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43462U - 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43462U
CN211543462U CN201922404847.7U CN201922404847U CN211543462U CN 211543462 U CN211543462 U CN 211543462U CN 201922404847 U CN201922404847 U CN 201922404847U CN 211543462 U CN211543462 U CN 2115434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on
airbag
base
guide frame
instrument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0484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伟
华含奕
江楷涛
蔡庆荣
张瑞妍
王明
王友
边留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0484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434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434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434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 Instrument Pane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括与仪表板下本体固定连接的连接基座,所述连接基座布置在气囊模块与用于引导气囊膨胀的气囊导向框之间,并且所述连接基座、所述气囊模块以及所述气囊导向框固定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能够提高气囊保护乘员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连接气囊模块与仪表板本体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乘员安全气囊作为汽车被动安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汽车发生碰撞时保护乘员不受伤害的的主要手段。为保证气囊能够有效保护乘员,防止因气囊点爆冲击而导致气囊门盖撞击风挡玻璃,避免门盖和玻璃等飞出碎片刺破气袋及伤害乘员,通常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气囊模块和周围环境件(如仪表板本体)的连接设计,同时需要综合分析空间布置、开发成本等因素,寻求一种相对最优的结构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连接结构,其能够提高气囊保护乘员的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提出的连接结构,包括与仪表板下本体固定连接的连接基座,所述连接基座布置在气囊模块与用于引导气囊膨胀的气囊导向框之间,并且所述连接基座、所述气囊模块以及所述气囊导向框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提出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基座与所述仪表板下本体一体构造。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提出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基座与所述仪表板下本体通过注塑一体成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提出的连接结构,与所述仪表板下本体固定连接地,在所述连接基座的前方设有前连接板,在所述连接基座的后方设有后连接板,并且在所述连接基座的侧方设有侧连接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提出的连接结构,在所述连接基座、所述前连接板、所述后连接板以及所述侧连接板中的一个或多个上设有加强筋。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提出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基座布置在XY平面中,所述前连接板和所述后连接板在X方向延伸,所述侧连接板在Z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提出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基座布置在所述气囊模块上的支架与所述气囊导向框上的支座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提出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基座、所述气囊模块以及所述气囊导向框通过螺纹连接紧固。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提出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气囊模块、用于引导气囊膨胀的气囊导向框、仪表板上本体和仪表板下本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提出的连接结构,所述气囊模块与仪表板横梁连接,所述气囊导向框与所述仪表板上本体连接,所述仪表板上本体与仪表板下本体卡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布置在气囊模块和用于引导气囊膨胀的气囊导向框之间并且与气囊模块和气囊导向框固定连接的连接基座,加强了气囊模块与仪表板下本体以及气囊导向框之间的连接,很好地提高了气囊保护乘员的安全性,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易实现等特点。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应当了解,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在附图中,除非另有说明,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指代相同的部件。其中:
图1示意性显示了气囊模块和仪表板本体的安装结构;
图2以放大图示意性显示了图1中的矩形区域;
图3示意性显示了图2中的A-A剖面;
图4显示了气囊点爆示意图;
图5示意性显示了气囊模块的连接方式;
图6示意性显示了仪表板上本体的结构;
图7示意性显示了仪表板下本体的结构;
图8以放大图示意性显示了图7中的矩形区域;
图9示意性显示了气囊导向框的结构;
图10以一视角示意性显示了连接结构的连接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容易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提出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下面对本文中所建立的坐标系进行说明。坐标系的原点O与车辆的质心重合,XOZ处于汽车左右对称的平面中。当车辆在水平路面上处于静止状态时,X轴平行于地面指向前方,Y轴指向驾驶员左侧,Z轴通过质心指向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与仪表板下本体固定连接的连接基座,所述连接基座布置在气囊模块与用于引导气囊膨胀的气囊导向框之间,并且所述连接基座、所述气囊模块以及所述气囊导向框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连接基座与所述仪表板下本体一体构造。例如,所述连接基座与所述仪表板下本体通过注塑一体成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与所述仪表板下本体固定连接地,在所述连接基座的前方设有前连接板,在所述连接基座的后方设有后连接板,并且在所述连接基座的侧方设有侧连接板。示例性地,在所述连接基座、所述前连接板、所述后连接板以及所述侧连接板中的一个或多个上设有加强筋。又示例性地,所述连接基座布置在XY平面中,所述前连接板和所述后连接板在X方向延伸,所述侧连接板在Z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连接基座布置在所述气囊模块上的支架与所述气囊导向框上的支座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连接基座、所述气囊模块以及所述气囊导向框通过螺纹连接紧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气囊模块、用于引导气囊膨胀的气囊导向框、仪表板上本体和仪表板下本体。示例性地,所述气囊模块与仪表板横梁连接,所述气囊导向框与所述仪表板上本体连接,所述仪表板上本体与仪表板下本体卡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结合图1至图10示出。图1为一种乘员安全气囊模块(图5,以下简称气囊模块)和仪表板本体(图6和图7)的安装结构。仪表板本体包括仪表板上本体4和仪表板下本体5。气囊模块M1的支架1和支架3分别通过螺栓9和螺栓11与气囊导向框M2的支座7及支座8相连,气囊模块M1的支架2通过螺栓10和仪表板横梁12的侧支架13相连,气囊导向框M2通过摩擦振动焊与仪表板上本体4连接为一体,仪表板上本体4通过卡子连接方式连接到仪表板下本体5上。当气囊点爆时,气囊门盖6受到气袋14的膨胀冲击而被开启,随后气袋继续充气膨胀,直至充满为止,如图4所示。
在仪表板下本体5跟气囊模块M1连接的区域带有如图8所示的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构造为仪表板下本体5的延伸注塑结构。该连接结构由前连接板16、前连接板加强筋17、连接基座18、连接基座加强筋19、后连接板20、后连接板加强筋21,侧连接板22组成,其中加强筋17、加强筋19、加强筋21可根据实际结构刚度要求进行变种设计。前连接板16、连接基座18和后连接板20贴靠仪表板下本体5的表面设计。连接基座18位于气囊模块上的支架1和气囊导向框上的支座7之间,通过螺栓9实现连接基座18、支架1以及支座7的紧固。这种连接结构大幅增加了气囊模块和仪表板本体的连接刚度和强度,大大降低了因气囊点爆冲击而导致气囊门盖剧烈撞击风挡玻璃的风险,同时由于该连接结构是仪表板下本体的延伸注塑件,无需额外增加模具,降低了成本。
通过该连接结构,在通过气囊导向框与仪表板本体间接相连的基础上,使得气囊模块直接与仪表板下本体相连接,整体连接刚度大,能够适用于气袋体积大、气囊模块布置靠近风挡侧的情况。对于大体积气袋且气囊模块布置靠近风挡玻璃的情况,通常在气囊点爆时,仪表板上本体4受到气袋14的剧烈冲击而被整体抬高倾向风挡玻璃15的趋势被抑制,防止仪表板上本体4和风挡玻璃15的间距a减小。由于气囊门盖6的一端铰连在仪表板上本体4上,因此防止当仪表板上本体4抬升时减小气囊门盖6的另一端和风挡玻璃15的间距b,从而避免了当b<0时气囊门盖6会剧烈撞击风挡玻璃15以及打碎玻璃及碎片飞出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用于加强乘员安全气囊模块与仪表板本体连接的连接结构,这种结构能有效防止因气囊点爆冲击而导致气囊门盖剧烈撞击风挡玻璃的情况,避免门盖和玻璃等飞出碎片刺破气袋及伤害乘员的风险,很好地提高了气囊保护乘员的安全性,且无需增加大量的模具成本和预留充足的布置空间,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易实现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上述说明中的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前提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形和修改,而这些变形和修改均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连接结构,用于连接气囊模块与仪表板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与仪表板下本体固定连接的连接基座,所述连接基座布置在气囊模块与用于引导气囊膨胀的气囊导向框之间,并且所述连接基座、所述气囊模块以及所述气囊导向框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基座与所述仪表板下本体一体构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基座与所述仪表板下本体通过注塑一体成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与所述仪表板下本体固定连接地,在所述连接基座的前方设有前连接板,在所述连接基座的后方设有后连接板,并且在所述连接基座的侧方设有侧连接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基座、所述前连接板、所述后连接板以及所述侧连接板中的一个或多个上设有加强筋。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基座布置在XY平面中,所述前连接板和所述后连接板在X方向延伸,所述侧连接板在Z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基座布置在所述气囊模块上的支架与所述气囊导向框上的支座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基座、所述气囊模块以及所述气囊导向框通过螺纹连接紧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气囊模块、用于引导气囊膨胀的气囊导向框、仪表板上本体和仪表板下本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模块与仪表板横梁连接,所述气囊导向框与所述仪表板上本体连接,所述仪表板上本体与所述仪表板下本体卡接。
CN201922404847.7U 2019-12-27 2019-12-27 连接结构 Active CN2115434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04847.7U CN211543462U (zh) 2019-12-27 2019-12-27 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04847.7U CN211543462U (zh) 2019-12-27 2019-12-27 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43462U true CN211543462U (zh) 2020-09-22

Family

ID=72510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04847.7U Active CN211543462U (zh) 2019-12-27 2019-12-27 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434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70369102A1 (en) Front vehicle body reinforcing structure
US10023148B2 (en) Curtain airbag for vehicle
US8827353B2 (en) Front 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US8528964B2 (en) Body structure with a pane cross member for a motor vehicle with a windshield
US20130307253A1 (en) Airbag cover and module
CN211543462U (zh) 连接结构
KR100535759B1 (ko) 프론트 엔드 모듈 캐리어의 보강구조
US9932009B2 (en) Bracket for front crash sensor
KR20150145118A (ko) 보행자 보호용 에어백 장치
US9365178B2 (en) Device for protecting passenger of vehicle
CN210116369U (zh) 车门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KR101855750B1 (ko) 차체 보강 유닛
KR101988615B1 (ko) 차량용 범퍼 결합 구조
CN110949308A (zh) 一种汽车副驾驶安全气囊安装结构
CN106553707B (zh) 汽车下护板
US11072302B2 (en) Knee airbag for vehicles
CN106740646A (zh) 车辆
KR101071736B1 (ko) 차량용 에어백 장치
KR20120039262A (ko) 커튼 에어백 장치
KR101304716B1 (ko) 자동차용 사이드에어백
KR20110029980A (ko) 차량의 운전석 에어백 장치
CN208585213U (zh) 顶置安全气囊及车辆
KR101071734B1 (ko) 에어백용 하우징
KR200143323Y1 (ko) 차량안전대
KR20110003143A (ko) 전방유리 에어백을 갖춘 차량 안전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