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87754U - 控制形变的冷凝器生产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控制形变的冷凝器生产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887754U CN207887754U CN201820027571.8U CN201820027571U CN207887754U CN 207887754 U CN207887754 U CN 207887754U CN 201820027571 U CN201820027571 U CN 201820027571U CN 207887754 U CN207887754 U CN 20788775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n
- pressing plate
- process units
- condenser
- toot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控制形变的冷凝器生产装置,包括对接总成(9)、步进接料总成(10);所述对接总成(9)包括压板部;所述压板部包括对齿压板(908);所述对齿压板(908)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步进接料总成(10)的翅片容纳槽(17)相匹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形变的冷凝器生产装置在不改变原有设备的能耗、效率的基础上,通过的结构组合和关联控制,使得在冷凝器生产阶段最重要的胀管环节能够取得明显优于现有任何同类设备的防“蛇形”形变效果,解决了“粘连”、“爆裂”等问题;有效的控制了冷凝器胀管的不良、残次、报废率,节约了生产单位的成本,极大的提高了冷凝器的品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体地,涉及一种控制形变的冷凝器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传统设备中由于压板的结构导致生产出来的冷凝器胀管会出现“爆裂”、“蛇形”、“粘连”等残次、不良以及报废等问题,很大幅度降低了冷凝器的品质与效果,同时造成生产成本大幅负提高,造成了浪费。
如图1、图2所示,传统的冷凝器设备的压总成的结构一般为平压板结构,仅仅为了能够压平步进接料总成中的翅片,使其从高低不平的状态尽可能平整,不具备防止胀管过程中的形变、蛇形、波浪纹的功能,且平压板结构刚性较差,总体动作精度较低,造成翅片的平整度不够,极易造成胀管过程的“蛇形”,即图3、“爆裂”,即图4、“粘连”即图5等严重影响冷凝器的品质,造成生产浪费。
其中,如图2所示,安装于设备机架上的平压板支撑架,由第一气缸4带动平压板6,沿直线轴承与光杆导向组合3进行上下升降动作,其中,第一气缸4与平压板6之间通过浮动接头1进行连接,第一气缸4的压力通过平压板6直接作用于步进接料总成和翅片上,平压板6与步进接料总成中的翅片位置由光杆导向组合限位件5进行硬限位调节。
由于直线轴承与光杆导向组合3的精度低、刚性差、间隙较大且负载承受力小,导致平压板6与步进接料总成中的翅片平整度差,且因为平压板6为硬性光洁平面,导致其与步进接料总成中的翅片接触无限位、包容性差,同时,由于下压过程中无相应缓冲、柔性限位等功能,使得平压板6接触步进接料总成时极易形成冲击和反弹,更加加剧了胀管在过程中形成“蛇形”、“爆裂”、“粘连”等不良、残次和报废的可能性。
因此,亟待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冷凝器生产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形变的冷凝器生产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控制形变的冷凝器生产装置,包括对接总成、步进接料总成10;
所述对接总成包括压板部;
所述压板部包括对齿压板;
所述对齿压板上设置有凹槽;
所述凹槽与步进接料总成的翅片容纳槽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压带;
所述压带的侧部沿横向设置有齿状凸出部;
所述齿状凸出部与翅片容纳槽相匹配;
所述齿状凸出部的材料为柔性材料。
优选地,所述齿状凸出部的数量为多个;
多个所述齿状凸出部之间设置有翅片限位槽;
所述翅片限位槽构成翅片的限定位及翅片容纳空间。
优选地,所述翅片限位槽与翅片的厚度相匹配。
优选地,还包括,支撑部、接头部、驱动部;
所述接头部、驱动部以及压板部均设置在支撑部上;
所述接头部的下部设置有压板部;
所述接头部的下部设置有对齿压板;
所述驱动部驱动接头部位置发生变化,进而使对齿压板位置发生变化。
优选地,所述驱动部包括第二气缸;
所述支撑部包括对齿支撑架;
所述第二气缸设置在对齿支撑架的上部;
所述对齿支撑架设置有导轨槽;
所述导轨槽内设置有导轨模块;
所述导轨槽与导轨模块配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接头部的侧部具有与支撑部的导轨模块相匹配的滑动槽;
所述导轨模块构成接头部的导向位;
在驱动部的驱动下,所述接头部通过滑动槽、导轨模块沿纵向进行上、下移动;
所述接头部包括浮动接头;
所述驱动部通过浮动接头与支撑部连接;
所述支撑部,还包括壳体、压板连接架;
所述压板部的对齿压板通过连接块与压板连接架紧固连接;
所述对齿压板与压板连接架均设置在壳体内。
优选地,还包括限位缓冲部;
所述限位缓冲部设置在对齿支撑架的下部;
所述限位缓冲部包括限位座、第一阻尼元件、第二阻尼元件;
所述第一阻尼元件、第二阻尼元件均设置在限位座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气缸驱动压板连接架沿导轨模块进行上下升降动作;
当第二气缸通过浮动接头、压板连接架驱动对齿压板向上移动时,所述承载有翅片的步进接料总成移至对接总成的下方,记为第一工位。
优选地,当第二气缸通过浮动接头、压板连接架驱动对齿压板向上移动时,所述对齿压板沿向下方向移动,并与承载有翅片的步进接料总成相接触;
同时,所述齿状凸出部对接步进接料总成的翅片容纳槽内的翅片;
进而使翅片限制在齿状凸出部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形变的冷凝器生产装置在不改变原有设备的能耗、效率的基础上,通过的结构组合和关联控制,使得在冷凝器生产阶段最重要的胀管环节能够取得明显优于现有任何同类设备的防“蛇形”形变效果,解决了“粘连”、“爆裂”等问题;有效的控制了冷凝器胀管的不良、残次、报废率,节约了生产单位的成本,极大的提高了冷凝器的品质。
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有益效果,如下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传统设备。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传统设备的平压板总成。
图3为冷凝器不良品的“蛇形”形变结构示意图。
图4为冷凝器爆裂废品结构示意图。
图5为冷凝器粘连残次品结构示意图。
图6为冷凝器的合格产品。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形变的冷凝器生产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形变的冷凝器生产装置的对齿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形变的冷凝器生产装置的对齿压板与翅片容纳槽的对接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形变的冷凝器生产装置的对齿压板总成的结构放大图。
图中所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7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控制形变的冷凝器生产装置,包括对接总成9、步进接料总成10;所述对接总成包括压板部;所述压板部包括对齿压板908;所述对齿压板908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步进接料总成10的翅片容纳槽17相匹配。
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压带912;所述压带912的侧部沿横向设置有齿状凸出部,即压带齿19;所述齿状凸出部与翅片容纳槽17相匹配。
所述齿状凸出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齿状凸出部之间设置有翅片限位槽18;所述翅片限位槽18构成翅片的限定位及翅片容纳空间。
所述翅片限位槽18与翅片的厚度相匹配。所述齿状凸出部的材料为柔性材料;当后面提到的齿状凸出部与翅片容纳槽17相接触时,因齿状凸出部为柔性材料,能够很好地将翅片限定在翅片限位槽18内,且柔性齿状带,即压带齿19具有良好的接触、贴合、包裹、防过压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形变的冷凝器生产装置,还包括,支撑部、接头部、驱动部;所述接头部、驱动部以及压板部均设置在支撑部上;所述接头部的下部设置有压板部;所述接头部的下部设置有对齿压板908;所述驱动部驱动接头部位置发生变化,进而使对齿压板908位置发生变化。
所述驱动部包括第二气缸903;所述支撑部包括对齿支撑架901;所述第二气缸903设置在对齿支撑架901的上部;所述对齿支撑架901设置有导轨槽;所述导轨槽内设置有导轨模块902;所述导轨槽与导轨模块902配合连接。
所述接头部的侧部具有与支撑部的导轨模块902相匹配的滑动槽;所述导轨模块902构成接头部的导向位;在驱动部的驱动下,所述接头部通过滑动槽、导轨模块902沿纵向进行上、下移动;所述接头部包括浮动接头904;所述驱动部通过浮动接头904与支撑部连接;所述支撑部,还包括壳体905、压板连接架906;所述压板部的对齿压板908通过连接块907与压板连接架906紧固连接;所述对齿压板908与压板连接架906均设置在壳体905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形变的冷凝器生产装置,还包括限位缓冲部;所述限位缓冲部设置在对齿支撑架901的下部;所述限位缓冲部包括限位座909、第一阻尼元件910、第二阻尼元件911;所述第一阻尼元件910、第二阻尼元件911均设置在限位座909上。
所述第二气缸903驱动压板连接架906沿导轨模块902进行上下升降动作;当第二气缸903通过浮动接头904、压板连接架906驱动对齿压板908向上移动时,所述承载有翅片的步进接料总成10移至对接总成的下方,记为第一工位。
当第二气缸903通过浮动接头904、压板连接架906驱动对齿压板908向上移动时,所述对齿压板908沿向下方向移动,并与承载有翅片的步进接料总成10相接触;同时,所述齿状凸出部对接步进接料总成10的翅片容纳槽17内的翅片;进而使翅片限制在齿状凸出部内。
所述第一阻尼元件910优选的为液压缓冲器;所述第二阻尼元件911优选的为限位块,更优选的为柔性限位块;所述导轨模块902优选的为高刚性直线导轨模块。
所述液压缓冲器在快压紧翅片的时候,液压缓冲器自身的阻尼效果形成对第二气缸903的发作用力,使第二气缸903的速度降低,即为弹簧吸收压力。高刚性直线导轨模块为柔性齿状带和对齿压板908提供了稳定的结构支撑,其高刚性直线导轨模块精度高、无运动间隙、高负载承受能力的特性,在胀管的过程中步进接料总成10中的翅片不会发生任何实质性位移,保证对齿压板908即使在步进接料总成10中翅片不均匀的情况下,仍能有效的控制其翅片整体的平整度。
所述柔性限位块,相当于在最终压紧翅片的时候,对第二气缸903的下压及限定位置有一点柔性,从而使翅片不会被压的太紧或太松,能够使翅片在下一个胀管工艺过程中,可以在翅片限位槽18内被限制住,从而在在胀管插入翅片的瞬间,翅片不会发生形变。当翅片要从对接总成转移到其他位置时,又可以使翅片能够很容易的卸下,从而达到灵活的拆卸、紧固限位的双重作用。两者的作用就是限定气缸在压紧接触时候的速度和力量。
如图7至图10所示,所述控制形变的冷凝器生产装置,还包括机架14,送料总成7,取料排料总成8,胀管系统11,液压工作站12,产品顶升总成13以及控制电柜15。所述送料总成7,取料排料总成8,胀管系统11,液压工作站12,产品顶升总成13以及控制电柜15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形变的冷凝器生产装置的工作原理做进一步说明:
由第二气缸903带动对齿压板连接架,即压板连接架906沿高刚性直线导轨模块,即导轨模块902上下升降动作,对齿压板连接架带动对齿压板908作上下升降动作,当对齿压板908向下运动时,限位块构成对齿压板908的限位件,从而使嵌入对齿压板908内的压带912能够刚好卡扣在翅片优选的露出于步进接料总成10的翅片容纳槽17的部分,从而使压带912的齿状凸出部刚好扣在翅片的上端,即露出于步进接料总成10的翅片容纳槽17的部分,起到限定翅片移动的作用,并对于后续的胀管工艺起到了稳固限定翅片移动从而能够在进行胀管工艺的过程中,翅片不易变形,避免了“蛇形”、“爆裂”、“粘连”的发生。需要说明的是翅片有一部分露于步进接料总成10的翅片容纳槽17外,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压带912的齿状凸出部与翅片容纳槽17的端部刚好接触,从而起到衔接、对接的作用;但本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如图9所示,也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压带912的齿状凸出部的外径小于翅片容纳槽17的内径,压带912的齿状凸出部的内径等于翅片的厚度,并且压带912的齿状凸出部的上端直径大于压带912的齿状凸出部的下端直径;所述压带912的齿状凸出部的下端即为与翅片容纳槽17相接触的那一端;从而使翅片容纳槽构成压带912的齿状凸出部的限定位和导向位;进而使压带912的齿状凸出部的内槽可以准确地卡扣在翅片16的上端,从而使翅片固定在压带912的齿状凸出部的内槽为后续胀管工艺起到稳固翅片16的作用,进而当胀管插入翅片16的瞬间,不会导致翅片16发生形变,影响冷凝器的效果。以上实施例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但不限于此。
所述第二气缸903与对齿压板连接架之间通过浮动接头904进行连接,对齿压板,即对齿压板908由连接块907固定于对齿压板连接架上,柔性齿状压带,即压带9012则镶嵌于对齿压板908的相应限位槽中,第二气缸903的压力通过柔性齿状压带和对齿压板908作用于步进接料总成10中的翅片上。同时设置了相应缓冲限位机构,包括限位座909,以及固定于限位座909之上的液压缓冲器,柔性限位块,对对齿压板908和柔性齿状压带的力道、位置、速度进行了约束和限制,以充分保证对齿压板908对步进接料总成4中的翅片平整度、压力、限位进行最优化的控制,取得良好的防“蛇形”、“爆裂”、“粘连”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使用的序数形容词“第一”、“第二”及“第三”等用来描述共同的对象,仅表示指代相同对象的不同实例,而并不是要暗示这样描述的对象必须采用给定的顺序,无论是时间地、空间地、排序地或任何其它方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Claims (10)
1.一种控制形变的冷凝器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接总成(9)、步进接料总成(10);
所述对接总成(9)包括压板部;
所述压板部包括对齿压板(908);
所述对齿压板(908)上设置有凹槽;
所述凹槽与步进接料总成(10)的翅片容纳槽(17)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形变的冷凝器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压带(912);
所述压带(912)的侧部沿横向设置有齿状凸出部;
所述齿状凸出部与翅片容纳槽(17)相匹配;
所述齿状凸出部的材料为柔性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形变的冷凝器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状凸出部的数量为多个;
多个所述齿状凸出部之间设置有翅片限位槽(18);
所述翅片限位槽(18)构成翅片的限定位及翅片容纳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形变的冷凝器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限位槽(18)与翅片的厚度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形变的冷凝器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部、接头部、驱动部;
所述接头部、驱动部以及压板部均设置在支撑部上;
所述接头部的下部设置有压板部;
所述接头部的下部设置有对齿压板(908);
所述驱动部驱动接头部位置发生变化,进而使对齿压板(908)位置发生变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形变的冷凝器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第二气缸(903);
所述支撑部包括对齿支撑架(901);
所述第二气缸(903)设置在对齿支撑架(901)的上部;
所述对齿支撑架(901)设置有导轨槽;
所述导轨槽内设置有导轨模块(902);
所述导轨槽与导轨模块(902)配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形变的冷凝器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部的侧部具有与支撑部的导轨模块(902)相匹配的滑动槽;
所述导轨模块(902)构成接头部的导向位;
在驱动部的驱动下,所述接头部通过滑动槽、导轨模块(902)沿纵向进行上、下移动;
所述接头部包括浮动接头(904);
所述驱动部通过浮动接头(904)与支撑部连接;
所述支撑部,还包括壳体(905)、压板连接架(906);
所述压板部的对齿压板(908)通过连接块(907)与压板连接架(906)紧固连接;
所述对齿压板(908)与压板连接架(906)均设置在壳体(905)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形变的冷凝器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缓冲部;
所述限位缓冲部设置在对齿支撑架(901)的下部;
所述限位缓冲部包括限位座(909)、第一阻尼元件(910)、第二阻尼元件(911);
所述第一阻尼元件(910)、第二阻尼元件(911)均设置在限位座(909)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形变的冷凝器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气缸(903)驱动压板连接架(906)沿导轨模块(902)进行上下升降动作;
当第二气缸(903)通过浮动接头(904)、压板连接架(906)驱动对齿压板(908)向上移动时,承载有翅片的所述步进接料总成(10)移至对接总成的下方,记为第一工位。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形变的冷凝器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当第二气缸(903)通过浮动接头(904)、压板连接架(906)驱动对齿压板(908)向上移动时,所述对齿压板(908)沿向下方向移动,并与承载有翅片的步进接料总成(10)相接触;
同时,齿状凸出部对接步进接料总成(10)的翅片容纳槽(17)内的翅片;
进而使翅片限制在齿状凸出部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027571.8U CN207887754U (zh) | 2018-01-08 | 2018-01-08 | 控制形变的冷凝器生产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027571.8U CN207887754U (zh) | 2018-01-08 | 2018-01-08 | 控制形变的冷凝器生产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887754U true CN207887754U (zh) | 2018-09-21 |
Family
ID=63551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027571.8U Active CN207887754U (zh) | 2018-01-08 | 2018-01-08 | 控制形变的冷凝器生产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88775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69622A (zh) * | 2019-04-24 | 2019-10-25 | 苏州新元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循环式水胀机 |
-
2018
- 2018-01-08 CN CN201820027571.8U patent/CN20788775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69622A (zh) * | 2019-04-24 | 2019-10-25 | 苏州新元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循环式水胀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59260B (zh) | 一种压合机 | |
CN103753187A (zh) | 电机转子轴承的组装装置 | |
CN105415223B (zh) | 方形电池成对弹簧压紧式检测夹具 | |
CN112077189B (zh) | 一种高精密键盘柔性pcba排线折弯机 | |
CN207887754U (zh) | 控制形变的冷凝器生产装置 | |
CN206387870U (zh) | 录像功能测试机台 | |
CN206595348U (zh) | 电芯封边和极耳整平夹具 | |
CN203461766U (zh) | 集成住宅生产线专用升降机 | |
CN207941837U (zh) | 一种精密冲床 | |
CN207164160U (zh) | 多工位指纹模组自动测试装置 | |
CN105945614A (zh) | 一种可调式夹具 | |
CN110293518A (zh) | 一种折耳归位机构 | |
CN208835034U (zh) | 一种四边归正装置 | |
CN108217103A (zh) | 一种生产线移栽机构及生产线 | |
CN200939463Y (zh) | 磁浮轧机 | |
CN208217164U (zh) | 六轴机器人包护角机 | |
CN216248206U (zh) | 电池耐压测试机构及其电池生产线 | |
CN106696424A (zh) | 用于芯片测试载板的连续贴膜系统 | |
CN203108992U (zh) | 一种软性材质折弯机构 | |
CN207616046U (zh) | 一种新型减振器油封压装设备 | |
CN206796969U (zh) | 一种雕刻机的丝杆传动结构 | |
CN209209244U (zh) | 背胶保压装置 | |
CN206789308U (zh) | 一种用于测试装置的具多重浮动下压机构 | |
CN104227408B (zh) | 自动组装机的侧框架拼压装置 | |
CN208214005U (zh) | 一种自动折carry 模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008 Address after: 201107 CV110 twenty-second, 1-30 Lane 88, min Bei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Co-patentee after: Shanghai Fung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Zhi Jia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107 CV110 twenty-second, 1-30 Lane 88, min Bei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Zhi Jiang Technology Co. 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