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07034U - 一种弹簧垫圈、悬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弹簧垫圈、悬架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07034U
CN208107034U CN201820089936.XU CN201820089936U CN208107034U CN 208107034 U CN208107034 U CN 208107034U CN 201820089936 U CN201820089936 U CN 201820089936U CN 208107034 U CN208107034 U CN 2081070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washer
groove
spring
helical spring
hel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8993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毕如俊
刘飞
王行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8993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070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070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070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p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底盘领域,针对现有的弹簧垫圈圈容易开裂,装配时易脱落,使用时会发出异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弹簧垫圈,具有该弹簧垫圈的悬架和具有该悬架的车辆。所述弹簧垫圈连接车身托盘和螺旋弹簧,包括弹簧垫圈,所述弹簧垫圈为环状结构,具有内侧面和外侧面,所述内侧面为锥形面,所述锥形面配合车身托盘,所述环状结构的内侧面与外侧面之间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为契合螺旋弹簧线圈的弧形结构,且所述凹槽具有配合螺旋弹簧端圈的升程结构。所述凹槽内侧边缘设有弧形限位块,用于在装配时固定螺旋弹簧,使之不易脱落。所述凹槽的弧形结构能够限制螺旋弹簧的相对侧移,使得螺旋弹簧不易发出异响。所述升程结构能够使得螺旋弹簧受力均匀,不易开裂。

Description

一种弹簧垫圈、悬架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底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弹簧垫圈、悬架及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的悬架系统是在车轮与车体之间,担负起承载车体并吸收震动的工作,提供最佳的乘坐舒适性的,它保证了汽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能够在行驶中隔离路面的不平使行驶更舒适,也能够在行经不平路面时保持轮胎与路面接触,保持车辆的稳定。在悬架系统中最常用的就是螺旋螺旋弹簧。螺旋螺旋弹簧制造工艺简单,性能好,因此得到了广泛运用。
弹簧垫圈一般用于后悬架系统,是用来缓冲螺旋弹簧和车身托盘直接的相互摩擦与相互运动的部件,起到固定螺旋弹簧与车身托盘的作用。因此弹簧垫圈的结构设计既要考虑与车身托盘配合,也要考虑与螺旋弹簧端圈的配合。
螺旋弹簧固定在弹簧垫圈上时,受到从车轮传来的压力,弹簧会产生形变以适应这种压力,在螺旋弹簧传递形变的力给弹簧垫圈,有时候弹簧会发生侧移或者没有牢固固定,使得弹簧垫圈某一点集中受力,发生应力集中,久而久之,使得弹簧垫圈容易开裂,导致弹簧垫圈的使用寿命较短,而且如果不注意弹簧垫圈的损坏,还容易对行车安全造成影响。此外,就算有升程结构,也没有能和升程结构配合使用的限位结构,还是容易导致弹簧侧移。且在使用中,由于弹簧垫圈和车身托盘以及螺旋弹簧的配合不好,因此在这个部位发生异响的概率很高。
此外,部分弹簧垫圈的设计中,螺旋弹簧与弹簧垫圈的配合面是平面配合,这样就必须增加螺旋弹簧端圈磨平工艺,增加了制作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弹簧垫圈,以解决弹簧垫圈容易开裂、使用时会发出异响以及装配时易脱落的问题,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弹簧垫圈,弹簧垫圈连接车身托盘和螺旋弹簧,所述弹簧垫圈为环状结构,所述环状结构的内侧面为锥形面,用于连接车身托盘。所述车身托盘锥形面相配合,能够限制住车身托盘,使车身托盘不易移动。车身托盘用于和弹簧垫圈配合的部位类似于圆台,因此当弹簧垫圈上为锥形面配合时,能够取得比较好的限位效果。
所述环状结构的内侧面和外侧面之间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为弧形凹槽,用于连接螺旋弹簧。
所述凹槽内侧边缘具有限位结构,用于防止螺旋弹簧脱落。
所述凹槽与螺旋弹簧端圈配合为升程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弧度与螺旋弹簧端圈的弧度相配合,限制螺旋弹簧的相对侧移。螺旋弹簧端圈能够刚好容纳进凹槽中,使得螺旋弹簧不易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结构为弧形挡块,所述弧形挡块的弧度与凹槽内侧的弧度平滑衔接。所述弧形挡块至少为两个,能够对弹簧有效地进行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以放置螺旋弹簧末端的位置为起点,经过一圈360°为终点,所述起点与终点相接,从起点开始到终点为逐渐变厚的升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和螺旋弹簧端圈配合为升程结构,所述升程结构的起点与终点相接,形成一个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与螺旋弹簧末端端面相契合,能够对弹簧起到良好的固定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环状结构外侧具有径向沟槽,所述径向沟槽能够使进入车身托盘与弹簧垫圈间隙中的杂质迅速排出,减少车身托盘和弹簧间的磨损。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垫圈使用弹性材料构成,所述弹性材料一般为橡胶。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悬架,所述悬架具有这种有升程结构的弹簧垫圈。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悬架。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技术效果如下:
①.弹簧垫圈与螺旋弹簧端圈的配合面为升程结构,在实际运用中,升程结构受力均匀,无应力集中,使得弹簧垫圈不易开裂。
②.弹簧垫圈内侧为锥形面,与车身托盘配合良好,能够起到限位的作用,无相对运动摩擦,减小了异响发生的概率。
③.弹簧垫圈内侧边缘设计有弧形限位块,使得螺旋弹簧在装配时不易脱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弹簧垫圈的设计结构图;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弹簧垫圈与螺旋弹簧端圈的弧形配合图;
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弹簧垫圈与车身托盘配合的内侧锥形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弹簧垫圈与螺旋弹簧、车身托盘的装配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对应为:1-凹槽,2-锥形面,3-限位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弹簧垫圈,弹簧垫圈连接车身托盘和螺旋弹簧,所述弹簧垫圈为环状结构,所述环状结构的内侧面为锥形面2。
所述锥形面2与车身托盘相配合,能够限制住车身托盘,使车身托盘不易移动。车身托盘用于和弹簧垫圈配合的部位类似于圆台,因此当弹簧垫圈上为锥形面配合时,能够取得比较好的限位效果。且因为弹簧垫圈上的锥形面2和车身托盘相匹配,所以相互之间没有相对运动摩擦,因此车身托盘不容易发生移动,发出异响的概率小,驾驶人在驾驶体验上会感觉更好。
所述环状结构的内侧面和外侧面之间设有一凹槽1,所述凹槽1为弧形。当凹槽1为弧形时更能配合弹簧的螺线圈,不需要弹簧端头圈磨平工艺。
所述凹槽1螺旋弹簧端圈配合为升程配合。所述升程结构能够固定螺旋弹簧端圈。螺旋弹簧固定在弹簧垫圈上,受到压力会产生形变。没有升程结构的弹簧垫圈,在螺旋弹簧传递形变的力给弹簧垫圈容易发生应力集中,使得弹簧垫圈容易发生开裂。当弹簧垫圈上设有升程结构时,由于螺旋弹簧端圈能够通过升程结构,固定在凹槽1上,因此在螺旋弹簧压缩或者舒张的时候,使得弹簧垫圈受到螺旋弹簧施加的力是均匀的,弹簧垫圈就不容易开裂,延长了弹簧垫圈的使用寿命。
所述凹槽1内侧具有限位结构3,用于防止装配时弹簧垫圈从螺旋弹簧上脱落。限位结构3能够从外部固定住螺旋弹簧,使得螺旋弹簧端圈始终贴合凹槽1,因而限制弹簧的侧移,使得弹簧不易脱落,并且减小了螺旋弹簧和车身托盘间发生异响的概率。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1的弧度与螺旋弹簧端圈的弧度相配合,限制螺旋弹簧的相对侧移,螺旋弹簧端圈能够刚好容纳进凹槽中,使得螺旋弹簧在凹槽1中能够固定住。同时也减少了螺旋弹簧端圈磨平工艺,节约了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结构3为弧形挡块,所述弧形挡块的弧度与凹槽1内侧的弧度平滑衔接。弧度衔接平滑,弧形挡块的弧度也和螺旋弹簧的端圈弧度相适应,使得螺旋弹簧不会与弧形挡块以及凹槽1发生摩擦,导致运转不良或者磨损等。弧形挡块至少为两个,在设置时相互间隔有一定的距离,以保证能够良好地固定住螺旋弹簧,使得螺旋弹簧不易侧移。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以放置螺旋弹簧末端的位置为起点,经过一圈360°为终点,所述起点与终点相接,从起点开始到终点为逐渐变厚的升程结构。螺旋弹簧与升程结构配合,使得螺旋弹簧在压缩和舒张时不会轻易发生侧移,确保弹簧垫圈受力均匀,弹簧垫圈便不容易开裂,能够延长弹簧垫圈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升程结构的始端与终端相接,形成一个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与螺旋弹簧端头相契合,螺旋弹簧的端头能够固定在台阶面上,使得螺旋弹簧位置固定不易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环状结构外侧具有径向沟槽,所述径向沟槽能够使进入汽车底盘与弹簧垫圈间隙中的杂质迅速排出。这样使得车身托盘和弹簧垫圈间不会被杂质卡住,以至于造成磨损,影响减震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垫圈使用弹性材料构成,所述弹性材料可以是橡胶。弹簧垫圈可以由橡胶一体注塑成型。
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固定螺旋弹簧的具有升程结构的凹槽,具体方案如下,
在弹簧垫圈中设置有凹槽1,所述凹槽1螺旋弹簧端圈配合为升程配合。所述凹槽以放置螺旋弹簧末端的位置为起点,经过一圈360°为终点,所述起点与终点相接,从起点开始到终点为逐渐变厚的升程结构。
所述升程结构的起点与终点相接,形成一个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与螺旋弹簧端头相契合,螺旋弹簧的端头能够固定在台阶面上,使得螺旋弹簧位置固定不易移动。
如果弹簧垫圈上不设置升程结构,在螺旋弹簧传递形变的力给弹簧垫圈,如果弹簧会发生侧移或者没有牢固固定,使得弹簧垫圈的某一点集中受力,就会发生应力集中,久而久之,使得弹簧垫圈容易开裂。
当弹簧垫圈上设有升程结构时,螺旋弹簧端圈能够通过升程结构固定在凹槽1上,并且由于升程结构带有一圈螺旋,与螺旋弹簧端圈相吻合,因此当螺旋弹簧配合升程结构固定在凹槽1上的时候,螺旋弹簧不易滑动,因此就不易发生侧移,在螺旋弹簧压缩或者舒张的时候,使得弹簧垫圈受到螺旋弹簧施加的力是均匀的,弹簧垫圈就不容易因为应力集中而导致开裂,延长了弹簧垫圈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弹簧垫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垫圈为环状结构,所述环状结构的内侧面为锥形面(2),用于设置车身托盘;
所述环状结构的内侧面和外侧面之间设有一凹槽(1),所述凹槽(1)为弧形凹槽,用于支撑螺旋弹簧的一端;
所述凹槽(1)内侧边缘具有限位结构(3),用于防止螺旋弹簧脱落;
所述凹槽(1)与螺旋弹簧端圈配合为升程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簧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的弧度与螺旋弹簧端圈的弧度相配合,能够限制螺旋弹簧的相对侧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弹簧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3)为弧形挡块,所述弧形挡块的弧度与凹槽(1)内侧的弧度平滑衔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簧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以放置螺旋弹簧末端的位置为起点,经过一圈360°为终点,所述起点与终点相接,从起点开始到终点为逐渐变厚的升程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弹簧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的起点与终点相接处形成一个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与螺旋弹簧末端端面相配合,固定螺旋弹簧末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簧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结构外侧具有径向沟槽,所述径向沟槽能够使进入车身托盘与弹簧垫圈间隙中的杂质迅速排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簧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垫圈使用弹性材料制成。
8.一种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架包括权利要求1到7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弹簧垫圈。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8所述的悬架。
CN201820089936.XU 2018-01-16 2018-01-16 一种弹簧垫圈、悬架及车辆 Active CN2081070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89936.XU CN208107034U (zh) 2018-01-16 2018-01-16 一种弹簧垫圈、悬架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89936.XU CN208107034U (zh) 2018-01-16 2018-01-16 一种弹簧垫圈、悬架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07034U true CN208107034U (zh) 2018-11-16

Family

ID=64127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89936.XU Active CN208107034U (zh) 2018-01-16 2018-01-16 一种弹簧垫圈、悬架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070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00647B1 (ko) 멀티링크 서스펜션
CN102889326A (zh) 无并圈螺旋弹簧
KR20070103191A (ko) 맥퍼슨 스트럿 타입 서스펜션의 스트럿과 너클의 결합구조
CN104118472A (zh) 带有碰撞缓冲的轴向球形接头
CN208107034U (zh) 一种弹簧垫圈、悬架及车辆
CN202754011U (zh) 转向管柱调节机构
CN105270124A (zh) 铝合金橡胶复合接头总成
CN203391592U (zh) 一种汽车用负刚度悬架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车辆
CN201021702Y (zh) 车辆悬架结构
CN104890464B (zh) 一种采用斜置板簧的半独立悬架
CN104712693A (zh) 小型汽车减震器
CN201121661Y (zh) 一种弹性外圈冲压套轴承
CN202560907U (zh) 弹性体和金属复合的汽车避震器弹簧
CN205130813U (zh) 减震消音轮
CN205130851U (zh) 一种聚氨酯关节球销总成
CN202319781U (zh) 汽车万向推力杆总成
CN208576349U (zh) 一种新型pu车轮
CN202451676U (zh) 一种汽车后减震器下支座
CN208102233U (zh) 一种带有摆动竖轴机构的车轮传动装置
CN210141267U (zh) 一种可轴向旋转的球铰总成
CN107310338B (zh) 一种汽车上摆臂总成
CN110762121A (zh)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连接的精密轴承
CN209852011U (zh) 一种新型下弹簧垫结构
CN104191929A (zh) 一种自限位式稳定杆衬套
CN201169288Y (zh) 一种转向管柱用中间轴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