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69824U - 翼子板安装支架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翼子板安装支架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69824U
CN208069824U CN201820419145.9U CN201820419145U CN208069824U CN 208069824 U CN208069824 U CN 208069824U CN 201820419145 U CN201820419145 U CN 201820419145U CN 208069824 U CN208069824 U CN 2080698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
mainboard
mounting bracket
fender
fender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1914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际超
侯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41914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698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698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698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翼子板安装支架及汽车。翼子板安装支架包括:主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对称设置在所述主板的两侧,所述第一侧板上设置有折弯部,且所述第一侧板设置在靠近汽车车身外侧的一端,所述折弯部用于减小行人受到撞击时的伤害。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翼子板安装支架的刚度和安全性能降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翼子板安装支架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翼子板安装支架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日常出行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以往汽车设计时往往只考虑车辆对乘员的保护程度,而忽略了对行人等弱势群体的保护,随着社会和汽车的不断发展对行人等弱势群体的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各国相继出台了行人保护法规,加强对行人等弱势群体的保护,中国在2009年出台了行人保护法规GBT24550-2009,目前虽然属于推荐性标准,但目前已经开始了行人保护强制标准的研究,2018版C-NCAP中增加了行人保护的评价项,2017年7月发布的中国保险汽车保险安全指数规程中也有行人保护的评价,因此在车型开发必须考虑行人保护,目前在头部伤害评价在行人保护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行人与车辆发生碰撞时,头部很容易受到损伤,所以一个友好的前端结构对于行人保护有很大的作用。
目前大部分车型均存在大灯安装支架位置头部伤害大的问题,针对此问题,现有车型主要是采用降低翼子板安装支架厚度或开弱化孔来实现头部伤害的降低。然而,该方案仍然存在几大限制性弊端,严重影响了在新研车型上的推广和普及:
(1)支架上的缓冲块功能减弱;
(2)大灯安装点刚度降低;
(3)翼子板安装点刚度降低。
出于安全性能的考虑所弱化的翼子板安装支架,带来的疲劳、耐久、工艺等上面的问题,亟需我们要需求一种可同时兼顾、又不影响安全性能的解决办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翼子板安装支架,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翼子板安装支架的刚度和安全性能降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翼子板安装支架,包括:主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
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对称设置在所述主板的两侧,所述第一侧板上设置有折弯部,且所述第一侧板设置在靠近汽车车身外侧的一端,所述折弯部用于减小行人受到撞击时的伤害。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上还设置有减重孔,所述折弯部设置在所述减重孔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主板上设置有沉台,所述沉台的开口端朝向所述第一侧板,且所述沉台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板上还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靠近所述第二侧板,且所述凸起设置在所述主板上远离所述沉台的一端,所述凸起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安装机罩缓冲块。
进一步地,所述主板上还设置有美化板安装点,美化板安装点为两个,两个所述美化板安装点设置在所述凸起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主板上还设置有安装定位孔和翼子板安装点,所述安装定位孔和翼子板安装点设置在所述主板靠近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且所述安装定位孔和翼子板安装点沿所述主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主板上还设置有大灯定位孔,所述大灯定位孔设置在所述沉台远离所述凸起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主板上还设置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设置靠近第二侧板远离所述凸起的一侧,所述延伸板上设置有大灯打紧安装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包括第一子板、第二子板和连接板,所述第一子板的一端与所述主板连接,所述第一子板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与第二子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子板的另一端、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二子板的一端形成所述折弯部,且所述连接板设置在所述减重孔的中间位置。
一种汽车,具有上述的翼子板安装支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翼子板安装支架,包括:主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对称设置在所述主板的两侧,所述第一侧板上设置有折弯部,且所述第一侧板设置在靠近汽车车身外侧的一端,所述折弯部用于减小行人受到撞击时的伤害。采用上述的方案,通过在第一侧板上设置有折弯部,以使第一侧板分为两部分,以使第一侧板的一部分与汽车前车身的安装部配合连接,而第一侧板的另一部分向远离车身端延展,在折弯部在头部撞击到该位置时可以向下压溃变形,从而减小行人头部伤害,这样不仅可以保障对行人的伤害降低,还能保障翼子板安装支架的刚度,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翼子板安装支架的刚度和安全性能降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具有上述的翼子板安装支架。其产生的有益效果与翼子板安装支架的效果相同,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翼子板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翼子板安装支架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翼子板安装支架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翼子板安装支架的第一等轴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翼子板安装支架的第二等轴测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翼子板安装支架的安装在车身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主板;200-第一侧板;300-第二侧板;110-沉台;120-凸起;130-美化板安装点;140-安装定位孔;150-翼子板安装点;160-大灯定位孔;170-延伸板;210-折弯部;220-减重孔;121-安装槽;171-大灯打紧安装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翼子板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翼子板安装支架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翼子板安装支架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翼子板安装支架的第一等轴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翼子板安装支架的第二等轴测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翼子板安装支架的安装在车身上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翼子板安装支架,包括:主板100、第一侧板200和第二侧板300;
所述第一侧板200和所述第二侧板300对称设置在所述主板100的两侧,所述第一侧板200上设置有折弯部210,且所述第一侧板200设置在靠近汽车车身外侧的一端,所述折弯部210用于减小行人受到撞击时的伤害。
其中,主板100、第一侧板200和第二侧板300为一体化设置,且第二侧板300远离第一侧板200的一端面为焊接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翼子板安装支架,包括:主板100、第一侧板200和第二侧板300;所述第一侧板200和所述第二侧板300对称设置在所述主板100的两侧,所述第一侧板200上设置有折弯部210,且所述第一侧板200设置在靠近汽车车身外侧的一端,所述折弯部210用于减小行人受到撞击时的伤害。采用上述的方案,通过在第一侧板200上设置有折弯部210,以使第一侧板200分为两部分,以使第一侧板200的一部分与汽车前车身的安装部配合连接,而第一侧板200的另一部分向远离车身端延展,在折弯部210在头部撞击到该位置时可以向下压溃变形,从而减小行人头部伤害,这样不仅可以保障对行人的伤害降低,还能保障翼子板安装支架的刚度,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翼子板安装支架的刚度和安全性能降低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200上还设置有减重孔220,所述折弯部210设置在所述减重孔220的两侧。
其中,减重孔220的长为81mm,宽为31mm。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侧板200上设置有减重孔220,减重孔220的设置可以使第一侧板200的重量降低,从而使翼子板安装支架的重量降低,且减重孔220的设置不影响第一侧板200的刚度,这种设置方式可降低整体装置的材质的消耗。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主板100上设置有沉台110,所述沉台110的开口端朝向所述第一侧板200,且所述沉台110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一侧板200连接。
其中,沉台110的长为38mm,宽为30mm,高为3.8mm;沉台110的边沿均呈弧形,且沉台110远离第一侧板200的一端呈半圆形,这样便于主板100上的凝结水或者其他的水份进入到沉台110中,以使水快速的通过沉台110排出,保障主板100上的干燥。
本实施例中,沉台110的一端开口,且沉台110的开口端与第一侧板200连接,沉台110的设置可以将主板100上的水及时的通过开端沿第一侧板200排出,以避免主板100上生锈,以提高翼子板的整体使用寿命,并且翼子板的强度得到保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主板100上还设置有凸起120,所述凸起120靠近所述第二侧板300,且所述凸起120设置在所述主板100上远离所述沉台110的一端,所述凸起120上设置有安装槽121,所述安装槽121用于安装机罩缓冲块。
本实施例中,在主板100设置有凸起120,且凸起120设置在主板100远离沉台110的一端,同时凸起120靠近第二侧板300,在凸起120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机罩缓冲块的安装槽121,这样,可以提高翼子板支架上的缓冲块功能,提高翼子板支架的缓冲性能,进而使翼子板支架的性能得到提高。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主板100上还设置有美化板安装点130,美化板安装点130为两个,两个所述美化板安装点130设置在所述凸起120的两侧。
其中,美化板安装点130为美化板安装孔,美化板安装孔的直径为8.5mm。
本实施例中,美化板安装点130有两个,两个美化板安装点130设置在凸起120的两侧,并且两个美化板安装点130中心的连线与主板100的中轴线不是相互平行设置,以便于美化板的安装。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主板100上还设置有安装定位孔140和翼子板安装点150,所述安装定位孔140和翼子板安装点150设置在所述主板100靠近所述第一侧板200的一侧,且所述安装定位孔140和翼子板安装点150沿所述主板1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其中,安装定位孔140的直径为6mm。
本实施例中,在主板100上设置有安装定位孔140和翼子板安装孔,安装定位孔140和翼子板安装点150均设置在主板100靠近第一侧板200的一侧,且翼子板安装点150设置在沉台110和凸起120之间,安装定位孔140和翼子板安装点150的设置可以翼子板支架稳定安装在汽车前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主板100上还设置有大灯定位孔160,所述大灯定位孔160设置在所述沉台110远离所述凸起120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主板100上还设置有延伸板170,所述延伸板170设置靠近第二侧板300远离所述凸起120的一侧,所述延伸板170上设置有大灯打紧安装点171。
其中,大灯定位孔160呈正方形设置,正方形为12*12mm大小,延伸板170固定设置在主板100上,延伸板170与主板100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中,在主板100上还设置有大灯定位孔160,大灯定位孔160设置在沉台110远离凸起120的一侧,在主板100上还设置了延伸板170,延伸板170设置在靠近第二侧板300远离凸起120的一侧,在延伸板170上设置了大灯打紧安装点171,大灯与翼子板安装支架之间即通过大灯定位孔160和大灯打紧安装点171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200包括第一子板、第二子板和连接板,所述第一子板的一端与所述主板100连接,所述第一子板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与第二子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子板的另一端、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二子板的一端形成所述折弯部210,且所述连接板设置在所述减重孔220的中间位置。
其中,第一子板、连接板和第二子板之间一体成型设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子板和第二子板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并且,第一子板远离连接板的一端与主板100连接,第一子板和第二子板靠近连接板的一端与连接板之间即形成了折弯部210,且第一子板和第二子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3mm,同时连接板设置在了减重孔220的中间位置,以保障整个第一侧板200的稳定性,同时,在汽车与行人相撞的时候,人体的头部一般与会与汽车前端碰撞,这时人体的头部可延着第一子板与连接板抵接,以使第二子板向下压溃变形,可以避免头部直接的与汽车的前部的硬性接触,降低行人头部所受到的伤害,同时,第一子板与汽车前车身的连接还可以保障整体翼子板安装支架的强度,从而保障汽车本身的强度。
一种汽车,具有上述的翼子板安装支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具有上述的翼子板安装支架。其产生的有益效果与翼子板安装支架的效果相同,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翼子板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
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对称设置在所述主板的两侧,所述第一侧板上设置有折弯部,且所述第一侧板设置在靠近汽车车身外侧的一端,所述折弯部用于减小行人受到撞击时的伤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子板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上还设置有减重孔,所述折弯部设置在所述减重孔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翼子板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上设置有沉台,所述沉台的开口端朝向所述第一侧板,且所述沉台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翼子板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上还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靠近所述第二侧板,且所述凸起设置在所述主板上远离所述沉台的一端,所述凸起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安装机罩缓冲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翼子板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上还设置有美化板安装点,美化板安装点为两个,两个所述美化板安装点设置在所述凸起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翼子板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上还设置有安装定位孔和翼子板安装点,所述安装定位孔和翼子板安装点设置在所述主板靠近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且所述安装定位孔和翼子板安装点沿所述主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翼子板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上还设置有大灯定位孔,所述大灯定位孔设置在所述沉台远离所述凸起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翼子板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上还设置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设置靠近第二侧板远离所述凸起的一侧,所述延伸板上设置有大灯打紧安装点。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翼子板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包括第一子板、第二子板和连接板,所述第一子板的一端与所述主板连接,所述第一子板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与第二子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子板的另一端、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二子板的一端形成所述折弯部,且所述连接板设置在所述减重孔的中间位置。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具有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翼子板安装支架。
CN201820419145.9U 2018-03-27 2018-03-27 翼子板安装支架及汽车 Active CN2080698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19145.9U CN208069824U (zh) 2018-03-27 2018-03-27 翼子板安装支架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19145.9U CN208069824U (zh) 2018-03-27 2018-03-27 翼子板安装支架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69824U true CN208069824U (zh) 2018-11-09

Family

ID=64046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19145.9U Active CN208069824U (zh) 2018-03-27 2018-03-27 翼子板安装支架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698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636578U (zh) 一种新型三波高速路护栏
CN202439761U (zh) 汽车发动机盖
CN208069824U (zh) 翼子板安装支架及汽车
CN102059988B (zh) 倒车雷达探头安装装置
CN201105763Y (zh) 一种发动机盖板
CN202225922U (zh) 一种发动机罩锁扣固定板加强板
CN202294637U (zh) 用于chb011的后保险杠横梁
CN204701572U (zh) 带安装支架的汽车后保险杠
CN201300697Y (zh) 一种汽车车门侧碰吸能结构
CN202557627U (zh) 汽车翼子板安装支架
CN210478545U (zh) 一种车载卫星定位仪防护壳
CN208180974U (zh) 一种防撞效果好的轻量化汽车保险杠
CN201380817Y (zh) 汽车防暴网
CN202358034U (zh) 一种行人保护的汽车发动机罩升起装置
CN211252490U (zh) 一种新型汽车保护后杠
CN203651400U (zh) 汽车前围板与前挡风玻璃之间的连接装置
CN215245124U (zh) 一种利于行人保护的发盖缓冲块支撑支架
CN202389317U (zh) 保险杠
CN218228910U (zh) 一种高强度日字型的铝合金前保险杠
CN202213556U (zh) 一种行人保护用发动机底部护板加强板
CN212861352U (zh) 一种带有防撞预警结构的汽车后护杠
CN211032460U (zh) 前保险杠面罩总成安装结构
CN211663203U (zh) 一种用于方舱专用车的车尾保险杠
CN207997829U (zh) 一种车身下防护装置
CN208264181U (zh) 一种喷气缓冲式汽车保险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