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05248U - 钢筋插套筒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钢筋插套筒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05248U
CN207905248U CN201820170076.2U CN201820170076U CN207905248U CN 207905248 U CN207905248 U CN 207905248U CN 201820170076 U CN201820170076 U CN 201820170076U CN 207905248 U CN207905248 U CN 2079052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mediate plate
steel bar
plate group
reinforcing bar
mount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17007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振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u Yijie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017007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052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052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052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inforcement Elements For Build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筋插套筒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第二钢筋端头和套筒,第一钢筋端头与套筒下端的螺孔连接,在套筒的上端开安装孔,在安装孔的内壁开至少一个安装槽,在每一安装槽内均卡装夹片组,夹片组包括至少三个周向均布的夹片,每一夹片伸出安装槽的一端开卡槽和竖向插孔,在每一夹片组的所有夹片卡槽内卡装同一弹簧圈,在每一夹片的插孔内均插装销钉,弹簧圈向内箍紧所有的销钉;在第二钢筋端头设有与夹片组一一对应的卡环,第二钢筋端头插入安装孔内,夹片组卡在对应卡环的上方;在安装孔内填充有结构胶或者混凝土专用灌浆料。从而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便于单根或多根钢筋同时快速连接的钢筋插套筒连接结构,尤其适用于钢筋偏心连接。

Description

钢筋插套筒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筋插套筒连接结构,主要用于钢筋的快速、可靠连接,尤其适合多根钢筋的同时快速连接。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施工等领域经常需要对多根钢筋进行连接,传统的连接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冷挤压套筒连接,在两个钢筋端头外套同一钢套筒,采用专用油泵挤压钢套筒,使钢套筒变形裹紧钢筋月牙纹;
二、焊接,将两个钢筋端头焊接连接;
三、灌浆套筒连接,钢筋端头插入套筒内,在套筒侧面连接注浆管,从注浆管向套筒内注入灌浆料,待灌浆料凝固后将钢筋端头和套筒粘接为整体,所述灌浆料为结构胶或者钢筋连接套筒专用灌浆料;
四、搭接,直接将两根钢筋搭接一定长度,通过浇筑的混凝土固定在一起。
上述冷挤压套筒连接和焊接的方式需要较大的操作空间和大量手工操作,甚至需要操作者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不利于效率的提高,并且对于空间狭小的钢筋连接根本无法操作。而灌浆套筒连接虽然操作简单,但是为了确保灌浆料固化后的承载力需要、套筒长度较长,为了确保适应构件加工误差,套筒内壁与钢筋端头外壁之间留有的间距大,一方面灌浆料容易漏出无法确保连接质量,另一方面套筒灌浆无法事后检测,漏灌浆使钢筋连接失效也无从知道,再则灌浆管削弱了墙体截面;灌浆套筒连接仍然存在连接操作麻烦、费工、费时的问题。搭接的方式虽然操作简单,但是连接强度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便于多根钢筋同时快速连接的钢筋插套筒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钢筋插套筒连接结构,包括待连接的第一钢筋端头和第二钢筋端头,在所述第一钢筋端头加工有螺纹,还包括下端开有螺孔的套筒,所述第一钢筋端头与套筒的螺孔螺纹连接;在所述套筒的上端开有安装孔,在所述安装孔的内壁开有至少一个安装槽,在最下侧的所述安装槽与安装孔内底之间留有间距,在每一所述安装槽内均卡装有夹片组,所述夹片组包括至少三个周向均布的夹片,每一所述夹片的一端均卡入安装槽内,每一所述夹片的另一端均伸出安装槽并开设有卡槽和竖向插孔,所述卡槽在夹片的对应端头向安装槽方向凹陷,并且,在每一所述夹片组的所有夹片卡槽内卡装有同一弹簧圈,在每一所述夹片的插孔内均插装有销钉,所述弹簧圈向内箍紧所有的销钉;在所述第二钢筋端头设有与夹片组一一对应的卡环,所述第二钢筋端头插入安装孔内,并且夹片组卡在对应卡环的上方;在所述安装孔内填充有结构胶或者混凝土专用灌浆料。
采用上述结构,套筒下端与第一钢筋端头螺纹连接,套筒的上端设置安装孔并卡装夹片组,在第二钢筋端头上设置与夹片组对应的卡环,利用卡环与夹片组的配合将第二钢筋端头与套筒的另一端连接,实际使用中,只需要先将套筒的螺孔与第一钢筋端头连接,将夹片组卡装在对应的安装槽内,再向安装孔内灌入结构胶或者混凝土专用灌浆料,然后插入第二钢筋端头,夹片组在第二钢筋端头的挤压下张开,直到卡环卡入对应夹片组下方,夹片组在弹簧圈的作用下向内箍紧,从而利用卡环与夹片组的配合,将第二钢筋端头限位在安装孔内,待结构胶或者混凝土专用灌浆料固化后,即可实现第一钢筋端头与第二钢筋端头的插套筒连接,并确保了钢筋之间拉力和压力的有效传导;现场实际操作中,单根钢筋的连接3秒以内就能完成,多根乃至多排钢筋连接也只需要几十秒即可完成;整个插接操作简单、快捷,连接牢固、可靠,便于同时连接多根钢筋,也可用于单根钢筋的连接;尤其适用于预制剪力墙或预制框架柱的钢筋竖向快速连接,有利于显著提高施工效率。并且,每一夹片均呈长条状的弧形,销钉插在夹片内环的一端,当夹片组受力张开时,每一夹片不仅向外让位,而且可以发生转动,尤其适用于偏心连接的钢筋,从而解决了预制混凝土钢筋偏心连接的难题。
在所述安装孔内还布置有约束弹簧,所述约束弹簧位于最下侧夹片组的下方,并且约束弹簧套在第二钢筋端头外,在约束弹簧与第二钢筋端头之间留有间距。这样设置约束弹簧,利用约束弹簧的伸展力,约束套筒内凝固结构胶或者混凝土专用灌浆料,使结构胶或者混凝土专用灌浆料处于约束受力状态,提高结构胶或者混凝土专用灌浆料的抗剪强度,提高第二钢筋端头与套筒内壁传递拉力的能力。
在所述第二钢筋端头的下端与安装孔内底之间垫装有顶升弹簧,所述顶升弹簧位于约束弹簧内。这样设置顶升弹簧,一方面对第二钢筋端头施加向外顶的回弹力,在连接过程中对第二钢筋端头进行定位、避免第二钢筋端头松动,另一方面可以约束套筒内的结构胶或者混凝土专用灌浆料,提高结构胶或者混凝土专用灌浆料的抗剪强度。
在所述安装孔内壁的下部均布有环状的卡齿,每一所述卡齿均包括上大下小的圆锥面和与安装孔中心轴相垂直的圆环面,所述圆环面的内环与圆锥面的小直径段相连,圆环面的外环与下方另一卡齿圆锥面的大直径端相连。在安装孔内壁下部设置卡齿,有利于加强固化后的结构胶或者混凝土专用灌浆料与套筒之间的机械咬合力以及摩擦力,增加连接强度,有利于提高钢筋连接的强度和力学性能。
所述卡环呈圆锥环状,并且卡环的圆锥面朝下布置,卡环与夹片相抵的一端呈水平的圆环状平面。这样的卡环类似于倒勾状,一方面便于第二钢筋端头顺畅地挤开夹片组插入安装孔内,另一方面,圆环状平面便于与夹片稳定相抵,有利于提高钢筋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槽沿安装孔的中心线并排间隔布置有两层,所述夹片组与安装槽一一对应布置有两组,所述卡环与夹片组一一对应布置有两个。
在所述第二钢筋端头位于相邻夹片组之间的部位均布有卡环,在所述第二钢筋端头位于最下侧夹片组之下的部位也均布有卡环。这样在第二钢筋端头均布不与夹片相干涉的卡环,有利于提高第二钢筋端头与凝固后的结构胶或者混凝土专用灌浆料之间的连接强度,有利于提高钢筋连接的强度和力学性能。
所述第二钢筋端头的下端呈上大下小的圆锥形。便于第二钢筋端头顺畅地挤开夹片组插入套筒内。
在所述夹片伸出安装槽的端头的上侧设有斜面,所述斜面的倾斜方向与第二钢筋端头卡环上圆锥面的倾斜方向相同。进一步便于第二钢筋端头顺畅、快捷地挤开夹片组插入套筒内。
作为优选,所述弹簧圈采用橡胶材质或者金属材质。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一端第一钢筋端头螺纹连接的套筒,在套筒另一端设置安装孔并卡装夹片组,在第二钢筋端头上设置与夹片组对应的卡环,利用卡环与夹片组的配合将第二钢筋端头与套筒的另一端连接,从而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便于多根钢筋同时快速连接的钢筋插套筒连接结构,尤其适用于钢筋的偏心连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套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第一钢筋端头1、套筒2、安装孔2a、安装槽2b、卡齿2c、约束弹簧3、顶升弹簧4、夹片5、卡槽5a、插孔5b、斜面5c、弹簧圈6、销钉7、第二钢筋端头8、卡环8a。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待连接的第一钢筋端头1和第二钢筋端头8,在所述第一钢筋端头1加工有螺纹,该螺纹在钢筋加工厂剥肋冷挤压形成。本实施例还包括下端开有螺孔的套筒2,所述第一钢筋端头1与套筒2的螺孔螺纹连接。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所述套筒2的上端开有安装孔2a,在所述安装孔2a的内壁上部开有至少一个安装槽2b,在最下侧的所述安装槽2b与安装孔2a内底之间留有间距。在每一所述安装槽2b内均卡装有夹片组,所述夹片组包括至少三个周向均布的夹片5。每一所述夹片5的一端均卡入对应的安装槽2b内,每一所述夹片5的另一端均伸出对应的安装槽2b并开设有卡槽5a和竖向插孔5b,所述卡槽5a在夹片5的对应端头向安装槽2b方向凹陷。并且,在每一所述夹片组的所有夹片5卡槽5a内卡装有同一弹簧圈6,在每一所述夹片5的插孔5b内均插装有销钉7,所述弹簧圈6向内箍紧所有的销钉7。每一所述夹片5均呈长条状的弧形,销钉7插在夹片5内环的一端,当夹片组受力张开时,每一夹片5不仅向外让位,而且可以发生转动。在所述第二钢筋端头8设有与夹片组一一对应的卡环8a,所述第二钢筋端头8插入安装孔2a内,并且夹片组卡在对应卡环8a的上方。所述卡环8a呈圆锥环状,并且卡环8a的圆锥面朝下布置,卡环8a与夹片5相抵的一端呈水平的圆环状平面。所述第二钢筋端头8与安装槽2b的中心轴重合。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所述安装孔2a内还布置有约束弹簧3,所述约束弹簧3位于最下侧夹片组的下方,并且约束弹簧3套在第二钢筋端头8外,在约束弹簧3与第二钢筋端头8之间留有间距。在所述第二钢筋端头8的下端与安装孔2a内底之间垫装有顶升弹簧4,所述顶升弹簧4位于约束弹簧3内。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所述安装孔2a内壁的下部均布有环状的卡齿2c,每一所述卡齿2c均包括上大下小的圆锥面和与安装孔2a中心轴相垂直的圆环面。所述圆环面的内环与圆锥面的小直径段相连,圆环面的外环与下方另一卡齿2c圆锥面的大直径端相连。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优选所述安装槽2b沿安装孔2a的中心线并排间隔布置有两层,所述夹片组与安装槽2b一一对应布置有两组,所述卡环8a与夹片组一一对应布置有两个,每一所述夹片组包括8个周向均布的夹片。事实上,为了提高凝固后结构胶或者混凝土专用灌浆料与第二钢筋之间的结合强度,在所述第二钢筋端头8位于相邻夹片组之间的部位均布有卡环8a,在所述第二钢筋端头8位于最下侧夹片组之下的部位也均布有卡环8a。所述卡环8a在钢筋加工厂通过端头加高温、机械挤压成型,并车床削铣达到误差控制精度。为了便于挤开夹片组,顺畅地将第二钢筋端头8插入套筒2内,所述第二钢筋端头8的下端呈上大下小的圆锥形。在所述夹片5伸出安装槽2b的端头的上侧设有斜面5c,所述斜面5c的倾斜方向与第二钢筋端头8卡环8a上圆锥面的倾斜方向相同。
所述弹簧圈6采用橡胶材质。在所述安装孔2a内填充有结构胶或者混凝土专用灌浆料。所述结构胶和混凝土专用灌浆料均为现有材料,根据混凝土加固规范选用合适的材料即可,在此不做赘述。为了加强摩擦,所有钢材接触面均为抗滑移细纹状。
实施例二: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第二钢筋端头8与安装槽2b的中心轴平行不重合。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钢筋插套筒连接结构,包括待连接的第一钢筋端头和第二钢筋端头,在所述第一钢筋端头加工有螺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端开有螺孔的套筒,所述第一钢筋端头与套筒的螺孔螺纹连接;在所述套筒的上端开有安装孔,在所述安装孔的内壁开有至少一个安装槽,在最下侧的所述安装槽与安装孔内底之间留有间距,在每一所述安装槽内均卡装有夹片组,所述夹片组包括至少三个周向均布的夹片,每一所述夹片的一端均卡入安装槽内,每一所述夹片的另一端均伸出安装槽并开设有卡槽和竖向插孔,所述卡槽在夹片的对应端头向安装槽方向凹陷,并且,在每一所述夹片组的所有夹片卡槽内卡装有同一弹簧圈,在每一所述夹片的插孔内均插装有销钉,所述弹簧圈向内箍紧所有的销钉;在所述第二钢筋端头设有与夹片组一一对应的卡环,所述第二钢筋端头插入安装孔内,并且夹片组卡在对应卡环的上方;在所述安装孔内填充有结构胶或者混凝土专用灌浆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插套筒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孔内还布置有约束弹簧,所述约束弹簧位于最下侧夹片组的下方,并且约束弹簧套在第二钢筋端头外,在约束弹簧与第二钢筋端头之间留有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筋插套筒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钢筋端头的下端与安装孔内底之间垫装有顶升弹簧,所述顶升弹簧位于约束弹簧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筋插套筒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孔内壁的下部均布有环状的卡齿,每一所述卡齿均包括上大下小的圆锥面和与安装孔中心轴相垂直的圆环面,所述圆环面的内环与圆锥面的小直径段相连,圆环面的外环与下方另一卡齿圆锥面的大直径端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筋插套筒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环呈圆锥环状,并且卡环的圆锥面朝下布置,卡环与夹片相抵的一端呈水平的圆环状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筋插套筒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沿安装孔的中心线并排间隔布置有两层,所述夹片组与安装槽一一对应布置有两组,所述卡环与夹片组一一对应布置有两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钢筋插套筒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钢筋端头位于相邻夹片组之间的部位均布有卡环,在所述第二钢筋端头位于最下侧夹片组之下的部位也均布有卡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钢筋插套筒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钢筋端头的下端呈上大下小的圆锥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钢筋插套筒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夹片伸出安装槽的端头的上侧设有斜面,所述斜面的倾斜方向与第二钢筋端头卡环上圆锥面的倾斜方向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钢筋插套筒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圈采用橡胶材质或者金属材质。
CN201820170076.2U 2018-01-31 2018-01-31 钢筋插套筒连接结构 Active CN2079052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70076.2U CN207905248U (zh) 2018-01-31 2018-01-31 钢筋插套筒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70076.2U CN207905248U (zh) 2018-01-31 2018-01-31 钢筋插套筒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05248U true CN207905248U (zh) 2018-09-25

Family

ID=63561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170076.2U Active CN207905248U (zh) 2018-01-31 2018-01-31 钢筋插套筒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0524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82506A (zh) * 2022-07-14 2022-10-14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带有自适应钢筋偏斜套管的预制构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82506A (zh) * 2022-07-14 2022-10-14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带有自适应钢筋偏斜套管的预制构件
CN115182506B (zh) * 2022-07-14 2023-09-29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带有自适应钢筋偏斜套管的预制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58440A (zh) 一种混凝土预制桩的机械连接装置及制作方法
CN110344340B (zh) 免围堰水下增大截面法加固桥墩的加固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202899637U (zh) 一种圆形钢筋混凝土柱的增大截面加固结构
CN209384378U (zh) 装配式钢结构梁柱节点连接装置
CN207905248U (zh) 钢筋插套筒连接结构
CN211735370U (zh) 一种混凝土预制桩的机械连接装置
CN201695391U (zh) 管桩法兰式接头及其拼接工具
CN108035461A (zh) 一种开孔双钢板剪力墙墙体支撑件
CN207905247U (zh) 钢筋快速机械连接结构
CN113356664A (zh) 一种适用于装配式钢结构的梁柱连接节点
CN211524171U (zh) 一种工民建筑墙体加固装置
CN211340764U (zh) 一种机械连接预制桩
CN205778937U (zh) 一种精确定位初期支护钢拱架单元与连接钢板的辅助装置
JP2018096194A (ja) 杭頭処理工法および杭頭処理構造ならびに同構造に用いるアンカー部材付き鋼製円筒状部材
CN207905249U (zh) 钢筋自锁紧连接结构
CN213596972U (zh)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接头
CN216276476U (zh) 钻孔灌注桩钢筋笼结构
CN202881986U (zh) 单桩竖向静载试验桩头钢筋连接节点
CN210597382U (zh) 电力管廊管节下止水段成型标准构件
CN206655395U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钢筋连接件
CN204645072U (zh) 钢管桩与钢筋混凝土承台的连接构造
CN204715349U (zh) 榫接式抗拔连接器
CN211258628U (zh) 盾构管片拼接结构
CN211285967U (zh) 一种采用半锁锚式套筒的预制型钢混凝土柱节点
CN209760015U (zh) 一种桥梁伸缩缝填缝补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12

Address after: 200129, Room 1002, No. 27, Lane 1313, Lijin Road,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Liu Yijie

Address before: 750016 Ningxia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136 Wanshou Road, Jinfeng District, Yinchuan City,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before: Liu Zhen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