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84979U - 前围与侧围连接结构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前围与侧围连接结构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84979U
CN207984979U CN201820465009.3U CN201820465009U CN207984979U CN 207984979 U CN207984979 U CN 207984979U CN 201820465009 U CN201820465009 U CN 201820465009U CN 207984979 U CN207984979 U CN 2079849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gusset
vehicle
connection structure
front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6500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昌齐
陈军军
翟永根
赵军利
赵广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46500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849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849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849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身构件领域,提供一种前围与侧围连接结构和车辆,所述前围与侧围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板和加强板,其中,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固定安装于所述加强板,所述连接板的另一侧用于固定安装于车辆的侧围,所述加强板用于固定安装于车辆的前围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前围与侧围连接结构通过设置连接前围板和车辆的侧围的连接板和加强板组成一道由前围板到车辆的侧围的传力结构,有效提高前围板的强度,防止或者减少前围板与侧围的脱落,避免或者至少减轻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前围板的变形,从而避免或减少前围板在碰撞后凸入车厢,保护车厢内的乘员。

Description

前围与侧围连接结构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身构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前围与侧围连接结构和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普及,车辆的安全性能越来越被重视。尤其是车辆发生碰撞时,能否对行人和乘员起到有效的保护是人们挑选车辆时的重点考虑问题。
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车身纵梁所受到的碰撞力能够直接或间接的传递至前围板上,导致前围板向车厢内凸起,造成乘员伤害,同时车门、车窗变形难以开启,乘员无法及时逃生。
因此,希望有一种结构能够克服或者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前围与侧围连接结构,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前围与侧围连接结构,所述前围与侧围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板和加强板,其中,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固定安装于所述加强板,所述连接板的另一侧用于固定安装于车辆的侧围,所述加强板用于固定安装于车辆的前围板。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包括上板、下板和连接所述上板与所述下板的中间板,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均朝向所述中间板的一侧弯折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均形成为三角板,二者对应布置,其中,所述中间板连接所述上板的第一边和所述下板的第一边,所述上板的第二边和所述下板的第二边固定安装于所述加强板,所述上板的第三边和所述下板的第二边用于固定安装于车辆的侧围。
进一步的,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均形成为等腰三角形板,所述上板的第二边和所述上板的第三边相等,所述下板的第二边和所述下板的第三边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相互平行,所述中间板垂直于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的所述一侧通过螺纹连接件安装于所述加强板;和/或所述连接板的所述另一侧用于通过螺纹连接件安装于车辆的侧围。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形成有溃缩筋;和/或所述加强板上设置有承面凸焊螺栓,所述连接板通过所述承面凸焊螺栓固定安装于所述加强板。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前围与侧围连接结构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前围与侧围连接结构通过设置连接前围板和车辆的侧围的连接板和加强板组成一道由前围板到车辆的侧围的传力结构,有效提高前围板的强度,防止或者减少前围板与侧围的脱落,避免或者至少减轻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前围板的变形,从而避免或减少前围板在碰撞后凸入车厢,保护车厢内的乘员。此外,连接板和加强板的共同使用可使得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该前围与侧围连接结构能够的产生较大溃缩,吸收更多的能量,使得该前围与侧围连接结构具有更高的强度和稳定性,且便于该连接结构的布置。并且,由于前围板强度增加,且增加了传力通道,可以使车辆的前纵梁在发生碰撞时有效溃缩,吸收更多的碰撞能量,弱化碰撞时力的传递,使得力在碰撞过程中分流传递。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所述车辆设置有前纵梁、前围板、侧围A柱和根据上文所述的前围与侧围连接结构,其中,所述连接板的所述一侧固定安装于所述侧围A柱,所述加强板固定安装于所述前围板。
进一步的,所述车辆还设置有轮罩,所述轮罩上设置有轮罩加强板,所述轮罩加强板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前纵梁,所述轮罩加强板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前围板,其中,所述加强板与所述轮罩加强板的所述另一端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侧围A柱包括A柱内板和A柱外板,所述加强板焊接于所述A柱内板;和/或所述前纵梁包括纵梁外板和纵梁内板,所述连接板的所述一侧螺纹安装于所述纵梁外板。
所述车辆与上述前围与侧围连接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车辆布置所述前围与侧围连接结构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车辆布置所述前围与侧围连接结构处的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车辆布置所述前围与侧围连接结构处的所述前围与侧围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其中,该视角为由图1沿垂直于纸面向外看;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前围与侧围连接结构的连接板的正视图;
图5为图4所示的前围与侧围连接结构的连接板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前纵梁,11-纵梁外板,2-轮罩,3-轮罩加强板,4-前围板,5-侧围A柱,51-A柱内板,52-A柱外板,6-连接板,61-上板,62-下板,63-中间板,64-溃缩筋,7-加强板,71-承面凸焊螺栓,8-机舱上边梁。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提到的“上”、“下”,是指沿车辆的高度方向的上、下。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前围与侧围连接结构,参见图1、图2和图3,所述前围与侧围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板6和加强板7,其中,连接板6的一侧固定安装于加强板7,连接板6的另一侧用于固定安装于车辆的侧围,加强板7用于固定安装于车辆的前围板4。
上述前围与侧围连接结构通过设置连接前围板4和车辆的侧围的连接板6和加强板7组成一道由前围板4到车辆的侧围的传力结构,有效提高前围板4的强度,防止或者减少前围板4与侧围的脱落,避免或者至少减轻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前围板4的变形,从而避免或减少前围板4在碰撞后凸入车厢,保护车厢内的乘员。此外,连接板6和加强板7的共同使用可使得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该前围与侧围连接结构能够的产生较大溃缩,吸收更多的能量,使得该前围与侧围连接结构具有更高的强度和稳定性,且便于该连接结构的布置。
并且,由于前围板4强度增加,且增加了传力通道,可以使车辆的前纵梁1在发生碰撞时有效溃缩,吸收更多的碰撞能量,弱化碰撞时力的传递,使得力在碰撞过程中分流传递。
上述车辆的侧围可以是侧围的任意适和安装部件。
其中,由于前围与侧围连接结构被A柱外板52挡住,图1示出的车辆布置所述前围与侧围连接结构处的示意图未示出上述前围与侧围连接结构,图3所示的由图1沿垂直于纸面向外看的视图中示出了上述前围与侧围连接结构。
连接板6的结构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任意适当的结构。优选地,参见图4和图5,连接板6包括上板61、下板62和连接上板61与下板62的中间板63,上板61和下板62均朝向中间板63的一侧弯折设置。使得该连接板6的横截面形成为U形结构,有效提高连接板6的强度。
进一步优选地,上板61和下板62均形成为三角板,二者对应布置,其中,中间板63连接上板61的第一边和下板62的第一边,上板61的第二边和下板62的第二边固定安装于加强板7,上板61的第三边和下板62的第二边用于固定安装于车辆的侧围。三角形结构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可以保证力传递时的稳定性,且上板61、下板62、中间板63以及其安装的加强板7和车辆的侧围共同围合成盒装三角结构,进一步提高连接板6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吸能效果。
优选地,上板61和下板62均形成为等腰三角形板,上板61的第二边和上板61的第三边相等,下板62的第二边和下板62的第三边相等。使得连接板6形成为对称件,在正碰和侧碰时均能够很高的吸收和传递能量,全方位保护乘员的安全。
上板61、下板62和中间板63之间的角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选择,能够满足使用需求即可。优选地,上板61和下板62相互平行,中间板63垂直于上板61和下板62,连接板6结构规则,便于连接板6的生产制造和装配。
连接板6的安装固定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任意适当的选择,例如,铆接、焊接、粘接等。优选地,参见图3,连接板6的所述一侧通过螺纹连接件安装于加强板7,连接板6的所述另一侧用于通过螺纹连接件安装于车辆的侧围,便于前围总成与侧围总成装配时的焊点布置,又便于连接板6的安装。
优选地,参见图4和图5,连接板6形成有溃缩筋64,该溃缩筋64能够在连接板6受力时快速溃缩吸收能量,保护乘员和行人的安全。其中,溃缩筋64的形状、位置和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选择,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溃缩筋64形成为上板61、下板62和中间板63上的凸筋。
优选地,加强板7上设置有承面凸焊螺栓71,连接板6通过承面凸焊螺栓71固定安装于加强板7,既方便安装又能够确保安装强度,可防止传力过程中由于接触固定不良好而发生扭曲变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参见图1,所述车辆设置有前纵梁1、前围板4、侧围A柱5和根据上文所述的前围与侧围连接结构,其中,连接板6的所述一侧固定安装于侧围A柱5,加强板7固定安装于前围板4。使得在车辆受到正面碰撞时,前纵梁1所受到冲击力传递给前围板4力一部分经连接板6传递至侧围A柱5,另一部分经前围板4直接传递至侧围A柱5,增加传力通道,提高前围板4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车辆收到侧面碰撞时,车身侧围所收到的冲击力一部分经侧围A柱5直接传递至前围板4,另一部分经连接板6传递至前围板4,并经前围板4传递至前纵梁1。不管车辆收到正面碰撞还是侧面碰撞,其所收到的力均能够得到多重分解,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优选地,参见图1和图2,所述车辆还设置有轮罩2,轮罩2上设置有轮罩加强板3,轮罩加强板3的一端抵接于前纵梁1,轮罩加强板3的另一端抵接于前围板4,其中,加强板7与轮罩加强板3的所述另一端对应设置。前纵梁1所受到的力一部分沿着前纵梁1传递至前围板4,一部分沿着轮罩加强板3经轮罩加强板3传递给前围板,轮罩加强板3能够分解吸收一部分前纵梁1的冲击力,加强板7与轮罩加强板3的所述另一端对应设置,使得前围与侧围连接结构能够更好的吸收前纵梁1所传递来的能量。
优选地,侧围A柱5包括A柱内板51和A柱外板52,加强板7焊接于A柱内板51,加强板7焊接于A柱内板51,便于加强板7的布置,且焊接能够使得加强板7与前围板4形成较大的接合面,有助于保障力传递时的缓冲及吸能效果。前纵梁1包括纵梁外板11和纵梁内板,连接板6的所述一侧螺纹安装于纵梁外板11,连接板6安装及拆卸简便,且便于前围总成与侧围总成拼焊时焊点布置。
此外,参见图1,所述车辆还包括机舱上边梁8,该机舱上边梁8也可在车辆受到碰撞时的吸收和传递碰撞能量,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障乘员安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前围与侧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与侧围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板(6)和加强板(7),其中,所述连接板(6)的一侧固定安装于所述加强板(7),所述连接板(6)的另一侧用于固定安装于车辆的侧围,所述加强板(7)用于固定安装于车辆的前围板(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围与侧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6)包括上板(61)、下板(62)和连接所述上板(61)与所述下板(62)的中间板(63),所述上板(61)和所述下板(62)均朝向所述中间板(63)的一侧弯折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围与侧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61)和所述下板(62)均形成为三角板,二者对应布置,其中,所述中间板(63)连接所述上板(61)的第一边和所述下板(62)的第一边,所述上板(61)的第二边和所述下板(62)的第二边固定安装于所述加强板(7),所述上板(61)的第三边和所述下板(62)的第二边用于固定安装于车辆的侧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围与侧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61)和所述下板(62)均形成为等腰三角形板,所述上板(61)的第二边和所述上板(61)的第三边相等,所述下板(62)的第二边和所述下板(62)的第三边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围与侧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61)和所述下板(62)相互平行,所述中间板(63)垂直于所述上板(61)和所述下板(62)。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前围与侧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板(6)的所述一侧通过螺纹连接件安装于所述加强板(7);和/或
所述连接板(6)的所述另一侧用于通过螺纹连接件安装于车辆的侧围。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前围与侧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板(6)形成有溃缩筋(64);和/或
所述加强板(7)上设置有承面凸焊螺栓(71),所述连接板(6)通过所述承面凸焊螺栓(71)固定安装于所述加强板(7)。
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设置有前纵梁(1)、前围板(4)、侧围A柱(5)和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前围与侧围连接结构,其中,所述连接板(6)的所述一侧固定安装于所述侧围A柱(5),所述加强板(7)固定安装于所述前围板(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设置有轮罩(2),所述轮罩(2)上设置有轮罩加强板(3),所述轮罩加强板(3)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前纵梁(1),所述轮罩加强板(3)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前围板(4),其中,所述加强板(7)与所述轮罩加强板(3)的所述另一端对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围A柱(5)包括A柱内板(51)和A柱外板(52),所述加强板(7)焊接于所述A柱内板(51);和/或
所述前纵梁(1)包括纵梁外板(11)和纵梁内板,所述连接板(6)的所述一侧螺纹安装于所述纵梁外板(11)。
CN201820465009.3U 2018-03-30 2018-03-30 前围与侧围连接结构和车辆 Active CN2079849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65009.3U CN207984979U (zh) 2018-03-30 2018-03-30 前围与侧围连接结构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65009.3U CN207984979U (zh) 2018-03-30 2018-03-30 前围与侧围连接结构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84979U true CN207984979U (zh) 2018-10-19

Family

ID=63830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65009.3U Active CN207984979U (zh) 2018-03-30 2018-03-30 前围与侧围连接结构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8497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45759A (zh) * 2020-04-29 2020-09-11 摩登汽车(盐城)有限公司 汽车后侧围加强框、汽车后侧围总成及汽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45759A (zh) * 2020-04-29 2020-09-11 摩登汽车(盐城)有限公司 汽车后侧围加强框、汽车后侧围总成及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54694B1 (en) Railway vehicle with energy absorbing structure
CN204641888U (zh) 针对于小重叠碰撞工况的车体结构
CN209410169U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01279613A (zh) 一种车架的前部吸能结构
CN101259850B (zh) 一种汽车前碰撞吸能装置及其装配方法
CN102501905A (zh) 一种汽车地板梁结构
CN207984979U (zh) 前围与侧围连接结构和车辆
CN209553323U (zh) 一种车架前段加强结构及汽车
CN207535988U (zh) 前舱传力结构
CN101306699A (zh) 一种车辆碰撞缓冲吸能车架结构
CN101269671A (zh) 一种车辆车架结构
CN207984970U (zh) 发动机舱上边梁和车辆
CN110962936B (zh) 横梁结构和车架
KR20120001115U (ko) 철도차량용 충돌 충격 흡수체
CN212220384U (zh) 副车架与车身底板的总成及汽车
CN215245126U (zh) 用于车辆的仪表板横梁总成及车辆
CN213862433U (zh) 地板纵梁加强结构和车辆
CN211809482U (zh) 一种铝合金前碰撞横梁总成及汽车
CN103448803B (zh) 一种地板后横梁加强结构
CN206125168U (zh) 一种汽车纵梁连接件
CN217553853U (zh) 防撞梁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1543443U (zh) 汽车前防撞梁结构与新能源汽车
CN201235856Y (zh) 一种汽车前碰撞吸能装置
CN217396650U (zh) D柱加强结构和车辆
CN215284690U (zh) 汽车防撞梁总成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