车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汽车的载荷和从车轮传来的冲击,车架的功用是支撑、连接汽车的各总成,使各总成保持相对正确的位置,并承受汽车内外的各种载荷,因此车架装置是一种重要的车辆部件,在现有的车架装置中,特别针对叉车、装载机等工程车辆的车架如图3,包含有后梁架1-1、前梁架1-2、后连接架1-3、后连接梁1-4和中间连接梁1-5,后连接架1-3的端头、后连接梁1-4的端头和中间连接梁1-5的端头分别与后梁架1-1、前梁架1-2的内侧面部和后连接架1-3的内侧面部连接,从而组成焊接式框架结构,这种结构存在结构复杂、加工困难、焊后车架变形大等缺点,焊接后车架的整体变形,为整车的装配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该结构车型在整机装配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对每个车架进行校正、变形量的检测,从而影响了整车的装配效率,
基于申请人于2021年5月10日提供的具有工作过程中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技术交底书、通过检索得到相近的专利文献和背景技术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实用新型的申请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客体是一种基于片状架的车架装置。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片状架的车架装置,因此提高了整车的装配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片状架的车架装置,包含有安装在车辆部件之间的箱式部件、设置在箱式部件上并且用于与车辆部件联接的外接口部件。
由于设计了箱式部件和外接口部件,通过箱式部件,实现了作为车辆部件之间的整体式连接的分体部件,通过外接口部件,实现了与车辆部件的连接,不再把焊接式框架结构作为车架,因此提高了整车的装配效率。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作为车辆部件之间的整体式连接的分体部件的方式把箱式部件和外接口部件相互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安装在主体车辆部件的侧面的方式把箱式部件与外接口部件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箱式部件设置为包含有内侧板、外侧板、前端板和后端板。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外接口部件设置为包含有前连接座、第一连接耳座和第二连接耳座。
以上四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单体部件与主体车辆部件的安装连接,优化了单体部件的空间结构。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箱式部件之间,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平衡架。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其它部件的集成安装。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内侧板和外侧板之间设置有前端板和后端板,在前端板上设置有前连接座并且在内侧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耳座和第二连接耳座。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内侧板、外侧板、前端板、后端板、前连接座、第一连接耳座和第二连接耳座,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技术方案,解决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内侧板的第一板部的前端端面部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并且在第一板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有第二连接部,在第一板部中设置有第一通孔体并且在第一板部的内侧面部分别设置有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在第一板部的下端端面部设置有弯折部并且弯折部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外侧板联接,第一板部的前端端面外侧部设置为与前端板联接并且第一板部的后端端面外侧部分别设置为与后端板和第一连接耳座联接,第一板部设置为Y字形片状体并且第一连接部设置为具有安装孔的弧形板状体,第二连接部设置为圆形孔状体并且第一通孔体设置为L字形条形孔,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分别设置为具有安装孔的矩形板状体并且弯折部设置为条状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外侧板的第二片部的内侧面部设置有第五连接部并且在第二片部上设置有第二通孔体,第二片部的前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前端板联接并且第二片部的后端端面外侧部设置为与后端板联接,第二片部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内侧板联接并且第二片部设置为L字形片状体,第五连接部设置为具有安装孔的U字形板状体,第二通孔体设置为条形孔状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前端板设置为弧形片状体并且前端板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前连接座联接,前端板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内侧板联接并且前端板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外侧板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后端板的第三片部的横端部设置有第三通孔体并且第三片部竖部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内侧板联接,第三片部竖部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外侧板联接并且第三片部设置为L字形片状体,第三通孔体设置为圆形孔状体。
以上四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条梁结构件作为单体部件,优化了条梁结构件的内置区间,提高了单体部件的支撑强度,实现了与主体车辆部件的车桥和动力系统之间夹持式安装,提高了与车桥和动力系统的安装精度。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前连接座设置为具有安装孔的U字形板状体并且前连接座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前端板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第一连接耳座和第二连接耳座分别设置为具有安装孔的单板耳座并且第一连接耳座的内端端面部和第二连接耳座的内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内侧板联接。
以上两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与主体车辆部件的连接,提高了与主体车辆部件的安装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内侧板和外侧板与前端板和后端板设置为按照梁架的方式分布并且内侧板、外侧板、前端板和后端板与前连接座、第一连接耳座和第二连接耳座设置为按照外连接接口的方式分布,一个内侧板、一个外侧板、一个前端板、一个后端板、一个前连接座、一个第一连接耳座和一个第二连接耳座设置为组成一组梁架部件并且两组梁架部件分别设置在车桥和动力系统之间,第三片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板部和第二片部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平衡架设置为U字形架状体,平衡架的爪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板部的后端头和第二片部的后端头托接式联接并且平衡架的爪部设置为与第一连接耳座联接。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单体部件之间的加强连接,提高了对主体车辆部件的安装强度。
在本技术方案中,作为车辆部件之间的整体式连接的分体部件的箱式部件和外接口部件为重要技术特征,在基于片状架的车架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二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背景现有技术的示意图,
内侧板-1、外侧板-2、前端板-3、后端板-4、前连接座-5、第一连接耳座-6、第二连接耳座-7、平衡架-9、第一板部-11、第一连接部-12、第二连接部-13、第一通孔体-14、第三连接部-15、第四连接部-16、弯折部-17、第二片部-21、第五连接部-22、第二通孔体-23、第三片部-41、第三通孔体-42、车桥-20、动力系统-10。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 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另外,除非特别说明,在下 面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设备和材料均是市售可得的,如没有明确说明处理条件,请参考购 买的产品说明书或者按照本领域常规方法进。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内侧板1、外侧板2、前端板3、后端板4、前连接座5、第一连接耳座6和第二连接耳座7并且在内侧板1和外侧板2之间设置有前端板3和后端板4,在前端板3上设置有前连接座5并且在内侧板1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耳座6和第二连接耳座7。
在本实施例中,在内侧板1的第一板部11的前端端面部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2并且在第一板部11的上端端面部设置有第二连接部13,在第一板部11中设置有第一通孔体14并且在第一板部11的内侧面部分别设置有第三连接部15和第四连接部16,在第一板部11的下端端面部设置有弯折部17并且弯折部17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外侧板2联接,第一板部11的前端端面外侧部设置为与前端板3联接并且第一板部11的后端端面外侧部分别设置为与后端板4和第一连接耳座6联接,第一板部11设置为Y字形片状体并且第一连接部12设置为具有安装孔的弧形板状体,第二连接部13设置为圆形孔状体并且第一通孔体14设置为L字形条形孔,第三连接部15和第四连接部16分别设置为具有安装孔的矩形板状体并且弯折部17设置为条状体。
通过内侧板1,形成了对外侧板2、前端板3、后端板4、第一连接耳座6和第二连接耳座7的支撑连接点,由弯折部17,实现了与外侧板2的连接,由第一板部11,实现了与前端板3的连接,实现了与后端板4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一连接耳座6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二连接耳座7的连接,由第一连接部12,实现了与车桥20的连接,由第一通孔体14、第三连接部15和第四连接部16,实现了与动力系统10的连接,由第二连接部13,实现了与驾驶室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第一连接耳座6和第二连接耳座7的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在外侧板2的第二片部21的内侧面部设置有第五连接部22并且在第二片部21上设置有第二通孔体23,第二片部21的前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前端板3联接并且第二片部21的后端端面外侧部设置为与后端板4联接,第二片部21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内侧板1联接并且第二片部21设置为L字形片状体,第五连接部22设置为具有安装孔的U字形板状体,第二通孔体23设置为条形孔状体。
通过外侧板2,形成了对内侧板1、前端板3和后端板4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二片部21,实现了与内侧板1的连接,实现了与前端板3的连接,实现了与后端板4的连接,由第五连接部22和第二通孔体23,实现了与动力系统10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与内侧板1相对应连接分布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前端板3设置为弧形片状体并且前端板3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前连接座5联接,前端板3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内侧板1联接并且前端板3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外侧板2联接。
通过前端板3,形成了对内侧板1、外侧板2和前连接座5的支撑连接点,由前端板3,实现了与内侧板1的连接,实现了与外侧板2的连接,实现了与前连接座5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前连接座5的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在后端板4的第三片部41的横端部设置有第三通孔体42并且第三片部41竖部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内侧板1联接,第三片部41竖部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外侧板2联接并且第三片部41设置为L字形片状体,第三通孔体42设置为圆形孔状体。
通过后端板4,形成了对内侧板1和外侧板2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三片部41,实现了与内侧板1的连接,实现了与外侧板2的连接,由第三通孔体42,实现了与驾驶室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内侧板1和外侧板2之间进行连接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前连接座5设置为具有安装孔的U字形板状体并且前连接座5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前端板3联接。
通过前连接座5,形成了对前端板3的支撑连接点,由前连接座5,实现了与前端板3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与驾驶室进行连接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耳座6和第二连接耳座7分别设置为具有安装孔的单板耳座并且第一连接耳座6的内端端面部和第二连接耳座7的内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内侧板1联接。
通过第一连接耳座6和第二连接耳座7,形成了对内侧板1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连接耳座6和第二连接耳座7,实现了与内侧板1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后端外连接接口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内侧板1和外侧板2与前端板3和后端板4设置为按照梁架的方式分布并且内侧板1、外侧板2、前端板3和后端板4与前连接座5、第一连接耳座6和第二连接耳座7设置为按照外连接接口的方式分布,一个内侧板1、一个外侧板2、一个前端板3、一个后端板4、一个前连接座5、一个第一连接耳座6和一个第二连接耳座7设置为组成一组梁架部件并且两组梁架部件分别设置在车桥20和动力系统10之间,第三片部41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板部11和第二片部21联接。
通过螺杆螺母,把车桥20的端头与第一连接部12联接,把动力系统10的壳体分别与第三连接部15和第四连接部16连接,把动力系统10的管道和线缆安装在第一通孔体14和第二通孔体23中,把动力系统10的管道和线缆的固定卡爪通过螺杆螺母与第五连接部22连接,通过螺杆螺母把驾驶室分别与第二连接部13、前连接座5、第二连接耳座7和第三通孔体42连接。
一种基于片状架的车架装置,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二,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平衡架9并且平衡架9设置为U字形架状体,平衡架9的爪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板部11的后端头和第二片部21的后端头托接式联接并且平衡架9的爪部设置为与第一连接耳座6联接。
把平衡架9的爪部放到第一板部11和第二片部21上,通过螺杆螺母把平衡架9的爪部与第一连接耳座6联接。
一种基于片状架的车架装置和使用方法在低速工程车辆优选叉车和装载机上的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按照作为车辆部件之间的整体式连接的分体部件的方式把箱式部件和外接口部件相互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按照安装在主体车辆部件的侧面的方式把箱式部件与外接口部件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箱式部件设置为包含有内侧板1、外侧板2、前端板3和后端板4。
在本实施例中,外接口部件设置为包含有前连接座5、第一连接耳座6和第二连接耳座7。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箱式部件之间,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平衡架9。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特点:
1、由于设计了箱式部件和外接口部件,通过箱式部件,实现了作为车辆部件之间的整体式连接的分体部件,通过外接口部件,实现了与车辆部件的连接,不再把焊接式框架结构作为车架,因此提高了整车的装配效率。
2、由于设计了内侧板1、外侧板2、前端板3和后端板4,实现了梁箱结构件安装。
3、由于设计了前连接座5、第一连接耳座6和第二连接耳座7,实现了安装孔的外连接。
4、由于设计了平衡架9,实现了加强件和配重件的整体安装。
5、由于设计了对结构形状进行了数值范围的限定,使数值范围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的技术特征,不是通过公式计算或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出的技术特征,试验表明该数值范围的技术特征取得了很好的技术效果。
6、由于设计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实用新型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还有其它的与作为车辆部件之间的整体式连接的分体部件的箱式部件和外接口部件联接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基于片状架的车架装置的一种实现形式,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方案的其他变形,增加或者减少其中的成份或步骤,或者将本实用新型用于其他的与本实用新型接近的技术领域,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基于片状架的车架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安装在车辆部件之间的箱式部件、设置在箱式部件上并且用于与车辆部件联接的外接口部件,
箱式部件设置为包含有内侧板(1)、外侧板(2)、前端板(3)和后端板(4),
或,外接口部件设置为包含有前连接座(5)、第一连接耳座(6)和第二连接耳座(7),
或,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箱式部件之间,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平衡架(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片状架的车架装置,其特征是:在内侧板(1)和外侧板(2)之间设置有前端板(3)和后端板(4),在前端板(3)上设置有前连接座(5)并且在内侧板(1)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耳座(6)和第二连接耳座(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片状架的车架装置,其特征是:在内侧板(1)的第一板部(11)的前端端面部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2)并且在第一板部(11)的上端端面部设置有第二连接部(13),在第一板部(11)中设置有第一通孔体(14)并且在第一板部(11)的内侧面部分别设置有第三连接部(15)和第四连接部(16),在第一板部(11)的下端端面部设置有弯折部(17)并且弯折部(17)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外侧板(2)联接,第一板部(11)的前端端面外侧部设置为与前端板(3)联接并且第一板部(11)的后端端面外侧部分别设置为与后端板(4)和第一连接耳座(6)联接,第一板部(11)设置为Y字形片状体并且第一连接部(12)设置为具有安装孔的弧形板状体,第二连接部(13)设置为圆形孔状体并且第一通孔体(14)设置为L字形条形孔,第三连接部(15)和第四连接部(16)分别设置为具有安装孔的矩形板状体并且弯折部(17)设置为条状体,
或,在外侧板(2)的第二片部(21)的内侧面部设置有第五连接部(22)并且在第二片部(21)上设置有第二通孔体(23),第二片部(21)的前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前端板(3)联接并且第二片部(21)的后端端面外侧部设置为与后端板(4)联接,第二片部(21)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内侧板(1)联接并且第二片部(21)设置为L字形片状体,第五连接部(22)设置为具有安装孔的U字形板状体,第二通孔体(23)设置为条形孔状体,
或,前端板(3)设置为弧形片状体并且前端板(3)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前连接座(5)联接,前端板(3)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内侧板(1)联接并且前端板(3)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外侧板(2)联接,
或,在后端板(4)的第三片部(41)的横端部设置有第三通孔体(42)并且第三片部(41)竖部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内侧板(1)联接,第三片部(41)竖部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外侧板(2)联接并且第三片部(41)设置为L字形片状体,第三通孔体(42)设置为圆形孔状体,
或,前连接座(5)设置为具有安装孔的U字形板状体并且前连接座(5)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前端板(3)联接,
或,第一连接耳座(6)和第二连接耳座(7)分别设置为具有安装孔的单板耳座并且第一连接耳座(6)的内端端面部和第二连接耳座(7)的内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内侧板(1)联接。
4.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3 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片状架的车架装置,其特征是:内侧板(1)和外侧板(2)与前端板(3)和后端板(4)设置为按照梁架的方式分布并且内侧板(1)、外侧板(2)、前端板(3)和后端板(4)与前连接座(5)、第一连接耳座(6)和第二连接耳座(7)设置为按照外连接接口的方式分布,一个内侧板(1)、一个外侧板(2)、一个前端板(3)、一个后端板(4)、一个前连接座(5)、一个第一连接耳座(6)和一个第二连接耳座(7)设置为组成一组梁架部件并且两组梁架部件分别设置在车桥20和动力系统10之间,第三片部(41)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板部(11)和第二片部(21)联接,
或,平衡架(9)设置为U字形架状体,平衡架(9)的爪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板部(11)的后端头和第二片部(21)的后端头托接式联接并且平衡架(9)的爪部设置为与第一连接耳座(6)联接。
CN202121207285.8U 2021-06-01 2021-06-01 基于片状架的车架装置 Active CN2163322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07285.8U CN216332293U (zh) 2021-06-01 2021-06-01 基于片状架的车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07285.8U CN216332293U (zh) 2021-06-01 2021-06-01 基于片状架的车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32293U true CN216332293U (zh) 2022-04-19

Family

ID=81158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07285.8U Active CN216332293U (zh) 2021-06-01 2021-06-01 基于片状架的车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322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783437U (zh) 纯电动汽车地板结构
CN101588955B (zh) 特别用于重型车辆的底盘车架
US8540262B2 (en) Commercial vehicle and device for attaching a spring element to a commercial vehicle axle
CN111791953A (zh) 一体成型轻量化铸造横梁总成
CN106827995B (zh) 一种v型推力杆支架构成的车架横梁总成
CN216332293U (zh) 基于片状架的车架装置
CN211223604U (zh) 一种无驾驶室的电动运输车底盘车架
CN113320595A (zh) 基于片状架的车架装置和使用方法及其应用
MXPA05004028A (es) Bastidor de vehiculo.
EP0096436B1 (en)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beam member
CN211107698U (zh) 用于增程汽车的后副车架及车辆
CN211524975U (zh) 油浴式空滤器安装支架
CN213622948U (zh) 一种平衡悬架支座及汽车起重机
CN220905133U (zh) 后地板的板簧横梁安装结构和车辆
CN220220894U (zh) 用于电动汽车的车架总成和具有其的电动汽车
CN110758080B (zh) 悬置安装结构
CN220009893U (zh) 车架和车辆
CN216733884U (zh) 电动皮卡电池包安装结构
CN219727868U (zh) 一种大功率氢燃料电池重型卡车储氢底盘结构
CN214727987U (zh) 一种后牵引钩安装装置
CN220764503U (zh) 一种四驱车底盘
CN220031884U (zh) 一种蓄电池安装支架、安装结构及汽车
CN215513119U (zh) 一种加固型的前大梁螺母板
CN115009361B (zh) 一种重载分段式车架与模块化悬架
CN220842684U (zh) 支撑架、副车架、车辆的车身组件以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