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93853U - 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93853U
CN208093853U CN201820506799.5U CN201820506799U CN208093853U CN 208093853 U CN208093853 U CN 208093853U CN 201820506799 U CN201820506799 U CN 201820506799U CN 208093853 U CN208093853 U CN 2080938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cket connector
shell
recessed
section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50679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汝雷
容志强
苟亚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ltop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Alltop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ltop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Alltop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ltop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Alltop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ltop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50679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938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938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9385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相互插接配合的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安装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端子模组以及遮盖所述绝缘本体和端子模组的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侧壁,所述两侧壁的一端均凹设有凹陷部;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对接部和自对接部向后延伸的安装部,所述凹陷部沿对接部朝向安装部方向凹陷形成。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插座连接器的外壳一侧设置凹陷部、同时在插头连接器的塑胶本体上对应设置凸块,从而在所述插头连接器与所述插座连接器发生对接时,可借由所述凸块收容于所述凹陷部内,继而限制所述插头连接器相对于所述插座连接器发生位移,进而保证对接效果较佳。

Description

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相互插接配合的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现有的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均包括本体、收容于本体内的端子以及遮罩于本体和端子外侧的外壳,从而在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发生对接时,只需插头连接器的端子与插座连接器的端子达成电性连接,即可实现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的电性对接。
但是,因现有的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上均未设置相互扣合之结构,从而在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发生插接时,稳定性较差,进而影响了对接效果。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插座连接器,该插座连接器的稳定性较好、对接效果较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插座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安装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端子模组以及遮盖所述绝缘本体和端子模组的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侧壁,所述两侧壁的一端均凹设有凹陷部;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对接部和自对接部向后延伸的安装部,所述凹陷部沿对接部朝向安装部方向凹陷形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还包括连接所述两侧壁的连接壁,所述连接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开孔,且所述至少一个开孔贯穿所述连接壁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设有焊接部,所述焊接部由两相对设置的壁面延伸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连接壁,且两个所述连接壁均呈平板状设置,以在所述插座连接器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外壳的截面为长方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连接壁,且其中一个连接壁的中间位置向外凸出,以在所述插座连接器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外壳的截面为凸字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两侧壁的另一端均凹设有凹孔,且所述凹孔沿所述安装部朝向对接部方向凹陷形成,所述绝缘本体上对应设有突出部,以在所述外壳遮盖于所述绝缘本体外侧时,所述突出部限位收容于所述凹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端子模组包括导电端子及注塑成型于所述导电端子外侧的固定本体,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上排端子与下排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内开设有供分别收容所述上排端子与下排端子的上收容槽和下收容槽以及位于所述上收容槽和下收容槽之间的对接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的两侧壁的内壁面上凸设有凸肋,所述凸肋靠近所述对接部设置并与所述对接槽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插头连接器,该插头连接器的稳定性较好、对接效果较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插头连接器,用以与前述插座连接器对应插接,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塑胶本体和位于所述塑胶本体内的电路板;所述塑胶本体的两侧设有凸块,以在所述插头连接器与前述插座连接器插接时,所述凸块卡合收容于所述插座连接器的凹陷部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头连接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塑胶本体上的弹片,所述弹片的顶部突设有凸点,所述弹片的一端设有反向延伸部、另一端设有向两侧延伸的卡持部,所述反向延伸部与所述卡持部之间还设置有按压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塑胶本体上对应设有用于限位收容所述弹片的限位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部自所述塑胶本体的中间位置处向外凸出,以在所述插头连接器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塑胶本体的截面为凸字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塑胶本体上对应设有用于收容所述弹片的收容件,所述收容件包括用于收容所述卡持部的卡合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插座连接器的外壳一侧设置凹陷部、同时在插头连接器的塑胶本体上对应设置凸块,从而在所述插头连接器与所述插座连接器对接时,可借由所述凸块收容于所述凹陷部内,继而限制所述插头连接器相对于所述插座连接器发生位移,进而保证对接效果较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插座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3是图2中绝缘本体的立体图。
图4是图2中下端子模组的分解图。
图5是图2中外壳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7是图6所示插头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8是图7中塑胶本体的立体图。
图9是图7中弹片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与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插座连接器100及与该插座连接器100相对接的插头连接器200。本实施例中,所述插座连接器100与插头连接器200的对接接口均与Slimline SAS连接器相对应。
请参阅图1与图2所示,所述插座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0、安装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10内的端子模组11以及遮盖所述绝缘本体10和端子模组11的外壳12。
请参阅图2与图3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0包括对接部101、自对接部101向后延伸的安装部102以及贯穿所述对接部101和安装部102设置的收容槽103。所述对接部101内开设有供收容所述插头连接器200的对接槽1011,所述收容槽103与所述对接槽1011相连通,以便所述插座连接器100的端子模组11在所述对接槽1011内与所述插头连接器200电性连接。
所述对接部101具有前端面1012,所述安装部102具有安装面1021,所述收容槽103前后贯穿所述前端面1012和所述安装面1021。所述对接部101的靠近前端面1012一侧设有搭接部1013,所述搭接部1013上开设有若干搭接孔1014。本实施例中,所述搭接部1013设于所述对接部101的上下两侧,且所述对接槽1011位于两个所述搭接部1013之间。
所述绝缘本体10具有顶壁104、与所述顶壁104相对设置的底壁105以及连接所述顶壁104和底壁105的两个侧壁106。在对应所述对接部101的结构位置上,所述顶壁104和底壁105上分别凹设有内陷槽107,且所述内陷槽107分别自所述顶壁104和底壁105的外壁面向内凹陷形成。所述顶壁104和底壁105的内侧壁上还分别凹设有若干凹槽108,所述若干凹槽108与所述若干搭接孔1014一一对应并连通,同时所述若干凹槽108还与所述收容槽103和所述对接槽1011相连通,以便收容所述端子模组11。
在对应所述安装部102的结构位置上,所述顶壁104和底壁105上均开设有通孔13,且所述通孔13上下贯穿所述顶壁104和底壁105设置并与所述收容槽103相连通。所述顶壁104和底壁105的内侧壁上还分别凹设有限位槽14,所述限位槽14与所述收容槽103相连通,以与所述端子模组11相配合。所述限位槽14自所述安装面1021朝向所述对接部101方向凹陷形成,并包括与所述通孔13相连通的第一限位槽141和与所述通孔13不连通的第二限位槽142。
本实施例中,所述通孔13设置有五个,其中三个均匀分布在所述顶壁104上,其余两个位于所述底壁105上;所述限位槽14设置有六个,其中三个均匀分布在所述顶壁104上,其余三个均匀分布在所述底壁105上,且位于所述顶壁104上的三个限位槽14为第一限位槽141,位于所述底壁105上的三个限位槽14中有两个为第一限位槽141、一个为第二限位槽142,且该第二限位槽142位于两个第一限位槽141之间。
所述绝缘本体10的两个侧壁106上均设置有突出部15,且所述突出部15呈长条状设置,以与所述外壳12相配合。
在对应所述安装部102的结构位置上,两个所述侧壁106的内侧壁上均设有间隔部1022,所述间隔部1022将所述收容槽103分隔成上收容槽1031和下收容槽1032,所述对接槽1011位于所述上收容槽1031和所述下收容槽1032之间。
请参阅图2与图4所示,所述端子模组11包括导电端子110及注塑成型于所述导电端子110外侧的固定本体111。所述导电端子110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上排端子112与下排端子113,且所述上排端子112对应收容于所述上收容槽1031内、所述下排端子113对应收容于所述下收容槽1032内。本实施例中,所述端子模组11由上下组装配合的上端子模组和下端子模组组成,所述固定本体111包括注塑成型于所述上排端子112外侧的第一注塑体114和注塑成型于所述下排端子113外侧的第二注塑体115,从而所述上端子模组由所述上排端子112和所述第一注塑体114组成,所述下端子模组由所述下排端子113和所述第二注塑体115组成。
所述上排端子112与下排端子113均包括基部116、自所述基部116一端向外延伸的接触部117及自所述基部116另一端向外延伸的焊接部118,所述接触部117自所述收容槽103突伸入所述对接槽1011内,以与对应所述插头连接器200电性连接。所述接触部117的前端突伸入所述搭接孔1014内并搭接在所述搭接部1013上,如此设置,不仅能够对所述导电端子110起到限位的作用,而且还能借由所述搭接孔1014将所述导电端子110对接时所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保证了所述插座连接器100与插头连接器200的对接稳定性。
所述固定本体111注塑成型于所述基部116上,且所述第一注塑体114和第二注塑体115上均设置有突块1111,以在所述端子模组11收容于所述收容槽103内时,所述突块1111自所述限位槽14滑入并最终限位收容在所述通孔13内,从而限制所述端子模组11在所述收容槽103内发生位移。当然,对于收容在所述第二限位槽142内的突块1111而言,该突块1111仅收容于所述第二限位槽142。
所述第一注塑体114与所述第二注塑体115相互组装固定;具体来讲,所述第一注塑体114和所述第二注塑体115上均设置有一个凸柱1112和一个限位腔1113,且所述第一注塑体114上的凸柱1112与第二注塑体115上的限位腔1113相互对应配合、所述第一注塑体114上的限位腔1113与第二注塑体115上的凸柱1112相互对应配合,以此来实现所述第一注塑体114与第二注塑体115的组装固定。
在所述插座连接器100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注塑体114与所述第二注塑体115的截面均大致呈凸字型,从而在所述第一注塑体114与所述第二注塑体115组装完成后整体呈工字型,以便给所述间隔部1022提供相应的位置空间。
所述焊接部118自所述固定本体111的后端延伸出,以便与外部电路板进行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本体111注塑成型在所述导电端子110的外侧,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下料的方式制作所述端子模组11。
请参阅图2与图5所示,所述外壳12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侧壁121及连接所述两侧壁121的连接壁122。所述两侧壁121的一端均凹设有凹陷部1211,且所述凹陷部1211沿对接部101朝向安装部102的方向凹陷形成。所述两侧壁121的另一端均凹设有凹孔1212,且所述凹孔1212沿所述安装部102朝向对接部101的方向凹陷形成,从而在所述外壳12遮盖于所述绝缘本体10外侧时,所述突出部15限位收容于所述凹孔1212内,进而可保证所述绝缘本体10与所述外壳12稳定连接。
所述连接壁122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开孔1221,且所述至少一个开孔1221贯穿所述连接壁122设置。所述连接壁122可以设置为一个,也可以设置为两个,且当所述连接壁122设置为一个时,所述插座连接器100符合转角式Slimline SAS(包括4X和8X)连接器的规格,当所述连接壁122设置为两个时,所述插座连接器100符合直立式Slimline SAS(包括4X和8X)连接器的规格。
对于转角式Slimline SAS连接器而言,所述连接壁122可以设置为平板状,以符合转角式4X Slimline SAS连接器的规格,所述连接壁122也可以设置为中间位置向外凸出,以符合转角式8X Slimline SAS连接器的规格。
对于直立式Slimline SAS连接器而言,所述外壳12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连接壁122,当两个所述连接壁122均呈平板状设置时,所述插座连接器100符合直立式4XSlimline SAS连接器的规格,且在该插座连接器100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外壳12的截面为长方形;当其中一个连接壁122的中间位置向外凸出时,所述插座连接器100符合直立式8XSlimline SAS连接器的规格,且在该插座连接器100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外壳12的截面为凸字型。
所述外壳12设有焊接部123,以与外部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焊接部123由两相对设置的壁面延伸设置。具体来讲:所述焊接部123可以设置在所述两侧壁121上,也可设置在所述连接壁122上。当所述插座连接器100符合转角式Slimline SAS(包括4X和8X)连接器的规格时,所述焊接部123设置在相对设置的所述两侧壁121上,且自所述两侧壁121的底端向下延伸形成,以与外部电路板相焊接;当所述插座连接器100符合直立式Slimline SAS(包括4X和8X)连接器的规格时,所述焊接部123设置在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连接壁122上,且自所述连接壁122的后端向后延伸形成,以与外部电路板相焊接。
所述外壳12还包括自所述连接壁122向后延伸并紧贴所述绝缘本体10设置的遮盖部124,且当所述插座连接器100符合转角式Slimline SAS(包括4X和8X)连接器的规格时,所述绝缘本体(未图示)上对应凹设有用于限位收容所述遮盖部124的限位槽(未图示),以此来限位所述外壳12;当所述插座连接器100符合直立式Slimline SAS(包括4X和8X)连接器的规格时,所述焊接部123自所述遮盖部124向后延伸形成。
当所述插座连接器100符合直立式Slimline SAS(包括4X和8X)连接器的规格时,所述遮盖部124可以自所述连接壁122的中间位置处向后延伸形成,此时,在所述外壳12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焊接部123位于所述连接壁122的中间;所述遮盖部124也可以自所述连接壁122整体向后延伸形成(即所述遮盖部124的长度与所述连接壁122的长度大致相同),此时,在所述外壳12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焊接部123位于所述连接壁122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因所述插座连接器100的对接接口与直立式4X Slimline SAS连接器相对应,从而所述遮盖部124设置为与所述绝缘本体10相紧贴,如图1所示;而当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100的对接接口与Mini SAS连接器相对应时,则需要将所述遮盖部124设置为与所述绝缘本体10之间留有一定的间距。
所述遮盖部124还设有弹性悬伸的弹性臂125,且在所述外壳12遮罩于所述绝缘本体10外侧时,所述弹性臂125突伸并限位在所述内陷槽107内,从而达到限位所述绝缘本体10与所述外壳12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当所述插座连接器100符合转角式8X Slimline SAS连接器的规格时,所述外壳12的两侧壁121的内壁面上还凸设有凸肋(未图示),所述凸肋靠近所述对接部101设置并与所述对接槽1011相对应,从而可利用所述凸肋来引导对应插头连接器200插入所述对接槽1011内,实现与所述插座连接器100的电性连接。当然,当所述插座连接器100符合其他规格(包括转角式、直角式、4X及8X)时,所述外壳12的两侧壁121的内壁面上也可设置凸肋,以起到引导的作用。
请参阅图6与图7所示,所述插头连接器200包括塑胶本体20、位于所述塑胶本体20一端的电路板21以及位于所述塑胶本体20另一端的线缆22。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21的一端收容于所述塑胶本体20内,所述线缆22的一端也收容于所述塑胶本体20内,且所述线缆22为扁平线缆,但不应以此为限。
所述电路板21的上下两侧、前后两端分别设有若干金手指211,且所述电路板21其中一端的金手指211与所述线缆22电性连接、另一端的金手指211突伸超出所述塑胶本体20,以使得所述插头连接器200的对接接口与slimline SAS连接器相对应。
本实施例中,所述塑胶本体20注塑成型于所述电路板21和所述线缆22的外侧,且所述电路板21与所述线缆22在所述塑胶本体20内部电连接。所述线缆22的结构与现有的扁平线缆的结构相同,于此不再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7与图8所示,所述塑胶本体20大致呈凸字型设置,且所述塑胶本体20的两侧设有凸块201,当所述插头连接器200与所述插座连接器100插接时,所述凸块201卡合收容于所述插座连接器100的凹陷部1211内。
请参阅图7与图9所示,所述插头连接器20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塑胶本体20上的弹片23,所述弹片23的顶部突设有凸点231,且在所述插头连接器200与插座连接器100插接时,所述凸点231收容在所述开孔1221内。所述弹片23的一端设有呈U型状反向延伸的反向延伸部232、另一端设有向两侧延伸的卡持部233,所述反向延伸部232包括位于所述弹片23前端且呈U型状设置的U型部2321和自U型部2321末端向后延伸的延伸部2322,所述延伸部2322呈平板状设置且具有凸伸超出所述U型部2321的突伸部2323。本实施例中,所述突伸部2323设置有两个且分设在所述U型部2321的两侧,所述U型部2321的中间位置处凹设有U型槽2324。
所述反向延伸部232与所述卡持部233之间还连接有按压部234,所述按压部234呈波浪状设置,从而在对所述插座连接器100和插头连接器200进行解锁时,可通过按压所述按压部234,使得所述凸点231脱离所述开孔1221来实现。
请再参阅图7与图8所示,所述塑胶本体20上对应设有用于限位收容所述弹片23的收容件,所述收容件包括用于限位收容所述反向延伸部232的限位部24和用于限位收容所述卡持部233的卡合部25。所述限位部24自所述塑胶本体20的中间位置处向外凸出,以在所述插头连接器200的厚度方向上,使得所述塑胶本体20的截面为凸字型。
所述限位部24包括设置在所述塑胶本体20的外侧壁202上以供限位收容所述反向延伸部232的容纳槽241和位于所述容纳槽241的旁侧以供限位收容所述突伸部2323的限位块242,所述限位块242呈L型设置且设置有两个,该两个L型限位块242相对设置,所述容纳槽241形成于所述两个L型限位块242之间,所述限位块242内凹设有供限位收容所述突伸部2323的收容孔243。
所述两个L型限位块242设置在所述塑胶本体20外侧壁202的前端,并将所述容纳槽241围设形成凸字型,以供收容所述U型部2321和延伸部2322。所述两个L型限位块242之间还设有一定位块244,该定位块244限位收容在所述U型槽2324内,以限位所述弹片23。
所述卡合部25设置在所述塑胶本体20外侧壁202的后端,所述卡合部25也设置有两个,该两个卡合部25相对设置,且每个所述卡合部25内均设有供收容所述卡持部233的凹口(未标号),以将所述卡持部233限位在所述凹口的内壁与所述塑胶本体20的外侧壁202之间。从而,借由所述卡持部233与所述卡合部25、所述反向延伸部232与所述容纳槽241、所述突伸部2323与所述收容孔243、以及所述定位块244与所述U型槽2324的相互配合,可将所述弹片23限位在所述塑胶本体20上。
所述弹片23的延伸部2322上开设有一方形的开口2325,所述塑胶本体20的外侧壁202上还设有沿前后方向排布的抵持块26和扣合块27,所述抵持块26和扣合块27均呈倾斜状设置,从而在所述弹片23与所述塑胶本体20组装完成后,所述抵持块26与所述延伸部2322的末端相抵顶,所述扣合块27扣合在所述开口2325中。
本实用新型的插座连接器100与对应插头连接器200相对接时,所述插头连接器200的电路板21插入所述插座连接器100的对接槽1011中,同时所述导电端子110与所述电路板21上的金手指211电性连接,从而实现所述插座连接器100与所述插头连接器200的电性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插座连接器100的外壳12一侧设置所述凹陷部1211、同时在所述插头连接器200的塑胶本体20上对应设置所述凸块201,从而在所述插头连接器200与所述插座连接器100发生对接时,可借由所述凸块201收容于所述凹陷部1211内,来限制所述插头连接器200相对于所述插座连接器100发生位移,进而保证对接效果较佳。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3)

1.一种插座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安装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端子模组以及遮盖所述绝缘本体和端子模组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侧壁,所述两侧壁的一端均凹设有凹陷部;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对接部和自对接部向后延伸的安装部,所述凹陷部沿对接部朝向安装部方向凹陷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连接所述两侧壁的连接壁,所述连接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开孔,且所述至少一个开孔贯穿所述连接壁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设有焊接部,所述焊接部由两相对设置的壁面延伸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连接壁,且两个所述连接壁均呈平板状设置,以在所述插座连接器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外壳的截面为长方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连接壁,且其中一个连接壁的中间位置向外凸出,以在所述插座连接器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外壳的截面为凸字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侧壁的另一端均凹设有凹孔,且所述凹孔沿所述安装部朝向对接部方向凹陷形成,所述绝缘本体上对应设有突出部,以在所述外壳遮盖于所述绝缘本体外侧时,所述突出部限位收容于所述凹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模组包括导电端子及注塑成型于所述导电端子外侧的固定本体,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上排端子与下排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内开设有供分别收容所述上排端子与下排端子的上收容槽和下收容槽以及位于所述上收容槽和下收容槽之间的对接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两侧壁的内壁面上凸设有凸肋,所述凸肋靠近所述对接部设置并与所述对接槽相对应。
9.一种插头连接器,用以与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对应插接,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塑胶本体和位于所述塑胶本体内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本体的两侧设有凸块,以在所述插头连接器与前述插座连接器插接时,所述凸块卡合收容于所述插座连接器的凹陷部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连接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塑胶本体上的弹片,所述弹片的顶部突设有凸点,所述弹片的一端设有反向延伸部、另一端设有向两侧延伸的卡持部,所述反向延伸部与所述卡持部之间还设置有按压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本体上对应设有用于限位收容所述弹片的限位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自所述塑胶本体的中间位置处向外凸出,以在所述插头连接器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塑胶本体的截面为凸字型。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本体上对应设有用于收容所述弹片的收容件,所述收容件包括用于收容所述卡持部的卡合部。
CN201820506799.5U 2018-04-11 2018-04-11 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938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06799.5U CN208093853U (zh) 2018-04-11 2018-04-11 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06799.5U CN208093853U (zh) 2018-04-11 2018-04-11 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93853U true CN208093853U (zh) 2018-11-13

Family

ID=64058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506799.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93853U (zh) 2018-04-11 2018-04-11 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9385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44679A (zh) * 2020-02-19 2020-06-05 昆山德普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连接器集成插头及连接器集成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44679A (zh) * 2020-02-19 2020-06-05 昆山德普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连接器集成插头及连接器集成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41841Y (zh) 卡缘连接器
CN2410752Y (zh) 电池连接器
CN106450866B (zh) 可正反插拔的电源插头与电源插座及其组合结构
CN206727323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108233024B (zh) 电连接器
WO2023103778A1 (zh) 一种母端连接器、公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系统
TWM502992U (zh) 插頭連接器及其連接器殼體
CN114447680A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208093853U (zh) 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
CN202004192U (zh) 电连接器
CN209544768U (zh) 具有稳固插接功能的rj45带灯连接器
CN208923447U (zh) 电连接器
CN209217347U (zh) 电连接器
CN202695785U (zh) Sim卡连接器
CN207691040U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208093865U (zh)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2076583U (zh) 电连接器
CN109510013A (zh) 电连接器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组合
CN201112948Y (zh) 电连接器及其开关
CN215266743U (zh) Fpc电连接器
CN220138756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01270298Y (zh) 电连接器
CN217823367U (zh) 电连接器
CN107317161A (zh) 集成连接器组件及其连接器组合
CN217823327U (zh)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13

Termination date: 2021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