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02548U - 车身结构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身结构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02548U
CN207902548U CN201820004312.3U CN201820004312U CN207902548U CN 207902548 U CN207902548 U CN 207902548U CN 201820004312 U CN201820004312 U CN 201820004312U CN 207902548 U CN207902548 U CN 2079025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lision prevention
mounting plate
prevention girders
body structure
structure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0431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志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0431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025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025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025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身结构和车辆,其中车身结构包括:车身本体、防撞梁组件和多个螺纹紧固件。所述防撞梁组件具有防撞梁安装板,所述防撞梁安装板上设置有挂持部,所述挂持部适于吊挂在所述车身本体上;以及多个所述螺纹紧固件从前向后穿设所述防撞梁安装板和所述车身本体,从而将所述防撞梁组件固定在所述车身本体的前端。通过在防撞梁安装板上加设挂持部,可使防撞梁安装板与车身本体的装配变得更高效,不仅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车身结构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身结构和车辆。
背景技术
传统车辆的前防撞梁的装配过程中需要工人装配、更换工具和安装紧固件,具体而言,为了将前防撞梁预定位白车身上,需要在白车身上焊接螺栓,该焊接螺栓穿过前防撞梁上的螺纹孔,从而实现预定位,工人在装配时需要从前向后打多个螺栓,然后更换工具,将固定螺母最后紧固在上述用于预定位的焊接螺栓。由于需要更换工具、紧固件,生产效率不高。而且紧固件的种类较多,增加管理成本,存在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身结构,该车身结构通过在防撞梁安装板上设置挂持部,提高安装工人的工作效率,增加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车身结构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身结构,所述车身结构包括:车身本体;防撞梁组件,所述防撞梁组件具有防撞梁安装板,所述防撞梁安装板上设置有挂持部,所述挂持部适于吊挂在所述车身本体上;以及多个螺纹紧固件,多个所述螺纹紧固件从前向后穿设所述防撞梁安装板和所述车身本体,从而将所述防撞梁组件固定在所述车身本体的前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身结构,该车身结构通过在防撞梁安装板上设置挂持部,提高安装工人的工作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挂持部为设置在所述防撞梁安装板上的弧形的挂持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挂持板通过折弯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身本体上焊接有固定螺母,所述螺纹紧固件与所述螺母螺纹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防撞梁组件包括:防撞梁和吸能盒,所述吸能盒设置在所述防撞梁的后表面上,所述防撞梁安装板固定在所述吸能盒的后表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吸能盒与所述防撞梁以及所述防撞梁安装板焊接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身本体具有前纵梁,所述前纵梁的前端设置有前纵梁安装板,所述前纵梁安装板与所述防撞梁安装板通过多个所述螺纹紧固件紧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挂持部吊挂在所述前纵梁安装板的上沿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挂持部和所述防撞梁安装板为一体的金属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的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身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前纵梁安装板与防撞梁安装板以及螺纹紧固件的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
车身结构100,车身本体1,防撞梁组件2,防撞梁安装板21,挂持部211,多个螺纹紧固件3,固定螺母11,防撞梁22,吸能盒23,前纵梁12,前纵梁安装板1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结构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结构100可以包括:车身本体1、防撞梁组件2和多个螺纹紧固件3。
如图1和图2所示,防撞梁组件2具有防撞梁安装板21,防撞梁安装板21上设置有挂持部211,挂持部211适于吊挂在车身本体1上。由此,可使防撞梁安装板21与车身本体1装配起来更高效,快速。例如,工人在装配过程中可先将防撞梁安装板21挂设在车身本体1上,然后再用螺纹紧固件3进行固定,不仅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多个螺纹紧固件3从前向后穿设防撞梁安装板21和车身本体1,从而将防撞梁组件2固定在车身本体1的前端。用螺纹紧固件3对防撞梁安装板21和车身本体1进行连接可使连接更紧凑,固定效果更好,同时由于防撞梁组件2已预先挂持在车身本体1上,因此无需在车身本体1上设置定位用的焊接螺栓,这样作为紧固功能的多个螺纹紧固件3的紧固方向可以一致,且紧固过程中无需更换工具,提高了装配效率,降低了装配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结构100,通过在防撞梁安装板21上加设挂持部211,可使防撞梁安装板21与车身本体1的装配变得更高效,不仅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具体的,挂持部211为设置在防撞梁安装板21上的弧形的挂持板211。
进一步,挂持板211通过折弯形成。由此,加工起来更简单。
参照图3,车身本体1上焊接有固定螺母11,螺纹紧固件3与螺母螺纹固定。将固定螺母11焊接在车身本体1上可使防撞梁安装板21与车身本体1的装配变得简单方便,当挂持部211吊挂在车身本体1上时,防撞梁安装板21与前纵梁安装板121贴合,只需将螺纹紧固件3旋入固定螺母11即可,减少了工人工作量,提高装配效率。
如图2所示,防撞梁组件2包括:防撞梁和吸能盒23,吸能盒23设置在防撞梁22的后表面上,防撞梁安装板21固定在吸能盒23的后表面上。当车辆前部发生碰撞时,防撞梁22和吸能盒23能够很好的起到缓冲撞击力的作用,避免撞击对乘客造成伤害。
具体的,吸能盒23与防撞梁22以及防撞梁安装板21焊接固定。通过焊接固定,使固定效果更好,而且使结构更紧凑。
车身本体1具有前纵梁12,前纵梁12的前端设置有前纵梁安装板121,前纵梁安装板121与防撞梁安装板21通过多个螺纹紧固件3紧固。通过对贴合的防撞梁安装板21与前纵梁安装板121进行螺纹紧固件3紧固连接固定,可使结构更紧凑,固定效果更好。
具体的,挂持部211吊挂在前纵梁安装板121的上沿处。由此,可使防撞梁安装板21与前纵梁安装板121装配更方便。
进一步,挂持部211和防撞梁安装板21为一体的金属板。挂持板211与防撞梁安装板21是一体成型,通过折弯形成的,由此,可使结构更紧凑,而且避免了不必要的加工步骤。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车身结构100。对于车辆的其它构造例如变速器、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均已为现有技术且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因此这里对于车辆的其它构造不做详细说明。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身本体;
防撞梁组件,所述防撞梁组件具有防撞梁安装板,所述防撞梁安装板上设置有挂持部,所述挂持部适于吊挂在所述车身本体上;以及
多个螺纹紧固件,多个所述螺纹紧固件从前向后穿设所述防撞梁安装板和所述车身本体,从而将所述防撞梁组件固定在所述车身本体的前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持部为设置在所述防撞梁安装板上的弧形的挂持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持板通过折弯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本体上焊接有固定螺母11,所述螺纹紧固件与所述螺母螺纹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组件包括:
防撞梁和吸能盒,所述吸能盒设置在所述防撞梁的后表面上,所述防撞梁安装板固定在所述吸能盒的后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与所述防撞梁以及所述防撞梁安装板焊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本体具有前纵梁,所述前纵梁的前端设置有前纵梁安装板,所述前纵梁安装板与所述防撞梁安装板通过多个所述螺纹紧固件紧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持部吊挂在所述前纵梁安装板的上沿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持部和所述防撞梁安装板为一体的金属板。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结构。
CN201820004312.3U 2018-01-02 2018-01-02 车身结构和车辆 Active CN2079025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04312.3U CN207902548U (zh) 2018-01-02 2018-01-02 车身结构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04312.3U CN207902548U (zh) 2018-01-02 2018-01-02 车身结构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02548U true CN207902548U (zh) 2018-09-25

Family

ID=63566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04312.3U Active CN207902548U (zh) 2018-01-02 2018-01-02 车身结构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0254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39771A (zh) * 2023-01-20 2023-05-02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可拖挂外部横梁的车身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39771A (zh) * 2023-01-20 2023-05-02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可拖挂外部横梁的车身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51447B1 (en) Compensation nut
CN105952838A (zh) 用于车辆的薄壁镁压铸避震塔
US10183639B2 (en) Bumper for a motor vehicle
CN105599808B (zh) 用于副框架的安装单元
CN207902548U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1524981B (zh) 车镜安装系统
CN203611902U (zh) 防撞梁组件和具有其的汽车
US8096596B2 (en) Bumper beam for a vehicle
EP3109137A1 (en) Motor-vehicle structure having a holding element for holding a spare wheel or other component on a floor portion made of plastic material
KR100647219B1 (ko) 건축공사용 안전펜스의 후크볼트
CN206679079U (zh) 前端模块安装结构
CN204545803U (zh) 一种可调焊接辅助工装结构
CN213228881U (zh) 车辆、翼子板安装总成及支撑组件
CN211223621U (zh) 车辆前端模块加强件及包含其的车辆
JP2008285054A (ja) 鉄道車両用の天井ユニット
CN104401266B (zh) 用于将车载电脑安装于横梁上的安装结构
CN208007146U (zh) 用于车辆的限位工装
CN203472775U (zh) 控制器安装支架
CN103946103A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前端模块
CN208006899U (zh) 车用雷达的装配结构
CN207902344U (zh) 后防撞梁总成及车辆
CN202163385U (zh) 汽车后保险杠防撞梁
CN204915860U (zh) 一种汽车保险杠与翼子板的连接结构
CN211076079U (zh) 一种安装支架
CN110271610A (zh) 具有至少一个车顶纵梁的机动车辆的车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