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20811U - 缸体总成及包含其的空气压缩设备 - Google Patents

缸体总成及包含其的空气压缩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20811U
CN207920811U CN201820246648.0U CN201820246648U CN207920811U CN 207920811 U CN207920811 U CN 207920811U CN 201820246648 U CN201820246648 U CN 201820246648U CN 207920811 U CN207920811 U CN 2079208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igh pressure
air
pressure gas
cylinde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4664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章道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gdao (shangh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gdao (shangh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gdao (shangh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gdao (shangh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4664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208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208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2081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缸体总成及包含其的空气压缩设备。缸体总成包括缸体组件和出气空气过滤器,缸体组件设有高压气体进口、高压气体储存腔室和高压气体出口,高压气体进口、高压气体储存腔室和高压气体出口依次连通,以形成高压气体流路。出气空气过滤器固定于高压气体储存腔室内,并位于所述高压气体流路,所述出气空气过滤器用于过滤从所述高压气体进口进入所述高压气体储存腔室内的空气内的物理杂质,并使过滤后的空气通过所述高压气体出口排出。空气压缩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缸体总成。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磨损颗粒物通过高压气体储存腔室、高压气体出口进入燃料电池系统的电堆中,从而提高了燃料电池系统的电堆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缸体总成及包含其的空气压缩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缸体总成及包含其的空气压缩设备。
背景技术
降低排放,减少空气污染,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燃料电池系统无疑能在这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空气压缩设备是燃料电池系统当前需要突破的技术瓶颈之一。
目前,传统的空气压缩设备包括缸体总成,缸体总成包括缸体组件,所述缸体组件设有高压气体进口、高压气体储存腔室和高压气体出口,所述高压气体进口、所述高压气体储存腔室和所述高压气体出口依次连通,以形成高压气体流路。
然而,采用这种结构形式存在以下缺陷:空气压缩设备内部的部件磨损易产生磨损颗粒物,使得从高压气体进口进入的空气携带有磨损颗粒物,从而导致空气携带磨损颗粒物通过高压气体储存腔室、高压气体出口进入燃料电池系统的电堆中,进而容易损坏燃料电池系统的电堆,导致燃料电池系统的电堆的使用寿命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缸体总成及包含其的空气压缩设备。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缸体总成,其包括缸体组件,所述缸体组件设有高压气体进口、高压气体储存腔室和高压气体出口,所述高压气体进口、所述高压气体储存腔室和所述高压气体出口依次连通,以形成高压气体流路,所述缸体总成还包括:
出气空气过滤器,所述出气空气过滤器固定于所述缸体组件的所述高压气体储存腔室内,并位于所述高压气体流路,所述出气空气过滤器用于过滤从所述高压气体进口进入所述高压气体储存腔室内的空气内的物理杂质,并使过滤后的空气通过所述高压气体出口排出。
在本方案中,出气空气过滤器能够过滤从高压气体进口进入的空气中携带的磨损颗粒物,从而避免磨损颗粒物通过高压气体储存腔室、高压气体出口进入燃料电池系统的电堆中,从而提高了燃料电池系统的电堆的使用寿命。另,出气空气过滤器由于过滤负担较轻,使用寿命较长,无需频繁更换。
较佳地,所述出气空气过滤器包括:
过滤本体,所述过滤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空气入口面和空气出口面,所述空气入口面具有多个过滤槽,所述过滤槽相对于所述空气入口面向内凹,所述过滤槽用于过滤从所述高压气体进口进入所述高压气体储存腔室内的空气内的物理杂质;
所述过滤本体中设置所述过滤槽的区域还设有空气流通孔,所述空气流通孔与所述过滤槽连通,以供经过所述过滤槽过滤后的空气通过进入所述高压气体出口。
在本方案中,过滤槽不仅可以过滤从高压气体进口进入的空气内的物理杂质,还可对刚从高压气体进口进入的空气进行缓冲,然后通过空气流通孔使空气进入高压气体出口,最终平稳地进入燃料电池系统的电堆。另,过滤槽还能过滤掉空气中体积较大的水珠,使空气真正可以变成湿空气。
较佳地,多个所述过滤槽呈阵列排布。这样能够提高出气空气过滤器对从高压气体进口进入的空气内的物理杂质的过滤效果,同时还能提高对从高压气体进口进入的空气的缓冲效果。
较佳地,所述过滤槽的横截面形状为“V”形。
较佳地,每一所述过滤槽对应设置有所述空气流通孔,且所述空气流通孔位于相对应的所述过滤槽的一端。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出气空气过滤器对从高压气体进口进入的空气的缓冲效果。
较佳地,多个所述过滤槽所对应的所述空气流通孔对应设置。
较佳地,所述空气出口面具有多个空气流通槽,所述空气流通槽相对于所述空气出口面向内凹,多个所述空气流通槽与多个所述过滤槽一一对应设置,所述过滤槽、相对应的所述空气流通孔以及相对应的所述空气流通槽依次连通。
较佳地,所述高压气体储存腔室为环形高压气体储存腔室,所述过滤本体为环形过滤本体,所述空气入口面和所述空气出口面分别位于所述过滤本体的轴向上的两端;
多个所述过滤槽沿所述过滤本体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过滤槽沿所述过滤本体的径向延伸。
较佳地,所述出气空气过滤器将所述高压气体储存腔室隔离成第一高压气体储存腔室和第二高压气体储存腔室,所述第一高压气体储存腔室与所述高压气体进口连通,所述第二高压气体储存腔室与所述高压气体出口连通。
较佳地,所述缸体组件包括:
缸体,所述缸体设有所述高压气体进口;
高压缸盖,所述高压缸盖固定于并密封连接于所述缸体,且所述高压缸盖设有所述高压气体出口,并与所述缸体限定有所述高压气体储存腔室。
较佳地,所述缸体中位于所述高压气体储存腔室的区域设有缸定位部,所述高压缸盖中朝向所述高压气体储存腔室的区域设有盖定位部,所述出气空气过滤器压设于所述盖定位部与所述缸定位部之间。
在本方案中,出气空气过滤器压设于盖定位部与缸定位部之间,能够非常便捷、可靠地实现出气空气过滤器的固定安装。
较佳地,所述缸体设有缸孔;
所述缸体组件还包括:
缸套,所述缸套嵌设于所述缸孔内,并设有空腔;
缸端盖,所述缸端盖固定于所述缸体,所述缸端盖抵靠于所述缸套的一端,并位于所述空腔的一端,所述缸端盖设置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排气口;
所述缸体总成还包括排气装置,所述排气装置包括:
高压出气盖,所述高压出气盖固定于所述缸端盖,并设有盖导向部;
高压出气门,所述高压出气门能够相对于所述排气口移动,以在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变化,所述高压出气门设有门导向部,所述门导向部滑动连接于所述盖导向部,当所述高压出气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高压出气门密封连接于所述排气口,当所述高压出气门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排气口被打开,以使所述空腔内被压缩的空气通过所述排气口排出进入所述高压气体进口;
复位部件,所述复位部件设于所述高压出气盖并作用于所述高压出气门,所述复位部件能够发生弹性变形,并用于使得所述高压出气门沿一关闭方向移动以从所述打开状态复位到所述关闭状态。
在本方案中,高压出气门的门导向部滑动连接于盖导向部,从而对高压出气门在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的切换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避免高压出气门在由打开状态切换为关闭状态时相对于排气口易产生偏移,使得高压出气门与排气口之间的闭合到位,避免空腔内的气体泄漏至空腔外以及已排出至空腔外的气体倒流进空腔内。且排气装置结构简单、紧凑,使得缸体总成的结构更加紧凑,占用空间小。
另外,复位部件使得空腔内的气体被压缩至其压力达到复位部件的预设压力时高压出气门才能被打开,并能够非常方便地使得高压出气门由打开状态复位到关闭状态。
较佳地,所述高压出气盖与所述高压出气门、所述缸端盖限定有空间,所述空间通过所述高压气体进口与所述高压气体储存腔室连通;
当所述高压出气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空腔与所述空间不连通;
当所述高压出气门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空腔通过所述排气口与所述空间连通,以使所述空腔内被压缩的空气依次通过所述排气口、所述空间、所述高压气体进口进入所述高压气体储存腔室内。
较佳地,所述缸体组件采用环形结构体,所述空腔具有多个,多个所述空腔沿所述缸体组件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所述排气装置具有多个,多个所述排气装置与多个所述空腔一一对应设置。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能够与多个活塞组件配合,实现连续不间断压缩空气,从而提高空气压缩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气压缩设备,所述空气压缩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缸体总成。
在本方案中,包括上述缸体总成的空气压缩设备,出气空气过滤器能够过滤从高压气体进口进入的空气中携带的磨损颗粒物,从而避免磨损颗粒物通过高压气体储存腔室、高压气体出口进入燃料电池系统的电堆中,从而提高了燃料电池系统的电堆的使用寿命。另,出气空气过滤器由于过滤负担较轻,使用寿命较长,其理论寿命与整个空气压缩设备寿命一致,无需频繁更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气压缩设备,所述空气压缩设备包括活塞组件和如上所述的缸体总成,所述活塞组件嵌设于所述空腔,并与所述缸体组件限定气室;
当所述高压出气门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排气口被打开,以使所述气室内被压缩的空气通过所述排气口排出。
较佳地,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活塞和滚动结构,所述滚动结构设置于所述活塞的侧面,所述滚动结构与所述空腔的壁面接触。
在本方案中,滚动结构与空腔的壁面接触,从而减少了活塞组件移动时的摩擦力,提高了活塞组件的移动效率。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缸体总成及包含其的空气压缩设备,出气空气过滤器能够过滤从高压气体进口进入的空气中携带的磨损颗粒物,从而避免磨损颗粒物通过高压气体储存腔室、高压气体出口进入燃料电池系统的电堆中,从而提高了燃料电池系统的电堆的使用寿命。另,出气空气过滤器由于过滤负担较轻,使用寿命较长,其理论寿命与整个空气压缩设备寿命一致,无需频繁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缸体总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缸体总成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缸体总成的出气空气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沿C-C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气压缩设备的活塞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缸体总成:1
缸体组件:2
高压气体进口:20
高压气体储存腔室:21
第一高压气体储存腔室:210
第二高压气体储存腔室:211
高压气体出口:22
空腔:23
排气口:24
缸体:25
缸孔:250
缸定位部:251
高压缸盖:26
盖定位部:260
缸端盖:27
端盖出气口:270
缸套:28
排气装置:3
高压出气盖:30
盖导向部:300
高压出气门:31
门导向部:310
空间:32
活塞组件:4
活塞:40
滚动结构:41
活塞杆:42
出气空气过滤器:5
过滤本体:50
空气入口面:500
空气出口面:501
过滤槽:51
空气流通孔:52
空气流通槽:5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图1-3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示出了一种缸体总成1的示意性结构。如图1-3所示,缸体总成1包括缸体组件2和出气空气过滤器5。缸体组件2设有高压气体进口20、高压气体储存腔室21和高压气体出口22。高压气体进口20、高压气体储存腔室21和高压气体出口22依次连通,以形成高压气体流路。在本实施方式中,高压气体出口22设置于缸体组件2的顶部,并位于高压气体储存腔室21的上方。
出气空气过滤器5固定于缸体组件2的高压气体储存腔室21内,并位于高压气体流路。出气空气过滤器5用于过滤从高压气体进口20进入高压气体储存腔室21内的空气内的物理杂质(比如物理颗粒物),并使过滤后的空气通过高压气体出口22排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经过出气空气过滤器5过滤后的空气经过高压气体出口22直接进入燃料电池系统的电堆。从高压气体进口20进入高压气体储存腔室21内的空气为高压气体(比如,被压缩后的气体),其整体的流向是向高压气体出口22流出。
出气空气过滤器5能够过滤从高压气体进口20进入的空气中携带的磨损颗粒物,从而避免磨损颗粒物通过高压气体储存腔室21、高压气体出口22进入燃料电池系统的电堆中,从而提高了燃料电池系统的电堆的使用寿命。另,出气空气过滤器5由于过滤负担较轻,使用寿命较长,无需频繁更换。
如图2-3所示,出气空气过滤器5将高压气体储存腔室21隔离成第一高压气体储存腔室210和第二高压气体储存腔室211。第一高压气体储存腔室210与高压气体进口20连通,第二高压气体储存腔室211与高压气体出口22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高压气体储存腔室211位于第一高压气体储存腔室210上方。
如图4-6所示,出气空气过滤器5包括过滤本体50。过滤本体50具有相对设置的空气入口面500和空气出口面501。在本实施方式中,高压气体储存腔室21为环形高压气体储存腔室,过滤本体50为环形过滤本体50,空气入口面500和空气出口面501分别位于过滤本体50的轴向上的两端。
空气入口面500具有多个过滤槽51,过滤槽51相对于空气入口面500向内凹(即朝向空气出口面501的方向凹进)。过滤槽51用于过滤从高压气体进口20进入高压气体储存腔室21内的空气内的物理杂质。
过滤本体50中设置过滤槽51的区域还设有空气流通孔52,空气流通孔52与过滤槽51连通,以供经过过滤槽51过滤后的空气通过进入高压气体出口22。
过滤槽51不仅可以过滤从高压气体进口20进入的空气内的物理杂质,还可对刚从高压气体进口20进入的空气进行缓冲,然后通过空气流通孔52使空气进入高压气体出口22,最终平稳地进入燃料电池系统的电堆。同时,过滤槽51还能过滤掉空气中体积较大的水珠,使空气真正可以变成湿空气。
另外,多个过滤槽51呈阵列排布。这样能够提高出气空气过滤器5对从高压气体进口20进入的空气内的物理杂质的过滤效果,同时还能提高对从高压气体进口20进入的空气的缓冲效果。
此外,多个过滤槽51沿过滤本体50的周向间隔设置,过滤槽51沿过滤本体50的径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过滤槽51沿过滤本体50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多个过滤槽51也可以沿过滤本体50的周向以不均匀的方式间隔设置,并不局限于此。优选地,过滤槽51的横截面形状为“V”形。
进一步地,每一过滤槽51对应设置有空气流通孔52,且空气流通孔52位于相对应的过滤槽51的一端。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出气空气过滤器5对从高压气体进口20进入的空气的缓冲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一过滤槽51对应设置有一个空气流通孔52。
更进一步地,多个过滤槽51所对应的空气流通孔52对应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过滤槽51所对应的空气流通孔52设置于过滤本体50的内周缘,并沿过滤本体50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
如图4-5所示,空气出口面501具有多个空气流通槽53,空气流通槽53相对于空气出口面501向内凹。多个空气流通槽53与多个过滤槽51一一对应设置,过滤槽51、相对应的空气流通孔52以及相对应的空气流通槽53依次连通。
如图1-3所示,缸体组件2包括缸体25和高压缸盖26。缸体25设有缸孔250。高压气体进口20设置于缸体25。高压缸盖26固定于并密封连接于缸体25。且高压气体出口22设置于高压缸盖26,高压缸盖26与缸体25限定有高压气体储存腔室21。
缸体25中位于高压气体储存腔室21的区域设有缸定位部251。高压缸盖26中朝向高压气体储存腔室21的区域设有盖定位部260。出气空气过滤器5压设于盖定位部260与缸定位部251之间。这样能够非常便捷、可靠地实现出气空气过滤器5的固定安装。
其中,缸体组件2还包括缸套28和缸端盖27。缸套28嵌设于缸孔250内,并设有空腔23。缸端盖27固定于缸体25。缸端盖27抵靠于缸套28的一端,并位于空腔23的一端。缸端盖27设置有与空腔23连通的排气口24。
缸体总成1还包括排气装置3,排气装置3包括高压出气盖30、高压出气门31和复位部件(图中未示出)。高压出气盖30固定于缸端盖27,并设有盖导向部300。在本实施方式中,盖导向部300设置于高压出气盖30朝向缸体组件2的一侧;盖导向部300的轴线与空腔23的轴线平行或位于同一直线上。
高压出气门31能够相对于排气口24移动,以在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变化。高压出气门31设有门导向部310,门导向部310滑动连接于盖导向部300。在本实施方式中,高压出气门31处于关闭状态或打开状态时,门导向部310始终与盖导向部300活动连接;门导向部310设置于高压出气门31背离缸体组件2的一侧,即设置于高压出气门31朝向高压出气盖30的一侧;门导向部310的轴线与空腔23的轴线平行或位于同一直线上。
当高压出气门31处于关闭状态时,高压出气门31密封连接于排气口24。当高压出气门31处于打开状态时,排气口24被打开,以使空腔23内被压缩的空气通过排气口24排出进入高压气体进口20。
复位部件设于高压出气盖30并作用于高压出气门31。复位部件能够发生弹性变形,并用于使得高压出气门31沿一关闭方向移动以从打开状态复位到关闭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关闭方向为高压出气门31从高压出气盖30朝向排气口24的方向,并在门导向部310相对于盖导向部300的滑动方向上;通过高压出气门31的直线运动实现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之间的切换。
高压出气门31的门导向部310滑动连接于盖导向部300,从而对高压出气门31在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的切换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避免高压出气门31在由打开状态切换为关闭状态时相对于排气口24易产生偏移,使得高压出气门31与排气口24之间的闭合到位,避免空腔23内的气体泄漏至空腔23外以及已排出至空腔23外的气体倒流进空腔23内。且排气装置3结构简单、紧凑,使得缸体总成1的结构更加紧凑,占用空间32小。
另外,复位部件使得空腔23内的气体被压缩至其压力达到复位部件的预设压力时高压出气门31才能被打开,并能够非常方便地使得高压出气门31由打开状态复位到关闭状态。
此外,高压出气盖30与高压出气门31、缸端盖27限定有空间32,空间32通过高压气体进口20与高压气体储存腔室21连通。当高压出气门31处于关闭状态时,空腔23与空间32不连通。当高压出气门31处于打开状态时,空腔23通过排气口24与空间32连通,以使空腔23内被压缩的空气依次通过排气口24、空间32、高压气体进口20进入高压气体储存腔室21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高压气体储存腔室21位于空腔23的上方。缸端盖27还设置有端盖出气口270。空间32、端盖出气口270、高压气体进口20和第一高压气体储存腔室210、进气空气过滤器内部、第二高压气体储存腔室211以及高压气体出口22依次连通。
如图2所示,缸体组件2采用环形结构体。在本实施方式中,缸体25采用环形结构。空腔23具有多个,多个空腔23沿缸体组件2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排气装置3具有多个,多个排气装置3与多个空腔23一一对应设置。这样能够与多个活塞组件4配合,实现连续不间断压缩空气,从而提高空气压缩效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高压气体进口20也具有多个,多个高压气体进口20与多个排气装置3一一对应设置。多个高压气体进口20沿缸体25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气压缩设备,空气压缩设备包括如上的缸体总成1。
如图1-3和图7所示,空气压缩设备包括活塞组件4,活塞组件4嵌设于空腔23,并与缸体组件2限定气室。当高压出气门31处于打开状态时,排气口24被打开,以使气室内被压缩的空气通过排气口24排出。从排气口24排出的空气通过高压气体进口20进入高压气体储存腔室21内。
另外,活塞组件4包括活塞40和滚动结构41。滚动结构41设置于活塞40的侧面,滚动结构41与空腔23的壁面接触。这样减少了活塞组件4移动时的摩擦力,提高了活塞组件4的移动效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活塞组件4具有多个,多个活塞组件4与多个空腔23一一对应设置,每一活塞组件4设置于相对应的空腔23内。
结合图7予以理解,活塞杆42连接于活塞40。通过活塞杆42的运动联动活塞40在空腔23内往复移动,以压缩空气。
进一步地,滚动结构41为轴承组。轴承组的滚动摩擦力更小,减少活塞40阻滞。当然,滚动结构41也可以为其他形式,例如,滚动结构41可以为嵌入活塞40中并相对于活塞40可滚动的滚珠。
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一活塞组件4包括多个滚动结构41,多个滚动结构41沿活塞40的周向布置。当然,滚动结构41可以是均匀地周向布置或不均匀的周向布置。滚动结构41周向布置和对称布置可以使得活塞组件4受到的摩擦力较为均匀,避免产生径向扭矩。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7)

1.一种缸体总成,其包括缸体组件,所述缸体组件设有高压气体进口、高压气体储存腔室和高压气体出口,所述高压气体进口、所述高压气体储存腔室和所述高压气体出口依次连通,以形成高压气体流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总成还包括:
出气空气过滤器,所述出气空气过滤器固定于所述缸体组件的所述高压气体储存腔室内,并位于所述高压气体流路,所述出气空气过滤器用于过滤从所述高压气体进口进入所述高压气体储存腔室内的空气内的物理杂质,并使过滤后的空气通过所述高压气体出口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空气过滤器包括:
过滤本体,所述过滤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空气入口面和空气出口面,所述空气入口面具有多个过滤槽,所述过滤槽相对于所述空气入口面向内凹,所述过滤槽用于过滤从所述高压气体进口进入所述高压气体储存腔室内的空气内的物理杂质;
所述过滤本体中设置所述过滤槽的区域还设有空气流通孔,所述空气流通孔与所述过滤槽连通,以供经过所述过滤槽过滤后的空气通过进入所述高压气体出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缸体总成,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过滤槽呈阵列排布。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缸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槽的横截面形状为“V”形。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缸体总成,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过滤槽对应设置有所述空气流通孔,且所述空气流通孔位于相对应的所述过滤槽的一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缸体总成,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过滤槽所对应的所述空气流通孔对应设置。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缸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出口面具有多个空气流通槽,所述空气流通槽相对于所述空气出口面向内凹,多个所述空气流通槽与多个所述过滤槽一一对应设置,所述过滤槽、相对应的所述空气流通孔以及相对应的所述空气流通槽依次连通。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缸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气体储存腔室为环形高压气体储存腔室,所述过滤本体为环形过滤本体,所述空气入口面和所述空气出口面分别位于所述过滤本体的轴向上的两端;
多个所述过滤槽沿所述过滤本体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过滤槽沿所述过滤本体的径向延伸。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空气过滤器将所述高压气体储存腔室隔离成第一高压气体储存腔室和第二高压气体储存腔室,所述第一高压气体储存腔室与所述高压气体进口连通,所述第二高压气体储存腔室与所述高压气体出口连通。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缸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组件包括:
缸体,所述缸体设有所述高压气体进口;
高压缸盖,所述高压缸盖固定于并密封连接于所述缸体,且所述高压缸盖设有所述高压气体出口,并与所述缸体限定有所述高压气体储存腔室。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缸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中位于所述高压气体储存腔室的区域设有缸定位部,所述高压缸盖中朝向所述高压气体储存腔室的区域设有盖定位部,所述出气空气过滤器压设于所述盖定位部与所述缸定位部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缸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设有缸孔;
所述缸体组件还包括:
缸套,所述缸套嵌设于所述缸孔内,并设有空腔;
缸端盖,所述缸端盖固定于所述缸体,所述缸端盖抵靠于所述缸套的一端,并位于所述空腔的一端,所述缸端盖设置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排气口;
所述缸体总成还包括排气装置,所述排气装置包括:
高压出气盖,所述高压出气盖固定于所述缸端盖,并设有盖导向部;
高压出气门,所述高压出气门能够相对于所述排气口移动,以在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变化,所述高压出气门设有门导向部,所述门导向部滑动连接于所述盖导向部,当所述高压出气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高压出气门密封连接于所述排气口,当所述高压出气门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排气口被打开,以使所述空腔内被压缩的空气通过所述排气口排出进入所述高压气体进口;
复位部件,所述复位部件设于所述高压出气盖并作用于所述高压出气门,所述复位部件能够发生弹性变形,并用于使得所述高压出气门沿一关闭方向移动以从所述打开状态复位到所述关闭状态。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缸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出气盖与所述高压出气门、所述缸端盖限定有空间,所述空间通过所述高压气体进口与所述高压气体储存腔室连通;
当所述高压出气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空腔与所述空间不连通;
当所述高压出气门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空腔通过所述排气口与所述空间连通,以使所述空腔内被压缩的空气依次通过所述排气口、所述空间、所述高压气体进口进入所述高压气体储存腔室内。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缸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组件采用环形结构体,所述空腔具有多个,多个所述空腔沿所述缸体组件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所述排气装置具有多个,多个所述排气装置与多个所述空腔一一对应设置。
15.一种空气压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压缩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缸体总成。
16.一种空气压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压缩设备包括活塞组件和如权利要求12-14任一项所述的缸体总成,所述活塞组件嵌设于所述空腔,并与所述缸体组件限定气室;
当所述高压出气门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排气口被打开,以使所述气室内被压缩的空气通过所述排气口排出。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气压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活塞和滚动结构,所述滚动结构设置于所述活塞的侧面,所述滚动结构与所述空腔的壁面接触。
CN201820246648.0U 2018-02-11 2018-02-11 缸体总成及包含其的空气压缩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9208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46648.0U CN207920811U (zh) 2018-02-11 2018-02-11 缸体总成及包含其的空气压缩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46648.0U CN207920811U (zh) 2018-02-11 2018-02-11 缸体总成及包含其的空气压缩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20811U true CN207920811U (zh) 2018-09-28

Family

ID=63599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46648.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920811U (zh) 2018-02-11 2018-02-11 缸体总成及包含其的空气压缩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208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235173U (zh) 吸尘器用多级旋风除尘筒
CN207920811U (zh) 缸体总成及包含其的空气压缩设备
CN213393621U (zh) 一种用于燃油蒸发排放系统的碳罐截止阀
CN207920810U (zh) 缸体总成及包含其的空气压缩设备
CN207920790U (zh) 活塞式空气压缩机
CN108194329A (zh) 空气压缩设备及包含其的空气压缩系统
CN102587934A (zh) 湿式全气动球冠阀喷浆机
CN206738114U (zh) 一种密封性好的活塞压缩机
CN109090784A (zh) 基于气流防止湿身并降低伞面滴淋的雨伞
CN209430371U (zh) 缸体总成及包含其的空气压缩设备
CN213574538U (zh) 空气压缩机
CN110073775B (zh) 双孔气吸式大豆玉米通用节能排种器
CN102923483B (zh) 一种可防堵塞的粉末输送或回收装置
CN109311039A (zh) 储压式喷雾装置的基体及具备该基体的储压式喷雾装置
CN208703193U (zh) 内置式单向阀
CN106731316A (zh) 一种动态反吹滤筒
CN212633108U (zh) 一种往复双行程喷涂泵
CN209671731U (zh) 一种换气系统
CN210266047U (zh) 一种气动单向阀
CN207195693U (zh) 一种带过滤截止阀
CN215061193U (zh) 一种黄油机内双通气组盖结构
CN218093280U (zh) 一种无静态泄漏的长针阀电控喷油器
CN109899273A (zh) 一种具有止漏效果的隔膜水泵
CN219168026U (zh) 一种喷淋降尘结构及热解气化炉出灰系统
CN219888813U (zh) 控制运行气路单向平衡的单向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28

Termination date: 202202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