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02359U - 吸能盒和副车架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吸能盒和副车架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02359U
CN207902359U CN201820170824.7U CN201820170824U CN207902359U CN 207902359 U CN207902359 U CN 207902359U CN 201820170824 U CN201820170824 U CN 201820170824U CN 207902359 U CN207902359 U CN 2079023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umple
energy
ontology
absorption box
connec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17082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志超
宋衍猛
宋红双
孙玉
宋永辉
王琼瑶
姬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17082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023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023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023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能盒和副车架以及车辆,所述的吸能盒包括截面为矩形的筒状本体,还包括固定于本体一端的防撞梁连接板以及固定于本体另一端的车架连接板,并在本体上构造有沿本体长度方向交替布置的第一溃缩单元和第二溃缩单元,所述的第一溃缩单元包括设置于本体两相对侧端面上的第一溃缩槽,所述的第二溃缩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本体各棱角处的第二溃缩槽。且相对第一溃缩单元,在所述本体的另两相对侧端面上还构造有溃缩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吸能盒,能够实现有效溃缩,从而可为安装有该吸能盒的车辆提供更好的保护。

Description

吸能盒和副车架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能盒。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安装有该吸能盒的副车架,以及一种安装有该副车架的车辆。
背景技术
吸能盒是汽车受到撞击时以其压缩变形来充分吸收碰撞动能,降低碰撞加速度,减小最大冲击力以缓和冲击的部件。其一端连接于防撞梁,另一端连接于车架。理想的情况下,吸能盒在完全溃缩前,车辆碰撞产生的能量完全由吸能盒吸收,因而能够为车架提供很好的保护,降低车辆的维修费用。但实际情况是,现有的吸能盒由于结构设计等原因,造成了刚度过高,在吸能盒完全溃缩前,已将碰撞动能传递至了车架,增加了车辆的维修成本,不利于整车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吸能盒,以能够使吸能盒具有较好的溃缩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吸能盒,其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为矩形的筒状,并于所述本体上构造有沿所述本体长度方向交替布置的第一溃缩槽单元和第二溃缩槽单元,所述第一溃缩槽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本体两相对侧端面上的第一溃缩槽,所述第二溃缩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本体各棱角处的第二溃缩槽,且相对于所述第一溃缩单元,在所述本体的另两相对侧端面上还构造有溃缩孔;
防撞梁连接板,固定于所述本体的一端,并于所述防撞梁连接板上设置有防撞梁连接部;
车架连接板,相对于所述防撞梁连接板,固定于所述本体的另一端,并于所述车架连接板上设置有车架连接部。
进一步的,所述溃缩孔靠近于所述防撞梁连接板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溃缩孔为沿所述本体长度方向布置的长条孔。
进一步的,所述防撞梁连接部包括设于所述防撞梁连接板中心的过孔,以及对应于所述过孔固连于所述防撞梁连接板内侧的凸焊螺母。
进一步的,所述车架连接部为位于所述车架连接板各顶角处的安装孔。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由扣合固连于一起的、截面呈“U”形的上板体与下板体构成,且所述第一溃缩槽单元位于所述上板体和所述下板体相连接的一侧端面上。
进一步的,于所述上板体和所述下板体相连接的两端部之间留有间隙。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吸能盒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吸能盒,通过在本体上交替设置有第一溃缩单元和第二溃缩单元,且两个溃缩单元分别由位于本体侧端面的溃缩槽、以及位于本体棱角处的溃缩槽构成,同时,也在本体的两端设置具有较高结构强度的连接板结构,从而在碰撞发生时,可使得两端连接板结构之间的本体发生很好的溃缩变形,以具有较好的溃缩性能对碰撞产生的能量进行吸收,而能够更好的保护车辆上的乘客及车辆的安全。
(2)溃缩孔靠近防撞梁连接板设置,可利于实现溃缩单元的逐次溃缩,以提高溃缩效果。
(3)由于在防撞梁连接板内侧设置有凸焊螺母,可将吸能盒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于防撞梁,便于在车辆碰撞发生后对吸能盒的拆卸和更换。
(4)在上板体和下板体之间留有间隙,可进一步降低吸能盒的刚度,以使碰撞量集中于吸能盒处,更好的保护车辆主体。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副车架,并于所述副车架上安装有如上所述的吸能盒。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并于所述车辆上设置有如上所述的副车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副车架与车辆和上述吸能盒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吸能盒整体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吸能盒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吸能盒与防撞梁及车架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本体,2-防撞梁连接板,3-车架连接板,4-防撞梁,5-车架,11-第一溃缩单元,12-第二溃缩单元,13-上板体,14-下板体,21-凸焊螺母,101-溃缩孔,102-间隙,201-过孔,301-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吸能盒,如图1及图2所示,其包括呈矩形筒状的本体1,还包括固定于本体1一端的防撞梁连接板2以及固定于本体1另一端的车架连接板3。
本实施例中为使吸能盒能够有效溃缩,于本体1上还构造有如图1所示的,沿本体1长度方向交替布置的第一溃缩单元11和第一溃缩单元12。其中,第一溃缩单元11具体包括设置于本体1两相对侧端面上的第一溃缩槽,第二溃缩单元12具体包括设置于本体1各棱角处的第二溃缩槽。且第一溃缩槽为呈沿本体1长度方向的对称布置,第二溃缩槽为呈沿本体1长度方向的多个环状布置。本实施例中,包含两组对称布置的第一溃缩槽和两组环状布置的第二溃缩槽。
为提供溃缩空间,本实施例中,相对于第一溃缩单元11,在本体1另外两相对侧端面上还构造有溃缩孔101。如图1所示,该溃缩孔101具体为沿本体1长度方向布置的长条孔,并位于本体1靠近防撞梁连接板2的一侧。
本体1除可为上述的整体外,如图1所示,本体1还可由扣合固连于一起的、截面均呈“U”形的上板体13和下板体14构成。此时,第一溃缩槽位于上板体13和下板体14相连接的侧端面上。为进一步降低吸能盒的强度,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上板体13和下板体14相连接的两端部之间还留有间隙102。
在防撞梁连接板2上设置有防撞梁连接部。本实施例中,防撞梁连接部具体的包括位于防撞梁连接板2中心的过孔201,以及对应过孔201,焊接在防撞梁连接板2内侧的凸焊螺母21。螺栓穿过防撞梁4和防撞梁连接板2螺接于凸焊螺母21,使防撞梁和防撞梁连接板2相对固定。
同样的,在车架连接板3上设置有车架连接部,本实施例中,车架连接部具体的包括位于车架连接板3各顶角处的安装孔301,螺栓穿过安装孔301与位于车架5上的螺纹孔螺接,使吸能盒与车架相对固定。吸能盒分别经螺栓连接于防撞梁和车架,便于车辆发生碰撞后对吸能盒的拆卸和更换。
相比本体1直接连接于防撞梁和车架,本实施例中的防撞梁连接板2与防撞梁之间,以及车架连接板3与车架之间均形成有较大的结合面,可保证各连接处的强度均大于本体1的强度,从而保证车辆碰撞产生的能量集中在本体1处。
本实施例的吸能盒,由于吸能盒具有上述的结构,在车辆发生碰撞时,首先由第一道溃缩槽产生形变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同时,溃缩孔101的设置可抵消部分碰撞动能产生的应力,并减缓第二道溃缩槽产生溃缩的趋势,直至第一道溃缩槽完全溃缩。如果第一道溃缩槽完全溃缩尚不足完全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由第二道溃缩槽继续发生形变,直至完全溃缩,后续的溃缩操依次完全溃缩,直至吸能盒完全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或吸能盒完全溃缩。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架,在其上安装有如实施例一所述的吸能盒。
本实施例的车架,通过安装有如实施例一所述的吸能盒,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可由吸能盒更充分的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能够更好的对车架进行保护。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辆,在车辆上安装有如实施例二所述的车架。
本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安装有如实施例二所述的车架,能在车辆发生碰撞时,由吸能盒更加充分的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为车辆上乘客的安全,及车辆主体的安全,提供更有效的保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吸能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1),所述本体(1)为矩形的筒状,并于所述本体(1)上构造有沿所述本体(1)长度方向交替布置的第一溃缩单元(11)和第二溃缩单元(12),所述第一溃缩单元(11)包括设置于所述本体(1)两相对侧端面上的第一溃缩槽,所述第二溃缩单元(12)包括设置于所述本体(1)各棱角处的第二溃缩槽,且相对于所述第一溃缩单元(11),在所述本体(1)的另两相对侧端面上还构造有溃缩孔(101);
防撞梁连接板(2),固定于所述本体(1)的一端,并于所述防撞梁连接板(2)上设置有防撞梁连接部;
车架连接板(3),相对于所述防撞梁连接板(2),固定于所述本体(1)的另一端,并于所述车架连接板(3)上设置有车架连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溃缩孔(101)靠近于所述防撞梁连接板(2)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溃缩孔(101)为沿所述本体(1)长度方向布置的长条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连接部包括设于所述防撞梁连接板(2)中心的过孔(201),以及对应于所述过孔(201)固连于所述防撞梁连接板(2)内侧的凸焊螺母(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连接部为位于所述车架连接板(3)各顶角处的安装孔(301)。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由扣合固连于一起的、截面呈“U”形的上板体(13)与下板体(14)构成,且所述第一溃缩槽位于所述上板体(13)和所述下板体(14)相连接的一侧端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于所述上板体(13)和所述下板体(14)相连接的两端部之间留有间隙(102)。
8.一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副车架上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能盒。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于所述车辆上设置有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副车架。
CN201820170824.7U 2018-01-31 2018-01-31 吸能盒和副车架以及车辆 Active CN2079023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70824.7U CN207902359U (zh) 2018-01-31 2018-01-31 吸能盒和副车架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70824.7U CN207902359U (zh) 2018-01-31 2018-01-31 吸能盒和副车架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02359U true CN207902359U (zh) 2018-09-25

Family

ID=635626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170824.7U Active CN207902359U (zh) 2018-01-31 2018-01-31 吸能盒和副车架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0235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89479A (zh) * 2019-10-14 2020-02-14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车身前端防撞装置
CN111332369A (zh) * 2020-03-18 2020-06-26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外覆盖件用的支撑爪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89479A (zh) * 2019-10-14 2020-02-14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车身前端防撞装置
CN111332369A (zh) * 2020-03-18 2020-06-26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外覆盖件用的支撑爪
CN111332369B (zh) * 2020-03-18 2022-04-26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外覆盖件用的支撑爪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789374C (en) Crash module for a rail vehicle
RU2684828C2 (ru) Концевая конструкция для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и лонжеронный узел для рамы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JP2013523516A (ja) 車両および関連付けられたエネルギーリザーバ支持体
CN207902359U (zh) 吸能盒和副车架以及车辆
WO2020047924A1 (zh) 一种碰撞吸能结构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CN206475845U (zh) 一种分段式汽车前防撞梁及使用该防撞梁的汽车
CN108340937A (zh) 复合材料防爬吸能装置
CN112977524B (zh)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车端吸能结构
CN110789479A (zh) 车身前端防撞装置
US20040046404A1 (en) Bumper beam reinforcement structure
KR100727713B1 (ko) 차량의 크래쉬 박스
CN203996061U (zh) 汽车保险杠及汽车
CN105000029A (zh) 一种蜂窝芯内置的金属管-蜂窝芯复合式防爬器
CN208233062U (zh) 复合防爬吸能装置
CN112298256A (zh) 车辆防爬吸能装置
CN209080000U (zh) 一种车用防撞结构
CN212447408U (zh) 车身前部结构和汽车
CN214929530U (zh) 一种25%偏置碰撞双吸能盒防撞梁结构
CN106184087B (zh) 一种汽车前保横梁总成
CN210047432U (zh) 一种便于维护的分体式汽车防撞梁
CN207984979U (zh) 前围与侧围连接结构和车辆
CN216734164U (zh) 一种铝合金汽车防撞梁
CN210652996U (zh) 一种汽车吸能件、吸能盒及汽车
CN209320952U (zh) 复合材料吸能装置
CN207974825U (zh) 盾构台车的防撞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