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36439U - 七座汽车的后地板 - Google Patents
七座汽车的后地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036439U CN208036439U CN201721921190.6U CN201721921190U CN208036439U CN 208036439 U CN208036439 U CN 208036439U CN 201721921190 U CN201721921190 U CN 201721921190U CN 208036439 U CN208036439 U CN 20803643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body
- ribs
- interconnecting piece
- rear floor
- conn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七座汽车的后地板,包括板体Ⅰ、板体Ⅱ以及连接部,所述板体Ⅰ后端通过连接部与板体Ⅱ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倾斜设置且板体板体Ⅱ高于板体Ⅰ且板体Ⅰ和板体Ⅱ的板面平行;所述板体Ⅰ的前端翻折形成L形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搭接部设置有纵向加强肋和横向加强肋,所述连接件的搭接部的与板体Ⅰ的板面平行,通过这种结构,使得车辆的尾端底部具有较大的空间,能够使得七座车辆的后排座椅放倒时靠背能够与椅面完全贴合,利于进行物品的堆放,当物品放置在靠背上后,其重力将全部作用于座椅上,从而使得靠背的铰接件几乎不受力,有效的保护靠背的铰接件;而且还能够保证后地板的整体结构强度,利于安装布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部件,尤其涉及一种七座汽车的后地板。
背景技术
在现有七座汽车中,汽车的后地板为平面结构,这种结构存在如下技术缺陷:由于七座汽车的一般具有三排座位,这样就挤压了后备箱的储物空间,当需要存放大物件时,需要将车辆的2排和/或3排座椅放倒,但是,现有的车辆的后地板结构决定了后排座椅靠背放倒后并不是平面结构,而是带有倾斜,这种方式不利于存放物品,更为重要的是,由于重物放压在座椅靠背上,会导致座椅的铰接件过于受力导致损坏;另一方面,由于后地板的平面结构,将导致车辆的底盘零部件的布置高低不平,比如副车架、排气管道、油箱等,这样就增加车辆在行进过程中的风阻,从而增加车辆的油耗,不利于节能减排。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七座汽车的后地板,能够使得七座车辆的后排座椅放倒时靠背能够与椅面完全贴合,一方面利于进行物品的堆放,另一方面,当物品放置在靠背上后,其重力将全部作用于座椅上,从而使得靠背的铰接件几乎不受力,有效的保护靠背的铰接件;还能够利于车辆底盘部件的布置,使得底盘部件能够保持齐整,从而有效降低行车过程中的风阻,利于车辆节能减排;而且还能够保证后地板的整体结构强度,利于安装布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七座汽车的后地板,能够使得七座车辆的后排座椅放倒时靠背能够与椅面完全贴合,一方面利于进行物品的堆放,另一方面,当物品放置在靠背上后,其重力将全部作用于座椅上,从而使得靠背的铰接件几乎不受力,有效的保护靠背的铰接件;还能够利于车辆底盘部件的布置,使得底盘部件能够保持齐整,从而有效降低行车过程中的风阻,利于车辆节能减排;而且还能够保证后地板的整体结构强度,利于安装布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七座汽车的后地板,包括板体Ⅰ、板体Ⅱ以及连接部,所述板体Ⅰ后端通过连接部与板体Ⅱ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倾斜设置且板体Ⅱ高于板体Ⅰ且板体Ⅰ和板体Ⅱ的板面平行;
所述板体Ⅰ的前端翻折形成L形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搭接部设置有纵向加强肋和横向加强肋,所述连接件的搭接部的与板体Ⅰ的板面平行。
进一步,所述连接件的横向加强肋为两个,所述连接件的纵向加强肋为两个,且两个纵向加强肋设置于横向加强肋之间。
进一步,所述横向加强肋为连接件的搭接部向下下沉形成,所述纵向加强肋为连接件的搭接部向上凸起形成。
进一步,所述连接件的搭接部设置有两个连接孔,所述纵向加强肋和横向加强肋位于两个连接孔之间。
进一步,所述板体Ⅰ和板体Ⅱ的纵向两侧翻折形成翻边,所述板体Ⅰ的翻边倾斜于板体Ⅰ的板面,所述板体Ⅱ的翻边垂直于板体Ⅱ的板面。
进一步,所述连接部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凹陷部;所述连接部的横向的两侧向上隆起并形成倾斜的弧面结构。
进一步,所述凹陷部纵向设置有三组连接部加强肋,每一组的连接部加强肋的肋间间距相等,其中一组连接部加强肋为三个,另外两组加强肋为两个,其中,为三个的一组连接部加强肋位于另外两组连接部加强肋之间且与另外两组连接部加强肋间距相等;三组连接部加强肋的两端分别延伸到板体Ⅰ和板体Ⅱ。
进一步,所述后地板的板体Ⅱ设置有多个定位孔,所述后地板的板体Ⅱ下沉形成多个加强部,且定位孔设置于加强部。
进一步,所述板体Ⅰ、板体Ⅱ以及连接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使得七座车辆的后排座椅放倒时靠背能够与椅面完全贴合,一方面利于进行物品的堆放,另一方面,当物品放置在靠背上后,其重力将全部作用于座椅上,从而使得靠背的铰接件几乎不受力,有效的保护靠背的铰接件;还能够利于车辆底盘部件的布置,使得底盘部件能够保持齐整,从而有效降低行车过程中的风阻,利于车辆节能减排;而且还能够保证后地板的整体结构强度,利于安装布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轴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七座汽车的后地板,包括板体Ⅰ2、板体Ⅱ4以及连接部3,所述板体Ⅰ2后端通过连接部3与板体Ⅱ4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3倾斜设置且板体Ⅱ4高于板体Ⅰ2且板体Ⅰ2和板体Ⅱ4的板面平行;
所述板体Ⅰ2的前端翻折形成L形的连接件1,所述连接件1的搭接部100 设置有纵向加强肋103和横向加强肋102,所述连接件1的搭接部100的与板体Ⅰ2的板面平行,通过这种结构,使得车辆的尾端底部具有较大的空间,能够使得七座车辆的后排座椅放倒时靠背能够与椅面完全贴合,一方面利于进行物品的堆放,另一方面,当物品放置在靠背上后,其重力将全部作用于座椅上,从而使得靠背的铰接件几乎不受力,有效的保护靠背的铰接件;还能够利于车辆底盘部件的布置,使得底盘部件能够保持齐整,从而有效降低行车过程中的风阻,利于车辆节能减排;而且还能够保证后地板的整体结构强度,利于安装布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1的横向加强肋102为两个,所述连接件1的纵向加强肋103为两个,且两个纵向加强肋103设置于横向加强肋102之间;所述横向加强肋102为连接件1的搭接部100向下下沉形成,所述纵向加强肋103 为连接件1的搭接部向上凸起形成,通过这种结构,利于后地板与前地板之间的搭接,而且能够有效增强整体结构的强度,稳定性好。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1的搭接部103设置有两个连接孔102,所述纵向加强肋102和横向加强肋103位于两个连接孔101之间,通过这种结构,通过这种结构,能够有效增强结构强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板体Ⅰ2和板体Ⅱ4的纵向两侧翻折形成翻边5,所述板体Ⅰ2的翻边5倾斜于板体Ⅰ2的板面,所述板体Ⅱ4的翻边5垂直于板体Ⅱ4 的板面,通过这种结构,利于对后地板整体进行布置安装,而且能够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3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凹陷部302;所述连接部3 的横向的两侧向上隆起并形成倾斜的弧面结构;所述凹陷部302纵向设置有三组连接部加强肋301,每一组的连接部加强肋301的肋间间距相等,其中一组连接部加强肋301为三个,另外两组加强肋为两个,其中,为三个的一组连接部加强肋301位于另外两组连接部加强肋之间且与另外两组连接部加强肋间距相等;三组连接部加强肋的两端分别延伸到板体Ⅰ和板体Ⅱ,通过上述结构,能够有效保证后地板的整体结构强度,有效防止后地板发生形变。
本实施例中,所述后地板的板体Ⅱ4设置有多个定位孔401,所述后地板的板体Ⅱ4下沉形成多个加强部402,且定位孔401设置于加强部402,通过这种结构,能够有效提升整体结构的强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板体Ⅰ2、板体Ⅱ4以及连接部3为一体成型结构,稳定性好,结构强度高。
本实用新型中,横向是指图1中的上下方向,纵向是指图1中的左右方向,前端是指图1中的左侧,上下是指垂直于图1朝向纸面外为上。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9)
1.一种七座汽车的后地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体Ⅰ、板体Ⅱ以及连接部,所述板体Ⅰ后端通过连接部与板体Ⅱ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倾斜设置且板体Ⅱ高于板体Ⅰ且板体Ⅰ和板体Ⅱ的板面平行;
所述板体Ⅰ的前端翻折形成L形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搭接部设置有纵向加强肋和横向加强肋,所述连接件的搭接部的与板体Ⅰ的板面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七座汽车的后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横向加强肋为两个,所述连接件的纵向加强肋为两个,且两个纵向加强肋设置于横向加强肋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七座汽车的后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加强肋为连接件的搭接部向下下沉形成,所述纵向加强肋为连接件的搭接部向上凸起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七座汽车的后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搭接部设置有两个连接孔,所述纵向加强肋和横向加强肋位于两个连接孔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七座汽车的后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Ⅰ和板体Ⅱ的纵向两侧翻折形成翻边,所述板体Ⅰ的翻边倾斜于板体Ⅰ的板面,所述板体Ⅱ的翻边垂直于板体Ⅱ的板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七座汽车的后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凹陷部;所述连接部的横向的两侧向上隆起并形成倾斜的弧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七座汽车的后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纵向设置有三组连接部加强肋,每一组的连接部加强肋的肋间间距相等,其中一组连接部加强肋为三个,另外两组加强肋为两个,其中,为三个的一组连接部加强肋位于另外两组连接部加强肋之间且与另外两组连接部加强肋间距相等;三组连接部加强肋的两端分别延伸到板体Ⅰ和板体Ⅱ。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七座汽车的后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地板的板体Ⅱ设置有多个定位孔,所述后地板的板体Ⅱ下沉形成多个加强部,且定位孔设置于加强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七座汽车的后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Ⅰ、板体Ⅱ以及连接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921190.6U CN208036439U (zh) | 2017-12-31 | 2017-12-31 | 七座汽车的后地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921190.6U CN208036439U (zh) | 2017-12-31 | 2017-12-31 | 七座汽车的后地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036439U true CN208036439U (zh) | 2018-11-02 |
Family
ID=63955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921190.6U Active CN208036439U (zh) | 2017-12-31 | 2017-12-31 | 七座汽车的后地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036439U (zh) |
-
2017
- 2017-12-31 CN CN201721921190.6U patent/CN20803643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347134Y (zh) | 一种电动车的地板结构 | |
CN103587581B (zh) | 一种轻量化中巴车的双层底盘架结构 | |
CN208036439U (zh) | 七座汽车的后地板 | |
CN203567813U (zh) | 一种轻量化中巴车的双层底盘架结构 | |
CN108082300A (zh) | 汽车后地板 | |
CN109625100A (zh) | 一种车厢底板总成 | |
CN201405932Y (zh) | 客车的底盘框架结构 | |
CN207292132U (zh) | 一种重型汽车车架前段总成 | |
CN215706648U (zh) | 一种增程式新能源汽车独立后悬架的车身加强结构及汽车 | |
CN109204476A (zh) | 一种全承载桁架式底盘 | |
CN204488953U (zh) | 汽车车身后部支撑结构 | |
CN202413950U (zh) | 汽车前地板结构 | |
CN209112301U (zh) | 一种后车体下部组件 | |
CN203255265U (zh) | 汽车底板加强板 | |
CN204623568U (zh) | 一种车架及具有其的大方量搅拌车 | |
CN209305332U (zh) | 一种bsg动力电池的安装组件 | |
CN201235855Y (zh) | 越野车车架 | |
CN205668598U (zh) | 一种低截面高度的半挂车鹅颈 | |
CN209700332U (zh) | 一种液压变截面封闭式扭力梁 | |
CN209112286U (zh) | 一种后端梁组件 | |
CN203126984U (zh) | 汽车固定加强支架 | |
CN207510511U (zh) | 一种汽车后车身结构 | |
CN201362303Y (zh) | 一种汽车用后裙板外板 | |
CN203268153U (zh) | 汽车底板加强机构 | |
CN103448542A (zh) | 一种汽车传动轴支撑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17 Address after: 401135 No. 618 Liangjiang Avenue, Longxing Town, Yubei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Jin Kang Sai Li Si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402260 No.1 Jiujiang Avenue, Shuangfu New District, Jiangjin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BRANCH, DFSK AUTOMOBILE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