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96936U - 一种棱角类零件的片模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棱角类零件的片模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96936U
CN207996936U CN201820050097.0U CN201820050097U CN207996936U CN 207996936 U CN207996936 U CN 207996936U CN 201820050097 U CN201820050097 U CN 201820050097U CN 207996936 U CN207996936 U CN 2079969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core
corner angle
seperated
die
di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5009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管远州
孔令全
候增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PEIJIAO AUTOPART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PEIJIAO AUTOPART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PEIJIAO AUTOPART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PEIJIAO AUTOPART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5009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969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969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969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管接头的生产设备,其中公开了一种棱角类零件的片模结构,包括上模与下模,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座以及下模芯,所述下模芯上开设有模孔,所述下模芯由周向设置的分体模芯组成,所述模孔包括有若干的棱角,相邻所述分体模芯之间抵接形成所述棱角,所述下模座上开设有用于固定分体模芯的固定腔;将毛坯放置于模孔中,上模与下模合模时,毛坯在模孔中受压变形,毛坯与下模中的下模芯之间发生挤压,下模芯是由多了分体模芯组合形成,分体模芯的连接处均是模孔的棱角处,从而避免了下模芯在模孔的棱角处出现撕裂现象,从而增加了下模芯的使用寿命且提升了毛坯加工后工件的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棱角类零件的片模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管接头生产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棱角类零件的片模结构。
背景技术
六角类零件在如今使用的十分广泛,例如:六角螺母、螺栓等;六角零件的相对两边均相互平行,使得六角零件便于夹持,且在受压时,六角的强度较高不易发生变形,使用寿命较长。
现有公告号为CN2902519Y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六角法兰冲压模,包括上模以及下模,上模包括有上模体、模柄以及卸料杆,模柄螺栓固定于上模体的上端,在上模体的外周套设有保护套,上模体的下端开设有用于成型六角零件的六角模孔,下模包括下模体,下模体上端开设有圆模孔;将坯料放置于圆模孔中,合模在上模体的六角模孔中成型六角法兰。
如上述公开技术中,在成型六角法兰时,坯料受压向六角模孔的内壁流动,坯料与内壁之间产生挤压力,在六角模孔的相邻内壁之间容易发生撕裂现象,导致成型的六角零件精度较差,存在待改进的不足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棱角类零件的片模结构,当坯料在模孔中流动时,坯料与模孔内壁产生挤压力,下模芯有分体模芯组成,从而避免了下模芯在模孔的棱角处发生撕裂,增加了下模芯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棱角类零件的片模结构,包括上模与下模,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座以及下模芯,所述下模芯上开设有模孔,所述下模芯由周向设置的分体模芯组成,所述模孔包括有若干的棱角,相邻所述分体模芯之间抵接形成所述棱角,所述下模座上开设有用于固定分体模芯的固定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毛坯放置于模孔中,上模与下模合模时,毛坯在模孔中受压变形,毛坯与下模中的下模芯之间发生挤压,下模芯是由多了分体模芯组合形成,分体模芯的连接处均是模孔的棱角处,从而避免了下模芯在模孔的棱角处出现撕裂现象,从而增加了下模芯的使用寿命且提升了毛坯加工后工件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相邻所述分体模芯之间抵接形成与模孔连通的排气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毛坯成型过程中,在毛坯与分体模芯之间且位于棱角处存在空气,空气通过排气孔离开模孔,减小毛坯成形过程中在棱角处的凹坑,提升了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气孔呈圆锥状,所述排气孔靠近模孔一端的孔径小于远离模孔一端的孔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毛坯的成形过程速度较快,排气孔的锥形设置增加了排气效率,减小毛坯成形过程中在棱角处的凹坑,提升了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相邻所述分体模芯之间且远离模孔的一端抵接形成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通气槽,所述通气槽与排气孔连通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体从模孔中进过排气孔,最后沿通气槽排除,避免下模芯外周与下模座的内壁贴合将排气孔封堵,提升了排气稳定性,减小毛坯成形过程中在棱角处的凹坑,提升了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模芯的外周套设有用于固定的分体模芯的套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分体模芯时,在分体模芯的外周设置套环,实现对分体模芯的固定,便于实现分体模芯的在下模座中的安装和取出,且套环便于制造,套环出现损坏便于更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环内壁延伸设置有挡环,所述下模芯外周延伸设置有抵接环,所述挡环的上端支撑于抵接环的下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合模时,毛坯和下模芯均受到向下的压力,下模芯周侧延伸的抵接环下端抵接于套环内延伸的挡环上端,增加了下模芯与套环之间的相对稳定性,从而保证的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模座的上端向固定腔内延伸设置有限位环,所述套环的外周延伸有抵接于限位环下端的凸环,所述固定腔中设置有用于支撑套环和下模芯的支撑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限位环时,需要保证限位环的上端面、下模芯的上端面以及下模座的上端面均在同一水平面上,优先使得套环上端与下模芯上端平齐,套环上凸环抵接于下模芯中限位环的下端,改变凸环的高度,从而实现套环的上端与下模座的上端对齐,从而实现下模芯与下模座上端平齐,提升了工件质量,并在套环和下模芯设置支撑台,实现对套环与下模芯固定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台中沿竖直方向滑移设置有用于顶出工件的卸料杆,所述支撑台中设置有用于推动卸料杆移动的液压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完成对毛坯的成型后,驱动液压缸,卸料杆向上滑动将工件取出,提高了卸料速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套环包裹于下模芯的外周,实现对分体模芯的固定,并将受力传递至套环上,当套环损坏时便于更换,增加了下模芯的使用寿命,提高了产品质量;
2、套环包裹于下模芯的外周,排气孔的设置避免了空气残存在模腔中,通气槽的设置避免了空心堵塞在排气孔中,实现了顺畅排气的目的,从而提升了产品的成形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棱角类零件的片模结构的下模半剖示意图;
图2是下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用于体现下模芯结构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1、上模;2、下模;3、下模座;31、固定腔;32、限位环;4、下模芯;41、模孔;411、棱角;42、分体模芯;421、排气孔;422、通气槽;43、抵接环;5、套环;51、挡环;52、凸环;6、支撑台;7、卸料杆;8、液压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3所示,一种棱角类零件的片模结构,包括上模1与下模2,下模2中设置有模孔41,模孔41呈正六边形,将毛坯放置于模孔41中,当上模1与下模2合模时,毛坯在模孔41中受压变形,使得毛坯变形,并成形与模孔41形状相同的工件。
如图1和图3所示,下模2包括有下模座3、设置于下模座3中的下模芯4,其中下模芯4由六个全等的分体模芯42合围形成,相邻的分体模芯42抵接形成模孔41的棱角411,并在下模芯4的外周包裹设置有套环5,实现分体模芯42固定的目的;当毛坯变形时与分体模芯42之间产生挤压时,由于分体模芯42的连接处均是模孔41的棱角411处,从而避免了下模芯4在模孔41的棱角411处出现撕裂现象,从而增加了下模芯4的使用寿命且提升了毛坯加工后工件的质量。
如图1和图3所示,毛坯成形的过程中,毛坯与分体模芯42之间在模孔41的棱角411处容易残存空气,使得成形的工件在棱角411处出现凹坑,在相邻分体模芯42的抵接面合并形成排气孔421,排气孔421从模孔41处连通至下模芯4的外周,残存的空气从排气孔421中排出,从而减小毛坯成形过程中在棱角411处的凹坑,提升了产品质量;并且毛坯成形速度极快,将排气孔421设置成圆锥状,增加了排气效率,减小毛坯成形过程中在棱角411处的凹坑,提升了产品质量。
如图1和图3所示,由于套环5包裹于下模芯4的外周,套环5与下模芯4之间的间隙极小,空气容易堵死于排气孔421中,在相邻的分体模芯42之间且位于靠近套环5的一端合围形成沿竖直方向的通气槽422,并且通气槽422与排气孔421相连通,实现了空气的顺畅排出,减小了毛坯成形过程中在棱角411处的凹坑,提升了产品质量。
如图1和图3所示,在将下模芯4与套环5安装于下模座3中时,需要使得三者的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在套环5的内侧延伸设置有挡环51,在下模芯4的外周侧设置有抵接环43,将下模芯4安装于套环5中时,抵接环43的下端抵接于挡环51的上端,通过控制挡环51的高度,实现下模芯4的上端面与套环5的上端面平行,并且在合模时,毛坯和下模芯4均受到向下的压力,下模芯4周侧延伸的抵接环43下端抵接于套环5内延伸的挡环51上端,增加了下模芯4与套环5之间的相对稳定性,从而保证的产品质量。
并在下模座3中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固定腔31(结合图2所示),套环5与下模芯4均安装固定腔31中,在下模座3的上端设置有限位环32,在套环5的外周延伸设置有凸环52,将套环5从固定腔31的下端放入,使得凸环52的上端抵接于限位环32的上端,调整凸环52的高度,使得套环5与下模座3上端面平齐,从而实现下模芯4与下模座3上端平齐,提升了工件质量,并在套环5和下模芯4设置支撑台6,实现对套环5与下模芯4固定的目的。
如图1和图3所示,毛坯成型后的工件完全嵌设于模孔41中,在支撑台6中沿竖直方向滑移设置有卸料杆7,卸料杆7的下端抵接于工件的下端,并在卸料杆7的下端设置有设置液压缸8;合模时,卸料杆7的实现对毛坯下端稳定支撑,脱模时驱动液压缸8,使得卸料杆7向上滑动将工件顶出模孔41完成卸料。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
将毛坯放置于模孔41中,上模1与下模2合模,毛坯受压变形,使得毛坯与模孔41的内壁之间相互挤压,在套环5的固定下,分体模芯42相互挤压,避免了出现下模芯4开裂的现象,并且在毛坯与分体模芯42之间且位于模孔41的棱角411处的空气从排气孔421和通气槽422中排除,减小了成型后工件在棱角411处的凹坑,提升了工件的产品质量。
成型完成后,上模1与下模2分开,驱动液压缸8,使得卸料杆7向上滑动,卸料杆7将工件从模孔41中顶出,完成卸料。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8)

1.一种棱角类零件的片模结构,包括上模(1)与下模(2),所述下模(2)包括下模座(3)以及下模芯(4),所述下模芯(4)上开设有模孔(4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芯(4)由周向设置的分体模芯(42)组成,所述模孔(41)包括有若干的棱角(411),相邻所述分体模芯(42)之间抵接形成所述棱角(411),所述下模座(3)上开设有用于固定分体模芯(42)的固定腔(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棱角类零件的片模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分体模芯(42)之间抵接形成与模孔(41)连通的排气孔(4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棱角类零件的片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421)呈圆锥状,所述排气孔(421)靠近模孔(41)一端的孔径小于远离模孔(41)一端的孔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棱角类零件的片模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分体模芯(42)之间且远离模孔(41)的一端抵接形成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通气槽(422),所述通气槽(422)与排气孔(421)连通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棱角类零件的片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芯(4)的外周套设有用于固定的分体模芯(42)的套环(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棱角类零件的片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5)内壁延伸设置有挡环(51),所述下模芯(4)外周延伸设置有抵接环(43),所述挡环(51)的上端支撑于抵接环(43)的下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棱角类零件的片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3)的上端向固定腔(31)内延伸设置有与套环(5)上端抵接的限位环(32),所述固定腔(31)中设置有用于支撑套环(5)和下模芯(4)的支撑台(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棱角类零件的片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6)中沿竖直方向滑移设置有用于顶出工件的卸料杆(7),所述支撑台(6)中设置有用于推动卸料杆(7)移动的液压缸(8)。
CN201820050097.0U 2018-01-12 2018-01-12 一种棱角类零件的片模结构 Active CN2079969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50097.0U CN207996936U (zh) 2018-01-12 2018-01-12 一种棱角类零件的片模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50097.0U CN207996936U (zh) 2018-01-12 2018-01-12 一种棱角类零件的片模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96936U true CN207996936U (zh) 2018-10-23

Family

ID=63836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50097.0U Active CN207996936U (zh) 2018-01-12 2018-01-12 一种棱角类零件的片模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969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943205U (zh) 一种变电站用支柱法兰一次锻造成型模具
CN202779355U (zh) 高盒形件成型组合工装
CN204172233U (zh) 一种高速铁路复合垫板模具的自动脱模装置
CN207996936U (zh) 一种棱角类零件的片模结构
CN202861255U (zh) 一种模具顶料装置
CN202461400U (zh) 带有顶出结构的改进型火车车轮成形模具
CN208180165U (zh) 一种塑料瓶盖模具的脱模机构
CN208555690U (zh) 一种连体成形模具
CN208052504U (zh) 一种可调顶针
CN207358044U (zh) 一种阀门的成型锻造模具
CN203697415U (zh) 一种脱模工装
CN102989966A (zh) 一种变电站用支柱法兰一次锻造成型模具
CN203725588U (zh) 三柱卧式扩涨自动出料装置
CN203221654U (zh) 带倒扣容器的热成型模具
KR20190031009A (ko) 반응고 단조성형장치
CN203235899U (zh) 熔模铸造模具半自动顶杆装置
CN202123599U (zh) 一种模具结构
CN207310419U (zh) 工业桶成型脱模模具
CN207479382U (zh) 一种带有缓冲机构的冲压机模具
CN201693015U (zh) 双头管接头冷挤压模具
CN206048687U (zh) 一种自动出模工装
CN203599482U (zh) 解决车轮轮辋底部变形的侧模
CN104943030A (zh) 汽车减震支架模具出模结构
CN205219713U (zh) 一种热成型模具的脱模结构
CN219855610U (zh) 一种加工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