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35677U - 容器和液体喷射系统 - Google Patents

容器和液体喷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35677U
CN208035677U CN201820206230.7U CN201820206230U CN208035677U CN 208035677 U CN208035677 U CN 208035677U CN 201820206230 U CN201820206230 U CN 201820206230U CN 208035677 U CN208035677 U CN 2080356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liquid
liquid injection
fixed structure
electrical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0623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长岛巧
尾关洋义
川手宽之
小林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356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3567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41J2/17523Ink conn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6Electrical contacts to the cartri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6Electrical contacts to the cartridge
    • B41J2/1753Details of contacts on the cartridge, e.g. protection of conta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6Means for regulating the pressure in the cartri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41J2002/17516Inner structure comprising a collapsible ink holder, e.g. a flexible bag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容器和液体喷射系统。容器具备:壳体,其被插入液体喷射装置的容器收纳部;所述壳体内部的容纳部;液体导出口,液体喷射装置的液体导入部被插入该液体导出口;容器侧电连接部,其在从液体喷射装置的装置侧电连接部受到+Z方向的力的同时还与该装置侧电连接部电接触;以及容器侧固定结构,其与液体喷射装置的装置侧固定结构卡合。通过所述装置侧固定结构和所述容器侧固定结构的卡合,在朝向‑Z方向的力被施加的状态下,所述外壳的移动被限制。所述容器侧固定结构和所述容器侧电连接部在沿着Z方向观察时至少一部分彼此重叠。所述液体容纳体的所述Z方向上的宽度比Y方向以及X方向上的宽度小。

Description

容器和液体喷射系统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2017年3月24日提出申请的申请号为2017-058948的日本发明专利申请主张优先权,通过参照将该日本发明专利申请所公开的全部内容编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容器和液体喷射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种形态,已为人所知朝向作为印刷对象的介质喷射作为液体的墨水的喷墨打印机(以下,也简称为“打印机”。)。通常,容纳墨水的容器可更换地被安装于打印机(例如、国际公开WO2013/105504号申请、日本特开2014-240182号公报、日本特开2005-59317号公报)。在打印机中,在安装有容器时,在打印机与容器之间墨水的供给路径以及电通信路径被确立。
发明内容
期望的是,容器以预先决定恰当的姿态被安装于打印机。若其安装姿态并不恰当,则存在无法确立打印机的墨水的供给路径和电通信路径的可能性。另外,墨水的供给路径和电通信路径的连接状态变得不稳定,随着时间的流逝,也担心其连接状态恶化。此外,在与打印机连接之际,由于与打印机侧的结构部的接触而产生过度的应力,也存在产生损伤、劣化的可能性。针对改善容器相对于打印机的安装姿态,一直以来,反复进行了研究,但依然存在改善的余地。这样的问题并不限于打印机用的容器,在安装于液体喷射装置的容器、以及具备容器和液体喷射装置的液体喷射系统中是共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形态,提供一种被安装于液体喷射装置的容器。将与重力方向平行的方向定义为Z方向,将所述Z方向中的与所述重力方向相同的方向定义为+Z方向,将所述Z方向中的与所述重力方向相反的方向定义为-Z方向,将与所述Z方向正交的方向定义为Y方向,将所述Y方向中的一个方向定义为+Y方向,将所述Y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定义为-Y方向,将与所述Z方向和所述Y方向正交的方向定义为X方向,将所述X方向中的一个方向定义为+X方向,将所述X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定义为-X方向。
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备:外壳,其在内部设置有容器收纳部;装置侧固定结构,其从所述容器收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朝向所述-Y方向延伸;液体导入部,其位于所述容器收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以及装置侧电连接部,其位于所述容器收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
所述容器具备:壳体,其通过沿着所述+Y方向移动,而被插入所述容器收纳部;容纳部,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并容纳液体;液体导出口,在所述容器安装到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安装状态下,所述液体导入部被插入该液体导出口;容器侧电连接部,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从所述装置侧电连接部受到具有至少所述+Z方向的分量的力的同时与所述装置侧电连接部电接触;以及容器侧固定结构,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与所述装置侧固定结构卡合。在所述安装状态下,通过所述装置侧固定结构和所述容器侧固定结构卡合,在朝向所述-Z方向的力被施加的状态下,所述外壳向所述-Y方向的移动被限制。所述容器侧固定结构和所述容器侧电连接部形成于如下位置:在沿着所述Z方向观察处于所述安装状态的姿态的所述容器时至少一部分彼此重叠。在所述安装状态的姿态下,所述容器的所述Z方向上的宽度比所述Y方向上的宽度、以及所述X方向上的宽度小。
根据该形态的容器,容器侧电连接部从装置侧电连接部受到的+Z方向的力的至少一部分被为了形成壳体的卡合状态而装置侧固定结构对容器侧固定结构施加的-Z方向的力而降低。因而,向容器施加的Z方向的力的分量被降低,容器的配置姿态从适当的姿态向Z方向偏离的情况被抑制,容器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的连接状态被改善。另外,由于容器的配置姿态的恶化而在液体喷射装置与容器之间的连接部位产生无益的应力的情况被抑制,因此,该连接部位的损伤、劣化被抑制。根据该形态的容器,在安装状态的姿态下,Z方向上的宽度比其他X方向和Y方向上的宽度小,因此,容器的液体喷射装置内的配置姿态更稳定化。因而,容器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的连接状态被进一步改善。
[2]在上述形态的容器中,也可以是,所述容器侧电连接部具有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与所述装置侧电连接部接触的接触面,所述接触面的法线矢量在所述容器成为所述安装状态的姿态时具有所述-Z方向的矢量分量和所述+Y方向的矢量分量。
根据该形态的容器,能够利用壳体向+Y方向移动时的力而形成容器侧电连接部与装置侧电连接部之间的电连接状态,能够提高容器侧电连接部与装置侧电连接部之间的电连接性。
[3]在上述形态的容器中,也可以是,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备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该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从所述容器收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朝向所述-Y方向侧延伸,在所述X方向上设置于隔着所述液体导入部而彼此分开的位置,所述壳体具备:第一接纳部,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接纳所述第一定位部;以及第二接纳部,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接纳所述第二定位部。
根据该形态的容器,通过所对应的各接纳部接纳各定位部,向容器收纳部安装时的容器的定位变得恰当。因而,液体喷射装置内的容器的配置姿态被改善。尤其是,液体导出口相对于处于被两个定位部夹着的位置的液体导入部的定位被适当化,因此,液体导出口相对于液体导入部的连接状态被改善。
[4]在上述形态的容器中,也可以是,在成为所述安装状态的姿态时,所述第一接纳部相对于所述液体导出口位于所述-X方向侧,所述第二接纳部相对于所述液体导出口位于所述+X方向侧。根据该形态的容器,在容器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的安装时,利用一对定位部和一对接纳部,使容器的液体导出口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的液体导入部的X方向上的定位精度提高。因而,液体导入部与液体导出口之间的连接性被改善。
[5]在上述形态的容器中,也可以是,在成为所述安装状态的姿态时,所述容器侧电连接部和所述容器侧固定结构在所述X方向上位于所述液体导出口与所述第一接纳部之间。根据该形态的容器,利用一对定位部和一对接纳部,使液体导出口相对于液体导入部的X方向上的定位精度提高,并且,使容器侧电连接部相对于装置侧电连接部的定位精度提高。因而,与液体导入部之间的连接性以及装置侧电连接部和容器侧电连接部的电连接性被改善。另外,与在液体导出口与第一接纳部之间设置有容器侧电连接部和容器侧固定结构相应地,第一接纳部与第二接纳部之间的X方向上的距离变大,由一对定位部和一对接纳部实现的定位精度被进一步提高。
[6]在上述形态的容器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接纳部具有供所述第一定位部插入并穿过的第一开口部,所述第二接纳部具有供所述第二定位部插入并穿过的第二开口部,在所述安装状态的姿态下,所述第二开口部的所述X方向上的开口宽度比所述第一开口部的所述X方向上的开口宽度大。根据该形态的容器,第二定位部被插入第二接纳部,能够使定位开始时的X方向的角度带有富余,因此,能够改善容器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的安装的难易度。另外,利用这样的富余,在液体喷射装置与容器连接之际,也能够缓和在它们的接触部位产生的应力。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形态,提供一种液体喷射系统。该液体喷射系统具备液体喷射装置和容器。将与重力方向平行的方向定义为Z方向,将所述Z方向中的与所述重力方向相同的方向定义为+Z方向,将所述Z方向中的与所述重力方向相反的方向定义为-Z方向,将与所述Z方向正交的方向定义为Y方向,将所述Y方向中的一个方向定义为+Y方向,将所述Y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定义为-Y方向,将与所述Z方向和所述Y方向正交的方向定义为X方向,将所述X方向中的一个方向定义为+X方向,将所述X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定义为-X方向。
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备:外壳,其在内部设置有容器收纳部;装置侧固定结构,其从所述容器收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朝向所述-Y方向侧延伸;液体导入部,其位于所述容器收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以及装置侧电连接部,其位于所述容器收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所述容器构成为相对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能够装卸。所述容器具备:壳体,其通过沿着所述+Y方向移动,而被插入所述容器收纳部;容纳部,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并容纳液体;液体导出口,在所述容器安装到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安装状态下,所述液体导入部被插入该液体导出口;容器侧电连接部,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从所述装置侧电连接部受到具有至少所述+Z方向的分量的力的同时还与所述装置侧电连接部电接触;以及容器侧固定结构,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与所述装置侧固定结构卡合。在所述安装状态下,通过所述装置侧固定结构和所述容器侧固定结构卡合,在朝向所述-Z方向的力被施加的状态下,所述外壳的向所述-Y方向的移动被限制。所述装置侧固定结构和所述容器侧电连接部形成于如下位置:在所述安装状态的姿态下,在沿着所述Z方向观察时至少一部分彼此重叠。在所述安装状态的姿态下,所述容器的所述Z方向上的宽度比所述Y方向上的宽度、以及所述X方向上的宽度小。
根据该形态的液体喷射系统,容器中容器侧电连接部从装置侧电连接部受到的+Z方向的力的至少一部分被为了形成壳体的卡合状态而装置侧固定结构向容器侧固定结构施加的-Z方向的力而降低。因而,向容器施加的Z方向的力的分量被降低,容器的配置姿态从适当的姿态沿着Z方向偏离的情况被抑制,容器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的连接状态被改善。另外,由于容器的配置姿态的恶化而在液体喷射装置与液体容纳体之间的连接部位产生无益的应力的情况被抑制,因此,该连接部位的损伤、劣化被抑制。另外,根据该形态的液体喷射系统,处于安装状态的姿态时的容器的Z方向上的宽度比其他X方向和Y方向上的宽度小,因此,液体喷射装置内的容器的配置姿态更稳定化。因而,容器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的连接状态被进一步改善。
[8]在上述形态的液体喷射系统中,也可以是,所述容器侧电连接部具有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与所述装置侧电连接部接触的接触面,所述接触面的法线矢量在所述容器成为所述安装状态的姿态时具有所述-Z方向的矢量分量和所述+Y方向的矢量分量。根据该形态的液体喷射系统,能够利用壳体向+Y方向移动时的力,形成容器侧电连接部与装置侧电连接部之间的电连接状态,能够提高容器侧电连接部与装置侧电连接部之间的电连接性。
[9]在上述形态的液体喷射系统中,也可以是,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备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该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从所述容器收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朝向所述-Y方向侧延伸,在所述X方向上设置于隔着所述液体导入部而彼此分开的位置,所述容器具备:第一接纳部,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接纳所述第一定位部;以及第二接纳部,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接纳所述第二定位部。
根据该形态的液体喷射系统,利用容器的所对应的各接纳部接纳液体喷射装置的各定位部,向容器收纳部安装时的容器的定位变得恰当。因而,液体喷射装置内的容器的配置姿态被改善。尤其是,容器的液体导出口相对于位于被两个定位部夹着的位置的液体喷射装置的液体导入部的定位被适当化,因此,液体导出口相对于液体导入部的连接状态被改善。
[10]在上述形态的液体喷射系统中,也可以是,在所述容器成为所述安装状态的姿态时,所述第一接纳部相对于所述液体导出口位于所述-X方向侧,所述第二接纳部相对于所述液体导出口位于所述+X方向侧。
根据该形态的液体喷射系统,在容器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的安装时,利用一对定位部和一对接纳部,使容器的液体导出口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的液体导入部的X方向上的定位精度提高。因而,液体导入部与液体导出口之间的连接性被改善。
[11]在上述形态的液体喷射系统中,在所述容器成为所述安装状态的姿态时,所述容器侧电连接部和所述容器侧固定结构在所述X方向上位于所述液体导出口与所述第一接纳部之间。
根据该形态的液体喷射系统,利用一对定位部和一对接纳部,使液体导出口相对于液体导入部的X方向上的定位精度提高,并且使容器侧电连接部相对于装置侧电连接部的定位精度提高。因而,与液体导入部之间的连接性以及装置侧电连接部和容器侧电连接部的电连接性被改善。另外,在液体导出口与第一接纳部之间设置容器侧电连接部和容器侧固定结构,因此,增大第一接纳部与第二接纳部之间的X方向上的距离,从而由一对定位部和一对接纳部实现的X方向上的定位精度被进一步提高。
[12]在上述形态的液体喷射系统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接纳部具有供所述第一定位部插入并穿过的第一开口部,所述第二接纳部具有供所述第二定位部插入并穿过的第二开口部,在所述安装状态的所述容器的姿态下,所述第二开口部的所述X方向上的开口宽度比所述第一开口部的所述X方向上的开口宽度大。
根据该形态的液体喷射系统,能够使第二定位部被插入第二接纳部时的X方向的角度带有富余,因此,能够改善容器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的连接性。另外,利用这样的富余,在液体喷射装置与容器连接之际,也能够缓和在它们的接触部位产生的应力。
[13]在上述形态的液体喷射系统中,也可以是,所述装置侧固定结构和所述容器侧固定结构在处于彼此卡合的卡合状态时,通过所述壳体被向所述+Y方向推动,解除所述卡合状态,而容许所述壳体向所述-Y方向的移动。根据该液体喷射系统,容器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的拆装操作被简易化,因此,使用者的便利性被提高。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各形态所具有的多个构成要素未必全部是必须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达成本说明书所记载的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针对所述多个构成要素的一部分,可适当进行其变更、删除、与新的其他构成要素之间的替换、限定内容的局部删除。另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达成本说明书所记载的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将上述本实用新型的一形态所包含的技术特征的一部分或全部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形态所包含的技术特征的一部分或全部组合,而也可设为本实用新型的独立的一形态。
本实用新型也能以除了液体容纳体和液体喷射系统以外的各种形态实现。例如,能够以液体喷射装置、液体喷射装置中的液体容纳体的连接方法和连接结构等形态实现。此外,在本说明书中,“系统”是指多个构成要素为了发挥一个或多个功能而彼此协作的构成形态。“系统”不仅包括多个构成要素的一部分或全部配置于分开的场所而协作的形态,也包括多个构成要素在单一装置内彼此协作的形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液体喷射装置的外观结构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表示液体喷射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第一概略图。
图3是表示液体喷射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第二概略图。
图4是抽取液体供给部而表示的概略立体图。
图5是抽取液体供给部所具备的连接接纳部而表示的概略立体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容器的顶面侧的结构的概略立体图。
图7是向+Y方向观察第一容器时的概略图。
图8是表示第一容器的底面侧的结构的概略立体图。
图9是表示第一容器的连接部附近的概略立体图。
图10是抽取容器侧电连接部的形成区域而表示的概略立体图。
图11是表示第二容器的概略立体图。
图12是向-Y方向观察第二容器时的概略图。
图13是表示第二容器的前表面壁部的概略图。
图14是表示第二容器的底面壁部的底面侧的结构的概略立体图。
图15是用于说明容器相对于连接接纳部的的安装机理的概略图。
图16A是用于说明直到卡合部相对于被卡合部的卡合完成为止的机理的第一概略图。
图16B是用于说明将卡合部与被卡合部之间的卡合状态解除时的机理的第二概略图。
图1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容器的结构的概略立体图。
图1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容器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9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容器的结构的概略分解立体图。
图20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容器的概略立体图。
图21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容器的概略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A.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图1~图5,对供第一实施方式的容器100安装的液体喷射装置10的结构进行说明,参照图6~图16,对容器100的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将安装有容器100的状态的液体喷射装置10也称为“液体喷射系统11”。
A1.液体喷射装置的结构:
[液体喷射装置的外观结构]
图1是表示构成液体喷射系统11的液体喷射装置10的外观结构的概略立体图。在图1中图示有表示彼此正交的三个方向的箭头X、Y、Z。此外,在本说明书所参照的其他各图中,箭头X、Y、Z也以与图1相对应的方式被适当地图示。
箭头X、Y、Z所示的方向与处于通常的使用状态时的液体喷射装置10的配置姿态相对应。液体喷射装置10的通常的使用状态是指液体喷射装置10配置于水平面而使用时的状态。以下,将箭头X、Y、Z所示的方向分别称为“X方向”、“Y方向”、“Z方向”。将各X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称为“+X方向”,将另一个方向称为“-X方向”。针对Y、Z方向也同样,将一个方向称为“+Y方向”和“+Z方向”,将另一个方向称为“-Y方向“和“-Z方向”。
针对X、Y、Z方向,以Z方向、Y方向、X方向的顺序进行说明。Z方向表示与重力方向平行的方向。+Z方向是重力方向,-Z方向是与重力方向相反的方向。Z方向与液体喷射装置10的上下方向(高度方向)一致。在以下说明中,关于液体喷射装置10称为“上”或者“下”时,只要没有特别声明,是指以箭头Z的方向为基准的上下方向,“上”是指-Z方向,“下”是指+Z方向。
Y方向表示与液体喷射装置10的前后方向(进深方向)平行的方向。+Y方向是从液体喷射装置10的前表面侧朝向背面侧的方向,-Y方向是相反地从液体喷射装置10的背面侧朝向正面侧的方向。在以下说明中,在关于液体喷射装置10称为“前”或者“后”时,只要没有特别说明,是指以箭头Y的方向为基准的前后方向,“前”是指-Y方向,“后”是指+Y方向。
X方向表示与液体喷射装置10的左右方向(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向。+X方向与在正对液体喷射装置10的前表面时从右侧朝向左侧的方向一致,-X方向相反地与从左侧朝向右侧的方向一致。在以下说明中,在关于液体喷射装置10称为“右”或者“左”时,只要没有特别说明,是指以箭头X的方向为基准的左右方向,“右”是指-X方向,“左”是指+X方向。
此外,关于以下的容器100的说明中的X、Y、Z方向均以被恰当地安装到处于通常的使用状态时的液体喷射装置10的安装状态下的姿态为基准。
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喷射装置10是喷墨打印机,液体喷射系统11是喷墨方式的印刷系统。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10中通过喷射而被消耗的液体是墨水。液体喷射装置10通过喷出墨水滴而在作为处理对象的介质上记录墨水点,从而形成图像。所述的介质例如是印刷用纸。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10具备树脂制的空心箱体的外壳10c,该外壳10c构成液体喷射装置10的外部。外壳10c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外壳10c具有朝向-Y方向侧,设想使用者在对液体喷射装置10进行操作时将正对使用者的前面部12。在前表面部12设置有操作部13、介质排出口14、介质接收部15、介质收纳口16、介质收纳部17、以及覆盖部件18。
操作部13具有:显示部13i,其显示针对使用者的信息;多个操作按钮13b,其接受使用者的操作。介质排出口14是从液体喷射装置10的内部不断排出的介质的出口。介质排出口14沿着X方向形成为宽度较宽的狭缝状的开口部,且向-Y方向开口。介质接收部15在介质排出口14的下侧向-Y方向呈檐形伸出,接住从介质排出口14排出的介质。
介质收纳口16是用于使用者向液体喷射装置10补充介质的开口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介质收纳口16在介质接收部15的下方朝-Y方向开口,具有沿着X方向宽度较宽的大致长方形的开口形状。介质收纳部17是收纳介质的存放的托盘状的部件。介质收纳部17在从液体喷射装置10的外部经由介质收纳口16能够看见其前表面的状态下收纳于介质收纳口16。使用者将介质收纳于经由介质收纳口16从液体喷射装置10向-Y方向拉出的介质收纳部17,然后从介质收纳口16将介质收纳部17向液体喷射装置10装填,从而能够向液体喷射装置10补充介质。
覆盖部件18是树脂制的板状部件,其构成液体喷射装置10的外部的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覆盖部件18具有宽度沿着X方向较宽的大致长方形形状,配置于介质收纳口16之下。覆盖部件18在其外周缘具有爪部(省略图示),相对于外壳10c可装卸地安装于外壳10c。覆盖部件18对收纳于液体喷射装置10的内部的多个容器100进行包覆而进行保护。
[液体喷射装置的内部结构]
以下将依次参照图2~图5而对液体喷射装置10的内部结构的概要进行说明。图2是将外壳10c和覆盖部件18去除后向+Y方向观察液体喷射装置10时的概略图。在图2中,从液体喷射装置10的主要构成要素中抽取控制部20、喷射执行部30、介质输送部35、液体供给部40、以及容器收纳部60进行图示。图3是将外壳10c和覆盖部件18去除后向+Z方向观察液体喷射装置10时的概略图。在图3中,省略了在图2中图示的控制部20、喷射执行部30以及介质输送部35的图示。另外,在图3中,为了便于说明,图示了将多个容器100分别从作为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10的安装完成的安装位置的配置区域LA向-Y方向拉出的状态。
液体喷射装置10具备控制部20、喷射执行部30、介质输送部35、液体供给部40、以及容器收纳部60(图2)。在液体喷射装置10中,经由液体供给部40的供给配管42从收纳于容器收纳部60的容器100向喷射执行部30供给液体。并且,介质输送部35从介质收纳部17不断排出且输送介质MP,喷射执行部30将液体向该介质MP喷出,从而在介质MP形成印刷图像。以下将针对控制部20、喷射执行部30、介质输送部35、液体供给部40以及容器收纳部60依次进行说明。
[控制部]
控制部20对液体喷射装置10中的各构成部的驱动进行控制。控制部20由微型计算机构成,该微型计算机至少具备中央处理装置和主存储装置。控制部20通过中央处理装置向主存储装置读入各种程序并执行该程序从而发挥各种功能。关于控制部20的功能将依次进行说明。
[喷射执行部]
喷射执行部30具备打印头部31和多个管32(图2)。打印头部31经由多个管32从液体供给部40接受液体的供给。随后将对来自液体供给部40的液体的供给机构进行论述。打印头部31具备容纳从液体供给部40供给的液体的液体室(省略图示)。在该液体室的底面设置有朝向下方开口的喷嘴33。打印头部31在控制部20的控制下利用例如由压电元件对墨水施加压力等公知的方法将液体室的液体从喷嘴33喷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打印头部31搭载于托架34,且构成为,在控制部20的控制下,沿着X方向呈直线状往复移动。在图2中图示有表示打印头部31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范围的双箭头PS。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喷射装置10的主扫描方向与X方向一致。喷射执行部30具备如下部件作为用于使打印头部31移动的驱动机构:引导轴,其用于供托架34移动;马达,其产生驱动力;以及带轮,其传递该驱动力。此外,省略针对这些的图示和详细的说明。
与打印头部31连接的多个管32具有挠性。多个管32沿着Y方向并列地排列。多个管32从接头部43沿着打印头部31的扫描路径向+X方向呈大致直线状配置,并且,朝向上方弯曲而向-X方向折回并与打印头部31连接,该接头部43是与随后将论述的作为液体供给部40的供给配管42之间的连接部位。多个管32的弯曲部位32r随着打印头部31的移动而沿着X方向位置变化。由此,打印头部31的主扫描被多个管32阻碍的情况被抑制,使打印头部31的移动动作变得顺畅。
[介质输送部]
介质输送部35在控制部20的控制下输送作为处理对象的介质MP(图2)。介质输送部35在打印头部31的下方具备沿着X方向架设的输送辊36。在输送辊36的下方配置有上述介质收纳部17。介质输送部35具备排出机构(省略图示),该排出机构从介质收纳部17向输送辊36的外周侧面上不断地逐张排出介质MP。介质输送部35利用驱动马达(省略图示)使输送辊36旋转,利用其旋转驱动力,使介质MP在打印头部31的下方向-Y方向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喷射装置10的副扫描方向与-Y方向一致。通过打印头部31的下方区域的介质MP经由介质排出口14(图1)向液体喷射装置10的外部排出。
在执行液体喷射装置10的印刷处理时,控制部20利用介质输送部35将介质MP向上述副扫描方向输送。并且,在输送辊36的上方,使打印头部31沿着输送辊36在主扫描方向上往复移动,并在基于印刷数据而决定的时间朝向介质MP的印刷面从打印头部31使墨水滴喷出。由此,在介质MP上,在基于印刷数据决定的位置记录墨水点,并形成基于印刷数据的图像。
[液体供给部]
以下将在参照图2和图3的同时参照图4,对液体供给部40进行说明。图4是抽取液体供给部40而表示的概略立体图。液体供给部40除了具备上述多个供给配管42和接头部43之外,还具备多个连接接纳部50、变动压力产生部45、以及压力传递配管46(图3、图4)。首先,对多个连接接纳部50的结构进行说明,接着,对供给配管42和接头部43进行说明。然后,对构成液体的吸引/送出机构的变动压力产生部45和压力传递配管46进行说明。
[连接接纳部]
液体供给部40经由多个连接接纳部50与收纳于容器收纳部60的多个容器100分别连接。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10中,如下所述,各彩色墨水的四个容器100被安装。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供给部40以与四个容器100分别对应的方式具备四个连接接纳部5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10中,四个容器100包括:三个第一容器100a,其能够容纳液体的容量彼此相等;一个第二容器100b,其能够容纳液体的容量比第一容器100a的容量大。因此,多个连接接纳部50包括:与第一容器100a相对应的三个第一连接接纳部50a;与第二容器100b相对应的一个第二连接接纳部50b。第一连接接纳部50a和第二连接接纳部50b只要无需特别区别,就被统称为“连接接纳部50”。对于第一容器100a和第二容器100b也同样,只要无需特别区别,就被统称为“容器10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用于与容器100之间的连接的结构,第一连接接纳部50a和第二连接接纳部50b几乎没有结构上的实质的不同。
多个连接接纳部50设置于容器收纳部60的+Y方向侧的端部(图3)。在液体喷射装置10的背面侧的最里侧的位置的最下层中,各连接接纳部50沿着X方向排列成一列。各连接接纳部50被设置成,能够接纳所对应的容器100的来自-Y方向侧的连接。三个第一连接接纳部50a从右侧起以大致等间隔三个并列地设置。第二连接接纳部50b设置于最左侧。
以下将参照图5对各连接接纳部50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图5是抽取多个连接接纳部50中的第一连接接纳部50a的一部分而表示的概略立体图。只要没有特别的说明,以下说明在第一连接接纳部50a和第二连接接纳部50b是通用的。连接接纳部50构成为液体导入部51、装置侧电连接部52、第一定位部53a、第二定位部53b、装置侧固定结构54、嵌合结构55被一体化而成的一个部件。
来自容器100的液体流入液体导入部51。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导入部51位于容器收纳部60的+Y方向侧的端部。液体导入部51由管部构成,该管部具有向-Y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形状,在-Y方向侧的顶端部51t开口。液体导入部51的顶端部51t被插入容器100的液体导出口(随后论述),从而液体导入部51与容器100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导入部51在X方向上的连接接纳部50的大致中央向-Y方向突出。
液体导入部51的+Y方向侧的后端部与设置于连接接纳部50的内部的泵室(省略图示)连通。流入到液体导入部51的液体流入泵室。此外,在连接接纳部50的内部设置有止回阀结构(省略图示),该止回阀结构用于抑制流入到泵室的液体再次向液体导入部51倒流。
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接纳部50中,在液体导入部51之下设置有液体接收部56。液体接收部56沿着液体导入部51向-Y方向延伸出。液体接收部56以沿着液体导入部51的下侧的侧面形状的方式向下稍微地弯曲,作为将从液体导入部51与容器100之间的连接部位泄漏的液体接住的托盘发挥功能。液体接收部56也可以被省略。
在液体导入部51和液体接收部56的+Y方向侧的后端部设置有基端部件57。基端部件57是具有供液体导入部51插入并穿过的通孔57p的树脂部件。基端部件57被安装成能够向Y方向移动。在基端部件57的背面侧,以包围液体导入部51的周围的方式配置有作为施力部件的螺旋弹簧,对基端部件57施加-Y方向的弹性力。由此,基端部件57如箭头SD所示向Y方向弹性地移动。在容器100向液体喷射装置10安装时,从基端部件57向容器100施加向-Y方向的力。
装置侧电连接部52是相对于容器100进行电连接的连接器。装置侧电连接部52位于容器收纳部60的+Y方向侧的端部(图3)。装置侧电连接部52具有沿着X方向排列的多个端子部52t。各端子部52t从装置侧电连接部52的表面突出,与容器100的容器侧电连接部(随后论述)接触而进行电连接。期望的是,各端子部52t被板簧等弹性部件向其突出方向施力。在本实施方式中,装置侧电连接部52以与容器100的容器侧电连接部的配置角度相对应的倾斜角度配置。装置侧电连接部52以其表面的法线矢量具有-Y方向的矢量分量和-Z方向的矢量分量的方式朝向斜上方地配置。
装置侧电连接部52经由配线(省略图示)与控制部20(图2)连接。配线由例如挠性扁平电缆构成。通过装置侧电连接部52和容器侧电连接部电连接,控制部20与容器100之间交换电信号。由此,控制部20取得与容纳于容器100的液体有关的信息。“与液体有关的信息”包括例如墨水的颜色、墨水的种类、表示容器100中的液体的容纳量的参数等。另外,控制部20对容器100的连接状态进行电检测。
第一定位部53a和第二定位部53b在彼此分开的位置处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部53a和第二定位部53b构成为向-Y方向延伸的轴状部位,并与液体导入部51并列地排列。第一定位部53a位于液体导入部51的-X方向侧,第二定位部53b位于液体导入部51的+X方向侧。第一定位部53a位于比装置侧电连接部52靠-X方向侧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部53a和第二定位部53b的Y方向上的顶端部的位置大致对齐。另外,第一定位部53a和第二定位部53b设置于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设置于比液体导入部51和装置侧电连接部52低的位置。
在安装有容器100时,第一定位部53a和第二定位部53b都被插入于在容器100设置的对应的接纳部(随后论述)内。第一定位部53a和第二定位部53b具有在容器100的安装时规定容器100的X方向上的配置位置、以及水平方向上的配置角度的功能。
期望的是,第一定位部53a和第二定位部53b相对于液体导入部51的顶端部51t向-Y方向侧突出。由此,在利用一对定位部53a、53b规定了容器100的安装姿态的基础上,能够将液体导入部51与容器100连接。如图所示,期望的是,在各定位部53a、53b的外周侧面设置有沿着Y方向并列地延伸的凹槽部53g。由此,容器100相对于接纳部的插入变得顺畅。
装置侧固定结构54与容器100所具备的容器侧固定结构(随后论述)共同作用从而限制被安装于液体喷射装置10的容器100向Y方向的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装置侧固定结构54朝向-Y方向侧延伸出,以便进入要安装的容器100的下侧。装置侧固定结构54构成为臂状的部件部。装置侧固定结构54位于比液体导入部51靠-X方向侧的位置,位于装置侧电连接部52的下方。装置侧固定结构54的-Y方向侧的顶端部54t相对于液体导入部51的顶端部51t向-Y方向侧突出。另外,顶端部54t相对于各定位部53a、53b的顶端部向-Y方向侧突出。在顶端部54t设置有突起部54p。突起部54p在顶端部54t的中央向-Z方向突出。突起部54p在容器100安装到容器收纳部60的安装状态下与设置于容器侧固定结构的被卡合部卡合。在以下说明中,还存在将突起部54p称为“卡合部54p”的情况。通过突起部54p被卡止于在容器侧固定结构设置的被卡合部,容器100向-Y方向的移动被限制。
如双箭头EX所示,装置侧固定结构54被安装成以+Y方向侧的后端部为支点而沿着横向的转动被容许的状态。装置侧固定结构54被配置到连接接纳部50的内部的弹性部件(省略图示)向+X方向施力。装置侧固定结构54在向-X方向受到外力时,一边受到朝向+X方向的弹性力,一边向-X方向弹性地旋转。另外,如由双箭头EZ所示,装置侧固定结构54被安装成以+Y方向侧的后端部为支点而沿着高度方向的转动被容许的状态。装置侧固定结构54被配置到连接接纳部50的内部的弹性部件(省略图示)向-Z方向施力。装置侧固定结构54在向+Z方向受到外力时,一边受到朝向-Z方向的弹性力,一边向+Z方向弹性地旋转。随后将论述装置侧固定结构54与容器100的容器侧固定结构之间的卡合的机理。
嵌合结构55设置于比液体导入部51靠+X方向侧的位置。嵌合结构55位于第二定位部53b的上方,具有凹凸结构,该凹凸结构是多个突起部55c排列而成的,该多个突起部55c向+Z方向以相同的高度突出,向-Y方向并列地延伸。嵌合结构55的凹凸结构中的突起部55c的排列图案按照连接接纳部50不同。在各连接接纳部50的所对应的容器100,与该凹凸结构的排列图案相对应地设置有具有能够嵌合的凹凸结构的嵌合结构接纳部(随后论述)。由此,非对应的错误的容器100与连接接纳部50连接的情况被抑制。
[供给配管和接头部]
多个供给配管42由具有挠性的树脂制的管部件构成(图4)。各供给配管42与设置于各连接接纳部50的内部的上述泵室(省略图示)分别逐根连接。各供给配管42在从连接接纳部50穿过容器100所容纳的区域的上方而汇聚到-X方向侧的端部之后,向-Y方向并列地引绕(图3、图4)。并且,在液体喷射装置10的前方侧的端部向-Z方向引绕,与设置于比介质输送部35高的位置的接头部43连接(图2、图4)。如上所述,各供给配管42经由接头部43与喷射执行部30的多个管32中的所对应的一根连接。
[液体供给部中的液体的吸引/送出机构]
变动压力产生部45是使液体的吸引/送出用的压力变动产生的产生源,例如由泵构成(图2、图3)。变动压力产生部45在靠近液体喷射装置10的前表面部12的位置设置于比容器收纳部60靠上方的位置。变动压力产生部45位于第一容器100a的安装位置之上。压力传递配管46与变动压力产生部45连接,而传递变动压力产生部45所产生的压力变动。压力传递配管46与设置于各连接接纳部50的内部的压力室(省略图示)连接。
各连接接纳部50的压力室隔着挠性膜而与供液体从容器100流入的上述泵室相邻。因此,在变动压力产生部45使压力室的压力降低时,挠性膜向压力室侧挠曲、泵室的容积增加,容器100的液体经由液体导入部51向泵室吸引。另一方面,在变动压力产生部45使压力室的压力上升时,挠性膜向泵室侧挠曲,泵室的容积减少,流入到泵室的液体向供给配管42挤出。这样,在液体供给部40中,变动压力产生部45反复进行压力室中的压力的上升和下降,从而液体向喷射执行部30的供给被实现。
[容器收纳部]
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10中,容器收纳部60设置于最下层(图2、图3)。多个容器100沿着X方向排列成一列而收纳于容器收纳部60。在图3中,以单点划线图示容器收纳部60中的作为容器100的安装时的配置位置的配置区域LA。
在容器收纳部60中,第二容器100b收纳于+X方向侧的端部,三个第一容器100a收纳于其-X方向侧(图2)。在各容器100的配置区域LA的+Y方向侧各设置有一个所对应的连接接纳部50(图3)。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容器100中分别容纳有不同的彩色墨水。容纳于各容器100中的彩色墨水的组合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在三个第一容器100a分别容纳青色、品红色、黄色墨水,在第二容器100b也可以容纳预计消耗量最多的黑色墨水。此外,容器100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容纳相同的颜色的墨水。随后将论述容器100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10的拆装的详细情况。
容器收纳部60具备开口部件62(图2)。开口部件62是具有大致长方形形状的板状部件,具备沿着厚度方向贯通的四个通孔63。开口部件62在其厚度方向与Y方向一致、其长度方向与X方向一致的状态下固定地设置于容器收纳部60的-Y方向侧的端部。各通孔63是供容器100插入并穿过的插入口。各通孔63具有与在沿着Y方向观察所对应的容器100时的外周轮廓形状相对应的开口形状。容器100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10的插入/拉出被开口部件62引导。另外,使用者将第一容器100a和第二容器100b插入错误的位置的情况被抑制。此外,开口部件62也可以被省略。
在容器收纳部60的底面上形成有多个轨道槽64(图3)。各轨道槽64按照各容器100的配置区域LA在容器收纳部60的Y方向的整个区域内形成为直线状。设置于容器100的底面的轨道肋(随后论述)与各轨道槽64嵌合。容器100在液体喷射装置10的内部的Y方向上的移动被轨道槽64引导,且在X方向上相邻的容器100彼此的接触被抑制。另外,容器100相对于连接接纳部50的连接被简易化。此外,为了防止误安装,针对每个容器100也可以使轨道槽64和与其相对应的轨道肋的结构不同。另外,轨道槽64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被省略。
在容器收纳部60的底面设置有多个辊65(图3)。各辊65按照各容器100的配置区域LA沿着Y方向适当地分散而排列。在容器收纳部60中,由于各辊65的旋转,使容器100向Y方向移动时的移动阻力降低,使用者对容器100的移动操作变得顺畅。辊65也可以被省略。
[容器的结构]
以下将适当地参照图6~图10,对第一容器100a的结构进行说明。之后,参照图11~图14,对第二容器100b的结构进行说明。
[第一容器]
图6是表示第一容器100a的顶面侧的结构的概略立体图。图7是向+Y方向观察第一容器100a时的概略图。图8是表示第一容器100a的底面侧的概略立体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容器100具有以Y方向为长度方向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图6)。以下,将第一容器100a的朝向-Z方向的一侧的面称为“顶面”,将朝向+Z方向的一侧的面称为“底面”。对于随后论述的第二容器100b也是同样的。
第一容器100a的Z方向上的宽度比X方向上的宽度和Y方向上的宽度小。该“宽度”是指在各方向上第一容器100a的位于最外侧的部位彼此之间的该方向上的距离。第一容器100a具有厚度较薄的平板的形状。因此,根据第一容器100a,能够针对被安装到液体喷射装置10时的配置姿态获得较高的稳定性(图6)。
第一容器100a具备第一壳体101a、容纳部110a、以及连接部120a(图6)。第一壳体101a是构成第一容器100a的框体的空心的箱体。第一壳体101a在第一容器100a向液体喷射装置10安装时相对于容器收纳部60向+Y方向移动,从而被插入容器收纳部60。容纳部110a容纳液体。容纳部110a收纳于第一壳体101a的内部。在图6、图7中,由于从第一壳体101a的外面不能看见容纳部110a,因此,为了便于说明,以虚线示意性地图示容纳部110a。连接部120a设置于第一容器100a的安装方向上的顶端部(+Y方向侧的端部),位于容纳部110a的+Y方向侧。第一容器100a在连接部120a处与液体喷射装置10的第一连接接纳部50a连接。以下,将依次对第一壳体101a、容纳部110a、连接部120a分别进行说明。
[第一壳体]
第一壳体101a具有以Y方向为长度方向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第一壳体101a由例如聚丙烯等树脂部件制成。第一壳体101a具有托盘102a和盖部件103a。托盘102a形成为向-Z方向开口的空心的箱体。连接部120a构成托盘102a的+Y方向侧的壁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托盘102a的向-Z方向开口的开口部的整体被盖部件103a封闭。盖部件103a由大致长方形形状的板状的部件构成,相对于托盘102a可装卸地安装。盖部件103a也可以是仅覆盖托盘102a的开口部的一部分的结构。另外,在第一容器100a中,盖部件103a也可以被省略。
托盘102a具备底面壁部200、两个侧壁部201、202、以及前表面壁部205。底面壁部200是构成托盘102a的底面部的大致长方形形状的壁部,且沿着X方向和Y方向延伸(图8)。本说明书中“延伸”是指沿着某一方向没有间断地延伸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容纳部110a配置于底面壁部200之上(图6、图7)。底面壁部200具有至少可收纳容纳部110a的整体的程度的尺寸。
第一侧壁部201是与底面壁部200的-X方向侧的长边相交并且连结的大致长方形形状的壁部,构成托盘102a的右侧的侧壁部(图7)。第二侧壁部202是与底面壁部200的+X方向侧的长边相交并且连结的大致长方形形状的壁部,构成托盘102a的左侧的侧壁部(图6、图7、图8)。第一侧壁部201和第二侧壁部202彼此并列地在Y方向的大致整个区域内延伸。第一侧壁部201和第二侧壁部202沿着X方向夹持容纳部110a(图7)。
前表面壁部205在-Y方向侧的端部具有与底面壁部200、第一侧壁部201以及第二侧壁部202分别相交的大致长方形形状的壁部(图7)。在本实施方式中,前表面壁部205的上端部由盖部件103a构成。在第一容器100a安装到液体喷射装置10的安装状态下,前表面壁部205配置于液体喷射装置10的前表面部12侧,且堵塞开口部件62的通孔63的大部分(图2)。
以下将参照图8,对底面壁部200的底面侧的结构进行说明。在底面壁部200的+Z方向侧的面,在+Y方向侧的端部设置有凹槽部215。在本实施方式中,凹槽部215是由肋216包围而形成的。凹槽部215构成容器侧固定结构220。
如上所述,容器侧固定结构220与装置侧固定结构54共同作用从而限制处于安装状态的第一容器100a向Y方向的移动。在容器侧固定结构220设置有被卡合部(随后论述),在第一容器100a配置到容器收纳部60的预定的配置区域LA(图3)的安装状态下,该被卡合部与装置侧固定结构54(图5)的突起部54p(卡合部54p)卡合。通过突起部54p被卡止于被卡合部,第一容器100a向-Y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容器侧固定结构220的凹槽部215构成为,具有作为随后论述的环状的槽结构的心形凸轮槽结构。随后将论述容器侧固定结构220的结构以及容器侧固定结构220的被卡合部与装置侧固定结构54的突起部54p(卡合部54p)卡合的机理。
在底面壁部200的+Z方向侧的面上,还设置有多个轨道肋230和多个支脚部231。轨道肋230构成为向+Z方向突出的凸壁部(图7),沿着Y方向以大致恒定的宽度呈直线状延伸(图8)。如上所述,轨道肋230与设置于容器收纳部60的底面的轨道槽64(图3)嵌合,从而对第一容器100a的Y方向的移动进行引导。多个支脚部231向+Z方向突出,分别具有相同的高度(图7)。第一容器100a在容器收纳部60的配置区域LA(图3)的配置姿态被多个支脚部231恰当地保持。
[容纳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容纳部110a由具有挠性的袋状的部件构成(图6、图7)。容纳部110a具有以Y方向为长度方向的大致长方形形状(图6)。容纳部110a是将两张片状部件111、112重叠并使它们的外周端部113熔接而构成的(图7)。第一片状部件111配置于-Z方向侧,构成容纳部110a的上侧的面。第二片状部件112配置于+Z方向侧,构成容纳部110a的下侧的面。
各片状部件111、112由具有挠性、阻气性、不透液性的原材料形成。各片状部件111、112也可以由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尼龙、聚乙烯等膜部件构成。各片状部件111、112也可以是将多张由所述的原材料构成的膜层叠而构成的。在该情况下,例如,也可以是,外层由耐冲击性优异的PET或尼龙的膜形成,内层由耐墨水性优异的聚乙烯的膜形成。而且,也可以向其层叠结构追加对铝等进行气相淀积而成的层。
[连接部]
以下将图9和图10作为参照图追加,对连接部120a的结构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连接部120a的附近的概略立体图。图10是抽取图9中由单点划线包围的容器侧电连接部140的形成区域X而表示的概略立体图。
作为用于与第一连接接纳部50a连接的构成要素,连接部120a具有液体导出口131、容器侧电连接部140、第一接纳部150a、第二接纳部150b、嵌合结构接纳部155、以及入口凹部211(图9)。在连接部120a中,这些构成要素汇聚于朝向+Y方向侧的顶端面121。以下,依次说明这些构成要素。
[液体导出口]
液体导出口131是向+Y方向开口的开口部(图9)。液体导出口131向+Y方向被第一连接接纳部50a的液体导入部51(图5)插入。液体导出口131在连接部120a的顶端面121设置于X方向上的大致中央的位置。
液体导出口131与收纳于第一壳体101a的容纳部110a(图7)的内部空间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连接部120a的顶端面121,液体导出口131的周缘部132的整体向-Y方向凹陷,液体导出口131在向-Y方向侧靠里的位置开口。由此,液体导出口131成为周围被由周缘部132形成的壁部包围着的状态,液体导出口131的保护性被提高。具体而言,例如,使用者误接触液体导出口131的情况被抑制。另外,在第一容器100a误落下时等由液体导出口131的碰撞导致的损伤、变形等劣化被抑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导出口131的周缘部132被向+Y方向突出的周缘肋133包围。在第一连接接纳部50a的液体导入部51连接到液体导出口131时,周缘肋133与设置于液体导入部51的周围的基端部件57接触而被按压,向-Y方向受到弹性力。此外,在第一容器100a安装到液体喷射装置10的安装状态下,第一容器100a与第一连接接纳部50a卡合(随后论述)。因此,即使周缘肋133被基端部件57向-Y方向施力,第一容器100a从配置区域LA向-Y方向移动的情况也被抑制。
[容器侧电连接部]
容器侧电连接部140具备用于与装置侧电连接部52连接的基板部141(图9、图10)。容器侧电连接部140与第一连接接纳部50a的装置侧电连接部52(图5)电接触。在基板部141的表面141s配置有多个端子部142(图10)。多个端子部142配置于与装置侧电连接部52的端子部52t(图5)相对应的位置。也可以是,在基板部141的与表面141s相反的一侧的面设置有存储与液体有关的信息的存储装置、用于对装置侧电连接部52的连接进行检测的电路等(省略图示和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端子部142具有装置侧电连接部52的端子部52t所接触的大致平坦的接触面。在图10中,在各端子部142中,以虚线举例说明装置侧电连接部52的端子部52t所接触的接触部位CP的位置。各端子部142的接触部位CP在基板部141的表面141s分别在上半段和下半段在与X方向平行的排列方向上排列。此外,端子部142、接触部位CP的排列图案并不限定于在图10中所举例说明的排列图案。
在本实施方式中,容器侧电连接部140设置于靠近第一容器100a的-X方向侧的端部的位置(图9)。在连接部120a,用于配置容器侧电连接部140的基板部141的基板配置部144形成为向-Y方向和+Z方向凹陷而成的凹部。在基板配置部144形成有朝向+Y方向与-Z方向之间的斜上方的方向的倾斜面144s(图10)。容器侧电连接部140在该倾斜面144s上以与倾斜面144s大致平行的配置角度倾斜配置。也就是说,基板部141的表面141s和端子部52t的接触面的法线矢量具有+Y方向的矢量分量和-Z方向的矢量分量。
这样,基板部141以表面141s朝向-Z方向侧的方式配置。因此,在装置侧电连接部52被电连接时,容器侧电连接部140从装置侧电连接部52受到至少朝向下方的+Z方向的力、同时与装置侧电连接部52电接触。在该朝向下方的力的作用下,容器侧电连接部140与装置侧电连接部52之间的接触状态变得良好,容器侧电连接部140的电连接性被提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基板部141倾斜配置,其表面141s也朝向+Y方向侧。因此,利用将第一容器100a向液体喷射装置10安装时的将第一容器100a向+Y方向推入的力,能够形成容器侧电连接部140与装置侧电连接部52之间的电连接状态。因而,容器侧电连接部140与装置侧电连接部52之间的电连接性被提高。
另外,在与装置侧电连接部52连接之际,装置侧电连接部52的端子部52t一边在容器侧电连接部140的端子部142的接触面上滑擦一边移动。由此,附着到容器侧电连接部140的端子部142的接触面的异物等被装置侧电连接部52的端子部52t去除,因此,容器侧电连接部140的电连接性被进一步提高。
此外,在将第一容器100a从容器收纳部60取出之际,第一容器100a向-Y方向的移动被从装置侧电连接部52受到的-Y方向的力辅助。因而,第一容器100a的取出被简易化。
基板部141设置于基板配置部144的里面的位置(图9)。基板部141被两个壁部145夹着,该两个壁部145在该基板部141的X方向上的两侧相对于基板部141的表面141s向-Z方向和+Y方向突出。这些壁部145作为基板部141的保护部发挥功能。因此,例如,使用者误接触基板部141、第一容器100a误落下时等基板部141损伤的情况等被抑制。
[第一接纳部和第二接纳部]
在第一容器100a向液体喷射装置10安装时,第一接纳部150a接纳第一连接接纳部50a的第一定位部53a(图5),第二接纳部150b接纳第二定位部53b(图5)。由此,容器收纳部60中的第一容器100a的安装位置被恰当地规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接纳部150a和第二接纳部150b形成为向-Y方向延伸的孔部,分别具有第一开口部151a和第二开口部151b。第一接纳部150a和第二接纳部150b各自的开口部151a、151b接纳所对应的定位部53a、53b的从+Y方向侧的插入。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接纳部150a的第一开口部151a和第二接纳部150b的第二开口部151b的开口形状不同,随后将论述其详细情况。
第一接纳部150a位于比液体导出口131靠-X方向侧的位置。在第一容器100a中,第一接纳部150a设置于连接部120a的靠-X方向侧的下侧的角部。另一方面,第二接纳部150b位于比液体导出口131靠+X方向侧的位置。在第一容器100a中,第二接纳部150b设置于连接部120a的靠+X方向侧的下侧的角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导出口131被一对接纳部150a、150b沿着X方向夹着。由此,在第一容器100a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10的安装时,液体导出口131相对于液体导入部51(图5)的X方向上的定位精度被提高。因而,液体导入部51与液体导出口131之间的连接性被改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接纳部150a、150b之间的X方向上的距离变大,因此,其定位精度被进一步提高。
[嵌合结构接纳部]
嵌合结构接纳部155设置于比液体导出口131靠+X方向侧的位置。嵌合结构接纳部155在连接部120a中设置于靠近+X方向侧的端部的位置。嵌合结构接纳部155具有凹凸结构,该凹凸结构是大致矩形形状的多个突起部156排列而成的,该多个突起部156向-Z方向以相同的高度突出,并且向-Y方向并列地延伸。嵌合结构接纳部155中的突起部156和形成于该突起部156之间的作为凹部的凹陷部157的X方向上的排列图案的凹凸与作为连接对象的嵌合结构55的凹凸结构中的排列图案的凹凸互逆。
在使第一容器100a向+Y方向移动而与所对应的第一连接接纳部50a连接时,嵌合结构55的凹凸结构与嵌合结构接纳部155的凹凸结构之间的嵌合被容许。另一方面,在第一容器100a与第一连接接纳部50a之间的组合并不恰当的情况下,嵌合结构55的凹凸结构不适合于嵌合结构接纳部155的凹凸结构,而无法嵌合。因而,不对应的错误的第一容器100a与第一连接接纳部50a连接的情况被抑制。
[入口凹部]
在连接部120a设置有入口凹部211,该入口凹部211是向-Z方向凹陷、向+Y方向开口的凹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入口凹部211具有大致矩形形状。入口凹部211构成凹槽部215的入口,该凹槽部215构成被设置于第一壳体101a的底面壁部200的容器侧固定结构220(图8)。入口凹部211在第一容器100a向液体喷射装置10安装时接纳第一连接接纳部50a的装置侧固定结构54(图5)。入口凹部211形成于在沿着Z方向观察时与容器侧电连接部140的至少一部分彼此重叠的位置。随后将论述其理由。
[针对第一容器的其他说明]
在第一容器100a中,如上所述,第一连接部120a与第一壳体101a的托盘102a一体化,第一连接部120a相对于第一壳体101a固定。因此,设置于第一连接部120a的容器侧电连接部140相对于第一壳体101a的配置姿态、配置位置比第一壳体101a和第一连接部120a可分离地构成的情况稳定。因而,在第一容器100a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10的安装之际,容器侧电连接部140的配置姿态变得不稳定的情况被抑制,相对于装置侧电连接部52(图5)的电连接性被提高。因而,能够实现第一容器100a与液体喷射装置10之间的更准确的电通信。
在第一容器100a中,容纳部110a与第一壳体101a一体化。因此,能够省略容纳部110a的搬运用的把持部、相对于第一壳体101a的容纳部110a的定位部等用于使容纳部110a相对于第一壳体101a拆装的结构。因而,与省略该结构相应地,能够使第一容器100a的结构实现小型化、轻量化、简略化以及能够减少部件个数。另外,与省略该结构相应地,使容纳部110a的容积增大,从而能够使可容纳的液体的量增大。
只要第一壳体101a和容纳部110a一体化,则在液体向液体喷射装置10的补充工序中,能够省略使用者向第一壳体101a安装容纳部110a的工序。因而,使用者的便利性被提高。此外,例如,即使使用者误使第一容器100a落下等对第一容器100a施加了出乎意料的冲击,容纳部110a从第一壳体101a脱落的情况也被抑制。另外,第一容器100a通过具有将第一壳体101a设为框体的一体的结构,从而第一容器100a针对如上所述的难以意料的冲击的耐久性被提高。
[第二容器]
以下将参照图11~图14,对第二容器100b的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说明和参照图中,对与上述第一容器100a的各种结构部相同的、或对应的结构部使用相同的标号,或者使用仅末尾的字母不同而数字通用的标号。标注有这样的对应的标号的结构部在第二容器100b中起到与第一容器100a中的所对应的结构部同样的功能。因而,在上述第一容器100a中所说明的各种效果也能够利用这样的对应结构在第二容器100b中获得。在随后论述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同样。
图11是表示第二容器100b的顶面侧的概略立体图。图12是向-Y方向观察第二容器100b时的概略图。在图12的下半部分,为了比较,向相同的方向观察时的第一容器100a以相同的缩小比例尺进行图示。在图12中以单点划线图示第一容器100a和第二容器100b各自的X方向上的中心轴线CL。图13是向+Y方向观察第二容器100b时的概略图。图14是表示第二容器100b的底面侧的结构的概略立体图。
第二容器100b与第一容器100a同样地具备:容纳部110b;第二壳体101b,其在内部收纳有容纳部110b;以及连接部120b(图11~图14)。第二壳体101b的结构除了X方向上的宽度比第一容器100a的第一壳体101a大以外,与第一壳体101a的结构实质上相同,具有托盘102b和盖部件103b。
第二容器100b的容纳部110b除了X方向上的宽度较大以外,具有与第一容器100a的容纳部110a大致相同的结构(图11、图13)。此外,在图11和图13中,由于从第二壳体101b的外面不能看见容纳部110b,因此,以虚线示意性地图示容纳部110b。第二容器100b的容纳部110b能够容纳液体的量比第一容器100a的容纳部110a能够容纳液体的量多。
作为用于与第二连接接纳部50b连接的构成要素,第二容器100b的连接部120b具备与第一容器100a的连接部120a同样的构成要素而(图11、图12)。连接部120b具有:液体导出口131;容器侧电连接部140;两个接纳部150a、150b;嵌合结构接纳部155;以及入口凹部211。
连接部120b的上述各构成要素相对于中心轴线CL的位置与第一容器100a的连接部120a的各构成要素大致相同(图12)。第二容器100b的连接部120b相对于第一容器100a的连接部120a的变更点较少,因此,能够使部件通用化,能够降低其制造成本。另外,第二容器100b的与连接部120b相对应的第二连接接纳部50b也能够设为同与第一容器100a的连接部120a相对应的第一连接接纳部50a大致同样的结构,因此,能够降低连接部120的制造成本。
在以下说明中,在无需特别区别第一容器100a的第一壳体101a和第二容器100b的第二壳体101b的情况下,将第一壳体101a和第二壳体101b统称为“壳体101”。针对托盘102a、102b、盖部件103a、103b也分别同样地统称为“托盘102”、“盖部件103”。在无需特别区别第一容器100a的容纳部110a和第二容器100b的容纳部110b的情况下,将容纳部110a、110b统称为“容纳部110”。在无需特别区别第一容器100a的连接部120a和第二容器100b的连接部120b的情况下,将连接部120a、120b统称为“连接部120”。
[容器的安装机理]
以下将参照图15,对容器100相对于连接接纳部50的安装机理进行说明。在图15的上半部分,图示有向-Y方向观察时的第一容器100a。另外,在图15的下半部分,与上半部分中的第一容器100a相对应地图示出向-Z方向观察时的第一连接接纳部50a的一部分。此外,以下的说明在第二容器100b相对于第二连接接纳部50b的安装方面也通用。
在容器收纳部60(图3)中,若容器100朝向配置区域LA向+Y方向移动,则首先,连接接纳部50的一对定位部53a、53b被插入容器100的一对接纳部150a、150b,而容器100的液体导出口131被定位。
然后,连接接纳部50的液体导入部51被插入容器100的液体导出口131,而容器100的液体导出口131和连接接纳部50的液体导入部51被连接。此外,在液体导出口131与液体导入部51之间的连接完全完成之前,设置于液体导出口131的周围的周缘肋133与处于液体导入部51的周围的基端部件57接触。若直到液体导出口131和液体导入部51之间的连接完成为止容器100被向+Y方向推入,则基端部件57向+Y方向进行位置变化。容器100被设置于基端部件57的内部的施力部件(省略图示)向-Y方向施力。
同上述液体导出口131与液体导入部51之间的连接并行地,连接接纳部50的装置侧电连接部52被插入容器100的基板配置部144,而与容器侧电连接部140的基板部141电接触。在液体导出口131与液体导入部51之间的连接完成时,成为容器侧电连接部140与装置侧电连接部52之间的电连接被确定的状态。
连接接纳部50的装置侧固定结构54在一对定位部53a、53b插入一对接纳部150a、150b之前被插入入口凹部211,该入口凹部211构成设置于壳体101的底面壁部200的凹槽部215的入口。装置侧固定结构54的突起部54p在液体导出口131与液体导入部51之间的连接完成时利用随后论述的卡合机理与设置于容器100的壳体101的容器侧固定结构220(图8、图14)的被卡合部卡合。利用该卡合,容器100的位置被固定到预定的配置区域LA(图3)的状态是“容器100安装到容器收纳部60的安装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的容器100中,容器侧电连接部140在X方向上位于液体导出口131与第一接纳部150a之间。因此,利用一对定位部53a、53b和一对接纳部150a、150b,与液体导出口131一起,使容器侧电连接部140相对于装置侧电连接部52的X方向上的定位精度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容器100中,在向Y方向观察时,容器侧固定结构220在X方向上位于液体导出口131与第一接纳部150a之间。因此,装置侧固定结构54插入到凹槽部215内之后的装置侧固定结构54向Y方向的移动被一对定位部53a、53b和一对接纳部150a、150b引导,装置侧固定结构54相对于容器侧固定结构220的定位精度被提高。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容器100中,在液体导出口131与第一接纳部150a之间设置有容器侧电连接部140和容器侧固定结构220。因此,与此相应地一对接纳部150a、150b彼此之间的X方向上的距离变大,由一对定位部53a、53b和一对接纳部150a、150b带来的上述定位的精度被进一步提高。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容器100中,第一接纳部150a的第一开口部151a和第二接纳部150b的第二开口部151b的开口形状不同。第二开口部151b的X方向上的开口宽度W2比第一开口部151a的X方向上的开口宽度W1大。利用该结构,能够使第二定位部53b向第二接纳部150b插入时的第二定位部53b的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于Y方向的角度带有富余。因此,容器100相对于连接接纳部50的连接操作变得容易。另外,通过设置有这样的富余,在容器100相对于连接接纳部50连接之际,第二定位部53b向第二接纳部150b插入时所产生的应力降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口部151a和第二开口部151b的Z方向上的开口宽度大致相等,但第一开口部151a和第二开口部151b的Z方向上的开口宽度也可以不同。
[装置侧固定结构相对于容器固定结构的卡合机理]
以下将参照图16A和图16B,对装置侧固定结构54相对于容器侧固定结构220的卡合机理进行说明。在图16A和图16B中分别图示向-Z方向观察时的容器侧固定结构220。另外,在图16A和图16B中,为了表示装置侧固定结构54的突起部54p在凹槽部215内的移动轨迹,分别由虚线表示不同的时间的突起部54p的位置P1~P6。
首先,参照图16A,对容器侧固定结构220的结构进行说明。在比位于+Y方向侧端部的入口凹部211靠-Y方向侧的里侧区域内的中央处,容器侧固定结构220具有向+Z方向突出的中央凸部221。沿着Z方向观察时,中央凸部221的外周壁面构成大致三角形状的外周轮廓线。中央凸部221的内部被挖空处理。
中央凸部221的外周壁面包括第一壁面222、第二壁面223、以及第三壁面224。第一壁面222沿着X方向与Y方向之间的倾斜方向延伸。第一壁面222的至少一部分在Y方向上与入口凹部211重叠。第二壁面223沿着X方向延伸,与第一壁面222相交。第三壁面224沿着Y方向延伸,与第一壁面222和第二壁面223相交。第三壁面224在Y方向上与入口凹部211重叠。
中央凸部221具有第一突出壁部225和第二突出壁部226。在第二壁面223的-X方向侧的端部,第一突出壁部225从第二壁面223沿着第一壁面222所延伸的方向向-Y方向侧从第二壁面223稍微地伸出。第二突出壁部226是作为被卡合部而发挥功能的壁部。以下,也存在将第二突出壁部226称为被卡合部226的情况。在第二壁面223的+X方向侧的端部,第二突出壁部226沿着第三壁面224所延伸的方向向-Y方向侧从第二壁面223稍微地伸出。
容器侧固定结构220还具有第三突出壁部227。第三突出壁部227形成为肋216的一部分。在沿着Y方向与中央凸部221的第二壁面223相对的位置,第三突出壁部227从肋216朝向第二壁面223向+Y方向突出。
为了便于说明,将凹槽部215划分成第一凹槽部215a、第二凹槽部215b、第三凹槽部215c、以及第四凹槽部215d。第一凹槽部215a是由入口凹部211形成的沿着Y方向延伸的部位。第二凹槽部215b是面对第一壁面222、且沿着X方向与Y方向之间的倾斜方向延伸的部位。第三凹槽部215c包括面对第二壁面223的部位,是由三个突出壁部225~227以沿着X方向呈大致锯齿形蜿蜒延伸的方式形成的部位。第四凹槽部215d是面对第三壁面224、且朝向第一凹槽部215a向+Y方向延伸的部位。
作为第一凹槽部215a的底面的第一底面228a构成为朝向-Y方向逐渐向+Z方向抬升的倾斜面。作为第二凹槽部215b的与第一凹槽部215a连结的部位的底面的第二底面228b构成为大致水平的水平面。位于第二凹槽部215b的中央附近的第三底面228c构成为从第二底面228b向-Z方向凹陷的倾斜面。包括第二凹槽部215b的-Y方向侧的端部部位的底面和第三凹槽部215c的底面的第四底面228d构成为大致水平的水平面。作为第四凹槽部215d的底面的第五底面228e构成为越是+Y方向侧越从第四底面228d向+Z方向抬升的倾斜面。作为第一底面228a与第五底面228e之间的底面的第六底面228f构成为大致水平的水平面。
以下将参照图16A,对直到容器侧固定结构220的第二突出壁部226(被卡合部226)与装置侧固定结构54的突起部54p(卡合部)之间的卡合完成为止的机理进行说明。将容器100(图6)向+Y方向推入容器收纳部60(图3),当容器100的顶端面121(图6)超过装置侧固定结构54(图5)的顶端部54t的位置时,装置侧固定结构54的顶端部54t相对于第一凹槽部215a向-Y方向插入。此时,顶端部54t的+X方向侧的端面与第一凹槽部215a的+X方向侧的侧壁面229接触,装置侧固定结构54的突起部54p位于与侧壁面229分开的位置(P1)。此时,顶端部54t的端面被侧壁面229向-X方向推动,因此,装置侧固定结构54是与没有被施加水平方向上的外力时相比向-X方向侧转动了的状态。在将容器100进一步向+Y方向推入时,装置侧固定结构54的突起部54p从位置P1向-Y方向移动。在此过程中,突起部54p与作为倾斜面的第一底面228a接触,被第一底面228a向+Z方向推动。
若容器100被进一步向+Y方向推入,则装置侧固定结构54的突起部54p被第一底面228a向+Z方向推动,装置侧固定结构54的顶端部54t位于比肋216的+Z方向侧的端面靠+Z方向侧的位置而与肋216分开。然后,装置侧固定结构54的突起部54p与第一壁面222接触,并且上到水平的第二底面228b(位置P2)。
装置侧固定结构54的突起部54p被第一壁面222向-X方向侧推动,同时沿着第一壁面222向-Y方向侧移动,并在第三底面228c处下降,而到达水平的第四底面228d,到达与第一突出壁部225接触的位置(位置P3)。之后,若装置侧固定结构54的突起部54p进一步向-Y方向侧移动而与第一突出壁部225之间的接触状态被解除,则由于朝向+X方向侧被施加于装置侧固定结构54的作用力,装置侧固定结构54的突起部54p向+X方向侧瞬间地移动,而与第三突出壁部227碰撞(位置P4)。由于该碰撞而产生咔嗒声。
以该咔嗒声为信号,若使用者将对容器100向+Y方向施加的力解除,则由于由基端部件57(图15)带来的向-Y方向的施力,使得容器100向-Y方向稍微地移动。由此,装置侧固定结构54的突起部54p沿着第三突出壁部227向+Y方向移动,突起部54p相对于第三突出壁部227的接触状态被解除。于是,突起部54p由于对装置侧固定结构54朝向+X方向侧施加的作用力而向+X方向侧瞬间地移动,与第二壁面223和第二突出壁部226碰撞而被拦截(位置P5)。
这样,在位置P5处,装置侧固定结构54的突起部54p被卡止于容器侧固定结构220的第二突出壁部226,容器侧固定结构220的第二突出壁部226和装置侧固定结构54的突起部54p卡合。以下,除了将第二突出壁部226称为“被卡合部226”以外,也存在称为“卡止部226”的情况。通过容器侧固定结构220的第二突出壁部226与装置侧固定结构54的突起部54p之间的卡合,容器100成为向-Y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成为容器100安装到容器收纳部60的安装状态。在该状态下,装置侧固定结构54的突起部54p与第四底面228d接触。如上所述,装置侧固定结构54被配置到连接接纳部50的内部的弹性部件(省略图示)向-Z方向施力,在向+Z方向受到外力时向+Z方向弹性地旋转。该向-Z方向的施力经由突起部54p向第四底面228d(图16A)传递。即,在容器100安装到容器收纳部60的安装状态下,突起部54p成为对容器100的壳体101向-Z方向施加作用力的状态。
在此,在容器侧固定结构220的被卡合部226与装置侧固定结构54的卡合部54p卡合的状态下,容器侧电连接部140与装置侧电连接部52电连接,处于从装置侧电连接部52受到至少+Z方向的力的状态。只要是本实施方式的容器100,如上所述,容器侧固定结构220和容器侧电连接部140就处于沿着Z方向观察时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关系(图12)。因此,容器侧电连接部140从装置侧电连接部52受到的+Z方向的力的至少一部分被容器100从突起部54p向-Z方向受到的力抵消。因而,容器100在+Y方向侧受到的力的Z方向的分量被降低,容器100的Z方向上的配置姿态从设想的适当的姿态偏离的情况被抑制。因而,容器100相对于连接接纳部50的配置姿态的恶化被抑制,其连接状态被改善。另外,随着容器100的配置姿态的恶化而在连接接纳部50与容器100之间的连接部位产生无益的应力的情况被抑制,因此,用于将连接接纳部50和容器100连接的上述各种构成部的损伤、劣化被抑制。
以下将参照图16B,对将容器侧固定结构220与装置侧固定结构54之间的卡合状态解除时的机理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10中,如下所述,容器侧固定结构220和装置侧固定结构54构成为,若容器100被使用者向+Y方向推入,则解除它们的卡合状态。若使用者推动壳体101的前表面壁部205(图2)而将容器100向+Y方向推入,则装置侧固定结构54的突起部54p从位置P5向-Y方向移动,向+X方向从与第二突出壁部226钩挂的状态脱开。因此,由于被施力部件朝向+X方向侧施加于装置侧固定结构54的作用力,突起部54p向+X方向侧瞬间移动,并与肋216的+X方向侧的侧壁面229碰撞(位置P6)。
由此,突起部54p成为位于第四凹槽部215d的状态,因此,成为向+Y方向的移动被容许的状态。也就是说,成为容器侧固定结构220与装置侧固定结构54之间的卡合状态被解除的状态。利用突起部54p与上述肋216碰撞而产生的咔嗒声,使用者能够知晓容器侧固定结构220与装置侧固定结构54之间的卡合状态被解除的情况。若突起部54p向+Y方向的移动被容许,则利用被基端部件57(图15)向-Y方向施加的作用力,容器100自动地向-Y方向移动。在基端部件57与连接接纳部50分开之后,使用者能够将容器100拉出而取出。从上述说明可知,凹槽部215构成对突起部54p进行引导的环状的引导路径。该引导路径的入口部分和出口部分通用。引导路径包括:设置于中途的将突起部54p卡止的卡止部226、入口侧引导路、以及出口侧引导路。入口侧引导路是从前述的入口部分到卡止部226的路径部分。出口侧引导路是从卡止部226到前述的出口部分的路径部分。
[第一实施方式的总结]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容器100,在安装到液体喷射装置10的状态下,容器侧电连接部140从装置侧电连接部52受到的Z方向的力的至少一部分被容器100的壳体101从装置侧固定结构54的突起部54p、也就是说卡合部54p受到的力而降低。因而,容器100的配置姿态从适当的姿态向Z方向偏离的情况被抑制。另外,容器100的Z方向上的宽度比容器100的X方向上的宽度和Y方向上的宽度小。因此,安装到液体喷射装置10的状态下的容器100的配置姿态被稳定化,容器100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10的连接状态被改善。此外,只要是壳体101、容纳部110以及连接部120被一体化的容器100,便能够起到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10的连接性的改善、结构的简化、耐久性的提高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各种作用效果。这样的作用效果在液体喷射装置10安装有容器100的液体喷射系统11中也同样能够获得。
B.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图17和图18,对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容器100B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容器100B的顶面侧的概略立体图。图18是向-Y方向观察第二实施方式的容器100B时的概略图。第二实施方式的容器100B的结构除了以下说明的点以外,与第一实施形的容器100的结构大致相同。
第二实施方式的容器100B要安装的液体喷射装置除了是执行单色印刷的喷墨打印机以外,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液体喷射装置10(图1~图5)大致相同。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中,容器收纳部60的大致整个区域被一个容器100B占据。在容器收纳部60的+Y方向侧的区域中,连接接纳部50在X方向的大致中央附近设置有一个。
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容器100相比,第二实施方式的容器100B及其壳体101B的X方向上的宽度被延长,比Y方向上的宽度大。设置于壳体101B的内部的容纳部110B也与壳体101B相应地X方向上的宽度被延长。由此,第二实施方式的容器100B可容纳的液体量比第一实施方式的容器100可容纳的液体量多。容器100B的连接部120B构成为,可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结构相同的结构的连接接纳部50连接。因此,在连接部120B中,作为向连接接纳部50的连接用的构成部的液体导出口131、容器侧电连接部140、第一接纳部150a、第二接纳部150b、嵌合结构接纳部155、入口凹部211的配置布局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部120大致相同(图18)。
在容器100B的底面上,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容器100同样的位置设置有由凹槽部215构成的容器侧固定结构220。另外,在容器100B的连接部120B所具有的朝向+Y方向的顶端面121上,除了设置有第一接纳部150a和第二接纳部150b之外,还设置有向+Y方向开口的开口部152。开口部152是为了以下目的而设置:在其内部容纳在容器收纳部60中的、朝向顶端面121且向-Y方向突起的结构物(省略图示),从而避免该结构物与容器100B之间的接触。在本第二实施方式中,开口部152具有大致圆形的开口形状,沿着X方向排列有多个。多个开口部152分别逐一容纳容器收纳部60的前述的结构物。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容器100B,能够使液体的容纳量增大。另外,通过X方向的宽度被扩大,液体喷射装置中的容器100B的配置姿态的稳定性被提高。此外,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容器100B、以及在液体喷射装置安装有第二实施方式的容器100B的液体喷射系统,能够取得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各种作用效果。
C.第三实施方式:
图19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容器100C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在图19中,图示有从容器100C的托盘102拆卸掉盖部件103后的状态。第三实施方式的容器100C除了在壳体101C的内部设置有不同的结构的容纳部110C来替代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容纳部110以外,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容器100B的结构实质上相同。
容器100C的容纳部110C不是由具有挠性的袋状的部件构成,而是具有液体LQ被直接容纳于在利用盖部件103将托盘102的开口部密封时形成的壳体101C的内部空间SP的结构。在托盘102与盖部件103之间的边界设置有密封部(省略图示),该密封部用于防止液体LQ来自内部空间SP的泄漏。另外,在盖部件103设置有大气开放口(省略图示),该大气开放口用于随着液体LQ的消耗而向内部空间SP导入空气。也可以在内部空间SP配置有:液体保持部件,其在内部吸收并保持液体LQ;以及配管部件,其将液体导出口131和内部空间SP连通。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容器100C,能够将壳体101C内的整体用作容纳部110C,因此,能够使能够容纳的液体LQ的量比第二实施方式的容器100B的能够容纳的液体LQ的量增大。此外,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容器100C,能够取得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所说明的各种作用效果。
D.第四实施方式:
图20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容器100D的结构的概略立体图。第四实施方式的容器100D除了替代盖部件103,托盘102的开口部被膜部件104密封以外,与第四实施方式的容器100C的结构大致相同。
容器100D具备膜部件104熔接于托盘102的开口部而成的壳体101D。在壳体101D的内部形成有被气密地密封的内部空间SP。在容器100D中,该壳体101D的内部空间SP构成直接容纳液体的容纳部110D。此外,膜部件104具有挠性,在随着容纳部110D内的液体的消耗而内部空间SP产生负压时向内部空间SP侧挠曲。
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容器100D,由托盘102和膜部件104构成壳体101,因此,可使壳体101的结构简化、轻量化,也可降低容器100D的制造成本。此外,能够取得在上述各实施方式所说明的各种作用效果。
E.第五实施方式:
图21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中的容器100E的结构的概略立体图。除了具有开口部152E替代开口部152以外,第五实施方式的容器100E的结构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容器100B的结构实质上相同。开口部152E在连接部120E的顶端面121向+Y方向开口。开口部152E具有以X方向为长度方向的大致长方形的开口形状。开口部152E在从靠近容器100E的X方向上的中央的位置起在靠近X方向上的端部的位置的范围内形成。开口部152E在容器100E安装到液体喷射装置时在容器收纳部60(图3)中沿着X方向排列设置,分别容纳向-Y方向突起的多个结构物(省略图示)。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容器100E,在向液体喷射装置安装之际,能够避免与容器收纳部60的前述的结构物之间的接触。此外,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容器100E,能够取得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各种作用效果。
F.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将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变形形态作为变形例进行说明。以下所说明的变形例均定位成用于实施实用新型的形态的一个例子。此外,在以下说明中,在无需特别区别参照的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省略为了区别各实施方式而标注于各构成部的标号的末尾的字母。
F1.变形例1: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容器100(壳体101)在容器收纳部60中的移动方向的Y方向与液体喷射装置10的前后方向一致。与此相对,作为容器100在容器收纳部60中的移动方向的Y方向也可以不与液体喷射装置10的前后方向一致。作为容器100在容器收纳部60中的移动方向的Y方向也可以是例如液体喷射装置10的横向。也就是说,容器100的安装口也可以设置于液体喷射装置10的右侧或左侧的侧面。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容器收纳部60设置于液体喷射装置10中的最下层的位置。与此相对,容器收纳部60也可以形成于其他高度位置。容器收纳部60也可以设置于Z方向上的中央部。
F2.变形例2:
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10安装有四个容器100,第二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第五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安装有一个容器100B、100C、100D、100E。向液体喷射装置安装的容器100的个数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个数。例如,液体喷射装置也可以构成为可安装仅一个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容器100a或第二容器100b,液体喷射装置也可以构成为可收纳两个以上第二实施方式的容器100B。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液体喷射装置10安装有两种容器100a、100b。与此相对,也可以在液体喷射装置10安装有结构不同的三种以上的容器。另外,第二实施方式的容器100B要安装的液体喷射装置也可以具有将多个容器100B沿着Z方向层叠而并列地安装的结构。在该情况下,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也可以构成为执行彩色印刷的喷墨打印机。也可以是,该结构被适用在第三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第五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中。
F3.变形例3: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容器侧固定结构220具有心形凸轮槽结构。与此相对,容器侧固定结构220也可以不具有心形凸轮槽结构。容器侧固定结构220也可以是仅具有例如在卡合状态下装置侧固定结构54的突起部54p向-Y方向卡合的台阶部的结构。在该情况下,期望的是,装置侧固定结构54构成为,通过使用者的操作等,向X方向移动而能够使卡合状态解除。
F4.变形例4: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第一接纳部150a和第二接纳部150b分别构成为供所对应的定位部53a、53b插入的孔部。与此相对,第一接纳部150a和第二接纳部150b也可以不构成为孔部,也可以形成为例如沿着Z方向延伸的狭缝。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各定位部53a、53b的顶端所接触的接触部。
F5.变形例5: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容器侧电连接部140具备基板部141。与此相对,容器侧电连接部140也可以不具备基板部141。容器侧电连接部140也可以是仅具有例如装置侧电连接部52所电接触的电极部的结构。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容器侧电连接部140的基板部141以朝向斜上方的方式配置。与此相对,容器侧电连接部140的基板部141也可以不以朝向斜上方的方式配置。基板部141在从装置侧电连接部52受到至少朝向+Z方向侧的力的状态下以能够与装置侧电连接部52电连接的角度配置即可。基板部141也可以以例如朝向-Z方向的方式大致水平地配置。
F6.变形例6:
容器100的结构成并不限定于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结构。例如,容器100的壳体101也可以具有大致圆盘形状。另外,在连接接纳部50中,液体导出口131也可以不位于X方向上的中央,容器侧电连接部140也可以设置于X方向上的中央。液体导出口131也可以在X方向上不设置于一对接纳部150a、150b之间。另外,一对接纳部150a、150b也可以不设置于相同的高度位置,也可以具有大致相同的开口形状、开口尺寸。容器侧电连接部140也可以不形成于向-Y方向侧靠里的位置,也可以形成于向+Y方向侧突出的位置。壳体101的结构并不限定于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结构。壳体101的托盘102也可以不构成为箱体,例如,也可以由组合多个柱状的部件而成的框架状的部件构成。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盖部件103也可以不可装卸地构成,也可以可开闭地构成。另外,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101既可以具有盖部件103的整体被省略而成的结构,也可以具有盖部件103仅使托盘102的开口部的一部分封闭的结构。
F7.变形例7:
容器100所连接的连接接纳部50并不限定于在上述各实施方式所说明的结构。连接接纳部50既可以构成为单一部件,也可以具有液体导入部51、装置侧电连接部52、一对定位部53a、53b分别作为不同的部件而独立地分离配置的结构。
F8.变形例8:
针对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容器100a和第二容器100b,替代由挠性的袋状部件构成的容纳部110a、110b,也可以适用在第三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容纳部110C、110D(图19,图20)的结构。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容器100中,容纳部110被与壳体101一体化。与此相对,在容器100中,容纳部110也可以构成为相对于壳体101可装卸。在该情况下,也可以设为通过容纳部110的更换来向容器100补充液体的结构。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也可以适用从容器收纳部60的外部经由管等配管部件向所安装的各容器100的容纳部110补充液体的结构。
F9.变形例9:
上述各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10是打印机,液体喷射系统11是喷墨方式的印刷系统。与此相对,液体喷射装置10也可以不是打印机,液体喷射系统11也可以不是印刷系统。液体喷射装置10也可以构成为例如喷射液体洗涤剂的清洗装置。在该情况下,液体喷射系统是清洗系统。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实施例、变形例,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结构实现。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为了达成上述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例如,与在实用新型内容的栏所记载的各形态中的技术特征相对应的实施方式、实施例、变形例中的技术特征可适当进行替换、组合。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并不限于说明成也可以被省略的技术特征,只要该技术特征不是在本说明书中说明成必须的技术特征,就可适当地删除。

Claims (17)

1.一种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能够装卸的容器,其中,
将与重力方向平行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所述Z方向中的与所述重力方向相同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所述Z方向中的与所述重力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与所述Z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Y方向,将所述Y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设为+Y方向,将所述Y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设为-Y方向,将与所述Z方向和所述Y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X方向,将所述X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设为+X方向,将所述X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设为-X方向时,
该液体喷射装置具备:
外壳,其在内部设置有容器收纳部;
装置侧固定结构,其从所述容器收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朝向所述-Y方向延伸;
液体导入部,其位于所述容器收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
以及装置侧电连接部,其位于所述容器收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
所述容器具备:
壳体,其通过沿着所述+Y方向移动,而被插入所述容器收纳部;
容纳部,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并容纳液体;
液体导出口,在所述容器安装到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安装状态下,所述液体导入部被插入该液体导出口;
容器侧电连接部,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从所述装置侧电连接部受到具有至少所述+Z方向的分量的力的同时还与所述装置侧电连接部电接触;
以及容器侧固定结构,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与所述装置侧固定结构卡合,
在所述安装状态下,通过所述装置侧固定结构和所述容器侧固定结构卡合,在朝向所述-Z方向的力被施加的状态下,所述外壳向所述-Y方向的移动被限制,
所述容器侧固定结构和所述容器侧电连接部形成于如下位置:在沿着所述Z方向观察处于所述安装状态的姿态的所述容器时至少一部分彼此重叠,
在所述安装状态的姿态下,所述容器的所述Z方向上的宽度比所述Y方向上的宽度、以及所述X方向上的宽度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中,
所述容器侧电连接部具有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与所述装置侧电连接部接触的接触面,
所述接触面的法线矢量在所述容器成为所述安装状态的姿态时具有所述-Z方向的矢量分量和所述+Y方向的矢量分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容器,其中,
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备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该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从所述容器收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朝向所述-Y方向侧延伸,在所述X方向上设置于隔着所述液体导入部而彼此分开的位置,
所述壳体具备:第一接纳部,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接纳所述第一定位部;以及第二接纳部,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接纳所述第二定位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容器,其中,
在成为所述安装状态的姿态时,所述第一接纳部相对于所述液体导出口位于所述-X方向侧,所述第二接纳部相对于所述液体导出口位于所述+X方向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容器,其中,
在成为所述安装状态的姿态时,所述容器侧电连接部和所述容器侧固定结构在所述X方向上位于所述液体导出口与所述第一接纳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容器,其中,
所述第一接纳部具有供所述第一定位部插入并穿过的第一开口部,
所述第二接纳部具有供所述第二定位部插入并穿过的第二开口部,
在所述安装状态的姿态下,所述第二开口部的所述X方向上的开口宽度比所述第一开口部的所述X方向上的开口宽度大。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容器,其中,
所述第一接纳部具有供所述第一定位部插入并穿过的第一开口部,
所述第二接纳部具有供所述第二定位部插入并穿过的第二开口部,
在所述安装状态的姿态下,所述第二开口部的所述X方向上的开口宽度比所述第一开口部的所述X方向上的开口宽度大。
8.一种液体喷射系统,其具备液体喷射装置和容器,其中,
将与重力方向平行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所述Z方向中的与所述重力方向相同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所述Z方向中的与所述重力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与所述Z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Y方向,将所述Y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设为+Y方向,将所述Y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设为-Y方向,将与所述Z方向和所述Y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X方向,将所述X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设为+X方向,将所述X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设为-X方向时,
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备:
外壳,其在内部设置有容器收纳部;
装置侧固定结构,其从所述容器收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朝向所述-Y方向侧延伸;
液体导入部,其位于所述容器收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
以及装置侧电连接部,其位于所述容器收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
所述容器构成为相对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能够装卸,
所述容器具备:
壳体,其通过沿着所述+Y方向移动,而被插入所述容器收纳部;
容纳部,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并容纳液体;
液体导出口,在所述容器安装到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安装状态下,所述液体导入部被插入该液体导出口;
容器侧电连接部,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从所述装置侧电连接部受到具有至少所述+Z方向的分量的力的同时还与所述装置侧电连接部电接触;
以及容器侧固定结构,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与所述装置侧固定结构卡合,
在所述安装状态下,通过所述装置侧固定结构和所述容器侧固定结构卡合,在朝向所述-Z方向的力被施加的状态下,所述外壳的向所述-Y方向的移动被限制,
所述装置侧固定结构和所述容器侧电连接部形成于如下位置:在所述安装状态的姿态下,在沿着所述Z方向观察时至少一部分彼此重叠,
在所述安装状态的姿态下,所述容器的所述Z方向上的宽度比所述Y方向上的宽度、以及所述X方向上的宽度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喷射系统,其中,
所述容器侧电连接部具有在所述安装状态下与所述装置侧电连接部接触的接触面,
所述接触面的法线矢量在所述容器成为所述安装状态的姿态时具有所述-Z方向的矢量分量和所述+Y方向的矢量分量。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液体喷射系统,其中,
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备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该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从所述容器收纳部的所述+Y方向侧的端部朝向所述-Y方向侧延伸,在所述X方向上设置于隔着所述液体导入部而彼此分开的位置,
所述容器具备:第一接纳部,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接纳所述第一定位部;以及第二接纳部,其在所述安装状态下接纳所述第二定位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喷射系统,其中,
在所述容器成为所述安装状态的姿态时,所述第一接纳部相对于所述液体导出口位于所述-X方向侧,所述第二接纳部相对于所述液体导出口位于所述+X方向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体喷射系统,其中,
在成为所述安装状态的姿态时,所述容器侧电连接部和所述容器侧固定结构在所述X方向上位于所述液体导出口与所述第一接纳部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喷射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接纳部具有供所述第一定位部插入并穿过的第一开口部,
所述第二接纳部具有供所述第二定位部插入并穿过的第二开口部,
在所述安装状态的所述容器的姿态下,所述第二开口部的所述X方向上的开口宽度比所述第一开口部的所述X方向上的开口宽度大。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液体喷射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接纳部具有供所述第一定位部插入并穿过的第一开口部,
所述第二接纳部具有供所述第二定位部插入并穿过的第二开口部,
在所述安装状态的所述容器的姿态下,所述第二开口部的所述X方向上的开口宽度比所述第一开口部的所述X方向上的开口宽度大。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喷射系统,其中,
所述装置侧固定结构和所述容器侧固定结构在处于彼此卡合的卡合状态时,通过所述壳体被向所述+Y方向推动,解除所述卡合状态,而容许所述壳体向所述-Y方向的移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液体喷射系统,其中,
所述装置侧固定结构和所述容器侧固定结构在处于彼此卡合的卡合状态时,通过所述壳体被向所述+Y方向推动,解除所述卡合状态,而容许所述壳体向所述-Y方向的移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体喷射系统,其中,
所述装置侧固定结构和所述容器侧固定结构在处于彼此卡合的卡合状态时,通过所述壳体被向所述+Y方向推动,解除所述卡合状态,而容许所述壳体向所述-Y方向的移动。
CN201820206230.7U 2017-03-24 2018-02-06 容器和液体喷射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3567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58948 2017-03-24
JP2017058948A JP2018161759A (ja) 2017-03-24 2017-03-24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35677U true CN208035677U (zh) 2018-11-02

Family

ID=6358205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06230.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35677U (zh) 2017-03-24 2018-02-06 容器和液体喷射系统
CN201810117437.1A Active CN108621583B (zh) 2017-03-24 2018-02-06 容器和液体喷射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17437.1A Active CN108621583B (zh) 2017-03-24 2018-02-06 容器和液体喷射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449772B2 (zh)
JP (1) JP2018161759A (zh)
CN (2) CN20803567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21583A (zh) * 2017-03-24 2018-10-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容器和液体喷射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48426B2 (en) * 2016-05-27 2021-10-1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container and liquid ejection system
JP7035714B2 (ja) * 2018-03-29 2022-03-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システム
JP7172465B2 (ja) * 2018-11-07 2022-11-1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インクコンテナ
JP7388002B2 (ja) * 2019-05-29 2023-11-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装着体、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CN116587742B (zh) * 2023-06-29 2024-01-19 射阳县利德探伤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印花机墨盒换洗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52649A (en) * 1974-04-25 1976-04-27 Dikoff Joseph K Check printer having ribbon cartridge
JP2633875B2 (ja) * 1987-11-20 1997-07-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US7438401B2 (en) 2002-06-17 2008-10-2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k cartridge
JP4432025B2 (ja) 2003-08-08 2010-03-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
JP4631253B2 (ja) 2002-06-17 2011-02-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AR049674A1 (es) * 2003-08-08 2006-08-30 Seiko Epson Corp Recipiente contenedor de liquido a suministrar a un aparato de consumo de dicho liquido
US7806523B2 (en) 2003-08-08 2010-10-0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container holder thereof
US20050052511A1 (en) 2003-08-08 2005-03-10 Takeo Seino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container holder thereof
JP4403560B2 (ja) * 2003-08-29 2010-01-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US20060007278A1 (en) * 2004-07-09 2006-01-12 Nu-Kote International, Inc., A Corporation Of Delaware Ink delivery system for the continuous refill of ink jet cartridges
JP5099510B2 (ja) 2008-05-23 2012-12-19 株式会社セイコーアイ・インフォテック インク袋アダプタ、アダプタ付きインク袋、及び印刷装置
JP2010208038A (ja) * 2009-03-06 2010-09-24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収容容器
JP4900446B2 (ja) * 2009-10-22 2012-03-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
CN103158361A (zh) * 2011-12-16 2013-06-19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墨盒芯片及墨盒、喷墨打印机
JP5842616B2 (ja) * 2012-01-05 2016-01-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US8931887B2 (en) 2012-01-13 2015-01-1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consumption apparatus, liquid supply member, and liquid supply system
US8960871B2 (en) 2012-01-13 2015-02-2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ounting member, liquid container with mounting member, and liquid supply system
DE112013000550T5 (de) 2012-01-13 2014-10-3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Kartusche, Druckmaterialzufuhrsystem, Druckvorrichtung, Flüssigkeitsaufnahmebehälter, ein Drucksystem und eine Anschlussverbindungsstruktur
US8646889B2 (en) 2012-01-13 2014-02-1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Cartridge and printing device
US9440755B2 (en) 2012-01-13 2016-09-1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container and liquid consumption apparatus
JP6476551B2 (ja) 2013-05-15 2019-03-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印刷材供給システム
JP2015058542A (ja) * 2013-09-17 2015-03-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
JP6277641B2 (ja) * 2013-09-17 2018-02-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
JP6311261B2 (ja) * 2013-10-07 2018-04-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の再生方法、および液体収容容器の再生方法
JP2016043595A (ja) * 2014-08-25 2016-04-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保持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16132135A (ja) * 2015-01-19 2016-07-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ユニット
JP6511910B2 (ja) * 2015-03-30 2019-05-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JP5980391B1 (ja) 2015-08-28 2016-08-31 ローランドディー.ジー.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2018161759A (ja) * 2017-03-24 2018-10-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21583A (zh) * 2017-03-24 2018-10-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容器和液体喷射系统
CN108621583B (zh) * 2017-03-24 2021-08-2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容器和液体喷射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161759A (ja) 2018-10-18
US10449772B2 (en) 2019-10-22
US20180272727A1 (en) 2018-09-27
CN108621583B (zh) 2021-08-24
CN108621583A (zh) 2018-10-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035677U (zh) 容器和液体喷射系统
JP6188875B2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CN104723688B (zh) 液体供给单元安装机构以及液体供给单元
CN107718891A (zh) 液体容纳体
JP6922251B2 (ja) 液体収容体
CN107878035A (zh) 液体盒和液体消耗装置
CN109562624A (zh) 液体容纳体
CN109153267A (zh) 液体容纳体和液体喷射系统
CN208148817U (zh) 容器和液体供给单元
JP2018024195A (ja) 液体収容体およ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JP2018034335A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7207481B2 (ja) 装着体およ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JP7287586B2 (ja) 装着体およ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JP6950783B2 (ja) 装着体およ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CN112009108B (zh) 液体容器、安装体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JP6614391B2 (ja) 装着体
JP2023099749A (ja) 液体収容体およ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CN216019093U (zh) 一种雾化器保护装置
CN105966075A (zh) 液体喷射系统以及罐单元
CN106329170A (zh) 集线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02

Termination date: 2022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