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69826U - 转接支架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转接支架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69826U
CN208069826U CN201820497789.XU CN201820497789U CN208069826U CN 208069826 U CN208069826 U CN 208069826U CN 201820497789 U CN201820497789 U CN 201820497789U CN 208069826 U CN208069826 U CN 2080698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bracket
automobile
switching support
pedestal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9778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特
卞春艳
尚成顺
马岁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Liankong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49778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698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698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698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接支架及汽车,该转接支架既能够满足相关规定对于其刚度的要求又能够降低整车对行人的伤害。该转接支架包括基座、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其中,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均与基座连接,第一安装架的强度高于第二安装架的强度,第一安装架的高度低于第二安装架的高度;基座用于与汽车防撞梁连接,第一安装架用于安装汽车的发动机罩的缓冲块,第二安装架用于安装汽车的翼子板和大灯。

Description

转接支架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转接支架及汽车。
背景技术
为减少汽车对行人的伤害,欧洲国家行人保护法规已实施多年,2009年行人保护国家推荐标准GB/T 24550-2009《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发布实施,并预计在2020年前成为强制标准,2018版C-NCAP中也增加了行人保护评测项目,行人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汽车满足行人保护的开发要求也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汽车在开发过程中,既要满足造型的新颖,又要满足各种部件的布置和车身刚度的要求,同时还需降低汽车前部结构的刚度,增大吸能空间,避免行人身体和头部撞击到坚硬部分而造成重大伤害。
现有技术中,针对汽车前端的机舱区域,汽车翼子板需要通过转接支架固定在车身结构上,并且,翼子板要求具有一定的刚度以保持其不易变形;同时,汽车前大灯的后安装点需要通过一个支架固定在车身结构上;同时,为减弱悬空的发动机罩的震动强度及该发动机罩与翼子板的配合间隙,需要一个支架安装发动机罩的可调橡胶垫,通过该可调橡胶垫支撑发动机罩的内板,以此减弱发动机罩的震动强度。
通常情况下,受可布置空间及布置位置的限制,上述三个支架合并设计为一体,支架的刚度需要成倍增加,同时,翼子板上向下的翻边高度受工艺限制,该高度最多只能达到20mm左右,如此,再减去用于固定大灯的支脚及安装螺栓部件等的高度,沿汽车的高度方向,该一体式支架距离发动机罩的距离仅为20-30mm,该距离偏小,会对行人头部造成巨大的伤害,其无法满足行人保护法规的要求。
综上,如何设计一种合理的支架结构,使其既能够满足相关规定对于该支架刚度的要求又能够降低汽车对行人的伤害,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接支架,该转接支架既能够满足相关规定对于其刚度的要求又能够降低整车对行人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接支架,该转接支架包括基座、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其中,
所述第一安装架和所述第二安装架均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架的强度高于所述第二安装架的强度,所述第一安装架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安装架的高度;
所述基座用于与汽车防撞梁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架用于安装汽车的发动机罩的缓冲块,所述第二安装架用于安装汽车的翼子板和大灯。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与所述第一安装架呈角度设置;
所述第一安装架远离所述基座的一端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一安装架厚度的安装孔,该安装孔用于安装汽车的发动机罩的缓冲块。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架靠近所述基座的一端设置有加强筋;
所述加强筋沿所述第一安装架的长度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为多个;
多个所述加强筋沿所述第一安装架的宽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为螺纹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安装架包括呈角度设置的安装板和连接板;其中,
所述安装板和所述第一安装架由上至下间隔设置,所述安装板和所述第一安装架朝向所述基座的同一侧,所述安装板用于安装汽车的翼子板和大灯;
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基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两个螺栓孔,两个所述螺栓孔沿所述安装板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两个所述螺栓孔分别用于连接汽车的翼子板和大灯。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和所述第一安装架一体成型为倒L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和所述连接板一体成型为倒L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接支架包括基座、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其中,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均与基座连接,第一安装架的强度高于第二安装架的强度,第一安装架的高度低于第二安装架的高度,并且,基座用于与汽车防撞梁连接,第一安装架用于安装汽车的发动机罩的缓冲块,第二安装架用于安装汽车的翼子板和大灯。
针对于汽车前端机舱而言,使用过程中,汽车的发动机罩受向下的冲力较大,其震动较大,因此,用于安装发动机罩的缓冲块的第一安装架的强度要求高,同时,由于需要满足行人保护法规的要求,第一安装架距离发动机罩的距离相对较大,同时,翼子板和大灯的安装点较高,且翼子板和大灯的安装强度相对较低,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接支架,设置第一安装架的强度高于第二安装架的强度且第一安装架的高度低于第二安装架的高度,如此可满足发动机罩的缓冲块的安装强度要求及行人保护法规的要求;同时,可满足汽车翼子板和大灯的安装要求及强度要求。当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时,在该转接支架的位置,头部接触发动机罩的外板致使外板变形后,外板首先对靠上位置的刚度较弱的第二安装架进行压溃,而刚度较高的第一安装架和基座最后被触及或不会触及,由此增加头部撞击时的缓冲时间,降低了头部产生的加速度峰值,从而降低了头部的伤害值。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接支架,可降低汽车上应用该支架的附近区域的部件的刚度,有效提高NCAP中行人保护级别。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转接支架;其中,
所述转接支架的基座与所述汽车的防撞梁连接;
所述转接支架的第一安装架与所述汽车的发动机罩的缓冲块连接;
所述转接支架的第二安装架与所述汽车的翼子板和大灯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同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接支架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接支架的示意图;
图2为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接支架的汽车的示意图一;
图3为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接支架的汽车的示意图二;
图4为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接支架的汽车的示意图三。
附图标记:
100-基座; 200-第一安装架;
300-第二安装架; 400-发动机罩;
500-缓冲块; 600-翼子板;
700-大灯; 201-安装孔;
202-加强筋; 301-安装板;
302-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接支架的示意图,图2为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接支架的汽车的示意图一,图3为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接支架的汽车的示意图二,图4为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接支架的汽车的示意图三。
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接支架包括基座100、第一安装架200和第二安装架300,其中,第一安装架200和第二安装架300均与基座100连接,第一安装架200的强度高于第二安装架300的强度,第一安装架200的高度低于第二安装架300的高度,并且,基座100用于与汽车防撞梁连接,第一安装架100用于安装汽车的发动机罩400的缓冲块500,第二安装架300用于安装汽车的翼子板600和大灯700。
汽车使用过程中,汽车的发动机罩400受向下的冲力较大,其震动较大,因此,用于安装发动机罩400的缓冲块500的第一安装架200的强度要求高,同时,由于需要满足行人保护法规的要求,第一安装架200距离发动机罩400的距离相对较大,同时,翼子板600和大灯700的安装点较高,且翼子板600和大灯700的安装强度相对较低,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接支架,设置第一安装架200的强度高于第二安装架300的强度且第一安装架200的高度低于第二安装架300的高度,如此可满足发动机罩400的缓冲块500的安装强度要求及行人保护法规的要求;同时,可满足汽车翼子板600和大灯700的安装要求及强度要求。当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时,在该转接支架的位置,头部接触发动机罩的外板致使外板变形后,外板首先对靠上位置的刚度较弱的第二安装架进行压溃,而刚度较高的第一安装架和基座最后被触及或不会触及,由此增加头部撞击时的缓冲时间,降低了头部产生的加速度峰值,从而降低了头部的伤害值。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接支架,可降低汽车上应用该支架的附近区域的部件的刚度,有效提高NCAP中行人保护级别。
本实施例中,基座100与第一安装架200呈角度设置,优选地,基座100与第一安装架200一体成型为倒L形结构,其中,基座100包括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的顶端和低端,基座100的低端用于与汽车的防撞梁连接,基座100的顶端与第一安装架200连接。
第一安装架200远离基座100的一端设置有贯穿第一安装架200厚度的安装孔201,优选地,该安装孔201为螺纹孔,该安装孔201用于安装汽车的发动机罩400的缓冲块500。
具体应用时,使基座的底端与汽车的防撞梁连接,使汽车的发动机罩的缓冲块与上述螺纹孔通过螺纹连接方式连接,以此调整缓冲块在整车高度方向上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架200靠近基座100的一端设置有加强筋202,加强筋202沿第一安装架200的长度方向延伸。由于汽车的发动机罩受向下的冲力较大,其震动较大,因此,使第一安装架靠近基座的一端的强度加强,更能够提高该第一安装架的整体强度及使用寿命。
优选地,加强筋202为多个,多个加强筋202沿第一安装架200的宽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以进一步提高第一安装架的整体强度。
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架300包括呈角度设置的安装板301和连接板302,其中,安装板301和第一安装架200由上至下间隔设置,安装板301和第一安装架200朝向基座的同一侧,安装板301用于安装汽车的翼子板600和大灯700,连接板302与基座100连接。
汽车使用过程中,汽车的发动机罩受向下的冲力较大,其震动较大,因此,用于安装发动机罩的缓冲块的第一安装架的强度要求高,同时,由于需要满足行人保护法规的要求,第一安装架距离发动机罩的距离相对较大,同时,翼子板和大灯的安装点较高,且翼子板和大灯的安装强度相对较低,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接支架,设置第一安装架的强度高于第二安装架的安装板强度且第一安装架的高度低于第二安装架的安装板的高度,如此可满足发动机罩的缓冲块的安装强度要求及行人保护法规的要求;同时,可满足汽车翼子板和大灯的安装要求及强度要求。
优选地,安装板上设置有两个螺栓孔,两个螺栓孔沿安装板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两个螺栓孔分别用于连接汽车的翼子板和大灯。
具体应用时,通过螺栓组件使汽车的翼子板和两个连接孔中的其中一个连接,通过螺栓组件使汽车的大灯和两个连接孔中的另一个连接。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安装板301和连接板302一体成型为倒L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接支架包括基座、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其中,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的连接板均与基座连接,第二安装架的安装板和第一安装架由上至下依次间隔设置,并且,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架均呈悬臂式设置,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架均朝向基座的同一侧设置,亦即,均朝向汽车的前端设置,第一安装架的强度高于第二安装架的强度,第一安装架的高度低于第二安装架的安装板的高度,并且,基座用于与汽车防撞梁连接,第一安装架用于安装汽车的发动机罩的缓冲块,第二安装架的安装板用于安装汽车的翼子板和大灯。
针对于汽车前端机舱而言,使用过程中,汽车的发动机罩受向下的冲力较大,其震动较大,因此,用于安装发动机罩的缓冲块的第一安装架的强度要求高,同时,由于需要满足行人保护法规的要求,第一安装架距离发动机罩的距离相对较大,同时,翼子板和大灯的安装点较高,且翼子板和大灯的安装强度相对较低,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接支架,设置第一安装架的强度高于第二安装架的强度且第一安装架的高度低于第二安装架的高度,如此可满足发动机罩的缓冲块的安装强度要求及行人保护法规的要求;同时,可满足汽车翼子板和大灯的安装要求及强度要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如上的转接支架,其中,转接支架的基座与汽车的防撞梁连接,转接支架的第一安装架与汽车的发动机罩的缓冲块连接,转接支架的第二安装架与汽车的翼子板和大灯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同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接支架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转接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其中,
所述第一安装架和所述第二安装架均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架的强度高于所述第二安装架的强度,所述第一安装架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安装架的高度;
所述基座用于与汽车防撞梁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架用于安装汽车的发动机罩的缓冲块,所述第二安装架用于安装汽车的翼子板和大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与所述第一安装架呈角度设置;
所述第一安装架远离所述基座的一端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一安装架厚度的安装孔,该安装孔用于安装汽车的发动机罩的缓冲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架靠近所述基座的一端设置有加强筋;
所述加强筋沿所述第一安装架的长度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为多个;
多个所述加强筋沿所述第一安装架的宽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为螺纹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架包括呈角度设置的安装板和连接板;其中,
所述安装板和所述第一安装架由上至下间隔设置,所述安装板和所述第一安装架朝向所述基座的同一侧,所述安装板用于安装汽车的翼子板和大灯;
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基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两个螺栓孔,两个所述螺栓孔沿所述安装板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两个所述螺栓孔分别用于连接汽车的翼子板和大灯。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和所述第一安装架一体成型为倒L形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和所述连接板一体成型为倒L形结构。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转接支架;其中,
所述转接支架的基座与所述汽车的防撞梁连接;
所述转接支架的第一安装架与所述汽车的发动机罩的缓冲块连接;
所述转接支架的第二安装架与所述汽车的翼子板和大灯连接。
CN201820497789.XU 2018-04-09 2018-04-09 转接支架及汽车 Active CN2080698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97789.XU CN208069826U (zh) 2018-04-09 2018-04-09 转接支架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97789.XU CN208069826U (zh) 2018-04-09 2018-04-09 转接支架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69826U true CN208069826U (zh) 2018-11-09

Family

ID=64040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97789.XU Active CN208069826U (zh) 2018-04-09 2018-04-09 转接支架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6982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073195A (ja) * 2017-10-17 2019-05-16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前部構造
CN112046388A (zh) * 2020-08-14 2020-12-08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大灯安装定位结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073195A (ja) * 2017-10-17 2019-05-16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前部構造
JP7027791B2 (ja) 2017-10-17 2022-03-02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前部構造
CN112046388A (zh) * 2020-08-14 2020-12-08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大灯安装定位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141714U1 (ru) Поддерживающий кронштейн для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CN106956721B (zh) 车身结构
CN208069826U (zh) 转接支架及汽车
US8931824B2 (en) Pedestrian-friendly structure for motor vehicle front end
US8491042B2 (en) Energy-absorbing cowl structure
US10173731B2 (en) Side chassis structure of vehicle
US11572010B2 (en) Vehicle headlamp mounting assembly and vehicle
CN105946983A (zh) 一种翼子板安装结构
US8590663B2 (en) Motor vehicle body
KR20100138096A (ko) 보행자 보호를 위한 차량용 범퍼 장치
CN103568807A (zh) 一种螺栓限位式悬置软垫总成
CN109664948B (zh) 车辆前部构造
CN109591741B (zh) 保险杠安装结构和车辆
KR20120040548A (ko) 차량용 카울크로스바
CN211107144U (zh) 前大灯支架及车辆
CN203600979U (zh) 一种螺栓限位式悬置软垫总成
CN209634280U (zh) 悬置变速箱用自由度限位机构
KR100993555B1 (ko) 차량용 범퍼의 충격 에너지 흡수 장치
CN219857002U (zh) 用于安全气囊ecu的加强构造
CN210437133U (zh) 前保险杠支撑结构
CN211543462U (zh) 连接结构
CN205601762U (zh) 高强度汽车结构防撞梁
CN215245124U (zh) 一种利于行人保护的发盖缓冲块支撑支架
CN214565149U (zh) 一种轻量化汽车保险杠总成
CN216301254U (zh) 用于车辆的车辆前盖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28

Address after: 310051 No. 1760, Jiangling Road, Hangzhou, Zhejiang, Binjiang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lianko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5000 818 Binhai two road, Hangzhou Bay New District, Ningbo,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