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61808U - 卸货装置及叉车 - Google Patents

卸货装置及叉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61808U
CN207861808U CN201721791129.4U CN201721791129U CN207861808U CN 207861808 U CN207861808 U CN 207861808U CN 201721791129 U CN201721791129 U CN 201721791129U CN 207861808 U CN207861808 U CN 2078618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rod piece
shelf
bar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9112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成良
郑允立
张凤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Binhai New Area Port Construction Dongping Labor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Binhai New Area Port Construction Dongping Labor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Binhai New Area Port Construction Dongping Labor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Binhai New Area Port Construction Dongping Labor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79112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618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618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618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ading Or Unloading Of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卸货装置及叉车,涉及搬运车辆的技术领域,包括安装架、驱动机构、折叠机构和卸货架;驱动机构与折叠机构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折叠机构展开和折叠;折叠机构一端与卸货架连接,另一端与安装架连接;卸货架可在折叠机构的推动下沿折叠机构动作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卸货装置及叉车,能够实现自动卸货,缓解了人工搬运卸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同时加快运输进度。

Description

卸货装置及叉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搬运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卸货装置及叉车。
背景技术
目前袋装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一般情况下需要将袋装物,搬入或搬出。传统的做法是通过人力将袋装物搬入或搬出,然后再进行堆垛及搬运,搬运过程需耗费大量人力,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效率低,同时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工业搬运车辆的出现解决了部分问题。
工业搬运车辆广泛应用于港口、车站、机场、货场、工厂车间、仓库、流通中心和配送中心等,在船舱、车厢和集装箱内进行托盘货物的装卸、搬运作业,是托盘运输、集装箱运输中必不可少的设备。
叉车是工业搬运车辆,在企业的物流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物料搬运设备中的主力军,广泛应用于车站、港口、机场、工厂、仓库等国民经济中的各个部门。
现今,对于袋装物采用有承载装置的叉车,工人先将货物搬到叉车的承载装置上,然后叉车将货物运输到目的地,工人再将叉车上的货物搬下堆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问题。但是在运输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人工卸货、人工堆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卸货装置及叉车,能够实现自动卸货,缓解了人工搬运卸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同时加快运输进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卸货装置,应用于叉车,包括:安装架、驱动机构、折叠机构和卸货架;
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折叠机构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折叠机构展开和折叠;
所述折叠机构一端与所述卸货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架连接;
所述卸货架可在所述折叠机构的推动下沿所述折叠机构动作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折叠机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且长度可调节的第一杆组,两个所述第一杆组之间通过第二杆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杆组包括第一杆件、第二杆件、第三杆件和第四杆件;
所述第一杆件一端与所述安装架滑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件铰接;
所述第二杆件背离所述第一杆件的一端与所述卸货架滑动连接;
所述第三杆件一端与所述安装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杆件铰接,且所述第三杆件中部与所述第一杆件中部铰接;
所述第四杆件背离所述第三杆件的一端与所述卸货架铰接,且所述第四杆件中部与所述第二杆件中部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杆组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滑动连接杆和第二滑动连接杆;
所述第一连接杆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三杆件铰接;
所述第二连接杆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四杆件铰接;
所述第一滑动连接杆与所述第一杆件背离所述第二杆件的一端固接,且所述第一滑动连接杆与所述安装架滑动连接;
所述第二滑动连接杆与所述第二杆件背离所述第一杆件的一端固接,且所述第二滑动连接杆与所述卸货架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另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液压缸为两个且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杆组包括多节伸缩杆。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杆组包括第三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
所述第三连接杆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伸缩杆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四连接杆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伸缩杆背离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杆连接,另一端所述第四连接杆连接。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叉车,包括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卸货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卸货装置及叉车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卸货装置,应用于叉车,包括:安装架、驱动机构、折叠机构和卸货架;驱动机构与折叠机构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折叠机构展开和折叠;折叠机构一端与卸货架连接,另一端与安装架连接;卸货架可在折叠机构的推动下沿折叠机构动作方向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不再需要人工卸货、人工堆垛,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的卸货装置,驱动机构可以驱动折叠机构展开和折叠,从而带动与折叠机构连接的卸货架随着折叠机构的展开和折叠沿折叠机构动作方向移动,从而实现自动卸货的目的。具体地,装货时,驱动机构驱动折叠机构折叠,卸货架回到初始位置,工人开始往叉车的承载装置上装货,货物装满后,叉车将货物运输到目的地,开始卸货,驱动机构驱动折叠机构展开,卸货架推动货物直至货物离开承载装置,实现自动卸货的目的。同时由于卸货架同时推动靠近卸货架的货物,能够保证货物成堆地卸下,也就是说,只要工人在叉车的承载装置上码好货或者完成堆垛,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的卸货装置就可以完整的卸货、整垛卸货,从而不用人工再一次堆垛。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提供的卸货装置,能够实现自动卸货,不用人工再一次堆垛,缓解了人工搬运卸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同时加快了运输进度。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的叉车设置有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的卸货装置,从而具有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的卸货装置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卸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形式一中提供的卸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形式一中提供的卸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形式二中提供的卸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形式三中提供的卸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安装架;2-驱动机构;3-折叠机构;4-卸货架;5-承载装置;21-第一液压缸;22-第二液压缸;23-第三液压缸;31-第一杆组;32-第二杆组;311-第一杆件;312-第二杆件;313-第三杆件;314-第四杆件;315-第五杆件;316-第六杆件;321-第一连接杆;322-第二连接杆;323-第三连接杆;324-第四连接杆;325-第五连接杆;326-第六连接杆;327-第一滑动连接杆;328-第二滑动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照图1-图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卸货装置及叉车作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卸货装置,应用于叉车,包括:安装架1、驱动机构2、折叠机构3和卸货架4;
驱动机构2与折叠机构3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折叠机构3展开和折叠;
折叠机构3一端与卸货架4连接,另一端与安装架1连接;
卸货架4可在折叠机构3的推动下沿折叠机构3动作方向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不再需要人工卸货、人工堆垛,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的卸货装置,驱动机构2可以驱动折叠机构3展开和折叠,从而带动与折叠机构3连接的卸货架4随着折叠机构3的展开和折叠沿折叠机构3动作方向移动,从而实现自动卸货的目的。具体地,装货时,驱动机构2驱动折叠机构3折叠,卸货架4回到初始位置,工人开始往叉车的承载装置5上装货,货物装满后,叉车将货物运输到目的地,开始卸货,驱动机构2驱动折叠机构3展开,卸货架4推动货物直至货物离开承载装置5,实现自动卸货的目的。卸货架4的高度满足整垛货物能被同时推动的条件。同时由于卸货架4同时推动靠近卸货架4的货物,能够保证货物成堆地卸下,也就是说,只要工人在叉车的承载装置5上码好货或者完成堆垛,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的卸货装置就可以完整的卸货、整垛卸货,从而不用人工再一次堆垛。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提供的卸货装置,能够实现自动卸货,不用人工再一次堆垛,缓解了人工搬运卸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同时加快了运输进度。
以下对折叠机构3作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更进一步地,折叠机构3包括两个相对设置且长度可调节的第一杆组31,两个第一杆组31之间通过第二杆组32连接。
第一杆组31可以为多种形式的长度可调节的杆组,例如但不仅限于以下形式:
形式一、第一杆组31包括第一杆件311、第二杆件312、第三杆件313和第四杆件314;
第一杆件311一端与安装架1滑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杆件312铰接;
第二杆件312背离第一杆件311的一端与卸货架4滑动连接;
第三杆件313一端与安装架1铰接,另一端与第四杆件314铰接,且第三杆件313中部与第一杆件311中部铰接;
第四杆件314背离第三杆件313的一端与卸货架4铰接,且第四杆件314中部与第二杆件312中部铰接;
第一杆件311与安装架1的连接处高于第三杆件313与安装架1的连接处;
第二杆件312与卸货架4的连接处高于第四杆件314与卸货架4的连接处。
与上述形式一中的第一杆组31相对应的第二杆组32及驱动机构2如下:
第二杆组32包括第一连接杆321、第二连接杆322、第一滑动连接杆327和第二滑动连接杆328;
第一连接杆321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三杆件313铰接;
第二连接杆322两端分别与两个第四杆件314铰接;
第一滑动连接杆327与第一杆件311背离第二杆件312的一端固接,且第一滑动连接杆327与安装架1滑动连接;具体地,安装架1上设置有滑轨,第一滑动连接杆327的两端与安装架1上的两侧滑轨滑动连接。
第二滑动连接杆328与第二杆件312背离第一杆件311的一端固接,且第二滑动连接杆328与卸货架4滑动连接。具体地,卸货架4上设置有滑轨,第二滑动连接杆328的两端与卸货架4上的两侧滑轨滑动连接。
驱动机构2包括第一液压缸21,第一液压缸21一端与第一连接杆321连接,另一端第二连接杆322连接。
具体地可以为:第一液压缸21的缸体背离活塞杆一端与第一连接杆321连接,活塞杆伸出缸体一端与第二连接杆322连接。其中:
当活塞杆背离缸体运动即活塞杆伸出缸体过程中,第一液压缸21驱动第一连接杆321与第二连接杆322之间的距离增大,从而带动第三杆件313和第四杆件314之间的角度增大;因为第三杆件313中部与第一杆件311中部铰接,第四杆件314中部与第二杆件312中部铰接,第三杆件313和第四杆件314之间的角度增大从而带动第一杆件311和第二杆件312之间的角度增大;第一杆组31展开长度增大,第一杆组31推动前方的卸货架4向前移动,卸货架4将货物推离承载装置5;第二连接杆322靠近卸货架4的底部,当第一液压缸21驱动第一杆组31展开时,活塞杆的作用力集中在卸货架4的底部,保证卸货架4将承载装置5上的整垛货物一起推离承载装置5;
当活塞杆朝向缸体运动即活塞杆缩回缸体过程中,第一液压缸21驱动第一连接杆321与第二连接杆322之间的距离减小,从而带动第三杆件313和第四杆件314之间的角度减小;因为第三杆件313中部与第一杆件311中部铰接,第四杆件314中部与第二杆件312中部铰接,第三杆件313和第四杆件314之间的角度减小从而带动第一杆件311和第二杆件312之间的角度减小;第一杆组31折叠长度减小,第一杆组31带动前方的卸货架4向后移动,直至卸货架4回到初始位置,工人开始码货,依此循环。
更进一步地,第一液压缸21为两个且相对设置。两个液压缸可以对称分布在第一连接杆321的两端,可以保证卸货架4两侧受力平衡,且沿第一杆组31长度延伸方向移动,卸货架4推动货物整垛向前移动,避免卸货架4歪斜导致货物堆崩塌。
形式二、第一杆组31包括多节伸缩杆。
与上述形式一中的第一杆组31相对应的第二杆组32及驱动机构2如下:
第二杆组32包括第三连接杆323和第四连接杆324;
第三连接杆323两端分别与两个伸缩杆的一端连接;
第四连接杆324两端分别与两个伸缩杆背离第三连接杆323的一端连接。
驱动机构2包括第二液压缸22,第二液压缸22一端与第三连接杆323连接,另一端第四连接杆324连接。
具体地可以为:第二液压缸22的缸体背离活塞杆一端与第三连接杆323连接,活塞杆伸出缸体一端与第四连接杆324连接。其中:
当活塞杆背离缸体运动即活塞杆伸出缸体过程中,第一液压缸21驱动多节伸缩杆伸长,第一杆组31展开长度增大,第一杆组31推动前方的卸货架4向前移动,卸货架4将货物推离承载装置5;第四连接杆324靠近卸货架4的底部,当第二液压缸22驱动第一杆组31展开时,活塞杆的作用力集中在卸货架4的底部,保证卸货架4将承载装置5上的整垛货物一起推离承载装置5;
当活塞杆朝向缸体运动即活塞杆缩回缸体过程中,第二液压缸22驱动多节伸缩杆缩短;第一杆组31折叠长度减小,第一杆组31带动前方的卸货架4向后移动,直至卸货架4回到初始位置,工人开始码货,依此循环。
更进一步地,第二液压缸22为两个且相对设置。两个液压缸可以对称分布在第三连接杆323的两端,可以保证卸货架4两侧受力平衡,且沿第一杆组31长度延伸方向移动,卸货架4推动货物整垛向前移动,避免卸货架4歪斜导致货物堆崩塌。
形式三、第一杆组31包括第五杆件315和第六杆件316;
第五杆件315一端与安装架1铰接,另一端与卸货架4铰接;
第六杆件316一端与安装架1铰接,另一端与卸货架4铰接,且第六杆件316的中部和第五杆件315的中部铰接;
第五杆件315与安装架1的连接处高于第六杆件316与安装架1的连接处;
第六杆件316与卸货架4的连接处高于第五杆件315与卸货架4的连接处。
与上述形式一中的第一杆组31相对应的第二杆组32及驱动机构2如下:
第二杆组32包括第五连接杆325和第六连接杆326;
第五连接杆325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五杆件315铰接;
第六连接杆326两端分别与两个第六杆件316铰接。
驱动机构2包括第三液压缸23,第三液压缸23一端与第五连接杆325连接,另一端第六连接杆326连接。
具体地可以为:第三液压缸23的缸体背离活塞杆一端与第五连接杆325连接,活塞杆伸出缸体一端与第六连接杆326连接。其中:
当活塞杆背离缸体运动即活塞杆伸出缸体过程中,第三液压缸23驱动第五连接杆325与第六连接杆326之间的距离增大,因为第五杆件315中部与第六杆件316中部铰接,第五杆件315的两端与第六杆件316的两端分别靠近;第一杆组31展开长度增大,第一杆组31推动前方的卸货架4向前移动,卸货架4将货物推离承载装置5;第六连接杆326靠近卸货架4的底部,当第三液压缸23驱动第一杆组31展开时,活塞杆的作用力集中在卸货架4的底部,保证卸货架4将承载装置5上的整垛货物一起推离承载装置5;
当活塞杆朝向缸体运动即活塞杆缩回缸体过程中,第三液压缸23驱动第五连接杆325与第六连接杆326之间的距离减小,因为第五杆件315中部与第六杆件316中部铰接,第六杆件316的两端分别与第五杆件315的两端之间的距离增大;第一杆组31折叠长度减小,第一杆组31带动前方的卸货架4向后移动,直至卸货架4回到初始位置,工人开始码货,依此循环。
更进一步地,第三液压缸23为两个且相对设置。两个液压缸可以对称分布在第五连接杆325的两端,可以保证卸货架4两侧受力平衡,且沿第一杆组31长度延伸方向移动,卸货架4推动货物整垛向前移动,避免卸货架4歪斜导致货物堆崩塌。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叉车,包括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的任一种卸货装置。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叉车设置有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卸货装置,从而具有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卸货装置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卸货装置及叉车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或变更。本实用新型包括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各种变形和变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卸货装置,应用于叉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架(1)、驱动机构(2)、折叠机构(3)和卸货架(4);
所述驱动机构(2)与所述折叠机构(3)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折叠机构(3)展开和折叠;
所述折叠机构(3)一端与所述卸货架(4)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架(1)连接;
所述卸货架(4)可在所述折叠机构(3)的推动下沿所述折叠机构(3)动作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卸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机构(3)包括两个相对设置且长度可调节的第一杆组(31),两个所述第一杆组(31)之间通过第二杆组(3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卸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组(31)包括第一杆件(311)、第二杆件(312)、第三杆件(313)和第四杆件(314);
所述第一杆件(311)一端与所述安装架(1)滑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件(312)铰接;
所述第二杆件(312)背离所述第一杆件(311)的一端与所述卸货架(4)滑动连接;
所述第三杆件(313)一端与所述安装架(1)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杆件(314)铰接,且所述第三杆件(313)中部与所述第一杆件(311)中部铰接;
所述第四杆件(314)背离所述第三杆件(313)的一端与所述卸货架(4)铰接,且所述第四杆件(314)中部与所述第二杆件(312)中部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卸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杆组(32)包括第一连接杆(321)、第二连接杆(322)、第一滑动连接杆(327)和第二滑动连接杆(328);
所述第一连接杆(321)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三杆件(313)铰接;
所述第二连接杆(322)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四杆件(314)铰接;
所述第一滑动连接杆(327)与所述第一杆件(311)背离所述第二杆件(312)的一端固接,且所述第一滑动连接杆(327)与所述安装架(1)滑动连接;
所述第二滑动连接杆(328)与所述第二杆件(312)背离所述第一杆件(311)的一端固接,且所述第二滑动连接杆(328)与所述卸货架(4)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卸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2)包括第一液压缸(21),所述第一液压缸(21)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321)连接,另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杆(32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卸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压缸(21)为两个且相对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卸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组(31)包括多节伸缩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卸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杆组(32)包括第三连接杆(323)和第四连接杆(324);
所述第三连接杆(323)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伸缩杆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四连接杆(324)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伸缩杆背离所述第三连接杆(323)的一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卸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2)包括第二液压缸(22),所述第二液压缸(22)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杆(323)连接,另一端所述第四连接杆(324)连接。
10.一种叉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卸货装置。
CN201721791129.4U 2017-12-20 2017-12-20 卸货装置及叉车 Active CN2078618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91129.4U CN207861808U (zh) 2017-12-20 2017-12-20 卸货装置及叉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91129.4U CN207861808U (zh) 2017-12-20 2017-12-20 卸货装置及叉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61808U true CN207861808U (zh) 2018-09-14

Family

ID=63465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91129.4U Active CN207861808U (zh) 2017-12-20 2017-12-20 卸货装置及叉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618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23300U (zh) 一种提升装车机
CN103538811B (zh) 自卸式集装箱
CN207259088U (zh) 一种用于集装单元搬运的叉车及其叉车属具
CN208500245U (zh) 一种安全便捷双剪叉式手动液压平台车
CN205970999U (zh) 后置随车抓机构的运输车
CN202439599U (zh) 液压驱动的上车渡板以及其车辆运输车
CN105480657B (zh) 一种适用于跨台阶运输的无人机大部件拖运车
CN204324455U (zh) 集装箱翻转机
CN204981039U (zh) 一种瓷砖搬运叉车属具
CN203767680U (zh) 车载式螺旋卸船机
CN206985643U (zh) 一种无托盘装车装置及其可分离式托盘组件
CN203651562U (zh) 自动整体装卸车
CN209193487U (zh) 叉车用翻转装置
CN105172656A (zh) 一种装卸输送车
CN207861808U (zh) 卸货装置及叉车
CN203582394U (zh) 一种气瓶装卸系统
CN206436884U (zh) 多功能自装卸装备
CN210654628U (zh) 集装箱底部防护运输装置
CN207861806U (zh) 搬运装置
CN104417618A (zh) 重型升降自卸运输车
CN207861807U (zh) 叉车控制系统及叉车
CN209259164U (zh) 一种便于整体运输的仰拱栈桥
CN202642541U (zh) 自卸式集装箱
CN203382251U (zh) 一种便携式折叠马槽装卸机
CN209506636U (zh) 一种便于物品取出的半高集装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