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36016U - 交通工具用座椅 - Google Patents
交通工具用座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036016U CN208036016U CN201820113900.0U CN201820113900U CN208036016U CN 208036016 U CN208036016 U CN 208036016U CN 201820113900 U CN201820113900 U CN 201820113900U CN 208036016 U CN208036016 U CN 20803601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n
- arm
- hole
- plate
- backre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在能够以电动方式进行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调整且能够进行座椅坐垫相对于地板的滑动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中,既能够通过电力进行翻移操作也能够手动进行翻移操作。座椅靠背能够进行如下的第一动作形态的翻移动作:能够经由电动驱动式的斜倚装置(4a、4b)相对于座椅坐垫倾斜移动,且在前倾至前倾姿势位置时解除滑动装置的锁定机构而能够滑动。而且,也能够进行如下的第二动作形态的翻移动作:能够通过手动地操作右可动销(67)而进行右侧旋转铰链机构(61)中的斜倚板(64a、64b)相对于下臂(62a、62b)的转动,在座椅靠背前倾至前倾姿势位置时解除滑动装置的锁定机构而能够滑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工具用座椅。
背景技术
以往,在交通工具用座椅例如汽车用座椅中,已知有能以电动方式进行座椅靠背相对于座椅坐垫的倾斜角度调整并能够通过手动或电力进行座椅坐垫相对于汽车地板的滑动的类型的结构。下述专利文献1公开了上述类型的汽车用座椅。该汽车用座椅中,座椅靠背相对于座椅坐垫通过电动驱动式的斜倚装置能够倾斜移动,并且座椅坐垫相对于地板通过滑动装置能够沿前后方向通过手动或电力而滑动。此外,该汽车用座椅具备手动操作式的翻移机构,也能够进行使座椅靠背相对于座椅坐垫快速地向前方倾斜移动并使座椅坐垫相对于地板快速地向前方滑动的翻移操作。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47575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的汽车用座椅中,构成为翻移操作仅通过手动操作来进行。因此,虽然存在翻移操作用的时间上的富余但是想要仅通过按下开关等尽可能不使用劳力的简便的操作来进行翻移操作,也无法实现。即,就翻移的操作而言,虽然存在翻移操作用的时间上的富余,但是需要始终伴随有一定程度的劳力的拉拽操作杆等的行为。因此,希望具备能够应对虽然存在操作用的时间上的富余但是想要尽可能地节省劳力和虽然稍微花费操作用的劳力但是没有时间上的富余这两种情况的翻移功能的汽车用座椅。
鉴于这样的要求,本实用新型的课题是在能够以电动方式进行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调整且能够进行座椅坐垫相对于地板的滑动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中,提供一种既能够通过电力进行翻移操作也能够手动进行翻移操作的交通工具用座椅。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案涉及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能够进行如下的翻移动作:使相对于座椅坐垫能够进行靠背角度调整的座椅靠背前倾至前倾姿势位置并与所述座椅坐垫一起相对于交通工具主体进行滑动,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的特征在于,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具有:旋转铰链机构,将所述座椅靠背经由电动驱动式的斜倚装置以能够进行倾斜移动旋转的方式连结于所述座椅坐垫;及滑动装置,将所述座椅坐垫以能够滑动且能够锁定的方式连结于所述交通工具主体,所述旋转铰链机构通过旋转铰链轴将固定于所述座椅坐垫的固定零件与固定于所述斜倚装置的可动零件连结成能够相对旋转,所述旋转铰链机构具备在锁定状态与解锁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锁定装置,该锁定状态是将所述可动零件相对于所述固定零件的旋转锁定的状态,该解锁状态是所述座椅靠背能够与所述斜倚装置及所述可动零件成为一体而绕着所述旋转铰链轴进行前倾旋转的状态,所述翻移动作能够选择:第一动作形态,在伴随着所述斜倚装置的电动驱动而所述座椅靠背移动到所述前倾姿势位置时,解除所述滑动装置的锁定机构而能够滑动;及第二动作形态,在伴随着所述旋转铰链机构的所述锁定装置的手动解除而所述座椅靠背移动到所述前倾姿势位置时,解除所述滑动装置的所述锁定机构而能够滑动。
根据第一方案,在座椅靠背的靠背角度调整为电动驱动式即能够通过电力来进行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中,翻移动作能够从第一动作形态即通过电力来进行的情况和第二动作形态即手动进行的情况这两者中选择。由此,在存在操作用的时间上的富余但是想要尽可能节省劳力的情况下能够选择第一动作形态,在虽然稍微花费操作用的劳力但是没有时间上的富余的情况下能够选择第二动作形态,便利性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案以上述第一方案为基础,其特征在于,经由所述斜倚装置的所述座椅靠背的倾斜移动旋转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旋转铰链机构的所述旋转铰链轴处于同一线上。
根据第二方案,由于旋转铰链轴与斜倚装置的倾斜移动旋转的中心轴线处于同一线上,因此能够提供一种不用扩大座椅靠背的可移动轨迹区域就能够进行座椅靠背的靠背角度的电动调整和翻移操作这两方的交通工具用座椅。换言之,进行座椅靠背的靠背角度的电动调整时的座椅靠背的可移动轨迹区域与以第一动作形态或第二动作形态进行翻移动作时的座椅靠背的可移动轨迹区域一致。由此,能够使座椅靠背的可移动轨迹区域为最小限度的区域,能够抑制交通工具室内的设计自由度的下降。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案以上述第二方案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构成为,所述锁定装置能够使销相对于缺口进出,该缺口设于所述可动零件或所述固定零件且沿着所述旋转铰链轴的径向延伸,该销能够以保持与所述旋转铰链轴平行的状态沿着所述旋转铰链轴的径向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固定零件或所述可动零件。
根据第三方案,能够以简单的构造进行旋转铰链机构的锁定及解锁。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案以上述第三方案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零件及所述固定零件形成为板状的部件,在所述固定零件设有沿着与所述固定零件的面内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销摆动轴和以该销摆动轴为中心的形成为圆弧状的长孔,构成为,所述销以与所述销摆动轴平行的方式配置于该长孔,并且在所述固定零件的两面设有将所述销与所述销摆动轴连结的一对销摆动臂,所述销以所述销摆动轴为中心转动而在所述长孔内移动,由此所述销能够相对于所述可动零件的所述缺口进出。
根据第四方案,能够使销维持沿着与板状的固定零件的面内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状态并顺畅地相对于可动零件的缺口进出。由此,能够维持可动零件相对于固定零件的锁定强度并顺畅地进行翻移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方案以上述第四方案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销被向进入到所述缺口内的方向施力,构成为,所述销由线缆牵引而向所述缺口外移出,所述线缆通过在所述座椅靠背的背面和/或所述座椅坐垫的框架面上配设的操作杆的操作而被牵引。
根据第五方案,通过在座椅靠背的背面和/或座椅坐垫的框架面上配设的操作杆的操作而能够进行翻移动作,因此操作简便。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汽车用座椅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汽车用座椅的座椅靠背的框架构造的立体图。
图3是汽车用座椅的右侧(外侧)旋转铰链机构的立体图。
图4是汽车用座椅的右侧(外侧)旋转铰链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图3的V-V向视线剖视图。
图6是汽车用座椅的左侧(内侧)旋转铰链机构的立体图。
图7是汽车用座椅的左侧(内侧)旋转铰链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图6的VIII-VIII向视线剖视图。
图9是表示锁定状态的右侧(外侧)旋转铰链机构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解锁中途的右侧(外侧)旋转铰链机构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解锁状态的右侧(外侧)旋转铰链机构的侧视图。
图12是表示锁定状态的左侧(内侧)旋转铰链机构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解锁中途的左侧(内侧)旋转铰链机构的侧视图。
图14是表示解锁状态的左侧(内侧)旋转铰链机构的侧视图。
图15是表示汽车用座椅的滑动装置的锁定机构的俯视图。
图16是表示汽车用座椅的滑动装置的锁定机构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汽车用座椅(交通工具用座椅)
2 座椅靠背
3 座椅坐垫
4a 第一右斜倚装置(斜倚装置)
4b 第二右斜倚装置(斜倚装置)
4c 左斜倚装置(斜倚装置)
5 滑动件(滑动装置)
41 连结轴
42 右电动驱动装置
43 左电动驱动装置
51 上轨道
52 下轨道
53 锁定机构
54 连结管
55 电动解锁装置
60 旋转铰链机构
61 右侧旋转铰链机构
62a 第一右下臂(固定零件)
62a7 长孔
62b 第二右下臂(固定零件)
62b7 长孔
64a 第一右斜倚板(可动零件)
64a3 缺口部(缺口)
64b 第二右斜倚板(可动零件)
64b3 缺口部(缺口)
65a 第一右轴销(旋转铰链轴)
65b 第二右轴销(旋转铰链轴)
66a 第一右销(销摆动轴)
67 右可动销(销)
71a 第一右臂部件(销摆动臂)
71b 第二右臂部件(销摆动臂)
74a 滑动操作板
81 左侧旋转铰链机构
82 左下臂(固定零件)
82g 长孔
84 左斜倚板(可动零件)
84d 缺口部(缺口)
85 左轴销(旋转铰链轴)
86a 第一左销(销摆动轴)
87 左可动销(销)
91a 第一左臂部件(销摆动臂)
91b 第二左臂部件(销摆动臂)
101 第一线缆(线缆)
103 第三线缆(线缆)
F 地板(交通工具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16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是将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汽车用座椅1的例子。各图中,通过箭头表示在汽车的地板F安装有汽车用座椅1时的汽车及汽车用座椅1的各方向。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方向的记述以该方向为基准进行。在此,汽车用座椅1相当于权利要求书的“交通工具用座椅”。而且,地板F相当于权利要求书的“交通工具主体”。
如图1所示,汽车用座椅1构成为具备3排座椅的汽车的第二排的右侧座椅,具有对就座乘员的背部进行支承的座椅靠背2和对就座乘员的臀部及大腿部进行支承的座椅坐垫3。座椅靠背2的左右两侧的下端部分别经由旋转铰链机构60而与座椅坐垫3的左右两侧的后端部连结。座椅坐垫3经由左右一对滑动件5而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地连结于地板F。需要说明的是,汽车用座椅1的右侧为车外侧即外侧,左侧为车室内侧即内侧。在此,滑动件5相当于权利要求书的“滑动装置”。
如图1及图2所示,作为座椅靠背2的骨架的门型的靠背框架20具有在左右两侧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靠背侧框架21和在一对靠背侧框架21的上端部间架设而结合的上框架22。在座椅靠背2相对于座椅坐垫3为立起状态的情况下,靠背侧框架21利用水平面剖切的截面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的闭截面,该矩形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形成为随着从下朝上而减小。上框架22形成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圆管。在靠背侧框架21之间,为了加强及各种零件的安装而在上下方向中央部附近和下端部侧分别配设中管23和下管24。而且,在上框架22的上部的右端部侧安装安全带引导件25。安全带引导件25是将从配设于座椅靠背2的卷收器(未图示)放出的座椅安全带(未图示)朝向就座乘员的上身前面引导的部件。
如图1所示,作为座椅坐垫3的骨架的坐垫框架30具有:经由旋转铰链机构60而连结于靠背框架20的主体部31;及将主体部31连结于左右一对滑动件5的底座部32。主体部31在左右两侧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坐垫侧框架31a。而且,主体部31具有:在一对坐垫侧框架31a的前端部间架设并结合的2根管状的前框架31b;及在一对坐垫侧框架31a的后端部间架设并结合的管状的后框架31c。由此,主体部31在俯视观察下形成为大致矩形框状。底座部32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一对方管状的横框架32a。而且,底座部32具有:在一对横框架32a的右端部间架设并结合的2根管状的右框架32b;及在一对横框架32a的左端部间架设并结合的管状的左框架32c。由此,底座部32在俯视观察下形成为大致矩形框状。在一对横框架32a的右端部侧的下侧安装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右托架32d,在一对横框架32a的左端部侧的下侧安装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托架32e。右托架32d和左托架32e的下端部安装于左右一对滑动件5的上轨道51。在此,滑动件5由沿前后方向延伸而固定于地板F的一对下轨道52和相对于下轨道52能够滑动移动的一对上轨道51形成。由此,坐垫框架30相对于地板F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需要说明的是,滑动件5朝向前下方稍倾斜地安装于地板F,因此如果解除后述的锁定机构53,则汽车用座椅1因自重而朝向前方进行滑动移动。
旋转铰链机构60包括配置在汽车用座椅1的右侧的右侧旋转铰链机构61和配置在汽车用座椅1的左侧的左侧旋转铰链机构81。如图3~图5所示,右侧旋转铰链机构61具有在右侧的坐垫侧框架31a的右侧后端部安装的第一右下臂62a和在右侧的坐垫侧框架31a的左侧后端部安装的第二右下臂62b。而且,右侧旋转铰链机构61具有在右侧的靠背侧框架21右侧下端部的矩形内筒部的内侧安装的第一右上臂63a、第二右上臂63b。而且,右侧旋转铰链机构61具有配设在第一右下臂62a与第一右上臂63a之间的第一右斜倚装置4a和第一右斜倚板64a。而且,右侧旋转铰链机构61具有配设在第二右下臂62b与第二右上臂63b之间的第二右斜倚装置4b和第二右斜倚板64b。
如图3~图5所示,第一右下臂62a是厚板钢板制的部件且在上方设有使第一右轴销65a游隙嵌合并通过的轴孔62a1。如图5所示,第一右轴销65a是由内径相同且外径从左开始由大径部65a1、中径部65a2、小径部65a3三级构成的圆筒状的部件。中径部65a2的外径形成得比轴孔62a1的内径稍小,大径部65a1的外径形成得比轴孔62a1的内径大。而且,小径部65a3的外径形成得比后述的安装部件74b的内径稍小。而且,在第一右下臂62a的上端部形成有以轴孔62a1的轴心为中心的切成圆弧状的圆弧部62a2,在圆弧部62a2的前端部形成有前限动部62a3,在圆弧部62a2的后端部形成有后限动部62a4。在第一右下臂62a的下端部侧形成有用于与右侧的坐垫侧框架31a连结的2个螺栓孔62a5。在第一右下臂62a的后限动部62a4的下侧形成有使第一右销66a游隙嵌合并通过的第一销孔62a6。在第一右下臂62a的第一销孔62a6的下侧形成有以第一销孔62a6的轴心为中心的圆弧状的长孔62a7,在长孔62a7的下侧形成有使第二右销66b游隙嵌合并通过的第二销孔62a8。在第二销孔62a8的前方形成有使第三销66c通过的第三销孔62a9。在第一右下臂62a的轴孔62a1与圆弧部62a2之间安装有将盘簧68的内侧端部卡定的卡定部件68a,该盘簧68将第一右上臂63a向相对于第一右下臂62a立起的立起方向施力。在第一右下臂62a的前侧端部设有向左方垂直地延伸的前壁部62a10。前壁部62a10以组装有右侧旋转铰链机构61时其前端部与第二右下臂62b抵接的方式形成。在此,第一右下臂62a和第一右轴销65a分别相当于权利要求书的“固定零件”和“旋转铰链轴”。
如图3~图5所示,第一右上臂63a为厚板钢板制的部件且在上端部侧形成有用于与右侧的靠背侧框架21连结的2个螺栓孔63a1。而且,在第一右上臂63a的下端部侧形成有使连结轴41能够旋转地通过的连结轴孔63a2,绕着连结轴孔63a2等间隔地形成有用于与第一右斜倚装置4a的左侧板连结的6个定缝销钉孔63a3。在第一右上臂63a的螺栓孔63a1与连结轴孔63a2之间安装有向右方突出而将盘簧68的外侧端部卡定的卡定部件68b。
如图3~图5所示,第一右斜倚装置4a将具有外齿轮的外齿部件与具有内齿轮的内齿部件组装而构成。并且,通过右电动驱动装置42和左电动驱动装置43的驱动而对连结轴41进行旋转操作,由此成为外齿轮一边改变相对于内齿轮的啮合位置一边进行公转运动的结构。斜倚装置4a通过使右电动驱动装置42和左电动驱动装置43的驱动停止,利用设置在外齿轮与内齿轮之间的按压部件将两齿轮向相互啮合的方向按压,保持为防止旋转的状态。第一右斜倚装置4a的基本结构是日本特开2008-18055号公报等文献公开的公知的结构,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在第一右斜倚装置4a的内齿部件即左侧板上形成有与第一右上臂63a的定缝销钉孔63a3嵌合的6个定缝销钉4a1。而且,在第一右斜倚装置4a的外齿部件即右侧板上形成有与后述的第一右斜倚板64a的定缝销钉孔64a4嵌合的6个定缝销钉4a2。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及图5中,按压部件4a3配设在外齿部件与内齿部件之间。而且,将左侧板和右侧板从外周紧固连结成能够相对旋转的环板4a4的右侧前端部能够嵌合于第一右斜倚板64a的外周阶梯部64a5。由此,第一右斜倚装置4a和第一右斜倚板64a相对于第一右下臂62a而绕同一转动轴旋转。在此,第一右斜倚装置4a相当于权利要求书的“斜倚装置”。
如图3~图5所示,第一右斜倚板64a为厚板钢板制的部件且在大致中央设有供第一右轴销65a的中径部65a2嵌合固定的轴孔64a1。而且,绕着轴孔64a1等间隔地形成有用于与第一右斜倚装置4a的右侧板的定缝销钉4a2连结的6个定缝销钉孔64a4。此外,在第一右斜倚板64a的下端部侧设有以轴孔64a1为中心的沿着径向延伸的延长部64a2,在延长部64a2的后端部侧形成有以轴孔64a1为中心的沿着径向延伸的缺口部64a3。缺口部64a3形成为,在第一右斜倚板64a相对于第一右下臂62a使轴孔64a1与轴孔62a1一致而穿过第一右轴销65a进行组装时,缺口部64a3能够与第一右下臂62a的长孔62a7一致。在此,第一右斜倚板64a和缺口部64a3分别相当于权利要求书的“可动零件”和“缺口”。
如图3~图5所示,第二右下臂62b为厚板钢板制的部件且在上方设有使第二右轴销65b游隙嵌合并通过的轴孔62b1。如图5所示,第二右轴销65b是内径相同且外径从右开始由大径部65b1、中径部65b2、小径部65b3三级构成的圆筒状的部件。中径部65b2的外径形成得比轴孔62b1的内径稍小,大径部65b1的外径形成得比轴孔62b1的内径大。而且,小径部65b3的外径形成得比后述的垫片74d的内径稍小。而且,在第二右下臂62b的上端部形成有以轴孔62b1的轴心为中心的切成圆弧状的圆弧部62b2。第二右下臂62b的圆弧部62b2的圆弧的半径与第一右下臂62a的圆弧部62a2的半径相同。在第二右下臂62b的下端部侧形成有用于与右侧的坐垫侧框架31a连结的2个螺栓孔62b5。在第二右下臂62b的轴孔62b1的后方形成有使第一右销66a游隙嵌合并通过的第一销孔62b6。在第二右下臂62b的第一销孔62b6的下侧形成有以第一销孔62b6的轴心为中心的圆弧状的长孔62b7,在长孔62b7的下侧形成有使第二右销66b游隙嵌合并通过的第二销孔62b8。在第二销孔62b8的前方形成有使第三销66c通过的第三销孔62b9。而且,在第二右下臂62b的上部前侧的外周部分形成有向右方延伸的限动部62b10。限动部62b10的下侧是后述的第二右斜倚板64b的抵接部64b5抵接的部分。第二右下臂62b的轴孔62b1、螺栓孔62b5、第一销孔62b6、长孔62b7、第二销孔62b8、第三销孔62b9形成为与第一右下臂62a的轴孔62a1、螺栓孔62a5、第一销孔62a6、长孔62a7、第二销孔62a8、第三销孔62a9对应的位置、形状。在此,第二右下臂62b和第二右轴销65b分别相当于权利要求书的“固定零件”和“旋转铰链轴”。
如图3~图5所示,第二右上臂63b为厚板钢板制的部件且在上端部侧形成有用于与右侧的靠背侧框架21连结的2个螺栓孔63b1。而且,在第二右上臂63b的下端部侧形成有使连结轴41能够旋转地通过的连结轴孔63b2,绕着连结轴孔63b2等间隔地形成有用于与第二右斜倚装置4b的右侧板连结的6个定缝销钉孔63b3。在第二右上臂63b的螺栓孔63b1与连结轴孔63b2之间安装有向左方突出而用于安装右电动驱动装置42的托架69。
如图3~图5所示,第二右斜倚装置4b是与前述的第一右斜倚装置4a相同的结构,在内齿部件即右侧板上形成有与第二右上臂63b的定缝销钉孔63b3嵌合的6个定缝销钉4b1。而且,在第二右斜倚装置4b的外齿部件即左侧板上形成有与后述的第二右斜倚板64b的定缝销钉孔64b4嵌合的6个定缝销钉4b2。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及图5中,按压部件4b3配设在外齿部件与内齿部件之间。在此,第二右斜倚装置4b相当于权利要求书的“斜倚装置”。
如图3~图5所示,第二右斜倚板64b为厚板钢板制的部件且在大致中央设有供第二右轴销65b的中径部65b2嵌合固定的轴孔64b1。而且,绕着轴孔64b1等间隔地形成有用于与第二右斜倚装置4b的左侧板的定缝销钉4b2连结的6个定缝销钉孔64b4。此外,在第二右斜倚板64b的下端部侧设有以轴孔64b1为中心的沿着径向延伸的延长部64b2,在延长部64b2的后端部侧形成有以轴孔64b1为中心的沿着径向延伸的缺口部64b3。在延长部64b2的前端部形成有以轴孔64b1为中心的沿着径向延伸的抵接部64b5。缺口部64b3形成为,第二右斜倚板64b相对于第二右下臂62b使轴孔64b1与轴孔62b1一致而穿过第二右轴销65b进行组装时,缺口部64b3能够与第二右下臂62b的长孔62b7一致。在此,第二右斜倚板64b和缺口部64b3分别相当于权利要求书的“可动零件”和“缺口”。
右侧旋转铰链机构61如下组装而形成。如图3~图5所示,在第一右上臂63a的右侧的面上通过焊接来连结第一右斜倚装置4a的左侧板。具体而言,在使第一右斜倚装置4a的左侧板的定缝销钉4a1嵌合于第一右上臂63a的定缝销钉孔63a3的状态下进行焊接。接下来,在从左侧将第一右轴销65a的中径部65a2穿过并嵌合于第一右斜倚板64a的轴孔64a1的状态下,在第一右斜倚板64a的左侧的面上通过焊接来连结第一右斜倚装置4a的右侧板。具体而言,在使第一右斜倚装置4a的右侧板的定缝销钉4a2嵌合于第一右斜倚板64a的定缝销钉孔64a4的状态下进行焊接。接下来,将第一右轴销65a的中径部65a2穿过第一右下臂62a的轴孔62a1,向第一右下臂62a组装第一右斜倚板64a、第一右斜倚装置4a、第一右上臂63a。此时,在第一右上臂63a预先通过焊接来连结卡定部件68b,在第一右下臂62a预先通过焊接来连结卡定部件68a。
同样,在第二右上臂63b的左侧的面上通过焊接来连结第二右斜倚装置4b的右侧板。具体而言,在使第二右斜倚装置4b的右侧板的定缝销钉4b1嵌合于第二右上臂63b的定缝销钉孔63b3的状态下进行焊接。接下来,在从右侧将第二右轴销65b的中径部65b2穿过并嵌合于第二右斜倚板64b的轴孔64b1的状态下,在第二右斜倚板64b的右侧的面上通过焊接来连结第二右斜倚装置4b的左侧板。具体而言,在使第二右斜倚装置4b的左侧板的定缝销钉4b2嵌合于第二右斜倚板64b的定缝销钉孔64b4的状态下进行焊接。接下来,将第二右轴销65b的中径部65b2穿过第二右下臂62b的轴孔62b1,向第二右下臂62b组装第二右斜倚板64b、第二右斜倚装置4b、第二右上臂63b。
在该状态下,将第一右下臂62a和第二右下臂62b配置成第一右下臂62a的第一销孔62a6、长孔62a7、第二销孔62a8、第三销孔62a9与第二右下臂62b的第一销孔62b6、长孔62b7、第二销孔62a8、第三销孔62b9一致的状态。并且,将第二右销66b穿过第二销孔62a8和第二销孔62b8,并将第三销66c穿过第三销孔62a9和第三销孔62b9,而将第一右下臂62a与第二右下臂62b连结。在此,第二右销66b在大径部66b1的两端部形成有小径部66b2。并且,大径部66b1的两端部和小径部66b2形成为相对的面被倒角而横截面为椭圆形的倒角部。在后述的第一右操作板72a及第二右操作板72b嵌合固定于大径部66b1的倒角部时,第二右销66b相对于第一右下臂62a和第二右下臂62b沿左右方向被防止脱落。而且,在小径部66b2嵌合固定有后述的第一右辅助板73a及第二右辅助板73b。大径部66b1的直径设定得比第二销孔62a8及第二销孔62b8的内径稍小,设定为相对于第二销孔62a8及第二销孔62b8能够游隙嵌合的尺寸。第三销66c在大径部66c1的两端部形成有小径部66c2。大径部66c1的直径比第三销孔62a9及第三销孔62b9的内径大,小径部66c2的直径设为与第三销孔62a9及第三销孔62b9的内径大致相等且能够嵌合固定于第三销孔62a9及第三销孔62b9的尺寸。此时,在长孔62a7和长孔62b7中预先使右可动销67成为游隙嵌合状态。
在此,说明与将第一右斜倚板64a及第二右斜倚板64b切换为相对于第一右下臂62a及第二右下臂62b能够相对旋转的状态和不能相对旋转的状态的机构相关的部件。第一右销66a从右侧开始具有大径的头部66a1、中径的主体部66a2、小径的小径部66a3。右可动销67在大径部67a的两端部形成有小径部67b。右可动销67的大径部67a的直径设为相对于长孔62a7和长孔62b7能够以游隙嵌合状态滑动的尺寸。第一右臂部件71a是将厚板钢板折弯成曲柄状的侧视观察为大致矩形形状的部件,在矩形的长度方向一侧设有第一销孔71a1,在长度方向另一侧设有可动销孔71a2。第一销孔71a1的内径设定得比第一右销66a的主体部66a2的直径稍大。而且,可动销孔71a2的内径设为与右可动销67的小径部67b大致相等且能够嵌合固定于小径部67b的尺寸。第一右操作板72a是在侧视观察下呈大致三角形形状的厚板钢板制的部件,在下侧的顶点附近设有第二销孔72a1,并设有沿着与上侧的第二销孔72a1相对的底边部分弯折的长孔状的操作孔72a2。第二销孔72a1设为使第二右销66b的大径部66b1的倒角部能够嵌合固定的形状。在第一右操作板72a的下端部设有将后述的施力弹簧75的右侧的下端部75c卡定的卡定部72a3。第一右操作板72a与第二右销66b成为一体而相对于第一右下臂62a和第二右下臂62b能够转动。第一右辅助板73a是在侧视观察下呈大致L字状的厚板钢板制的部件,在L字的两条边的交点部分设有第二销孔73a1,在L字的朝向斜上方延伸的边部的上端部侧设有以第二销孔73a1的中心轴为中心的以圆弧状延伸的线缆卡定长孔73a2。而且,第一右辅助板73a在L字的朝向斜下方延伸的边部的下端部侧设有线缆卡定孔73a3。第二销孔73a1设为使第二右销66b的小径部66b2能够嵌合固定的形状。当将第一右操作板72a和第一右辅助板73a以使第二销孔72a1与第二销孔73a1一致地重合的方式嵌合于第二右销66b的大径部66b1的倒角部和小径部66b2时,第一右操作板72a和第一右辅助板73a与第二右销66b成为一体而相对于第一右下臂62a和第二右下臂62b能够转动。在此,右可动销67和第一右销66a分别相当于权利要求书的“销”和“销摆动轴”。
关于右侧旋转铰链机构61的、与第一右下臂62a和第二右下臂62b平行且位于两者的左右方向中心的面,第一右臂部件71a与第二右臂部件71b、第一右操作板72a与第二右操作板72b、第一右辅助板73a与第二右辅助板73b分别处于面对称的关系。因此,关于第二右臂部件71b、第二右操作板72b、第二右辅助板73b,标注与第一右臂部件71a、第一右操作板72a、第一右辅助板73a对应的附图标记(将a改变为b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但是,第二右辅助板73b是在侧视观察下呈大致I字状的厚板钢板制的部件,不具有与第一右辅助板73a的线缆卡定孔73a3对应的孔,在这一点上与第一右辅助板73a不同。而且,将第一右销66a从小径部66a3侧依次穿过第一右臂部件71a的第一销孔71a1、第一右下臂62a的第一销孔62a6、第二右下臂62b的第一销孔62b6、第二右臂部件71b的第一销孔71b1而对小径部66a3实施防脱(未图示)。由此,第一右臂部件71a和第二右臂部件71b在前端部侧支承右可动销67而以第一销孔62a6及第一销孔62b6为中心转动。在此,右可动销67、第一右销66a、第一右臂部件71a、第二右臂部件71b相当于权利要求书的“锁定装置”。而且,第一右臂部件71a、第二右臂部件71b相当于权利要求书的“销摆动臂”。
在第一右下臂62a的右侧,滑动操作板74a以由安装部件74b及垫片74c夹持的状态安装于从轴孔62a1向右方突出的第一右轴销65a的小径部65a3。滑动操作板74a具有:垫片状的圆盘部74a1;从圆盘部74a1的外周部朝向斜前上方而沿径向延伸的上臂部74a2;及从圆盘部74a1的外周部朝向斜后下方而沿径向延伸的下臂部74a3。在下臂部74a3的下端部侧设有线缆卡定孔74a4。安装部件74b具有:向右方延伸的圆筒部74b1;及在圆筒部74b1的左端部设置的直径比圆筒部74b1大的凸缘部74b2。圆筒部74b1的内筒部能够嵌合于第一右轴销65a的小径部65a3的外筒部,圆筒部74b1的外筒部形成得比滑动操作板74a的圆盘部74a1的内径稍小。垫片74c设定为其内径比圆筒部74b1的外筒部稍大,其外径与凸缘部74b2的外径相等。在第一右轴销65a从左侧插入而固定于第一右斜倚板64a的轴孔64a1的状态下,第一右轴销65a的右端部侧从左侧插入于第一右下臂62a的轴孔62a1。在该状态下,安装部件74b的内筒部嵌入而固定于第一右轴销65a的小径部65a3。此外,滑动操作板74a的圆盘部74a1的内周部以游隙嵌合状态安装于安装部件74b的外筒部,并从其上方嵌入垫片74c而进行防脱固定。由此,滑动操作板74a相对于安装部件74b进行转动。
在第二右下臂62b的左侧,垫片74d安装于从轴孔62b1向左方突出的第二右轴销65b的小径部65b3。垫片74d形成为其内径比第二右轴销65b的小径部65b3的外径稍大,其外径与安装部件74b的圆筒部74b1的外径大致相等。由此,第二右斜倚板64b相对于第二右下臂62b进行转动。第一右轴销65a的轴心、第一右斜倚装置4a的轴心、第二右斜倚装置4b的轴心、第二右轴销65b的轴心一致。通过右电动驱动装置42和左电动驱动装置43被旋转操作的连结轴41的右端部侧在第二右轴销65b的内筒部内通过而嵌合于第一右斜倚装置4a的按压部件4a3和第二右斜倚装置4b的按压部件4b3。
如图3所示,施力弹簧75是将2个螺旋弹簧连结的形状的弹簧,具有2个线圈部75a、作为连结部的上端部75b、2个下端部75c。施力弹簧75在第二右销66b穿过2个线圈部75a之中的状态下,上端部75b卡定于第一右下臂62a,并且下端部75c分别卡定于第一右操作板72a的卡定部72a3和第二右操作板72b的卡定部72b3。由此,第一右操作板72a和第二右操作板72b在图9中以第二右销66b为中心而顺时针地被转动施力。
如图6~图8所示,左侧旋转铰链机构81具有在左侧的坐垫侧框架31a的后端部安装的左下臂82和在左侧的靠背侧框架21的下端部安装的左上臂83。而且,左侧旋转铰链机构81具有配设在左下臂82与左上臂83之间的左斜倚装置4c、左斜倚板84。
如图6~图8所示,左下臂82为厚板钢板制的部件且在上方设有使左轴销85游隙嵌合并通过的轴孔82a。如图8所示,左轴销85是内径相同且外径从右开始由大径部85a、中径部85b、小径部85c三级构成的圆筒状的部件。中径部85b的外径形成得比轴孔82a的内径稍小,大径部85a的外径形成得比轴孔82a的内径大。而且,小径部85c的外径形成得比后述的垫片85d的内径稍小。左轴销85是与第二右轴销65b相同形状的结构。在左下臂82的上端部形成有以轴孔82a的轴心为中心的切成圆弧状的圆弧部82b,在圆弧部82b的前端部形成有前限动部82c,在圆弧部82b的后端部形成有后限动部82d。在左下臂82的下端部侧形成有用于与左侧的坐垫侧框架31a连结的2个螺栓孔82e。在左下臂82的后限动部82d的下侧形成有使第一左销86a游隙嵌合并通过的第一销孔82f。在左下臂82的第一销孔82f的下侧形成有以第一销孔82f的轴心为中心的圆弧状的长孔82g,在长孔82g的下侧形成有使第二左销86b游隙嵌合并通过的第二销孔82h。在左下臂82的后限动部82d与第一销孔82f之间的外周部分形成有向左方延伸的弹簧卡定部82i。而且,在左下臂82的前限动部82c的下侧的外周部分形成有向右方延伸的限动部82j。限动部82j的下侧是后述的左斜倚板84的抵接部84e抵接的部分。在左下臂82的轴孔82a与圆弧部82b之间安装有将盘簧88的内侧端部卡定的卡定部件88a,该盘簧88将左上臂83向相对于左下臂82立起的立起方向施力。在此,左下臂82和左轴销85相当于权利要求书的“固定零件”和“旋转铰链轴”。
如图6~图8所示,左上臂83为钢板制的冲压部件且水平截面形成为在右方具有开口部的大致U字状,在上端部侧能够从外侧嵌合并连结于左侧的靠背侧框架21的下端部。而且,在左上臂83的下端部侧形成有使连结轴41能够旋转地通过的连结轴孔83a,绕着连结轴孔83a等间隔地形成有用于与左斜倚装置4c的右侧板连结的6个定缝销钉孔83b。在左上臂83的上端部侧安装有向左方突出而将盘簧88的外侧端部卡定的卡定部件88b。
如图6~图8所示,左斜倚装置4c是与前述的第一右斜倚装置4a及第二右斜倚装置4b相同的结构,在内齿部件即右侧板形成有与左上臂83的定缝销钉孔83b嵌合的6个定缝销钉4c1。而且,在左斜倚装置4c的外齿部件即左侧板形成有与后述的左斜倚板84的定缝销钉孔84b嵌合的6个定缝销钉4c2。需要说明的是,在图7及图8中,按压部件4c3配设在外齿部件与内齿部件之间。在此,左斜倚装置4c相当于权利要求书的“斜倚装置”。
如图6~图8所示,左斜倚板84为厚板钢板制的部件且在大致中央设有供左轴销85的中径部85b嵌合固定的轴孔84a。而且,绕着轴孔84a等间隔地形成有用于与左斜倚装置4c的左侧板的定缝销钉4c2连结的6个定缝销钉孔84b。此外,在左斜倚板84的下端部侧设有以轴孔84a为中心的沿着径向延伸的延长部84c,在延长部84c的后端部侧形成有以轴孔84a为中心的沿着径向延伸的缺口部84d。在延长部84c的前端部形成有以轴孔84a为中心的沿着径向延伸的抵接部84e。缺口部84d形成为,在左斜倚板84相对于左下臂82使轴孔84a与轴孔82a一致而穿过左轴销85进行组装时,缺口部84d能够与左下臂82的长孔82g一致。在此,左斜倚板84和缺口部84d分别相当于权利要求书的“可动零件”和“缺口”。
左侧旋转铰链机构81如下组装而形成。如图6~图8所示,在左上臂83的左侧的面上通过焊接来连结左斜倚装置4c的右侧板。具体而言,在使左斜倚装置4c的右侧板的定缝销钉4c1嵌合于左上臂83的定缝销钉孔83b的状态下进行焊接。接下来,在从右侧将左轴销85的中径部85b穿过而嵌合于左斜倚板84的轴孔84a的状态下,在左斜倚板84的右侧的面上通过焊接来连结左斜倚装置4c的左侧板。具体而言,在使左斜倚装置4c的左侧板的定缝销钉4c2嵌合于左斜倚板84的定缝销钉孔84b的状态下进行焊接。接下来,将左轴销85的中径部85b穿过左下臂82的轴孔82a,向左下臂82组装左上臂83、左斜倚装置4c、左斜倚板84。在该状态下将垫片85d嵌入并固定于左轴销85的小径部85c,由此左上臂83、左斜倚装置4c、左斜倚板84成为一体而相对于左下臂82能够以左轴销85为中心转动。此时,在左上臂83预先通过焊接来连结卡定部件88b,在左下臂82预先通过焊接来连结卡定部件88a。
在此,说明与将左斜倚板84切换为相对于左下臂82能够相对旋转的状态和不能相对旋转的状态的机构相关的部件。第一左销86a从右侧开始具有大径的头部86a1、中径的主体部86a2、小径的第一小径部86a3及第二小径部86a4。第二小径部86a4的直径比第一小径部86a3小。第二左销86b从右侧开始具有大径的头部86b1、中径的主体部86b2、小径的小径部86b3。主体部86b2和小径部86b3的相对的面被倒角而横截面成为椭圆形。左可动销87在大径部87a的两端部形成有小径部87b。左可动销87的大径部87a的直径设为相对于左下臂82的长孔82g能够以游隙嵌合状态滑动的尺寸。第一左臂部件91a是将厚板钢板形成为侧视观察为大致矩形形状的部件,在矩形的长度方向一侧设有第一销孔91a1,在长度方向另一侧设有可动销孔91a2。第一销孔91a1的内径形成得比第一左销86a的主体部86a2的直径稍大。而且,可动销孔91a2的内径设为与左可动销87的小径部87b的直径大致相等且能够嵌合固定于左可动销87的小径部87b的尺寸。可动销孔91a2以一部分与第一左臂部件91a的外周部连结的方式形成,但这是用于避免该部位与其他部件干涉的结构,没有特别的意思。第二左臂部件91b是将厚板钢板折弯成曲柄状的侧视观察为大致矩形形状的部件,在矩形的长度方向一侧设有第一销孔91b1,在长度方向另一侧设有可动销孔91b2。第一销孔91b1的内径设为与第一左销86a的第二小径部86a4的直径大致相等且能够嵌合固定于第一左销86a的第二小径部86a4的尺寸。可动销孔91b2的内径设为与左可动销87的小径部87b的直径大致相等且能够嵌合固定于左可动销87的小径部87b的尺寸。第二左臂部件91b是与第一右臂部件71a及第二右臂部件71b相同的形状而实现零件的共通化。左操作板92是侧视观察为大致三角形形状的厚板钢板制的部件,在下侧的顶点附近设有第二销孔92a,并设有沿着与上侧的第二销孔92a相对的底边部分而弯折的长孔状的操作孔92b。第二销孔92a设为第二左销86b的主体部86b2能够嵌合固定的横截面为椭圆形的孔形状。左操作板92与第二左销86b成为一体而相对于左下臂82能够转动。需要说明的是,左操作板92是与第一右操作板72a及第二右操作板72b相同的形状而实现零件的共通化。左辅助板93是侧视观察为大致I字状的厚板钢板制的部件,在下端部侧设有第二销孔93a,在上端部侧设有以第二销孔93a的中心轴为中心的以圆弧状延伸的线缆卡定长孔93b。第二销孔93a设为第二左销86b的小径部86b3能够嵌合固定的横截面为椭圆形的孔形状。左辅助板93与左操作板92及第二左销86b成为一体而相对于左下臂82能够转动。在左辅助板93的上端部形成有能够将螺旋弹簧94的下端部侧卡定的弹簧卡定部93c。当使第二左销86b嵌合于左操作板92的第二销孔92a和左辅助板93的第二销孔93a时,左操作板92和左辅助板93与第二左销86b成为一体而相对于左下臂82能够转动。在此,左可动销87和第一左销86a分别相当于权利要求书的“销”和“销摆动轴”。而且,第一左臂部件91a和第二左臂部件91b相当于权利要求书的“销摆动臂”。
从第二小径部86a4侧将第一左销86a依次穿过第一左臂部件91a的第一销孔91a1、左下臂82的第一销孔82f、第二左臂部件91b的第一销孔91b1而将第二小径部86a4嵌合固定于第二左臂部件91b的第一销孔91b1。而且,在左可动销87的大径部87a通过了左下臂82的长孔82g及左操作板92的操作孔92b的状态下,右侧的小径部86b3嵌合固定于第一左臂部件91a的可动销孔91a2,左侧的小径部86b3嵌合固定于第二左臂部件91b的可动销孔91b2。由此,第一左臂部件91a和第二左臂部件91b在前端部侧支承左可动销87而以左下臂82的第一销孔82f为中心转动。在此,左可动销87、第一左销86a、第一左臂部件91a、第二左臂部件91b相当于权利要求书的“锁定装置”。
在左下臂82的左侧,垫片85d安装于从轴孔82a向左方突出的左轴销85的小径部85c。垫片85d是与垫片74d相同的形状的结构。由此,左斜倚板84相对于左下臂82而转动。左轴销85的轴心与左斜倚装置4c的轴心一致。通过右电动驱动装置42和左电动驱动装置43被旋转操作的连结轴41的左端部侧嵌合于左斜倚装置4c的按压部件4c3。
如图6及图7所示,螺旋弹簧94的上端部卡定于左下臂82的弹簧卡定部82i,下端部卡定于左辅助板93的弹簧卡定部93c。由此,左辅助板93和左操作板92在图12中以第二左销86b为中心顺时针地被转动施力。
说明滑动件5的锁定机构53。如图15及图16所示,锁定机构53具有将上轨道51相对于下轨道52的滑动进行锁定或开锁的功能且在左右的上轨道51各配设1个。并且,通过由连结管54连结而左右联动地工作。在右侧的锁定机构53连结后述的第四线缆104的一端部。并且,右侧的锁定机构53以将第四线缆104向接近锁定机构53的方向牵引的方式被施力而通常为锁定状态,当克服作用力而向相反方向牵引第四线缆104时成为开锁状态。而且,在左侧的锁定机构53连结第五线缆的一端部。并且,左侧的锁定机构53以将第五线缆105向接近锁定机构53的方向牵引的方式被施力而通常为锁定状态,当克服作用力而向相反方向牵引第五线缆105时成为开锁状态。第五线缆105的另一端部与固定于坐垫框架30的电动解锁装置55连结。电动解锁装置55通过操作在座椅坐垫3的右侧侧部安装的滑动锁定操作开关(未图示)而以电动方式牵引第五线缆105。由此,就座者在就座于汽车用座椅1的状态下通过操作滑动锁定操作开关而解除左右的锁定机构53,使汽车用座椅1沿前后方向滑动而能够调整前后方向的位置。当停止滑动锁定操作开关的操作时,在该位置处左右的锁定机构53成为锁定状态。即,操作滑动锁定操作开关产生的汽车用座椅1在前后方向上的滑动移动是与后述的翻移动作另行进行的动作。
如图1所示,右侧旋转铰链机构61和左侧旋转铰链机构81在由连结轴41连结的状态下,分别与右侧的坐垫侧框架31a及右侧的靠背侧框架21和左侧的坐垫侧框架31a及左侧的靠背侧框架21连结。由此,靠背框架20相对于坐垫框架30能够转动。以下,关于该转动,说明右侧旋转铰链机构61和左侧旋转铰链机构81的工作的方法。
图9示出右侧旋转铰链机构61的第一右斜倚板64a及第二右斜倚板64b相对于第一右下臂62a及第二右下臂62b停止转动的状态。而且,图12示出左侧旋转铰链机构81的左斜倚板84相对于左下臂82停止转动的状态。图9及图12所示的状态是旋转铰链机构60的锁定状态,是座椅靠背2相对于座椅坐垫3处于立起状态的标准状态。
如图9所示,第一右斜倚板64a的缺口部64a3和第二右斜倚板64b的缺口部64b3处于与第一右下臂62a的长孔62a7和第二右下臂62b的长孔62b7一致的位置。并且,右可动销67位于长孔62a7、长孔62b7、缺口部64a3及缺口部64b3的上端部位置,第一右斜倚板64a及第二右斜倚板64b相对于第一右下臂62a及第二右下臂62b的转动停止。此时,第二右斜倚板64b的抵接部64b5与第二右下臂62b的限动部62b10的下侧抵接而进一步的以第二右轴销65b为中心的顺时针的转动停止。而且,此时,右可动销67通过第一右操作板72a的操作孔72a2和第二右操作板72b的操作孔72b2。并且,通过施力弹簧75的作用而在图9中顺时针地对第一右操作板72a和第二右操作板72b转动施力,由此右可动销67位于操作孔72a2和操作孔72b2的上端部侧。在此,如图4及图9所示,操作孔72a2和操作孔72b2分别在侧视观察下将上端部侧以接近第二销孔72a1和第二销孔72b1的方式平缓地折弯而形成。右可动销67的左右两端部由第一右臂部件71a和第二右臂部件71b支承而能够以第一右销66a为中心转动。第一右辅助板73a和第二右辅助板73b经由第二右销66b与第一右操作板72a和第二右操作板72b连结而成为一体地转动。在第一右辅助板73a的线缆卡定长孔73a2连结有与在座椅坐垫3的右侧前端部安装的第一操作杆(未图示)连结的第一线缆101的一端部(参照图3)。而且,在第一右辅助板73a的线缆卡定孔73a3连结有与后述的左侧旋转铰链机构81的左辅助板93连结的第二线缆102的一端部。在第二右辅助板73b的线缆卡定孔73b2连结有与在座椅靠背2的背面侧安装的第二操作杆(未图示)连结的第三线缆103的一端部。在图9所示的锁定状态下,第一操作杆及第二操作杆处于未被进行解除操作的状态。卡定部件68b位于第一右下臂62a的前限动部62a3与后限动部62a4之间,从第一右下臂62a经由盘簧68在图9中以第一右轴销65a为中心逆时针地被转动施力。滑动操作板74a的上臂部74a2相比卡定部件68b的前端部而位于前侧。并且,在滑动操作板74a的下臂部74a3的线缆卡定孔74a4连结有与后述的滑动件5的锁定机构53连结的第四线缆104的一端部。在图9所示的锁定状态下,滑动件5的锁定机构53处于未被进行解除操作的锁定状态。在此,第一线缆101和第三线缆103分别相当于权利要求书的“线缆”。
如图12所示,左斜倚板84的缺口部84d处于与左下臂82的长孔82g一致的位置。并且,左可动销87位于长孔82g和缺口部84d的上端部位置,左斜倚板84相对于左下臂82的转动停止。此时,左可动销87通过左操作板92的操作孔92b。并且,通过螺旋弹簧94的作用在图12中顺时针地对左辅助板93和左操作板92进行转动施力,由此左可动销87位于操作孔92b的上端部侧。在此,如图12所示,操作孔92b在侧视观察下将上端部侧以接近第二销孔92a的方式平缓地折弯而形成。左可动销87的左右两端部由第一左臂部件91a和第二左臂部件91b支承而以第一左销86a为中心能够转动。左辅助板93经由第二左销86b与左操作板92连结而成为一体地转动。在左辅助板93的线缆卡定长孔93b连结有与右侧旋转铰链机构61的第一右辅助板73a连结的第二线缆102的另一端部。卡定部件88b位于左下臂82的前限动部82c与后限动部82d之间,从左下臂82经由盘簧88在图12中以左轴销85为中心逆时针地被转动施力。
在该旋转铰链机构60的锁定状态下,第一右斜倚装置4a、第二右斜倚装置4b及左斜倚装置4c通过连结轴41由右电动驱动装置42和左电动驱动装置43进行旋转操作或防止旋转而相互同步地工作。第一右斜倚装置4a、第二右斜倚装置4b及左斜倚装置4c始终保持为将靠背框架20相对于坐垫框架30的倾斜角度固定的状态作为被防止旋转的状态。并且,第一右斜倚装置4a、第二右斜倚装置4b及左斜倚装置4c通过连结轴41由右电动驱动装置42和左电动驱动装置43向一方向或另一方向进行旋转操作而使靠背框架20相对于坐垫框架30的倾斜角度变化。靠背框架20的前倾的最大角度通过卡定部件68b的前端部与第一右下臂62a的前限动部62a3抵接来决定。而且,靠背框架20的后倾的最大角度通过卡定部件68b的后端部与第一右下臂62a的后限动部62a4抵接来决定。该旋转操作通过操作在座椅坐垫3的右侧侧部安装的斜倚操作开关(未图示)来进行。需要说明的是,在右侧配设2个斜倚装置是为了对抗从座椅安全带经由安全带引导件25向右侧的靠背侧框架21施加的强力。在此,右电动驱动装置42和左电动驱动装置43对连结轴41的旋转操作将其驱动速度设定为比较平缓的速度,以容易调整座椅靠背2的倾斜角度。由此,座椅靠背2在使其倾斜角度较大地变动的情况下,其移动需要一定的较长时间。
汽车用座椅1在乘员未就座时,将座椅靠背2放倒至前倾姿势而使座椅整体朝向车辆前方滑动,由此能够进行空出相对于没有上下车用车门的后排座椅(第三排座椅)上下车的上下车空间的翻移动作。该翻移动作能够选择第一动作形态和第二动作形态。在此,第一动作形态是伴随着第一右斜倚装置4a、第二右斜倚装置4b及左斜倚装置4c的电动驱动而座椅靠背2前倾至前倾姿势位置时解除滑动件5的锁定而能够滑动的动作。而且,第二动作形态是如后所述伴随着手动的旋转铰链机构60的解锁而座椅靠背2前倾至前倾姿势位置时解除滑动件5的锁定而能够滑动的动作形态。
说明第一动作形态。在图9所示的锁定状态下,操作斜倚操作开关而使第一右斜倚装置4a、第二右斜倚装置4b及左斜倚装置4c向座椅靠背2前倾的方向转动。于是,座椅靠背2前倾至前倾姿势,并且卡定部件68b的前端部与滑动操作板74a的上臂部74a2的后端部抵接而使滑动操作板74a以第一右轴销65a为中心在图9中逆时针地转动。由此,牵引第四线缆104,解除滑动件5的锁定机构53而汽车用座椅1向前方滑动并空出相对于后排座椅上下车的上下车空间。即,座椅靠背2以比较平缓的速度前倾之后汽车用座椅1向前方滑动,因此是在虽然存在操作用的时间上的富余但是想要尽可能地节省劳力时优选的动作。
接下来,说明第二动作形态。如图10所示,在右侧旋转铰链机构61中,当第二操作杆被操作而第三线缆103被牵引时,第二右辅助板73b与第二右操作板72b成为一体而以第二右销66b为中心在图10中逆时针地转动。此时,第一右辅助板73a与第一右操作板72a也成为一体而以第二右销66b为中心在图10中逆时针地转动。由此,右可动销67由第一右臂部件71a和第二右臂部件71b支承两端部而以第一右销66a为中心转动,在第一右操作板72a的操作孔72a2和第二右操作板72b的操作孔72b2之中向接近第二右销66b的方向滑动。通过该滑动,右可动销67在长孔62a7及长孔62b7的下方,向缺口部64a3及缺口部64b3的外径方向(从轴孔64a1及轴孔64b1分离的方向)移动。此时,伴随着第一右辅助板73a的转动而第二线缆102的一端部被朝向后方牵引。图10示出该右可动销67的移动的中途状况。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通过第一操作杆被操作且第一线缆101被牵引而第一右辅助板73a以第二右销66b为中心在图10中逆时针地转动的情况下,右侧旋转铰链机构61也进行与上述的第二操作杆被操作的情况同样的动作。
同时,如图13所示,在左侧旋转铰链机构81中,伴随着第二线缆102的另一端部被向前下方牵引的情况,左辅助板93与左操作板92成为一体而以第二左销86b为中心在图13中逆时针地转动。由此,左可动销87由第一左臂部件91a和第二左臂部件91b支承两端部而以第一左销86a为中心转动,在左操作板92的操作孔92b之中向接近第二左销86b的方向滑动。通过该滑动,左可动销87在长孔82g的下方,向缺口部84d的外径方向(从轴孔84a分离的方向)移动。图13示出该左可动销87的移动的中途状况。
如图11所示,在右侧旋转铰链机构61中,从图10的状态开始进一步持续操作第二操作杆或第一操作杆时,第二右辅助板73b、第二右操作板72b、第一右辅助板73a及第一右操作板72a成为一体而进一步以第二右销66b为中心在图11中逆时针地转动。由此,右可动销67由第一右臂部件71a和第二右臂部件71b支承两端部而以第一右销66a为中心转动,到达操作孔72a2和操作孔72b2的最接近第二右销66b的端部。由此,右可动销67位于长孔62a7及长孔62b7的下端部侧,从缺口部64a3及缺口部64b3脱离。于是,通过将第一右上臂63a向相对于第一右下臂62a立起的立起方向施力的盘簧68的作用,第一右上臂63a及第二右上臂63b与第一右斜倚板64a及第二右斜倚板64b一起以第一右轴销65a及第二右轴销65b为中心在图11中逆时针地转动。并且,通过卡定部件68b的前端部与第一右下臂62a的前限动部62a3抵接而转动停止。该状态是图11所示的座椅靠背2处于前倾姿势的状态。
同时,如图14所示,在左侧旋转铰链机构81中,伴随着第二线缆102的另一端部向前下方被进一步牵引的情况,左辅助板93与左操作板92成为一体而以第二左销86b为中心在图14中逆时针地转动。由此,左可动销87由第一左臂部件91a和第二左臂部件91b支承两端部而以第一左销86a为中心转动,到达左操作板92的操作孔92b的最接近第二左销86b的端部。由此,右可动销67位于长孔82g的下端部侧,从缺口部84d脱离。
如图11所示,在右侧旋转铰链机构61中,在该座椅靠背2到达前倾姿势之前的过程中,卡定部件68b的前端部与滑动操作板74a的上臂部74a2的后端部抵接而使滑动操作板74a以第一右轴销65a为中心在图11中逆时针地转动。由此,第四线缆104被牵引,滑动件5的锁定机构53被解除,汽车用座椅1向前方滑动而空出相对于后排座椅的上下车空间。即,该第二动作形态由于座椅靠背2急速地前倾之后汽车用座椅1向前方滑动,因此是在虽然稍微花费操作用的劳力但是没有时间上的富余时优选的动作。
如以上所述构成的本实施方式起到以下的作用效果。汽车用座椅1在旋转铰链机构60的锁定状态下,使第一右斜倚装置4a、第二右斜倚装置4b及左斜倚装置4c工作而能够以动力进行座椅靠背2的靠背角度调整。并且,能够从以动力进行翻移动作的第一动作形态和手动地进行翻移动作的第二动作形态这两者中选择进行。由此,翻移操作的便利性提高。而且,经由第一右斜倚装置4a、第二右斜倚装置4b及左斜倚装置4c的座椅靠背2的倾斜移动旋转的中心轴线与旋转铰链机构60的第一右轴销65a、第二右轴销65b及左轴销85的中心轴线处于同一线上。由此,在电动调整座椅靠背2的靠背角度的情况与以第一动作形态或第二动作形态进行翻移动作的情况下,座椅靠背2的可移动轨迹区域不改变而能够抑制车辆室内的零件配置的设计自由度的下降。
另外,第一右斜倚板64a及第二右斜倚板64b的相对于第一右下臂62a及第二右下臂62b的防止转动通过将右可动销67放入于缺口部64a3和缺口部64b3来进行。并且,左斜倚板84相对于左下臂82的防止转动通过将左可动销87放入于缺口部84d来进行。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构造进行旋转铰链机构60的锁定及解锁。此外,右可动销67在第一右斜倚板64a的长孔62a7和第二右斜倚板64b的长孔62b7之中,由第一右臂部件71a和第二右臂部件71b支承两端部,通过以第一右销66a为中心转动而相对于缺口部64a3和缺口部64b3进出。并且,左可动销87在左斜倚板84的长孔82g之中,由第一左臂部件91a和第二左臂部件91b支承两端部,通过以第一左销86a为中心转动而相对于缺口部84d进出。由此,能够使右可动销67和左可动销87维持沿与第一右下臂62a、第二右下臂62b及左下臂82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状态并顺畅地相对于缺口部64a3、缺口部64b3及缺口部84d进出。
而且,右可动销67由施力弹簧75向进入缺口部64a3及缺口部64b3的方向施力,左可动销87由螺旋弹簧94向进入缺口部84d的方向施力。并且,右可动销67及左可动销87由连结于第一操作杆的第一线缆101或连结于第二操作杆的第三线缆103牵引而从缺口部64a3、缺口部64b3及缺口部84d向外移出。由此,通过在座椅靠背2的背面和/或座椅坐垫3的框架面上配设的操作杆的操作而能够进行翻移的第二动作形态,因此操作简便。
以上,说明了特定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没有限定为上述的外观、结构,在不变更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追加、删除。例如,可列举如下的情况。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滑动件5设为手动操作类型,但也可以是电力操作类型。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适用例如日本特开2015-20740号公报记载的技术。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右侧旋转铰链机构61使用了2个斜倚装置,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与左侧旋转铰链机构81同样地使用1个斜倚装置。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汽车的座椅,但也可以适用于在飞机、船、电车等搭载的座椅。
Claims (5)
1.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能够进行如下的翻移动作:使相对于座椅坐垫能够进行靠背角度调整的座椅靠背前倾至前倾姿势位置并与所述座椅坐垫一起相对于交通工具主体进行滑动,
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具有:
旋转铰链机构,将所述座椅靠背经由电动驱动式的斜倚装置以能够进行倾斜移动旋转的方式连结于所述座椅坐垫;及
滑动装置,将所述座椅坐垫以能够滑动且能够锁定的方式连结于所述交通工具主体,
所述旋转铰链机构通过旋转铰链轴将固定于所述座椅坐垫的固定零件与固定于所述斜倚装置的可动零件连结成能够相对旋转,
所述旋转铰链机构具备在锁定状态与解锁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锁定装置,该锁定状态是将所述可动零件相对于所述固定零件的旋转锁定的状态,该解锁状态是所述座椅靠背能够与所述斜倚装置及所述可动零件成为一体而绕着所述旋转铰链轴进行前倾旋转的状态,
所述翻移动作能够选择:
第一动作形态,在伴随着所述斜倚装置的电动驱动而所述座椅靠背移动到所述前倾姿势位置时,解除所述滑动装置的锁定机构而能够滑动;及
第二动作形态,在伴随着所述旋转铰链机构的所述锁定装置的手动解除而所述座椅靠背移动到所述前倾姿势位置时,解除所述滑动装置的所述锁定机构而能够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
经由所述斜倚装置的所述座椅靠背的倾斜移动旋转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旋转铰链机构的所述旋转铰链轴处于同一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
构成为,所述锁定装置能够使销相对于缺口进出,该缺口设于所述可动零件或所述固定零件且沿着所述旋转铰链轴的径向延伸,该销以保持与所述旋转铰链轴平行的状态能够沿着所述旋转铰链轴的径向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固定零件或所述可动零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
所述可动零件及所述固定零件形成为板状的部件,
在所述固定零件设有沿着与所述固定零件的面内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销摆动轴和以该销摆动轴为中心的形成为圆弧状的长孔,
构成为,所述销以与所述销摆动轴平行的方式配置于该长孔,并且在所述固定零件的两面设有将所述销与所述销摆动轴连结的一对销摆动臂,所述销以所述销摆动轴为中心转动而在所述长孔内移动,由此所述销能够相对于所述可动零件的所述缺口进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
所述销被向进入所述缺口内的方向施力,
构成为,所述销由线缆牵引而向所述缺口外移出,所述线缆通过在所述座椅靠背的背面和/或所述座椅坐垫的框架面上配设的操作杆的操作而被牵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009269 | 2017-01-23 | ||
JP2017009269A JP2018118531A (ja) | 2017-01-23 | 2017-01-23 | 乗物用シート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036016U true CN208036016U (zh) | 2018-11-02 |
Family
ID=630447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113900.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36016U (zh) | 2017-01-23 | 2018-01-23 | 交通工具用座椅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18118531A (zh) |
CN (1) | CN208036016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572500B (zh) * | 2018-09-28 | 2020-04-07 | 延锋安道拓座椅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座椅易进入功能的联动结构 |
US11273736B2 (en) | 2020-07-29 | 2022-03-15 |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 Seat assemblies having tip up and tilt seat cushion frame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328973A (ja) * | 1993-05-21 | 1994-11-29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駆動装置付きシート |
JP4922627B2 (ja) * | 2006-02-28 | 2012-04-25 | 富士機工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
JP2008230343A (ja) * | 2007-03-19 | 2008-10-02 | Mitsuba Corp | シート制御装置およびシート制御方法 |
JP5221226B2 (ja) * | 2008-07-01 | 2013-06-26 |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 シート |
JP2010233840A (ja) * | 2009-03-31 | 2010-10-21 | Aisin Seiki Co Ltd | 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
-
2017
- 2017-01-23 JP JP2017009269A patent/JP2018118531A/ja active Pending
-
2018
- 2018-01-23 CN CN201820113900.0U patent/CN20803601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8118531A (ja) | 2018-08-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327589A (zh) | 车辆座椅 | |
CN104661870B (zh) | 车用座椅 | |
CN102333672B (zh) | 车辆用座椅装置 | |
US8770646B2 (en) | Adjustable floating seat | |
CN103625322B (zh) | 汽车座椅 | |
JP2020111252A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CN208036016U (zh) | 交通工具用座椅 | |
KR101620231B1 (ko) | 차량용 후석 리클라이닝 장치 | |
CN103997935B (zh) | 头枕以及车辆用座椅 | |
JPS58224818A (ja) | 自動車用シ−ト | |
US20130082500A1 (en) | Flip-up floating seat | |
US8616614B2 (en) | Armrest structure for vehicle and setting method of armrest height for vehicle | |
CN103373252A (zh) | 车辆用座椅装置 | |
JP2011131699A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JP5499691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WO2020054678A1 (ja) | 乗物用シート | |
JP2023060071A (ja) | シートクッションフレーム構造 | |
JP6213955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構造 | |
CN107284296A (zh) | 多功能汽车后排座椅 | |
JP2004106785A (ja) | 車両のチャイルドシート取り付け構造 | |
JP5589833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JP2005343322A (ja) |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 |
JP5877184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JP2013022216A (ja) | 自動車のシート位置調整装置 | |
JP2003237436A (ja) | 車両のシート格納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02 Termination date: 2022012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