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23369U - 电源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源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823369U CN217823369U CN202221831656.4U CN202221831656U CN217823369U CN 217823369 U CN217823369 U CN 217823369U CN 202221831656 U CN202221831656 U CN 202221831656U CN 217823369 U CN217823369 U CN 21782336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pair
- power connector
- insulator
- metal sh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组及包覆于绝缘本体上的金属壳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方形插接口及位于插接口内的一对接部,所述端子组包括一对电源端子、一对接地端子及介于一对电源端子之间的侦测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对卡持所述接地端子的侧壁,所述接地端子设有向外凸伸并与金属壳体搭接的搭接臂,所述侧壁的外表面上开设有供所述搭接臂穿过的开槽。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绝缘本体和接地端子的结构,利用接地端子上向外凸伸出的搭接臂与金属壳体进行搭接连接,这种搭接方式更加可靠稳定,能有效改善了接地端子与金属壳体之间的接触效果,保障了良好的接地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性连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源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源连接器是如今电子设备中普遍采用的器件,尤其在笔记本电脑、服务器等设备上经常会用到,目前大多电子产品上所配备的都是直流电源连接器,其主要用于输送直流电,如笔记本电脑上的DC Jack类电源连接器,由于需要频繁插拔,对电源连接器的可靠性要求较高,若连接松动或插接不到位,都容易无法提供稳定的电源输入。现有的电源连接器通常采用电源端子、接地端子及侦测端子来实现电性插接,电源端子用于传输电流,而接地端子则用于实现接地功能,且电源端子、接地端子及侦测端子的尾部向后凸伸并暴露在绝缘本体外,而为了保障接地效果,电源连接器的金属外壳通常会向内翻折以与所述接地端子搭接实现导通,以达到较为可靠的接地效果。这种结构是目前DC Jack类电源连接器普遍所采用的结构。对于一些轻薄化的数码产品来说,其内部空间非常紧凑,PCB电路板上的空间十分有限,各个元器件或机构排布十分紧凑,电源连接器的体积也设计得十分小巧轻薄,这使得现有的金属壳体与接地端子的搭接方式变得不太稳定,而且金属壳体内翻折后需要与绝缘本体进行卡持固定,这也会给组装工艺带来一定的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以改善现有技术中接地端子与金属壳体之间的搭接不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源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组及包覆于绝缘本体上的金属壳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方形插接口及位于插接口内的一对接部,所述端子组包括一对电源端子、一对接地端子及介于一对电源端子之间的侦测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对卡持所述接地端子的侧壁,所述接地端子设有向外凸伸并与金属壳体搭接的搭接臂,所述侧壁的外表面上开设有供所述搭接臂穿过的开槽。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壳体设有一顶盖及一对侧盖,所述侧盖覆盖于所述侧壁的外表面,并与所述搭接臂搭接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还设有一顶壁、一底壁及一后端壁,所述开槽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向后贯通所述绝缘本体的后端壁,以便于所述接地端子的搭接臂自后向前卡持入所述开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侧壁的内表面上开设有容纳所述接地端子的收容槽,所述顶壁的后侧边缘向后一体延伸出一遮盖部,所述遮盖部向后凸伸超过所述后端壁及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端子及接地端子向后凸伸出所述后端壁并位于所述遮盖部的正下方,所述遮盖部的下表面设有卡持所述电源端子和接地端子的端子槽。
进一步地,所述顶壁的表面设有与所述金属壳体卡扣配合的凸部,所述金属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凸部配合的开口,所述遮盖部高于所述顶壁的表面,也高于所述金属壳体的顶面。
进一步地,所述开槽向内贯通所述收容槽。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端子设有向后凸伸出后端壁的L型安装臂,所述接地端子设有向后凸伸出后端壁的L型焊接臂,所述L型安装臂和L型焊接臂位于遮盖部的正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壳体的顶盖的后侧边缘抵接于所述遮盖部上,所述遮盖部暴露于所述顶盖之外区域;所述金属壳体的侧盖的后边缘呈自上而下平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接地端子设有一呈竖直设置的片状基部,所述搭接臂自所述基部向后倾斜延伸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绝缘本体和接地端子的结构,利用接地端子上向外凸伸出的搭接臂与金属壳体进行搭接连接,这种搭接方式更加可靠稳定,能有效改善了接地端子与金属壳体之间的接触效果,保障了良好的接地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源连接器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源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源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源连接器的端子组倒置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源连接器的绝缘本体与端子组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源连接器的端子组与金属壳体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100,其用于焊接至电路板200上,并与一对接端连接器(未图示)插接,优选地,所述电源连接器100可以是直流电源连接器100,如DC Jack。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源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0、收容于绝缘本体10内的端子组20、以及遮盖于所述绝缘本体10表面的金属壳体30,优选地,所述电源连接器100为沉板型结构,即电源连接器100的部分结构沉入至电路板200的下方,以降低整个电源连接器100凸起于电路板200表面的高度,以下详细阐述每一部件的具体结构。
所述绝缘本体10呈方形,其设有一顶壁11、一底壁12、一对侧壁13、一前端壁14及一后端壁15,其中,所述顶壁11的表面设有向上凸起的一凸块16,用于与所述金属壳体30卡扣配合,且所述顶壁11的后侧边缘设有一向后凸伸超过所述后端壁15的遮盖部17,所述遮盖部17凸起于所述顶壁11,且在竖直方向上高于所述凸块16,所述遮盖部17与所述顶壁11一体相连,优选地,所述遮盖部17的下表面设有容纳所述端子组20的端子槽18,可参图5所示,所述端子槽18可对端子组20的尾部进行位置限位。所述侧壁13的外表面开设有自前向后延伸的开槽130,所述开槽130靠近所述后端壁15设置并且向后贯通所述后端壁15,所述侧壁13的内表面开设有自前向后延伸的收容槽131,所述开槽130向内贯通所述收容槽131。所述前端壁14与所述顶壁11、一对侧壁13及底壁12均一体注塑成型,且前端壁14的表面开设有一方形插接口140,所述方形插接口140内设有一对接部141,所述对接部141位于所述一对侧壁13之间呈居中设置,所述对接部141上形成有一方形槽孔142,所述槽孔142沿前后方向延伸并向后贯通所述绝缘本体10,所述槽孔142形成于所述对接部141的中心位置。所述后端壁15上开设有供所述端子组20插入的若干安装槽150,以便于所述端子组20可以自后向前插入所述绝缘本体10内。
如图4所示,所述端子组20包括一对电源端子21、一对接地端子22以及一侦测端子23,其固定在所述绝缘本体10内,用于与对接端的电连接器(未图示)进行电性连接,其中:所述一对电源端子21固定于所述对接部141上且分别贴靠于对接部141的左右两侧,所述电源端子21设有一片状的主体部210、自主体部210向前延伸出的若干接触臂211、自主体部210向后延伸出的L型安装臂212,所述主体部210呈竖直设置,其顶边和底边均设有与绝缘本体10卡持配合的卡持部213,所述若干接触臂211并列设置于所述主体部210的前侧边缘,所述L型安装臂212向后凸伸出所述绝缘本体10的后端壁15,并位于所述遮盖部17的正下方,所述L型安装臂212用于固定至一电路板200上。
所述一对接地端子22固定于所述侧壁13上且收容于所述侧壁13内壁面上的收容槽131内,且所述接地端子22设有片状的基部220、自基部220向前倾斜延伸出的片状的弹臂221、自基部220向后延伸出的L型焊接臂222,所述基部220呈竖直设置,其沿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基部220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且基部220上开设有一向外凸伸的搭接臂223,所述搭接臂223向外凸伸入所述侧壁13的开槽130内并向外凸伸出开槽130以与所述金属壳体30搭接连接。所述弹臂221的末端设有一弧形弯折部,用于夹持对接端电连接器。
所述侦测端子23固定于所述对接部141内且收容于所述方形槽孔142,所述侦测端子23设有一水平设置的片状本体230、自片状本体230向前水平延伸出的一对夹持臂231、自片状本体230向后延伸出的U型腿部232。所述片状本体230呈水平放置且片状本体230的侧边设有一向下延伸出的侧挡片233。所述一对夹持臂231位于所述方形槽孔142内,用于夹持住对接端电连接器。所述U型腿部232用于固定至电路板200上,其包括一对竖直段V及一水平段H,所述水平段收容在所述遮盖部17的端子槽18内。
所述金属壳体30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10上,并覆盖于所述顶壁11、底壁12及侧壁13的表面,所述金属壳体30设有一顶盖31及一对侧盖32,所述顶盖31覆盖于所述顶壁11上,而所述侧盖32覆盖于所述侧壁13上,且所述顶盖31设有与所述凸块16卡扣配合的开口33,所述顶盖31的后侧边缘抵接在所述遮盖部17上。所述侧盖32上设有一撕破口34及位于撕破口34上方的焊接片35,所述焊接片35向外凸伸设置,且焊接片35的一端与所述顶盖31一体相连,另一端向下弯折以与电路板200焊接连接。所述侧盖32覆盖住所述侧壁13的开槽130,且侧盖32的内表面与所述搭接臂223搭接连接,如图6所示,且所述侧盖31设有一平直的后边缘36,其无需与绝缘本体10进行压入或卡扣配合,简化了安装过程。
可见,所述电源连接器100利用向后延伸的遮盖部17遮盖住所述端子组20的尾部,使端子组20完全隐藏在遮盖部17的下方,避免端子组20的尾部暴露在绝缘本体10外,从而降低了端子组20与其他机构(如电脑机箱)发生搭接的可能性,也可降低端子尾部被污染物附着的风险。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绝缘本体10和接地端子22的结构,利用接地端子22上向外凸伸出的搭接臂223与金属壳体30进行搭接连接,这种搭接方式更加可靠稳定,能有效改善了接地端子22与金属壳体30之间的接触效果,保障了良好的接地效果。而且,金属壳体30的侧板上取消了向内翻折的结构,从而简化了金属壳体30与绝缘本体10的组装工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源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组及包覆于绝缘本体上的金属壳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方形插接口及位于插接口内的一对接部,所述端子组包括一对电源端子、一对接地端子及介于一对电源端子之间的侦测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对卡持所述接地端子的侧壁,所述接地端子设有向外凸伸并与金属壳体搭接的搭接臂,所述侧壁的外表面上开设有供所述搭接臂穿过的开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设有一顶盖及一对侧盖,所述侧盖覆盖于所述侧壁的外表面,并与所述搭接臂搭接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还设有一顶壁、一底壁及一后端壁,所述开槽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向后贯通所述绝缘本体的后端壁,以便于所述接地端子的搭接臂自后向前卡持入所述开槽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的内表面上开设有容纳所述接地端子的收容槽,所述顶壁的后侧边缘向后一体延伸出一遮盖部,所述遮盖部向后凸伸超过所述后端壁及侧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端子及接地端子向后凸伸出所述后端壁并位于所述遮盖部的正下方,所述遮盖部的下表面设有卡持所述电源端子和接地端子的端子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的表面设有与所述金属壳体卡扣配合的凸部,所述金属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凸部配合的开口,所述遮盖部高于所述顶壁的表面,也高于所述金属壳体的顶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向内贯通所述收容槽。
8.如权利要求3至7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端子设有向后凸伸出后端壁的L型安装臂,所述接地端子设有向后凸伸出后端壁的L型焊接臂,所述L型安装臂和L型焊接臂位于遮盖部的正下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的顶盖的后侧边缘抵接于所述遮盖部上,所述遮盖部暴露于所述顶盖之外区域;所述金属壳体的侧盖的后边缘呈自上而下平直设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端子设有一呈竖直设置的片状基部,所述搭接臂自所述基部向后倾斜延伸而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831656.4U CN217823369U (zh) | 2022-07-17 | 2022-07-17 | 电源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831656.4U CN217823369U (zh) | 2022-07-17 | 2022-07-17 | 电源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823369U true CN217823369U (zh) | 2022-11-15 |
Family
ID=83966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831656.4U Active CN217823369U (zh) | 2022-07-17 | 2022-07-17 | 电源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823369U (zh) |
-
2022
- 2022-07-17 CN CN202221831656.4U patent/CN21782336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83074B (zh) | 電連接器 | |
CN109638523B (zh) | 板对板连接器 | |
CN213845615U (zh) | 电连接器 | |
KR100511821B1 (ko) | 배터리 커넥터 | |
CN217823369U (zh) | 电源连接器 | |
CN111564730A (zh) | 电连接器 | |
CN217823368U (zh) | 一种电源连接器 | |
CN215119288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2230677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3845572U (zh) | 母端连接器 | |
CN213845575U (zh) | 电路板连接器 | |
CN213845571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7589560U (zh) | 电源连接器 | |
CN110808489B (zh) | 电连接器组件及其对接连接器组件 | |
CN210350210U (zh) | 一种usb连接器 | |
CN215451834U (zh) | 电源连接器 | |
CN215989346U (zh) | 电连接装置 | |
CN217589646U (zh) | 电源连接器 | |
CN215989344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7589514U (zh) | 电源连接器 | |
CN215989558U (zh) | 电连接装置 | |
CN217405828U (zh)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 |
CN217589561U (zh) | 电源连接器 | |
CN211045832U (zh) | 电源插头连接器 | |
CN215119326U (zh) | 电源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