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23367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823367U CN217823367U CN202221617154.1U CN202221617154U CN217823367U CN 217823367 U CN217823367 U CN 217823367U CN 202221617154 U CN202221617154 U CN 202221617154U CN 217823367 U CN217823367 U CN 21782336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wer arm
- electrical connector
- rear end
- upper arm
- insula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及组装于绝缘本体上的转压板,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底壁、一对侧壁及后端壁,所述底壁、侧壁及后端壁之间形成有容纳一插接件的插接槽,所述转压板设有枢转槽及位于枢转槽内的枢转轴,所述端子设有呈上下分布的一上臂及一下臂,所述上臂和下臂均位于所述插接槽的上方,所述下臂设有向下凸伸并压接于所述插接件上的接触凸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善端子结构,利用端子下臂的顶边来支撑枢转轴而下臂的底边则向下压接在插接件上,实现压接接触,形成上臂和下臂均位于插接件的上方的上接触式结构,以改善某些应用场景下的空间布局,更利于排线走线的布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性连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笔记本、平板电脑、手机等消费性电子产品小型轻薄化的发展趋势,对其零部件的设计和制造工艺要求越来越高,由于产品日渐轻薄化,其内部的空间也变得非常狭小,使得电路板上电气元件的布局也非常密集。以FPC柔性线排/软板电连接器为例,其安装至电路板上后需要预留一定的排线空间,否则FPC柔性线排将难以走线,而现有的FPC电连接器普遍采用的是下接触式端子结构,即端子的接触臂通常是设置在FPC柔性线排的下方,通过转压板的翻转操作将FPC柔性线排下压,促使FPC柔性线排的下表面与其下方的接触臂发生压接接触。但是,在某些应用场景下,这种下接触式的端子结构容易给布线走线带来一定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以改善现有技术中某些使用场景下布线走线空间不够优化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及组装于绝缘本体上的转压板,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底壁、一对侧壁及后端壁,所述底壁、侧壁及后端壁之间形成有容纳一插接件的插接槽,所述转压板设有枢转槽及位于枢转槽内的枢转轴,所述端子设有呈上下分布的一上臂及一下臂,所述上臂和下臂均位于所述插接槽的上方,所述下臂设有向下凸伸并压接于所述插接件上的接触凸部。
进一步地,所述下臂和下臂之间形成有一卡持所述枢转轴的狭缝,所述下臂的顶边形成有容纳所述枢转轴的容纳凹部,所述接触凸部形成于下臂的底边。
进一步地,所述端子的下臂为一弹性臂,且所述下臂向上支撑所述枢转轴。
进一步地,所述端子还设有一片状的主体及自主体向前延伸出的支撑脚,所述主体呈竖直设置且卡持于所述后端壁内,所述上臂自后向前水平延伸且设有一平直的顶边及一平直的底边;所述支撑脚完全收容于后端壁内而未凸伸入插接槽内,所述支撑脚短于所述上臂和下臂,且支撑脚的底边压接于所述底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转压板的两端设有向外凸出的凸轴及位于凸轴前侧的锁扣部,所述绝缘本体的侧壁上设有容纳所述凸轴的凹槽及与所述锁扣部卡扣配合的卡扣凸块,所述卡扣凸块位于所述凹槽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一对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有一长条形基部、自基部的顶边向上凸伸出的折片及自基部的底边向外弯折凸伸出的安装部,所述折片凸伸入所述凹槽内以限位所述转轴。
进一步地,所述上臂和下臂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下臂与底壁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的底壁的两侧设有一对向上凸起的挡壁及位于挡壁内侧的定位孔,所述挡壁与所述侧壁之间形成有固定槽。
进一步地,所述转压板设有一顶表面及一底表面,所述顶表面上设有一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后端壁抵靠配合,所述底表面设有一对凸起的锁定凸部,所述锁定凸部与所述定位孔对应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孔上下贯通所述底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善端子结构,利用端子下臂的顶边来支撑枢转轴而下臂的底边则向下压接在插接件上,实现压接接触,形成上臂和下臂均位于插接件的上方的上接触式结构,以改善某些应用场景下的空间布局,更利于排线走线的布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连接器在转压板打开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连接器在转压板关闭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连接器在两种转压板操作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0、收容于绝缘本体10内的若干端子20、安装于绝缘本体10两端的一对固定件30以及一安装于绝缘本体10上的转压板40,所述绝缘本体10内用于插接一插接件200(如FPC/FFC软板、柔性线排或柔性电路板),并利用所述端子20与所述插接件实现电性接触,所述转压板40则通过翻转操作实现打开和关闭,从而实现对所述插接件200的压紧或释放。以下详细阐述前述各个部件的结构。
所述绝缘本体10设有一底壁11、一对侧壁12及一后端壁13,所述底板、侧壁12及后端壁13之间形成有一插接槽14,用于容纳所述插接件。其中,所述底壁11上形成有若干并行排列的狭槽110、位于狭槽110两侧的一对定位孔111及位于定位孔111外侧的一对挡壁112,所述狭槽110自所述后端壁13位置向前延伸至所述底壁11的前边缘,所述定位孔111向下贯通所述底壁11,用于与所述转压板40配合,所述挡壁112自所述底壁11向上凸起形成,但低于所述侧壁12,所述挡壁112与所述定位孔111相邻设置,且挡于所述定位孔111的外侧,所述挡壁112的内侧形成插接件200的插接区域,因此挡壁112具有一定的限位和导引作用。所述侧壁12自所述后端壁13的两端向前水平延伸而成,其位于所述挡壁112的外侧,且所述侧壁12与挡壁112之间形成有夹持所述固定件30的固定槽15,所述固定槽15沿前后方向水平延伸,另外,所述侧壁12的内壁面上设有朝向所述插接槽14的凹槽120及位于凹槽120上方的卡扣凸块121,所述凹槽120可为所述固定件30提供一定的空间,使得固定件30的部分可以延伸入该凹槽120内,同时,所述凹槽120也用于安装所述转压板40,而所述卡扣凸块121自所述侧壁12的内壁面向内凸起形成,用于卡持所述转压板40的两侧边,从而对转压板40进行锁扣。所述后端壁13连接于所述一对侧壁12之间,用于固定所述若干端子20。
所述转压板40呈纵长形延伸,其安装于所述插接槽14的正上方,且所述转压板40的两端设有向外凸出的凸轴41及位于凸轴41前侧的锁扣部42,所述凸轴41用于卡持于所述侧壁12上的凹槽120内,使得转压板40的两端被很好的固定限位,为转压板40的稳定翻转操作提供保障,而所述锁扣部42则用于与所述卡扣凸块121卡扣配合,优选地,所述锁扣部42也向外凸出于所述转压板40的两端,且与所述转压板40的前侧边缘相邻设置,而所述凸轴41则位于所述转压板40的后侧且与转压板40的后侧边缘相邻设置,由此,所述凸轴41和锁扣部42沿前后分布在转压板40的侧面,用于分别与凹槽120和卡扣凸块121实现配合,从而实现转压板40与绝缘本体10的安装配合。另外,所述转压板40的后侧边缘还形成有若干枢转槽43及位于枢转槽43内的枢转轴44,所述枢转槽43上下贯通所述转压板40,用于容纳所述端子20,所述枢转轴44则用于与端子20配合,并且使得转压板40能够实现翻转操作,优选地,所述枢转轴44呈凸轮形、椭圆形或扁圆形,使其在翻转过程中能够改变其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尺寸,从而施压于所述端子20上。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实现良好的限位,所述转压板40的顶表面设有一凹陷部45,用于在翻转打开状态下抵靠在所述绝缘本体10的后端壁13上,所述转压板40的底表面设有一对凸起的锁定凸部46,所述锁定凸部46与所述绝缘本体10的底壁11上的定位孔111对应配合,当转压板40处于闭合状态下时,所述锁定凸部46穿过插接件两侧的卡口(未图示)而凸伸入所述定位孔111内,从而实现对插接件200的限位,防止其被拖拽出插接槽14。
所述端子20设有一主体21、自主体21向前延伸出的一上臂22和一下臂23、及自主体21向后延伸出的焊接臂24。所述主体21呈片状且竖直设置,用于卡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0的后端壁13内,实现固定限位作用。所述上臂22自后向前水平延伸,且设有一平直的顶边及一平直的底边,所述顶边被所述后端壁13卡持,所述上臂22穿过所述枢转槽43,并且位于所述枢转轴44的上方,以实现对枢转轴44的竖直方向的限位。所述下臂23位于所述上臂22的正下方,且设有一顶边及一底边,所述下臂23的顶边朝向所述上臂22设置且设有一向下凹陷的容纳凹部25,以容纳所述枢转轴44,而所述下臂23的底边朝向所述绝缘本体10的底壁11设置且设有一向下凸伸的接触凸部26,以与所述插接件200压接接触,且所述下臂23为悬空臂,其下方并无阻挡,所述下臂23和所述上臂22之间形成有狭缝27,且狭缝27的宽度(即上臂22和下臂23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下臂23与底壁11之间的距离,所述枢转轴44卡持于所述狭缝27内并位于所述容纳凹部25中,所述上臂22和下臂23分别位于所述枢转轴44的上方和下方,由于所述枢转轴44的特殊形状,使其上臂22和下臂23之间的缝隙会在枢转轴44的翻转过程中被枢转轴44撑开,从而迫使下臂23下压以夹紧下方的插接件200,使得插接件200能够牢固卡持在插接槽14内。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增加主体21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所述端子20还设有一自主体21底部向前延伸出的支撑脚28,所述支撑脚28的底边抵接于所述底壁11上,以增加主体21与底壁11的接触面积,且所述支撑脚28短于所述上臂22和下臂23,所述支撑脚28位于所述后端壁13内而未凸伸入所述插接槽14中。
所述固定件30设有一长条形基部31、自基部31的顶边向上凸伸出的折片32及自基部31的底边向外弯折凸伸出的安装部33,所述基部31沿前后方向延伸并插置于所述固定槽15内,实现与绝缘本体10的固定限位,所述折片32和安装部33均朝向基部31的同一侧弯折延伸,所述折片32自所述基部31凸伸出所述固定槽15,并且进一步凸伸入所述侧壁12的凹槽120内,以在向前的方向上阻挡住所述转压板40的凸轴41,以防止所述凸轴41在凹槽120内向前滑动位移。所述安装部33用于焊接至一电路板上。
使用过程中,所述转压板40具有打开和闭合两种操作状态,其可两种状态之间进行翻转操作,当插接件200插入插接槽14内后可翻转至闭合状态,使下臂23压紧插接件200同时发生接触,反之,当插接件200需要拔出插接槽14,则可翻转转压板40至打开状态,此时下臂23将松开对插接件200压接,参图4所示,所述枢转轴44在转压板40闭合状态下同时受到上臂22和下臂23的干涉夹持,所述枢转轴44在转压板40打开状态下仅与下臂23发生干涉接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善端子20结构,利用端子20的下臂23的顶边来支撑所述枢转轴44,并采用下臂23的底边来向下压接在插接件200上,实现压接接触,此种端子20结构使得端子20的上臂22和下臂23均位于插接件的上方,形成上接触式的方式与下方的插接件200实现压接,相比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实用新型将更利于空间的优化,在某些应用场景下会更利于排线走线的空间布置。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及组装于绝缘本体上的转压板,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底壁、一对侧壁及后端壁,所述底壁、侧壁及后端壁之间形成有容纳一插接件的插接槽,所述转压板设有枢转槽及位于枢转槽内的枢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设有呈上下分布的一上臂及一下臂,所述上臂和下臂均位于所述插接槽的上方,所述下臂设有向下凸伸并压接于所述插接件上的接触凸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臂和下臂之间形成有一卡持所述枢转轴的狭缝,所述下臂的顶边形成有容纳所述枢转轴的容纳凹部,所述接触凸部形成于下臂的底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的下臂为一弹性臂,且所述下臂向上支撑所述枢转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还设有一片状的主体及自主体向前延伸出的支撑脚,所述主体呈竖直设置且卡持于所述后端壁内,所述上臂自后向前水平延伸且设有一平直的顶边及一平直的底边;所述支撑脚完全收容于后端壁内而未凸伸入插接槽内,所述支撑脚短于所述上臂和下臂,且支撑脚的底边压接于所述底壁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压板的两端设有向外凸出的凸轴及位于凸轴前侧的锁扣部,所述绝缘本体的侧壁上设有容纳所述凸轴的凹槽及与所述锁扣部卡扣配合的卡扣凸块,所述卡扣凸块位于所述凹槽的上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一对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有一长条形基部、自基部的顶边向上凸伸出的折片及自基部的底边向外弯折凸伸出的安装部,所述折片凸伸入所述凹槽内以限位所述凸轴。
7.如权利要求1至6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臂和下臂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下臂与底壁之间的距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底壁的两侧设有一对向上凸起的挡壁及位于挡壁内侧的定位孔,所述挡壁与所述侧壁之间形成有固定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压板设有一顶表面及一底表面,所述顶表面上设有一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后端壁抵靠配合,所述底表面设有一对凸起的锁定凸部,所述锁定凸部与所述定位孔对应配合。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上下贯通所述底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617154.1U CN217823367U (zh) | 2022-06-27 | 2022-06-27 | 电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617154.1U CN217823367U (zh) | 2022-06-27 | 2022-06-27 | 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823367U true CN217823367U (zh) | 2022-11-15 |
Family
ID=83993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617154.1U Active CN217823367U (zh) | 2022-06-27 | 2022-06-27 | 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823367U (zh) |
-
2022
- 2022-06-27 CN CN202221617154.1U patent/CN21782336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338329B2 (en) | Power connector | |
CN107819220B (zh) | 卡连接器 | |
CN106684612B (zh) | 叠层式卡座 | |
KR100511821B1 (ko) | 배터리 커넥터 | |
CN210607776U (zh) | 柔性软板电连接器 | |
CN217823367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7823327U (zh) |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 |
CN102055090B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112618Y (zh) | 卡连接器 | |
CN102969609B (zh) | 连接器 | |
CN115207680A (zh) | 电连接器 | |
US6346013B1 (en) | Audio jack having securely retained contacts therein | |
CN209860205U (zh) | 电连接器 | |
CN220358435U (zh) | 电连接器 | |
CN220138756U (zh) | 一种电连接器 | |
CN217405828U (zh)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 |
CN215266817U (zh) | 柔性线路板电连接器 | |
CN215266744U (zh) | Fpc软板电连接器 | |
CN217823369U (zh) | 电源连接器 | |
CN220138823U (zh) | 柔性软板电连接器 | |
CN217405762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0111173U (zh) | 电连接器组合 | |
CN215451850U (zh) | 一种电连接器 | |
JP2000299167A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CN215266743U (zh) | Fpc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